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复杂性) ➢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动态性) ➢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整体性)
1、人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6)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 ➢经验实证 ➢抽象理论得出理论假设 ➢把理论假设进行实际验证 ➢反馈并进行理论修正
2、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1)人类聚居静态分析 ①聚居的数量和种类 1960年全球共有1409.22万个人类聚居,29.6亿人。 ➢乡村型聚居:92200个,占地35%,13.3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城市型聚居:1400万个,占地65%,16.2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1)什么是人类聚居? ——————道萨迪亚斯
人类聚居学?
➢人类聚居是人类为了自身生活而是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人类聚居实际上指我们的生活系统。 ➢人类聚居的广义定义,人类聚居是人类为自身所做出的地域安排,是 人类活动的结果,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类聚居 而行动》
人居 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开课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任课教师: 刘 杰
周莹 张世富
LOREM IPSUM DOLOR
1
人居环境
2
城乡规划
3
建筑学
城乡规划 Urban & Rural Planning
主讲教师: 张世富
雅各宾时期:重点是第三阶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 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到; ②开放城市基础基地,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 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人居环境与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与科学导论
情况分析
心 理
人 居 环 境 与 科 学
认知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行为学 社会学 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伦理学 历史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 治安学 火灾勘测学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措施 法学
哲 学
设计规划
历 史
平衡持续
建设技术
环境管理学 人类生态学
公 安
造型学 色彩学 人体工程学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环境管理学 文化人类学 社区空间规划 与设计 统计研究方法 人类聚居学 经济地理学 城市规划
人 居 环 境
人 群 活 动 人 类 聚 居
社会性
人的社会属性 人不同的生活需 求 分工协作的需要 合理组织各种生活空间的需要
4. 居住系统
人类、社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其艺术特征
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
人居环境研究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如何安排公共空地(公共空间)和所有 其他非建筑物及类似用途的空间
水质科学与技术 交通安全 建筑设施与智能技术 给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桥梁制造技术 自动化技术
法 知识产权学 学 监狱学
仍有大量学科 综合应用
人居环境理论的发展
1.人居环境的萌芽(19世纪末至二战前期)
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后,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寻求生活,这样城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但是面临人口 的压力,许多的问题开始涌现,其中最基本的人们的居住环境开始受到了挑战,污染的河流和空气, 拥挤的交通等等。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Ebenezer Howard(霍华德),Patrick Geddes(盖迪斯),Lewis Mumford(芒福德)
商业、航海业、 工业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因素 成长与发展 中世纪城市结构 无法满足需求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居 : 一种涵盖广泛的人的行为,因而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环境 :“市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这个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 的外界事物”
狭义:地理环境(物质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s) 广义: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人来自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人居

人居

人居环境英文名称:human settlement定义: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编辑本段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

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历年世界人居日主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联合国人居奖简介联合国人居中心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

“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每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都要收到大量各国政府推荐的参加人居奖评选的项目材料,被推荐的候选者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内容可涉及人类住区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灾后重建、住房解困等。

为了确保人居奖的权威性,人居中心聘请了一批资深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所有候选者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筛选,最后选出获奖者。

每年的获奖数量由人居中心视情况而定,一般在10个以下。

历年的获奖者均为在国际、地区或国家一级的人居领域内成就突出并有广泛影响的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

重点难点:道氏学说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

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1.2 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 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4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板书设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1)探索缘由与过程(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3)方法论(4)规划与设计论(5)教育——教学(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小结:“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

作业: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40 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1 正视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生态观 生态观 推动更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对问题的危机意识,在规划中 增加生态问题研究的分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规划质 量。 要求做到: 要求做到: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 性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的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提倡生态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人居环境的层次观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不同层次的人居环境单元不仅在于居民量的不同,还带 来了内容与质的变化。 道氏提出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根据人类聚居的人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可以看到,“环境”和“居”是落脚点,“人” 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2 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观 经济观 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重大的经济活动。 要求做到: 要求做到: ——决策科学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确定建设经济时空观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人居环境复习思考问题

人居环境复习思考问题

人居环境复习思考问题:一、名词解释:环境:不同的人可能对环境一词有不同的理解,但环境均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定义1: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定义2:在某一给定时刻系统所遭受的所有外界条件及其影响的综合。

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指人群的聚落空间;包括人群以外的各种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组成的结构和形态。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定义: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

人居环境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

它反映城市的个性和特点。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人居环境的结构:人居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方式。

●人居环境内部空间结构:人居环境内部各种功能区分布与配置方式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

•人居环境形态人居环境形态是人居环境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公众机构)表现在空间上的土地利用几何形状,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认识、感知人居环境总体的文化意向。

•人居环境的形态是由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部分组成。

定义: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资料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在15各聚居单元中,除规模较小的几个单元外,其他各单 元无论在人口规模上,还是土地面积上。大致都呈 1:7 的 比例关系,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2 人-- 居 --环境
人 :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论文完成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论文完成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组成农村人居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农业人口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农民从事生产生活的基地,是农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就内容而言,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下列五大系统:1.自然系统自然指气候、水土地、植物、动物、地理、地形、环境分析、资源、土地利用等。

整体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

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环境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弥补性。

2.人类系统人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又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

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人类本身具有五大基本需要,即: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求③情感需要④尊重需要⑤个人价值需要。

3.社会系统农村人居环境是“人”与“人”共处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生产、活动的场所。

农村人居环境的社会系统主要是指农村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规模、文化特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涉及由人群组成的农村社会团体的交往体系 包括由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群组成的系统及有关的机制、原理、理论和分析。

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应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公平。

农村人居环境的设计,必须关心农村居民的需求,这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居住系统农村居住系统主要包括农村住宅、基础设施、人类社会系统所依托的居住物质环境及其艺术特征等。

当前农村住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农村住房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商品,更是一个促进农村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拥有住房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是一项基本人权,通过指导性的自助方案和社区行动为社会底层的人们提供直接帮助,从而实现人人有房可住,这是政府的一项基本义务。

5.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主要是指农村村庄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一一自来水、能源和污水处理 交通系统一一道路,以及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质环境规划等。

人居环境考点

人居环境考点

1.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3.人居环境包括五大层次: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

4.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5.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3)开放的人居环境体系第三章:1.范式:某种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2.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成的科学集团。

第四章: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技术、经济、社会、生态。

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1)人居环境在时间上是延绵的。

(2)人居环境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3)知晓规划设计对象的来龙去脉。

(4)建立发展的、动态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4.人居环境形象创造的三项指导原则:(1)不同空间层次(区域的、城市的、社区的)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设计者要“外得造化,中得心源”;(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美妙结合、巧为因借、相得益彰;(3)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一法得道,变化万千”。

人居环境学

人居环境学
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旳融合, 其目旳主要在于:
1.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自然”旳关系;
2.第二,以便将对良好旳人居环境旳追求落实 到物质旳建设上,以发明舒合适人旳居住环境 ;
3.正因为有关人居环境旳各个学科各个方面旳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所以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 处于关键旳位置。
——北京菊儿胡同
4案例分析
亮点:
“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 旳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 在可连续发展旳基础上探求 城市旳更新和发展"新四合院" 体系;非生硬替代维护古城 整体风格与肌理。
城市肌理:城市肌理是街道 、街块、广场三者之间关系 在宏观上旳表象;肌理图案 是由许多支路、小路和填其 间旳建筑物产生旳。
——城市: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 抓住整体性。
——小区(邻里):城市与建筑之间 旳中间层。
——建筑:为“遮风雨”而建造旳庇 护所。
——五大原则
——生态观: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 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 范围内旳生态完整性,增进土地利用 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旳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旳规划机制与 管理机制;提倡生态建筑。
“整体环境”与“普遍联络”是人居环境 科学旳关键,它是开放动态和变化旳。
3人居环境科学旳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旳学科体系
小结: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旳大系统中旳“主导产业” ps:建筑——广义建筑学;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 9.为邻里交往营造合理旳认知规模、交
流距离和半

公共空间;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选择填空1、五大系统:居住系统人类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2、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3、在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等五大层次。

4、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1、技术的因素2、经济的因素3、社会的因素4、生态的因素5、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三阶段:概念阶段模式阶段方案阶段6、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五个设计要素:边缘区域节点标志道路7、人类聚居的属性:1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2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3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8、聚居是由自然、人、社会、建筑、支撑网络这五项元素组成9、道氏认为,任何一个复合的人类聚居实体空间可以细分为四个部分——本体、中心、循环系统、特殊部分10、静态城市和动态城市的界定:1、若城市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和大于1.2﹪,就属于动态城市。

2、凡超过十万人口的城市都是动态城市。

11、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3、开放的人居环境学科体系。

12根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

13、现代世界的聚居系统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1、六边形模式聚居系统;2、动态聚居系统。

14、聚居进入动态发展阶段后,形成聚居系统的“力“也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动态聚居系统和动态区域主要受到三种吸引力的作用:1、主要聚居中心(即大城市)的吸引力2、现代交通干线的吸引力3、具有良好的景观的地区吸引力名词解释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或者简称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终版)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终版)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1.盖迪斯(1)城市——活的有机体(2)强调将“自然区域”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将城市与乡村的规划纳入同一体系中,提出区域规划理论(3)把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生态优托邦”。

2.芒德福(1)以人为中心,强调以人的尺度为基准进行城市规划;关心新技术及“新技术群”(2)强调规划的整体性,即“区域观念”,大中小城市、城乡、人工与自然环境相结合(3)自然观,保护绿地及自然环境,为人类休闲活动提供场所3.道萨迪亚斯(重点掌握5种力量)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规划学家,人类聚居学的创立者。

人类聚居学创立于迅速的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环境危机的现实背景下,最终目标是建立“使居民能够幸福安全的生活”的聚居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

协调城市、社会、政治、技术、文化五种力量建设理想的“安托邦”。

4.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其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1)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①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②改善人类住区管理③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和加强对水、卫生、排石和固废的管理④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能源与运输系统⑤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与管理⑥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⑦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类住区发展5.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理念(1)“天人合一”;(2)区域规划理念;(3)土地利用;(4)城市规划;(5)城市设计;(6)园林与风景区经营;(7)可持续发展理念6.人居环境及人居环境科学概念(1)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中介,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其内容十分复杂,是在特定自然环境中按照特有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建设的聚居场所。

(2)人居环境科学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综合,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居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1 全球
研究人居环境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 别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如考虑 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
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2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从学科组织上看,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
统,它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学科群,目前,其构建尚
处于起步阶段。从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学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里—
—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
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洲——城市
洲——普世城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在15各聚居单元中,除规模较小的几个单元外,其他各单 元无论在人口规模上,还是土地面积上。大致都呈 1:7 的 比例关系,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从事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共同从事历史与自然地区的
保护与重建等等。
但是在不同情况下,也各有侧重点和扩展方向,
即在尺度上方法上专业内容上技术方面各有不同点。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总之,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
其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5 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文化观
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我们应当: ——发挥各地区建筑文化的独创性 ——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以上五点,生态观 经济观 科技观 社会观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2 外围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促使我们要自觉地不断从有 关学科吸取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在学科渗透中发展 生长,推进人居环境科学的繁荣。
以近代城市规划为例,西方学者Branch就不同时 期城市规划外围科学地融入和发展进行研究,出现下 列现象:P79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3 社会系统
社会: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 社会系统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 社会关系 人口趋势 文化特 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科核心和学科体系,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
来说,则可作如下考虑: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1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产业”
建筑——广义建筑学 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为此,我们这样定义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 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 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 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 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他的研究对象 是人居环境。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上述诸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协调一 致,达到共同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生活的需要,创建美好的生 活环境,就此而言,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具有 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第二,城乡协调发展; 第三,居住于所在环境结合起来。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用系统的观念,从分 解开始,对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社会系统 ——居住系统 ——支撑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1 自然系统
自然:指整体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 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自然”的关系;
第二,以便将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落实到物质
的建设上,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三,正由于有关人居环境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因此,“建
筑——地景——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处于核心的位置。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保持生活方式多样化 ——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同时融汇多层次技术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4 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 社会观
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我们应该:
——在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重视对人的关怀 ——发扬一社会和谐为目的的人本主义精神 ——推动“人人拥有适宜的住房”的贯彻与实施 ——为不同人群准备各种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室内外 生活游憩空间 ——重视社会发展 ——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世界人居中心对这15个不同等级的划分对应了7种不同 的城市发展状态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基本的前提:
1 正视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生态观
推动更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对问题的危机意识,在规划中 增加生态问题研究的分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规划质 量。
要求做到: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 性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的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提倡生态建筑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