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文章编号:1001-2397(2007)06-0128-08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坛

收稿日期:2007-07-23

作者简介:胡元聪(1974-),男,四川南江人,西南政法大学讲师,经济法专业博士生。

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胡元聪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重庆400031)

摘 要:对于外部性的含义,学者们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界定;而对于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学者们又多从制度的角度加以寻求。从法律视角即权利和义务的角度,也可以对外部性进行界定,并由此提出法律解决的方法。在解决外部性方面,经济法机制优于民法和行政法机制,但经济法解决外部性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法与经济学;外部性;内部化;经济法中图分类号:DF0-05 文献标识码:A

一、外部性的法与经济学 视角 (一)外部性形成及含义的经济学视角

关于外部性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 斯密在论述经济人的利他性时的观点。他认为,经济人!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1],由此涉及到了正外部性的问题。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其大致内容是:一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既取决于该工业的规模,也取决于各个厂商本身的规模。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这个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题奠定了基础。自马歇尔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成本、收益、经济利益、非竞争性等角度,对外部性的形成和含义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经济学家中,著名的有庇古、诺斯和奥尔森。

关于外部性形成的原因,庇古在#价值与财富?中,从!公共产品?入手,分析了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

成本与私人成本的问题,认为两种成本的差异构成

了外部性。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中,从!集体行动?入手进行研究,认为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排他性地消费公共产品,即!外部性具有不可分割性?,由于大部分环境因子和自然资源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中会产生!搭便车?行为,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而不付费,使供给方无法获得其优化配置生产的收益指标,而需求者又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对公共物品的主观需求,使生产者的需求曲线无法确定,从而形成外部性。诺斯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从!搭便车?入手,对正外部性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定经济主体行为收益的溢出或渗透,意味着第三方不用付费就可享受收益,导致经济当事人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差额扩大,由此导致一

128

2007年11月第29卷第6期 现 代 法 学M odern L a w Science

V o l 29N o .6

N ov .,2007

关于!法与经济学?这个概念,学术界有多种理解:有的认为

它是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法律的学科,由此将其称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有的将其定义为!法和经济学?,强调其是一门法学和经济学整合的边缘学科;有的将其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向其他学科

或领域渗透)的产物,并称之为!法经济学?;有的将其视为法学!进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产物,谓之为!经济分析法学?。(参见:周林彬,黄健梅.法律经济学学科构建探析[J ].思想战线,2006(2):22-30.)本文在上述!法和经济学?的意义上使用!法与经济学?这个概念。

部分人!搭?另一部分人!便车?的现象。另外,还有非竞争性的分析,其主要是解释环境方面的外部性,该观点认为,环境属于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是非竞争性,这就意味着某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不妨碍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因此,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等问题的形成,根源在于环境的非竞争性。

关于外部性的定义,直到目前也还没有统一。归结起来,大致有两类定义[2]:一类是从外部性的产生主体角度来定义;另一类是从外部性的接受主体来定义。前者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3]后者如兰德尔的定义:外部性是用来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4]这些定义可以统一归结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

(二)外部性形成及解决的制度视角

奈特、科斯、庇古、米德和奥尔森等经济学家从制度视角解释了外部性的形成问题。在他们看来,外部性与制度变迁紧密联系,并且其解决可以借助制度的作用。

关于外部性形成的制度原因,奈特在#社会成本解释中的一些错误?一文中认为:!外部不经济?源于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则!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可见,奈特已注意到了!外部不经济?产生的产权原因,开辟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新方向。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则从!外部侵害?入手,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非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造成的;因此,有效产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可解决外部性问题。同时,他认为:庇古针对外部不经济提出的治理对策,只着眼于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一方进行限制,这是错误的;相反,双方都应当承担责任,只对一方进行限制,不利于该厂商的经营。科斯将外部性与产权和制度变迁联系起来,将外部性引入制度分析之中,使人们对外部性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解决外部性的制度方法,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了征收!庇古税?,作为治理外部性的方法;经济学界把征收!庇古税?以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称为!庇古手段?。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案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权利(产权)初始界定清楚,并允许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或社会产值最大化的安排。由这个表述可以看出,科斯提出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案包含3个要素:(1)交易费用为零;(2)产权或权利界定清楚;(3)允许产权或权利在当事人之间自由交易[5]。其中第一点是假设前提;第二、三点是导致资源有效率配置的途径或手段;而产权界定又是产权交易的前提或基础;没有这种权利的初始界定,就无法进行协商谈判,就不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米德在#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中全面分析了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和不经济,他将外部经济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情况:其中之一是无偿生产要素的作用。他以苹果园和养蜂场为例,认为苹果园面积的增加可以使养蜂场的蜂蜜的产量增加,但养蜂场不必为蜂蜜的增加向苹果园支付费用。对这类外部性调整的方式有:(1)对养蜂场进行课税,补贴给苹果园;

(2)对养蜂场增加的产量课税,用税金来补偿苹果园增产的生产要素的投入;(3)将养蜂场和苹果园联合起来经营。无论是庇古还是米德,他们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都是制度手段。奥尔森则主张国家是组织的一种,具有组织的功能,国家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这实际上还是通过制度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总之,庇古、科斯、米德和奥尔森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种制度手段。其观点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肯定了政府(国家)干预在解决外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不同之处则体现在政府作用范围的大小、干预手段的直接抑或间接上。科斯理论的核心是政府的作用,只是使产权明晰,应该放任私人的市场交易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庇古及其观点的继承者在该问题上更看重政府的作用,认

129

胡元聪: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然而,有一种批评观点认为,科斯定理否定了政府干预,但这

种批评可能错误地理解了科斯的思想。实际上,科斯认为:即使没有

交易成本,也需要政府来界定产权、保障协议的执行。科斯定理的魅

力,在于他将政府的作用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反对的是将外部性和

政府干预简单地联系在一起。(参见:卫志民.政府干预的理论与政

策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0.)

为政府的直接干预是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

(三)外部性的解决与政府失灵和法律

针对作为市场失灵一种表现的外部性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决的手段,归结起来主要还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政府干预的思路是一方面通过法律制度或公共管制在界定产权或削减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作用,在存在产权难以明确界定或交易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政府管制就具有合理性,%%政府干预思路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使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成本或收益的内部化。%%方式包括庇古税、产权重组、制定法规%%。?[6]

然而,事实证明,政府的干预行为同样存在外部性。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的深刻分析,始于布坎南和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而较早对政府外部性进行专门研究的是迈金(M ckean)和布朗尼(B ro w i n g),他们于1965年首次明确提出了!政府行为外部性?的范畴。但是,正如查尔斯 沃尔夫所言,直到今天,人们对市场失灵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他们对政府失灵的了解[7];在#市场或政府?中,他不仅对政府行为的外部性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而且还对政府行为的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及对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8]。在他看来,从政府失灵来解释环境污染,是由于政府未干预、政府政策失灵、政府干预政策的低效率或高成本引起,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外部性。

基于此,本文主张从法律的视角即权利与义务的视角对外部性进行定义,认为外部性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结果,是经济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以至于利益的失衡。外部性包括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负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在行使其权利时,将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义务施加给其他经济主体;正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在行使其权利时,将其可由自己行使的权利让渡给了他人且没有对受让人施加任何义务。!外部性的本质是围绕行使权利引发的利益冲突?[9]。!不同经济外部性行为的法律特征又决定了经济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0]本文之所以要从法律视角对外部性进行界定并寻求解决方法,主要是考虑到法律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并且政府的干预同样会失灵,必须通过法律对政府的干预进行约束。 二、解决外部性的民法方法和行政法方法及其局限

既然外部性可以归结为权利与义务的失衡,那么就必然要求国家以法律的手段来解决,以恢复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如何选择解决外部性的法律工具?笔者认为,正确选择法律工具是克服市场失灵的前提;作为干预主体的国家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可以在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法律中作出选择,以使作为市场失灵的外部性在最大限度上得到解决[11]。这里,先论述解决外部性的民法方法和行政法方法;下一部分再论述经济法方法。

(一)解决外部性的民法方法及其局限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部门法。对于负外部性,首先可以通过民法的确权(界定产权)来解决;其次可以通过损害赔偿责任的追究,使负外部性的制造者(侵权行为人)直接承担损害的法律后果来解决,即通过一定程度的事后补偿,来恢复已经形成的权利义务的失衡,以约束负外部性的产出。!如法律赋予受害的一方有起诉产生外部性的一方的权利,如果起诉成功受害者可以得到与他受到的伤害相等的货币补偿,则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就消除了外部性,潜在的法律诉讼会导致有效率的结果。?[8]58对于正外部性,民法可以用赋予正外部性制造者以一定时期的垄断收益的方法,以激励正外部性的产出。可见,民法具有一定规制外部性的功能。

笔者举一个化工厂与渔场的关系的例子来说明民法解决外部性的功能。假设沿河有两家企业:位于上游的化工厂和居于下游的渔场。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水,污染河流,使渔场的产量大幅减少,由此产生负外部性。在此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赋予当事人明确的财产权,以平衡化工厂和渔场的利益,即可以把水的质量规定为一种财产权,并把它给予渔场。这就是说,渔场不但可以在河的下游养鱼,而且还有权在一定清洁质量的河里养鱼。在规定财产权后,渔场可就化工厂污染水质的问题对该化工厂提起诉讼,要求其赔偿因污染带来的损失。而根据科斯定理,在污染权利明确的前提下,不管是

130

现 代 法 学

给予化工厂污染的权利,还是给予渔场不受污染的权利,都可以通过化工厂与渔场之间的自由谈判使污染量符合帕累托效率的条件,也就是使污染与生产的关系符合社会最优标准,从而解决外部性问题。

民法在解决外部性方面也有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民法奉行以个体为本位的理念,这决定了其在协调个体相互间的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时,具有不可克服的功能性障碍。在解决负外部性的问题上,如果交易成本太大,或者由于司法程序上的问题而使交易结果具有不可预期性,则受害人也可能不选择协商或诉讼的方式解决负外部性。其二,就正外部性而言,它实际上是一种公共产品,民法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要求私人免费提供作为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也不可能强制享受正外部性的人向提供正外部性的人付费;可以说,在解决正外部性所引致的不公平问题上,民法机制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二)解决外部性的行政法方法及其局限

鼓励和保护正外部性,预防和制止负外部性,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规制外部性方面,行政法主要从明确政府的职权和职责、强化正当行政程序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着眼,发挥其重要作用。

以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实施管制为例。!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13]政府运用行政权力直接处理外部性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经常采用的方式。如果经济主体所产生的负外部性极大,而其为社会所提供的财富对社会总体福利的增加远不及他所造成的对社会总体福利的损失,政府就将制定一系列的!一般规则?或采取一系列的!特殊行为?来限制或制止该行为的发生,例如,从行政上指示生产者提供最优的产量组合;调整诸如电力、石化等高污染产业的布局,严格限制厂址的选择;发放排污许可证;甚至指示把产生外部性和受外部性影响的厂商联合起来,使外部性!内部化?。以上文提到的化工厂与渔场的关系为例。如果通过行政命令把化工厂与渔场进行合并,也可以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另外,针对正外部性,行政法还可以通过设定和实施行政奖励,对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以调动和激发人们提供正外部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性的解决问题上,正确的取向是:既要求干预主体运用公权,又要求干预主体尊重私权。对此,行政法作为典型的公法,难以很好地兼顾这两者。具体而言,行政法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行政机关的利益与国家的长远目标并不总是一致。国家提倡科学发展观,希望企业能着眼长远,而组成政府的政府官员的任期较短,对其考核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着眼于其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追求晋升,要求甚至强迫本地企业以效益最大化为最高目标,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提高本级政府或部门的!政绩?。在现实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效益好的企业以牺牲本地的环境为代价;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考虑本地的环境承受能力,盲目上一些见效快但污染严重的项目。而行政机关进行这些操作时一般都是依照行政法律法规进行的,在法律程序上并无不妥。由此看来,行政法在诸多情况下无力解决外部性问题。其二,行政机关的行政性偏好加大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难度。行政机关自身的某些偏好是客观存在的;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利益的考虑,对企业的市场准入要求不严,如对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企业管制松懈,甚至把污染转嫁到其他地区,这些行为不仅未能很好地解决负外部性,反而使负外部性在更大范围得以延伸。其三,通过行政手段实施企业合并从而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外部性引起的问题,如向下游排污,往往不是只涉及一两家企业,而是涉及到下游所有有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这时合并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效率也不会高,而且也难以把外部效应内部化。?[14]另外,产权重组这种解决办法要求合并后的企业规模足够大,例如,在养蜂场和苹果园的例子中,只有当苹果园的规模足够大,蜂群生活在一个苹果园内,外部性才能内

131

胡元聪: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张五常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

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

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

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订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

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参见:张五常.经

济组织与交易成本[M].//约翰 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

学大辞典.许明月,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58.

部化?[6]52。

三、解决外部性的经济法方法的优势、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运用经济法方法解决外部性的优势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经济法作为国家运用公权力克服市场失灵的法律,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1.从经济法的产生&&&克服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 民法、行政法因其自身的局限导致了社会关系调节上的缺位,由此促成了经济法的产生。正如金泽良雄所言,经济法是为弥补由市民法所遗留下来的法律空白状态而制定的法律[16]。经济法确认政府干预,尽管出自国家的!有形之手?,却植根于市场的土壤;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干预,不对过度自由进行干预,也就不存在干预后的适度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虽然离不开民法,但民法只为现代市场提供一般规则和市场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其对经济运行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仍以上文提到的化工厂与渔场的关系为例。民法对化工厂污染渔场的外部性的处理,是以化工厂致污的事实存在为前提的事后处理,其处理效果如何,取决于交易费用的高低。而经济法则通过环境税和排污费的征收等途径,让化工厂的产品成本中真正反映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从而对污染者的预算造成持续的压力,刺激污染者重新考虑采取对环境危害较小的行为[17]。由此可见,经济法通过对化工厂利益结构的改变,能使其作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同理,经济法对带来正外部性的个人或企业,通过授权政府采取补贴、减免税等鼓励措施,使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的部分得到补偿,以克服或减少!搭便车?的现象,使私人收益不断接近社会收益。因此,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经济法有独特的功能。

2.从经济法的理念&&&凸显社会本位&&&的角度分析 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有多种诠释。笔者在这里重点强调代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要求不仅仅以人类社会横向的当代人的利益和谐为着眼点,而且应以人类社会纵向的代际利益的和谐为着眼点。如果明确产权,民法对解决外部性问题有一定作用;但除了当代人,后代人是无所谓提前亲自维护自身的利益的。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具有持续性的影响,这必然损害后代人的利益,甚至威胁到后代人的基本生存。从可持续的原则出发,后代人对今天的环境与资源无疑有一定的权利;也就是说,当代人对环境和资源的使用应以不损害后代人的权益为前提。但是,后代人在今天是!缺位?的,在出现涉及后代人的环境和资源利益的事项时,产权学派经济学家关于通过市场交易(谈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的设想便根本不具可行性。较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国家干预来保护后代人的利益,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融洽、生态与发展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强调社会整体利益的优先地位,以公权力的保障来促进私权利的充分行使,这恰恰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价值体现[18]。经济法从大局观出发,对外部性进行规制,这既能克服民法的!短视?局限,又能矫正行政机关的行政偏好,从而有利于对正外部性进行激励,对负外部性进行限制。

3.从经济法的效益价值&&&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 经济法的价值之一,便是经济效益;而节约交易成本,则是经济效益的要义。经济法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可以由此节约交易成本。!经济法律是一种将外部性内在化的制度设计?,是!能够把所有外在成本和外在收益都纳入生产者计算和决策之中的法律制度安排,将会增加社会的总净收益,获得潜在利润?[19]。首先,在解决外部性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外在成本十分巨大。例如,对垄断行为,若只采用损害赔偿的方法解决,则私人将无力承担或不能弥补社会损失;此时,只能采用经济法的管制方法。其次,若究责成本过高,而外在成本(损害)不大,则市场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常缺少民事索赔的积极性。例如,在环境污染案件中,受害者往往会因预计获得的赔偿额不大或者污染制造者与受害者之间实力的悬殊而放弃索赔。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干预,亦即采用经济法的方法,将外部性尤其是负外部性内部化。

132

现 代 法 学

(二)运用经济法的方法解决外部性的途径&&&以税法为例

经济法作为国家克服市场缺陷的法律,其调整方法通常是!反市场而行之?,即,以一种与市场反向的利益(权利、义务)不平衡来矫正市场缺陷产生的利益(成本、收益)偏差。!以一种反向的利益不平衡来矫正市场缺陷?意味着:对正外部性,从社会收益中拿出部分收益(例如,通过给予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补贴和资助正外部性的制造者;对负外部性,则将外在成本内在化,即反摊给(例如,通过征税、征收规费)负外部性的制造者,同时,辅之以依法直接管制、限制准入、主动查处、行政处罚等经济行政方法,约束或禁止负外部性的产出。

这里以税法为例来进一步说明经济法解决外部性的途径。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市场失败导致了外部性,从而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所以,必须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政府的作为,使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使生产稳定在社会最优水平。庇古就主张,当负外部性出现时,政府可以对负外部性的制造者课以赋税,并用由此所获得的收入转补给相应的受害者,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进而抑制负外部性的制造者的生产[20]。该理论便是著名的!修正性税收方案?,即污染者必须对每单位的污染活动支付税收,税额等于负外部性活动对其他经济行为者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M EC)。边际社会成本(MSC)与边际私人成本(M PC)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污染税(或资源费)T=M SC-M PC= M EC=e?(Xe);e?(Xe)为外部侵害者实施的外部成本函数。通过征收这样一种税收(或收费),污染者(或资源浪费者)便将负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恢复帕累托最优。显然,!庇古税?是一种基于社会和私人纯产品差异的分析,并从法律责任角度来矫正负外部性影响的解决方案。尽管它因没有考虑所有权的社会功能而受到来自科斯、张五常等产权经济学家们的严厉批评,但由于!庇古税?的基本原则与现行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和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同并倡导的!污染者付费原则?是一致的,因而,征收污染税是目前被各国政府采纳的一种最普遍的控污措施[20]。其实,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负外部性内部化的实质,在于一个经济主体实际承担了其在行使权利时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义务施加给了其他经济主体。

运用税法,向施加负外部性的主体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出正外部性的主体以等于其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可以使企业提供最合适的产量。对正外部性行为减免税负、对负外部性行为加重税负或者征收环境税从而增加其成本,以遏制负外部性行为的发生,这种方法也即征收!庇古税?。在庇古看来,通过政府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这里的征税针对的是负外部性;而补贴针对的是正外部性)。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政府征税?:政府通过行使征税的权力来约束负外部性制造主体!过分?行使其权利的行为,使之要么停止其行为,要么承担纳税的义务,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其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事实上,!庇古税?在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用!谁受益,谁投资?的政策,在环境保护领域采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这些政策,都可以在庇古的理论中找到依据。目前,排污收费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其理论基础也可以追溯到!庇古税?。应该说,财政手段尤其是征税,主要是政府通过强化外部性制造主体的(纳税)义务,来实现负外部性的治理的。!经济法的调整方法,针对市场外部性带来的利益失衡,采用反向的权利、义务不平衡进行校正?[19]290,这通过上述例子得到了印证。

(三)经济法解决外部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政府干预可以消除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的外部性问题;但是,政府在解决市场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的同时,其自身的行为也将产生外部性,尤其是负外部性。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由于政府失灵而造成社会成本的增加、政府管制引发的低效率等。基于此,在通过经济法的政府干预方法解决外部性问题时,也需要对政府进行约束。

1.严格界定政府干预外部性的范围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市场失灵之处,即市场个体理性造成集体非理性的地方,就是国家干预可以介入的地方。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言,市场失灵为政府进行某种形式的干预提供了空间;或者说,凡是市场可能失灵的地方,都是政府应当监管干预的地方[11]115。政府依其

133

胡元聪: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职能界定和保护产权、改革和创新制度、维持经济秩序等,都属于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政府所提供的这些公共产品多不具备享受上的排他性,因而有较多的外部正效应。但是,政府也可能职能错位、也会滥用权力,这将引起市场秩序的混乱。例如,政府超越权限,直接介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便可能造成企业行为机制的扭曲。这些超越职权范围的政府干预,最终将造成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减少。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是建立在对产权解决方案交易成本过大而无法实现的基础之上的,即,只有当产权界定的成本十分高昂的时候,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产权充分界定的成本,尽量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交易空间,从而促使当事人通过自己的自由交易而使产权达到充分界定的水平,实现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最优或产值最大化。

2.政府干预的度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诺斯说过:!如果预期的净收益(即指潜在利润)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22]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干预权介入干预对象的深度应取决于国家干预收益、成本与市场自治收益、成本的比较,尤其是应取决于二者边际成本的比较,即当选择国家或市场配置社会资源情形下的边际投入不能再带来交易费用的下降或交易收入的上升时,这种选择就是一种可取的选择。政府干预活动的界限在于:政府干预的成本不能等于甚至大于市场缺陷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如果市场、企业都不能以合适的成本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政府存在本身就是最优结果,其程度由个人决策及行动主体决策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具有内生特征。这里主要是强调给予政府干预是既授权又限权。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中要尽量货币化,实在不能货币化的主要用定性的基本方法辅以一定限量的定量分析。同时对成本-收益的分析要尽量周全[23]。在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政府就要求所有新制定的政府规章都要符合成本-收益分析的标准,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放松甚至废除政府管制的变革运动;其基本理念是!政府在进行管制行为时理应有成本&收益分析观念,把成本与收益作为衡量管制效率、效益的依据,慎重考虑政府应该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24]以上论断和实践,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3.加强政府干预职能的法治化建设 对经济生活实施干预,现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是,各国的经验也表明,政府干预必须法治化。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当今世界以政府干预法治化为目标所实施的以下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其一,通过宪法解决政府失灵[25]。个人构成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构成社会。不同的人之间、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以及个人与利益集团之间,往往具有不同的利益和偏好,他们之间常常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在正外部性的制造与享用、负外部性的制造与承受中亦表现明显。为了化解利益冲突,必须扩大个人、各利益集团正常表达利益要求的渠道,平衡不同利益的要求。其二,强化对政府机构的财政预算约束,规范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经济行为。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若无此约束,则政府有可能不计成本,支出规模过大而效率低,以至于当期的政府官员会独享赤字财政的政治利益,而由他们的继任者去承担成本。其三,赋予政府行为外部性的受害者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对政府提起诉讼的权利。这实际上要求实现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变,使公民有合法的权利对权力提出合理的质疑[26]。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上[M].北京:经济出版社, 1996:9.

[2]沈满洪,何灵巧.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52.

[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63.

[4]兰德尔.资源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55.

[5]罗必良,王玉蓉.外部性问题与科斯定理[N].中国环境日报,1995-05-12.

[6]卫志民.政府干预的理论与政策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

[7]查尔斯 沃尔夫.市场或政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55-74.

[8]何立胜,杨志强.内部性 外部性 政府规制[J].经济评论,2006(6):141.

[9]王廷惠.外部性与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兼论政

134

现 代 法 学

府角色定位[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1):.

[10]邹先德.论经济外部性的法律特征[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9.

[11]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6.

[13]史普博D F:管制与市场[M].余晖,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9:45.

[14]程启智.中国: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5.

[15]李昌麒.经济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57.

[16]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M].满达人,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24.

[17]卡罗林 伦敦.欧洲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所涉及的法律问题[J].外国法评论,1999(1):46.

[18]朱大旗,邱潮斌.经济法理念下的科学发展观[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23.

[19]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66.

[20]马奎.论西方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演变[J].经济评论,2001(3):46.

[21]刘友芝.论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J].经济评论,2002:(3)8.

[22]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64.

[23]杜仕林.转型期国家干预之边界考量&&&基于经济法的认知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06(4):18.

[24]席涛.美国管制&&&从命令&控制到成本&收益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1-40.

[25]朱进.外部性与政府干预行为[J].长江论坛,2003 (2):46.

[27]孙鳌,陈雪梅.政府外部性的政治经济学[J].学术论坛,2006(3):84.

Externality and H o w to D eal w ith It:In Perspective of Law and E cono m i cs

HU Yuan cong

(Southw estUn i v ersity of Politica l Science and La w,Chongqing400031,Ch i n a) Abst ract:Ex terna lity i s typ i c ally defi n ed by scho lars fr o m the ang le o f econo m ics wh ile it is analyzed and dealt w it h i n perspecti v e o f i n stit u ti o ns.I ndeed,externality can also be delineated fro m the ang le of la w,.i e.fro m the ang le o f ri g hts and ob li g ati o ns.As such,issues re lated to externality can also be reso lved w ith legal m ethods. Though regulato r y m ethods deri v ed fro m econo m ic la w are better than those fro m civ il la w or adm inistrative la w,t h ey are by no m eans perfec.t

K ey W ords:la w and econo m ics;ex ter na lity;i n ternalization;econo m ic la w

本文责任编辑:卢代富

135

胡元聪: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16—20

第十六章寡头 复习题 1.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什么? 答: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对整个卡特尔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 2.比较寡头与垄断的产量与价格。 答:如果寡头们可以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话,寡头与垄断的产量和价格相等。当寡头企业个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3.比较寡头与竞争市场的产量与价格。 答:寡头价格高于竞争价格。寡头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4.一个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答: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有效率的水平。 5.什么是囚犯两难处境?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 答:囚犯两难处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6.举出寡头之外的两个例子,说明囚犯的两难处境如何有助于解释行为? 答:例一,共有资源的使用。设想两个渔民——杰瑞和麦克,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湖泊,湖泊中价值2万美元的鱼类资源归他们共有。造一条渔船要花1 000美元。两人各有一条渔船,每人将得到一半的鱼类资源,可以赚9 000美元(1万美元收益减1 000美元成本),两人都可以造第二条渔船。如果某个人在三条渔船中拥有两条,他就得到三分之二的鱼类资源,这将带来11 333美元的利润。但如果两人都造第二条船,又是平分鱼类资源,而且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是8 000美元。表16-1表示杰瑞和麦克的博弈。 表16-1 共有资源博弈 例二,广告博弈。考虑两家化妆品公司——甲和乙,面临决策。如果两家都不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它们平分市场。如果两家都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他们仍平分市场,但利润少了,因为要承担送赠品的成本。但如果一家公司送赠品而另一家不送,送赠品的一家就把另一家公司的顾客吸引走了。表16—2是这两家公司的博弈。 表16—2 化妆品公司的博弈利己行为使这两家公司得到不良后果。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免费下载】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第10章外部性 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 关键术语定义 -------------外部性1、认为如果私人各方面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 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 命题 -------------正外部性2、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负外部性3、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社会成本4、为引导私人决策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 而征收的一种税 -------------外部性内在化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矫正税6、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科斯定理7、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 -------------交易成本8、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 二、判断正误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7、为了使污染减少到某个目标量,如果每个污染企业都等量的减少其污染,这就是最有效率的 -------------8、当斯莫基熊说“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时,社会是在努力用道德规范与社会惩 罚把野营时用火相关的外部性内在化 -------------9、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10、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情节空气的评价 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不会在餐 馆吸烟 -------------11、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 性的私人方法 -------------12、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 -------------13、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4、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给污染环境定价这个想法 -------------15、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 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三、单项选择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 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 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 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 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 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 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情况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油作粮食的价格

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 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 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 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 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现在,一些油企的利润已经出现严重的倒挂,一些无法享受补贴的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如果这时还义无反顾地将限价令进行到底,那么食用油市场一定会萎缩。食用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没有串通涨价,没有操作市场的行为,政府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过多的参与。因为不理智的管制,只会越管越乱,越管越槽。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的占时限价,都只不过是推迟涨价时间的行为。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命令控制方法。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成本)内部化来减少污染,例如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某一种低污染环境技术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污染者在排污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迫使污染者将原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费用转化为污染者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二)经济刺激方法经济刺激方法是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把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经济刺激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庇古手段,其具体手段有排污费和排污税等。另一类侧重于通过市场本身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科斯手段,也叫产权管理。其具体手段是明晰产权和建立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解决环境经济问题的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 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 案例分析: 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所谓命令经济是指这样一各制度,其资源的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命令个人和企业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行事。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每个人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子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最好的公共福利。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本不需要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看不见的手”就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微观经济学,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必要利用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要点 1.循环流向图,见书20。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 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大炮与 黄油 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 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表述: 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 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 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016北师行管考研唐任伍《经济学原理》核心讲义,

第1章导论 本章节包括4个大知识点,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和经济学研究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而后分析教材的例题知道怎么去掌握重要知识点,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就能熟悉相应知识点,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1.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1】经济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限欲望的 科学。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组织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 产 【知识点2】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名师注:相当重要) 市场机制的运行基础: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得同样简单明了,他把价格在经济的作用简要归 纳为:第一,传递情报;第二,提供一种刺激,促使人们采用最节省成本的生产方法,把可得到的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目的;第三,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即收入的分配。作者观点: 1.市场价格能传递信息。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市场价格提供了重要信息从生产的角度说,市场价格提供了消费者对每种商品评价的最新信息。市场价格也为生产过程中豺资源 或要素的使用提供重要信息。 2.市场价格能协调人们的行为。 3.市场价格能提供有效激励。 4.市场价格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总之,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价格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最终会使需求与供给相等。当需求等于供给时,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生产者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分配于各种用途,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 化得以实现,这种配置就是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提出来的,用来评价资源使用和配置是否有效率,是资源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10章外部性)

第10章外部性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 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夕卜部性(externality):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 部性。在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的,均衡并没有实现整个社会总利益的最大化。 1 ?福利经济学:回顾 图10-1表示铝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高度表示边际买者的支付意愿也就是购买最后一单位铝对消费者的价值。供给曲线的高度表示边际卖者的成本,也就是出售最后一单位铝对生产者的成本。 在没有政府干预时,铝的价格会自发调整,使铝的供求达到平衡。如图10-1的Q市场所示的市场均衡时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使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意义上说是有效率的。 2.负的外部性 假设铝工厂排放污染物,产生负的外部性,使得生产铝的社会成本大于铝的私人成本。因此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之上。 一个仁慈的社会计划者会力图使该市场产生的总剩余一一铝对消费者的价值减去生产 铝的社会成本一一最大化。决定了社会的最适量(即Q最适),如果不考虑对除生产者之外的 其他人的影响,则均衡数量为Q市场。此时铝的均衡数量(即Q市场)大于社会的最适量(即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台湾大学经济学原理(16)

國立臺灣大學 開放式課程《經濟學原理》 第十六講寡占市場 (Ch.17)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林明仁教授講義彙編: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張振鴻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版授權釋出】※本課程指定教材為N. 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2012), 6th edition.

上一章介紹完了獨佔性競爭後,我們可以想像寡佔是從獨佔而來,兩者在許多方面 較為相像;在寡佔市場這章中,將會加入一些賽局的觀念,作為分析工具。 A.寡佔市場簡介 a.定義:想像一個獨佔市場條件 1.市場只存在一個賣家,因此其將從價格接受者轉為價格制定者 2.只有一個廠商,產品品質由自己決定 3.通常存在極大地進入障礙或退出障礙,不然不會只有一個廠商存在 我們可以進一步比較寡占市場 1.市場存在少許賣家,仍然保有部分制定價格的能力 2.存在少許廠商,產品內容將互相牽制 3.亦存在進入障礙或退出障礙,但相對獨佔來說相對較小 b.特徵 由於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彼此之間互相影響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在最極端 的例子中,他們甚至可以彼此合作,形成一個巨大的Cartel,這時便無異 于一個獨佔市場了,因此在探討特徵時,著重在彼此之間的策略競爭、勾 心鬥角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B.寡佔廠商的決策 a.面對的需求曲線 按照一樣的邏輯,獨佔市場擁有價格制定能力,而寡占市場既然為獨佔市 場的衍伸,也面對著負斜率的需求曲線。 b.利潤極大化的過程 對一個獨佔廠商來說,當超額利潤最大的時候,他也賺得最多,想像這一 個獨佔廠商是由許多小廠商所組成,也就是所謂的Cartel,這時總體上來 說的定價策略(獨佔廠商的MR=MC)與個別廠商的定價策略變有所不同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摘要: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思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外部性内部化是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所在。从环境的外部性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利用外部性理论,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外部性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 1、外部性含义 a)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F i=f(X i1,X i2,X i3,···,X i m,X j n,) i≠j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其中F i是生产者i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i的效用函数;X i m是生产者(或消费者)i的内部影响因素; X j n是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i施加的影响。 b)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某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外部性问题。实际上,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产生,实质上是社会边际收益或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或私人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当存在外部性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收益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成本,由于价格信号失真,据此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致使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产生了环境外部性问题。当存在环境外部性问题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性对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比较,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性和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法经济学案例分析

李萍等v.五月花饮食有限公司 【案情】: 李萍夫妇带着儿子与朋友到被告“五月花”餐馆就餐。就餐时,临近包房内突然发生爆炸,李萍受伤致残,儿子受伤后不治死亡。爆炸的原因是一农民将爆炸物装在酒盒里伪装成酒作为礼物送给一医生,该医生将该“礼物”带到五月花餐厅的包房里(该餐厅允许顾客自带酒水),服务员在为顾客开启该酒盒时,发生上述爆炸。 李萍夫妇起诉“五月花”饮食有限公司,主张人身伤害赔偿。【分析】: 对本案的讨论将依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 3.是否应当赔偿 一、违约责任的认定 顾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证明他是饭店的客人,饭店有保护他的法律义务;(2)必须是饭店的作为或不作为给客人造成的人身损害;(3)客人的人身损害是饭店的过错所为;(4)负有举证责任,证明损害出自饭店,而不是他本人。 原告李萍夫妇到被告五月花公司下属的餐厅就餐,和五月花公司形成了消费与服务关系,五月花公司有义务保障李萍夫妇的人身安全。五月花公司是否尽了此项义务,应当根据餐饮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以及对象等综合因素去判断。本案中,李萍夫妇的人身伤害,是

五月花餐厅发生的爆炸造成的。此次爆炸是第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所致,与五月花公司本身的服务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五月花公司作为消费与服务合同中的经营者,除应该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外,还应当依照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履行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不受非法侵害的附随义务。为了履行这一附随义务,经营者必须根据本行业的性质、特点和条件,随时、谨慎地注意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但由于刑事犯罪的突发性、隐蔽性以及犯罪手段的智能化、多样化,即使经营者给予应有的注意和防范,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刑事犯罪对顾客人身、财产的侵害。这种侵害一旦发生,只能从经营者是否尽到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来判断其是否违约。五月花餐厅接受顾客自带酒水到餐厅就餐,是行业习惯使然。对顾客带进餐厅的酒类产品,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要求经营者采取象乘坐飞机一样严格的安全检查措施。由于这个爆炸物的外包装酷似真酒,一般人凭肉眼难以识别。携带这个爆炸物的顾客曾经将其放置在自己家中一段时都未能发现危险,因此要求服务员在开启酒盒盖时必须作出存在危险的判断,是强人所难。五月花餐厅通过履行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不可能识别伪装成酒的爆炸物,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五月花公司通过合理注意,无法预见此次爆炸,其已经尽了保障顾客人身安全的义务,不存在违约行为。 二、侵权责任的认定

平新乔课后习题详解(第16讲--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第16讲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1.考虑一种两个消费者、两种物品的交易经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与禀赋如下 ()()2 11212,u x x x x = ()118,4e = ()()()21212,ln 2ln u x x x x =+ ()23,6e = (1)描绘出帕累托有效集的特征(写出该集的特征函数式); (2)发现瓦尔拉斯均衡。 解:(1)由消费者1的效用函数()()2 11212,u x x x x =,可得121122MU x x =,1 22122MU x x =,故消费者1的边际替代率为12 1 1112212 121 2121 22MU x x x MRS MU x x x ===。 同理可得消费者2的边际替代率为222 12 21 2x MRS x =。 在帕累托有效集上的任一点,每个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同,即: 12 1212MRS MRS = 从而有: 12 2 21211 2x x x x = ① 又因为212210x x =-,21 1121x x =-,把这两个式子代入①式中,就得到了帕累托有效集的 特征函数: 1122 1111 10422x x x x -=- ② (2)由于瓦尔拉斯均衡点必然位于契约曲线上,所以在均衡点②式一定成立。此外在均衡点处,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如图16-1所示),这就意味着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 1112 12121 121 1418x p x MRS p x x -===- ③ 联立②、③两式,解得:1 158/4x =,1258/11x =。 进而有21112126/4x x =-=,2 1221052/11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