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颜色配色
![塑料颜色配色](https://img.taocdn.com/s3/m/9026519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0.png)
一、塑料着色的目的在塑料制品中,需要着色的大约占80%左右。
其目的如下:①增加制品的美感以吸引消费者欲望,尤其是一些民用制品,如日用品、玩具等。
②提高产品的耐候性,主要是通过着色剂防紫外线功能而实现。
③专门用途:用于指示目的,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颜色;电线黑色为接地线等。
在军事上,如军绿色(ZCPE-2601)。
在农业上,不同农作物可用不同颜色的地膜覆盖,如西红柿用红地膜、人参用黄地膜,都可明显提高产量。
二、塑料配色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1、着色剂的性能着色力、色光、耐热性、耐光性、耐迁移性等。
2、塑料的基本性能塑料本身的颜色;塑料的透明性;塑料的色光。
3、塑料成型加工的工艺条件4、塑料加工助剂类型特性及其添加量三、塑料着色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选用的颜料品种应尽量少塑料配色应选用的着色剂品种越少越好,如果能用二拼色解决就不采用三拼色,选择品种多不仅配色麻烦,且容易带入补色使颜色灰暗。
另外选用的品种越多,这些品种因分散性,着色力等因素会给配色试样和生产中带来的系统误差也越大。
2、注意颜料的色光塑料着色用颜料有不同色光,例如,炭黑和钛白粉因粒径大小不同分别呈蓝光和黄光,酞菁蓝BS呈红光,而酞菁蓝BGS呈绿光,永固黄GG呈绿光,永固黄HR呈红光,如果用酞菁蓝BGS与永固黄GG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鲜艳,而酞菁蓝BS与永固黄HR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发暗。
在配制浅色塑料制品时,着色剂的色光的影响给配色带来的困难更大。
3、选用性能相同的颜料塑料配色应注意选用日晒牢度和耐候性相近的品种,否则配制的塑料制品因性能差异太大,在户外曝晒后,颜色变得面目全非。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因耐热性能差异太大,受加工温度变化引起色泽变化。
塑料配色也应注意选用分散性相近的品种,如采用难分散有机颜料和易分散无机颜料配色,在加工过程中因生产过程中的剪切力变化会引起色泽变化。
4、颜料的热色效应问题配色时要注意有些颜料的色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有些红颜料和钛白粉配制粉红色,在加工温度下,会使正常的粉红色变成很深的橙色,这种橙色只有在室温下24h后才会转变为粉红色。
了解塑胶的着色方法:色粉、色母、抽粒
![了解塑胶的着色方法:色粉、色母、抽粒](https://img.taocdn.com/s3/m/345f8ed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5.png)
了解塑胶的着色方法:色粉、色母、抽粒首先了解一下三原色:由于人类肉眼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光体,因此所见的色彩空间通常可以由三种基本色所表达,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一般来说叠加型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蓝色(又称三基色,用于电视机、投影仪等显示设备);而消减型的三原色是青色、品红色、黄色(用于书本、杂志等的印刷)。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市场上所能供应的塑料着色剂品种是有限的,因此在塑料配色中不可能靠加入单一的品种的色粉来实现和满足人们对各种各样塑料颜色的需求,只能用拼色的办法,利用各种不同的色粉之间的合理配备,调配出所需要的特定颜色。
我们知道,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用其他颜色色光的混合调配出来的,利用它们相拼却可以形成几乎所以的颜色,这三种色相我们称为三原色。
但在实践中,各种色彩调色和绘画颜料调色都是以红、黄、蓝作为三原色。
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成本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塑料着色就是利用染料、颜料等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带色。
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即仅吸收某一波长的光),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如全部反射,则呈白色;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散射,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
塑料的本色:依原料本色的底色直接成型,不添加任何色料,如本色的透明件及内部件。
常用塑料的着色方法有以下三种:色粉、色母、抽粒塑胶需要着色,首先需要着色剂,着色剂:能够改变物体的颜色或将本身无色的物体变为有色物体的物质,统称为着色剂。
常见的着色剂可分为颜料和染料两大类。
染料是可溶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介质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点是透明度好、着色力高、密度小。
颜料是不可溶于水、油、树脂等介质的有色物质,与染料相反,颜料与它所需的着色材料没有亲和力。
颜料是通过其颗粒分散于被着色材料中,而使该材料产生颜色的,由于颜料具有不溶解性,所以为获得理想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之中。
第2节 塑料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
![第2节 塑料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b4b6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1.png)
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第二节简述塑料的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一、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初步配方的设计:1.1.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1.1.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塑胶颜料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1.1.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调整配方:1.2.1确定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胶颜色调配及搭配原则
![塑胶颜色调配及搭配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afb0b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1.png)
塑胶颜色调配及搭配原则塑胶是一种能够塑形成各种形态的弹性材料,应用广泛于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电子电气、汽车及家居用品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塑胶制品的色彩和搭配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影响到产品的外观效果,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市场对该品牌的认知和印象。
塑胶颜色调配是指将各种颜色的塑料颗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颜色丰富的塑料制品。
正确的颜色调配可以使产品更加生动、活泼,在市场中更有吸引力。
那么,要如何进行塑胶颜色调配呢?首先,需要了解基本色彩搭配原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所有颜色分为暖色系和冷色系两类。
暖色系包括红色、黄色、橘色等,具有热情、活力的特点;冷色系包括蓝色、绿色、紫色等,具有清新、安静的特点。
在进行塑胶颜色调配时,可以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搭配,制作出更加协调、和谐的色彩组合。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颜色的亮度、色相、饱和度等概念。
亮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可以通过调整黑色或白色的比例来控制。
色相指的是颜色的种类,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的色相之间会有多种中间色。
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和鲜艳程度,可以通过调整彩色颗粒的比例来控制。
在进行塑胶颜色调配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塑料材料对色彩的影响。
比如说,聚丙烯(PP)是一种不易染色的塑料,需要使用高浓度的着色剂来达到明亮的色彩效果。
而对于易染色的聚氯乙烯(PVC)或聚苯乙烯(PS)等塑料,需要控制着色剂的比例,以免产生不良的色差和不均匀的色彩。
此外,不同的塑胶颜色组合还需要考虑到使用环境和产品类型等因素。
比如说,黑色和红色的组合在运动器材等领域比较常见,而黄色和绿色的组合则更适合室内装饰等领域。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品牌形象、产品市场定位、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终的色彩搭配方案。
总结一下,塑胶颜色调配和搭配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基本色彩搭配原理、颜色亮度、色相、饱和度的控制、不同塑料材料对色彩的影响、产品使用环境等。
在进行塑胶颜色搭配时,需要统筹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出最佳的色彩搭配方案,以达到产品美观、实用的目的。
关于塑胶染色知识点总结
![关于塑胶染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e945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2.png)
关于塑胶染色知识点总结塑胶染色是一种将颜色添加到塑料制品中的过程,以改变其外观和性能。
塑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家居用品、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和玩具等。
因此,塑胶染色技术在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塑胶染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塑胶染色的原理、染料选择、染色工艺、染色设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塑胶染色的原理塑胶染色的原理是通过将染料添加到塑料制品中,使染料和塑料分子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变塑料制品的颜色。
通常情况下,塑料牢固的结构使得染料很难渗透进入塑料内部,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染料和染色工艺来完成塑胶染色。
常用的染料有有机颜料、颜料分散体和染料粉末等。
二、染料选择在进行塑胶染色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染料。
染料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耐热性:塑料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高温,因此染料需要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2. 耐光性:塑料制品暴露在阳光下,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光性,以防止颜色褪去。
3. 耐温性:不同的塑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温度条件,因此染料需要具有一定的耐温性。
4. 与塑料相容性:染料需要与塑料相容,能够与塑料分子结合在一起。
三、染色工艺塑胶染色的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将塑料制品进行清洁、干燥和表面处理,以保证染料能够充分渗透进入塑料内部。
2. 染料配方:根据塑料的类型和要求的颜色,调配合适的染料配方。
3. 染色:将染料添加到塑料中,并进行加热或加压等处理,使染料充分渗透进入塑料内部。
4. 清洗:将染色后的塑料制品进行清洗,以去除多余的染料。
四、染色设备进行塑胶染色通常需要一些专门的设备,包括染色机、加热设备和冷却设备等。
染色机通常采用搅拌或搅拌和加热的方式,以保证染料能够充分渗透进入塑料内部。
加热设备用于提供适当的温度,以促进染料的分散和渗透。
冷却设备用于降低温度,以固化染料和塑料的结合。
此外,染色设备还需要具有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染色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五、质量控制在进行塑胶染色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染色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af188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2.png)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塑料配色着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向塑料中添加颜料或着色剂,使塑料制品获得不同的颜色。
以下是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和工艺。
一、塑料配色着色原理:1.吸收光原理:塑料着色剂选择具有吸收一定波长光线的颜料,在光线照射下,颜料吸收一些波长的光,反射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2.散射光原理:通过选择透明的塑料着色剂,使光线在塑料内部发生散射,达到着色的效果。
3.吸收散射光原理:选择同时具有吸收和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能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线,并将其余波长的光线散射出来,从而呈现不同颜色。
二、塑料配色着色工艺:1.干法着色:即将颜料粉末直接混合在塑料原料中,通过熔融混合的方式使颜料均匀分散在塑料中。
该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熔体挤出、压塑、吹塑等工艺。
2.湿法着色:将颜料制成粉状,然后与溶剂形成混合物,通过喷涂或涂覆的方式将着色剂均匀地附着在塑料表面。
该方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着色效果,适用于注塑、薄膜吹塑等工艺。
3.染色法:将溶解好的着色剂和塑料原料混合,然后通过浸泡或吸附的方式使颜料渗入塑料内部。
该方法适用于非晶态塑料或纤维加工。
4.预染色法:在塑料制品生产前,将着色剂预先加入到塑料颗粒中,经过造粒和加热融合成型后,形成着色均匀的塑料颗粒,可直接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常用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着色方法,如电热解着色、电子束辐照着色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进行,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制品制造。
总结: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具有吸收或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获得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包括干法着色、湿法着色、染色法和预染色法等。
这些工艺根据塑料制品的工艺特点和着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所需的配色效果。
(完整版)塑料着色原理
![(完整版)塑料着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4237583186bceb18e8bb13.png)
塑料着色原理塑料着色就是利用加入着色剂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着色。
亦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某一波长的光),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而形成的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若全部反射则塑料呈白色。
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反射,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其颜色也取决于未被吸收光的波长。
反射光表现为实色,散射光则为明色。
通常将纯度较好,明度较大的红、黄、蓝三色称为原色,三原色中的任意两种相互调合,可以得到的各种不同颜色称为间色(二次色),一种原色一种间色调合而成的颜色为再问色(三次色),每个间色把合成它的二原色以外的原色称为干扰色,在配色时应防止干扰色的引入,否则使原有色光变得暗钝,影响颜色的明亮度。
用于塑料的着色物质有染料或颜料,染料一般能均匀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或借助于适当化学药品而成可溶物,以达到着色的目的,它不单能使塑料表面着色,而且内部亦被浸入,颜料需调和于展色剂(油或树脂)中制成油墨、油漆等,涂于制品表面使其着色,也可将极细微的颗粒或膏状物等混于塑料内进行内外着色。
一、塑料的染色原理塑料的染色与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很大区别,后者产生的颜色十分单调,不宜小批量多品种加工,尤其是对日用品如钮扣、发夹、玩具、装饰挂件以及机械配件等。
塑料染色对色泽要求敏感的加工件无疑十分有用,并且大部分塑料都有染色官能团,可以用相应染料过仃染色而且其染色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着色。
聚酯塑料的染色是靠温度或载体使结构紧密的聚酯链段出现“空隙”,让疏水性分散染料吸附-扩散-固着在被染基质内部,这种被染基质(固体)吸收的染料(固体)完全是处于溶解状态的。
聚酰胺用分散染料染色机理是依靠末端氨基和酰氨基对染料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上染率不受聚酰胺末端氨基的限制,加之染色时染浴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所以分散染料对聚酰胺有良好的覆盖性。
再从大分子末端含有氨基的羧基看,还有类似羊毛的染色性质,可应用阴离子染料(酸性、直接、活性等染料)染色。
如何给塑料着色,你只需要知道三点!
![如何给塑料着色,你只需要知道三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a2803610a6f524ccbf8572.png)
如何给塑料着色,你只需要知道三点!——由塑米城分享人们惊羡于塑料的红黄蓝绿之时,是否会想一下塑料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呢?众所周知,塑料基本分为透明颗粒及不透明颗粒,一般呈现乳白色、蜡色。
而有色塑料通常是通过着色工艺,将着色剂充分渗透与塑料中制得的,塑料着色问题仅需要记住三点,着色剂、配色,着色工艺1、着色剂着色剂一般分为两大类四种,即:溶剂染料与有机颜料,无机燃料与无机颜料。
通常有机颜料是塑料制品中常用的着色剂,因为其着色性优良,颜色鲜艳,色谱齐全,添加量较少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PE、PP等结晶性树脂中,但有机颜料的价格颇高,且工艺通常选取机械加温混炼分散法。
相较于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的耐热性、耐光照性、耐气候性优良,但颜色不鲜艳,着色能力低,色谱不齐全,并且有些品种的毒性较大,目前应用最多的无机颜料有钛白粉,氧化铁红,炭黑等等,常用于PA、PBT、PC、POM等灰色树脂中。
溶剂燃料一般可溶于水和油,是油性体系,它的耐热性、耐光性较差,但色彩鲜艳光亮且透明,常用于聚酯类透明塑料中,例如:PC、PS。
2、配色着色工艺中,如何配色也是关键一点,配色实则就是按照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的情况下,配出自己想要的色彩,且配色中还可以赋予制品其他功能,例如,耐候性、耐光性,抗电性、导电性。
颜色的形成主要是根据黄绿蓝三种色彩的占比率占来看的,目前色系基本上有色谱,配色只需要根据色比对谱或者选择电脑程序配色即可,因此本文对色系不作过多介绍,就此略过。
3、着色工艺着色工艺一般分为三种,即:色粉加入树脂法,色粉混合树脂法及色母粒法。
不同的塑料制品其要求添加的色母粒也不同,可根据色母粒的性能指标,例如色差、白度、黄度、黄变度、热稳定性、氧指数、熔体流动速率等作为参考选择添加,当然,其工艺颜料也要根据其与色母粒合成效果慎重挑选,例如颜料的细度、迁移性、耐化学性、毒性等。
如果想要赋予制品更多功能,可添加其它助剂,例如光稳定性,抗静电剂。
塑料上色工艺
![塑料上色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68864e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0.png)
塑料上色工艺1. 塑料上色工艺概述塑料上色工艺是将颜色加入到塑料材料中,使其变得有颜色的工艺。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玩具、汽车、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
而其中,大多数的塑料制品都是经过上色工艺处理的。
塑料上色主要是通过加入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实现的,其中有机颜料应用最为广泛。
经过上色后的塑料制品不仅能提高其美观性,还能通过彰显某些特定颜色来达到区分不同品种的目的。
2. 塑料上色的主要起因塑料上色的主要起因就是塑料材料本身没有颜色。
其他材料,如木材、金属等具有粗糙的表面,本身就有颜色。
而塑料材料通常是呈透明或白色的,这就需要利用上色工艺来实现美化效果或提高其区分度。
此外,塑料的色泽会受到紫外线、氧气和气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上色也可以预防或减缓这些因素的影响。
3. 塑料上色的作用塑料上色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它可以美化塑料制品并使人们更加愉悦地使用它们。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制品都是塑料制品,需要通过上色来区分不同品种的产品。
比如,塑料制品玩具就经常通过上色来呈现出不同动漫形象的颜色,以便让爱好者轻松辨认。
同样,汽车电器和家电制品在颜色搭配上也有一定的规定标准,上色也可以使这些制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4. 塑料上色的工艺4.1 塑料上色前的准备在上色之前,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塑料和颜料,以便获得合适的上色效果。
此外,还需要根据加工产量的要求进行上色方式的选择。
4.2 颜料的选择有机颜料是塑料上色最常用的颜料。
它们具有良好的耐光、耐热和耐化学品性能,并且通常很易于加工。
颜料一般有透明、透明亚光、透明亮光等不同选项。
4.3 颜色选择在颜色选择方面,首先要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外观选择颜色,然后根据选定的颜色选择对应的颜料。
最后,在确定的颜料中选择品质和性能最好的颜料进行上色。
4.4 上色工艺首先将所选颜料与乳化剂均匀混合,并加料到料仓中进行分散。
然后,将分散的颜料与塑料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为了获得协调的色泽,需要反复搅拌。
塑料配色知识(最新整理)
![塑料配色知识(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1bd5db52d380eb63946d3f.png)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6417b9f18583d0496459f9.png)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目录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2.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及条件3.塑料的配色、着色工艺及管理3.1、塑料配色的定义:3.2、着色剂:3.3、配色着色工艺:3.4、配色管理和仪器4.塑料配色具体步骤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塑料着色制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褪色。
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与色粉的耐光性、抗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所用树脂的特性有关。
下面是对塑料着色发生褪色因素的详细分析:1). 着色剂的耐光性着色剂的耐光性直接影响制品的褪色,受强光照射的室外制品,所用着色剂的耐光(耐晒)等级要求是一个重要指标,耐光等级差,制品在使用中会很快褪色。
耐候制品选用的耐光等级应不低于六级,最好选用七、八级,室内制品可选四、五级。
载体树脂的耐光性能对颜色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紫外线引发的树脂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褪色。
在母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光稳定剂,可提高着色剂和着色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2). 耐热性耐热性颜料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料热失重、变色、褪色的程度。
无机颜料的成份为金属氧化物、盐类,热稳定性好,耐热性能高。
而有机化合物的颜料则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少量分解。
特别是PP、PA、PET制品,加工温度在280℃以上,在选着色剂时一方面要注重颜料的耐热度,一方面要考虑颜料的耐热时间,通常要求耐热时间为4-10min。
3). 抗氧化性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
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 耐酸碱性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性(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性)有关。
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针对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配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d6e20b81a37f111f1855b06.png)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注塑加工时原料如何配色着色
![注塑加工时原料如何配色着色](https://img.taocdn.com/s3/m/18e477e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2.png)
注塑加工时原料如何配色着色注塑加工时原料如何配色着色注塑加工时原料如何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色粉与塑料树脂直接混合后,送入下一步制品成型工艺,工序短,成本低,但工作环境差,着色力差,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色母粒法是着色剂和载体树脂、分散剂、其他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着色剂的粒料,制品成型时根据着色要求,加入一定量色母粒,使制品含有要求的着色剂量,达到着色要求。
色母粒可以按欲着色树脂分类,如ABS色母粒,PC色母粒,PP 色母粒等;也可按着色树脂加工艺分类,有注塑、吹膜、挤出级三大类母粒。
色母粒由于对颜料先进行预处理,有较高的着色力,用量可降低且质量稳定,运输、贮存、使用方便、环境污染大为降低。
分散剂通过对颜料的润湿、渗透来排除表面空气,将凝聚体、团聚体分散成细微、稳定和均匀的颗粒,并在加工过程中不再凝聚,常用分散剂为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对于较难分散的有机颜料和炭黑采用EVA蜡或氧化聚乙烯蜡,合成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裂解法制的低分子量聚乙烯蜡有很大差别。
其他助剂有偶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料等,视要求和品种而定加入量,称为多功能母粒,再如加入光亮剂,有利于模塑制品脱模和提高制品表面光亮度。
色母粒的性能指标有色差、白度、黄度、黄变度、热稳定性、氧指数、熔体流动速率等,当然颜料的细度、迁移性、耐化学性、毒性也与色母粒性能有关,有些指标在专门用途中十分重要,如纤维级母粒的压滤值(DF值)细度。
电脑配色: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电脑配色仪具有下列功能:(1)配色根据要求建立常用颜(染)料数据库(制备基础色板并输入)。
然后在软件菜单下把来料色板输入电脑,在键盘中点出数个候选颜料,立刻计算出一系列配方,并分别按色差和价格排序列出,供配色选择;(2)配方修正修正电脑列出配方、其他来源配方,色差不合格时利用显示器显示的不一致的反射曲线直接通过键盘增减颜料量,直至两条曲线基本重合,得出修正后配方;(3)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塑料配色知识培训内容
![塑料配色知识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653c9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b.png)
塑料配色知识培训内容一、塑料配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塑料配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对塑料进行染色或调配颜色的过程。
塑料配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色母料配色和染料配色。
色母料配色是在塑料中加入色母料,通过物理混合的方式来实现颜色的变化;染料配色则是将染料直接溶解在塑料中,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颜色的改变。
二、塑料配色的原理和方法1. 色母料配色原理:色母料配色的原理是通过色母料的物理混合来改变塑料的颜色。
色母料一般由颜料和载体组成,颜料决定了颜色的种类,载体则是将颜料固定在塑料中的材料。
常见的色母料有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和金属颜料等。
色母料配色可以通过调整色母料的种类、比例和混合方式来实现对塑料颜色的控制。
2. 染料配色原理:染料配色的原理是通过染料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塑料的颜色。
染料是可以溶解在塑料中的有机化合物,它们与塑料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键的形成,从而改变塑料的颜色。
染料配色可以通过调整染料的种类、浓度和反应条件来实现对塑料颜色的控制。
三、塑料配色的应用和技术要点1. 塑料配色的应用:塑料配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家居用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
不同颜色的塑料制品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观和个性化的需求,也可以起到警示和标识的作用。
2. 塑料配色的技术要点:在进行塑料配色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 选择适合的配色方法:根据不同的塑料材料和颜色要求,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法,如色母料配色或染料配色。
(2) 确定配色比例:根据所需颜色和塑料的种类,确定色母料或染料的配色比例,确保颜色的均匀和稳定。
(3) 控制配色温度和时间:配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染料或色母料充分溶解和反应,避免出现色差或不均匀的情况。
(4) 选择合适的色母料或染料:根据所需颜色和塑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色母料或染料,以确保配色效果的良好。
四、塑料配色的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解决1. 质量控制:塑料配色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颜色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12、塑料着色配方设计
![12、塑料着色配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d58501fad6195f312ba644.png)
例子
①、红色中可带有黄色及蓝色色光,如酞菁红带蓝色 色光,128烛红带蓝色色光。 ②、蓝色中可带红色及黄色色光,如酞菁蓝带黄色色 光,溴靛蓝可带红色色光。 ③、黄色中可带红色、绿色及蓝色色光,如耐晒黄G 带有绿色色光,还原黄R带红色色光等。
色光一般都为三原色,如红、黄、蓝,有时也带有绿 色。
二、着色剂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1、对耐候性的影响
大多数着色剂可起到光遮蔽和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因 而可以提高防老化性。 炭黑、镉系颜料、铁红系、酞菁类等颜料的吸收紫外 线能力强,可以抑制塑料的光老化;
群青等着色剂吸收紫外线能力差,并有促进PE的紫 外线老化作用。
2、对结晶的影响
着色剂尤其是有机颜料,常会作为成核剂而影响结晶 状态。 无机颜料对树脂的结晶速度、球晶大小基本无影响, 而有机颜料如酞菁蓝、偶氮类可使球晶更细微。 常用着色剂对球晶尺寸影响如下: PP树脂中加入炭黑、靛蒽醌蓝、群青、镉黄、二氧化 钛、氧化铁等后,其球晶尺寸为400μm以上; 加入酮酞菁蓝、喹吖啶酮红、偶氮色淀红等后其球晶 尺寸为50μm,并易形成β晶型。
五、颜色的吸收色与补色
如果两种颜色光线合并起来可以得到白色光,我们就 称其为互为补色。 当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被反射,另 一部分被吸收,物体呈现出来的颜色即为反射部分的 颜色,而这部分光即为吸收色的补色。如物体呈现蓝 色光,则其吸收部分颜色为黄色,黄色即为可见光蓝 色的补色。这表明塑料吸收了光谱中的黄色部分或除 蓝色以外的其他光谱。 常用互为补色的两种着色剂来消除色光。
(2)、单圆环法
(3)量使两配色组 分不要跨过中心区,否则 所配颜色会黯然失色。 如用紫色和柠檬色相拼, 因跨过了中心区而得不到 明亮的橄榄色,而用柠檬 与橙色相拼,即可得到明 快的橄榄色。
(新)塑胶产品知识-塑胶配色着色_
![(新)塑胶产品知识-塑胶配色着色_](https://img.taocdn.com/s3/m/5a27207c3169a4517723a3ca.png)
塑胶配色着色一、配色着色_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分外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例外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
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平均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安定性、光安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璀璨、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大凡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
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安定、耐候性好。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例外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例外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
根据色相例外,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购买颜料,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C.I),C.I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例外叫法的颜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管理和查找原因。
三、配色着色工艺: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变色塑料工艺
![变色塑料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d0b4cf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1.png)
变色塑料工艺1. 简介变色塑料工艺是一种特殊的塑料制造工艺,通过添加特殊的颜料或添加剂,使塑料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发生颜色的变化。
这种工艺可以应用于各种塑料制品中,用于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2. 工艺原理变色塑料工艺主要通过特殊颜料或添加剂中的热敏感物质、光敏感物质、湿敏感物质或电敏感物质等,以及其与基础塑料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塑料颜色的变化控制。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变色原理:2.1 热敏感原理热敏感变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塑料会发生颜色变化的材料。
这种变色原理基于颜料或添加剂中的热敏感颜料,当塑料受到高温刺激时,颜料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结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
2.2 光敏感原理光敏感变色塑料是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的材料。
这种变色原理基于颜料或添加剂中的光敏感颜料,当紫外线照射到塑料表面时,颜料会吸收光能量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颜色的变化。
2.3 湿敏感原理湿敏感变色塑料是指在接触到水分或湿度变化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的材料。
这种变色原理基于颜料或添加剂中的湿敏感颜料,当塑料吸湿或与水接触后,颜料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结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
2.4 电敏感原理电敏感变色塑料是指在电场或电流刺激下,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的材料。
这种变色原理基于颜料或添加剂中的电敏感颜料,当电场或电流作用于塑料时,颜料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结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
3. 应用领域变色塑料工艺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玩具变色塑料工艺在玩具制造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在塑料玩具中使用变色材料,可以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一些儿童玩具在接触水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和探索玩具的功能。
3.2 温度指示器变色塑料工艺可以制造温度指示器,用于检测物体的温度变化。
这种塑料制品常用于婴儿奶瓶、热水壶等产品中,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让使用者直观地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避免烫伤或口渴等问题。
(完整版)塑料配色知识
![(完整版)塑料配色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31049b487c24028905fc321.png)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f006c3f19e8b8f67d1cb95e.png)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一、塑料配色的定义: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原色)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符合客户希望得到的颜色、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抗菌性能等特殊材料;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颜料和染料颜料特性: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加温混练等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颜料分类:按结构颜料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优点:热稳定性好、有非常好的耐候性能、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分散性能优越。
例如:钛白粉、碳黑等。
钛白粉系列: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钛白粉在原厂出厂时如果没有进行分散加工,在配色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黑点,属于分散没有打开状态,所以需要用分散剂进行分散加工才可以使用,部分厂家的牌号在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这样的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主要用于遮盖树脂的透过率及增加白度的作用。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就需要添加分散剂进行加工后才可以使用。
缺点: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添加量较大、颜色不鲜艳;主要用于:用于增加颜色浓度(根据颜色的需要一般来说各种树脂均可),尤其是在工程塑料方面有良好的优越性能,例如:PA、PC、PBT、POM、PPO、PPS等材料及非透明颜色、灰色等树脂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一、塑料配色的定义: 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原色)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符合客户希望得到的颜色、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
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抗菌性能等特殊材料;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 颜料和染料
颜料特性: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加温混练等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颜料分类:按结构颜料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 优点:热稳定性好、有非常好的耐候性能、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分散性能优越。
例如:钛白粉、碳黑等。
钛白粉系列: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钛白粉在原厂出厂时如果没有进行分散加工,在配色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黑点,属于分散没有打开状态,所以需要用分散剂进行分散加工才可以使用,部分厂家的牌号在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这样的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主要用于遮盖树脂的透过率及增加白度的作用。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
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 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就需要添加分散剂进行加工后才可以使用。
缺点: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添加量较大、颜色不鲜艳;
主要用于:用于增加颜色浓度(根据颜色的需要一般来说各种树脂
均可),尤其是在工程塑料方面有良好的优越性能,例如:
PA PC
PBT POM PPO PPS等材料及非透明颜色、灰色等树脂当中。
有机颜料: 优点:着色力较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添加量小。
缺点: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分散效果差, 透明性相对于染料较差,且价格较高。
主要用于:POM PE PP TPU TPE等结晶材料和部分鲜艳的(染料艳度不能达到的鲜艳色彩产品)产品中。
染料:
优点: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为密度
优点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
缺点: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结晶材料)价格较无机贵,部分价格和有机颜料价格接近。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
根据色相不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注意点:
购买颜料时,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
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叫法的颜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对颜色的管理和使用正确的颜料方便在出现问题时查找原因。
三、配色着色工艺: 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色粉混合树脂挤出法和色母粒法。
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 色粉与塑料树脂直接混合后,送入下一步制品成型工艺,工序短, 成本低,但工作环境差,着色力差,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色粉混合树脂挤出法:
这种方法对树脂和颜色的均匀程度效果最好,能够使颜料充分分散在树脂当中,颜色准确,品质干净,易加工。
色母粒法:
是着色剂和载体树脂、分散剂、其他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着色剂的
粒料,制品成型时根据着色要求,加入一定量色母粒,使制品含有
要求的着色剂量,达到着色要求。
色母粒可以按欲着色树脂分类,如ABS色母粒,PC色母粒,PP色母粒等;也可按着色树脂加工艺分类,有注塑、吹膜、挤出级三大类母粒。
色母粒由于对颜料先进行预处理,有较高的着色力,用量可降低且质量稳定,运输、贮存、使用方便、环境污染大为降低。
分散剂通过对颜料的润湿、渗透来排除表面空气,将凝聚体、团聚体分散成细微、稳定和均匀的颗粒,并在加工过程中不再凝聚,常用分散剂为低
分子量聚乙烯蜡,对于较难分散的有机颜料和炭黑采用EV A昔或氧化聚乙烯蜡,合成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裂解法制的低分子量聚乙烯蜡有很大差别。
其他助剂有偶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料等,视要求和品种而定加入量,称为多功能母粒,再如加入光亮剂,有利于模塑制品脱模和提高制品表面光亮度。
色母粒的性能指标有色差、白度、黄度、黄变度、热稳定性、氧指数、熔体流动速率等,当然颜料的细度、迁移性、耐化学性、毒性也与色母粒性能有关,有些指标在专门用途中十分重要,如纤维级母粒的压滤值(DF值)细度。
四、配色管理和仪器
配色管理的硬件有测色计及处理测得数据的计算机。
测色计可分为 分光光度计和色差计两种, 代替人眼测定色彩,去除人为因素对测 定结果的影响。
分光光度计用来测定各波长对完全漫反射面的反射系数, 求得色度值或色差,但通过其对数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他各
种数值。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 光两种类型。
先进的带内装微处理器的分光光度计,具有 的自动校正及倍率增加等功能,从而提高了精度。
色差计是一种简单的测试仪器,即制作一块具有与人眼感色灵敏度 相等的分光特性的滤光片, 用它对样板进行测光,关键是设计一种 具有感光器分光灵敏度特性并能在某种光源下测定色差值的滤光 片,色差计体积小、操作简便,较适宜对分光特性变化小的同一种 产品作批量管理,带有小型微机的色差计, 容易用标准样板进行校 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配色管理软件有分光反向率曲线、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 盖力表示法和雾度表示法。
分光反射率曲线用于选择着色剂时的分 析,不能用来判断颜色的一致度。
色差值是色彩管理中最重要的指
标之一,但不同的色差公式求得的色差各不相同,
因此必须注明所 用
色度体系或色差公式。
五、电脑配色: 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电脑配色仪具有下列功能:
不能直接 0% 100%
⑴配色根据要求建立常用颜(染)料数据库(制备基础色板并输入)。
然后在软件菜单下把来料色板输入电脑,在键盘中点出数个候选颜料,立刻计算出一系列配方,并分别按色差和价格排序列出, 供配色选择;
⑵配方修正修正电脑列出配方、其他来源配方,色差不合格时利
用显示器显示的不一致的反射曲线直接通过键盘增减颜料量, 两条曲线基本
直至重合,得出修正后配方;
⑶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由于电脑能定量表述颜色的性能指标,有利于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传递;
⑷颜色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色样、配方、工艺条件、生产日期和用户等信息均可存入计算机,便于检索、查找和作为修改时的参考, 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且便于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