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定律优秀教案(教师版)
库仑定律教案(9篇)

库仑定律教案(9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缘由;知道原子构造,把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把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展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构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试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敏捷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育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熟悉物体带电的本质,熟悉抱负化是讨论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育科学素养,熟悉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现: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展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觉电现象,到熟悉闪电本质,经受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讨论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处,直到1752年,宏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急在美国费城进展了闻名的风筝试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觉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急去捕获闪电,证明了闪电与试验室中的电是一样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存到肯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当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精品】高中物理1优秀教案《库仑定律》

选修3-1第一章库仑定律教案一、教材分析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
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对库仑定律的理解(二)难点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
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学案上预习的情况,老师准备必要的课件六、教学方法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1.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2.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k叫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
5.介绍点电荷: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新课1.1 提出问题:什么是库仑定律?1.2 引入话题:回顾电荷的概念,介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3 激发兴趣:通过实例说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第二章:讲解库仑定律2.1 讲解库仑定律的定义:介绍库仑定律的内容,即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2 解释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 k Q1 Q2 / r^2,其中F表示相互作用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表示两个电荷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2.3 强调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静止点电荷,真空中。
第三章:演示实验3.1 安排实验:演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加和距离的变化而如何变化。
3.3 分析实验结果:与库仑定律的预测进行对比,验证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设计练习题目:根据库仑定律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计算题目。
4.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库仑定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讲解答案:讲解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拓展知识5.1 介绍库仑定律的应用:介绍库仑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磁学、粒子物理学等。
5.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库仑定律在其他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5.3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库仑定律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六章:课堂互动6.1 设计互动环节: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加深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6.2 学生参与互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角色扮演,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6.3 总结互动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互动中的发现和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案例分析7.1 提出案例:提供一个与库仑定律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静电吸附现象。
7.2 学生分析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库仑定律的应用,理解库仑定律的实际意义。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库仑定律并能够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理解库仑定律的物理意义。
3. 能够应用库仑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库仑定律的公式和物理意义。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库仑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PPT、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一个实例引出库仑定律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库仑定律有何了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库仑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2. 讲解库仑定律的公式:F=k|q1*q2|/r^2。
3. 解释库仑定律的物理意义: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利用案例让学生进行计算,解释库仑定律的应用。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库仑定律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进一步理解库仑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五、讨论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库仑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同时要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7篇】《库仑定律》教案篇一一、任务分析本节课使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选修3-1。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一章其次节库仑定律。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试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根底,是电磁学的根本定律,也是物理学的根本定律之一。
库仑定律说明了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根底,因此在本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有质点的抱负化模型的思维方法,知道两轻质小带电体因相互作用而吸引或排斥。
育才中学是一所扶贫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宁南山区。
他们缺乏自主动手力量,合作探究的意识,沟通评估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鼓舞和引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学问层面上的,首先通过“演示”栏目中“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定性试验导入。
在此根底上,展现库仑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
把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其次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讨论多个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及讨论物理问题的其他根本方法。
体会掌握变量法、抱负模型法、类比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把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通过演示试验,先定性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明确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概括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培育学生观看、分析、概括力量。
(2)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照,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体会讨论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如掌握变量法、抱负模型法、类比法等。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难点:库仑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就应用。
四、教学资源1、视频片段:库仑扭秤2、演示试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试验3、课件:PPT幻灯片五、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看、试验、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加体验的根底上学习学问与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 使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库仑定律的发现历程2.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3.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及意义4. 库仑定律的应用5. 库仑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库仑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推导过程,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物理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历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理论讲解:讲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让学生理解库仑定律的意义。
3. 实验演示:进行库仑定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实验过程和现象。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实验技能。
5. 应用拓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实验教学是否成功,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4. 反思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库仑定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评价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5. 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拓展1. 介绍与库仑定律相关的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2. 探讨库仑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电子通信、材料科学等。
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课时:一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能够运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 建立正确的科学实验观念和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1. 掌握库仑定律的公式及其在计算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中的应用;2. 建立正确的实验观念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库仑定律解决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际问题;2. 发展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荷计、电荷发生器、导线等;2. 实验材料:金属导体球、带有绝缘杆的金属导体球等。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出示两个带有电荷的金属导体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当这两个导体球靠近时,你们有什么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什么猜测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回答。
步骤2:讲解库仑定律(15分钟)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讲解库仑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强调电荷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的关系。
步骤3:示范与实验探究(20分钟)1. 教师示范用电荷计测量两个金属导体球上的电荷量,并记录下来;2. 教师通过改变两个金属导体球的距离,实验测量他们之间的作用力;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测量结果与库仑定律之间的关系。
步骤4: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计算不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督促学生互相纠正。
步骤5: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给出两个具有不同电荷的金属导体球,在黑板上给出两个电荷量和球的距离,让学生计算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吸引还是排斥。
步骤6:归纳与总结(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库仑定律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了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运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电荷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优秀教案)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通过对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而不是产生了电荷,理解守恒意义。
3.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电学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及建议1.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有关知识;先运用教材上给出的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后的塑料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通过实验定性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并在这个基础上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
2.讲解点电荷时,通过类比质点概念,要讲清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诱思”、“导思”,在本节课中,对库仑定律得出过程采用控制变量法由半定量到给出定律的表达式。
四、教学目标1.了解元电荷的大小,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2.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
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五、重点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六、难点电荷与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复习初中知识提出如何求带电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二)进行新课1.电荷(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演示:用和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箔片张开,表明玻璃棒带了电。
师问:摩擦起电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生答: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师问:自然界中存在哪几种形式的电荷?摩擦起电中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又带什么电?生答:正负两种电荷,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库仑定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库仑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电荷的概念,解释正电荷和负电荷。
2. 引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问题:“电荷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教学方法:1. 通过实际例子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电荷的兴趣。
2. 使用图片或图表展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实验材料和仪器:气球、毛皮、塑料棒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1.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讨论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
2. 收集体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介绍库仑定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库仑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库仑定律的定义: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给出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 = k q1 q2 / r^2,其中F为相互作用力,k为库仑常数,q1和q2为两个电荷的电荷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教学方法:1. 通过示例或动画解释库仑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库仑定律。
教学活动:1. 学生听讲并理解库仑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第一篇:《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库仑定律》教学设计1.认知目标要求分析: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会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学习能力要求分析: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制定和操作,加深对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测量变换法等实验方法的理解。
3.情感态度要求分析,通过对库仑定律建立的回顾,以及相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如何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物理量,如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重点:(1)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2)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
3,.教学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
4,.教材的处理:本单元内容可分两节可来处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库仑定律的建立和库仑定律的简单运用,侧重点为体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和物理规律建立的一般过程。
第二课时为库仑定律的加深理解与运用。
三:学生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分析:(1)掌握了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掌握了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的运用。
(3)会处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并会通过偏转角度的变化判断受力的变化。
(4)初步掌握了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2、学习能力分析:(1)学生的观察水平不断的提高,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2)具有初步的归纳重点,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
库仑定律教案教案5篇

库仑定律教案教案5篇库仑定律教案教案篇1学问目标:1.把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2.会用库仑定律进展有关的计算.力量目标:1.渗透抱负化方法,培育学生由实际问题进展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力量.2.渗透掌握度量的科学讨论方法德育目标: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教学.教学难点:关于库仑定律的教学教学方法:试验归纳法、讲授库仑定律教学过程: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问: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结论、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
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它们带的电荷量以及距离有关,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会不会与万有引力的大小具有相像的形式呢?早在我国东汉时期人们就把握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争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则是两千年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做了大量试验,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二、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跟它们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库仑定律表达式:3.对库仑定律的理解:(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详细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b:点电荷是一种抱负化模型.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d:库仑定律给出的虽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是由很多点电荷组成的,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大小和方向.(2):静电力恒量。
重要的物理常数=9.0×109c2,其大小是用试验方法确定的。
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需是:f:n、q:c、r:。
库仑定律--优质获奖教案 (15)

阅读教材中“演示”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因素的实验中,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有什么关系?
(2)在电荷量不变的情况下,探究电荷间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应怎样操作实验?结论是什么?
(3)在电荷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探究电荷间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应怎样操作实验?结论是什么?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认真完成导学案,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组内讨论完成
【展示】: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_月____日
第1课时
课题
1.2库仑定律(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公式,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重点
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
教法及教具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B.形状不规则的带电体是不能被看作点电荷的
C.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被看作点电荷
D.公式F=k 只能用来计算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
2.对于库仑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
B.当半径为r的两带电小球相距为r时,可用库仑定律计算它们间的静电力
C.在干燥空气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可用库仑定律计算
4.库仑定律的公式与我们前面学的那一个定律的公式相似?
三、:题。
(1)什么是点电荷?现实中存在点电荷吗?
《库仑定律》教案(5篇材料)

《库仑定律》教案(5篇材料)第一篇:《库仑定律》教案《静电力库仑定律》教案莆田十中吴珍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利用有关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 的增大而减小。
库仑定律优秀教案

库仑定律优秀教案章节一:库仑定律的基本原理及研究对象一、学习目标1、了解库仑定律的提出背景及相关内容。
2、掌握库仑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3、了解库仑定律的研究对象及其运用。
二、教学内容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库仑定律是什么。
库仑定律指出,两点电荷之间的电力C可能被描述为它们之间距离r的函数:C=kq1q2/r^2,其中q1和q2是电荷,r是两条电荷之间距离的大小,k是常见量,代表电荷之间的耦合强度。
这个力具有方向,由每个电荷的符号和并行物体之间的质量吸引力(抗拒力)的表现方式。
库仑定律以物理学家查尔斯·奥古斯特·德库仑的名字命名,他是这个法律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十九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用数学方式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是静电学的基础,是电场和电势的计算的必备公式。
它还可用于描述单个电荷周围的电场及其对其他物质的影响,包括机械力、磁力和化学反应。
三、教学重点2、库仑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以图表的方式说明问题。
2、通过探究来引出知识点。
3、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环节1、探究问题:我们如何判断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2、寻找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相互作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强度。
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我们放置着两个带电体,我们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可以将带荷体放置在静电荧光屏上,在原处留下一个明显点,从而观察电荷分布情况。
第二阶段:正文讲解1、基本原理:2、公式推导:通过对库仑定律的公式推导,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带电体之间力的大小是和它们的性质成正比的。
电荷Q的大小越大,它之间吸引或排斥的力就越强。
3、应用范围:世界各地许多领域应用了库仑定律,例如生物物理学、电动力学,等等。
其中,库仑定律在静电学、磁学、电势、电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实验目标:掌握库仑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公式,如何测量电荷,发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3-1 第1章第2节 库仑定律(教案)

第1章第2节库仑定律【知识与技能】1、了解定性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库伦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伦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及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了解库伦扭秤实验。
2、通过点电荷模型的建立,感悟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难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教学过程】★重难点一、对点电荷的理解★1.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形状的理想化模型,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实际中并不存在。
2.带电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1)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要看它本身的线度是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即使是比较大的带电体,只要它们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也可以视为点电荷。
(2)带电体的线度比相关的距离小多少时才能看成点电荷,还与问题所要求的精度有关.在测量精度要求的范围内,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特别提醒】(1)从宏观意义上讨论电子、质子等带电粒子时,完全可以把它们视为点电荷。
(2)带电的物体能否看成点电荷,有时还要考虑带电体的电荷分布情况.【典型例题】关于点电荷和元电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B、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带电体就可以视为点电荷C、把1。
60×10-19C的电量叫做元电荷D、任何带电体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答案】A★重难点二、库仑定律★1、库仑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之间的这种作用力称为静电力,又叫做库仑力.2、表达式F=k错误!式中k叫做静电力常量,k=9。
高中物理库伦定理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库伦定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和作用;(2)掌握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方法;(3)掌握用库仑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于探索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核心概念:库仑定律;(2)教学资源:实验仪器、实验装置;(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视听教室。
2. 导入通过一个小实验或观察,引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现象,让学生感受库仑定律的重要性。
3. 学习内容(1)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3)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库仑定律的应用方法。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库仑定律,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5. 案例分析通过几个库仑定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库仑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课堂互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库仑定律》教案

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库仑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库仑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2. 让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库仑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2. 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3.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4. 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的定义、表达式、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库仑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2. 实验法:进行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定律的正确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荷、电场等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库仑定律:详细讲解库仑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3.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进行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4. 案例分析: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知识掌握。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2. 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电荷发生器、验电器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库仑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2. 第3-4课时:进行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
库仑定律教案(教师版)讲课讲稿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
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
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实验——库伦实验——库伦定律——对定律的解释——比较库伦定律与万有引力的区别——拓展库仑力作用下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一)定性实验探究: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如何做实验定性探究?(1) 你认为实验应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可能因素的关系?学生:控制变量法。
(2) 请阅读教材,如果要比较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直观的显示出来?学生:比较悬线偏角的大小(3)实验前先思考:可用什么方法改变带电体的电荷量?定性实验结论:电量q一定,距离r越小,偏角越大,作用力F越大。
距离r一定,电量q增加,偏角变大,作用力F越大;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无流动的空气(二)定量实验探究,结合物理学史,得出库仑定律: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及电荷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根据我们的定性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一些学者也是这样猜想的,卡文迪许和普利斯特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作用力。
但是仅靠一些定性的实验,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
而这一猜想被库伦所证实,库仑在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定量实验在当时遇到的三大困难:① 带电体间作用力小,没有足够精密的测量仪器;怎样确定带电体间的作用力的数量关系? ② 没有电量的单位,无法比较电荷的多少;怎样确定电荷量的数量关系?③ 带电体上电荷分布不清楚,难测电荷间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
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
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实验——库伦实验——库伦定律——对定律的解释——比较库伦定律与万有引力的区别——拓展库仑力作用下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一)定性实验探究: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如何做实验定性探究?(1)你认为实验应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可能因素的关系?学生:控制变量法。
(2)请阅读教材,如果要比较这种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直观的显示出来?学生:比较悬线偏角的大小(3)实验前先思考: 可用什么方法改变带电体的电荷量? 定性实验结论:电量q 一定,距离r 越小,偏角越大,作用力F 越大。
距离r 一定,电量q 增加,偏角变大,作用力F 越大;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无流动的空气(二) 定量实验探究,结合物理学史,得出库仑定律:提出问题:带电体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及电荷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根据我们的定性实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一些学者也是这样猜想的,卡文迪许和普利斯特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作用力。
但是仅靠一些定性的实验,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
而这一猜想被库伦所证实,库仑在探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时,定量实验在当时遇到的三大困难:①带电体间作用力小,没有足够精密的测量仪器;怎样确定带电体间的作用力的数量关系?②没有电量的单位,无法比较电荷的多少;怎样确定电荷量的数量关系?③带电体上电荷分布不清楚,难测电荷间距离。
怎样测定电荷间的距离?同学们,如果是你,你能想到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三大困难的对策:卡文迪许扭称实验——库仑扭称实验,对称性——等分电荷法,质点——点电荷①、放大思想:力很小,但力的作用效果(使悬丝扭转)可以比较明显。
②、转化思想:力的大小正比于悬丝扭转角,通过测定悬丝扭转角度倍数关系即可得到力的倍数关系③、均分思想:带电为Q 的金属小球与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相碰分开,每小球带电Q/2,同理可得Q/4、Q/8、Q/16 等等电量的倍数关系(电荷在两个相同金属球之间等量分配)。
课件演示电荷在相同的两个金属球间的等量分配。
④理想化模型思想:把带电金属小球看作点电荷(理想化模型)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距离。
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做带电的点,叫点电荷。
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点电荷不存在。
(与“质点”进行比较)(例题1)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间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与电荷电量乘积成正比。
二、库仑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这个规律叫做库仑定律。
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的电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例题2)公式: F k Q 1Q22r2说明:①k为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
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 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是:F:N,Q:C,r:m。
.②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让学生回答实际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
思考:当r 趋向于0时,F 趋向于无穷大吗?③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
④F是Q1与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Q1对Q 2的作用力,也是Q2对Q1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⑤库仑力(静电力)是与重力,弹力,摩擦力并列的。
任意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知道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根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课本例题1 小结:①库仑定律在应用时,可以不代入电性符号,直接代入绝对值,最后判定方向;②计算说明万有引力远远小于库仑力,以后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力时, 通常可以忽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3)课本例题2 小结:选择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由库伦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例题4)三个自由电荷的平衡问题: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考点】①点电荷的理解例题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积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B.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C.点电荷就是体积足够小的电荷D .点电荷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答案.B解析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能以体积大小、电荷量多少而论,故A、C 、D 错.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只要在测量精度要求的范围内,带电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忽略,即可视为点电荷.故 B 正确.②库伦定律的理解例题2 .关于库仑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B.库仑定律是实验定律C.库仑定律仅适用于静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则库仑力趋近于无穷大答案 . B解析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不以它的体积大小来确定,体积小的带电体不一定能视为点 电荷,A 错;库仑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探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B 对;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 的点电荷,电荷间的库仑力与电荷的运动状态无关,C 错;当两带电体很近时,它们已不能看 做是点电荷,库仑定律不再适用,不能再用 k q r 12q2来计算电荷间的库仑力, D 错.③ 库伦定律的应用3.相隔一段距离的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 F ,现使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 来的 2 倍,同时将它们间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 2 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 ) FF A.2 B .4F C . 2F D.4 答案. A解析 F =k q r 12q2,F ′=k 2q1q 22= 21k q r 12q2=2F,选 A.r 22r2 2 r 2 2④ 合力求解4.如图所示,三个点电荷 q 1、q 2、q 3固定在一直线上, q 2与 q 3间距离为 q 1与 q 2间距离的 2倍, 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荷量之比为 ( ) A . (-9)∶4∶ (-36) C .(-3)∶2∶(-6) 答案. A解析 本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 分别取三个电荷为研究对象, 由于三个电荷只在静电力 (库仑力 ) 作用下保持平衡,所以这三个电荷不可能是同种电荷,这样可立即排除 B 、D 选项,故正确选项只可能在 A 、C 中.若选 q 2为研究对象,由库仑定律知: q 3= 4q 1.选项 A 恰好满足此关系,显然正确选项为A.巩固提升】1.对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是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可使用公式 F = k Q r 2QB .两个带电小球即使相距非常近,也能用库仑定律计算库仑力C .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不论它们的电荷量是否相同,它们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一定相等D .库仑定律中的静电力常量 k 只是一个比例常数,只有数值,没有单位2.A 、B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恒定, 当其他电荷移到 A 、B 附近时,A 、B 之间的库仑力将 ( ) A .可能变大 B .可能变小 C .一定不变 D .不能确定 3.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金属球,它们的带电荷量之比为 5∶ 1(皆可视为点电荷 ) ,它们在相距一定 距离时相互作用力为 F 1,如果让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各自原来的位置上, 此时相互作用力变为 F 2, 则 F 1∶F 2 可能为 ( ) A . 5∶2 B .5∶ 4 C .5∶6 D .5∶ 9 4.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 A 、B ,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其中小球 A 固定,小球 B 只在库 仑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 小球 B 的加速度 a 和速度 v 的变化是 ( ) A .a 一直在增大 B .a 一直在减小 C . v 一直在增大 D . v 一直在减小B .9∶4∶36 D .3∶2∶6 kq r 22q 1=kq 2r 2q 23,因而得: q 1=41q 3,即5.如图所示, 两根细线挂着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 、B ,上、下两根细线的拉力分别为 F A 、F B ,现使两球带同种电荷,此时上、下细线受力分别为 F A ′, F B ′,则 ( ) A . F A = F A ′, F B > F B ′ B .F A =F A ′, F B < F B ′C .F A <F A ′, F B > F B ′D .F A <F A ′, F B <F B ′A 、B 的质量分别为 m 1、m 2,电荷量分别为 q 1、 q 2.静止时两悬线 () A .若 q 1 =q 2,则 θ1 =θ2 B .若 q 1<q 2,则 θ1> θ2C .若 m 1= m 2,则 θ1=θ2D .若 m 1< m 2,则 θ1> θ2-37.如图所示,把质量为 2.0×10-3 kg 的带电小球 B 用细线悬挂起来.若将带电荷量为 4.0×10-8C 的小球 A 靠近 B ,则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 45°角.已 知 A 、B 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相距 0.3 m ,B 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______ C .(取g = 10 m/s 2)8.真空中光滑绝缘平面上,分别放置两个电荷量为- Q 、+ 9Q 的点电荷 A 、B ,如图 6所示,且 A 、 B 间的距离为 60 cm.然后在另一位置放置点电荷 C ,这时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求 C 的电荷量以及相对 A 的位置.9.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 A 和 B ,只有 A 带有一定的电荷量, A 、B 接触后分开,相距 1 m 时测 得相互作用力等于 1 N ,求接触前 A 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多少倍?10.行星绕恒星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已知电 子的质量为 m ,原子核与电子的带电荷量都为 e ,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静电力 常量为 k ,求:(1)电子转动的线速度; (2)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巩固提升 1. AC解析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 F = kq r 12q2的适用条件是真空中的点电荷, 而不是任意情况下的带电体, 所以选项 A 正确, B 错误;两个点电荷之间受到的静电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选项 C 正确;静电力常量 k =9.0×109N ·m 2/C 2,选项 D 错误. 2. C解析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只跟两个电荷的电荷量和它们间的距离有关,因 此它们间的库仑力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选项 C 正确. 3. BD解析 根据库仑定律, 它们接触前的库仑力为 F 1= k 5r q2 .若带同号电荷, 接触后的带电荷量相等, 9q 2都为 3q ,此时库仑力为 F 2= k9r q 2;若带异号电荷,接触时电荷先中和后平分,接触后的带电荷2量也相等,都为 2q ,此时库仑力为 F 2′ = k 4r q2 .由以上计算可知选项 B 、D 正确.4. BC6.如图所示,两个带电小球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θ1、θ2,且恰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在 A 的静电斥力的作用下,向远离 A 的方向做加速运动,C 对,D 错.A 、B 间隔越来越远,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k qA 2qB =m B a B ,r 逐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定律. 渐变大,则 a B 逐渐减小,故 A 错,B 对. 5. B 解析 两个小球都不带电时, F A =G A +F B , F B =G B ;使两球带同种电荷后, F A ′+F 斥=G A + F B ′,F B ′=G B +F 斥.F A =F A ′,故 F B <F B ′,B 项正确. 6. CD 解析 A 、B 之间的静电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不论 们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平衡条件得 ta n A 、B 哪个带的电荷量大,它 F 电θ= mg.可见质量相同,偏角相同;质 量越大,悬线与竖直线的偏角越小.故选项 C 、 D 正确. 7. 5× 10-6 解析 以小球 B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小球 可知:B 所带的电荷量为 q B ,由平衡条件 k qA r 2qB= mgtan 45 °代入数据解得: 9 8. 4Q 在 A 点左侧距 A 30 cm 处 解析 由于三个点电荷中每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Q 、+9Q 如图所示放置,根据 “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 原则, C 应放在 A 、B 连线 A 点左侧,且 C 应带正电,设电 三个点电荷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设- 荷量为 q ,A 、B 之间距离为 r , A 、 C 之间距离为 r ′.以A 为研究对象,则 k qQ 2 =k Q ·92Q ,以 r 2rQ ·9Q =k r 2 ,以C 为研究对象,则 q ·9Q B 为研究对象,则 k r + r ′ 9r q = 4Q ,r ′ = 2=30 cm. 14 9. 答案 1.25×10 解析 接触后设每个球带的电荷量为 Q ,已知间距 r =1 m , k Q r 2 ,得 Q = -5 n =2Q = 2×10 -19=1.25×1014,即是元电荷的 1.25× 1014倍. e 1.6× 10 (1)e m k r (2)2e πr kQ ·q k ·9Q ·q k r Q ′·2q = r k +·9r Q ′·q 2.由以上方程可得出 相互作用力 F = 1 N .由库仑定律 F =k Q 12Q 2 r 量之比为 10.答案 2 1× 12-5 9 C ≈1× 10 C , 9×10 A 球接触前所带电荷量与电子电荷 解析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所以 2 2 2 e v 4πF =k 2=m =m 2 rrrT解得 v =e,T =2π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