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习题.doc

合集下载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的“各家学说”是指()A. 医学理论的不同流派B. 中医各个学院的教学内容C. 医学研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D. 中医学的三大理论体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学说主张“阳气亢盛,阴气亏虚”?A. 四气学说B. 五行学说C. 六经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C3.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哪一学派的核心理论?A. 阴阳学派B. 五脏学派C. 望诊学派D. 针灸学派答案:A4. 中医学中的“寒热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B.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依据C. 中药的使用和配方原则D. 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答案:B5. 下列哪个学说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的气候相对应?A. 八纲学说B. 九候学说C. 六经学说D. 同病异治学说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

答案:元素2.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答案:对立统一体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等八个方面。

答案:表4. 中医学中的“卫气营血理论”是指卫气、营气、()和血液四种生理物质及其运行规律。

答案:津液5. 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主要将疾病的发生与()等因素联系起来。

答案:情志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

答: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认为自然界万物都可以归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心理情绪等方面相对应,通过五行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疾病发生的规律。

2. 请说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

答: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是如何分类疾病的?答: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表、里、气、血八个方面。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 练习习题(无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 练习习题(无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小题1 分,共35 分)()A.苇茎汤B.大黄牡丹皮汤C.普济消毒饮D.附子薏苡败酱散E.仙方活命饮2.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A.张机B.王熙C.王焘D.孙思邈E.巢元方3.首创内外合一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医家是()A.陈自明B.陈实功C.薛己D.高秉钧E.吴师机4.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A.麻杏石甘汤B.防风通圣散C.桑菊饮D.银翘散E.葛根芩连汤5.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A.肝B.心C.脾D.肺E.肾6.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A.香砂六君子汤B.龙胆泻肝汤C.理中汤D.九味羌活汤E.独活寄生汤7.张从正的著作是()A.《儒门事亲》B.《兰室秘藏》C.《阴证略例》D.《温疫论》E.《时病论》8.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吴有性E.余霖9.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吴有性D.张介宾E.吴师机10.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A.孙思邈B.刘完素C.李杲D.吴有性E.叶桂11.撰写《格致余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杲E.朱震亨12.《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有 ( )A.逍遥丸B.枳术丸C.左归丸D.右归丸E.越鞠丸13.撰写《内科摘要》的医家是()A.张元素B.李杲C.罗天益D.薛己E.张介宾14.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A.李杲B.薛己C.万全D.缪希雍E.叶桂15.万全总结的优生准备不包括()A.婚配要求B.保精养血C.择时交会D.调治疾病E.注意饮食16.龚廷贤养生箴言不包括()A.养性B.情欲C.饮食D.老人六戒E.劳倦17.撰写《寿世保元》的医家是()A.李杲B.薛己C.万全D.龚廷贤E.缪希雍18.撰写《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医家是()A.张机B.李杲C.缪希雍D.叶桂E.唐宗海19.缪希雍誉之为“治吐血圣药”的中药是()A.郁金B.麦门冬C.薏苡仁D.鳖甲E.枸杞子20.陈实功的著作是()A.《外科正宗》B.《外科大成》C.《外科全生集》D.《外治医说》E.《外科理例》21.张介宾的著作是()DA.《三消论》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景岳全书》E.《医宗必读》22.善用熟地黄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己C.赵献可D.缪希雍E.李中梓23.李中梓的著作是()A.《儒门事亲》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景岳全书》E.《医宗必读》24.提出“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是( )A.张机B.王熙C.孙思邈D.方有执E.喻昌25.喻昌创制的方剂是()A.桑杏汤B.清燥救肺汤C.葛根汤D.增液承气汤E.益胃汤26.傅山认为导致带下病的关键是().A.风B.寒C.湿D.燥E.热27.叶桂创立的辨证纲领是()A.卫气营血辨证B.三焦辨证C.气血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28.王清任的著作是()A.《医宗必读》B.《医林改错》C.《医宗金鉴》D.《医学启源》E.《医学源流论》29.王清任治疗气虚中风的方剂是()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癫狂梦醒汤D.补阳还五汤E.膈下逐瘀汤30.吴师机著作是()A.《外科正宗》B.《理瀹骈文》C.《外科全生集》D.《外科大成》E.《外科理例》31.王士雄阐发温病的著作是()A.《温热论治》B.《湿热条辨》C.《温病条辨》D.《温热经纬》E《温疫论》32.唐宗海认为“补血第一方”是()A.归脾汤B.四物汤C.独参汤D.当归补血汤E. 炙甘草汤33.撰写《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医家是()A.张锡纯B.张山雷C.张生甫D.陆晋笙E.杨如侯34.创制镇肝熄风汤的医家是()A.孙思邈B.刘完素C.缪希雍D.王清任E.张锡纯35.倡导十纲辨证的医家是()C.吴瑭D.程国彭E.施今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15 分)()A.孙思邈B.陈实功C.缪希雍D.万全E.喻昌37.刘完素的弟子有()A.穆大黄B.马宗素C.荆山浮屠D.罗知悌E.朱震亨38.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渊源于()A.《内经》B.《金匮要略》C.《中藏经》D.《备急千金要方》E.《小儿药证直诀》39.张从正所论邪气包括()A.天邪B.地邪C.人邪D.七情所伤E.药邪40.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病因为()A.饮食不节B.劳役过度C.情志内伤D.痰饮E.瘀血41.朱震亨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A.情志过极B.色欲无度C.六淫侵袭D.饮食厚味E.劳役过度42.温补学派医家包括()A.薛己B.张介宾C.李中梓D.李杲E.王好古43.缪希雍治疗阴虚火旺吐血三要法是()A.行血B.凉血C.补肝D.降火E.降气44.张介宾真阳论内容不包括()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精气之辨45.喻昌治单臌胀的方法有()A.培养B.招纳C.解散D.软坚散结E.悍毒峻攻46.傅山治疗带下病最常用的方剂有()A.完带汤B.清震汤C.易黄汤D.参苓白术散E.八正散47.叶桂认为引起胃阴不足的主要原因有()A.五志化火伤及胃阴B.过食辛辣C.燥热伤胃D.失血之后E.热病后期48.吴师机认为膏药中的药引需具备()A.通经走络B.开窍透骨C.拔病外出D.清热解毒E.软坚散结49.发明清暑益气汤的医家是()A.孙思邈B.李杲C.王士雄D.余霖E.叶桂50.唐宗海治疗血证注意事项是()A.忌汗B.禁下C.禁吐D.禁补E.禁攻三、判断题(正确答案划“A”,错误答案划“B”,每小题1分,共15分)陈自明编写孕妇药忌歌。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景岳B.王好古C.洁古D.完素E.朱肱1.D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河间。

2.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守真7.E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河间、朱丹溪、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docx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docx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docx一、选择题(一)A型题1. 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 王好古C. 张洁古D. 刘完素E. 朱肱1. 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 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 清B. 凉C. 温D. 湿E. 燥E.热A.寒2. 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 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 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 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 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 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 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 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 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 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 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 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 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 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完整word版)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完整word版)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完整word版)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1、《中医各家学说》的含义是什么?答: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学科。

2、“三世医学”的含义是什么?答:三世医学即指远古医学,其一是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其二由黄帝、歧伯讨论经脉的传说到到总结成《素女脉诀》;其三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本草经》。

后世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答:①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春秋战国时代至东汉末年中医“四大经典”的出现,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②理由:《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的药物学知识。

此“四部经典”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都有总结性的成就,确立了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套基本理论,从而确立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4、学术流派划分的条件是什么?答:①明确的中心学术思想②有反映本学派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③传承轨迹明显的人才链。

5、试述五大流派的概念。

答:五大流派指医经学派、经方一派、河间学派、伤寒学派和汇通学派。

6、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指哪些医家?他们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是什么?答:⑴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是王叔和、孙思邈、韩袛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⑵八家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①王叔和他对已散失不全的《伤寒杂病论》进行收集整理和重新编次,使《伤寒论》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开启伤寒文献学研究的同时,为明清错简重订埋下伏笔。

其著作有《王叔和脉诀》②孙思邈创用了“方证同类,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揭示六经辨治的规律,开创了后世以方类证研究的先河。

同时认为仲景治法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

其代表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③韩袛和北宋医家,其分析伤寒之病机为阳气内郁,治伤寒杂病于一炉,强调从脉证入手分析,主张杂病应以证为先,脉为后;伤寒则脉为先,证为后。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想要高分,好好看看选择题中的A、B型题和填空题及名词解释、问答题。

其中名词解释、问答题以统计分析的为重点。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2.刘完素认为肺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3.刘完素认为心的本气是()A.温B.清C.燥D.湿E.热4.刘完素认为肝的本气是()A.热B.温C.清D.燥E.湿5.刘完素认为脾的本气是()A.寒B.燥C.湿D.热E.清6.刘完素认为肾的本气是()A.清B.寒C.湿D.热E.燥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A.张洁古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9.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选用除……以外的下列方剂()A.防风通圣散B.双解散C.天水一、凉膈半D.天水凉膈各半E.三一承气汤10.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应用何法()A.以解表为主B.和解表里C.表里双解D.以清里热为主E.以上都不是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二)B型题A.小柴胡汤B.防风通圣散C.三一承气汤D.黄连解毒汤E.大柴胡汤1.刘完素治疗大下之后,热势尚盛者用()2.刘完素治疗表证而兼有内热者用()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3.刘河间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4.朱丹溪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5.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F.诸寒收引,皆属肾水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C.里证攻下里热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E.里证清热解毒4.刘完素对消渴病的主张是()A.补肾水阴寒之虚B.培脾土后天之本C.泻心火阳热之实D.除肠胃燥热之甚E.济一身津液之衰5.以下药物中哪些是“地黄饮子”的组成()A.熟地黄B.巴戟天C.山茱萸D.石斛E.肉从蓉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二、名词解释题1.河间学派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3.亢害承制论4.六气皆从火化说三、填空题1.刘完素认为,表证惟有用或以解表,才是正治。

中医的各家学说

中医的各家学说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六变”指。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新选.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新选.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卷及答案3套

中医各家学说试卷及答案3套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A、酒色B、药误C、劳倦D、七情饮食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A、王叔和B、王冰C、葛洪D、杨上善3、朱肱治伤寒之学从:A、脏腑立论B、病因立论C、病机立论D、经络立论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王清任5、刘完素自制的方剂是:A、半夏汤B、犀角地黄汤C、双解散D、栀子鼓汤6、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A、《脾胃论》B、《中藏经》C、《千金方》D、《格致余论》7、下述哪一条不是刘完素的贡献?A、创立“火热论”B、影响温病学说的形成C、启示攻邪派的形成D、影响温补学派的发展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A、张元素B、刘河间C、罗天益D、王好古9、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A、升阳益胃汤B、补中益气汤C、沉香温胃丸D、补气升阳和中汤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A、肝B、肝肾C、脾胃D、心肺11、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A、酸苦甘辛咸涩B、酸苦淡辛咸涩C、酸苦甘辛咸淡D、酸苦甘涩淡咸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A、甘温除热B、阳中求阴C、阴中求阳D、滋阴泻火13、张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A、气虚B、血虚C、邪气D、气滞血瘀14、《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A、朱丹溪B、唐宗海C、叶天士D、陈自明15、“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戴思恭B、赵献可C、朱丹溪D、刘河间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针灸》B、《黄帝内经》C、《黄帝外经》D、《难经》17、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A、补中益气汤B、六君子汤C、四物汤D、六君子汤加炮姜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 )A、维护旧论B、错简重订C、按方类证D、分经审证19、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精血20、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21、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治疗脾肾的方法?A、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饮食伤者,枳壳丸主之C、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劳倦伤者,四君子汤主之22、王好古认为阴证出现类似阳证的假热之象,主要病机是:( )A、下虚上盛B、元阳外脱C、阴火上冲D、元阳中脱23、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4、下列哪位医家提出“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 )A、朱丹溪B、张景岳C、吴瑭D、缪希雍25、吴瑭创制的五汁饮是用以治疗:A、肺肾阴亏B、肝肾阴伤C、胃阴不足D、肺胃津伤26、首先提出真中、类中说的医家是:( )A、刘守真B、王履C、朱震亨D、李杲27、治中焦郁积,吴师机选用:A、清阳膏B、云方膏C、散阴膏D、金仙膏28、叶天士养胃阴,常用哪一类药物?( )A、甘平或甘凉B、甘寒或甘平C、甘淡或甘寒D、甘平或甘淡29、王泰林认为肝病中三者同出一源的是:A、肝气肝风肝阳B、肝气肝风肝火C、肝气肝风肝血D、肝火肝风肝血30、王清任处方有两大类:A、活血逐瘀和益气健脾B、活血逐瘀和益气补阳C、补肾填精和益气温阳D、活血逐瘀和益气温阳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集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得医家就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

张洁古 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她为刘河间。

2。

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得本气就是()A.清B、凉C、温 D。

湿E、燥 E。

热 A。

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得内容更为完整得医家就是(E)A。

张洁古B。

喻昌C。

绮石D。

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

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

似火C、似水D。

似木E。

似金11。

刘河间所创制得地黄饮子,主要就是治疗()A.瘖痱B、消渴C。

结阳D。

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

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3。

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得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得发生原因主要就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得发生原因主要就是痰生热,热生风、5。

A李东垣认为中风得发生原因主要就是本气自虚、A.下消B.消中C.肾消D。

上消E。

消渴6。

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

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

刘完素得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得纲领就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

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各家学说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符号填在选题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项不是钱乙“五脏所主”的内容(E)
A心主惊 B肝主风 C脾主困 D肺主喘 E肾主寒
2.第一个全面注释《伤寒论》的医家是(E)
A张卿子 B张锡驹 C张路玉 D方有执 E成无己
4. 简述吴师机外治法中膏药的用药特点。
答:吴师机常用的外治法有两种:三焦分治和膏药运用。膏药运用,有通治之膏,也有专主之膏。(1分)通治之膏分三焦,治上焦风热及内外热证,用清阳膏;(1分)治中焦郁积用金仙膏为多;(1分)治下焦寒湿用散阴膏。(1分)专主之膏治疗专病。(1分)
5. 简述薛己的温养补虚三法。
五 简答题 (请简要回答下列各题。共30分,每题5分)
1. 简述张元素枳术丸和仲景的枳术汤的区别。
答:针对老幼虚弱、脾胃不足、饮食不消之证,张元素把仲景枳术汤化裁为枳术丸治之。原方枳实用量重于白术,以消化水饮为主,兼顾脾胃;(2分)而张氏的枳术丸中白术用量重于枳实,补养脾胃为主,兼治痞消食。即“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2分) “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方中配荷叶芬芳升清,以之裹烧,又用米饭为丸,与白术协力,则更增强滋养胃气之功,枳术丸充分体现了张氏养正积自除的主导思想。(1分)
3.刘河间的“亢害承制论”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4. 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E)
A血气调和为贵 B血气壅盛为贵 C血气充盈为贵
D气液宣通为贵 E血气流通为贵
5.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的最多的莫如(A)
A熟地 B当归 C白芍 D生地 E黄芪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辨证”?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以下哪些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F. 风答案:A B C D E5.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治标不治本C. 治未病D. 对症下药答案:A C D三、判断题6.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答案:正确7.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答案:正确8.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9. 简述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和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的。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来分析病因、病机,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调和阴阳、补母泻子等。

10. 描述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治疗原则,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望诊: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

- 闻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来了解病情。

- 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

- 切诊:通过脉诊来了解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医生会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治疗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论述题11. 论述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挑战。

答案:中医在现代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能够帮助患者调和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各家学说习题之一:总论1.伤寒八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舒微/郭雍/成无己2.孙思邈对《伤寒论》的研究: 用方正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创伤寒三纲之说“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3.四大流派a.河间流派(刘完素)b.易水学派(张元素)c.伤寒学派d..温病学派4.《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a.素女脉诀b.神农本草c.伏羲针灸5.明清时期,围绕《伤寒论》的编次注释、研究方法,以及六经本质等争论,形成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流派。

错简重订、维护旧论、辨证论治6.明清时期温病学派中瘟疫学派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7.宋金元时期“河间学派”的刘完素倡导“_____”,认为”______”,并善用____方法治疗火热类疾病。

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寒凉。

8.金代张从正,私淑河间之学而立___________;元代朱震亨,承河间之学,旁通东垣、戴人之说而创___________;明清温病学诸家,遥承河间之学,发展成为___________。

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9.易水张元素,以__________为学术主旨,创建脏腑寒热虚实辩证体系;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被尊称为________的宗师;王好古发,发明___________论治方法,将伤寒学说与脾胃内伤学说有机联系在一起。

脏腑病机学说;补土派;伤寒内感阴证10.各家学说的共同点:有継承有取舍有发展11.张从正主张“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强调以()()()三法祛邪为要,成为由河间之学而一变为“攻邪学派”的师祖。

汗,吐,下三法12.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著()()()等,详辩内外伤异同,制定升阳泻火、甘温除热大法,创制补脾胃泻阴火升阳,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名方,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

内外伤辩惑论,脾胃论,兰室密藏13.温热学派以叶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C.里证攻下里热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E.里证清热解毒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

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

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BCE)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二、名词解释题1.河间学派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

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

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

刘完素研究运气,重视小运主气;从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的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特点,了解其正常与失常;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并增加了燥邪致病病机,使运气学说与临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亢害承制论3.这是《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

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认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4.六气皆从火化说4.刘完素强调风、燥、湿、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

三、填空题1.刘完素认为,表证惟有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才是正治。

2.阳热郁遏于表,刘完素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开发其郁结。

3.表证兼有内热的,刘完素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表里双解之剂,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散、或天水、凉膈各半散,以散风壅、开结滞。

7.对热毒极深,甚至阳厥极深者,刘完素用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或与大承气汤配合应用。

1.D刘河间治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者,用黄连解毒汤清余热。

9.对里证的治疗,刘氏或攻下里热或清热解毒,或养阴退阳10.邪在半表半里者,刘完素宗仲景法,以小柴胡汤和解之。

11.刘完素认为,“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

12.刘完素把消渴分为消渴、消中、肾消三种。

13.刘完素说:“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

”4.ACDE刘完素对消渴病的治疗主张是补肾水、除燥热、泻心火、济津液。

四、判断题1.刘完素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有“热病用河间”之说。

1.对。

刘河间开创了用辛凉、甘寒药物治疗火热病证的方法。

2.刘完素重视大运客气。

2.错。

刘完素研究运气学说,重视小运和主气。

3.刘完素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

对。

4.刘完素的观点以“清热养阴”为中心。

4.错。

刘河间的观点以清热泻火为中心。

5.风邪为病,刘完素创立防风通圣散治之。

5.错。

刘河间治表证兼有内热,用表里双解法,代表方是防风通圣散。

7.养阴退阳,刘氏运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隔散。

7.对。

养阴退阳的治法,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凉隔散等为刘河间之常用方。

8.刘完素对《素问》六十一种杂病一一提出了治疗方药。

五、简答题1.简述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1.答: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点:(1)重视小运主气。

(2)从六气的属性特点,研究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变化。

(3)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和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把脏腑病机和运气学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4)为病机十九条补充了燥邪致病病机,即“诸涩枯涸,于劲皴揭,皆属于燥”。

2.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2.答:河间学派是以金元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擅长,善用寒凉药物。

3.简述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疗方法。

3.答:表证当汗解,惟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

当阳热郁遏于表,则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等开发其郁结。

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辛热解表,可加入黄芩、石膏、知…母、柴胡、地黄、芍药、桅子、茵陈、葱白一豆豉等,或以甘草、滑石、葱、豉等药发散甚妙。

表证兼有内热的,又当表里双解,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或用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

里证治法有三:里热郁结可下,当用承气汤之类,刘氏创立的三一承气汤,亦可应用。

热毒极深,当清热解毒,可用清热解毒汤,或与承气汤合用。

下后热盛,当清解余热,可用黄连解毒汤。

若热极失下,残阴欲绝当养阴退阳,可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

五、问答题1.刘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什么?本气虚实是如何变化的?1.答: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肺气清,心气热、肝气温、脾气湿、肾气寒。

如果脏腑的虚实发生了变化,则脏腑相应之气亦陡之而异。

如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可见,脏腑虚则脏腑本气向相反方向变化。

这样,从腑腑的寒热温清燥湿之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的特点,就可以了解脏腑的太过与不及了。

2.刘河间对“亢害承制”理论是如何认识的?2.答:刘河间认为运气的承制关系,是维持其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

所以他认为五行之理,甚则无以制之,则造化息,这与《内经》“害则败乱”的认识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河间还注意到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还有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

由于五运之气的偏亢过度,就要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如湿气过甚而见筋脉强直,即“湿极反兼风制之”的现象,所以他说:“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

故《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

’谓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

俗未知之,认似作是,以阳为阴,失其意也。

”他将“亢害承制”的意义延伸于病机中,指出临床有似是实非的假象。

3.试述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的学术观点。

3.答:刘完素对病机的认识,尤其重视火热为病,形成了以“火热论”为中心的学术观点。

对于风、燥、湿、寒诸气与火热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六气皆能化火”之说。

他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

既然风、湿、燥、寒与火热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风、湿、燥、寒诸气为病可以化生火热,而火热为病又可产生风、湿、燥、寒诸证,六气之中,火热即成为中心。

其治疗也重视诸气与火热的关系。

如风邪为病,创立防风通圣散,一以祛风,二以泻火,盖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之故。

这是河间“六气皆能化火”的观点。

一、选择题(一)A型题1.李杲升阳散火汤区别于一般辛温解表法的关键所在是,方中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