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含答案)一、选择,填空1、文学理论的含义及对象①文学理论含义: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具体说,他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范围。
②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文学⒉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⒋话语蕴藉及典范形态①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②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⒌西方文论㈠直觉①直觉主义文论:以主体观念为基础,由叔本华创始,经尼采发扬光大,到柏格森,克罗齐达到高潮至胡塞尔渐次纳入现象学思路。
②直觉的观象是情感②直觉的机制是表现。
③直觉活动即艺术㈡艺术概括①含义: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片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②艺术概括的规定性:(一)从“个别”到“一般”(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③艺术概括的作用: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㈢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①文学内容和形式之间是相互规定的:一方面,一定的材料和内容要求并规定着相应的文学形式;另一方面,文学材料和内容又必须达到充分的形式化,融入文学形式中。
在文学之美的创造中,形式材料和内容的表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㈣构思的各种方式:①综合、②突出与简化、③变形与陌生化、㈤典型:㈠含义: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现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他在叙事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②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㈥意境:①意境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一、文学概论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文学概论的定义和意义2.文学的定义和特点3.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二、文学起源和发展1.文学起源的理论2.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和发展3.文学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流派三、文学批评与文学评价1.文学批评的定义和分类2.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指标3.文学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四、文学形式与文学体裁1.文学形式的概念和分类2.文学体裁的定义和特点3.不同文学体裁的研究与分析五、文学与社会1.文学与思想、文化之关系2.文学与社会政治之关系3.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六、文学与心理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文学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和作用3.文学创作与心理表现的关系七、文学与语言1.文学与语言之关系2.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文学语言的变革与发展八、文学与艺术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2.文学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手法3.文学的创新和实验性表达九、文学与个人1.文学与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关系2.文学对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3.个人创作体验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十、文学的意义与传统1.文学的传统与当代价值2.文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3.文学对人类认识的贡献和影响十一、文学的全球视野1.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2.文学的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3.文学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以上是文学概论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删减或拓展。
每个部分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学理论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加深对文学概论的理解和掌握。
文学理论复习纲要
文学理论复习纲要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讨论文学的一般性质和特征。
本章通过三节内容的讨论,逐层揭示文学的性质与特征。
在教学中需注意不能孤立地根据各节所讲的内容来理解文学的性质,即注意第一章对文学性质的分析和讨论是通过三节内容,逐层分析才实现的。
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文学只能源于社会生活。
但是文学又不是对社会生活的简单摹写,而是从审美关系上对人生的审美理解和感悟,以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改造。
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均源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
【知识点】①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与西方古代的“摹仿说”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
②从价值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达主体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是文学基本的性质之一,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③文学的主体性。
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情感和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④艺术真实。
要从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理解文学的真实性,艺术真实包括三个不同的测度,满足读者三种需求:通过反映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测度以满足接受的需要。
【难点】①文学的审美性与价值关系②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和发展的,审美是文学把握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
文学建立在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之上;所谓审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指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感受和把握。
人性与人生是文学的对象,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说“文学是人学”。
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文学审美性的表现形态。
【知识点】①文学审美性的人文内涵。
不能把文学的审美性仅仅理解为表现美的对象或语言形式之美。
②文学是“人学”说明:第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需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和追寻人生的意义;第二,文学对人生的把握,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是建立在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以直观的、感性的方式表现着人生。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2.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艺学这个学科名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俄文翻译过来的(文学学,名字拗口而改)3.美4.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提出要区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区别5.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读者,作家6.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一、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净化说立普斯(德国)———————————移情说布洛(英籍瑞士)——————————心理距离说克罗齐(意大利)——————————直觉说康德(德国)————————————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奥地利)—————————无意识升华说荣格(瑞士)————————————原型说冈布里奇(英国)——————————投射说6. 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了把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的方法。
其后孔德和斯达尔夫人从实证社会学出发,对文学社会学的建立有所推动。
贡献最大的是法国的丹纳他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7.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活动的总称。
8. 文学活动的分类标准:真(自然科学),善(宗教),美(艺术)9. 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世界10. 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11 . 苏珊*朗格说:情感的表达要有节制。
12. 英美新批评强调作品的本体地位,代表人物兰塞姆提出了文学本体论13. 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者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者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修辞学因素。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三个分支各自具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3、文学活动中的四种要素,指的是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
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5、文学理论有七种基本形态,其主要包括: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6、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7、目前而言,我们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8、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理论遗产,必须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必须结合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概括和总结新的文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并回答当代各种文艺问题。
10、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必须解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和当代性等三个问题。
11、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12、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13、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动物的感觉只是自然的生理秉赋。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3、话语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4、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5、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6、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7、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8、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旧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9、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0、文学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语言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1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大学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1、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美学观点:遵循艺术掌握世界的规律,并重视作家的审美心理和创造精神。
史学观点:即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性质,主张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时代和社会联系中,从历史和阶级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及作家的态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三贴近”的原则(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的概念: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1)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的反映的产物;○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2)倾向性: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1政治和思想倾向是文学倾向的主要体现;○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字的真实性相统一。
(3)实践性: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实践的特性○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性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4、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情感性;形象性;超越性(1)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征○1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2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2)形象性: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1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2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一、填空1、文学话语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概括为五个方面,包括说话人、受话人、________、沟通和_____________。
2、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寓意性、___________和朦胧性。
4、戏剧结构的组织一般是非常严密的,这种严密的结构主要呈现为三种方式,包括开放式结构、锁闭式结构和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主要有形象性、__________、音乐性和__________。
6、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将文学作品区分为四个基本层面,即字音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被再现的客体。
7、根据文学形象的构成方式和特点,文学体裁可以被分为四大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影视文学。
8、影视文学的特征主要有形象的视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学象征的审美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意象性象征和____________。
10、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语音层面、______________、修辞层面。
11、文学语言的组织结构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即语言类型、语境、语体和___________。
12、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 这三个阶段。
13、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_________;其二_________;其三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行的艺术形象。
(2)文学意境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 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带给读者的美感 并不是来自语言传达的内容,而是来 自语言形式本身,属于有音无义或有 形无义的语言现象。说明语言形式有 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贾谊《过秦论》批评秦国: •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扩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钱锺书指出: •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 扩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 举其二,似已畅足,今乃堆叠成句,词 肥义瘠。”
·内蕴的真实:客观、外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相结合 真相事理层面(生活的本质、规律、逻辑 动机)
②
艺术真实具有主观性
·主观的真实(情感化、个性化、心灵化) · 主观、情感、人类内心的真相相统一
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 • ① 反映测度:考察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虚 构要有可信性。
• ② 表现测度:考察文学与创作主体的关系, 虚构要有真情实感。 • ③接受测度:考察文学与接受者的关系, 虚构要适应审美心理。
• 形式的美 文学形式(文学的语言、篇 章结构形式上的美感) • 内蕴的美 人生体验(关于生活 生命 的意义的领悟和发现)
文学的审美性: •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 活现象,追寻人生意义,关注人的 价值的特点。
审美性使文学的表现形成了两个层面: • 层面A:显示生活现象;
• • 层面B:揭示隐含在生活现象之中的人 生意义和人的价值。
三 文学是语言艺术
• 文学语言的功能:
• (一)把作家的审美意识符号化
• 语言=语音+语意
• 1. 用语音唤起具体的形象化的感受
通过声调、节奏形成的韵律,给读者创造一个联 想和想象的空间。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 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
文学理论的复习纲要(大一第一学期)
文学理论的复习纲要1、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1理论性:从抽象的理论知识出发,注重培养抽象思维。
○2边缘性:所涉及的内容无固定范围,包罗万象。
○3实践性:任何概念原理最终都应放到文学的研究中去理解。
2、什么是文艺学?研究文学机器规律的学科的统称3、文学四要素由美国M·H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有作者、作品、读者、世界四要素。
4、什么是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包括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等四大系统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的社会科学理论。
5、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实践的检验。
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6、什么叫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文学理论的实践主体对于具体文学的期待和实践,认知主体对于认知对象的鲜明态度。
当前,我们的文学理论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7、马克思主义文学的主要来源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康德:创始人,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把文学研究的死角对准人的心理结构和主观能动性黑格尔:最具广泛影响的思想家,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辩证看待人类历史,把文学看成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充满了辩证法思想。
“没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点到了黑格尔认定的自然与精神的关系,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依据。
强调用“爱的宗教代替上帝的宗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
8、什么是人的本子和力量对象化?人把自己所有的力量投入到对自然的改造中,使自然适宜于人的生存发展,并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展示出人的力量,进一步充实人的本质力量。
9、什么是自由、自觉?自由:人的活动室建立在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
自觉: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性的,有计划的,能动的。
10、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文学理论(复习纲要)
《文学理论》提纲导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一、文学理论的性质1、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1)“文学理论"的定名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2、文艺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1)文艺学三学科界定2)文学理论的性质二、文学理论的体系1、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文学实践2)思想家和批评家的中介3)归纳整理2、文学理论的两种建构形态1)功能性结构2)对象性结构3、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和体例1) 几种建构原则2)本书建构原则三、文学理论的作用1、文学理论功能的认识1) 中外古代文论家的认识2) 我国现代文论教材的认识2、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1)引导创作2) 指导欣赏3)规范批评3、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1) 文学批评的价值论2)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四、文学理论的学习1、范畴体系与概念命题的掌握2、理论来源与文学史的学习3、学科地位与相关学科的了解第一编文学本体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第一节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一般性)一、“文学”辨析1、“文学”的语义分析:(狭义文学、广义文学)2、文学本质的研究:一般性→特殊性→个别性二、文学的社会地位1、“社会结构":(马克思→普列汉诺夫)2、文学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1、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阿诺德·豪塞尔)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特殊性)一、文学审美特性的内涵1、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性2、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定义)二、文学的特殊对象1、“生活说”与“人学说”(布洛夫、高尔基)2、“文,心学也”(刘熙载)三、文学的审美形式1、文学形象性的根源2、文学形象与文章形象3、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第三节文学是语言艺术(个别性)一、文学艺术的分类1、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法2、分类原则二、文学是语言艺术1、文学语言的特质2、语言艺术的特征三、汉语与汉语文学1、汉语文字的特点2、汉语文学的特征第二章文学作品结构第一节文学作品结构层次一、“二分法”与“层次论”1、作品结构的“二分法”:内容、形式、关系2、从“二分法”到:“层次论”:二分法缺漏二、中西作品层次论1、中国作品层次论:玄学(王弼)→诗学(梅尧臣、李重华、王国维)2、西方作品层次论:英加登三、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1、方法:以中融西,中西互补2、层次:言、象、意第二节文学语言一、文学语言的艺术地位二、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1、语音层面2、文法层面3、修辞层面三、文学语言的组织结构1、语言类型:人物语言、作者语言2、语境3、语体4、文化色彩四、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意象语言的特点)1、形象性2、抒情性3、音乐性4、陌生化第三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艺术地位二、文学典型:(再现性文学形象)1、典型人物性格2、类型与典型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文学意境:(表现性文学形象)1、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2、文学意境的审美形态(王夫之、王国维)四、文学象征:(哲理性文学形象)1、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2、文学象征的审美形态第四节文学意蕴一、文学意蕴的艺术地位: (“意犹帅也”)二、文学意蕴的特点1、情理性2、含蓄性3、多义性四、文学意蕴与文学主题1、主题:意蕴的多层次性与主导性2、主题的形态:性格型、情感型、思理型第三章文学作品类别第一节文学体裁的划分和意义一、文学体裁的划分1、“体裁"界定2、体裁划分: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3、本书的新“四分法”二、文学体裁的意义1、体裁对作品的制约2、体裁对创作的规范3、体裁对欣赏的预示第二节叙事文学一、叙事文学的界定和种类1、叙事文学界定:(定义、特征)2、叙事文学种类:史诗类、小说类、叙事散文类二、叙事主体1、主体的纵向变化2、主体的横向介入3、叙述可靠性三、叙述内容1、人物2、情节四、叙事话语1、叙事聚焦2、叙事方式3、叙事时间第三节抒情文学一、抒情文学的界定和种类1、抒情文学界定:日常情感与审美情感2、抒情文学种类:诗歌、抒情散文、散文诗二、抒情文学的特征1、抒情作品的情感2、抒情作品的意象:心理画面、典故、母题3、抒情作品的语言三、抒情文学的手法1、西方:沉思、直抒胸臆、客观对应2、中国:赋、比、兴第四节戏剧文学一、戏剧文学的界定和种类1、戏剧艺术与戏剧文学2、戏剧文学的种类二、戏剧文学的特征1、高度集中的戏剧情境2、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3、严格要求的戏剧语言4、组织严密的戏剧结构:锁闭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三、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别1、悲剧与喜剧:(西方戏剧传统)2、杂剧与传奇:(中国戏剧传统)第五节影视文学一、影视文学的界定和种类1、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2、影视文学的种类:电影文学、电视文学二、影视文学的特征1、造型的直观性:区别于小说2、冲突的行动性:区别于戏剧3、时空的灵活性:区别于戏剧三、影视文学的结构1、影视文学的结构原则2、影视文学的结构形态第二编文学创作第四章文学创作过程第一节文学创作基础一、文学创作的主体1、作家的创造能力2、作家的创造意识二、文学创作的客体1、文学对象与创作客体2、表现对象与描写对象三、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1、主客体的审美融合2、主客体的形象建构第二节文学创作过程一、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1、生活体验与艺术发现2、准备阶段的心理机制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1、艺术构思与构思方式2、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三、文学创作的传达阶段1、艺术传达与艺术技巧2、艺术传达是构思的深化第三节文学创作原则一、审美态度与创作原则1、审美意识与审美态度2、审美态度与创作原则二、创作原则的基本倾向1、再现性文学创作原则: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2、表现性文学创作原则:艺术理想与艺术夸张第四节文学价值生成一、审美理想与文学价值1、作家的审美理想2、文学的审美价值二、文学价值的基本内涵1、真实性(真)2、崇高性(善)3、艺术性(美)第五章文学创作风格第一节风格的审美特性一、文学风格界定1、风格的诸种理论2、风格的定义二、文学风格的特征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三、文学风格的形成1、创作个性2、表现内容3、文体特点4、读者群体四、文学风格的功能第二节风格的审美形态一、抒情风格的形态1、抒情风格的性质2、抒情风格形态的划分(简分法、繁分法)3、抒情风格基本形态二、叙事风格的形态1、叙事风格的性质2、叙事风格的形态第三节风格的文化形态一、风格文化形态的划分1、共时性:流派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2、历时性:时代风格二、文学流派与流派风格三、风格的地域性与地域风格四、风格的民族性与民族风格五、风格的时代性与时代风格第三编文学接受第六章文学欣赏第一节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一、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文学传播的发展二、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1、文学接受界定2、文学接受多层次性:欣赏、批评、借鉴第二节文学欣赏性质一、文学欣赏的特点1、直觉性2、情感性3、愉悦性二、文学欣赏的条件1、欣赏对象的条件2、欣赏主体的条件三、文学欣赏的意义1、欣赏与艺术生命2、欣赏与审美能力3、欣赏与作家创作第三节文学欣赏过程一、接受预示与期待视野1、接受预示2、期待视野:作品与期待的三种关系二、本文解读与审美体验1、语言的玩味2、形象的感受3、意蕴的领悟三、召唤结构与欣赏再创造1、召唤结构2、欣赏再创造四、个体差异与群体共鸣1、意识先结构与见仁见智2、人类共鸣第四节文学欣赏效果一、文学欣赏与文学功能1、文学功能的实现:以欣赏为中介、途径2、文学功能的特点: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二、文学功能的多样性1、心灵情感的交流(情)2、人格境界的提升(善)3、审美能力的培养(美)4、认识视野的拓展(真)三、文学功能的整体性第七章文学批评第一节文学批评性质一、文学批评的界定1、广义的文学批评2、狭义的文学批评二、文学批评的基础1、敏锐而精细的审美能力2、深厚而完备的理论修养3、客观而公正的科学态度4、丰富而广博的经验学识三、文学批评的意义1、指导欣赏2、帮助创作3、影响社会第二节文学批评标准一、批评标准的界定二、批评标准的形成1、批评标准的社会性2、批评标准的历史性三、批评标准的内涵1、思想标准2、艺术标准四、批评标准的普遍性与具体性1、批评标准的普遍性2、批评标准的具体性第三节文学批评方法一、批评方法的构成二、批评的基本原则1、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提出2、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内涵三、批评的基本模式1、社会文化批评2、创作主体批评3、艺术本体批评4、接受反应批评四、批评的论述方法与阐释循环1、批评的论述方法:说明、解释、判断2、阐释循环第四编文学史第八章文学发生发展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一、文艺起源的诸种学说1、模仿说:亚里士多德2、游戏说:席勒—斯宾塞3、巫术说:雷纳克-泰勒4、劳动说:格罗塞—普列汉洛夫二、文艺起源的合力作用三、原始文学的特点1、混合性2、集体性3、实用性第二节文学艺术的进步一、文学艺术进步的理解1、“变化论”:文艺进步的否定论2、“进化论":文艺进步的肯定论二、文学艺术进步的规律1、文艺进步的复杂现象2、文艺进步的特殊规律第三节文学发展的社会根源一、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1、文学发展以物质生产发展为基础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二、文学发展与社会政治1、政治的中介地位2、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3、文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三、文学发展与精神文化1、文学发展与宗教:终极关怀2、文学发展与道德:道德境界3、文学发展与哲学:哲理追求第四节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一、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1、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2、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二、民族文学的影响与超越1、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2、他民族文学的吸收与超越三、杰出作家的创造性贡献1、文学发展与杰出作家2、杰出作家对文学进步的贡献第九章文学发展进程第一节文学体裁的演变一、文学体裁的演变进程1、文学体裁滥觞期2、终极种类形成期3、文类多元发展期二、文学体裁演变方式1、发达文体源于原始文体2、改良性渐变与革命性突变3、规则承续与创作变异三、文学体裁演变动因1、社会意识形态的选择2、创作主体的自觉追求3、期待视野的积极促进4、传播载体的推动交流第二节文学思潮的演进一、文学思潮的性质1、文学纲领的共同性2、创作方法的一致性3、文学流派的多样性二、文学思潮的演进1、古典主义文学思潮2、浪漫主义文学思潮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三、文学思潮史研究第三节文学地域的拓展一、文学地域拓展的进程1、原生的地方文学2、统一的民族文学3、走向世界文学二、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1、世界文学格局的标志2、比较文学的两大学派第四节文学文化形态的变迁一、文学的文化形态1、艺术文化阶层论2、民间文学3、精英文学4、通俗文学二、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大众文化的形成2、大众文化的特征3、大众文化的兴盛第十章文学史研究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一、文学史的形成1、中国传统的文学史研究2、文学史在近代欧洲的形成二、文学史的性质1、含义2、特点(内容的整体性、叙述的有序性、意识的自觉性)三、文学史的任务1、展示文学进程2、评价文学地位3、探讨文学规律第二节文学创作史一、个体创作史二、国别文学史第三节文学作品史一、作品史划分二、文体史三、主题史四、风格史第四节文学接受史一、接受史的提出(姚斯)二、接受史的途径1、效果史研究2、阐释史研究3、影响史研究。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导论1、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2、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另一个分支,其指导思想是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哲学以及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
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以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
3、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文学。
具体说来就是: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的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及研究方法的学科。
4、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区别:⑴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区别:A、文学理论:共时的(把其当作静态的放在一个平面上研究)。
文学史:历史的(a、按照历史的自然分期: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b、按照文学自身的发展历史:如小说的发展史:《山海经》-魏晋志人志怪-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B、文学理论:抽象的。
文学史:具体的(具体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
⑵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即文学评论)的区别:A、文学理论:抽象的。
文学批评:具体的(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
B、文学理论:基础的、非实践的(不可能对文学现象发挥现行作用)。
文学批评:实践的(可及时的对文学现象发挥作用。
如西方现代小说之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发表小说时屡屡受挫,后因别林斯基的推崇才得以顺利出版)。
5、思考题:⑴掌握文艺学、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概念。
⑵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⑶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有哪些?⑷我们应该用哪些方法研究文学理论?第四章文学种类和体裁一、文学体裁:133页1、文学体裁的涵义:文学题材是指从文体形式或语言形式上对文学作品进行的分类,对文学创作及接受都有相当规范性与制约性。
2、体裁的涵义:作品的文体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具体地说,体裁是根据作品的语言形式特点,以及这种形式特征对材料的选择,对创作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构思的方式,对写作的结构布局,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规定,而对作品种类进行的一种划分。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2011-6-15第一章、知识要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为文艺学,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3,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品格,其价值取向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归纳为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经典论断:1、美国当代文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3页﹚第二章:问题:1、谈谈对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的理解﹙12—17页﹚。
2、怎样理解中国的文学理论的当代性?﹙20—22页﹚。
重要论断:1、毛泽东关于反咉论的论述﹙13页﹚。
2,马恩提出的“莎士比亚化”、“席勒式”、“诗意的判断”﹙15页﹚笫三章、名词解释:本貭力量对象化﹙25页最后一段﹚。
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对此四要素要逐一理解,29—36页﹚,文学本体论﹙33页﹚,劳动说﹙39页﹚。
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25—28页﹚2、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40页﹚3、简述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42页笫三段起﹚经典论断:《乐记》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坦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固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刘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41页,说明文学变化发展与社会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
﹚第四章:基本概念:文学的含义﹙从文化含义、审美含义、通行含义三方面进行认识45—50﹚。
审美意识形态﹙54页第三段﹚话语﹙65页第四段﹚。
话语蕴藉﹙69第四段﹚1问题:1、怎拝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和审美意识形态性质?﹙52—57﹚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属性表现在那些方面?﹙57—64页﹚。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3、话语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4、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5、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6、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7、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8、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旧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9、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10、文学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语言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1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文概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三个分支各自具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3、文学活动中的四种要素,指的是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
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5、文学理论有七种基本形态,其主要包括: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6、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7、目前而言,我们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8、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理论遗产,必须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必须结合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概括和总结新的文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并回答当代各种文艺问题。
10、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必须解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和当代性等三个问题。
11、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12、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13、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动物的感觉只是自然的生理秉赋。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导论1、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2、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另一个分支,其指导思想是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哲学以及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
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以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
3、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文学。
具体说来就是: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的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及研究方法的学科。
4、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区别:⑴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区别:A、文学理论:共时的(把其当作静态的放在一个平面上研究)。
文学史:历史的(a、按照历史的自然分期: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b、按照文学自身的发展历史:如小说的发展史:《山海经》-魏晋志人志怪-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B、文学理论:抽象的。
文学史:具体的(具体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
⑵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即文学评论)的区别:A、文学理论:抽象的。
文学批评:具体的(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
B、文学理论:基础的、非实践的(不可能对文学现象发挥现行作用)。
文学批评:实践的(可及时的对文学现象发挥作用。
如西方现代小说之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发表小说时屡屡受挫,后因别林斯基的推崇才得以顺利出版)。
5、思考题:⑴掌握文艺学、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概念。
⑵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⑶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有哪些?⑷我们应该用哪些方法研究文学理论?第四章文学种类和体裁一、文学体裁:133页1、文学体裁的涵义:文学题材是指从文体形式或语言形式上对文学作品进行的分类,对文学创作及接受都有相当规范性与制约性。
2、体裁的涵义:作品的文体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具体地说,体裁是根据作品的语言形式特点,以及这种形式特征对材料的选择,对创作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构思的方式,对写作的结构布局,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规定,而对作品种类进行的一种划分。
文学文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基本概念】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思考问题】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提纲题型:1、选择:9-11×1’(不适合出大题的知识点)2、名词解释:4-5×3’(重要概念)3、简答:4个,30’左右(要点+简单解释)4、论述:2×15’(核心知识,要点+详细解释+例证)5、理论批评:1×18’(给定一篇短文、短诗或文章节选,用给定的理论方法及视角进行理论批评)注:简答题答完要点简单解释一句即可,关于提纲中简答题后面解释过多的现象,是用作论述题考虑。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选择1、文学理论的对象是文学活动,其中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二、名词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所以它总是随着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的发展而发展,永远是生动的、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静止的。
三、简答1、文学理论的学科属性①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②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关系;③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④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
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属性,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二、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
1、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2、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
动。
3、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前提与动因,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使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并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三、文学艺术创造的主客体:
1、客体:“自然”说、模仿论、“情感”说、文学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
生活。
2、主体:“模仿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创造者”—狄德罗、歌德、黑格尔。
四、文学创造客体——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五、文学创造过程:
1、发生阶段:材料储备
艺术发现: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
识、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
所得到的一种独特感知。
创作动机
2、构思阶段: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支配下,
心理活动和艺术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程。
心理机制:回忆: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沉思: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思索。
回忆可以提供素材;沉思产生思想意蕴。
联想: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
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灵感: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了直接了解和
揭示。
理智: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感情: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
的具体方式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
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
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以一个形象(或意念)为底稿,然后寻求与之密切相
关的、更有效、更传神的材料,使之有机地融合,达到立
体、生动的效果
简化: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
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变形: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
理创造形象的方式
六、艺术真实:
1、符合论:要求艺术严格地摹仿自然,摹写现实,与客观事物达到吻合一致。
2、中国古代从主观心理感受去寻求艺术真实
A:情真:作家的真情实感
B:神似:传达事物的精神
3、通行的艺术真实论: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特征:①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
②艺术真实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
七、情感评价:
1、概念:作家对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反思,赋予其鲜明的价值判断,反映出作
家的思想倾向性,使人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
文学发挥教育作用,离不开情感评价。
文学形象包含作者的情感评价。
3、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高尚的品格;向往美好、拒斥丑恶。
功利的取向。
4、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直接议论、兴寄的手法、讽刺、寓批判于客观冷峻的叙述。
八、形式创造:
1、概念:建立在形式与内容关系基础上的互动过程。
2、基本内涵: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
九、“陌生化”:
1、提出: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
2、概念:“陌生化”是相对于语言的自动化而言的。
是指描写一个事物时,通过语言组织
的新奇或反常特性,仿佛使人第一次见到这事物,从而重新唤起对熟识事物的惊
奇感。
3、文学的“陌生化”理论与文学创作:
①运用在语言技巧方面:打破日常语法结构规则、颠倒、词性活用、巧用修辞格、运
用通感、省略句法成分、巧用意思相近的词语。
②运用在表现手法方面:取消标点符号、采用新奇的创作手法
十、文学生产:
概念:文学生产,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
十一、文学生产媒介的变迁:
1、媒介对创作的影响:
①变迁轨迹:口头传播、文字书籍传播、大众媒体传播
②广播:以声音传送文学,复活原始口传文学的现场感和亲切感。
广播部受时空限制,
普及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
③电视电影:为观众提供了逼真的视觉画面和感人的听觉情境,强烈冲击了传统的文学
阅读;
影视文本媚俗性特征,大众文化色彩;
由于视觉和听觉上的优势吸引和征服了观众,导致文学艺术内在的本性的
丧失,将纯文学推到了边缘地位。
④电脑媒介: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技术。
特征:虚拟性
双向性(电脑网络具有传播者和读者的双向传播性质,使网上文学
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
)
反传统写作
2、媒介的重要性:①媒介是文学文本的物质传输渠道。
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媒介便没有文
学;
②媒介是影响文学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的重要因素。
同一个生活事件
通过不同的媒介来传达,具有不同的意义。
十二、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
1、高雅文学: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
特征:①形式创新以传达深厚的内在意蕴为旨归。
②社会关怀,这是知识分子的良心。
(天地民心)
③在与读者关系中,它启发读者注意人生中的严肃课题,力求获得真
理的启示和良知的领悟,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④个性化趣味。
个性或个性化,是高雅文化文本的显著特征之一。
2、通俗文学: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
性愉悦需要的文学。
特征:①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
②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
③故事的类型化
④观赏的日常性
⑤效果的愉悦性
十三、文学接受:
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
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
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层次:①文体期待:由文学类型或者体裁引发的期待指向。
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②形象期待:由作品中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
③意蕴期待:对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
期待着合乎自己的预测。
2、接受动机
3、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
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的读者。
十四、社会历史批评:
1、定义: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法。
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作品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
作用。
2、基本操作:①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
②联系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
③考察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者的关系
十五、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读者、作家、作品——艾布拉姆斯
模仿论:1)柏拉图:①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
②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
2)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3)《周易》:观物取象
4)荆浩:“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
5)叶燮:“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
十六、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文学活动的发生:①巫术发生说
②宗教发生说
③游戏发生说:·“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
·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
力的游戏
·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
动。
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
④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社会,提供了文学赖以
产生的物质前提。
·文学艺术适应劳动生产的需要,并伴随劳动而产生。
·从原始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看,文学起源于劳动。
2、文学活动的发展:
1)文学内容与形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基础、政治形势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文学政策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
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
原因:经济是文学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常常通过政治、道德等中介因素来实现,而不是直接发生影响.
文学发展也要遵循自身的规律。
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中介因素表现出对文学强大、直接的影响是毫不奇怪的。
文学的发展又不是某个单一的社会因素的作用,而是社会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
的。
3)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