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理论总结

合集下载

财政支出分析报告

财政支出分析报告

财政支出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支出结构和趋势,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首先,我们将对财政支出的组成进行梳理,然后分析各项支出的情况和变化趋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支出的建议。

1. 财政支出组成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开支。

根据支出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财政支出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政府经济支出政府经济支出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而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用于修建公路、桥梁、机场、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提升交通和物流效率。

•科研与技术发展投入:用于支持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进行创新研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产业扶持和补贴:用于支持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

1.2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而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和福利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金,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医疗保障和健康支出:用于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医疗设施建设等,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

•教育支出: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学校建设、教师培训和教育补助等。

1.3 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而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和治安维护:用于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犯罪和保障公众安全。

•政府机构运行费用:用于政府机构的日常运行,包括基本工资、办公经费和公务差旅等。

•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用于维护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

2. 财政支出情况分析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时,我们将对各项支出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详细的解读。

2.1 政府经济支出分析政府经济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在过去几年中,政府经济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旨在提升国家的物流和交通效率。

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分析

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分析

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分析班级:11财务管理学号:1102121012姓名:李安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而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从上表可以看出: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

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

2008年以来, 中央政策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全面落实此前提出的社会政策目标上,由此,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在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 各级财政部门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并配合以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致力于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政府尤其重视民生方面的支出力度,如社会保障支出、公共卫生支出、教育支出等。

财政支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市场机制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的费用占比偏高,我国的财政支出大量的投入与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忽视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特别是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的提供,为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对财政支出进行优化。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公共物品的提供、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财政的法制化、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公共物品的提供、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一 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纯公共物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的物品,大家都不愿意买, 排他性的物品,大家都不愿意买,所以公共物 品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只能以公共提供的方式。 品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只能以公共提供的方式。 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 ): 想不花代价而指望从别人花费中得到好处的动 机所引起的问题。又称免费搭车。它使纯公共 机所引起的问题。又称免费搭车。 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买卖来进行消费。 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买卖来进行消费。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资源配置效率和生 产效率。
(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是指财政资源按照消 费者对最终产品的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配置。 费者对最终产品的偏好和预算约束进行配置。 它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的问题。 的比重适度的问题。 它首先是财政支出占 的比重适度的问题 (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是指公共商品或劳务 供给方的效率。 供给方的效率。 (三)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 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是社会资源有效配 置和GDP合理分配的综合结果。 合理分配的综合结果。 置和 合理分配的综合结果
财政的法制化、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 监督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 理论简介 市场缺陷的存在为政府决策代替市场决策提 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简单地说, 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简单地说,公共选 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政府决策) 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政府决策)的经济学 研究,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研究,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 公共选择理论成形于20世纪 年代, 世纪60年代 公共选择理论成形于 世纪 年代, 1959年,布坎南与塔洛克共同发表了《同意 年 布坎南与塔洛克共同发表了《 的计算》一书, 的计算》一书,奠定了现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基 础。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含义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的内涵 政府为实现其基本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在政府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社会将消耗一定的资源,这构成了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3、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的比较 一般来说,绝对指标比较直观地反映某一财政年度内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在对一国政府支出变化进行纵向对比时有实际意义,但该指标是以现价反映财政支出的数额,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支出总量的影响,与以前年度的财政支出对比,可比性较差,因此人们在分析时,更注重相对指标,同时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时,相对指标更好一些。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中央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 包括省及省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无偿拨款 有偿贷款 财政直接贷款或通过银行贷放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用,并收取一定的利息或占用费的支出方式。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政府职能及财政资金供给范围 政府履行的职能不同,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从而影响财政支出的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
财政支出的结构的含义 指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具体支出项目的构成及所占比例。
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支出进行划分和归类,目的在于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维持性支出
政府为维持公共安全和宪法秩序的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行政管理和法律方面的支出。 经济性支出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基础理论及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基础理论及结构分析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对 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有较强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 府效益约束较软。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约束硬;转移性支出对 微观经济主体约束软。
4、按照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1)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 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
2、“十一五”期间措施
讨论题:结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 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 开放不断深化)。
就“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 “收入差距”、“教育就业”、“基础设施 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你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展开讨 论。
立项
界定
支出
2、配套原则: 是指财政支出在立项的基础上,各项
支出之间应相互协调,结构优化。
3、节省原则: 政府在满足公众的公共需要的同时,
又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支出。
4、效益原则: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公共支出的最优化,即以 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两种方法:
(1)成本—收益法
含义 :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收益进行对比分 析,更多应用于公共支出决策中。
社会福利
经济发展与运输
一般行政
五、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
分析
六、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选择和中长期发展
战略及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1)政局是否稳定; (2)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政府干预。 3、社会性因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财政的民主化、法制化和财政监督
一、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研究经济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研究 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 程序下,政府政策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如何改革政治程序, 以及改进决策的结果。简单地说,公共选择理论是对非市 场决策(政府决策)的经济研究。
三、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 四、公共生产
所谓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 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主要指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 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五、公共定价
(二)公共决策(公共选择的规则) 1、直接投票决策(直接民主制条件下公共选择的规则)
直接民主制条件下的公共选择规则是指公共选择直接取 决于选民的投票。
在直接民主制条件下,公共选择的规则就是通过投票对 公共产品作出选择的规则,通过投票可以有效和公平的表达 选民对公共产品的真实意愿和偏好,从而实现对公共产品的 最佳选择。它主要有两种决策形式:全票通过原则和多数票 通过原则。
(2)管理者的特点与行为目标 特点:①官僚机构中不存在竞争,缺少竞争意味着缺少
激励,从而降低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②公共机构的官僚并 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就难以降低成本。③公共产品和服务 通常不以价格形式出售,因此,社会成员对公共机构的评价 不能象市场价格那样敏感。
(3)政治家行为目标及政策措施 政治家行为目标:①政治家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当选或连 任),而不是追求公共利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②政治家凭选票的极大化实现 目标。③政治家是以自己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或政策来争取 选民。④政治家提出的改革方案,只有符合中间人的效用偏 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
ϒ 一、效率原则
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 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 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由于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由于市场存在失灵现象,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 全,因而要求政府以其权威来对资源配置加以调节和管 理。 二、公平原则 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 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 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 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 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分配取决于财产所有权和 财富积累的分布状况;而收入的分配则取决于能力、 财富积累的分布状况;而收入的分配则取决于能力、职 业训练和这些技能的市场价格。如果单纯依赖市场, 业训练和这些技能的市场价格。如果单纯依赖市场,则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就要求进行社会的再分配, 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就要求进行社会的再分配,实现 社会的相对公平。 社会的相对公平。 ϒ 三、稳定原则 财政支出的稳定原则, 财政支出的稳定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促进社会经 济的稳定发展。 济的稳定发展。
(三)具体用途分类法
价 格 务 补 贴 支 出 出 理 支 支 出 出 出 出 支 出 出 支 政 管 保 障 生 支 出 业 支 储 备 出 支 卫 债 行 社 会 教 防 支 农 资 支 费 用 出 支 出 援 物 资 金 项 筑 支 改 造 出 三 文 国 支 国 家 动 流 科 技 易 建 挖 潜 设 支 业 建 简 企 基 本
( 一 ) 按 国 家 职 能 ( ( 能
行政管 理支出 国防安 全支出 社会文教 支出 经济建 设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主要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等。

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他们将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1)内在原因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

(2)外在原因公共收入因动荡原因增加后,很难再降低。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

3.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认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4.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支出必然快速增长。

5.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例题1·单选题】“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格雷夫B.瓦格纳C.皮考克D.鲍莫尔『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瓦格纳。

【例题2·单选题】(2007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 )。

A.社会财富总量B.财政支出需要C.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例题3·多选题】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 )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A.选民B.政治家C.官僚行为D.民主制度E.政府机关的效率『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财政支出分析报告

财政支出分析报告

财政支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财政支出进行全面分析,以帮助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对财政支出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通过对财政支出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支出的结构、趋势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财政支出概述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费用支付。

财政支出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中央政府支出、地方政府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中央政府支出包括公共事业建设、社会福利扶助、国防和安全等方面;地方政府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

3.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3.1 中央政府支出结构根据最近五年的数据,中央政府支出中,公共事业建设占比约为30%,社会福利扶助占比约为20%,国防和安全占比约为15%,其余的支出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

3.2 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地方政府支出中,基础设施建设占比约为35%,教育占比约为20%,医疗卫生占比约为15%,其余的支出包括社会福利扶助、环境保护等方面。

3.3 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社会保障支出中,养老保险占比约为40%,医疗保险占比约为30%,失业保险占比约为10%,其余的支出包括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方面。

4. 财政支出趋势分析4.1 中央政府支出趋势在过去五年中,中央政府支出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扶助的支出增长较快,国防和安全的支出保持相对稳定。

4.2 地方政府支出趋势地方政府支出在过去五年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支出增长较快,医疗卫生的支出保持相对稳定。

4.3 社会保障支出趋势社会保障支出在过去五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支出增长较快,失业保险的支出相对稳定。

5. 财政支出影响因素分析5.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有直接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财政支出。

5.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财政支出产生影响。

第六讲财政支出的理论和实践

第六讲财政支出的理论和实践

第六讲财政支出的理论和实践第六讲财政支出的理论和实践在第二讲我们对财政支出进行了概况了解,这一讲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及其所属公共机构的开支。

财政支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理解:是政府行使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在预算等制度之下发生的;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供应手段;用以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干预和规范(改善低收入者和弱势人群、校正外部性等);对宏观经济有稳定的作用(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照复式预算要求分类1994年我国颁布了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分为四部分预算:1、政府公共预算: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维持公共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支出的预算;2、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以行政手段筹集并管理的社会保障收入和用社会保障收入安排的支出预算;3、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取得的收入,其他建设性收入和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的资本性支出预算;4、其他预算:根据需要安排的其他收入和支出。

(二)按支出费用的性质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它费用。

详见第二讲《财政收支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三)按支出用途分类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政策性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四)按政府层次分类中央和地方支出。

详见第二讲《财政收支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五)按照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1、购买性支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支出,用于满足政府日常管理活动、提供公共产品和政府投资所需的产品和劳务支出。

也被称之为消耗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的两种经济效应:政府购买性支出会产生挤出效应,在经济已近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下,政府投资会排斥或挤占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另一方面政府购买性支出会产生“引入效应”和“乘数效应”:这是指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政府购买性支出改善了投资环境(尤其是基础设施)会吸引私人部门投资,社会需求的增加在“乘数效应”下得到放大。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3篇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3篇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3篇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1摘要: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章对中国近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应增加财政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对比;社会公共服务一、中国财政支出规模(一)财政支出的绝对指标财政支出的绝对额,即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支出和使用的财政财政资金数量总额。

它是一种直接用货币表示地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可较为直观的具体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财力集散程度和所提供社会共同事务的规模。

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从2001年到2010年的财政支出是随着GDP 的增加而逐年增加的。

这也符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财政支出规模上升的发展趋势的学说,其中,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皮考克和维斯曼的“内外因素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等等。

(二)财政支出的相对指标相对量指标是指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支出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数量与相关经济指标的比率。

它反映了财政支出和宏观经济运行及国民收入分派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财政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的比例越大,社会财力越集中,财政支出的规模越大,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介入或干预程度也就越高;反之越小。

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的财政支出比例系数从2001年到2010年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说明我国的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介入或干预程度多年没有太多的变化。

财政支出增加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比重,它反映在预算年度内,国内生产总值的新增部分被政府集中,通过财政支出安排的份额,反映了政府对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集中和控制程度。

一般来说,在经济运行正常、主要经济比例稳定的条件下,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基本稳定不变的,否则,就会影响原有的经济秩序和分配结构。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p (一)财政支出控制的必要性 p 1、过度的政府财政支出会影响其他利益主体的经
济选择 p 2、产生“挤出效应”作用 p 3、过度的财政支出会导致通货膨胀
p (二)财政支出控制的形式 p 1、直接控制 p 2、刺激性控制 p 3、协调控制 p 4、政策控制
p (三)控制财政支出的具体方法 p 1、预算监管制度 p 2、政府采购制度 p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特点
在市场上按等 价交换的原则 进行
不经过市场过 程而直接在分 配领域完成收 入再分配,具 有非市场性
对国民经济 的影响
扩大当期的 社会总需求, 对生产就业 产生直接影 响
对收入分配 产生直接影 响,对生产 就业产生间 接影响
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数额及其所占比重
购买性支出 数额/亿元 比重 1981-1985 5843.6 75.77 1986-1990 11023.0 71.50 1991-1995 22293.8 78.45
p 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 提出若干实现建设性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 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 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是 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问题点多面广, 因此在事先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科学合理的协调 与安排,在执行中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严谨 的逻辑演绎,最后要拿出令人信服的决策结论。
p 各国财政支出都呈现增长趋势,但财政支 出的结构不同,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主要集中在转移性支出方面,而发展中国 家财政支出的增长则主要集中在购买性支 出方面。
二、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p 1、 瓦格纳法则
p 认为:“现代工业的 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 的要求,社会进步必 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 加,财政支出不断增 长”。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一、分类1.按经济性质①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投入回报)范围:购买日常政务活动和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②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投入无回报)范围: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方面的支出。

2.按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①补偿性支出: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

(以前计划时期用)范围:目前只剩下企业挖潜改造支出②消费性支出: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

(没有形成资产)范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

③积累性支出: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

(形成资产)范围:基本建设支出(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生产性支农支出/(流动资金支出)。

3.按目的性①预防性支出: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等方面的支出。

范围:国防、司法、公安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②创造性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更为发展的支出。

范围:基本建设投资、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支出。

4.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①不可控制性支出: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所必须进行的支出,刚性很强的支出。

范围:A国家法律已规定的个人享受的最低收入保障和社会保障:失业救济、养老金、食品补贴、职工生活补贴B政府遗留义务和以前年度设置的固定支出项目:债务利息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补贴②可控制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由政府部门根据需要决定,即弹性较大的支出。

范围:经济建设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流动资金支出)5.按受益范围①一般利益支出: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利益的支出。

范围:国防支出、司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②特殊利益支出: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

财政年度支出总结(3篇)

财政年度支出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财政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总结旨在对上一年度的财政支出进行全面梳理,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为下一年的财政支出工作提供参考。

一、财政支出总体情况1. 支出规模上一年度,我国财政支出总额为XX万亿元,较上年增长XX%。

其中,中央财政支出XX万亿元,地方财政支出XX万亿元。

2. 支出结构(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政府机关、外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支出,总额为XX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XX%。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主要用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领域的支出,总额为XX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XX%。

(3)医疗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等领域的支出,总额为XX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XX%。

(4)教育支出:主要用于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总额为XX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XX%。

(5)科学技术支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领域的支出,总额为XX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XX%。

(6)交通运输支出: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领域的支出,总额为XX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XX%。

(7)环境保护支出:主要用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领域的支出,总额为XX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XX%。

二、财政支出主要成效1.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医疗救助水平显著提高。

(3)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

(2)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加快,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3)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共43页文档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共43页文档
由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的不 同决定。
二、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公共物品有纯公共物品和混合公共物品两 类。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 人物品的性质,既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混合物品的特征又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 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另一 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
第一节 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需要有两个系统:
一是市场,一是政府。 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政府提
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因而公共物品 的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 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
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具有精确性。只适 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物品 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活 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以一座桥梁为例
桥梁成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弥补:一是 由政府税收弥补,免费使用,这是公共提 供方式;二是由过桥车辆收费弥补,如同 一般商品买卖一样,谁过桥谁交费购买使 用权,这是市场提供方式。
不论采取哪种提供方式,该桥梁提供的社 会效益和建筑成本是相同的,可比的是无 论征税或收费都会产生本身的成本并可能 带来一定的效率损失。
(一)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 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二)垄断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控பைடு நூலகம்式。
(三)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公 司制改造。
(四)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 活。
结论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不是一回事,两 者可以形成多种相互交错的组合:有些公共物品 是公共提供、公共生产,如政府机关、国防等部 门提供的服务属于这一类,这些部门从国有企业 购置的办公用品和设备也属于这一类;有些公共 物品是公共提供、私人生产,如预算拨款单位从 私人企业购置办公用品属于这一类;至于公共生 产部分收费或私人生产由政府给予补贴的混合物 品,则属于公共生产、混合提供或私人生产、混 合提供,等等。

对财政支出的认识

对财政支出的认识

对财政支出法定原则的认识国家为取得财政收入而从私人经济主体受让部分财产,私人财产由此转化为国家财政资金,纳税是私人财产权所附加的社会义务。

为了使人民的财产权免受非法侵害,就必须要求税收的课征有法律依据,调整税收关系的税法因此被视为侵权性法律规范而备受重视。

没有法律依据不能随意课税。

没有法律依据,就不能随意使用很大程度上由税收收入所构成的财政资金。

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财政支出行为缺乏规范化管理,监督乏力,导致财政资金越位使用,浪费严重。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法律是最好的管理手段,对财政支出问题从法律的源泉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这不论从保护纳税人权利的角度,还是从限制政府权力的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出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纳税人让渡的财产,财政支出涉及财政资金的支配和使用,与国民利益关系重大。

财政支出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参与,预算的编制、执行过程包含了诸多的权力特征,政府权力渗透到财政资金的配置、使用规模以及使用方式等领域中。

权力一旦缺乏法律规制,就可能被滥用,所以,规范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权与保护纳税人权利,是财政支出“法定”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二、财政支出法定原则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财政支出法定原则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从财政运行的过程和规律看,可以将财政支出分解为这几个部分:支出的目的、支出决定权的归属、监督的方式、结果控制的途径。

基于此,财政支出法定原则的内容包括支出目的法定、支出决定权法定、支出监督法定和支出责任法定四个部分。

(一)支出目的法定——符合公共利益财政的本质是提供市场所不能提供、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

政府的活动属于非生产性劳动并不创造物质财富,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必须消耗的那部分物质产品,是社会财富的一种虚费,它严重妨碍了资本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只有财政能担负起责任。

国家取得了纳税人让渡的财产,就要为纳税人办事,纳税人的一般事务通过市场可以解决,公共利益事项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性,市场不能解决,需要财政来提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资本性支出
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质耐 久品所需用的支出,其中包括用于建筑厂 房、购买机器设备、建筑铁路和公路等生 产性支出,以及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 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不能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的 成本,因而它的补偿方式有两种,即税收 和国债。

3、净贷款 (1)国内的贷款减还款 (2)国外的贷款减还款
6、按照资金分配部门进行分类 工业、农业、商业、国防、教育、 卫生、能源、司法、立法部门等。 按部门划分比按职能划分更具体, 而且便于将公共支出与实际的政府 部门联系起来。



七、根据行政级次分类 我国划分为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 市(自治州)、县(县级市、自治县) 和乡(镇)五级财政。 目前的改革:三级财政
转移性支出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 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 和债务利息支出。 其特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它 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1)作用不同。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 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 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转 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 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006年的收支分类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政府收支分类 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是2006年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 重点。 支出方面:强化公共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实行了公共财政,主要通过公共 支出和税收来体现。公共支出的范围和规模,反映出公共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公共财政的目标,改革后的科目体系具体包括收入分 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 收入分类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支出分类细分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前者反映政府支出 的总量、结构与方向,后者反映各项支出的用途。







按照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我国现行支出分类采用了国际通行做法,即同时使 用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两种方法对财政支 出进行分类(以《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为 例)。 支出功能分类。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我 国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 防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 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 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 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 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 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 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 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 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 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 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5、按照交易的经济特征分类
可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贷款. 1、经常性支出 维持公共部门部门正常运转 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 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经 常性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因 而它的补偿方式一般应为税收。
我国财政支出理论总结


第一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第二章 购买支出 第三章 转移支出
重点和难点


1、一般了解财政支出分类的标准和内容; 2、把握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以及我国财政支出控制的方法; 3、理解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4、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这种分类的意义: (1)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 明白地揭示国家执行了怎样一些职能以 及侧重于哪些职能; (2)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作时间序列 分析,便能够揭示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 了怎样的演变; (3)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 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 的差别。
3、按经济性质分类 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这种划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 的理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理解与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理支出是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在一个财政 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在动态上表现为政 府进行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活动和 过程。 财政支出既是一种分配的结果,也是一系列 的分配管理活动和过程,二者密不可分。
二、分类 1、按支出用途分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是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 方法,也是财政统计年鉴常用的方法。 按用途分类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流动 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 探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 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 补贴支出等。
4、根据财政支出是否获得等价补偿分 类

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消耗性) 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

购买性支出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 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 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其特点是: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 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 品和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它所体现的 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根据政府职能分类 按职能分类是西方国家常用的支出分类方 法。
国家职能分为一般政府服务、公共和社会服务、经 济服务、其他职能四大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政府职能把财政支出划分 为九大类。




一般公共服务 国防 教育 社会保障和福利 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 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 经济服务: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电业、道路、 水输送、铁路、通信、其他经济服务 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公债利息、其他
(2)遵循的原则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 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 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通过转移性支出体 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不同。购 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 的。政府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 算约束是软的。
这种分类的意义 这种分类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在财政支 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 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 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 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 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