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特征复习: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填空+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上海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上海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上海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一、由于字数限制较多,本文将按照年份和题目的方式,对历年上海高考历史科目中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进行详细解析。

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2018年上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和会主要有(C)A. 凡尔赛和会B. 威尔逊主义和会C. 巴黎和会D. 世界人民代表大会解析:根据题目中提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和会”可以知道,这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而巴黎和会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次和会,因此选择项C为正确答案。

2. 国际联盟的宗旨和任务包括(A)A. 维持和平、国际安全和国际合作B. 确立各国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C. 提高各国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D. 推动各国科学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解析:根据题目中提到的“国际联盟的宗旨和任务”,可以得知这是关于国际联盟的相关问题。

联盟的宗旨和任务主要包括维持和平、国际安全和国际合作,因此选择项A为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3. 请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帝国主义的竞争、民族主义与民族问题、军备竞赛、国家联盟体系的脆弱、阵营结盟与疆界问题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 巴黎和会的成果和局限是什么?解析:巴黎和会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次重要和会,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按照原则处理战争负责国的办法、修复战争的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国际秩序、成立国际劳工组织等等。

然而,巴黎和会的成果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比如对德国的太过严厉、未能解决殖民地问题、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等。

总结:本篇文章为上海地区高考历史科目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内容涵盖选择题和简答题,旨在帮助考生复习历史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其中,选择题主要涉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和会、国际联盟的宗旨和任务等内容,而简答题则主要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巴黎和会的成果与局限进行分析和解答。

世界现代文明阶段

世界现代文明阶段
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阶段特征】
专题五
世界现代文明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1914—1945) 1、社会主义:苏联(苏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商品、市场、货币关系,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③斯大林模式:强调国家指令性计划,否定市场经济规律 2、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探索摆脱 30 年代大危机的出路: ①自由放任:如胡佛政府的政策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保留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前提下的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道路: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B.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的法西斯道路:如德国、日本 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如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体制建立 1、科技: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2、文学艺术:现代派占主导地位: ①音乐美术: A.美术:毕加索的美术; B.高尔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C.现代派音乐; ②影视艺术 A.电影的发展: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默片时代(卓别林、格里菲斯)、有 声电影、奥斯卡奖的设立; B.电视的发明(贝尔德)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先后发生 2、30 年代大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 年----21 世纪 90 年代初) 1、社会主义:探索摆脱斯大林模式弊端的途径: (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适当利用商品市场关系;但国际计划仍占主 导(对斯大林体制的修补) →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依靠商品市场关系,缺乏国家宏观调控(放弃了斯大 林模式) (2)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国 家宏观调控为辅) 2、资本主义:探索稳定经济秩序的途径: (1)国内: ①二战后至 70 年代初: A.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利用国家财政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B.政府干预社会生活:福利国家的发展 C.企业的自我调整: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 ②20 世纪 70 年后至 90 年代初: 减少政府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 ③90 年代以来: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知识经济兴起)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 11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 11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

解密11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1.(2022年山东平原县第一中学二模)—位法国观察家在1912年指出:“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多少次地听到人们说,’战争要比这种永久的等待好!’在怀有这种愿望的时候,不存在悲伤,而是一种私底下的期望。

”这反映了一战前欧洲A.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B.各国社会秩序稳定C.人民对战争普遍向往D.爱国主义传统深厚【答案】A【解析】“战争要比这种永久的等待好”说明一战前欧洲民众希望通过战争打破欧洲当时的僵局,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故选A;这一主张说明各国的社会秩序并不稳定,排除B;人民是希望通过战争打破僵局,但对战争不可能普遍向往,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主义情绪,而非爱国主义传统,排除D。

2.(2022年浙江杭州二模)“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

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

”以上战役发生在图中的()A.①B.①C.①D.①【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所指的是德军推进到巴黎城郊,法国政府被迫迁往波尔多。

德军的凌厉攻势也被英法联军抵挡住,由此可知是马恩河战役。

C项正确;ABD项都不在马恩河地区,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2022年北京房山一模)1917年,北京政府发布《大总统布告》,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梁启超认为:“(参加一战)当为我中华民国国际上开一新纪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有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①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契机①先进的民主主义者为探寻中国的出路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①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民主与科学思想已经成为国人共识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有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①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契机①先进的民主主义者为探寻中国的出路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①说法有误,排除BCD项。

高中历史 考点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含高考试题)人民版-人民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考点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含高考试题)人民版-人民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考点1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2012·全国卷文综·T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了俄国《四月提纲》发布前的革命形势。

该题关键要全面把握十月革命的经过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解析】选A。

因为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起义的领导机关,掌握武装,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当时的主要政权。

由于掌握武装,这使得无产阶级认为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此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与题干相符,由此判断A项正确。

B项属于国际环境,与“俄国政局”矛盾,因此B项与题意不符。

C项时间不对,国内战争开始于十月革命后。

D项不是当时俄国政局的主要特点。

2.(2012·重庆文综·T2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1)提取信息:“巴黎和会”“对德和约”。

(2)判断四点内容是否属于“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或是否对德国有利。

【解析】选B。

巴黎和会签订了惩罚和削弱德国的《凡尔赛和约》,条约内容当然对德国不利。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排除②;很明显,①③④对德国不利,但美英等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①④属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并与题意相符。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高考文科必备)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高考文科必备)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1939年)(或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总特征:前期(1917-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从战争、动荡走向相对稳定,后期(1929-1939年)由大危机、大动荡走向战争。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政治政治:“一战”中,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其影响下,“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部分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族解放运动。

但1923年以后,除中国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外,各国革命转入低潮;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恢复了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快速发展、政局相对稳定的局面。

但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

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来应对危机,19世纪末以来的资本主义两重政治发展趋势在加剧:一方面英法美等国家,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推行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另一方面,德国、日本两国公开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了极端独裁、恐怖的法西斯专政。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随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协约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战争以失败告终,国际局势相对稳定。

30年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激化了彼此矛盾;法西斯国家在世界各地疯狂扩张(如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二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国把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法美推行对德意日妥协退让、企图“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的爆发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彻底崩溃。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经济经济:苏俄和苏联先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最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开创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运行新模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高二历史世界两次大战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世界两次大战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世界两次大战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1. 请简要概括并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主要战场。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包括:殖民主义的竞争、民族主义的崛起、军备竞赛、君主制的衰落和兴起的新势力等。

主要战场包括欧洲、非洲、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哪些国家组成了三国同盟和协约国?答:三国同盟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组成;协约国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

3. 请简要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技术特点。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化学武器的使用、坦克的出现、空中战争的兴起以及地面战争中的新型火炮和火器的应用。

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1. 请解释纳粹德国的扩张计划和其对欧洲的影响。

答:纳粹德国的扩张计划主要是通过军事侵略来取得领土扩张和资源控制。

纳粹德国的侵略导致欧洲发生大规模战争,并对被占领的国家实施残酷的统治和种族灭绝政策。

2. 请列举并简要描述二战中的几个重要战役。

答:几个重要战役包括:入侵波兰(1939年),德国入侵苏联(1941年),珍珠港事件(1941年),中途岛海战(1942年),诺曼底登陆(1944年)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1943年)。

3. 为什么二战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答:二战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战争规模之大、参与国数量之多、军事技术的进步、种族灭绝的罪行以及世界格局的重大改变。

第三部分:练习题答案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主要是由于殖民地、民族主义、军备竞赛、君主制衰落等因素。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3. 请列举三个主要参与纳粹德国统治下的集中营。

答:奥斯维辛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和达豪集中营。

4. 请解释德国在二战中的战败原因。

答:德国在二战中的战败原因主要包括军事资源的逐渐枯竭、盟军的实力优势和战略决策的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教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练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教程 第12讲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练习

第12讲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通史体系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其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真题典例深挖考情晰方向1.(2019·全国卷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可知,“达达派”的作品反传统反理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与题干所述“达达派”作品的风格不符,排除。

2.(2018·全国卷Ⅲ)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 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1929-1931年间,美国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等行业工人周工资处于下降趋势,且1930-1931年下降幅度超过1929-1930年,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强化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强化训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一、选择题1.(2023·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学者许倬云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

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

”这两种选择( )A.说明实行福利主义政策已成为共识B.均通过经济改革改变了国家的性质C.反映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D.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2.(2023·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该法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

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

该法案( )A.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B.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C.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3.(2023·河北省平泉市高三模拟)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

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4.(2023·四川省成都市高三诊断性检测)下列四幅世界名画,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彰显时代进步洪流B.体现理性主义思潮C.绘画风格一脉相承D.艺术再现历史事实5.(2023·广东省高三模拟考试)《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6.(2023·山东省宁阳高三模拟)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解析版)

专题1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解析版)
——摘编自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黎元洪反对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答案】(1)原因:北洋政府内部的权力争夺,派系纷争;美国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北洋政府 自身的软弱无能;中国内忧外患,避免中国卷入战争泥潭。(任答其中三点) (2)影响:府院之争,民主共和遭到破坏,引发护法运动的爆发;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 日美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国内派系意见不一,斗争加剧(北洋军阀混战加剧,中国政局日益混乱);推动 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任答其中三点)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得出 北洋政府内部的权力争夺,派系纷争;依据材料“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膨胀,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 态度”,得出美国的反对;依据材料“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并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得 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棋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得出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 洋政府自身的软弱无能;中国内忧外患,避免中国卷入战争泥潭。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府院之争,民主共和遭到破坏, 引发护法运动的爆发;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日美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国内派系意见 不一,斗争加剧(北洋军阀混战加剧,中国政局日益混乱);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 件;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
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冒着德军的轰炸和炮击,将 33 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
力。该地位于下图(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解密12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

解密12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

解密12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1.(2022年江苏淮安二模)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省粮食委员会事先告知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粮食数量,并许诺不向他们多收。

该省的征粮工作一个月就完成任务,而其他省份通常要忙活―整年才能完成任务。

9月,列宁得到汇报说,在斯摩棱斯克省“最近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明显好转,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政策的改变。

”斯摩棱斯克省的粮食政策A.属于余粮收集制的调整B.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C.促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D.服务于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最近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明显好转,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政策的改变。

”并结合1920年的时间,可得出当时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进行了调整,减少粮食收集,这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A项正确;BC项都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影响,排除BC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政策,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1年辽宁抚顺三模)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变化是一点……逐渐发生的:商店玻璃橱窗的木挡板东处西处地被拆除,闲置已久的房屋建筑深处亮起了一个个小灯泡,生命在灯光下开始蠕动……列架上方的大圆灯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一描述A.表现了十月革命后的社会面貌B.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胜利C.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生机D.折射出斯大林体制带来的成效【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苏联的商业活动重新释放活力,这说明当时允许市场活动,这是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内容,C正确;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这一政策不允许市场存在,排除A、B;斯大林体制下实行计划经济,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D。

3.(2022年河南焦作一模)1929 1940年,苏联高等和中等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干部达426万人,工厂技工学校培养的熟练工人达235万人。

此外,苏联还开设了大量不脱产的技术学习班。

苏联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普及文化和技术教育B.加快国家工业化的发展C.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D.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正在进行国家工业化,因此这一时期对专业技术干部及工人的培训是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与普及文化和技术教育无关,排除A项;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22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D项。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卷: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卷: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一、选择题1.(2019·湘赣粤六校联考)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

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

”这表明新政(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C.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D.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2.(2019·山东济宁一模)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

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

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 ) 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3.(2019·百校冲刺)下表列举了美国学者就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实施劳工立法提出的看法。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研究者的史观决定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受时代特征的影响C.历史解释难以形成统一认识D.应多角度研究历史事件起因4.(2019·广东模拟)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

这反映出(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5.(2019·陕西一模)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一个著名公式“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

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C.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D.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6.(2019·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十八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旧人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十八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旧人教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十八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9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5小题50分)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D.“一战”推动了革命的发生2.普列汉诺夫说《四月纲领》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出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这表明他()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C.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D.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4.对《布列斯特和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反映了俄国人民痛恨战争,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②使苏俄失去了大片国土③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④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⑤使德奥集团减轻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5.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初期苏俄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与该场景有关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是在()A.俄共(布)“十大”后B.联共(布)“十四大”后C.联共(布)“十五大”后D.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后7.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片面发展重工业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D.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8.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特点的评述,正确的有()①共产党领导一切,党政不分,党直接发布政令②苏维埃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政权的权力机构③领导人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④个人专制独裁,毫无民主法制可言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9.一战后美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的是()A.协调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相互关系B.削弱英法势力维持欧洲的均势C.实现自由航行自由贸易的原则D.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10.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20年)(1)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20年)(1)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20年)1.(2020·重庆文综·T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

那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托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打算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峻D.工业生产增加速度明显下降【命题立意】此题以宣传画为切入点,考查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的国内特点。

此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材料分析运用能力。

难度一样不大,此类题型是各地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

【标准解答】选B。

解题关键在于把握宣传画中“捍卫莫斯科”的字样,表现出材料的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莫斯科捍卫战,现在苏联由于战争工业生产增加速度明显下降。

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打算,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

2.(2020·全国文综Ⅰ·T22)【命题立意】此题从地图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把握情形及材料分析能力,中档难度。

这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势力合作的隐性考查顺应了2020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成功65周年的国际形势。

【标准解答】选D。

从图片内容来看,材料表现的地址是瓦胡岛。

而瓦胡岛是夏威夷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这次战役是珍珠港事件。

美国的“中立”政策改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后,“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指半途岛战役。

因此,答案选D。

【知识延伸】近代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1)美国独立战争后,极力推行扩张政策,19世纪20年代,美国打出了“门罗主义”的旗号,排斥欧洲列强向美洲扩张。

(2)19世纪末,美国排斥英国在拉美的殖民势力、挑起美西战争、在远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慢慢把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推行所谓“金元外交”政策。

(4)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后,美国修改中立法,规定能够向交战国出售军火。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题库人教大纲版考点1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题库人教大纲版考点1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2011·上海单科·16)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其主要依据是()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思路点拨】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将领的预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精讲精析】选D。

题干内容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英法为首的国际联盟协约国成员们为防止德国死灰复燃制定的《凡尔赛和约》,和约从各个方面对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必然会引起德国的反抗,故选D 项。

选项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不是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选项B,英国的“均势”政策恰恰是不过分削弱德国;选项C与题干内容无关,故排除A、B、C三项。

2.(2011·上海单科·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思路点拨】本题以解决土地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再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精讲精析】选B。

圈地运动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土地的过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一项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文明的转型与探索——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整体阶段特征:政治:俄国十月革命将__________________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帝国主义要求重新__________________,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新模式。

思想: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以__________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一、20世纪前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一)政治:美国_______________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制度;德国、日本建立______________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经济: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即生产_______________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和销售的矛盾。

③具体原因:__________________扩大导致市场萎缩,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爆发: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开始,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表现为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______________特别广、_____________特别长、__________________特别大。

(4)影响:国际上,各国纷纷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局势上,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__________________在一些国家泛滥。

2.挽救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改革——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__________________”政策的失败①措施:由__________________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__________________以摆脱危机。

②结果: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措施:整顿金融、调整工业、调节农业、社会保障。

(3)特点:在确保资本主义__________________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____________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_____________统治。

②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__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

③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_____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________,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此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三)思想: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2)成就①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代表作是海明威的《__________________》与贝克特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代主义美术:特征是反传统和反__________________,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作是毕加索的《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代主义音乐: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④电影: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__________________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电影《浮华世界》拍摄成功。

⑤电视: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伦敦诞生。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二、20世纪前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一)政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1)主观:__________________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2)客观:20世纪初俄国进入_____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__________________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进程(1)打倒沙皇:1917年,_____________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_______________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指明方向:1917年4月,列宁发表“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任务。

(3)抛弃幻想:1917年7月,临时政府制造“__________________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再现曙光: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1)颁布《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主张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将__________________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2)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1)对俄国:俄国迅速摆脱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为俄国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2)对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二)经济: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__________________到社会主义(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特点:兼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特点。

(3)内容:农业上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全面推行__________________,商业上取消__________________,分配上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__________________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__________________保障;超越了俄国________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以___________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经济;恢复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废除实物分配制。

(3)特点: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经济。

(4)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__________________;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重大发展。

3.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1)形成原因:受到__________________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苏联国内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确立:苏联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农业__________________,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3)表现:实行单一的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4)评价:使苏联能够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它超越了苏联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思想:繁荣的苏联文学(1)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代表作:高尔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2014·广东高考·39)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7分)2.(2017.11·浙江高考·34)“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

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

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

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

……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

”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6分)3、(2012·山东高考·2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