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简单的周期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今天,咱们就先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叫做谁是记忆王。
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更强。
现在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男生组和女生组,大屏幕上将出现两组数据,男生记男生组数据,女生记女生组数据,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大家准备好了吗?男生组:__1女生组:__1234哪组同学都记住自己组的数据了?咦?怎么举手的大多数都是女生呢?(再次出示数据)为什么女生记得又快又准,你对今天的比赛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发现女生组的数据是有规律地排列的,按1234的顺序重复出现3次。
像这样的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生活里的一些排列中找一找,看看有什么规律,又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板书:规律方法二.探索新知中秋刚过,国庆将至,街道上公园里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今天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去公园看一看,去感受那里的节日氛围吧。
(大屏幕展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盆花、彩灯、彩旗)1.盆花那图中的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几个一组排列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找规律的经验,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规律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探索规律(一)整体观察,初步感知。
谈话:为了迎国庆,学校采购了盆花、彩灯和彩旗来装饰校园。
1.出示例1情境图:过渡:图中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看一看,读一读,再跟同桌说一说。
预设:(1)都是一组一组的(2)有顺序的过渡:是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是几个一组排列的,而且都按一定顺序重复出现,接下来我们就深入研究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探究盆花排列规律。
(1)过渡:先来研究盆花的情况。
(PPT出示盆花图),想一想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请同学们拿出①号学习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盆花的排列规律。
【贴花图】生独立表示,师捕捉资源。
预设:字母、数字、文字、图形……(其中要有找带圈的资源,带……的资源)。
①文字、图形、数字、字母(没有圈、没有省略号)谈话:这些方法都能看得懂吗?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指出:他们是用写一写、画一画的方法表示的。
②组织交流(包括有圈、有省略号)比较:这两个作品,你更欣赏谁的?为什么?(有圈和没圈)指出:圈一圈,一眼就能看出盆花的排列规律。
比较:这两个作品呢?(有省略号和没省略号)并列呈现资源,提问:它们都表示怎样的规律?(若不会说,提示:有节奏的读一读)引导:你的意思是每几盆一组?每组是按怎样的顺序重复出现的?师:谁再来说一说.(2-3人说)师:跟你同桌说一说盆花的排列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周期概念;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周期现象;3.能够用图表形式表示周期现象;4.能够简单地描述周期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周期的概念;2.周期现象的找寻与图表表示。
2. 教学难点1.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周期现象;2.理解周期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好计时器、笔、纸张等教学用具。
2. 教学步骤1.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周期,可以向学生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现象感受周期的特点。
2.实际应用:以自行车骑行为例,让学生以观察、记录的方式,寻找自行车骑行的周期现象,进而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3.制作图表: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用笔和纸,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出骑行的周期现象,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图表进行点评,并提供一些建议。
4.反思与总结:学生通过讲述自己制作图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周期,复习学习内容。
3. 教学结束1.收集学生作品;2.作业布置: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其他周期现象,并制作出图表。
四、教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考试、小组或个人展示以及笔试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练习,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中感受到周期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周期的概念。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也掌握了制作图表的基本方法,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更加完善的教学活动和方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简单的周期(9)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9)——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潮汐现象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周期现象的定义: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重复出现。
分析周期现象的特点:重复性、规律性。
(2)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观察事物的变化,找出重复出现的规律。
(3)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日历、季节变化等。
3. 实践与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期现象的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五、课后作业1. 教材练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周期现象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周期现象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简单的周期》(说课教案)
4.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周期问题时,发展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周期现象的本质特征,掌握周期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具体实例,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在解决一个摆动的秋千问题时,学生需要将秋千的运动抽象成一个周期函数模型,并利用周期函数的性质来分析秋千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重复出现的事物或现象?”比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钟表的秒针走动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期的奥秘。
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课堂节奏,对周期现象有了基本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答疑时间。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
-难点二:周期函数图像的绘制,特别是对于非基本周期函数,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图像的周期性特征。教学中应借助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让学生观察并实践绘制过程,加深对周期图像的理解。
-难点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问题抽象为周期函数模型。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周期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建模。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整体较好,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过于依赖实验结果,而忽略了理论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解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周期性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周期现象的理解还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周期性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周期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周期性变化。
2.教学难点:对于周期现象的理解和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周期性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PPT、实物展示、数学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季节变化、钟表的转动等,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
2.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钟表的转动、画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等,来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释周期现象。
5.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讲解,总结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解的形式,通过钟表的转动、季节的变化等图形,来展示周期现象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将通过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程度,终结性评价将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简单的周期(19)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19)——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3. 周期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2. 教学难点:周期现象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周期现象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潮汐变化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期现象。
2. 讲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定义:周期现象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性重复出现的现象。
特点:周期现象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
3. 演示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周期现象的特点,学会判断周期现象。
4.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周期现象的应用。
5. 总结延伸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 设计一道周期现象的应用题,与同学分享并解答。
七、板书设计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3. 周期现象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了发现和判断周期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概念,更要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1、通过游戏发现规律,引出课题。
(1)师:我们先来玩个记忆游戏?女生数据有规律,男生数据没有规律。
(2)师:为什么不同意女生的记忆更棒?引出课题:简单的周期(1)学生在 5秒钟之内尝试记忆老师在白板中隐藏的数据。
(2)学生观察两组数据,汇报发现女生数据有规律。
巧妙利用白板图形和文字相同颜色进行隐藏,通过移动文字利用色差来显示,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1、初步感知,发现周期排列的共同特点。
(1)师:认真观察这幅彩图,图中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1)学生整体观察情境图,汇报自己的发现。
(1)利用白板的动画功能,制作开门过渡效果,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通过盆花、彩灯、彩旗层层推进,发现周期排列规律。
(1)师:它们又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先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将白板的图形和动画功能组合,达到“遮罩”效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突出了教学重点。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2)师:盆花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课件保留盆花)追问:你能给盆花进行分组吗?师粘贴板书:每()为一组,每组的排列次序都是一样的。
(2)学生汇报盆花的排列规律并上台利用白板进行圈画分组,其他学生在学习单上分组。
(2)充分利用白板的触屏特点,让学生现场圈画分组,对错一目了然,增加了人机互动的乐趣。
(3)学生汇报(3)师:观察这三组盆花你又有什么发现?师追问:想一想第 10 组的第一盆花是什么颜色?第 100 组的最后一盆是什么颜色?(4)师:彩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课件保留盆花和彩灯)师追问:也请你给彩灯进行分组,其他同学看他分的对吗?观察发现:每组的第一盆是蓝花,第二盆是黄花,每组的最后一盆是红花。
学生思考后回答。
(4)学生回答发现并在白板上进行分组,其他同学观察对错。
学生思考后回答。
(4)利用白板课件元素可移动优势,移动遮罩图形,引导学生注意力转移,同时利于上下图形对比学习。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周期现象,明白其循环规律。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循环计数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周期现象,如日夜更替、四
季轮回等。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2.学习新课:
(1)定义周期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一种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
现。
(2)讲解周期循环计数方法:如一周有7天,一个季度有3个月等。
(3)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一个周期内的天数,如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等。
(4)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图形等方式表达周期现象,并发现其中的规
律。
3.巩固练习:
(1)让学生通过实例,自己绘制表格或图形表示周期现象。
(2)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一个周期内的天数。
(3)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
(1)回顾周期现象的定义及循环计数方法。
(2)强调观察、分析、推理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3)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
3.在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求解周期长度: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长度的方法。
4. 求解周期个数: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个数的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求解周期长度和个数的方法。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周期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材料:提供观察和描述周期现象的工具和材料。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期现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及反思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及反思天目湖中心小学王久盛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30、3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
2、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3、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难点:1、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
2、怎样根据算式的结果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1、课前故事: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你能照这样说下去吗?讲的完吗?还发现什么?2、下面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这是什么季节?来年又是一个——?下一年又是?3、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哪些?4、刚才我们看的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同桌交流一下。
5、像这样【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
二、研究规律1、仔细观察一下,广场上的盆花、彩灯、彩旗有这样的周期现象吗?能找出他们的规律么?可以在书上P30的图上【画画、圈圈】、做做记号,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2、谁来说说,从左起,盆花是怎么排列的?3、想一想除了语言描述,还能用其他什么样的数学方式把盆花的排列规律表示出来呢?4、用文字、字母、符号、图形、数字等来代替物体,可以把它们【排一排、圈一圈、画一画】,这样更清楚直观,比具体物体更为快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然后同桌说一说。
说说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
5、老师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别表示了这三种规律,能看出来分别代表的是谁的规律么?6、能不能自己【用文字、字母、符号、图形或数字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序列】第一个: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二个:一起说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三个:能接着说出后面5个应该是什么吗?三、作出判断同学们设计的都很有特色,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简单的周期》教案设计
2020-2021学年上学期苏教版四年级《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体会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简单的周期规律,计算或预见事物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小游戏激趣:出示数字卡片,请两名男女生代表分别记忆下面两组数字,比一比看谁是“记忆王”。
记忆数字:一组:162536496481二组:7385738573851、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出示数字卡片),单数小组记忆第一组数字,双数小组记忆第二组数字。
看哪一组记得又快又准确。
通过游戏,我们发现,记忆第二组数字的同学,记得又快又好。
是为什么呢?学生描述规律。
2、看课本场景图:课本图上的彩旗、灯笼、鲜花也是重复出现的。
我们把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简单的周期》(板书课题《简单的周期》)(二)观察场景图,感受周期规律:1.看课本图片你能说说下面物体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图片最下面一行鲜花的排列规律是:每2盆花为一组,按照蓝、红的顺序重复排列,即:每组的第1盆是蓝花,第2盆是红花)(图片中间一行灯笼的排列规律是:每3个灯笼为一组,按照红、紫、绿、的顺序重复排列。
即:每组的第一个是红色、第二个是紫色的、第三个是绿色)(每4面旗为一组,按照红、红、黄、黄的顺序重复排列,即:每组的第一面是红、第二个是红色的、第三面是黄色,第四面是黄色)(三)深入体验,探索周期规律1.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周期现象,下面尝试用周期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棒。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简单的周期》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学会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周期性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表达和描述周期性规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2.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周期性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性规律的理解。
3.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周期性规律。
4.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实例、问题、练习等。
2.教学素材:包括图形、数字等实例。
3.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学习内容。
4.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性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的图形、数字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周期性规律。
如呈现一组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找出给定图形、数字的周期性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中例1和例2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通过“做一做”、“练一练”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周期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天气、季节的变化等。
但学生对周期现象的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并能用语言描述其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1和例2,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
(2)操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周期现象的规律。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周期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通过“做一做”、“练一练”等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和教学反思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郑邦丽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内容教学要求: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认识简单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简单周期用合理的方法确定某个位置的物体或图形,并学会用除法解决。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交流规律的过程,能说明并了解发现简单周期的方法,体会通过观察、画图、圈圈、计算等方法可以发现数学规律;积累探索、发现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概括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验获得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现数学的奇妙,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生活现象中的数学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周期的特点,并应用周期规律确定某个位置上的事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位置上的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规律。
听说咱班孩子智商高,老师想通过一个游戏来检测一下,看看男生和女生到底谁的记忆力更好!男:31415926女:71697169猜猜后面的数字会是什么?(男314159265358 女716971697169)看来,还是女生更聪明。
小伙子们,你们服不服?为什么?真聪明!我们可以发现,女生的数字排列是有规律的,所以好记。
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些简单的规律。
二、观察交流,感受规律。
节日里的公园,到处张灯结彩、鲜花遍地,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想一想:图中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同位说一说,讨论一下。
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小结: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每几个一组,每组的排列顺序相同,一组一组依次重复出现的。
三、合作探究,应用规律。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种物体的具体排列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研究一下:(一)探究盆花的排列规律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盆花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请想办法记录下来,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小组讨论一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周期的概念,了解周期的特点和周期性的现象;2.通过试验、观察、总结归纳等方法,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3.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养成观察、发现规律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周期的特点以及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2.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发现周期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师生共同探索:什么是周期1.导入: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什么是“周期”。
2.学习:学生通过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了解周期的概念,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特点。
3.总结:总结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
2. 认识简单的周期1.导入:通过小小的试验,探究一下简单的周期。
2.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简单的周期现象。
3.思考:通过老师的引导,师生共同思考这个周期现象中是否存在什么规律和特点。
4.总结:总结这个周期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3. 找规律的游戏1.游戏:老师设计一个寻找规律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周期性规律。
2.分析:通过游戏的分析,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归纳。
3.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个周期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4. 发挥思维的活动1.活动:老师设计一个新的探索周期现象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探索规律。
2.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发掘周期性规律。
3.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个周期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游戏、实验等情境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周期和周期性现象。
2.合作探究法:通过师生合作探讨、讨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规律和总结归纳。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规律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3.收集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周期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周期现象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难点: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周期现象。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周期现象。
如:自然界中的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呈现周期现象。
如:一天中钟表的指针变化、星期天超市的营业时间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期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如:模拟钟表指针的变化、设计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一个星期内的日出日落时间、设计一个月份的日历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简单周期的概念;2.能够识别周期性的图形;3.能够对简单周期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学重点1.理解简单周期的概念;2.能够识别周期性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对简单周期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学准备1.投影仪;2.PowerPoint课件;3.白板、白板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周期’吗?”2.开始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简单的周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知识讲解与例题(15分钟)1.在 PowerPoint 课件上,介绍简单周期的概念和特征;2.演示图形周期性的特征,引导学生辨别周期性的图形。
例如:给出周期为2的图形,让学生发现相邻两个2的位置相同。
3.通过示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周期图形的概念。
三、练习环节(1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2.在白板上,画出一组周期图形,鼓励学生通过描述比较周期图形。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画出一组周期图形;2.帮助学生根据周期性的特征,判断图形是否为周期性图形。
五、课堂讨论(15分钟)1.鼓励学生讨论周期性图形的分类;2.帮助学生整理交流汇报,加深对周期性图形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巩固回顾,帮助学生答疑解惑;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作业1.完成本次课的课后练习册;2.思考能否找到更多周期性图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投影演示和练习巩固,帮助学生提高了对简单周期的理解。
其中,通过引导学生整理交流汇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课后的复习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简单周期图形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共含2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24时记时法:出示节目预报:节目预报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下午2时六一剧场下午4时美术星空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晚上7时新闻联播……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6:30 起床7:00——7:30 吃早饭7:30——8:00 做家务8:00——9:00 做作业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11:00——11:20 吃中饭11:20——11:40 饭后休息11:40——12:40 午睡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13:00——14:30 游泳馆游泳14:30——15:20 看电视2、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1)整时——整时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及反思陶红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30页~31页实践活动。
教材简析: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
周期现象的教学价值在于培养学生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探寻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数学意识。
设计思路: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分享成果;利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例题学习,以问促思,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讲解,在加强对学生在体会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对方法进行优化,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最后,对生活中周期现象的收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深厚的兴趣,对知识强烈的渴求。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探究规律的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简单的周期规律现象,只是他们还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述其规律,借助具体的现象去观察,能够从部分推断出整体情况。
在有规律的分组中,学生能够与已掌握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经验联系起来。
教师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结构特点,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的情境,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规律,并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优化,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分类、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逐步优化过程。
教学难点: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游戏“男生女生数字记忆大PK”。
引出课题:探索规律周期现象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国庆期间,咱们学校准备摆放许多彩旗、彩灯、盆花, (出示教材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设计图,从图中,你都看到(盆花、彩灯、彩旗),是随意摆放的吗?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都是几个一组。
)1、初步提问(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喷画是怎样排列的?(蓝花,黄花,红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被盆花排列的规律表示出来。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随生适当板书:画图、推想、计算)(1)画图的策略。
(2)计算的策略:把每 3 盆花看作一组,19÷3=6(组) (1)(盆),第19 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 3 是从哪里来的?6 什么意思?1 呢?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师述:像这样,每 3 盆花看作一组,把19÷3=6……1,那就有这样的 6 组。
注意 6 的单位是“组”。
余下的 1 盆是哪一盆?为什么?强调:第19 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要确定左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只要看什么就可以了?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谈话:下面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彩灯中的数学问题。
1. 尝试优化。
(1)课件出示: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2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怎么想的?(有没有用画图或分成奇偶数的方法做呢?为什么你们不用这种方法呢?)学生回答得出: 画图法太繁、分类方法不适用。
(3)抢答:第23盏彩灯呢?学生抢答,提问: 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口述,师板书:23÷4=5(组)……3(盏)提问:没有余数怎么判断左起第20盏灯是什么颜色呢?(4)比较:通过解决彩灯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2、学生探索彩旗的排列规律。
(1)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从左边起第26面旗是什么颜色?第28面呢?分组活动。
组织反馈与交流。
3、比较发现(1)比较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几个几个依次重复)。
在解决盆花、彩灯、彩旗的问题时,哪种方法比较适用?(用除法计算,几个一组就除以几)小结:根据周期求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可用除法计算,如果正好除完,那么这个物体就是周期排列的最后一个;如果有余数,按余数,从周期排列的第一个开始数,余几就数到几。
(2)归纳周期排列的事物的特点。
像上面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星期,一年四季,十二生肖、昼夜交替、月圆月缺……)四、拓展应用,回顾反思用△、□和○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序列。
反馈、交流。
五、回顾反思1、学生谈体会:(1)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的出现,至少要观察两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
(2)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的发现规律。
(3)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比较方便。
2、师概括提升今天,我们找到了许多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
其实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有规律的现象,正是这些规律的呈现,才创造了我们有序而多彩的世界。
数学家坦普倍尔说过:“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秩序就是规律。
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探索规律周期现象画图△□○△□○△□○△□○△□○△□○△列举蓝黄红、蓝黄红、蓝黄红、蓝黄红……计算:盆花:19 ÷ 3 =6(组)……1(盆)蓝色彩灯:20 ÷ 4 =5(组)紫色23 ÷ 4 =5(组)……3(盏)绿色教案设计说明与教学反思:“找规律”是新教材编入的内容,安排的是周期问题。
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的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因此,周期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周期问题。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教学设计注重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悬念,激趣设疑引发学习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游戏:男生女生数字记忆大PK”为本课的学习开起了学生兴趣的大门,激发学生的猜疑和想要学习新本领的心理需求。
学生带着想要学习老师一样一猜就准的好奇心,热情的投入学习。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线,探索新知。
以国庆校园主题图引入新课,通过观察,感知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猜测接下去的颜色是什么?首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因为主题图的规律并不难,学生易于发现,所以在这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
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的自由表达,思维碰撞,完全可以对周期的结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通过感知周期的规律,理解周期的秩序相同两个环节的学习,沟通了周期与有余数除法的联系。
正因为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根据周期定位置,找颜色。
根据周期算个数。
是本节课解决难点的关键环节。
首先,本环节教学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以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练一练等环节的学习,体会画图、排列、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注意了加强合作交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
其次,在已有学习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议一议,集体反馈交流,再次配合利用多媒体手段,考虑周期数和不完整周期中的个数,理解乘加的方法计算某一图形或颜色的总个数。
三、首尾呼应,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
课前和课尾游戏相呼应,相联系,学生学到了新本领并能及时的利用本领解决问题。
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同时,体验到周期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