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核心笔记
自考外国文学史全书精读笔记(东方文学)
【外国文学史学习笔记】第十一~十五章:东方文学波斯文学第一位比较重要的诗人是鲁达基,他被称为波斯文学史上的“诗歌之父”。
波斯叙事诗大师甘泽维《五卷诗》中的《蕾莉与马杰农》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是《古兰经》。
李箕永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为《故乡》。
"“旅美派”纪伯伦代表作《先知》,“埃及现代派”塔哈•侯赛因代表作《日子》。
普列姆昌德被誉为印度“小说之王”。
迦梨陀娑代表作:《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叙事诗)、《沙恭达罗》《优哩婆湿》(戏剧)、《云使》(抒情诗)。
(就罗刹有孕,都他妈典范)《万叶集》中的著名诗人有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大伴家持、山上忆良。
《源氏物语》中的人物有:光源氏、空蝉、紫上、葵上、薰君。
现代朝鲜文学新倾向派代表作家有: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
普列姆昌德的短篇小说集《新国的痛楚》包括:《世界上的无价之宝》、《谢克•默克穆尔》、《世俗的恋情和爱国热情》、《对悲哀的奖赏》、《这是我的祖国》。
“战后派”作家有:野间宏、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
)“第三新人派”作家有:小岛信夫、安冈章太郎。
川端康成获诺贝尔奖的作品是:《雪国》、《古都》、《千只鹤》。
古代东方文学的特征(2003-10):①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②强烈的宗教色彩;③题材丰富,多种源(yuán)头。
《旧约》的文学特色(2007-10、2010-01):①题材广泛;②体裁多样;③想象丰富,情感真挚;④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沙恭达罗的艺术形象(2008-01):①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②纯真;③聪慧、勇敢;④是个受侮辱迫害又有不满的善良的妇女典型。
《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①婉而多讽,含而不露;②结构上的独特性;③善于用不同的境界和手法来衬托刻画人物;④语言优美生动。
《蔷薇园》艺术特色:①题材广泛;②韵散结合,诗文并茂,寓哲理于形象思维中的表达技巧。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
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
第22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22.1 复习笔记一、美国的教育改革1.《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的教育改革(1)《国防教育法》二战以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的教育质量展开了激烈批评,特别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
在此背景下,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如下: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新三艺”)的教学;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③强调“天才教育”;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战后的教育基本法,它的颁布表明美国认识到了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2)60年代的教育改革①中小学的课程改革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邀请35位科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汇集一起,讨论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做了以《教育过程》为名的总结报告,报告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观为主导,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如下:a.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潜力;b.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c.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d.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
这次会议为6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课程改革指出了方向。
但会后由科学家和部分教师编制的新教材难度太大,又缺少教学法经验,脱离了中小学实际,大多数教师不能使用,学生也不感兴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②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
法案肯定了自5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改革,重申了黑人、白人学生合校教育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a.制定出中小学教育目标:小学目标是加强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目标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下基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生源作准备。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竭力鼓吹的性恶论 ,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
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读书笔记:《外国教育史》朱天龙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
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
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
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
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
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
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
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
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中考状元历史笔记——《世界历史》近代史部分
中考状元历史笔记——《世界历史》近代史部分一、英国的《权利法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1688年过程中颁布的文件。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目的: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作用: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
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二、美国:《独立宣言》、华盛顿1、美国独立战争(175-1783年)中颁布的文件。
2、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3、华盛顿1787年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又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先例。
三、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1、《人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年颁布的文件。
(1)颁布的机构: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2)内容:①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写入《人权宣言》,成为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政治特点的法律文献。
2、拿破仑(1)夺权、雅各宾派统治结束后,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2)建立帝国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内外政策:在国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丽《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展法国努力一度控制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3)帝国的覆亡1812年,法国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
后来,在某比锡战争中再次惨败。
1814年,欧洲反法同盟军开进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封建王朝复辟。
(1915年拿破仑卷土重来重新登上皇位,后与欧洲反法同盟军决战于滑铁卢,最终惨败,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
)(4)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他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传奇人物,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军事独裁者。
《333教育综合考试攻略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学基础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教育史
01
前言
02
第一章 西 周官学制度 的建立与 “六艺”教 育...
03
第二章 私 人讲学的兴 起与传统教 育思想的 奠...
04
第三章 儒 学独尊与读 经做官教育 模式的形成
06
第五章 理 学教育思想 和学校的改 革与发展
05
第四章 封 建国家教育 体制的完备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 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
05
第四章 教 育与社会发 展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七章 课程
第八章 教学 第九章 德育
第十一章 教师
第十章 班主任
第十二章 学校管理
教育心理学
01
前言
02
第一章 教 育心理学概 述
04
第三章 学 习及其理论
06
第五章 知 识的学习
03
第二章 心 理发展与教 育
05
第四章 学 习动机
1
第六章 技能的 形成
2
第七章 学习策 略及其教学
3 第八章 问题解
决能力与创造 性的培养
4 第九章 社会规
范学习与品德 发展
5
第十章 心理健 康及其教育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展
第六章 早期启蒙教 育思想
第七章 中国教育的 近代转折
第八章 近代教育体 系的建立
第九章 近代教育体 制的变革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 府的教育建设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教育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 家的教育探索
外国教育史
01
前言
02
第一章 古 希腊教育
03
第二章 古 罗马教育
04
外国文学(一)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一节概述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先进的社会制度(奴隶社会)优越的地理位置(海洋文明,军事要地,同东方各国的联系)。
一、古希腊文学(一)公元前11~前9世纪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主要成就:神话和史诗古希腊神话: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神话的意义: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表达对社会变革的愿望。
1、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人的起源、普罗米修斯等内容。
俄林波斯神统: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首的神的家族,因住在俄林波斯山上而得名,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分管天上人间,他们的活动反映了氏族社会后期即父权制时期的生活和家庭关系。
2、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传说中的英雄都是半人半神,包括赫拉克勒斯建立12件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忒休斯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1)神与人同形同性;(2)想象丰富,内容生动,故事优美(3)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纯朴、活泼浪漫的特色古希腊神话的地位及影响: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字啦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史诗;《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教诲诗《田功农时》;叙事长诗《神谱》是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的系统描述。
(二)公元前8~前6世纪奴隶制形成时期,大移民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和寓言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萨福体:萨福的诗体是独创的,西方诗歌史上把这种诗体称为“萨福体”,它们是独唱形式的,诗体短小,以抒情和倾诉内心情怀为主,音节单纯、响澈,格律中每一节分为四行,每一行中长短音节在相对固定中略有变化,前三行有点像荷马时代的六韵诗体,第四行则音节简短,显得干脆明快。
伊索寓言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呢教训的总结、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特点: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西方文学的范本,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之一,对后来的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等作家都产生过影响。
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
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方面,帮助考生掌 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育史部分,本书从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个角度出发,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教 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考生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全面了解中外教育的历史 演变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考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本书还附带了近几年的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为考生提供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籍,对于参加教育综合考研的考生 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本书的复习,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应试能力,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包括身体、 心理、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密切相 关。因此,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这些摘录展示了《徐影教育综合考研333框架笔记》一书的精炼和概括性,为 考生提供了清晰的教育学概念和理论框架,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 学知识。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具体材料。 教育内容应该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又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认 知规律。”
“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包括教学、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 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检验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 重要手段。教育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科学,同时又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实 际情况。”
爱与自由外国十大教育家经典教育理念
目录分析
《爱与自由外国十大教育家经典教育理念》是一本值得我们深入研读的教育著作。通过学习这本 书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教育智慧和经验,为自己的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 助。让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更加注重爱与自由的结合,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爱与自由外国十大教育家经典教育理念》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蒙台梭利则注重“感官教育”,通过感官刺激来培养孩子的认知和思维能力。马卡连柯强调“集 体主义”教育,通过集体生活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能力。杜威倡导“实用主义” 教育,强调知识与实践的。布鲁纳则主张“结构主义”教育,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内在逻辑。 加德纳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应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精彩摘录
例如,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提倡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通过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 兴趣和创造力。在实践中,蒙台梭利学校的幼儿表现出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取得了显 著的教学成果。另一个例子是杜威,他倡导“在做中学”,认为教学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 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许多职业培训和STEM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培养了学 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爱与自由外国十大教育家经典 教育理念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第12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
第10章卢梭的教育思想10.1 复习笔记卢梭是教育史上强调儿童中心论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
一、论人的天性卢梭的天性哲学中与教育有密切联系的是性善论和感觉论。
1.性善论卢梭认为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彻底改变暴君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理性王国,同时还要求人们“在社会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持在第一位”,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条件中的自然人。
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
自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欲念;怜悯心是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的仁慈、宽大的人道精神。
卢梭提出自爱心与怜悯心的善良与合理,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
卢梭还特别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良心也是得自天赋的,它的作用不仅指导人判断善恶,而且能引导人弃恶从善。
而为了不使人良心泯灭,就应当让儿童及早避开乌七八糟的城市社会,到接近自然的农村生活,以免良心遭受污染。
2.感觉论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卢梭还设想了种种系统的训练感官的方法。
卢梭重视感官训练的思想除了来自他的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性观之外,还是针对当时的教育只重书本的不良现象而加以强调的。
虽然他的人性论中存在一些唯心的东西和天才的猜测成分,但他试图把儿童的教育建立在关于儿童天性的理论研究之上,显示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的端倪,预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
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集中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第7、8章)【圣才出品】
第二编近代教育史第7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包括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以及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由耶稣会创办的)三种类型。
这三种教育势力交织在一起,相互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时及其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1.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复兴的内容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实质上,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复兴,而且是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
(2)人文主义的特征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①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文化的核心是提倡人道,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尊严。
②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有鲜明的反映。
2.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后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则比较宽泛。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以古罗马文化复兴为先导,崇拜人文学科,强调世俗性,强调人性的解放。
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
教育中注重人的天性和自由,采用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科目和课程,与教会压制体罚不同的教育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吉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人。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9章 17
第7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包括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以及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由耶稣会创办的)三种类型。
这三种教育势力交织在一起,相互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时及其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性质上和程度上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一、人文主义教育1.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1)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复兴的内容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实质上,复兴古代文化只是口号,文艺复兴不仅仅是复兴,而且是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
(2)人文主义的特征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主要体现为以下特征:①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文化的核心是提倡人道,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尊严。
②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有鲜明的反映。
2.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后期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则比较宽泛。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以古罗马文化复兴为先导,崇拜人文学科,强调世俗性,强调人性的解放。
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
教育中注重人的天性和自由,采用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科目和课程,与教会压制体罚不同的教育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吉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人。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
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
〈〈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
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外国文学史重点笔记
外国文学史巴洛克文学;原指一种造型和绘画的艺术风格,巴洛克文学因与其风格相近而得名。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马里诺和贡戈拉的诗歌创作分别说它们的代表.特征是把纤敏丰富的生活感受作巨细无遗的艺术表现,极尽铺陈渲染,矫饰夸张,作品结构繁复,追求事出意外的艺术效果。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第一,拥户王权。
古典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国家统一。
第二,强调理性。
倾向于在理性意义上理解人.第三,崇尚古典。
古典主义重视在古代及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题材。
第四,严守格律。
古典主义谨守既成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
古典主义文学发展:第一阶段:诗人马莱克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先驱,布瓦洛奉他为“诗宗”.彼埃尔。
高乃依是第一为古典主义戏剧赢得声誉的作家,被称为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梅丽特》《熙德》。
第二阶段:让.拉辛《安德罗玛克》《费德尔》、莫里哀、拉封丹(是古典主义寓言诗人,动物寓言《寓言诗》以动物寓指人类社会,内容丰富多样形象鲜活,有浓郁的道德训诫和警世色彩)、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理论的权威,传世之作是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四大吝啬鬼:夏洛克,葛朗台,泼里希金,阿巴贡伪君子的艺术成就:1、结构严谨,严格遵守“三一律"。
2、对主要人物的出场做了精心的安排.3、运用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
4、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启蒙文学的特征:首先,反封建,反宗教的政治倾向。
其次,深刻、抽象的哲理性。
再次,纯真、自然的审美观念.最后,活泼、多样的文学形式.英国是启蒙文学最早萌芽的地方。
现实主义小说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在政治倾向上属于温和派。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正面典型。
约拿旦.斯威夫特是一位激进的民主派积极参与政治斗争。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拉伯雷《巨人传》荒诞不惊来显示显示生活。
查理生书信小说《帕美拉》。
菲尔丁《汤姆.琼斯》是英国小说史上划时代的杰作。
外国教育史(笔记)
基础夸美纽斯:一、教育目的:双重性,即信仰的目的与世俗的目的相统一。
(一)这两个目的的关系:1)在夸美纽斯看来,信仰的目的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教育 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于现实的人生,皈依于上帝,步入天堂, 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和来世的永生。
2)世俗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世俗的目的有三个方面:包括学问的目的,包括学问的目的,包括学问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和道德的目的和 虔信的目的。
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德行和信仰,德行和信仰,以便学生以便学生 能够享受现实的幸福,也为永生做准备。
(二)夸美纽斯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他对教育的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他对教育的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首先,他认为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教育,他认为通过教育,他认为通过教育,能使国家独立、能使国家独立、和谐,能够使社会繁荣发展,能够使人类得救。
其次,他从教育对于享受宗教生活的作用。
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使人能够步入天堂。
这反映了夸美纽斯肯定了人的价值、地位和能力的思想,以及教育思想上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最后,教育对人间生活的作用。
通过泛智的教育,人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益的、各种各样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从而成为德智体、从而成为德智体、信仰等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指自然界和普 遍法则。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根据,从自然中找到 教育的普遍规律。
教育的秩序应该以自然为界限。
教育要模仿自 然。
这样,教育的进行就同自然一样容易自然;教育的进行就同自然一样容易自然;其二是指人的与其二是指人的与 生俱来的天性。
孟昭义《外国文化史》考研笔记——书本完整知识点整理
外国文化史第一章原始文化1.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原始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无一例外是造型艺术。
1940年发现的距今2万年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17世纪90年代发现的距今1万5千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3.原始宗教产生于旧石器中期早期智人阶段,包括法术、仪式、巫术等;原始宗教的崇拜仪式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图腾”一词出自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图腾崇拜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灵魂崇拜于一身。
4.氏族社会后期,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出现了“奥林匹斯神话系统”。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1.两河流域:主要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其希腊语文原意是“河间之地”,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
2.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最早发明了楔形文字,阿拉伯人称之为“钉头文字”。
3.公元前19世纪中叶,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巴比伦人首先简化苏美尔楔形文字。
4.古埃及的图画文字经象形文字逐渐演化为类似字母的24个单音符号,在其影响下,腓尼基出现了以22个辅音字母书写的文字,并通过航海经商的途径将之流传到希腊,间接成为西方各国字母和文字的源头。
5.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腓尼基(叙利亚)的字母文字都直接或间接的收到楔形文字的影响。
据说腓尼基文字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发端。
6.苏美尔人创立了正规学校的教育制度。
7.收藏泥板文书的图书馆主要有:神庙图书馆、王室或国家图书馆和个人图书馆。
最著名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8.苏美尔文学堪称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文学,比古希腊的书面文学早2千多年,比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也早了大约1700年。
9.巴比伦的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是两河流域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多神崇拜逐渐向一神崇拜的过渡。
10.苏美尔人运用十进制,同时兼用罕见的六十进制,他们算出圆周率为3,勾股定理对他们来说也已经不是秘密。
11.苏美尔人首先根据月亮盈亏规律编制成太阴历。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第一章古代文学一、古希腊文学(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1.时期(填空)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
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
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代表作家作品(填空)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三)古典时期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外国教育史 第7章第1节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考研笔记-精品
外教史7.1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外教史7.1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简答/论述]夸美纽斯很重要,他的贡献很大,有许多首次,⑴他是第一个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为基础;⑵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⑶第一个提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⑷第一个提出建立统一的学校体系;⑸第一个提出班级授课制;[6]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西方最早的教育教学著作,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⑺《母育学校》是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一、夸美纽斯[名词解释:夸美纽斯]13、15江苏,15宁波大学,18郑州大学,19浙江大学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
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已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还有《世界图解》、《母育学校》等。
二、《大教学论》[名词解释:《大教学论》]10、11沈阳,11安徽,12杭州,15内蒙古,17四川,13、17、19西华,18渤海大学,18山西大学答:《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632年。
在书中,夸美纽斯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目的、任务、普及教育改革的意义,也对体育和道德教育做了系统论述,提出了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巩固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并且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指出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适应自然。
《大教学论》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1)教育目的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观点⑴他的宗教性的教育目的是为达到“永生",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核心笔记(三)第四章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
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
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
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
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自知其无知”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
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
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
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
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
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
(三)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
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
2.定义。
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苏格拉底创立的“苏格拉底方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出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也提出了教育者在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的“无知”态度。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教育家所推崇。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物主义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20岁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
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
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生。
(一)理念论与“回忆说”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一切个别的可感觉的事物,都不具有真理性,只有理念才具有真理性。
所谓理念就是共相、概念和普遍的真理。
每一个理念统摄着与他同名的众多的个体事物,每一类众多的个别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理念。
这个相应的理念就是众多个体普遍的东西,是他们的本质,是他们的源泉。
所谓真理、就是理念。
那么,理性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理念的呢?柏拉图的回答是:通过回忆。
柏拉图在《斐多篇》里,提出了他的“回忆说”。
柏拉图把回忆心中固有知识的过程看成是一种教育和启发的过程。
(二)灵魂说与“哲学王”柏拉图认为,灵魂包括理性部分、激情部分和欲望部分。
理性是先天所成,得之于理念世界;欲望和激情是后天所成,是灵魂和肉体结合后的产物。
灵魂的这三种功能表现在教育方面,强调理性知识的重要性,贬低乃至否定感性知识的作用;教育在于发展人的理性、节制人的欲望。
依据他的灵魂说,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培养目标。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一个理想的国家。
在这种国度里,统治者既不是单纯的政治家,也不是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
(三)《理想国》与教育制度《理想国》(Republic)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
书中以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等人的对话形式表述其哲学、政治和教育思想,讨论了政治体制、婚姻、优生、宗教、道德、教育、文艺等各种问题。
在本书中,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
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公民的子女为国家所有,由国家负责其养育和教育。
柏拉图很重视学前教育。
为使幼儿受到美好教育,他认为教育应从幼年开始,一切事情都应该慎之于始,幼儿教育更是如此。
在幼儿教育之后,青少年要从7——17岁接受普通教育。
这时期的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体育。
音乐教育为了陶冶心灵,体育为了锻炼身体。
二者不可偏废。
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青年们要接受两年(从18岁到20岁)军事训练,一般青年到了20岁,学业就算基本结束了。
少数优秀的对智力有兴趣的各方面发展良好的青年要继续学习。
他们从20岁到30岁期间要研究高深的科学理论。
到30岁以后,要进一步挑选为数极少的最优秀的人继续深造,这就进入到了学习哲学的阶段,一直学5年,到35岁为止。
学完5年哲学以后,还必须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
到了50岁时,他的知识、经验都丰富了,他就可以成为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柏拉图的教育制度是为了培养军人和执政者,这两种人在全体人民中是少数。
他们是人中的精英,是国家的栋梁,唯有他们才能过共产主义的生活。
共产主义既是优秀人物所组成的制度,又是保证能够创造优秀人物的制度。
在柏拉图的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执政者即哲学王,哲学家应是热爱知识,不是爱一般的变幻无常的东西,而是爱永恒不变的真理。
他所有的快乐不是肉体的而是精神的,他不贪婪、不偏狭、不怯懦。
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博大精深,它几乎涉及到教育领域中的所有的重要问题。
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仅是历史上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可以使人们感觉到并且想到的。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植物学、文学,等等。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一)灵魂说与和谐教育1.灵魂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于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命。
人的灵魂包含两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一是理性灵魂。
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它是感觉的接受器,感觉是灵魂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
2.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
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
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
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0——7岁为第一个阶段。
7——14岁为第二个阶段。
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为理性教育阶段。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
(二)论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
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
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
自由教育的实施,要想达到沉思的效果,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2)自由学科。
沉思活动需要充分的闲暇。
闲暇并非无所事事,闲暇与沉思相联系。
沉思的活动也是一种有为的活动,他本身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
自由学科是自由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
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乐、绘画等。
总之,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三)知识论与求知方法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类”的概念。
他认为尽管一切知识最初都是要通过感觉的,但感觉所获得的只是个别的,零碎的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类”里面去,才能够理解这些知识,才可以获得更高级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分“类”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类的观念不但独立,还有系统,它可以形成知识的系列和条理性;同时,分类的观念还提供了寻求知识的方法和条件,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下定义”法。
二是“三段论”法。
如:大前提:“凡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要死”亚里士多德关于求知方法的思想,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关于事物变化“目的因”的问题。
二是关于知识的“完备形式”问题。
三是关于知识层次的“划分”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知识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高级的知识,一种是低级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1.形成了教育上,特别是学校教育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在西方这种影响长达2000多年。
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方法在中世纪和经院哲学上为教会教育所利用,成为基督教神学辩论的重要武器。
3.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对事物固定本质和规则的认识,是对人理性的认识,而教会教育的依据和定理则来自于对《圣经》和对教皇神谕的认识,《圣经》和神谕成为教会教育解释一切事物的基础。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以后欧洲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所强调的和谐教育、自由教育和以“普遍性”为基础的求知方法等思想成为西方教育中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