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21d1e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8.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安藤忠雄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安藤忠雄的传记,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他的读后感,并探讨他的设计哲学以及对建筑界的影响。
安藤忠雄的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风格而著称。
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相互交融。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大量的玻璃和钢材料,使建筑呈现出轻盈的感觉,同时又能够与自然环境产生对话。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物,更是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在阅读安藤忠雄的传记过程中,我深深被他的设计哲学所吸引。
他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认为建筑应该尊重自然,而不是与之对立。
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元素,如树木、水池等,使建筑与自然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
他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作品也体现了他对空间和光线的独特理解。
他注重利用自然光线,通过精心设计的窗户和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利用光线的变化和投影效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给人们带来独特的体验。
安藤忠雄的作品不仅仅在设计上令人称赞,他对建筑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并且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奖项。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思维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建筑的热情和创造力。
他的作品也为建筑界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阅读安藤忠雄的传记,让我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达。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思维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激发了我对建筑的热爱和追求。
我希望将来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安藤忠雄的理念,创造出独特而又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0ff887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5.png)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是一本描述安藤忠雄关于建筑的著作。
在书中,安藤忠雄提出了建筑的核心思想,即强调设计者在创造过程中与环境间的和谐关系。
他强调建筑的形式应以能够存在于特定的空间秩序之中为前提,并说明建筑的细节构成应当受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书中,安藤忠雄又提出了“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他认为环境不仅要与建筑气质一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才能达到和谐的效果。
他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当尊重并发挥环境的精神特性,并将其与人类的生活相结合,以达到融入环境的效果。
此外,安藤还强调了新时代建筑设计应把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总之,《安藤忠雄论建筑》展示了安藤忠雄关于建筑设计的理念。
安藤忠雄强调建筑的形式应当受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以“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为前提,同时也强调了新时代建筑设计应把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因为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设计中结合人文与现实。
借鉴安藤忠雄的思想,我们将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建筑,从而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94f3b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f.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安藤忠雄是日本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在其丰富的作品中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
阅读关于安藤忠雄的资料和著作后,我深受其设计理念和独特风格的启发,对他的建筑作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以简约和谐为特点,往往利用自然光线和景观来打造空间的氛围。
他善于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例如,他设计的“水门”,利用了阳光和水的特性,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空间。
这种与环境相互融合的设计理念深深打动了我。
另外,安藤忠雄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非常注重细节和质感。
他独特的设计语言使得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艺术品一般的存在。
他常常使用混凝土、木材等天然材料,通过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结构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形态。
这种对材料的精雕细琢和对细节的追求,让他的作品在视觉上具备了强烈的冲击力和独特的美感。
在我看来,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居住和工作空间,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各种方式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创造出了一种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感。
例如,他设计的“岩宇”项目与周围的山岩相得益彰,仿佛是山间的一道奇迹。
这种与自然的对话和融合,使得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更是一种具有情感和灵魂的存在。
总的来说,安藤忠雄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建筑设计思路独特而深入,将建筑与环境、材料与细节相融合,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一般的建筑作品。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和理念,我深刻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表达。
我相信安藤忠雄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未来的建筑设计师和爱好者,推动建筑艺术不断发展与进步。
通过阅读安藤忠雄的作品和理念,我深刻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空间,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表达。
安藤忠雄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对细节的追求,为我树立了一个新的美学标杆。
他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和融合,创造出了一种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1fea38b33d4b14e852468ca.png)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
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
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
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
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
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
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
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
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
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
与国匠城2014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
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
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
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
浅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浅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002e169cec3a87c24028c438.png)
浅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初读这本书,我带着这样的一个目的:寻找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有这样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人生的意义,我想知道作为一个建筑行业的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本书内容丰富,蕴含颇深,如果只是仓促读之,恐怕收获不大,须细细体会。
本书大概400余页,不算薄,然而书中倒是有很多留白和照片,这样的排版刚好给了读者喘息的间隙。
在叙述中安藤的语言很平实,但充满了“压倒性的力量”。
对于我这样经验鲜少的理工科读者,本书初读颇为枯燥,冥思苦想地边读边细思之,方觉其中若干滋味。
在建筑设计界,无论哪个派系,哪个时期,随处都有日本建筑师的身影。
然而在我了解的建筑师当中,最与众不同的非安藤忠雄莫属。
我想凡是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建筑师的青年都会从这本书中受益,特别是对于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的年轻人更具参考价值。
安藤先生从小家境贫寒,在木工房里打工为生,也因此对肌理有着深深地热爱,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学过木工,当过拳击手,高中毕业自学建筑,最后与建筑互相成就。
《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详细叙述了他成长为一名建筑师的全部过程。
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讲述了自己二十多岁时的生活经历、苦恼以及如何思考建筑、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全过程。
在这本书中,他特别强调要真实地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建筑,强调建筑的真实性。
他的建筑以质朴的混凝土箱式风格最为著名,重视在简洁的空间中表达丰富的内在精神,以及注重自然和居住生活共存的一种生活体验。
他的建筑和他人一样,强硬顽固,同时又沉静柔和。
对于团队他这样描述:“我们并不是一个由指挥官与服从命令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一些怀着共同理想,信念和职责的个人,以自我为赌注为了生存而组成的游击队。
”或许安藤选择的游击式的人生观是他意识的表白:此生要像一个战士一样,建筑便是战场。
对于年轻人他说:“二十几岁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因为这个时期的年轻人正在探索和塑造自己,而这种自我意识的形成对以后的人生能否按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2390ab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e.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读完关于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书籍,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建筑之旅。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在建筑界如雷贯耳。
在书中,我看到了他那充满挑战与突破的建筑人生。
他并非出身建筑世家,也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建筑学教育,却凭借着对建筑的热爱与执着,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设计的“光之教堂”。
那独特的设计,让光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又宁静的氛围。
当我在书中看到关于光之教堂的描述和图片时,我简直被震撼到了。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黑暗的空间,正前方是一个十字形的光带,那不是普通的光,而是仿佛带着某种神秘力量的光,它直直地照进来,让你瞬间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冲击。
墙壁是粗糙的混凝土,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却和那道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简单而又强大的设计,让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建筑原来可以如此直接地触动人的内心。
还有他设计的“住吉的长屋”,也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他居然能创造出一个既能与外界相连,又能保证居住者隐私的独特空间。
中间那个露天的庭院,看似浪费了室内的面积,可实际上却是整个设计的灵魂所在。
下雨的时候,住在里面的人得打着伞经过庭院才能去到别的房间,这听起来有点麻烦,但正是这种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让人重新思考居住与环境的关系。
安藤忠雄对于建筑材料的运用也是一绝。
他特别钟情于混凝土,在别人眼里冷冰冰、粗糙的混凝土,在他手中却变成了有温度、有质感的艺术材料。
他能把混凝土的特性发挥到极致,让建筑既有坚固的质感,又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从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他对每一个细节的执着。
比如说,一个窗户的位置、角度,一道墙的厚度、高度,他都会反复斟酌,力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参观过的一个小区楼盘。
当时我满怀期待地走进那个所谓的“高档小区”,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建筑,那些房子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毫无特色可言。
窗户的大小和位置好像只是随意安排的,根本没有考虑到采光和景观。
安藤忠雄建筑诗的观后感
![安藤忠雄建筑诗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35b1f4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d.png)
安藤忠雄建筑诗的观后感看了安藤忠雄建筑诗之后,我就像被带进了一个超级酷的建筑魔法世界。
首先呢,安藤忠雄这人简直就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大侠。
他的建筑就像一首首用混凝土写就的诗。
以前我觉得混凝土就是那种灰扑扑、硬邦邦、毫无情趣的东西,但是在他手里,完全变了样。
那些建筑的线条简洁得就像数学公式一样纯粹,可又充满了力量感。
他的建筑特别擅长和自然对话。
比如说有的建筑,光线从一个巧妙的角度射进来,就像上帝在那一瞬间打开了一道通往天堂的门缝。
那光影打在混凝土墙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移动,感觉像是建筑自己在呼吸,和太阳玩着一场无声的捉迷藏。
还有他那些建筑与水的结合,水就像是建筑的镜子,让整个建筑在水中有了另一个灵魂,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冷峻的混凝土一搭,就像冰与火的奇妙交融。
安藤忠雄在空间上的设计也超级厉害。
走在他设计的建筑里,有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只在迷宫里探索的小老鼠,但这种迷宫不是那种让你头疼的混乱,而是充满了惊喜。
空间一会儿开阔得像大草原,让你的心都跟着敞亮起来;一会儿又变得狭窄,仿佛在跟你轻声诉说着一个秘密。
那种空间的转换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又有趣。
而且啊,他的建筑都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魔力。
哪怕外面是车水马龙、喧嚣嘈杂的世界,只要一走进他的建筑,就像被按下了静音键。
你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仿佛在那一瞬间,时间都为了这些建筑而慢下了脚步。
这让我觉得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壳子,更是一个能让人心灵栖息的港湾。
看完安藤忠雄建筑诗,我就特别想自己去他设计的那些建筑里走一走、摸一摸,亲自感受一下那种混凝土的温度和建筑空间里的诗意。
我感觉他就像是一个建筑界的诗人,用砖头、水泥和阳光写下了一首首震撼人心的诗歌,而我们这些看客,就幸运地成为了诗歌的读者。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9322e0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c.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建筑界泰斗安藤忠雄的一本著作,此后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其作品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安藤忠雄的作品富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他对建筑空间以及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厚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受到了巨大的启发。
安藤忠雄的作品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是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空间的把握。
他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注重利用光线、空气和天然材料,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空间。
他常常选择在山林之间、湖泊之旁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修建建筑,使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这种与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让我明白到,一个好的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另外,安藤忠雄对空间的把握以及他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
在他的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考量,他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造型,创造出充满张力和美感的空间。
他善于运用光线以及空间的延伸来增加建筑的层次感,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同时,他对材料的挑选和运用也极为讲究,他选择天然材料,注重材料的质感和纹理,使建筑更加有机和具有生命力。
除了对建筑设计的热爱,安藤忠雄在书中也多次提及对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热衷。
他在设计中注重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尊重,尽可能地将建筑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此外,他还努力推动建筑教育的发展,培养年轻的建筑师,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完安藤忠雄的著作,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他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建筑文化的执着追求,使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秉承安藤忠雄的精神,加深对建筑的认识,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以期能够成为像他一样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建筑师。
通过阅读安藤忠雄的著作,我深深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在每个建筑师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他们对建筑的理解和追求,正是这些作品构成了组成了这个世界多彩多样的建筑风景线。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512ee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a.png)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安藤忠雄是当代日本的一位建筑师,他曾获得世界建筑大奖等荣誉,并且被公认为是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挑战传统的精神,给现代城市的建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创造。
在读安藤忠雄的论建筑之前,我对建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建筑物的形态和美学上,但是通过读他的文章,我对建筑的理解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拓展。
他认为建筑是“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器具”,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建筑物。
他把建筑看作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追求的是“自然的建筑”,这让我想到了他对建筑的另一个深度的分析——建筑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环境的双重平衡。
建筑需与环境和周围的景观相融合,整洁舒适、功能性更强,也要在保护环境自然与建筑品质间寻求平衡与协调。
在这方面,他提出了“开放性建筑”的思想,即建筑师要以“小房子即小城市”的方式来考虑建筑,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体验空间。
如他大胆的采用坡屋顶和石材墙的方式,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相统一,具有自然、原始、朴素、平衡的美感,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安藤忠雄强调建筑师的核心能力不是设计,而是思考。
他认为建筑师不仅仅是一个造型人,更应该成为一名环境设计师和生活设计师,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方领域。
他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发展与建筑产业的关系,在城市的巨变中,建筑更应要反思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引起人们对城市功能调整的思考,才能真正给人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和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现实性。
他的人文思考和构思过程都不是由单一的建筑思想组合而成的,而是通过对环境、人文、人性的考察、观察、研究和思考,融汇贯通而成的。
因此,它们不仅具有创新性,更具可操作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在读完安藤忠雄的论建筑之后,让我更加理解了建筑师不仅是一个造型师,更需要与人、与环境、与城市共同探索,牢牢把握建筑与人生活的本质联系,向着和谐、简洁、自然的建筑与生活追求的方向迈进。
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读后感
![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394060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9.png)
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读后感读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本书啊,就像是跟着一位建筑界的大神在他的建筑王国里溜达了一圈,那感觉真是既新鲜又震撼。
安藤忠雄这人吧,他可真是个传奇。
从一个拳击手转行搞建筑,这就像本来在拳台上猛揍别人呢,突然说“我不打拳了,我要去盖房子”,而且还盖得那么牛。
这让我觉得只要有梦想和决心,啥领域都能闯进去搅和出一片新天地。
他盖的那些房子啊,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你看他那些混凝土建筑,乍一看可能觉得就是普普通通的水泥疙瘩,但仔细一瞧,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每一处线条、每一块光影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那些建筑就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安藤忠雄的内心世界,感觉他把自己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的理解都浇筑到这些混凝土里了。
书里介绍他的建筑作品的时候,我就像在看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
他对空间的运用简直绝了。
就好比他能在一个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这就像是魔术一样,本来你以为只有那么一点点大的地方,结果他一捣鼓,就像打开了哆啦A 梦的任意门,突然变得宽敞又有趣。
比如说他在建筑里利用自然光的手法,那阳光就像是他请来的贵宾,在建筑里按照他设定的路线游走,时而在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时而在地板上洒下一片明亮的光斑,让整个空间都有了生命。
我还特别佩服他对待建筑的态度。
他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应付了事的人。
他对每一个项目都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从设计的最初构思到最后一块砖的安放,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这种对建筑的热爱和执着,让我觉得他不只是在盖房子,更是在创造一个个梦想中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
以前走在街上,看到那些建筑就只是觉得“哦,这是个房子”,现在呢,我会忍不住去想这房子背后的设计师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像安藤忠雄那样在这个建筑里藏了一些小心思。
而且也让我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它还可以是表达情感、传递文化、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
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建筑这个神秘世界的新认知大门,让我在安藤忠雄建造的这个独特世界里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也对建筑有了一种全新的热爱和敬意。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27d46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6.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建筑家安藤忠雄是当代日本最知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位建筑师,他不仅仅是在构思和建造建筑物,更是在创造一种与环境、人文和心灵相融合的建筑体验。
在读了关于安藤忠雄的日志和访谈之后,我对他的作品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安藤忠雄的作品一直以来都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他不追求大而华丽的建筑,而是注重将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在他的设计中,一些传统的建筑元素被重新演绎和应用,使得建筑不再是冷漠的形式,而是拥有灵魂和情感的存在。
他的建筑作品并不追求瞩目和过度夸张,而是注重细节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在阅读了安藤忠雄的日记和访谈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他的建筑哲学和设计理念。
他在日记中写道:“建筑是对人类空间需求的回应,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和美丽环境的体现。
”他相信建筑应当依托于周边环境,与之相互协调,而不是与之冲突。
他注重用简洁的线条、明亮的色彩和柔和的光线来打造一个宜居的空间,让人们感受到宁静和温暖。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之情。
他在设计中常常运用自然元素,如水、石头和植物,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他的设计充满了内省和人文关怀,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来传递一种与世界和谐共处的理念。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些建筑的集合,更是一种情感的输出和内在的反思。
安藤忠雄在他的访谈中提到他对建筑的热情和理念的传承:“对我来说,建筑是我用来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手段,通过建筑,我希望能够传达一种关爱和人本主义的理念。
”他相信建筑应该是一个与人们有着密切关系的空间,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建筑作品通过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式,将建筑变成了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在读了关于安藤忠雄的日志和访谈之后,我对他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的建筑作品并不仅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和情感相关的体验。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ec9f3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c.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些作品和他的经历,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在建筑界如雷贯耳。
但一开始,我对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很有名”这个层面上。
当我真正深入去探究他的建筑世界,才发现那是一个充满激情、创新和坚持的领域。
他的建筑作品,不是那种第一眼就会让你惊叹“哇,好华丽”的类型。
而是当你站在那里,静下心来感受,慢慢地,你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吸引。
就比如说他设计的“光之教堂”,没有过多复杂的装饰,只是简单的混凝土墙壁和一个十字形的光带。
但当阳光透过那个十字形的缝隙洒进来,那种神圣和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
安藤忠雄这个人啊,他可不是那种一帆风顺的天才。
他甚至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建筑学教育。
他年轻的时候当过拳击手,靠着自己的一股子冲劲儿和对建筑的热爱,自学成才。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找各种借口。
和安藤忠雄比起来,真是惭愧得很呐!他在追求自己建筑梦想的道路上,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和拒绝。
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记得书里提到,他为了一个设计方案,跟甲方反复沟通、修改,熬了无数个通宵。
那股子执着劲儿,真让人佩服。
我就在想,如果换做是我,可能被拒绝几次就打退堂鼓了。
有一次,我去参观了一个模仿安藤忠雄风格的建筑。
那是一个小小的社区图书馆。
从外面看,普普通通的混凝土外观,没什么特别。
可当我走进去,瞬间就被那种空间感给震撼了。
高高的天花板,简洁的线条,自然光从顶部的天窗洒下来,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看着周围安静阅读的人们,突然就明白了安藤忠雄建筑的魅力所在。
它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迎合,而是真正为了使用者创造出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与自己内心对话的空间。
在书里,安藤忠雄讲述了他在设计过程中的种种思考和挣扎。
他对于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比如说,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混凝土配方,他试验了无数次,就为了达到那种既坚固又有独特质感的效果。
还有对于空间比例的把握,他会在模型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断地调整、琢磨。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43f79da5e9856a57126032.png)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
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
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
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
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
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
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
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
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
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
与国匠城2014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
安藤忠雄建筑诗的观后感
![安藤忠雄建筑诗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ed7307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2.png)
安藤忠雄建筑诗的观后感看了安藤忠雄的建筑诗,那感觉就像是被一个建筑大师拉着在艺术的宇宙里畅游了一番,特别奇妙。
安藤忠雄这人啊,简直就是把建筑当成了自己写诗的纸张。
他的建筑一出现,就像一首无声却震撼人心的诗。
从那些建筑里,我看到的可不只是砖头、水泥和玻璃,那简直是一个个有灵魂的生命体。
他的建筑特别擅长跟自然对话。
就像他设计的那些住宅,有不少是巧妙地把光引进来,那阳光就像个调皮的精灵,在房间里跳跃、穿梭。
早晨的阳光轻悄悄地溜进来,把房间染成一片温暖的金黄,感觉像是大自然在给房子做一个温柔的早安吻。
而且啊,他把风也算计进去了,让风可以在建筑里吹起一阵轻轻的涟漪,这时候建筑就像是在跟风一起哼着小曲子。
安藤忠雄的建筑还特别注重空间的节奏感。
有些地方宽敞得让你感觉像置身于一片广阔的草原,而有些角落又狭窄得如同一个神秘的小洞穴。
你在里面走的时候,就像是在阅读一首有着起承转合的诗,一会儿开阔明朗,一会儿又含蓄内敛。
比如说他的一些公共建筑,你走进大堂,那高大的空间能把你的心都撑得开阔起来,可是当你拐进旁边的小过道,又有一种安静的私密感。
再说说建筑的材料,他用那些简单的材料,像混凝土,做出了超级有质感的东西。
混凝土在他手里就不再是冰冷冷的材料,而是像是有了温度的肌肤。
你摸着那些建筑的墙面,能感觉到一种粗糙又真实的力量,就好像它在默默地给你讲述着自己是怎么从一堆原材料变成这个震撼人心的建筑的故事。
他的建筑还特别有仪式感。
比如说有些通往建筑内部的长长的通道,你沿着那通道走过去,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朝拜。
周围的墙壁像是沉默的卫士,你每走一步,心里的期待就多一分,直到最后走进建筑的核心部分,那一瞬间就像解开了一个巨大的谜题,那种惊喜和震撼真的难以形容。
看完他的建筑诗,我就觉得建筑不仅仅是用来遮风挡雨的,它更像是人类梦想的容器,是人和自然、人和自己内心对话的一个场所。
安藤忠雄用他的建筑告诉我们,原来生活的空间可以这么有诗意,这么充满无限的可能。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c24c3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3.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些资料,感触颇深呐。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在建筑界那可是如雷贯耳。
他的建筑作品,不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了灵魂和情感的艺术杰作。
就拿他的光之教堂来说吧,第一次看到这个建筑的图片时,我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那堵十字形的光的墙壁,简直太神奇了!想象一下,你走进那个教堂,周围是暗淡的混凝土,然后一束光从十字的缝隙中透进来,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神明在黑暗中给了你一丝指引,让你的心灵瞬间得到了慰藉。
安藤忠雄在设计这个教堂的时候,可不是随便画画就搞定的。
他得考虑光线的角度,混凝土的质感,空间的比例,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琢磨。
据说,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光线效果,他在现场蹲守了好多天,就盯着那束光看,看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再说说他对材料的运用,那也是一绝。
他特别喜欢混凝土,别人都觉得混凝土这东西又丑又粗糙,可他就能把混凝土变得充满魅力。
他的混凝土墙面,不是那种平平无奇的,而是有着细腻的纹理和质感,就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而且他还能让混凝土和玻璃、木材这些材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我还记得看到过他设计的一个住屋,那个房子的庭院简直太棒了。
小小的一方天地,却布置得那么精致。
有一块石头,不是随便放在那里的,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摆放,和周围的植物、水流相互呼应。
还有那一小段回廊,走在上面,能感受到阳光和微风,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里,有一点让我特别佩服,那就是他对自然的尊重。
他不会强行去改变地形地貌,而是顺着自然的走势去设计建筑。
比如说,如果有一棵老树在那里,他不会把树砍掉,而是让建筑围绕着树展开,让树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读了关于他的这些东西,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去参观过的一些建筑。
有一次,我去了一个新建成的商场,外表看起来倒是挺气派的,可一进去,就觉得哪儿都不对劲。
空间布局乱七八糟,灯光也不舒适,走在里面,只觉得压抑和烦躁。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1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1](https://img.taocdn.com/s3/m/f8fdea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1.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1在阅读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作品和思想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更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独特思维的艺术家。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现代和与环境融合的特点而闻名。
他能够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地结合,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建筑景观。
他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相通,同时又能够满足功能需求。
这使得他的建筑作品既有艺术价值,又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和实用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作品给我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他的建筑物融入了周围环境的美丽,与自然和谐共生。
例如,他的“水之歌剧院”位于日本鸟取县的大山山脚下,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
在这个剧院里,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演出,还能感受到自然美景的独特魅力。
安藤忠雄的设计使人们能够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艺术与大自然的融合。
除了建筑外,安藤忠雄的思想和创造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追求简洁、纯粹和自然的设计理念,力图打造出与人类的身心灵相契合的空间。
他关注建筑与人的关系,鼓励人们与建筑互动,提供令人身心愉悦的体验。
他不仅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和功能,更注重建筑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建筑应当为人们带来温暖、舒适和安宁,创造宜居的环境。
安藤忠雄的作品也展示了他对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运用。
他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将其与建筑风格和功能相结合。
他的建筑物常常具有简约而清晰的结构,给人一种力量和稳定感。
他还善于运用光线和空间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体验。
他的设计“在简单中蕴含复杂”,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灯光设计,创造出丰富、多维的空间感。
安藤忠雄的作品引发了我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一个与人互动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使我更加关注建筑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一个好的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更能够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
总而言之,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作品和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建筑作品简洁、现代,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0af531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a.png)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
他的建筑设计风格十分独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注重材料和空间的创新。
在阅读了安藤忠雄的《安藤忠雄论建筑》后,我对他的设计风格、建筑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演讲和讲座,深入探讨了他对建筑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安藤忠雄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所带来的新颖感受。
他尤其擅长利用当地的材料和环境来打造独特的建筑设计,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同时,安藤忠雄在讲述他的设计哲学中,也强调了建筑应该具有情感上的体验,而非单纯的功能性。
通过阅读他的建筑理念,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建筑不仅仅是空间的划分,更是文化和社会的代表。
建筑应该尽可能地符合人们的需求,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除此之外,我在阅读中也深刻体会到了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比如说,安藤忠雄一直注重建筑和景观的融合,他认为建筑应该和环境相融合,而非突兀地存在。
这种融合感应是很难到达的,同时也是对于建筑设计者的一种挑战。
总体而言,安藤忠雄的《安藤忠雄论建筑》给予了我们新的建筑思维,让我们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的建筑哲学和优秀的设计作品为建筑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心灵上的感悟。
不失去思考的自由─读《建筑家安藤忠雄》有感
![不失去思考的自由─读《建筑家安藤忠雄》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953a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6.png)
不失去思考的自由─读《建筑家安藤忠雄》
有感
拥有一个思考自由的生活,是每个人理想的人生追求。
读了《建
筑家安藤忠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保持思考的自由至关重要。
一位真正的思想家会一直保持一个思考的自由。
安藤忠雄是一位
真正的思想家,他能够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勇敢地把新鲜的想法放入
他的建筑作品中,让他的作品维持一种有趣的新颖,不断挑战自己的
创作极限。
他没有被既得利益者的压力所束缚,一直保持一个自由思
考的状态,成就了他在建筑领域的杰出成就,同时他也为后世提供了
大量无与伦比的创作思想。
要保持思考自由,我们需要勇敢地把新奇的想法放入创作中,能
够超越自己的想象力,拥抱不确定的未来,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以
便获得了新的、更广阔的可能性。
正如安藤忠雄一样,来自内心的审
美追求,结合有激情的建筑设计,();让他的建筑作品跃然于期望之外,令拥有未知的延续,这就是维持思考自由的秘诀,与既得利益者的压
力能够有效地抗衡。
从安藤忠雄的作品以及精神中,我学会了不要放弃思考自由,在
生活中创造新的可能性,宁愿去挑战自己的极限都比被既得利益者的
压力所束缚要强。
有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来到世界,它就会发生另一番
奇妙变化,让未知的可能性正式绽放,让我们也怀抱起勇气,书写属
于自己的自由之路!。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3156a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00.png)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翻开了那本关于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安藤忠雄,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建筑领域的一个符号。
但当我深入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那是一个充满激情、挑战与执着的天地。
书里的一张张图片,一行行文字,就像是一部部生动的纪录片,将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一点点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到了他设计的光之教堂,那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线条,让光线仿佛有了生命,在混凝土的墙壁间跳跃、穿梭。
那种对光的巧妙运用,让我不禁感叹,建筑原来可以这样与自然对话。
还记得书中提到他在设计一个住宅项目时,面临着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嘈杂等诸多难题。
但安藤忠雄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反而将它们视为创作的机遇。
他一次次地实地考察,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观察着每一个角度的光线变化,倾听着周围的声音节奏。
他就像一个执着的探险家,非要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找到宝藏。
他和团队反复讨论方案,草图画了一张又一张,模型做了一个又一个。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比如窗户的位置或者楼梯的坡度,他能和团队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让最终的作品呈现出令人惊叹的魅力。
那栋住宅建成后,业主脸上洋溢的幸福和满足,让安藤忠雄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他说,看到人们在自己设计的空间里快乐地生活,那是他最大的成就。
这让我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材料堆砌,而是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生活的温暖港湾。
安藤忠雄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钟情于混凝土,那种看似粗糙、质朴的材料,在他的手中却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他说混凝土就像是他的老朋友,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内心却无比坚强。
他能够通过巧妙的工艺和设计,让混凝土展现出细腻的质感和丰富的表情。
在一个项目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混凝土效果,他亲自监督施工过程,对每一个浇筑环节都严格把关。
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他都要求返工重来。
工人们一开始不理解他的苛刻,但当看到最终完成的建筑那无与伦比的美丽时,都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
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
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
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
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
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
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
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
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
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
与国匠城2014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
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
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
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
篇一:邓稼先读后感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
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
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
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我们抛开邓稼先爷爷的功劳不说,就只说他对祖国的这份爱,他的爱国精神,也是使大家惊叹的。
邓稼先爷爷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还要受很多的苦,这值得吗?对于邓稼先爷爷来说,我想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放弃的,为了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只要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弃再多东西,都是值得的。
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对祖国的爱,为祖国争光的这份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
邓稼先爷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爱国之心更是要我们学习的。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国母亲,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祖国母亲。
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也想邓稼先爷爷一样去外国留学,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
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报效祖国母亲,祖国母亲的强大,是所有的国人最大的心愿!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
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
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篇二:邓稼先读后感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 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964 年10 月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 月17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5 年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 年5 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月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稼先逝世以后,他的好友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邓稼先不仅是他的好友和妻子的骄傲,还是中华人民的骄傲。
篇三:邓稼先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
文中邓稼先他那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1956 年,党中央向中科院下达了制造原子弹、氢弹、建造人造卫星的计划。
接到指令后,当时作为中科院高级院士的邓稼先在第一时间就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奔赴千里之外的沙漠进行科研制造。
经过3650 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相继试爆成功。
而在1970 年4 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在地球上空响起了嘹亮的歌声。
事后,邓稼先因为功绩卓着,被人们誉为“两弹一星”之父。
看完这个故事,我掩卷长思。
邓稼先能带领科研人员制造出“两弹一星”,靠的不就是他那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吗?读读故事想想我,可是曾经发生过与之截然相反的事例啊!有一天晚上,我在家里做数学题,碰到一只“拦路虎”一道画图题。
我不知从何下手,试了试,()觉得很难。
心里想:算了吧,还是先别做这道题了,反正它是一道“智慧乐园”附加题,做不做都无所谓,老师明天还要讲呢,于是就把它放弃了。
邓稼先连制造原子弹这样的世界科学难题都攻克了,我这点困难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现在想想,我与邓稼先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邓稼先和科技人员们凭着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信念及克服困难的信心,从原子弹到氢弹诞生仅仅用了四年。
用世界最快的速度掌握了人造卫星发射技术,创造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名字邓稼先!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名著读后感8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篇一: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一直以来,我都在想这样的问题:名师到底是怎样炼成的?我和名师的距离到底有多大?在这次培训中,我又系统地见识了那多名师的课例,从而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和名师的距离。
名师的文学底蕴都是很深厚的。
这些名师都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无论是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等老一辈的专家还是蒋军晶等后起之秀,无一例外。
他们对教材处理得是那么得当,他们的教学设计是那样的简单大方而实在,他们的教学语言是那样的精准、朴实,他们对课堂生成的处理时那样的灵活自然。
这样的大师不是一日炼成的,那是一种厚积的薄发,是胸有成竹的体现。
这样的课堂是我们学不来的也是学不像的。
因为这些都来源于他们的日积月累,他们是在用一辈子的时间在备每一堂课,那就是丰富而大量的阅读,是阅读使他们具备了一个语文老师最基本的素养,使他们拥有了小学语文教师最好的教学技能。
当时听蒋老师的课,在感叹和佩服的同时也很疑惑:和我们几乎同龄的蒋军晶老师何以能够那么出色?等到了解了蒋老师读书的经历后,疑惑自然就解开了。
我们何曾像他那样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书呢?那么我们不如别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名师都是发自肺腑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的。
但凡名师的课堂,我们都可见那亲切自然的教态,和颜悦色的微笑;都可以听见那慈祥温和的声音;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可以发现他的眼中只有他课堂上的孩子。
正是这样的爱,促使着一位又一位的大师为了教育的事业而鞠躬尽瘁,而名扬四海。
因此名师的课堂总是很真实,真扎实,很实在也很朴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因为这些大家都要为他们所爱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出名,只想着要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因此名师的课堂没有花架子,凡是在课堂上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坚决不用。
一切都沉下心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听说读写尽在其中。
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随着学习的深入,思考仍然在进行中。
可是通过这次的学习,通过这些思考和认识,我深深地知道了我和名师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也就慢慢地有了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二: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工作的实践中的教育思想、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这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而且途径多样。
简言之,整体的学习过程无外乎学习—实践—研究—思考的交替过程,整个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要想成为一名名师或者说一名名师要不断进步,归纳起来就是要热爱学习、勤于实践、重视研究、善于反思和注重写作。
终身学习,是每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习惯。
因为时代在变,学情在变,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学会反思,是每一名教师业务提高的阶梯。
因为反思就是教师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和闪光点,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们教师需要反思的都有哪些?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我们可以反思教育实验、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