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学建模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逐渐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则是实现智能驾驶系统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概述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是将人工智能、传感器、控制算法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驾驶过程中,实现车辆自主感知、决策和控制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分析车辆状态和道路信息等实现自动驾驶、避障、自动停车等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的重要性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建立准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车辆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行驶状态,包括车辆加速度、速度、转向等。

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车辆行为和特性,优化系统算法,提升驾驶性能。

三、车辆动力学建模的方法与技术1. 基于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基于物理模型的车辆动力学建模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车辆的结构、动力系统、悬挂系统等,建立车辆动力学方程,并结合实际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修正。

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车辆的动力学行为,但需要大量的实验测试数据和复杂的数学计算。

2. 基于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是一种基于大量实际数据进行模型建立的方法。

通过采集车辆行驶数据,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数据特征,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模的难度,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样本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车辆动力学仿真的工具与平台针对车辆动力学仿真,目前有多种仿真工具和平台可供选择。

例如,CarSim、ADAMS、Simulink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车辆模型库和仿真环境,可以方便地进行车辆动力学建模和仿真。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工具和平台进行仿真实验。

汽车构造中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汽车构造中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汽车构造中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车辆动力学是研究汽车运动学和力学性能的重要领域,它对汽车设计、性能评估以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并且在汽车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汽车构造中的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以及其在汽车设计和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一、车辆动力学基础在深入了解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车辆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车辆动力学主要包括车辆运动学和车辆力学两个方面。

1. 车辆运动学车辆运动学研究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轨迹,包括车辆的速度、加速度、位置等。

常见的车辆运动学参数有车速、加速度、转向角等。

在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中,需要准确地描述车辆的运动学特性,以便进行仿真分析和性能评估。

2. 车辆力学车辆力学研究车辆在运动中受到的力和力矩,并分析车辆受力情况对车辆运动的影响。

常见的力学参数有车辆的质量、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等。

在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中,需要将车辆的力学特性进行建模,以便进行力学仿真和性能评估。

二、车辆动力学建模车辆动力学建模是指根据车辆的运动学和力学特性,利用数学模型对车辆的运动进行描述。

常用的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物理建模方法和系统辨识方法。

1. 物理建模方法物理建模方法是将车辆运动学和力学原理应用于车辆动力学建模中。

通过考虑车辆的质量分布、惯性矩阵以及受力情况等因素,建立车辆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物理建模方法有刚体动力学模型、多体动力学模型等。

2. 系统辨识方法系统辨识方法是通过对车辆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实验测量,然后利用辨识算法对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识别和估计。

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有参数辨识方法和非参数辨识方法等。

三、车辆动力学仿真车辆动力学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车辆的运动进行模拟和仿真。

通过车辆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可以对车辆的运动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1. 仿真平台在进行车辆动力学仿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仿真平台。

汽车动力学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动力学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动力学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性能,汽车动力学建模及控制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动力学建模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汽车动力学建模方法在汽车动力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理论建模和仿真建模。

理论建模基于物理学原理和数学模型,通过推导方程来描述汽车在运动中的动力学性能。

仿真建模则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根据实际的车辆参数和运动状态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这两种方法在汽车动力学研究中是相辅相成的。

3. 汽车动力学控制方法在汽车动力学控制方面,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传统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MPC)。

传统PID控制方法通过测量车辆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误差,并计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来调节汽车的运动状态。

而MPC方法则是基于预测模型来进行控制,通过对车辆的状态和约束条件进行预测,计算出最优控制信号以使车辆按照预期的轨迹行驶。

4.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模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汽车动力学建模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动力学建模方面,越来越多的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数学模型被提出和改进,并成功应用于真实的车辆控制系统中。

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如传统燃油车、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研究者们也在动力学建模方法上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在动力学控制方面,传统PID控制方法在实际车辆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PID控制方法在处理非线性、时变性以及不确定性问题时存在局限性。

因此,在近年来,MPC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学控制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性能。

MPC方法通过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约束条件的影响,能够在多变环境下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5.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的挑战与展望虽然汽车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首先,实际车辆存在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建模方法需要更准确地描述车辆的动力学特性。

车辆动力学(4)-齿轮机构建模

车辆动力学(4)-齿轮机构建模
两个互相啮 合的行星轮, 这两个行星轮 分别与两个不 同的中心轮啮 合。
二、行星齿轮机构模型
(6)外啮合双星行星排
两个互相啮 合的行星轮, 这两个行星轮 分别与两个不 同的中心轮啮 合。
二、行星齿轮机构模型
(7)内啮合双星行星排
两个互相啮 合的行星轮, 这两个行星轮 分别与两个不 同的中心轮啮 合。
J*

J1

J2 i2
Je
k2,c2 J L
ML
J2 2
L
Me e
k1,c1 J *
k2* ,c2*
J
* L
M
* L
Je
k2*

k2 i2
c2*

c2 i2
一、定轴齿轮机构模型
3. 轮齿和轴均按弹性体建模
θ1
J1
M1
r1
e km
θ2
M2
J2
r2
cm
J11 M1 Fd r1

2)当量原则:能量不变
① 质量的动能保持相等:1 Jω2 const 2
② 弹性环节的变形势能保持相等: 1 k 2 const
2
③ 散耗能量保持相等: 1 cω2 const 2
J


J i2
K

K i2
c

c i2
一、定轴齿轮机构模型
2.齿轮按刚体、轴按弹性体建模
Me e
k1,c1 J1 1
如何转化?
熟悉的定轴齿轮传动
如果整个行星机构以转速 nc转动 此时行星架转速为
nc nc 0
k zr zs
行星排特性参数
固定行星架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方法研究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方法研究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方法研究整车动力学模型是指通过对汽车整体结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各个部分进行建模和仿真,来分析和优化整车性能的一种方法。

建立和优化整车动力学模型对于提高汽车性能、降低燃料消耗和减少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优化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是整车设计和优化的基础。

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需要考虑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其中,运动学特性包括车辆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动力学特性则包括车辆的加速度、力和扭矩等。

为了准确地描述车辆在运动中的行为,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转向、制动、加速等各种因素。

在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物理原理的建模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牛顿力学和运动学等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汽车动力学方程和约束方程来描述车辆的运动状态。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试验数据的建模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车辆在实际行驶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然后利用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模型参数。

这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逐步优化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优化整车动力学模型是提高汽车性能的关键。

在优化整车动力学模型时,需要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包括车辆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等各个部分的性能指标。

目标函数则包括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减少能量消耗和降低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调整不同参数,可以改变整车的性能和特性,进而实现优化目标。

为了有效地优化整车动力学模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一种是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优化目标,将整车动力学模型转化为一个多维优化问题。

然后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一组最优解。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不断优化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此外,还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优化,利用虚拟试验来评估和优化整车性能。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控制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控制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控制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新能源车已成为汽车领域的热门话题。

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动力学建模与优化控制。

本文将着眼于此,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控制进行探讨。

一、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建模是指将车辆的物理特性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在模型中进行动力学仿真与预测。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常常采用传统的机械模型进行建模,而现在则更多地应用基于控制理论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学建模方面,电池模型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电池模型的精确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到对新能源汽车性能参数的预测与优化控制。

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池模型包括电化学-热力学模型、累积电量模型以及RC网络模型等。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动力学建模中,还需要考虑车辆动力匹配和电机控制系统的问题。

有一些研究将IC与EM共同看作混合动力总体的动力源,建立了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并针对不同使用条件进行了优化设计。

二、优化控制新能源汽车的优化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整车性能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等多个目的。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优化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能量管理策略控制能量管理策略控制是指通过对车辆电池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根据动力需求对车辆进行节能控制。

目前应用较多的策略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最大化续航里程的电池剩余能量控制和基于最大化效率的功率控制。

2. 智能化驾驶控制智能化驾驶控制旨在通过车辆与环境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实现自主化的驾驶。

该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泊车控制和车道保持控制等多种技术手段。

3. 车辆动力输出控制车辆动力输出控制是指通过对车辆的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对动力输出轻重适度控制,提高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该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电机RMS电流控制、自适应前馈控制和预测控制等。

三、问题和挑战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学建模和优化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产业,其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运行和控制,车辆动力学建模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领域。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传统燃油资源逐渐枯竭,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开始逐渐普及,但其在动力系统设计、车辆运动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挑战。

因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特点车辆运动控制是指通过控制车辆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实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加速、减速、转向等动作。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相比传统内燃机车辆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电力输出特性不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其输出特性与传统内燃机不同,需要针对性的控制策略。

2. 能量管理复杂:电池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合理管理车载电池的能量,实现最佳性能和续航里程。

3. 内部结构复杂: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由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多个部件构成,需要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工作才能保证车辆有效运行。

三、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是实现车辆精确控制的关键。

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学建模一般基于电动机模型和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

主要方法有:1. 电动机模型的建立: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通过建立电动机的控制模型,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输出扭矩和转速的控制。

2. 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车辆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通过建立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准确控制。

3. 控制策略的设计:基于电动机模型和车辆整体动力学模型,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是实现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的关键。

常用的控制策略有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汽车车辆动力学是指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及其对车辆运动的影响的学科。

在现代汽车工业中,为了更好地设计汽车、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建模与仿真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重点讨论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以及其在汽车工程领域的应用。

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是指通过数学、物理等方法描述汽车在运动中受到的各种力和力矩的作用,将汽车系统简化为一系列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汽车在不同路况、驾驶方式下的运动特性,如加速度、速度、转向和悬挂系统的响应等。

建模通常包括车辆动力学、车辆悬挂、车辆转向、车辆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建模,工程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规律,为汽车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建模的基础上,仿真技术则是将建立的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

通过仿真,工程师可以模拟汽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制动、转向等,评估汽车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

仿真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汽车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和条件,工程师可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为汽车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在汽车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特性,评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其次,建模与仿真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汽车结构和系统,提高汽车的动力性、操控性和燃油效率。

最后,建模与仿真还可以用来研究汽车的碰撞安全、行驶稳定性、轮胎抓地力等关键问题,为汽车的主动安全和 passagive安全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汽车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是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汽车的运动规律,优化汽车的设计和性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建模与仿真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汽车工程师提供更强大的工具来设计、研发和测试新型汽车。

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改进,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选择。

然而,要想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效能,建立合理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建模是通过研究其运动学和力学特性,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这对于车辆性能分析、控制策略制定和系统仿真至关重要。

一种常用的建模方法是使用电动汽车的整体动态方程。

这个方程包括了汽车的质量、阻力、增速器和动力系统的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动态建模以及考虑其他因素如电池特性、驱动系统效率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准确且可信的模型。

为了更好地控制电动汽车的性能,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可以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

开环控制是基于预定义的参考信号来实现汽车的期望行为。

它不考虑外部干扰和系统误差。

闭环控制则通过测量系统输出以及与期望输出的偏差来调整控制信号,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

闭环控制通常包括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通过比较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偏差,根据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项计算出控制信号。

PID控制器的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前馈控制则是通过预测汽车的未来行为,提前计算出所需的控制信号,并进行补偿。

前馈控制可以大大减小系统在跟踪参考信号时出现的误差。

除了PID控制器和前馈控制之外,还有一些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MPC)、自适应控制和人工智能控制等。

这些算法能够更好地处理非线性系统和模型不确定性,并提供更快速、更精确的控制。

在进行动力学建模和控制之前,我们还需要进行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是为了确定电动汽车的物理特性和参数,从而为建模和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

常用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和信号处理等。

在动力学建模和控制方面,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考虑。

例如,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问题,即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电池的能量以及优化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汽车车辆动力学是汽车工程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内容包括车辆运动、悬挂、转向、制动、驱动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汽车动力学,进行科学的研究与优化,需要对汽车车辆动力学进行建模与仿真。

一、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是指将汽车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因素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以便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和分析。

1. 车辆模型车辆模型是汽车车辆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主要分为自由度模型和多体模型两种。

自由度模型通常包括垂直运动、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三个自由度,其建模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包括了车辆的悬挂系统、车轮力、刹车等因素。

多体模型是指以整个车辆为一个多体系统进行建模,除了考虑车辆受力、受扭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刚度、弹性等因素。

2. 动力系统模型动力系统模型指的是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等部分的建模,主要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所需的扭矩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分析车辆的加速和制动性能,以及制定优化策略。

3. 环境模型环境模型包括路面状态、气象条件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建模,可以更好地帮助预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和性能。

例如,模拟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辆的制动距离、转向响应和行驶稳定性等。

二、汽车车辆动力学仿真汽车车辆动力学仿真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汽车运动过程进行模拟,以评估汽车的性能、预测其行为并进行优化设计。

1. 动力学仿真动力学仿真主要用于分析车辆加速、制动和转向等性能。

通过仿真可以模拟不同车速下车辆的加速和制动距离、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辆的制动力和转向响应等因素,从而得出优化设计的方案。

2. 悬挂系统仿真悬挂系统的仿真主要用于分析车辆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通过对悬挂系统进行仿真,可以预测不同路面下车辆的摇摆情况、平顺性能以及行驶性能等参数,为改进车辆悬挂系统提供设计方案。

3. 转向仿真转向仿真主要用于分析车辆在快速转向和超车等情况下的转向响应和稳定性。

通过对车辆转向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可以分析车辆的稳定性、刹车距离和抓地力等因素,为设计更有效的转向系统提供方案。

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建模

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建模

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建模四轮转向汽车是一种特别设计的轿车,通过其增加的后轮转向,可以改善车辆操控性,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更能帮助车辆在转弯时保持稳定性。

汽车动力学建模是关于汽车运动的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由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使用来处理汽车运行的一个重要方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建立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模型的步骤。

1.建立4-轮汽车运动学模型汽车运动学是描述汽车运动的物理学。

它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向量对时间的变化规律的描述。

因此,在建立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模型之前,需要先建立汽车运动学模型。

首先,需要画出汽车运动的自由度图,通过这个图可以得到汽车的六个自由度。

然后依据相对位置和旋转角度,建立汽车的刚体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需要求出刚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建立4-轮汽车横向动力学模型建立四轮转向汽车的横向动力学模型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在高速中行驶时,驾驶员需要处理车辆在转弯时的横向动力学问题。

而横向动力学模型可以通过使用线性轮胎模型描述汽车极限横向加速度的限制,来描述汽车在转弯时的动力学模型。

除了横向加速度,模型还包括横向质心位置,车辆横向速度以及所有轮的侧向力。

3.建立4-轮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汽车的纵向动力学是描述汽车在加速和制动时的物理学。

从这个角度,建立四轮转向汽车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可以处理车辆加速和制动时的动态行为。

模型包括刚体动力学和轮胎轴承特性,通过轮轴转矩和惯性力等描述汽车的动力学。

汽车纵向动力学采用的建模方法包括使用简单的百分比拟合动态性能测试数据,计算上升速度,牵引力和制动力等参数。

4.建立4-轮汽车转向动力学模型四轮转向汽车比普通汽车具有更好的转向性能。

其转向动力学是描述汽车在转向时的动态行为。

转向动力学模型主要包括前后悬架参数、车辆重量,以及转向时前后轮之间的差异。

这些参数一般可以通过车辆动态性能实验来获取。

模型中,各轮转角决定了转向动力学的结果,模型可以通过解方程组来描述轮胎侧向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汽车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汽车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汽车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分析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制造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动力等方面对车主来说均非常重要。

汽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便是以汽车动力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分析的方法,帮助汽车制造商更好地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

一、汽车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内容汽车动力学建模是对汽车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表现,通常包括对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传动系统、发动机动力输出等方面进行建模,以此来揭示汽车动力学基本规律,了解汽车性能、稳定性等。

汽车力学建模有以下基本内容:1. 汽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汽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转向系统、悬挂系统、传动系统等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汽车力学建模的基础。

2. 转向系统的建模:转向系统是汽车的核心部分,决定了汽车的操控和稳定性,因此,对转向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地提升汽车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3. 悬挂系统的建模:悬挂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车身稳定性和提高行驶舒适性,因此对悬挂系统进行建模,对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等方面的分析、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4. 传动系统的建模:传动系统是汽车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连接,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导到车轮上,因此传动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对于判断车辆性能、燃油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 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建模:发动机动力输出是决定发动机性能和车辆动力性能的核心参数之一,因此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建模分析,对于汽车的综合性能和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汽车动力学建模的具体方法在汽车动力学建模过程中,主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对汽车各系统进行参数分析,并将数据传递到数学模型中,从而将设计方案转化为数字模型,计算机仿真实验,进而对汽车的性能、稳定性、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优化。

1. 动态建模法:采用动态建模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计算多个时间步骤,从而让仿真更加接近实际状况。

卡车动力学建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卡车动力学建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卡车动力学建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卡车作为运输行业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货物运输、物流配送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卡车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物流效率和运输安全,因此对卡车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卡车的动力学建模是指根据车辆的结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卡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和性能特性。

通过对卡车动力学的建模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卡车的运行机理,优化车辆设计和驾驶控制策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通过对卡车动力学的概述、建模方法的介绍以及模型验证与应用的讨论,深入探讨卡车动力学建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为卡车制造商、运输公司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和内容安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意义,引出了卡车动力学建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节是“卡车动力学概述”,将对卡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为后续建模工作打下基础。

- 第二节是“卡车动力学建模方法”,将介绍不同的建模方法和技术,包括理论模型和仿真模拟等。

- 第三节是“模型验证与应用”,将介绍如何验证建立的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探讨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

3. 第三部分是“结论”,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节是“总结与回顾”,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突出重点。

- 第二节是“应用前景展望”,将探讨卡车动力学建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第三节是“结论”,对整个文章进行一个简洁的总结和归纳,强调文章的核心意义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卡车动力学建模的方法和应用,通过对卡车运动过程的分析和建模,揭示卡车在不同路况和操作条件下的行为特性和动力学性能。

通过建立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卡车的行驶特性,为卡车设计、控制和优化提供支持。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汽车底盘系统是汽车的关键部件,它承载着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轮胎等各种组件,同时还需要承受路面的各种不平坦性和震动,所以底盘系统的性能非常关键。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一、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建模是汽车底盘系统控制的基础,通过对汽车底盘系统进行精细的建模,可以更准确地控制底盘系统,以达到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1.前后轮相互影响模型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汽车的重心位置和车速都会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因此前后轮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型非常重要。

该模型主要考虑前后轮之间的负载转移和滚动摩擦力。

2.四轮转向系统模型四轮转向系统模型主要考虑车辆转弯时的横向稳定性和悬挂系统的运动状态。

该模型主要包括悬挂系统的几何特征和刚度、转向系统的角速度和方向等。

3.轮胎模型轮胎是汽车底盘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轮胎模型主要考虑轮胎的形状、硬度、柔软度等特性,以及车速、侧向力等因素。

二、汽车底盘系统的控制汽车底盘系统控制主要包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自适应悬挂控制系统和主动悬挂控制系统等,这些控制系统都是通过精细的动力学建模来实现的。

1.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对车辆的动态特性进行监测,通过制动等手段对车辆进行控制,以达到改善车辆行驶稳定性的效果。

该系统主要考虑车辆的重心位置、侧向加速度等因素,以达到对车辆方向的控制。

2.自适应悬挂控制系统自适应悬挂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对车辆悬挂系统的调整,以达到改善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的效果。

系统主要考虑路面的不平坦性、车速等因素,以达到对车辆悬挂系统的调整。

3.主动悬挂控制系统主动悬挂控制系统通过对车辆悬挂系统的主动控制,以达到对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控制。

该系统主要考虑路面的状态、车辆的载荷等因素,以达到对车辆悬挂系统的动态调整。

总之,汽车底盘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精细的建模和控制算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汽车的控制,进而提高车辆的性能和舒适性。

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设计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能源消耗的关注,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是其核心部件,对其进行动力学建模和优化设计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续航能力和效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设计。

第一部分:电动汽车动力学建模1.1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由电机、电力电子变流器、蓄电池和电控系统四部分组成。

其中,电机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电力电子变流器用于控制电流和电压,蓄电池则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而电控系统则负责监控和调节电动汽车的运行状态。

1.2 动力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动力学建模是研究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响应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包括动力系统和载荷系统在内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电动汽车的动力学特性。

其中,动力系统模型用于描述电机和电机驱动系统的响应特性,而载荷系统模型则用于描述电动汽车所承受的力和功率需求。

1.3 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3.1 电动机模型电动机模型主要包括电磁模型和机械模型。

电磁模型基于电机的电磁特性,描述了电机的输出电磁转矩与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

机械模型则用于描述电机的旋转动力学特性,即电机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置。

1.3.2 电气负载模型电气负载模型用于描述电动汽车整车系统中的其他电器设备对电池和电机的负载特性。

这些电器设备包括空调、电动窗、音响等。

电气负载模型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设备的功率需求,将其转化为负载特性模型。

1.3.3 载荷系统模型载荷系统模型用于描述电动汽车所承受的力和功率需求。

这些力主要来自风阻、坡度、加速度、摩擦和惯性等因素。

通过建立载荷系统模型,可以确定电动汽车的最优控制策略,并优化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性能。

第二部分:电动汽车动力学优化设计2.1 优化目标电动汽车的动力学优化设计目标主要包括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提高加速和爬坡能力、减少能量消耗和拓宽工作温度范围等。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一、前言车辆动力学是研究汽车运动时各种力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汽车已经发展到了需要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其运动的阶段,建立车辆动力学的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已成为汽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对车辆动力学的建模技术和仿真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二、分析车辆运动的各种力车辆在运动时,受到许多力的作用,如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引擎动力、刹车力等,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对车辆的运行状态和性能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引擎和电动机动力模型车辆引擎和电动机都是车辆动力的重要来源,对其进行建模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预测车辆的性能和燃油消耗量。

引擎动力模型是通过考虑发动机输出转矩、旋转惯量以及转速等参数来进行建模,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最基础的等效燃料消耗率方法、卡曼滤波法和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法。

电动机动力模型的建立则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到电动机的电气属性,如电容、电阻、电感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传动系统的摩擦、转子和定子的转动惯量等因素。

(二)转弯力的建模在车辆转向时,受到的转向力矩和向心力的作用使得车辆产生侧倾和向心加速度,需要建立一种模型来准确地描述这些效应。

侧倾角和向心加速度的建模可以通过考虑车辆的悬挂系统、轮胎的特性以及转向率等参数来实现。

(三)车辆管道系统的模型在汽车制动和油门的控制过程中,流体管道系统的动态响应对车辆的反应速度和响应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管道系统的建模,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模型,如一阶模型或二阶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

三、车辆动力学仿真的方法(一)基于 MATLAB/Simulink 的仿真MATLAB和Simulink是建立和测试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常用工具,其中MATLAB可以用于处理数学等离散模型,Simulink则可以用于建立和运行连续模型。

这种方法优点在于易于实现、可视化程度高、建模速度快、可靠性高。

车辆动力学(4)- 齿轮传动建模

车辆动力学(4)- 齿轮传动建模

1
c k2 ,2
c km, m集中参数模型(4自由度)
J ee M e k1 (e 1 ) c1 (e 1 ) J11 k1 ( e 1 ) c1 ( e 1 ) Fm (t )r1 J 2 2 Fm (t )r2 k2 ( 2 0 ) c2 ( 2 0 ) J k ( ) c ( ) M 0 0 2 2 0 2 2 0 f
*
J0
J2
2
0
Mf
k2 k 2 i
* 2
Me
e
Je
c1 k1,
J*
k , c
* 2
* 2
* J0
c2 c 2 i
* 2
M* f
一、齿轮传动当量模型
2.实例
二、齿轮传动弹性动力学线性模型
e
Je
J2 J1
Me
c1 k1,
1
k m , cm
c k2 ,2
J0
2
0
Mf
集中参数模型(4自由度)
J11 M i M1 J 21 Mf 2 M1 i i
Mf J 2 ( J1 2 )1 M i i i
单自由度模型
一、齿轮传动当量模型
2.当量模型建模方法
1) 齿轮副被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所有参数都化归一个轴(一个 角速度),一般向主动齿轮轴当量。 2)当量原则:能量不变
1)齿侧间隙 齿侧间隙是齿轮系统中的一个强非线性因素,将导致 系统出现反复的脱齿、接触、冲击。分段线性的间隙模型:
X b X b f ( X ) 0 b X b X b X b

基于SIMULINK的汽车横向动力学建模分析

基于SIMULINK的汽车横向动力学建模分析
2.1 一般数学运算

加、减、乘、除、三角 函数、对数函数、指数 函数、幂函数、绝对值 and so on
2.2、积分、微分
2.3、对闭环仿真过程中某些变量(如delta、gamma)的限制
2.3、机械电子执行机构延时的处理
2.4 简化模块之间的连线,信号的合并和分离
信号的合并
信号的分离
改变信号数量
车辆模型自由度的选取



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最基础) 三自由度车辆模型 四自由度车辆模型 …… 三十自由度车辆模型
车辆模型


簧上质量建模、悬架建模、转向系统建模等 输入:方向盘转角、力矩等 系统建模:经典力学、欧拉方法、拉格朗日方 程法等 输出:横摆角速度、加速度、速度、位移、质 心侧偏角等
0.2 0.15
0.1
0.05
0
-0.05
-0.1
-0.15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两辆车实时转角对比来自0.50.40.3
0.2
0.1
0
-0.1
-0.2
-0.3
-0.4
-0.5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两辆车半挂车实时牵引角响应对比
0.08
0.06
3构延时的处理24简化模块之间的连线信号的合并和分离信号的合并信号的分离改变信号数量25创建子系统26自行创建函数模块27系统激励信号的输入28输出便于结果分析学术交流实时显示数字数组矩阵实时显示曲线实时导出数据到workspace29仿真参数设置三半挂汽车列车蛇形试验仿真分析车辆模型线性轮胎模型仿真参数设置n车速111msn1车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新能源汽车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其作为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运动控制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整车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该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是实现精准控制和优化性能的基础,本文将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运动控制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一般来说,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机、电池、控制器、传动系统和车辆动力总成等组成。

其中,电动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电池则是储存能量的装置,控制器则是整个系统的“大脑”,传动系统则负责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车辆动力总成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在进行动力学建模时,首先需要对电动机进行建模。

电动机的动力学特性通常通过转速-扭矩曲线和效率曲线来描述。

转速-扭矩曲线描述了电动机在不同转速下产生的扭矩大小,而效率曲线则描述了电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利用率。

通过这些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从而对其进行建模。

接下来,需要对电池进行建模。

电池的动力学建模一般包括电压-电流特性和容量-SOC特性。

电压-电流特性描述了电池在不同电流下的输出电压变化,而容量-SOC特性描述了电池在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能量存储状况。

通过这些特性,我们可以对电池的性能进行建模,从而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

控制器是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大脑”,在动力学建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控制器一般包括速度控制和扭矩控制两种方式。

速度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速来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控制,而扭矩控制则是通过调节电动机输出的扭矩来实现对车辆加速度的控制。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将控制器的控制策略进行建模,以实现对车辆运动的精确控制。

传动系统是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力学建模中也需要进行详细建模。

传动系统一般包括电机控制器、变速箱、差速器等组件,这些组件共同工作以实现对车辆动力输出的调节。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扭矩损失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汽车机械制造的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

汽车机械制造的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

汽车机械制造的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汽车工程领域中,机械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汽车的运动和力学特性。

本文将介绍汽车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方法,以及其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一、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的重要性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是汽车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可以预测和分析汽车的动力学响应、力学性能和行驶特性。

这对于汽车制造商和工程师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设计决策、提高产品性能和安全性。

二、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的方法在汽车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多体系统建模、刚体运动学、惯性力建模和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建模等。

1. 多体系统建模多体系统建模是将汽车看作由多个刚体组成的系统,通过建立刚体之间的关系和力的传递,来描述汽车的运动特性。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汽车系统,例如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等。

2. 刚体运动学刚体运动学是描述汽车的几何和运动特性的基础。

通过建立刚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几何变化和速度变化。

3. 惯性力建模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这对于分析汽车的动力学响应和力学性能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惯性力与汽车运动状态(例如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准确地模拟汽车的行驶特性。

4.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建模在汽车机械制造中,了解汽车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合适的传动系统和驱动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力与加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特性。

三、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机械动力学模型建模在汽车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惯性坐标系的建立通过建立惯性坐标系,可以更好地描述汽车在运动中的姿态、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动态特性。

这对于车辆稳定性控制和驾驶安全性至关重要。

2. 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是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机械动力学模型的建模和分析,可以优化悬挂系统的参数和结构,提高汽车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仿真平台核心模型车辆模型作为一个仿真平台软件部分的核心,不仅要考虑仿真平台的应用范围对模型精度的要求,而且也要考虑仿真平台的软硬件性能对模型复杂程度的限制。

因此找到一个适合于应用范围并且匹配于软硬件要求的车辆模型,是一个仿真平台能否具有合理性和实施性的关键。

鉴于本仿真平台将应用于ESP控制系统,并且兼容ABS,TCS的开发,因此,车辆模型必须能够反应这些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变量以及它们的敏感变量,能够反应这些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ESP的控制变量涉及到车辆的横向稳定性,不考虑横向自由度的车辆模型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比如2自由度1/4车辆模型或7自由度1/2车辆模型,都只适应于不考虑横向稳定性的情况。

因此,平台选用了15自由度的整车模型,示意如图2.1。

图2.1 车辆模型自由度示意图15个自由度包括:整车前进方向,侧向,垂直方向的线运动,俯仰,横摆,侧倾6个自由度,每个车轮转动,垂直2个自由度共8个自由度以及转向轮转向角度1个自由度。

根据这样的自由度分布,并且按照模型模块化的要求,将整车模型分成了如下的模块:悬架以上结构动力学模块,悬架模块,轮胎模块,转向系统模块,液压制动系统模块,动力系统模块(发动机模块,传动系统模块),驾驶员行为模块,控制系统软ECU模块等。

整个整车模型是一个典型的混杂系统。

混杂系统(Hybrid System)是指连续时间系统(Continuous Time System)和离散事件系统(Discrete Event System)并存并交换信息的一种动态系统。

通常的混杂系统是分层次表示的,低层次代表的是物理设备及下位控制器,使用微分方程表示的动力学系统;而高层次代表的是控制策略及上位控制器,是用接近自然语言的高级语言描述的控制逻辑系统[19]。

控制系统软ECU 模块就属于这样的离散事件系统。

在MATLAB 的环境下,利用Simulink 搭建连续系统模型,利用Stateflow 搭建离散事件系统模型,仿真平台可以运行在三种不同的仿真方式下,它们分别是:normal 方式,accelerate 方式,xPC 方式。

为了适应于这样的多仿真方式要求,在不同的仿真方式下,对模型分别进行了必要的适应性改造。

2.1.1 整车动力学模型构建整车的自由度以及坐标设置如图2.1所示,模型中共包括15个自由度,沿前进方向运动自由度X ,速度为u ;侧向运动自由度Y ,速度为v ;悬置以上结构垂直运动自由度Z ;侧顷运动自由度ϕ,速度为ϕ∙;横摆运动自由度Yaw ,速度为Yaw ∙;俯仰运动自由度为θ,速度为θ∙;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轮垂直运动自由度11,12,21,22Z Z Z Z 和旋转自由度11,12,21,22ωωωω;以及前轮转向角自由度δ。

由这15个系统构成的整车运动微分方程如下所示:悬置以上6自由度的微分方程为: 车辆前进方向:00111211122122()()cos ()sin aw s s aw x x y y x x m u vY m D m e Y F F F F F F θϕδδ⋅∙∙∙∙∙∙-++=+-+++(2.1)车辆侧向:00111211122122()()sin ()cos aw s s aw x x y y y y m v uY m e m D Y F F F F F F ϕθδδ⋅∙∙∙∙∙∙+-+=+++++(2.2)车辆垂直方向:111221220s s s s s m Z F F F F ∙∙++++=(2.3)车辆横摆:11112111222122111211122122()cos ()sin 2()()sin ()cos 2()z aw x x y y x x x x y y y y B I Y F F F F B F F a F F F F b F F δδδδ∙∙⎡⎤=-+--++⎣⎦⎡⎤-+++++⎣⎦-+(2.4)车辆俯仰:011122122()0y s aw s s s s J m D u vY F a F a F b F b θ∙∙∙∙+---++=(2.5)车辆侧倾:01111121121222222()11112222x s aw s s s s J m e v uY F B F B F B F B ϕ∙∙∙∙+-+-+-=(2.6)轮胎垂直方向自由度以及转动自由度微分方程:111s11b111m Z -F +K Z =0∙∙(2.7)112121120s b m Z F K Z ∙∙-+= (2.8)221212210s b m Z F K Z ∙∙-+= (2.9)222222220s b m Z F K Z ∙∙-+= (2.10)1111111111x F J F R P T ω∙=--+ (2.11)1211211212x F J F R P T ω∙=--+ (2.12)21221221x J F R P ω∙=-- (2.13)22222222x J F R P ω∙=--(2.14)2.1.2 整车力分析模型的构建整车动力学微分方程中出现的悬架力11122122,,,s s s s F F F F 、轮胎纵、侧向力11,12,21,22,11,12,21,22x x x x y y y y F F F F F F F F ,需用建立这些力与整车运动的15个自由度的关系,才能使得整个微分方程组形成一个可解算的整体。

悬架力可利用下列各式计算:11111111111111()()22s F K Z Z a B C Z Z a B θϕθϕ∙∙∙∙=--++--+ (2.15)12112111111111()()22s F K Z Z a B C Z Z a B θϕθϕ∙∙∙∙=---+--- (2.16)21221222212211()()22s F K Z Z b B C Z Z b B θϕθϕ∙∙∙∙=-+++-++ (2.17)22222222222211()()22s F K Z Z b B C Z Z b B θϕθϕ∙∙∙∙=-+-+-+-(2.18)轮胎纵、侧向力11,12,21,22,11,12,21,22x x x x y y y y F F F F F F F F ,需要利用轮胎模型进行计算,而轮胎纵、侧向力,是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最重要的外力,决定了车辆的响应结果,轮胎的力学特性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动力性和制动安全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车辆性能的定量分析与研究及先进的底盘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胎力学模型的研究。

开发平台的有效性同样需要建立合理的轮胎动力学模型。

现代轮胎是一个复杂的粘性结构体,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历来的轮胎建模,主要分为基于实测数据和基于物理机理两大流派。

物理机理的建模,就是通过对轮胎结构和形变机制的数学描述,建立剪切力和回正力矩与相应参数的函数关系。

而基于实测数据的轮胎建模,是通过对大量的轮胎力特性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将轮胎力特性通过含有拟合参数的公式有效的表达出来。

目前在轮胎力学分析方面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基于实测数据的经验公式的代表——魔术公式MF (Magic Formula )[20],MF 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V olvo 公司和荷兰Delft 大学的联合研究,H.B.Pacejka 和E.Bakker 等人为此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由于本仿真开发平台将用于对华晨中华车ESP 的开发工作,而华晨方面提供了基于89版Magic Formula 轮胎模型的轮胎参数,因此根据已有的数据条件,我们选用具有拟合精度高,表达式比较统一的魔术公式轮胎模型。

虽然魔术公式有计算量较大这个缺点,但经过测试,本试验台的硬件条件完全能满足魔术公式实时计算的要求。

另外,由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计算的是轮胎稳态特性,因此适用于低输入频率下的操纵稳定性研究,而对于高输入频率下的响应,则具有局限性,这也是本仿真平台在改进过程中所需要注意和完善的问题。

轮胎坐标如图2.2所示。

图2.2 轮胎坐标系Magic Formula 轮胎模型,一般公式如下:[]{}()sin arctan ()(1)arctan(())h h vy x D C B x S E E B x S S =+-+++ (2.19)式中,D 为峰值因子,C 为形状因子,B 为刚度因子,E 为曲率因子,h S 为横向补偿量,v S 为纵向补偿量,本文忽略了外倾角的影响。

对于侧向力,x 表示侧偏角,()y x 表示轮胎侧向力,MF 中各因子的表达如下:21234679101213sin[2arctan(/)]h v C a D a P a Pa P a B CDE a P a S a p a S a p a ==+==+=+=+ (2.20)华晨中华车基于此模型的各参数如表2.1 所示:表2.1 MF 侧向力-侧偏角系数0a 1a 2a 3a 4a 6a 7a 9a 10a 12a 13a1.65 -34 1250 3036 12.8 -0.021 0.7739 0.01344 0.00371 1.21356 6.26206对于纵向力,x 表示滑移率,()y x 表示轮胎纵向力,MF 中各因子的表达如下:5021223426789100b Ph v C b D b P b P b P b P B CDe E b P b P b S b p b S ==++==++=+= (2.21)华晨中华车基于此轮胎模型的各参数如表2.2 所示。

表2.2 MF 纵向力-滑移率系数0b1b2b3b4b5b6b7b8b9b10b2.37272-9.4614901302760.08860.00402-0.06151.20.0299-0.176制动/驱动和转向联合工况下的侧向力和纵向力满足附着椭圆,从MF 中得到的侧向力和纵向力,在联合工况下需要进行修正:(),()tan ,11y xx y Fx y x Fy y x σσσσλασσσλλ=====++(2.22)式中λ——滑移率α——侧偏角车轮沿轮胎平面的速度分量为(以左前轮为例)11cos(V α= (2.23)定义滑移率如下,制动为负,驱动为正11111R V V ωλ-=(制动) (2.24)111111R V r ωλω-=(驱动) (2.25)式中1α——左前轮侧偏角载荷的单位为kN ,侧偏角的单位为度,滑移率按百分比计。

这个轮胎模型的纵向特性,侧偏特性如图2.3所示。

图2.3 轮胎力学特性同时,魔术公式也可以计算回正力矩,但因为回正力矩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方向盘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反馈力矩,即通常所说的“路感”,它对车辆运动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本仿真平台中忽略回正力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