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作者:徐爱华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1期“加强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是浙江“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之文明素质工程的亮点和核心内容。

[1]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年轻群体,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品质,还有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然而随着社会上利己主义思想的泛滥,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等不良现象。

这些现象虽然未成风气,却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教育中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何种手段可以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半年多的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本文将梳理和总结相关实证研究,提出针对大学生公民群体礼仪文明行为的要素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其基本成因进行分析,并尝试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公民素养工程提供相关建议。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本次调查以“当前大学生礼仪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主要表现”为主题,在浙江杭州的八所高校(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达95%。

调查显示,现今部分大学生的礼仪文明素养不容乐观,存在着礼仪修养表现与其所受的文化教育层次不对等的情况。

具体体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行为细节等方面。

例如:在公共场合出现大吃大喝、乱扔杂物、高声谈笑等缺少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莽撞、冷漠、自私,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把礼仪规范看做对个人自由的束缚;在校园内不问候长辈、不谦让同学、不尊重师长;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纵任性、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此类行为与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失范和道德滑坡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病”。

基于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一、引言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新时代的代表,他们在技术和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此传统礼仪文化却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本文将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表现1. 礼貌缺失:许多大学生在言行举止中缺乏基本的礼貌,例如不说谢谢、不问好等。

2. 餐桌礼仪不规范:在餐桌上,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懂得如何使用餐具,不懂得用餐时的礼仪规范等问题。

3. 礼仪意识淡薄:大学生对于传统礼仪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高,很多人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知之甚少。

三、缺失传统礼仪文化的原因1. 家庭教育不足:很多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传统礼仪教育,导致孩子在这方面缺乏基础。

2. 礼仪文化日渐淡化:在当今社会,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人更愿意接受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

3. 教育体系偏向重科学技术: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理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则相对较少。

四、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对策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庭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视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

2.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应该更注重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可以增设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

3. 社会环境的引导: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营造尊重传统文化、注重礼仪的社会氛围,提升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

五、结论当代大学生缺失传统礼仪文化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引导,我们完全有望重塑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调查,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共同努力推动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已经不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存在方式,而是一种具有必要和必需性的社会行为规范。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礼仪素养的不良现象却较为普遍,形成了明显的现象,例如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不懂得感恩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对大学校园的正常秩序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和矫正这一现状,本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缺失礼仪素养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成因1.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社会环境更为开放和多元化。

许多传统习俗和礼仪在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而随之而来的是彼此间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经常引起冲突,这也许是一种导致当代大学生礼仪不良的因素。

2. 教育缺陷尽管教育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它并没有完全覆盖教育领域的所有方面。

很多时候,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缺乏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指导。

这种教育缺陷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礼仪知识、认识和素养。

3. 人的个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已成为时代趋势。

很多年轻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看法和态度与传统习俗不一致。

他们认为传统的行为方式束缚了他们的自由,长时间的约束让他们感到压抑,同时,他们在个性化的过程中,去年轻化了工作并且渴望表达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他们常常忽略了公共道德规范,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对策1. 举办礼仪知识培训大学应该增强对学生的礼仪培养,每逢校园重大宣传、活动等,可以通过举办礼仪培训来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意识、礼仪规范和礼仪技巧等。

举办这类培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进而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2.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学校园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促进良好的校园礼仪。

例如,学生公寓、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该加强管理,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指导,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引导学生规范文明行为和习惯。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社交礼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社交礼仪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社会文明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目前许多大学生的社交礼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例如言语不当、举止粗鲁、不辨是非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成才。

一、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1. 言语不当。

在与他人交往时,一些大学生经常使用不文明的语言,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他们习惯于使用粗言秽语,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 举止不雅。

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的举止缺乏得体,例如在食堂大声喧哗、在图书馆大声讲话等,给其他人造成不便。

3. 礼貌缺失。

现代社会对礼仪的要求较高,但一些大学生对礼貌认识不深,缺乏基本的交际礼仪。

4. 修养不足。

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修养,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修养不够重视,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和矛盾。

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成批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个性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社交礼仪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社交礼仪的教育,包括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

3. 社会实践。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交礼仪和交往能力。

4. 自我修养。

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通过阅读、参与公益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交往能力。

5. 规范管理。

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制度惩罚。

培养大学生的社交礼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大学生本身也需要重视社交礼仪的培养和提升,自觉遵守社交规范,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人翁。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礼仪是人们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出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现状礼仪是人们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泛滥,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随之出现了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等不良现象。

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尚未形成风气,却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要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力量,加强并规范礼仪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礼仪素养。

一、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公共秩序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能够有效地规范公民行为,提高公民道德理性。

中华礼仪文化以尊重和仁爱为核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伦理,是中华儿女集体选择并创建的稳定文化模式,它以各种仪式和规范为依托,形成了重视人际关系、注重礼让和道德的社会共识,勾勒了中华民族公共秩序建设的规律,展示了中华民族公共文化的自信逻辑。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源源不断的生源涌入各个高校,如今的中国大学教育在逐渐实现大众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显著的问题,大部分生源的综合礼仪素养难以保障,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此起彼伏:逃课、迟到、污言秽语、不尊师重道等,一些有关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新闻报道也是源源不断,从总体来看如今大学生综合礼仪素养呈下滑趋势。

现在的企业招收大学应届毕业生时,已经不再单方面着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的文明礼仪修养。

大学生要想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脱颖而出,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培养,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1、自身礼仪意识淡薄。

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现状及改进措施

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现状及改进措施

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现状及改进措施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现状及改进措施2010年第1期山东青省团校学报No.1,2010(总第75期)少年研究C.enerM,No.75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现状及改进措施孙晓凤[摘要]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作者简介]孙晓凤,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山东青岛266109)大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树立起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准则,真正做到”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学习礼仪有助于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能更充分地展示个人良好的教养与优雅的风度.一,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的现状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着前沿的文化,感知着现代的文明,汲取着深邃的思想.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成长起来的有特殊性格的一代,他们独立,开放,对新事物有很好的适应性以及很强的创新意识.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大学校园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有:(一)对传统礼仪文化认知缺失新时期大学生缺少传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知识,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文化所包含的精深内涵,受一些片面认识的影响对”礼” 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误读,认为”礼”文化都是封建糟粕.这些误读不仅使”礼”面目全非,并且把“礼”的真正精神也一同湮没.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外流行时尚,礼仪的盲目追逐,以为就餐拿刀拿叉就是时尚,以为拥抱取代鞠躬和握手就是现代文明.我们的传统礼文化在大学生中慢慢消逝.(二)礼仪文明意识淡漠缺少谦敬意识.”礼主敬”,礼者敬人也,也就是说,礼就是先要尊敬他人.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尊敬长辈,不敬重老师,不尊重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缺少公德意识.很多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薄弱,例如,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高声谈笑,甚至相互争吵打斗;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到处乱写乱画,缺少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水长流,灯长明”,缺少节俭意识;在校外,有些学生更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既妨碍和影响了他人,又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良好形象.(三)仪容仪貌有失文雅大学生本是知识分子的一员,可是如今部分大学生斯文不再,”失礼”现象屡见不鲜:言谈不文明,脏话连篇;有的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举止亲呢;有的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不知道就餐基本礼仪;有的坐在公共汽车上对站在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有的称呼他人一一27—向只会说”你”,”喂”,”哎”……在某些高校BBS 上列举的校园恶习中”随地吐痰”,”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在宿舍影响他人学习,休息”反映最强烈.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 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符.(四)礼仪践行手足无措礼仪的修养在于内外兼修.有些学生不懂得谦虚,礼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既不懂礼仪,自然也就谈不上做到遵守礼仪了;有的大学生内心有良好的道德意识,但是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知道鞠躬,不会微笑,不会握手,不会问候,不知道应该怎样与别人建立关系,遇到陌生人不知所措,不知道与长辈乘车时自己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知礼而不会行礼,即主观愿望,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相矛盾.新时期大学生基本礼仪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同时,这种现象也暴露了我们现代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二,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原因造成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传统礼仪文化批判摈弃的偏失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古代社会尤其是从汉朝开始的封建社会把礼片面地解释为体现等级秩序的”威仪”,礼被强调为形式,而忽视其本义和蕴藏的丰厚思想.近代以来,由于我国落伍并挨打,不少人把它归咎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批判封建旧文化使新文化的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这本身没什么过错,但如果把这种批判推向极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都是如此.这样,礼乐文化也就渐渐远离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弃” 之过激而”扬”之不足,导致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中华礼仪文化重视不够.其结果是道德一28一滑坡,人的素质下降,不健全甚至是不道德的人格的生长和西方礼仪和文化影响的扩大.(二)外来礼仪文化的冲击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不够,新鲜的外来的文化更容易被他们认同与接纳.大学生表现出对外来文化全面接触,快速适应,积极迎合的态度,但由于盲目热衷于西方,不免陷入一边倒: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趋之若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其较深层次的原因便是,中国社会正经历一个由经济落后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高速的经济增长在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相应的精神安慰和提升.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是一对孪生兄弟——”物质至上”和”精神失落”.西方崇尚物质生活的现代价值观汹涌而来, 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人们在思想上,价值观上产生了混乱,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薄弱, 导致了思想上盲目的追随,道德行为的失范,基本礼仪的缺失.(三)礼仪教育的严重缺位1.家庭礼仪教育的淡漠和偏失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爱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实效的启蒙教育.一方面,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论语?子路》)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但是现在一些家长不太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缺乏基本的礼仪知识,尤其有些家长在社会交往中缺少文明礼貌,习惯讲粗话脏话无所顾忌; 在家庭中当着孩子的面,夫妻间讲亲密的语言,做亲密的动作也无所顾忌等等.这样家庭礼仪教育就很难保证.另_方面,很多父母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过分关心子女知识学习,忽视了对人格,心理,价值观,责任心方面的教育,放松乃至放弃了礼仪教育这个重要内容.在教育方式上, 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致使有些大学生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以个人利益为标尺决定取舍,这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格格不入.2.学校礼仪教育的弱化和缺失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重视知识教育和智力教育,没有对礼仪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德育未能充分认识礼仪教育是一个提高道德是非鉴别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教育的大道理就难以借助礼仪教育的可操作和可实践的特性让学生有真实的体会,就难以取得”入耳,人心,入脑”的效果.在大学前的阶段,一些学生的礼仪素养就已经有所缺失.到了大学,有些高校对礼仪教育仍然缺乏重视,他们认为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礼仪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认为大学生具有自理生活与学习的能力,而且会自主学习和提高礼仪修养.其次,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也未能充分认识礼仪教育是一个接受道德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这势必造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逻辑上的断层.第三,许多高校将大学礼仪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直接挂钩,教学中注重操作性,实践性,知识传授停留在实用的表层. 至于礼仪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则很少去探究,忽视了在礼仪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 礼仪的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被割裂使礼仪教学缺少了应有的文化根基.3.社会礼仪教育的错位我国当前社会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正处于从无序到有序重新构建的过程中,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对大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对追随何种礼仪感到无所适从,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降低,甚至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另一方面,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大行其道,社会对人的”宽容”,导致各种标新立异的事物的出现,也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强调个性张扬,忽视基本的礼仪规范和礼仪修养.现在社会上很多地方大搞祭祀典礼,成年礼等传统礼仪活动,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地方政府打着祭拜先祖的名义,是为了扩大知名度,招商引资,甚至是为了搞政绩.这些礼仪活动大多只有形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起到礼仪教育的效果.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1.礼仪的基本理论没有礼仪的基本理论,礼仪教育就缺乏应有的根基而浮于表面无法深入人心,无法从根本上塑造人的品德达到精神上的升华.礼仪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礼仪的概念;礼仪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礼仪的本质,核心及特征等;礼仪的功能;礼仪的修养, 即礼仪的学习和养成等.2.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许多独具特色的礼节,仪式,风尚,习惯,规章,典制等礼仪文明,形成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许多有关礼的经典,诗文,格言,故事,音乐等都是丰富礼仪教育的文化资源.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主要包括:重礼讲仪的良好风尚,以知书识礼为美德;礼仪价值的正确思想,把明礼事礼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礼仪规范的合理内容,将人类千百年来凝炼起来的精粹吸取下来;礼仪修养的先进典范,以之作为学习,践行礼仪的榜样;中华民族礼仪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等.3.礼仪的具体规范礼仪的价值就在于它通过自己的规范能动地指导,调节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大学生礼仪上的欠缺,首先就表现在对礼仪规范的认识不足,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的基本理论教育,目的也是为了在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从而掌握礼仪的具体规范.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具体规范内容包括:个人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学校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国际礼仪规范;其他礼仪规范.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资本,它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并影响一29—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礼仪不用花钱,却可以赢得一切.(--)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1.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人无礼而不生”,礼仪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设置不同种类的礼仪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礼仪教育仍是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开设礼仪教育课程,既可以有效地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有很大不同.国内外礼仪教育经验表明,学校礼仪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行为更自然得体和礼貌大方,气质更加文雅端庄,这对学生一生都起重要作用,社会礼仪文明程度也大有提高.开设礼仪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古今中外礼仪知识的教育;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礼仪实践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习得礼仪.除此之外,还可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开展多种内容的模拟训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礼仪的效用.2.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首先是教师的礼仪榜样作用.教师的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达风趣,富有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就具有示范性和说服力.进行礼仪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自己良好礼仪的行为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礼”这种人伦道德交往的道德规范,恰好是可以通过娴熟掌握了礼的教师通过示范来授予的.因此,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其次是校园的环境熏陶作用.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比如,可以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一3O一表演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 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发展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健康的学习榜样,对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3.利用重大典礼深化教育在重大典礼仪式中,蕴涵着丰富的可以进行礼仪教育的资源.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场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18岁成人典礼,重大节日,喜庆典礼等.庄严肃穆的典礼,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有利于强化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4.发挥网络平台的教育优势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触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礼仪知识,网络能够伸向人的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触及每个人的灵魂,可以成为一个把学生培养成有修养,有内涵的现代人的阵地.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t:L~n,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咨询等方式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健全其人格.参考文献:[1]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 2001.[2]邓峰.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J].高教研究,2006,(6).[3]王健飞.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赵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中国农业教育,2006,(1).[5]邹昌林.中国礼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刘丙元]。

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体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在礼仪教育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和对策。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大学生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但现状却并不乐观。

很多大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装不得体:部分大学生着装不够得体,过于随意或暴露,缺乏对不同场合的穿着规范意识。

2.言行举止粗俗:部分大学生在言谈举止上缺乏应有的礼貌和文明修养,存在粗俗、粗鲁行为。

3.社交礼仪不善: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虽然善于网络社交,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和社交礼仪常表现不足。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面对现状,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一些问题:1.教育观念不足:一些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观念滞后,礼仪教育内容过于片面。

2.教育方式单一:传统礼仪教育方式单一,没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

3.实践环节不足:大学生礼仪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践环节,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践机会。

三、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为改善现状,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礼仪师资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礼仪教育师资水平。

2.丰富教育内容:除传统礼仪外,还应添加现代社交礼仪等新内容,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多样化教育方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在线教育等,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4.加强实践环节:引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仪的重要性,加深理解。

5.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的大学生礼仪教育长效机制,确保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效果。

结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关学生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助力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有担当、有修养的新时代青年。

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和成因

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和成因

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和成因一、现状分析大学生礼仪素养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

在校园中,不少大学生在言行举止上缺乏基本的礼节和素养,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

比如随意丢弃垃圾、不尊重师长、不注重穿着打扮等。

这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也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担忧。

二、成因探究1.家庭教育不足:部分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欠缺,往往与家庭教育不到位有关。

在家庭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被忽视,导致孩子在校园中缺乏基本的礼仪意识。

2.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也有一定影响。

当下社会风气不良,一些不良行为和言论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体制对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课程设置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引导。

三、改进方法1.家庭教育加强: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注重礼仪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2.学校加强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举办礼仪培训班,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素养。

3.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大学生礼仪素养问题,多举办相关宣传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结语大学生礼仪素养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才能让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展现出更好的形象和表现。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关于大学生行为礼仪失范探讨

有关于大学生行为礼仪失范探讨

关于大学生行为礼仪失范的探讨一、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表现形式( 一) 课堂礼仪的行为失范。

进入大学后 , 学校过于注重师生平等 , 却无视了课堂礼仪反映的师生间的互尊互敬。

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展 , 注重教学的高效 , 却助长了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不正之风。

不仅上课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 , 课上玩、睡觉亦是平常,更有甚者课堂大声聊天、随意打断教师讲课 ,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 二) 师生、同学间交往礼仪的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尊重意识淡薄,缺少谦虚随和的态度。

对于师生间的交往 , 大学生丧失了路遇老师见面问好的意识 , 常常视而不见 ; 课下大学生更是对不投自己喜好的老师恶言相加 , 捏造、散布不良信息 , 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声誉。

在同学间交往方面 , 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 崇尚个性 ,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 假设与他人遇到分歧 , 经常意气用事 , 轻那么恶语相向 , 重那么触犯法律。

( 三) 校园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失范。

在校园公共场合缺乏公德意识, 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

一些大学生在图书馆内高声打 , 大声喧哗旁假设无人 ; 占座现象严重 , 导致图书馆座位利用率低 , 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

大学生的不自律行为看似日常生活小事 , 但细节决定成败 , 这些行为不仅阻碍影响了他人, 更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良好形象。

( 四) 仪容与服饰穿着的行为失范。

随着时代潮流的日新月异, 大学生衣着张扬个性、特立独行。

但有些大学生那么过度追求时尚, 盲目追求潮流 , 经常在校园中穿着奇装异服, 浓妆艳抹 , 与学生形象背道而驰。

二、造成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 中国教育制度弊端的限制。

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 “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在很多地区还十分普遍。

为获得优异成绩、提高升学率 , 大多数中小学选择“捷径〞,将教学工作完全扑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由于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今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普遍缺失。

矫正对策:一是强化礼仪意识;二是营造礼仪氛围;三是开设礼仪课程。

标签: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矫正对策“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素养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质、处事能力。

“知书懂礼”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素质与礼仪素质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取得成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

社会年轻人才群体中,大学生占据半壁江山。

大学生数量之多,他们身上不仅带有明确的个人形象,而且还映射着家庭甚至社会的精神面貌。

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与社会期待不符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表现出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的一面,严重违背了社会礼仪素养要求,这与大学生高素质身份不相称的,应找到其形成原因并积极改善和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分析1、客观方面的原因(1)深受家庭礼仪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为“90后”青年,家里多数只有一两个孩子,父母过多的呵护与宠爱让其“恃宠而骄”,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凡是有利的事情都要归功于自己,需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他人的错,只知道向他人索取,不懂得为他人付出,更不会为他人着想。

“孔融让梨”的佳话也只能是一句佳话了。

其次,父母并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也许父母本身在生活中就存在较多的不文明现象,使得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2)高校礼仪教育重视度不足,未设立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

就当前而言,我国处于素质教育实践的“深水区”,在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型过程中,我们面临来自于教育体制本身的严峻挑战,譬如重视成绩、升学率等,而在学生良好素养的培植、文明礼仪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关注欠缺,以至于很多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现象。

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一教育缺失的问题,逐步将礼仪教育课程提上人才培养日程。

但由于此项工作仍处于初步萌芽期,而且许多教师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礼仪教学还未成为重点。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社交礼仪的缺失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社交场合中,一些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够得体,甚至有些粗俗和不文明的现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尴尬。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礼仪,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1.1 言行举止不够得体很多当代大学生在社交场合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不够得体,缺乏基本的礼貌和修养。

在谈话中经常打断别人发言,不注重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这就会给人一种不尊重他人的感觉。

有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谈笑风生,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给人一种不文明的印象。

1.2 沟通方式不恰当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缺失还表现在沟通方式上,他们在网络交流中常常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恶意攻击他人,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在面对面交流时,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谈话内容浅显乏味,缺乏深度和思考,不能和他人进行高素质的交流。

1.3 社交场合不礼貌在社交场合,有些大学生对于他人的行为举止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比如在餐桌上乱丢垃圾,不注意用餐礼仪等,给人一种不文明的感觉。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缺失的表现。

2.1 增强自身修养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应当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比如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注意个人仪表等,这些都是培养良好社交礼仪不可或缺的部分。

2.2 加强素质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向学生普及社交礼仪知识,让学生了解怎样在社交场合表现得体,如何进行高品质的交流。

学校也应当注重课外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3 健全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交礼仪的评价体系,及时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方面的指导和规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进行改进。

2.4 学习社交礼仪知识大学生应当注重学习社交礼仪知识,了解在不同场合如何得体地表现自己,同时也要了解他人的文化习惯和礼仪规范,尊重他人。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第一篇: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象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也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的外在表现。

它体现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因此礼仪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品行修养,,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当今大学生的礼仪情况怎么样呢?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文明礼仪还过得去,但也存在着几个普遍的礼仪缺陷。

第一个就是手机的礼仪问题。

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有手机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几乎人手一部。

手机虽说可以方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如果使用不正当也会造成礼仪问题。

例如很多大学生在上课、开会、升旗等需要安静和严肃对待的场合玩手机,这是对老师、演讲者和国旗的不尊重,同时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也没有好处。

再如上课、开会和听报告的时候,老师、领导和主持人都会要求同学把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但往往都会有不听劝告的人,这就导致了课程、会议和演讲被手机铃声打断,这是对讲话者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同学对自己的不尊重。

体现你这个人文明素养差,这也会不利于以后的就业。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现象呢?首先我认为是大学生的对手机在什么场合应该怎么使用的不了解,其次是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礼仪观念淡薄。

还有就是现在大学生精神文明生活较空虚,易被手机吸引,常沉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不可自拔。

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学校可以开设关于手机礼仪的讲座或课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怎么正确的使用手机,学生要提高自我的约束能力,要多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多看能丰富个人文化涵养的书进而丰富个人的精神文明生活,不要沉迷与玩手机中。

第二个就是礼貌问题。

许多大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的称呼他人,总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满嘴粗口,喜欢还给人起绰号。

大学生存在的礼仪问题(精编版)

大学生存在的礼仪问题(精编版)

大学生存在的礼仪问题在过去,所谓大学生称为天之娇子,而今部分大学生如何说明他们就是大学生呢?不关爱健康和生命,无视生活规律,懒散任性,虚度时光,潇洒地玩,过把瘾就死,整日精神不振,且习惯难改。

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大学生这些行为习惯潜伏着危机,阻碍着他们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成功、成才。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学生存在的礼仪问题,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大学生存在的礼仪问题(一)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是作为一名学生学习的职责,而现今大学生来到大学,并不是真正目的为了学习,思想不统一,个人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纪律涣散,经常会为自己找借口学不懂、听不懂,出现逃课,倒致对学习没有兴趣。

学习习惯差一般都是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短信或是经常不上课,及课后总是沉溺于网络。

(二)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当代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在中学阶段主要由父母及家人进行全程照顾。

而进入了大学之后,主要依靠自己,这使长期依赖性强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不能养成良好的独立生活习惯。

具体表有:宿舍卫生差,就寝室时间随意强,不能正确处理寝室成员的人际关系。

个人饮食习惯不好,对食物挑剔,用钱毫无计划,经常出现钱不够用等等现象。

(三)当代许多大学生存在人格缺陷,不能很好的养成良好的身心健康个人自卑心里强,不能正常与其他同学们处理人际关系,性格孤僻,行为异常。

具体表现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忍不拔的意识,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大学生兼职存在的礼仪问题兼职种类多,技术含量低大学生选择兼职的种类较多,但多为派传单,服务员,工厂生产线工人,促销员,家教等,其中派传单和服务员更占46.39%以及35.05%,这些兼职的技术含量偏低,未能使大学生们从兼职中学到更高层次,更有深度的知识。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_个人礼仪_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_个人礼仪_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近年来,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1. 家庭教育的偏失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 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 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百般呵护, 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 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 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 上述状况更为严重。

在教育内容上, 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急功近利。

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 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 学校教育的欠缺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

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 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 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 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 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 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会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 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 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 如违纪行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屡见不鲜, 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 等等, 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 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有哪些-礼仪知识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有哪些-礼仪知识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有哪些-礼仪知识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有哪些-礼仪知识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1、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

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

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功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

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2、社会的转型。

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系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

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

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出,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

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

3、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

就大学生身边的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由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

其实,不知道大学们是否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及产生根源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及产生根源

2006 年11 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Nov ,2006第6 期(总第124 期) 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o. 6 Nov. No. 124收稿日期:2006 - 04 - 20作者简介:巨红梅(1972 - ) ,女,山东郓城人,菏泽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及产生根源巨红梅(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15)摘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觃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乊一。

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素质缺乏,令人忧虑,既有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又有高教管理上及家庭教育上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素质;礼仪教育;根源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7605(2006) 06 - 0044 - 02Abstract :The proprieties is the behavior standard and norms of people common observing in social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the thepropri2 eties diathesis problem and its creation source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are discussed.We hope that the certain help can be pro2 vided for resolving these problems.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proprieties diathesis ;proprieties education ;source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为目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觃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礼仪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阶段大学生礼仪素养水平不高。

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分析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标签: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表现;成因
礼仪是通过一定的既定程序在人际交往中自律和尊重他人的手段和过程。

它涉及外貌、外貌、衣着、言语、交流、情商等等。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品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表达尊重和友谊的习惯方式。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交流的技能。

1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
( 1 )缺乏课堂礼仪。

大学生缺乏课堂礼仪表现在不按时上课、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尊重老师的备课成绩等方面。

一些学生也会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 2 )对教师缺乏尊重。

在大学里,一些大学生经常看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

进出教师办公室时不要敲门;与老师交谈时,你不使用礼貌的语言。

( 3 )食堂缺乏礼仪。

在大学里,许多学生没有在饭后任何时候拿起餐盘的习惯。

他们到处乱扔垃圾,缺乏基本的用餐礼仪。

( 4 )缺乏宿舍礼仪。

一些大学生起床后没有堆积起来的好习惯。

许多大学生在军训后不再严格要求自己。

晚上睡觉熄灯后,一些大学生会在宿舍走廊里大声喧哗,严重影响其他人的日程安排。

2造成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
2.1学校教育不足。

中小学缺乏礼仪教育。

中小学普遍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课程。

我国的中小学一直非常重视智力教育和知识教育,盲目追求毕业率。

相比之下,学生的礼仪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学生没有机会系统深入地学习礼儀文化,导致一些学生忽视礼仪规范,缺乏礼仪素养。

高校礼仪教育不足。

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

然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存在误解,导致素质教育未能付诸实践或取得实际效果。

这也是大学生缺乏礼仪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因。

素质教育不仅是开展一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鼓励学
生更好地发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从而完善和完善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是最终的教育目标。

2.2家庭教育不足
当代大学生是“90后”青年,他们中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

他们父母过分的关心和爱让他们“受宠且傲慢”。

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认为所有有利的事情都应该归于自己,所有需要负责的事情都是别人的错。

他们只知道向他人索取,不知道为他人买单,甚至不考虑他人。

“孔融让李”的好消息只能是好消息。

其次,父母没有给他们的孩子树立好榜样。

也许父母自己的生活中有更多不文明的现象,使他们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2.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弊端,再加上浮躁的社会氛围的影响,这让很多人非常现实。

兴趣驱使人们更渴望快速成功和短视,他们看不到或接触不到礼仪修养等隐藏的兴趣。

大学生对传统社会和伦理价值观的认识普遍下降,使大学生感到不知所措。

社会上各种不道德、不文明和不尊重的现象正在对处于形成各种概念的初始阶段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再加上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政治和经济观念的影响,不可能注重礼仪修养,也不可能提高礼仪修养。

就业压力动摇了一些大学生成年的意愿,阻碍了礼仪培训教育的推广。

社会上有句谚语说“毕业就是失业”。

尽管这有点负面,但它可以表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并不乐观。

这种就业压力导致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不努力学习,不进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因此,许多高校很难开展礼仪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除了一些特殊的专业,教师通常很难教授这门课程或礼仪和行为的训练。

3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实施策略
3.1引导大学生培养他们的礼仪和情感
掌握礼仪知识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礼仪知识提高到感性知识水平,即增强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意识,从心理上认识尊重他人和对人礼貌的重要性,并在身体上练习这种礼仪。

培养大学生的礼仪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道德功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礼仪意识,学生需要理解礼仪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是一种行为准则。

礼仪素养的形成需要学会处理内部礼仪和外部礼仪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师需要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结合起来。

第三,通过艺术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礼仪和情感。

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价值取向,这将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优秀的艺术作品包含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文明习惯。

因此,教师需要将艺术文化和礼仪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礼仪教育中,例如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看电影名片和欣赏诗歌,将礼仪知识内化为重要的情感素养。

3.2开设礼仪课程
高校应重视礼仪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将社交礼仪课程列为必修课,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知识,通过生动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提高礼仪素养作为一件必须和愿意做的事情。

高校也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方向设立礼仪咨询和培训部门,并根据学生当前的个人情况和社会需求,在不同层次上开设专门的礼仪培训课程。

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和培训,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达到提高职业修养的目的,同时延伸他们的“软实力”生活,为大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3.3营造礼仪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老师是一本好教科书,良好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影响学生,规范他们的文明行为。

因此,所有高校都必须重视教师道德的展示,加强校园教育环境的建设,重视家庭礼仪环境的培养,这是礼仪教育的重点。

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资源,通过互联网、广播、报纸、广告牌等宣传礼仪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礼仪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纠正潜意识中不重视礼仪的错误观念,真正“积极”地学习礼仪。

此外,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区活动载体,通过礼仪知识讲座、礼仪短剧、校园文明礼仪网站、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并以多种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积极普及相关知识,逐步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4结束语
总之,高校礼仪教育应以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方向。

它不仅要有国际和全球的礼仪文化视野,还要挖掘和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不仅要对礼仪课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教学,还要更加注重日常礼仪的实践,增强师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意识,从而造就优秀的现代公民,提高国家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俞琳娜.90后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05):166-167+170.
[2]李玲,郭红.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8):41-44.
[3]朱桂湖.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6):161-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