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黛玉和宝玉感情的发展轨迹

浅谈黛玉和宝玉感情的发展轨迹
浅谈黛玉和宝玉感情的发展轨迹

浅谈黛玉和宝玉感情的发展轨迹

林黛玉六岁丧母,其父又“年将半百,再无续弦之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第三回)[2],只得洒泪拜别老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去。所幸贾母见其孱弱聪敏,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第五回)由此可见,宝黛初遇便相知相惜,如亲兄妹般亲热却毫不逾矩。然而,这种亲密情形持续的时间并不很长,宝钗一到,便发生了变化。书中这样写:“不思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第五回)黛玉在贾府的处境陡然间发生了变化,她意识到事态的某种严重性。但更严重的是,面对这种局面,黛玉常常沉不住气,心中不免有悒郁不忿之意,而薛宝钗却浑然不觉,黛钗矛盾由此而生。而宝黛之间的“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的状况,也变得无法继续。

此时的宝黛,还不能说已经建立了恋爱关系,不过是少年男女之间的亲近熟惯,因一处坐卧且志趣相投而萌生的爱情之芽,并未被当事人发觉知晓。所以,黛玉对于宝玉亲近宝钗之意虽多有芥蒂,却也不曾时时放在心上。但第八回宝玉探望宝钗,两个人比看通灵玉,加之莺儿有心透露金玉之意,这便成了宝黛爱情、宝钗介入的点醒之笔。而黛玉见他两人如此,必定出语含酸暗讽,此处的“酸”,自然不是心酸,而是女性的醋意。妙在是“半含酸”,就是说,有一点醋意,但还不是很多。

直至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荣宁两府大大热闹了一回。其中一个重要节目,是元春带领宝玉和众姊妹作诗。大家一人一首,很快作完了,宝玉要作四首,一时文思不畅,焦急不堪。黛玉本有意大展奇才,无奈贾妃只命一匾一咏,不好违谕多作,见宝玉煞费神思,索性代作了一首,搓成个团子,掷给宝玉。宝玉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便恭楷抄录,作为自己的第四首。贾妃看后称赞了一番,并说第四首为前三首之冠。这个忙帮得可不小,其对宝黛感情的融洽起了直接作用,以至第十九回,元妃省亲完毕,贾府重新恢复平静,宝黛上演了“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极亲密的感情戏剧。

那日宝玉来到黛玉房中,恰好黛玉在歇晌,丫鬟们都出去了,满屋内静悄悄的。

宝玉揭起绣线软帘,进入里间,只见黛玉睡在那里,忙走上来推他道:“好妹妹,才吃了饭,又睡觉。”将黛玉唤醒。黛玉见是宝玉,因说道:“你且出去逛逛。我前儿闹了一夜,今儿还没有歇过来,浑身酸疼。”宝玉道:“酸疼事小,睡出来的病大,我替你解闷,混过困去就好了。”(第十九回)

“才吃了饭,又睡觉”,此处一个“又”字,巧妙补出黛玉近日困乏嗜睡之事,淡淡写来,使后文“宝玉只怕他睡出病来”一说来得不突然。

处于爱情懵懂期的男女,虽也常常迷惘不安,但更多的应该是心灵悸动带来的甜蜜。此时的黛玉,爱情刚刚萌芽,所虑的不多,又整日与宝玉耳鬓厮磨,自然心情舒畅,酣睡成眠。宝玉恐其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存了困,便来闹她。两人歪在床上,黛玉拿前日宝钗“冷香”一事来取笑,宝玉则拿“黛玉是香玉”的“典故”来逗趣,笑闹成一团。《红楼梦》写宝黛爱情,多是口角、误会,很少有如此温馨的场面,虽然此时黛玉的心里已经摆脱不开宝钗的存在,“金玉”的问题已让她不能释怀,但毕竟还只是出于无意识的爱的占有心理。

-------------------------------------

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故事的发展,第二十三回是个关键。从这一回开始,黛玉和宝玉、宝钗以及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奉元妃之命都搬进大观园住了。人物活动的场景发生了变化,其对人物心理的影响,非常明显。大观园虽非繁杂的市井社会,但首先是宝玉的心理变化。刚搬进大观园的时候,宝玉“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或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第二十三回),顽得十分快乐。还写了好几首四时即事诗,在外面流传。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宝玉忽然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都只是闷闷的。实际上,这是青春的躁动,是情和爱的觉醒所引起的苦闷。书中对此有所解释,这样写道:“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嬉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第二十三回)这说明宝玉开始有“心事”了。恰好宝玉的小厮茗烟是极聪明的,便找来古今小说、各种野史给宝玉读。然而那些描写爱情的小说野史,对于一个青春躁动的少年来说,不是情感的冷却剂,而是点燃爱情的星星之火。

于是便有了“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宝玉一时忘情,引了张生的话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一听,恼了。宝玉见她红了眼圈儿,方才着了急,拦住道了好一会的歉,听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回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这明显是借《西厢记》的语词来谈情,看似“戏语”,情感的互动却很真切,但他们又不敢真实面对彼此的情感,只好用假意来掩饰。两假相遇,遂生紧张;虽然紧张,却很好看。不用别人多置一词,他们自己就化解了自造的紧张。“西厢戏语”的主动方是宝玉,却也得到了黛玉的热烈回应。这以后,宝黛爱情,至少是在黛玉心中,已逐渐明朗。主要表现在,只要宝玉不在,黛玉就感觉闷闷的,没个可说话的人。这是第一次写黛玉的情绪烦闷,所谓爱情的苦闷是也。恋爱中的男女,由于彼此情感的吸引,总是不愿意分开,哪怕短暂的分离,也会引起思念,甚至产生情绪的烦躁和精神的孤独。

事实上,宝黛之间不拘形迹的吵吵闹闹的恋爱,早已为贾府众人所察觉,只是碍于情面大家不肯说破而已,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事的恋人很容易成为打趣的对象。第二十五回,宝玉烫伤初愈,王熙凤、李纨、宝钗、黛玉前来怡红院探望,王熙凤问黛玉吃没吃到她前天让丫头送去的暹罗国茶叶,尝了好还是不好,黛玉说吃着还好,于是凤姐还要送一些给黛玉,并说正有一件什么事需要她的帮忙。黛玉开玩笑说:“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风姐反击说:“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这是书中第一次有人就宝黛的婚姻恋爱公开打趣,而且由凤姐扮演这个不同寻常的角色,其影响力可想而知。但作为当事人,宝玉不必说,便是林黛玉的心理状态,也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面对凤姐的当众打趣,自不无羞赧,所以书中写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另一方面,也诱使她情不自禁地咀嚼爱的滋味,把“秘密”被发现的惶愧置诸次要地位,更主要是从打趣中体认到众人的认可,更加感到爱情的甜蜜。

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则是直接写林黛玉的爱情进入内心体验阶段。那日宝玉意思懒懒,出来闲晃,竟顺着脚一径走到了潇湘馆,只见院内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听了,不觉心内痒将起来,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第二十六回)

这是《红楼梦》描写宝黛爱情故事进程中极特殊的笔墨,可以说把恋爱双方情感心理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宝玉烦闷得已经到了不胜其情的地步,而黛玉呢,更是情不能禁,躺在床上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西厢记》崔莺莺思念张生的唱词,成了她寄托情思的咏叹调,而且一边说一边伸懒腰,极尽慵懒之态。此时的黛玉,不仅心理,连身体的动作都表现出缠绵情意的伸张。而后两人又经过《葬花吟》的洗礼,心灵和情感上都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从而产生了精神的超越。至少是瞬间的无牵无挂,无滞无碍,因此欢悦和欣喜一时间占据了宝黛的整个身心。

也绝非“闺房闭处”。正当宝黛二人双双沉浸于爱情的欢欣甜蜜时,元春从宫中赐下的端午节礼却给了他们迎头一击。宝玉得知自己得的礼物只和宝钗的一样,黛玉却反与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一例,顿时心生疑惑,让丫鬟把自己这份拿去让黛玉挑选。黛玉自然是不要,宝玉便问她为什么不要,黛玉却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第二十八回)虽以自讽的方式表达,但其心理活动的微妙已昭然可睹。

如果单纯就人物流品、姿容美貌而言,黛玉并不需要时时把宝钗放在眼里,她知道宝玉爱的是她。但偏偏存在一个“金玉之说”,使黛玉的条件相形见绌,宝玉天生带来一块通灵宝玉,而薛宝钗脖子上也有一个来路不明的金锁,甚至史湘云还有金麒麟呢,独黛玉空空如也。更甚的是薛姨妈还直接向王夫人提过,宝钗的金锁是一个和尚给的,日后等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那么谁有玉?大观园内外、普天之下不就一个贾宝玉吗?薛姨妈已经把问题说白了。只不过大家都看得出,宝黛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暂时不作他想。现在元春通过赐端午礼品,公然把宝玉和宝钗连在了一起,黛玉反而被疏远了。不单是严重,甚至说得上是严峻的形势,就这样生生摆在了宝黛尤其是黛玉的面前。

宝玉心里自然也不痛快,又听黛玉扯出“金玉”二字来,越发急了,赌誓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第二十八回)宝玉说得郑重而真切,完全出自内心,而且确定了黛玉现在以及未来与宝玉的关系和位置。黛玉虽不尽相信,倒也不再闹了。可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黛玉这气儿还没过去,清虚观的张道士又来给宝玉提亲,这可真真把宝黛逼到了非明白承认感情不可的境地。于是,潇湘馆爆发了一次空前的大吵闹,黛玉又是哭又是吐的,宝玉为明誓甚至还摔了玉。诚然,这次吵闹的发生,既有通常的原因,也有特定的原因。特定的原因是,元妃送端午礼品独厚宝钗,这无异于把黛玉从宝玉身边分离出去,加之张道士提亲,贾母第一次当众议婚,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宝黛而言是何等重大的事体?他们为此而慌乱、猜忌、埋怨,甚至吵闹,不能不说是事理的必然。通常亦即常态的原因,是“金玉之说”已如无形的绳索一般,束缚得他们尤其是黛玉喘不过气来,事实上这已经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只要触及这个问题,他们就会发生激烈的争吵。

宝黛大吵之后,虽都有悔意,却一时缓不过劲儿来,到第三天还是情绪淡淡的。

话说林黛玉与宝玉角口后,也自后悔,但又无去就他之理,因此日夜闷闷,如有所失。(第三十回)

其实,黛玉自然清楚宝玉心里有她,但又总不至放心,便时常提这“金玉”,若是宝玉听了仿若无闻,方才是毫无此心,可偏偏宝玉一听“金玉”便着急,可见他心里时时有“金玉”。这样一想,明明是求近之心,却反而弄成了疏远之意。如此逆转,心里有话却又不能明里解释,只能任由误会迭生,也难怪黛玉会“日夜闷闷,如有所失”了。

事实上,爱情本身便是如此,她充满了意外,充满了误会,其发展过程及最终结局,绝非当事的男女双方所能预料。自己不能左右自己、开头不知结尾、弄巧成拙事与愿违等反逻辑,却正是恋爱者的情感逻辑。爱情不敢直接表达,便变着法子试探,但试探的结果,往往容易出现情感的错位和意向的冲突,于是争执口角在所难免。

宝黛爱情故事的第三方因素是薛宝钗,《红楼梦》自始至终都是这么结构的,所以我们感受到了爱情与婚姻的波澜壮阔。但宝黛爱情是否还有第四方因素?答案是肯定的,这第四方不

是别人,正是地位、身份和美貌与钗黛具有同等竞争力度的史湘云。宝玉本身并没有对湘云有任何特殊的属意,主要是由于湘云脖子上带着一个金麒麟,这让黛玉不能不心存一方芥蒂。《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至三十二回,是宝黛爱情及周边环境发生大变化的阶段,各方舆论对宝黛都非常不利。宝钗、袭人,又加上湘云,言来语去,态度明朗。连小红都说:“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王熙凤的内在情绪,也不是没有所偏。王夫人的倾向不问自明,当然是站在宝钗一边。只有老祖宗贾母的态度此时尚未表露,对黛玉仍存一份护惜之情。宝黛面对严峻的周边环境,面对强烈的舆论反弹,他们并没有丝毫退缩,反而由相悦相爱发展到志同道合。

那日,黛玉去寻宝玉,不想刚走来,就在外面听到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又听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可巧宝玉正好出来,忽见前面慢慢走着的是林黛玉,似有拭泪之状,便赶忙上前拦住,瞅了半天,方吐出“你放心”三个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宝玉还欲再说,却被黛玉一手推开,只听她说着“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头也不回竟去了。

黛玉是多么纤细敏感之人,而此时的她竟然不要宝玉的进一步承诺,可见她已完全相信了宝玉,也就是所谓的定了心。它标志着宝黛之间的爱情正式成熟,由情感交流进入心灵交融的最高阶层,从今而后两个人再不发生口角了,体谅和护惜代替了疑虑和探询,理解和相通成为构筑他们爱情诗篇的新的桥梁。既然宝玉对她感情的坚定性已无可怀疑,剩下的便是谁给他们做主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否保障爱情的美满。她为父母早逝而悲叹,为自己的身体不能久待而伤感,当然,“金玉之论”仍然像幽灵一样吞噬着她的灵魂。她知道宝钗和自己比是过于强大了,宝钗什么都有,而自己除了得一知己,一无所有诉肺腑之前的黛玉小性儿,爱恼人,甚至有时因斟情而矫情,而如今的宝黛,由于互相知心、知情、知意,并且经过了重大考验,感情的波澜已归于平静。黛玉纯是悱恻缠绵,宝玉纯是温柔体贴,这是宝黛爱情稳定时期的显著特点。

节令已是秋天,一天傍晚忽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宝玉穿了蓑衣来探黛玉,两人闲话了一阵,黛玉便让他回去,明儿再来。宝玉的侍者本来拿着照明的灯笼,黛玉还要把自己的玻璃绣球灯拿下来,给宝玉带上,并说:“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这在黛玉是极为罕见的事情,过去只见宝玉对黛玉的体贴,现在我们看到黛玉对宝玉的体贴了。宝黛的爱情已不仅仅是心灵的契合,言语行动的一点一滴,也做到了完全默契。他们自己已了无障碍,不管将来的结局如何,他们彼此相爱的感情力量,任何外在的势力也无法战胜。此节描写的宝黛爱情,让我们知道,爱是亲近,爱是关切,爱是默契,爱是无微不至,同时也是一种安宁,一种平静,一种无声的交流。

《红楼梦》的研究者中,一向有“左黛右钗”或者“左钗右黛”,以及“钗黛对立”和“钗黛合一”等等的争论。事实上,我们不妨认为由于钗黛两人都有对爱情与婚姻的向往,而大观园中合适的男性只有贾宝玉一人,所以彼此之间难免有所猜忌,有所芥蒂,甚至是一定程度的争夺。到第四十五回,因系秋令,黛玉的病愈加厉害,每日咳嗽不停,就不再出门。其实黛玉多少也预感到自己的病大半无望,既得到了宝玉的心,也就没有什么可与人争夺的了,况且一个人身体不作美,精神心气也就自然弱下去了。而宝钗由于元春表礼于前、贾母夸赞于后,地位稳如泰山,自然无须再和黛玉争雄。正是在这样的作品情节和人物性格逻辑发展的情境下,钗黛和解了。

钗黛和解,宝黛的爱情因波澜不惊而归于平淡,我们只消看第五十二回的一小段宝黛对话,就能体味宝黛爱情已经到了怎样的新境界。

大家说了一会方散,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回神,便说道:“你去罢。”宝玉也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日再说罢。”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第五十二回)宝黛之间的情感是越来越深笃了,惟其深笃,彼此的话也就少了。他们觉得,已经没有什么恰当的语言可以表达他们之间的情感,古诗所谓“但知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就是这个道理。突然来的薛宝琴,倍受贾母宠爱,甚至还表露出了提亲的意向,而黛玉却对此视有如无,仍毫不介意,这亦说明宝黛的爱情已稳定到不为外力所分散的地步。但黛玉的病情显然是加重了,到四更天才睡上一会,一夜咳嗽两遍,已是较好的情况,其余可想而知。

爱情稳定时期,为什么黛玉反一夜“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呢?当然,病重是其中一点,此外,与宝玉从爱情走向婚姻的延宕却是导致她失眠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爱情很多时候总是忧伤多于欢乐,痛苦高于幸福。这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因而爱情的痛苦也是最个人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乃是在反封建的人生道路上相互倾听到的内心召唤的回音,因而随着爱情的步步深化,也就越来越感到社会环境的险恶和前途的多艰、命运的难测。我们不能不认为,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给予的猛烈抨击,是她对宝黛爱情的又一次明朗的表态,而且是相当严厉的表态。或者退一步说,就当贾母的批评主观上与黛玉无涉,那么客观上,贾母所持的婚姻恋爱的立场,对黛玉的爱情追求也是不利的。

贾母对薛宝琴上心,黛玉虽不见直接反应,但紫鹃站出来说话了。不过是与宝玉说了句黛玉明年要回苏州老家的顽话,宝玉就流泪、痴呆、疯癫、狂闹,再次惊动了贾母,闹得大观园内外均不得安宁。宝玉对爱情的至情至痴的表现,反映到黛玉身上,同样感人至深。先是黛玉听袭人叙说宝玉病情,“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第五十七回)自从宝玉诉肺腑之后,宝黛的爱情关系已是情极而淡的爱情,再不会似以前那般为一点小事就相互试探,却恰恰是紫鹃的一番善意的假试,一下试出了两人的深情。

我们得为紫鹃庆幸,她终于试出明确的结果来了,至于结局是悲是喜,她都可以无憾。紫鹃是带着宝玉的真心和“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第五十七回)的爱情盟誓回到潇湘馆的,夜间又劝了黛玉好一会子,趁着老太太还明白硬朗把大事定了。但是紫鹃的看法未免过于简单也过于乐观了,宝玉知黛玉的心,贾母却未必。元春送礼、张道士提亲、贾母掰谎、属意宝琴、抨击才子佳人,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故,倒像预示着黛玉已被淘汰出局。这一点,黛玉倒是清楚的,她已经得到了宝玉的爱情,也得到了宝玉的心,在她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未来的婚姻大事,黛玉似是不敢预期,她感悟到也许不会有美满的结果,所以听了紫鹃的“高论”,她“直泣了一夜,至天明方打了一个盹儿”(第五十七回)。她

的哭与其说是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不如说是对宝玉爱情的感激。实际上,他们自己能够做的都做了,他们已经陷入了自己不能左右命运的无尽等待。时光荏苒,不觉已是黛玉葬花后的又一个春天。初春时节,触景伤情,林黛玉写了一首歌行体的诗,叫《桃花行》。林黛玉是伴随着爱情与诗生活的女性,她的生活离不开爱情,也离不开诗。她的诗升华了她与宝玉的爱,同时也对她的心灵起到慰藉的作用。《葬花吟》如此,《桃花行》亦如是。同为伤春,《葬花吟》伤而痛,《桃花行》忧而伤。此时黛玉的心境,已不同于上年葬花时的心境。当时是热烈追求而不知结果,因而感到荆棘重重,“风刀霜剑严相逼”句以此;如今能够得到的她已经得到,至于最后结果,非追求所能达致,便只好茫然地等待。同是泪水,《葬花吟》空枝见血,《桃花行》泪眼易干。当时的葬花人,妍质风流,梦想胁生双翼,自由翱翔;今天的歌行者,已经花遮憔悴,倦待黄昏。

“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第七十回)也不评论诗的好歹,别人问起,只说“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汤显祖有诗《江中见月怀达公》云:“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宝黛此时的爱情确已达到诗中那“无影无波”的境界,他们已得意忘言,不言也通。

黛玉作《桃花行》,并不是闲来无事之笔。自她寄居贾府以来,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寄居者了,她的身份在众人的眼里,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薛蟠、贾琏、兴儿们不是已经把她看作是宝玉的人了吗?但是,宝黛的关系却从未得到过正式的认可,这就使得黛玉处在了进也不能退也不得的境地。黛玉的迫切愿望当然是与宝玉结成秦晋之好,可在这个过程中她却感到了举步维艰的困难。如果她和宝玉的事不成,这就意味着她在贾府将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或者也可以说这里将再无她的立足之地,黛玉敏感地察觉到这种危险正在向她逼近。

而当时的贾家,已越来越不景气,当家人王熙风病了,贾琏刚接手,就打老太太的主意,央求鸳鸯典当贾母的金银首饰,王熙风的首饰也被当了一些,加之皇宫的太监又来勒索。此种背景之下,影响宝黛爱情、阻滞宝黛爱情的各种矛盾、各种因素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宝黛的无能为力也如历目前,一切都在向着于宝黛不利的方向发展、演化。宝玉挚爱黛玉,王夫人不能不有所顾虑;而薛姨妈执意将更符合贾家媳妇模型的女儿推向宝玉,使得贾母即使宠爱黛玉也不能不犹豫彷徨。各种矛盾的交错,各种心照不宣的利益较量,它们的僵持不下造成了宝黛爱情关系向前发展的停滞,而两人内心的痛苦也在与日俱增。说到底,“宝玉的生命只是这一家族用来赌未来的一个筹码,至于个人的志趣、爱好、爱情,凡不利于此一大赌的,皆须根除。”[1]于是,宝黛的爱情众所周知,而作为婚姻却被搁置了。

《红楼梦》前八十回结束的时候,死亡的危险已经在真切地威胁着宝黛。第七十六回史湘云和林黛玉月夜联句,最后几联,越来越凄清死寂。“更残乐已谖”、“空剩雪霜痕”、“庭烟敛夕梧”、“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残更、剩雪、霜痕、夕梧、空存、将涸、已昏,全部都是更残夜尽的意象。特别是最后一联,湘云的上联是“寒塘渡鹤影”,黛玉对的是“冷月葬诗魂”。湘云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因夜已深,两人便回潇湘馆睡下。

谁知湘云有择席之病,虽在枕上,只是睡不着。黛玉又是个心血不足常常失眠的,今日又错过困头,自然也是睡不着。二人在枕上翻来复去。黛玉因问道:“怎么你还没睡着?”湘云微

笑道:“我有择席的病,况且走了困,只好躺躺罢。你怎么也睡不着?”黛玉叹道:“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湘云道:“都是你病的原故,所以……”(第七十六回)

一年里,总共只能睡好十几个好觉,这该是怎样的忧心如焚?单纯如湘云,她哪里能够知道黛玉婚姻无望、生命将尽的苦痛?

过不了多久,晴雯死了。宝玉心中凄楚,想起那日小丫鬟说晴雯做了芙蓉之神,便作成一歌名曰《芙蓉女儿诔》者,于月夜下捧至芙蓉花前祭奠晴雯。不料刚一祭完,忽见山石之后走出一人,不是别人,正是黛玉。黛玉先是夸赞了一番,复指出“红绡帐里”未免熟滥些,不若“茜纱窗下”新妙。宝玉细一斟酌,便改成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只是这一改,妥帖倒是妥帖了,但已不是诔晴雯,而变成了诔黛玉。“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乱改了,快去干正经事罢。?”(第七十九回)可见,黛玉对于自己的病情归宿早已有心理准备,只是不愿让宝玉知晓徒增烦恼,故以一笑掩饰。此时的黛玉,对于命运已趋于泰然。而宝黛爱情悲剧至晴雯之死,也已接近尾声。

全国广播媒体竞争态势及发展

2005全国广播媒体竞争态势及发展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以及品位和二十世纪相比都有了更高的提升。正是因为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带动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使其更充满生机。当然,我们说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也给各大媒体严峻的考验。 广播媒体,受众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和变化。在科技发展,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广播并没有失去其昔日耀眼的光环,他依然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寻求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引来广播的第二次春天。随着众多受众回流,广播机制的改革,广播媒体飞速发展。2005年各媒体竞争激烈的不利形势下,广播广告的创收发展仍是喜人的。本报告通过总结分析2005全国广播媒体竞争态势,和各位业界人士保持清醒头脑,在困难与机遇并存的今天,共同面对和迎接2006年广播的发展,再创高峰。 二、广播媒体市场地位分析 在各大媒体竞相争夺受众资源,抢占市场的今天,每个媒体的市场格局以及地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 (一)各大媒体的接触率比较情况 我们从下面一组图中看到,城市居民接触各大媒体的情况。

图5.1 城市居民对各类媒体的接触率比较 资料来源:SMR赛立信媒介研究 一般来说,城市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因此他们接触的媒体都比较多,大部分接触的媒体在三个以上。当然,电视媒体的出现,形象生动的图声结合使其一致保持为受众最多的媒体,接触率高达98.2%。极具市场竞争力。广播媒体在城市中也拥有相当多的受众资源,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广播媒体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广播事业正面临着二次发展的大好机遇 当然,与国外广播媒体的发展情况相比,中国的广播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中的广播接触了远低于国外的一些国家。但是中国大陆的广播接触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广播听众“回流”趋势明显。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广播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最新发展现状分析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最新发展现状分析 1 引言 半导体激光器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众多优点,诞生伊始一直是激光领域的关注焦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疗、通信等众多领域。但是由于自身量子阱波导结构的限制,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束质量与固体激光器、CO2激光器等传统激光器相比较差,阻碍了其应用领域的拓展。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材料外延生长技术、半导体激光波导结构优化技术、腔面钝化技术、高稳定性封装技术、高效散热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直接半导体激光工业加工应用以及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抽运需求的推动下,具有大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半导体激光器飞速发展,为获得高质量、高性能的直接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以及高性能大功率光纤激光抽运源提供了光源基础。 2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最新进展 作为半导体激光系统集成的基本单元,不同结构与种类的半导体激光器件的性能提升直接推动了半导体激光器系统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半导体激光器件输出光束发散角的降低以及输出功率的不断增加。 2.1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远场发散角控制 根据光束质量的定义,以激光光束的光参数乘积(BPP)作为光束质量的衡量指标,激光光束的远场发散角与BPP成正比,因此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输出条件下远场发散角控制直接决定器件的光束质量。从整体上看,半导体激光器波导结构导致其远场光束严重不对称。快轴方向可认为是基模输出,光束质量好,但发散角大,快轴发散角的压缩可有效降低快轴准直镜的孔径要求。慢轴方向为多模输出,光束质量差,该方向发散角的减小直接提高器件光束质量,是高光束半导体激光器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 在快轴发散角控制方面,如何兼顾快轴发散角和电光效率的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尽管多家研究机构相续获得快轴发散角仅为3o,甚至1o的器件,但是基于功率、光电效率及制备成本考虑,短期内难以推广实用。2010年初,德国费迪南德-伯恩研究所(Ferdinand-Braun-Inst itu te)的P. Crump等通过采用大光腔、低限制因子的方法获得了30o快轴发散角(95%能量范围),光电转换效率为55%,基本达到实用化器件标准。而目前商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的快轴发散角也由原来的80o左右(95%能量范围)降低到50o以下,大幅度降低了对快轴准直镜的数值孔径要求。 在慢轴发散角控制方面,最近研究表明,除器件自身结构外,驱动电流密度与热效应共同影响半导体激光器慢轴发散角的大小,即长腔长单元器件的慢轴发散角最易控制,而在阵列器件中,随着填充因子的增大,发光单元之间热串扰的加剧会导致慢轴发散角的增大。2009年,瑞士Bookham公司制备获得的5 mm腔长,9XX nm波段10 W商用器件,成功将慢轴发散角(95%能量范围)由原来的10o~12o降低到7o左右;同年,德国Osram公司、美国相干公司制备阵列器件慢轴发散角(95%能量范围)也达7o水平。 2.2 半导体激光标准厘米阵列发展现状 标准厘米阵列是为了获得高功率输出而在慢轴方向尺度为1 cm的衬底上横向并联集成多个半导体激光单元器件而获得的半导体激光器件,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中最常用的高功率器件形式。伴随着高质量、低缺陷半导体材料外延生长技术及腔面钝化技术的提高,现有CM Bar的腔长由原来的0.6~1.0 mm增大到2.0~5.0mm,使得CM Bar输出功率大幅度提高。2008年初,美国光谱物理公司Hanxuan Li等制备的5 mm腔长,填充因子为83%的半导体激光阵列,利用双面微通道热沉冷却,在中心波长分别为808 nm,940 nm,980 nm处获得800 W/bar,1010W/bar,950 W/bar的当前实验室最高CM Bar连续功率输出水平。此外,德国的JENOPTIK公司、瑞士的Oclaro公司等多家半导体激光供应商也相续制备获得千瓦级半导体激光阵列,其中Oclaro公司的J. Müller等更是明确指出,在现有技术

美日关系的演变

美日关系的演变 一、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境。1945年8月12日,杜鲁门任命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君临日本。早在战争结束前美国既已决定借日本投降之机彻底削弱日本。意在摧毁日本军国主义根源,消除军国主义影响;对建立和平民主的新日本是十分有必要的。遗憾的是,实施两年,上述改革还远未完成,美国政府却嘎然刹车,对日政策从惩治改造转为复兴扶植。 二战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苏联势力剧增,冷战开始;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将中国作为其稳定亚洲的中心的企图成为泡影,打乱了美国的亚洲战略;朝鲜、越南政权相继建立,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针对这种形式,美国改变其初期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在亚洲执行其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 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转变终止了对日本的改革进程,与此同时,占领军当局缓和了对日本的种种限制,放宽了对日本战争赔偿的要求,帮助日本复兴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日本变成后方军需工厂,为其侵略战争服务。日本从战争中收益大量外汇,对其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二、从敌对到伙伴 旧金山媾和是美日关系演变的里程碑。随着冷战加剧和亚洲革命浪潮的澎湃发展,美国政府希望日本尽早摆脱约束,为其

所谓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亦将美国完全控制日本的局面合法化、长期化。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各盟国及日本决定,他们此后之关系将是由主权的平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友好的结合下进行合作。《旧金山和约》的签订结束了盟国对日本的全面军事占领,盟国占领机构取消。日本被缔约国承认为独立国家。同时,和约亦为美国继续驻扎日本留有空间,这与托管条款使得日本的独立实际上是不完整的。和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日美两国的关系。 在《旧金山和约》签字的同一天,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提供陆海空军基地,美国则“为了和平与安全的利益,日前愿意在日本国内和周围驻扎相当数量的武装部队”,1952年2月8日,日美两国签订《行政协定》,规定实施《日美安全条约》的细则。根据这个协定,美军可以在日本的任何地方设立军事基地;美军及其家属犯罪不由日本判处;日本要分担美军驻留日本的部分费用。《日美安全条约》毫无双边性可言,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此一来,日本实际上处于美国的半占领之下。 《旧金山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从一个被占领的战败国演变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以独立的身份参加国际社会。《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条约》和《行政协定》三者构成日美关系的体制,即旧金山体制或安保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标志日美

中国近代音乐史分析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 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 戏曲 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 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还出现了富连成班(1904年,叶春善筹组,在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1930年成立于北京)、昆曲传习所(1920年,穆藕初创办,在苏州) 锡剧、沪剧、扬剧、淮剧、楚剧、黄梅戏以及评剧、越剧等地方小戏迅速发展提高。 评剧由河北“对口莲花落”于东北“蹦蹦”合流而成。农民剧作家成兆才创作了近百个剧目,《杨三姐告状》轰动一时。著名女演员花莲舫、李金顺、白玉霜做了很多改革创造,白将评剧带到上海,扩大了影响,一跃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越剧,二十世纪初由浙江嵊sheng县多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初为男演员组成的“的—班”,进入上海后,吸收其它艺术表演经验,改革原有形式,改称“绍兴文戏”,后女班盛行,又称“女子文戏”。女班“四季春班”影响最大,有袁雪芬、傅全香等。袁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改编演出《祥林嫂》,反响强烈。 说唱 以老曲种不断成熟、新曲种不断产生为发展特征。

广播广告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广播广告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在网络及其他媒体的冲击下,广播广告要想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扬长避短,发挥自身潜力。本文通过分析广播广告的特点、优势,针对广播广告业目前的发展现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促进广播广告发展的几点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广播广播广告媒体 在21世纪的现代化都市踏步向前的时候,媒介也进入了新媒体爆发的新时代,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尤以网络媒体为主导的新兴媒体的崛起给了广告客户更大的选择空间,相形之下,广播广告等传统媒体似乎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几乎所有媒体广告都呈效果下降的趋势。但现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虽然网络媒介集合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并且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有着强大创新性的媒体,有着其自身不可多得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如果能继续保持其自身特点及优势,创新性的延展媒体,扬长避短,进一步开掘这一媒体的潜力,最终必将开辟出一条成功之路。 一、广播广告的特点 (一)广播广告的优点 1、传播方式的即时性。即时性,是指广播广告传播速度最快。广播可使广告内容在讯息所及的范围内,迅速传播到目标消费者耳中。不论身在何地,只要打开收音机,广告对象就可以立即接收到。如果广告策略、战术的临时调整而需要紧急发布某些广告讯息,例如发布展销会、订货会、折价销售等等时效性要求比较强的供求讯息时,广播广告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播出任务,有时还可以做到现场直播。广播广告的这种即时性的优势是其他媒介所无法取代的。 2、传播范围的广泛性。由于广播广告是采用电波来传送广告讯息的,电波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广播的发射技术相对比电视简单得多,所以广播的覆盖面积特别广泛,它可以到达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播覆盖范围的广阔性使得人们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在陆地还是空中,都可以收听得到。广播不受天气、交通、自然灾害的限制,尤其适合于一些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 3、收听方式的随意性。收听广播最为简便、自由、随意。因为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你在哪里,也不管你在干什么,只要打开收音机,都可以接收听广播的内容。科技的进步,使收音机越发向小型化、轻便化发展,有的只有火柴盒大小。尤其是“随身听”这种为青年人所青睐的收听工具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广播媒体可以为受众所随身携带。 4、受众层次的多样性。印刷媒介对受众文化水准、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较高。所以,而广播可使文化程度很低甚至不识字的人也能听得值广告的内容,所以广播媒体的受众层次更显出多样性。尤其是在我国,文化教育事业还不很发达,仍有很多文盲和半文盲,而这一部分人又是任何广告主都无法忽视的消费群体。要想针对他们发挥广告的告知与说服功能,广播是非常合适的广告媒体。 5、制作成本与播出费用的低廉性。广播广告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大、收费标准低,是当今最经济实惠的广告媒体之一。同时,广播广告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制作成本也不高。 6、播出的灵活性。因为广播广告是诸媒介中制作周期最短的,所以广告主要根据竞争对手的举动来调整自己的战术行动,快速做出反应。广播广告是最为方便、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而报纸和电视广告除了制作较为复杂以外,刊播时段和版面一般都比较紧俏,需要提前预订。而广播广告在安排播出和调整时段上相对比较容易,比较灵活。 7、激发情感的煽动性。广播靠声音进行传播,诉诸于人的听觉,它能给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广播的魅力之所在。广播广告的特色正是通过刺激人的听觉感官,帮助收听者产生联想,因为广播的声音是实在的、具体的,特别容易撩拨人的心弦,煽动人的情绪,而广告也常在这种情形不知不觉地中,完成其传达与说服的功能。 (二)广播广告的缺点 1.缺乏视觉,收听率下降。与电视媒体相比,广播广告缺少图像支持。那些需要通过展示和观看来体现产品特色的医药产品则不适合做广播广告。另外,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特别是有线电视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可视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致使广播广告的收听率在下降。 2.时效较短,容易被忽略。广播广告是听觉媒体,听觉信息转瞬即逝,广播广告的信息传递也具有不可重复性,时效较短,有许多听众把广播节目视为令人愉快的背景声音,对于一些广告内容往往不认真去听,有的听众只要一听到广告就会换台,所以许多广告可能被漏掉或忘记。 二、广播广告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广播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广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传达信号,传递机密等军事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播有着其他媒介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广播传播的速度以及其传播范围的无所不及以及广播制作的低成本,方便操作让

【高二作文】我眼中的林黛玉

【高二作文】我眼中的林黛玉 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选择跟随他下凡,将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他,于是 成了林黛玉。 林妹妹多愁善感,平日里就是看着月亮也掉泪珠,看着花儿也流泪。她不食人间烟火,账本也好,管家也好,从未碰过,她的生活中充斥着的只有诗情画意。 “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整个中国文 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她是凝聚着本民族文化的华粹精英……如果说,他把天地间灵秀之 气所钟的女儿喻之为花,那么,林黛玉就是花的精魂;如果说,他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创造了充满诗意的真正的艺术,那么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象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 化身。”这是吕启祥对她的评价,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 书中有一回写到:“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 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从这么一句话中不难 看出林黛玉的生活是那样精致,是那样富有诗的气息。 林黛玉身上最为曹公赞扬的便是她的反抗精神。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利禄,从不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因而被贾宝玉引为知己。但也因此加深了她在贾府“一 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在规矩森严的封建大家族中,她和贾宝玉的爱 情是不被允许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林妹妹体弱多病,王熙凤说她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林黛玉体弱多病不仅与她 先天的体质有关,更与她寄人篱下,无所依傍的情况有关。敏感如她,寄人篱下怎会不悲 伤惆怅,在书中她是常抹泪珠儿的。满心的忧愁进一步使她的身体渐渐虚弱。有些红学家 还依据各种资料考证出来她常吃的丸药中被下了慢性毒,进一步拖垮了她的身体。 从林黛玉的言行上不难感受到她的自卑与敏感。因为自卑,所以她总是使小性子来试 探贾宝玉,来确认他是否还爱着自己;因为自卑,所以她在爱情上总是被动的一方,从不 主动争取;因为自卑,所以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以言语伤人也是因为自卑,她用 过分的自尊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史湘云将她比作戏子时,她勃然大怒,因为史湘云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及了她敏感的心弦;而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来时她的冷嘲热讽,也是因为对方的行为让她敏感的自尊受到了 挫伤。过分的自尊使得她变得“小心眼”,在贾府中被下人所不喜。 绛珠还泪的故事使得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染上了神秘的色彩,但也注定了他们的爱 情是一场悲剧。她是绛珠仙草的化身,为还泪而下凡,当林妹妹将一生的泪水给了贾宝玉,她又将何去何从?第四十九回中写道: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

美日、美韩同盟比较研究)

美日、美韩同盟比较研究(转载) 这篇论文由复旦的石源华教授撰写,对东北亚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一、美日同盟、美韩同盟起源的异同 美日同盟、美韩同盟都是在二战结束后特殊的冷战背景下形成的。日本和韩国均非美国的天然或自然盟友,19世纪末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对手,直至发生太平洋战争;韩国对于美国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国度。两个同盟在20世纪50年代的出现均源于美国对抗苏联的需要,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其共同点十分明显:其一,外部因素和外部威胁是两个联盟形成的最大驱动因素。冷战的形成导致美国改变对日严厉管制的政策,并视日本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冷战桥头堡。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改变“西太平洋环形防线”的范围,朝鲜半岛成为拱卫美日同盟的前哨。 其二,地缘战略关系是两个联盟形成的最大现实因素。日本列岛位于北太平洋的贸易通道,日本海、东中国海和黄海出海口,对于美国在远东的安全保障利益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美国因此将日本视为可在战时获得向亚洲本土以及苏联有关岛屿投送军事力量的作战基地。朝鲜半岛是大陆和海洋力量交汇和争夺的关键地区,既是大陆国家东向防御的最后“盾牌”,也是海洋国家西向进攻的第一块“陆基”,“防卫韩国”成为美国“在东北亚对苏基本战略的重要的一环”。两个同盟的建立均有深刻的地缘政治背景。 由于同盟产生的时间、背景、战略地位有重要区别,两个同盟一开始就存在不少差异:首先,美国对于日本与韩国在美国远东同盟体系中地位的认知不同,同盟建立的时间也有所不同。美国对于日本战略地位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十分清晰。早在1951年9月,两国就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而美国对于韩国战略地位认知相对曲折,美国曾一度将韩国划出“西太平洋环线”之外。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重新审视韩国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而改变其态度,两国于1953年10月签署《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时间晚于美日同盟条约2年。 其次,日本和韩国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分量也不完全相同。日本对于美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是其远东同盟体系的支柱和核心。韩国对于美国则具有两重性,美国既需要韩国作为防范苏联和中国进攻的前哨和缓冲地,同时又担心韩国可能“擦枪走火”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美国拖入战火。这种两重心态促使美国将韩国承诺放弃“武力统一”政策作为美韩签署同盟条约的前提和基础。美国在与日本、韩国的两国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亲疏。 第三,从日本、韩国两国角度观察,两国传统的国际政治观也是有差异的。日本是个岛国,自身地理位置受到很大限制,明治维新后走上军事扩张道路,其在远东国际政治中的传统做法是傍依强国、大国,寻求自身利益的扩展。1902—1922年的英日同盟曾使日本得益非浅,先后在日俄战争和日德战争中取胜,并迅速在远东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又与盛极一时的德国结盟,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新石器时代的骨哨省余市河姆渡出土,长6~10厘米(图片/艺术数据网)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夏、商时期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

放纵自身的享受。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青铜时代影响所及,商代还出现了编钟、编铙乐器,它们大多为三枚一组。各类打击乐器的出现体现了乐器史上打击乐器发展在前的特点。始于公元前五千余年的体鸣乐器埙从当时的单音孔、二音孔发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发出十二个半音的音列。根据埙发音推断,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的基础五声音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七声至少在商、殷时已经出现。 鼍鼓 1980年出土于地区襄汾县寺(图片/钟鼓楼网)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

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与运用

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与运用 0 引言激光器的结构从同质结发展成单异质结、双异质结、量子 阱 (单、多量子阱)等多种形式, 制作方法从扩散法发展到液相外延(LP日、气相外延(VPE)、分子束外延(MBE)、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淀积(MOCVD)、化学束外延(CBE 以及它们的各种结合型等多种工艺[5].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而且由于它的体积小,结构简单,输入能量低,寿命长,易于调制和价格低等优点, 使它已经成为当今光电子科学的核心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 重视。 1 半导体激光器的历史 半导体激光器又称激光二极管(LD)。随着半导体物理的发展,人们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设想发明半导体激光器。 20 世纪60 年代初期的半导体激光器是同质结型激光器, 是一种只能以脉冲形式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在1962 年7 月召开的固体器件研究国际会议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两名学者克耶斯(KeyeS和奎斯特(Quist、报告了砷化镓材料的光发射现象。 半导体激光器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异质结构半导体激光器,它是由两种不同带隙的半导体材料薄层,如GaAs,GaAIAs所组成的激光器。单异质结注人型激光器(SHLD,它是利用异质结提供的势垒把注入电子限制在GaAsP 一N 结的P 区之内,以此来降低阀值电流密度的激光

器。 1970 年,人们又发明了激光波长为9 000? 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双异质结GaAs-GaAlAs(砷化稼一稼铝砷)激光器. 在半导体激光器件中,目前比较成熟、性能较好、应用较广的是具有双异质结构的电注人式GaAs 二极管激光器. 从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 半导体激光器明显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信息型激光器;另一类是以提高光功率为目的的功率型激光器。在泵浦固体激光器等应用的推动下,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连续输出功率在100W 以上,脉冲输出功率在5W 以上, 均可称之谓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20 世纪90 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标志是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显著增加,国外千瓦级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商品化,国内样品器件输出 已达到600W另外,还有高功率无铝激光器、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和量子级联激光器等等。其中,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是通过外加的电场、磁场、温度、压力、掺杂盆等改变激光的波长,可以很方便地对输出 光束进行调制。 20 世纪90 年代末,面发射激光器和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已用于千兆位以太网的高速网络,为了满足21 世纪信息传输宽带化、信息处理高速化、信息存储大容量以及军用装备小型、高精度化等需要,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高速宽带LD大功率LD短波长LD盆子线和量子点激光器、中红外LD

冷战时期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研究(1945-1972)

冷战时期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研究(1945-1972) 【摘要】:美国在日本驻军是美日同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日同盟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战后,美国为实现其太平洋战略和冷战战略,以对日媾和为前提,制定了以“驻日美军”为核心的结盟战略。以1951年的《美日安全条约》为基础,美与日本建立起了同盟体制关系。以同盟体制为庇护,美国取得了在占领结束后长期驻军日本的合法权力。自此,“驻日美军”就成为美日同盟体制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驻日美军是美日同盟的一个核心内容,美日同盟是美军长期驻日合法性的保障。经过20世纪50年代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体制的磨合,美国认识到要维护驻日美军的存在,就需要稳定和强化美日同盟体制。根据这一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又调整了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关系,制定了新的《美同安全条约》,即《日美相互合作与共同安全条约》。在新安全条约的基础上,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的关系得到了调整,美日两国建立了相互合作的新同盟体制。为巩固新同盟体制,协调驻日美军和同盟体制的关系,美日两国又解决了困扰同盟关系发展的小笠原群岛和冲绳行政权问题,强化了美日同盟体制,增强了美日两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在冷战后期,美日同盟也因此成为一种更为合作的同盟体制结构。驻日美军作为美日同盟结构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项,冷战时期驻日美军的变化直接决定着美日同盟体制的存在、转型及发展走向,因此,对冷战时期的驻日美军与美日同盟相互关系的考察,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美日同盟的本

质、特征及其在后冷战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选取1945-1972年作为考察时段,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战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与对日驻军政策的形成。战后美国对日驻军政策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而成,它与美国的太平洋霸权政策、美苏冷战对抗、中国内战及朝鲜战争的爆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对日驻军政策缘起于美国的太平洋霸权战略。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就已经设计了在琉球群岛驻军的战略计划,并在二战结束后付诸实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于东亚安全战略的需要又形成在日本本土驻军和与日结盟的战略。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在琉球驻军、日本本土驻军等政策上发生争执和妥协的过程。因此,美国对日驻军政策的形成,既是美国国务院和军方妥协的结果,更是美国长期推行的太平洋霸权政策与战后东亚冷战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章主要探讨战后日本的国家安全考虑与结盟政策。1947年9月13日“芦田备忘录”的出台标志着日本政府以“美军驻日”为核心的日美结盟战略的初步形成,但是这种结盟战略强调的是美军在日“有事本土驻军”。吉田茂第二次组【关键词】:美国国务院美国军方日本政府驻日美军美日同盟【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153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介绍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介绍 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等等激光设备中激光器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激光器的发展历程中,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尤为重要,材料加工用激光器主要要满足高功率和高光束质量,所以为了提高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可以将十几个或几十个单管激光器芯片集成封装、形成激光器巴条,将多个巴条堆叠起来可形成激光器二维叠阵,激光器叠阵的光功率可以达到千瓦级甚至更高。但是随着半导体激光器条数的增加,其光束质量将会下降。

另外,半导体激光器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快、慢轴光束质量不一致:快轴的光束质量接近衍射极限,而慢轴的光束质量却比较差,这使得半导体激光器在工业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实现高质量、宽范围的激光加工,激光器必须同时满足高功率和高光束质

量。因此,现在发达国家均将研究开发新型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作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满足要求更高激光功率密度的激光材料加工应用的需求。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包括半导体激光芯片外延生长技术、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封装和光学准直、激光光束整形技术和激光器集成技术。 (1)半导体激光芯片外延生长技术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与其外延芯片结构的研究设计紧密相关。近年来,美、德等国家在此方面投入巨大,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首先,应变量子阱结构的采用,提高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光电性能,降低了器件的阈值电流密度,并扩展了GaAs基材料系的发射波长覆盖范围。其次,采用无铝有源区提高了激光芯片端面光学灾变损伤光功率密度,从而提高了器件的输出功率,并增加了器件的使用寿命。再者,采用宽波导大光腔结构增加了光束近场模式的尺寸,减小了输出光功率密度,从而增加了输出功率,并延长了器件寿命。目前,商品化的半导体激光芯片的电光转换效率已达到60%,实验室中的电光转换效率已超过70%,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电光转换效率能达到85%以上。 (2)半导体激光芯片的封装和光学准直 激光芯片的冷却和封装是制造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环节,由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高、发光面积小,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密度很高,这对芯片的封装结构和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际上多采用铜热沉、主动冷却方式、硬钎焊技术来实现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封装,根据封装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微通道热沉封装和传导热沉封装。

浅析广播广告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我)

浅析广播广告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对着其在分流受众方面的巨大竞争,广播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广播的发展之路在何方?广播广告的前景在哪里? 一、广播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广播作为广播广告的载体,广播的发展,广播的受众范围,受众人群,收听方式,主要的收听内容都是广播广告在选择广播时段和选择插播广告的广播节目的重要依据。 广播的受众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年人群体。根据CSM媒介研究公布2011年全国网络基础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广播收听规模为438941000人,占全国十岁及以上人口的37.6%。全国网数据统计中,处于15~24岁、25~34岁、35~44岁年龄段的听众比例分别为18. 7%、19. 9%以及20. 9%。根据调查现实,广播的受众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年人群体,因此广播广告的主要产品应该选择符合中年人群体的产品,这样广告更有针对性,广告宣传的效果更明显。 广播的收听地点由室内收听逐渐向户外收听转变和户外收听的主要方式是车载广播和移动设备如手机。根据CSM媒介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在全国32个城市15岁及以上听众最经常收听广播的地点中,在家收听占57. 9%,私家汽车上收听为14. 5%,选择包括私家车在内的户外地点收听的比例累计为36. 21而一年后,偏好在家收听的听众比例降至52%,偏好在私家车上收听的听众比例快速上升至20%。到2011年末,当年偏好在家收听的人、选择在私家车上收听的人以及户外收听整体比例分别为48.5%、26. 6%以及46.4%,“非家居”收听以及广播移动收听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的展现出来。所以广播广告可以发展针对于车载广播和手机的广播内容针对于这部分受众群体传递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产品的广告更有说服里,效果更明显。 听众收听广播的节目主要集中在新闻、音乐和服务类。根据CSM媒介研究基础研究数据显示,62.9%的听众选择新闻时事类节目为最喜爱的节目,48.3%的听众选择音乐类节目为最喜爱的节目,而40. 6%的听众最喜欢的节目为生活服务类。

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述写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对单晶光纤激光器进行了重点描述,因其在激光医疗、激光成像、光电对抗以及人眼安全测照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成为新型固体激光源研究的热点。 一、引言。 激光是20 世纪以来继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半导体激光科学与技术以半导体激光器件为核心,涵盖研究光的受激辐射放大的规律、产生方法、器件技术、调控手段和应用技术,所需知识综合了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半导体电子学、热力学等学科。 半导体激光历经五十余年发展,作为一个世界前沿的研究方向,伴随着国际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受益于各类关联技术、材料与工艺等的突破性进步。半导体激光的进步在国际范围内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不仅在基础科学领域不断研究深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而且在应用领域上不断拓展和创新,应用技术和装备层出不穷,应用水平同样取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信息、工业、医疗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 本文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因单晶光纤激光器在激光医疗、激光成像、光电对抗以及人眼安全测照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也将对其做重点描述。 二、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历程。 1962 年,美国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半导体激光器———GaAs同质结构注入型半导体激光器。由于该结构的激光器受激发射的阈值电流密度非常高,需要5 × 104~1 ×105 A /cm2,因此它只能在液氮制冷下才能以低频脉冲状态工作。从此开始,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与开发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63 年,美国的Kroemer和前苏联科学院的Alferov 提出把一个窄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夹在两个宽带隙半导体之间,构成异质结构,以期在窄带隙半导体中产生高效率的辐射复合。随着异质结材料的生长工艺,如气相外延( VPE) 、液相外延( LPE) 等的发展,1967年,IMB 公司的Woodall 成功地利用LPE 在GaAs上生长了AlGaAs。在1968—1970 年期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Panish,Hayashi 和Sμmski成功研究了AlGaAs /GaAs单异质结激光器,室温阈值电流密度为8.6 × 103 A /cm2,比同质结激光器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美日美韩同盟比较研究

美日、美韩同盟比较研究 ——兼论美日韩安全互动与东北亚安全 石源华汪伟民 2012-8-30 21:05:09 来源:《国际观察》(沪)2006年1期作者简介:石源华,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200433); 汪伟民,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外交政策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上海200083) 内容提要:文章从同盟的起源、对美战略价值的位差、非对称性的不同特征等层面对美日、美韩两对同盟关系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认为这两大同盟在性质与功能方面根深蒂固的不均衡性在冷战后并未消减,并将继续对当前朝核危机的解决及今后东北亚的安全机制建设产生潜在的、结构性的影响。 关键词: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东北亚安全 一、美日同盟、美韩同盟起源的异同 美日同盟、美韩同盟都是在二战结束后特殊的冷战背景下形成的。日本和韩国均非美国的天然或自然盟友,19世纪末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对手,直至发生太平洋战争;韩国对于美国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国度。两个同盟在20世纪50年代的出现均源于美国对抗苏联的需要,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其共同点十分明显: 其一,外部因素和外部威胁是两个联盟形成的最大驱动因素。冷战的形成导

致美国改变对日严厉管制的政策,并视日本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冷战桥头堡。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改变“西太平洋环形防线”的范围,朝鲜半岛成为拱卫美日同盟的前哨。 其二,地缘战略关系是两个联盟形成的最大现实因素。日本列岛位于北太平洋的贸易通道,日本海、东中国海和黄海出海口,对于美国在远东的安全保障利益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美国因此将日本视为可在战时获得向亚洲本土以及苏联有关岛屿投送军事力量的作战基地。朝鲜半岛是大陆和海洋力量交汇和争夺的关键地区,既是大陆国家东向防御的最后“盾牌”,也是海洋国家西向进攻的第一块“陆基”,“防卫韩国”成为美国“在东北亚对苏基本战略的重要的一环”。两个同盟的建立均有深刻的地缘政治背景。 由于同盟产生的时间、背景、战略地位有重要区别,两个同盟一开始就存在不少差异: 首先,美国对于日本与韩国在美国远东同盟体系中地位的认知不同,同盟建立的时间也有所不同。美国对于日本战略地位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十分清晰。早在1951年9月,两国就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而美国对于韩国战略地位认知相对曲折,美国曾一度将韩国划出“西太平洋环线”之外。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美国重新审视韩国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而改变其态度,两国于1953年10月签署《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时间晚于美日同盟条约2年。 其次,日本和韩国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分量也不完全相同。日本对于美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是其远东同盟体系的支柱和核心。韩国对于美国则具有两重性,美国既需要韩国作为防范苏联和中国进攻的前哨和缓冲地,同时又担心韩国可能

傣族民间音乐发展历程

傣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孟连,新平等河谷坪坝地区。人口约为100万(据统计)。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同时还保留多神崇拜的习俗。傣文是拼音文字,分为傣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傣文四种。傣族历史悠久,其先民2000年前就定居中国西南部,以“掸”和“擅”的名称载于中国史籍。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舞蹈音乐,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乐器音乐五类体裁。 民间歌曲是民间音乐的基础,曲调一般比较短小,但旋律十分优美动听。可分为生产歌,山歌,叙事歌,习俗歌等类别。生产歌是劳动中演唱的歌曲,有撒秧歌,收割歌,载甘蔗歌,种棉花歌以及抬木头歌,打水歌,叫谷魂歌等。几乎每一种老雕洞都有与之配合的歌,内容多表现傣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以及对丰收的期望。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中独唱或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是即兴编唱。 傣族乐器有50种,分为击奏,弹奏,拉奏,吹奏等类别。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傣族乐器,是傣族人民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傣族乐器中流行最广的有象脚鼓,乳锣,葫芦萧,铃短,傣族小三弦,玎胆,玎哦等。傣族的乐器虽然品种较多,担乐器的演奏形式比较简单。旧时,傣族土司府中使用的乐队类似汉族的“吹打乐”,在佛寺中则用海螺,贝等单音的吹奏乐器与击奏乐器相配合,作为法器使用。在民间大量使用的是击奏乐器的合奏,而且主要用于伴舞。个别地区有用丝竹乐伴唱民歌的形式,但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器乐乐种。 说唱音乐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支声复调的关系。戏曲音乐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新型的傣剧乐队。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笛、木叶等;弹拨乐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锣、镲等。象脚鼓、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的主要形式。 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挡”等,音乐别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 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叙事歌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喊秀,直译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