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绞股蓝的研究新进展

药用植物绞股蓝的研究新进展
药用植物绞股蓝的研究新进展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 【别名】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自然生长在神农架大山深处。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的全草。 绞股蓝在古时民间已被广泛使用,把它作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明代称之谓“神仙草”。绞股蓝其名始于1525年明嘉定四年朱棣所著《救荒本草》一书,中国药典亦称绞股蓝。 现在查明,绞股蓝主要成份为绞股蓝皂甙(GP),与人参皂甙一样,可使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细胞充足养份。保证血流通畅。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因为它还含有与人参皂甙不同的皂甙,所以绞股蓝又具有镇静,滋阴之功效,无毒副作用,宜长期食用。 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 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 国内外有关绞股蓝研究概况资料 一、《本草纲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饮用绞股蓝,治疗气管炎、咽喉炎、偏头痛、降血压、降血脂、助睡眠等。 二、《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第 380 页中记载:绞股蓝补气养阴,清肺化痰,养心安神,生精固精。 三、《中草药彩图手册》第一册记载:绞股蓝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并有类似人参的强壮补益作用。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各种肿瘤,溃疡病及失眠,头痛等。 四、绞股蓝在日本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药学杂志》、《国外医学》中记载:滋补强身,能双向性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调节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减肥。镇静安神、改善睡眠、治神经衰弱症。清热解毒,能清理体内毒素,抑制细胞癌变和杀灭癌细胞。增加人体细胞代传次数,延缓衰老。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 一、提高免疫力 1、双向调节免疫系统 绞股蓝能够提高巨噬能力,明显增高白细胞数,同时增加白细胞自身的吞噬功能,促进体内白介素的分泌,增加血清免疫蛋白的产生,并能辗⒉ 扇潘氐淖饔茫 悦庖呦低秤兴 虻鹘谧饔谩?/SPAN>

绞股蓝的制作工艺介绍

绞股蓝的制作工艺介绍 你天天在喝绞股蓝,关心过绞股蓝的制作工艺吗?因为制作工艺,轻了说影响咱们喝绞股蓝的口感,重了说制作工艺不当还会影响绞股蓝营养的发挥以及食品安全问题。 大家认为的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呢?你可以现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一下。绞股蓝的制作工艺,要从选种子开始说起。绞股蓝生长出来的好坏,就取决于我们的种子。 (1)优选种子:山里印象专门聘请了云南农业大学的农学博士,结合秦巴山区老匠人的丰富经验。选择基因优质的种子。进行古法育苗。 (2)土壤环境:绞股蓝种植基地位于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的秦巴山区安康!这里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环境、空气质量优!为绞股蓝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采摘鲜叶:从每年3月绞股蓝萌发叶开始至秋季停止生长均可采摘,一般认为:当绞股蓝蔓长达2米以上时,于距地面10--15厘米高进行采摘。但以7、8月份为佳,此时绞股蓝皂甙含量最高。山里印象绞股蓝主要采摘顶端部位——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龙须,并保证形状齐整,条形一致,同时注意保鲜保质,做到采摘后就马上制作。 (4)制作方法:大家可以记住关键字:蒸汽杀青,冷冻烘干! 杀青:锅温控制在120℃左右,投鲜叶0.5~1千克入锅,不停翻动,杀青5分钟左右捞起,接着进行揉捻。 揉捻:起初加压力度不宜太大,以免将叶揉碎,保持条索完整,把叶中70%的水分揉出即可。烘焙:先毛火摊放20分钟左右再足火焙干。毛火需“高温、薄摊、快烘”,足火要“低温、厚摊、慢焙”。毛火每烘投叶(揉叶量)0.5~1千克,温度80~85℃,每3~5分钟翻1次,烘15~20分钟,茶叶有刺手感即可。足火每烘投叶(毛火茶)1~1.5千克,温度达70~75℃后再逐渐降到50℃,每隔10~15分钟翻1次,约烘40分钟左右即可达足干。制好的毛茶要经拣、簸、筛,剔除片末劣杂,提高净度。干茶密封保管,以防变质。 注意:一定要一采掐后就杀青保鲜,这样制成的茶泡出的水才能成碧青色,色泽匀称,口感清爽。此茶杀青主要是蒸汽杀青,在高压蒸汽中过十几秒再烘干,以蒸汽杀青口感外观最好,成本比较高,所以它的价值高。

平利绞股蓝

平利绞股蓝龙须茶 平利是女娲故里,绿色家园。平利县具有“山高谷深云如海,小溪纵横雾缭绕”的仙境之势,自古高山出好茶。女娲山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造就女娲茗茶。平利是全国绞股蓝源产地,土壤中富含锌、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境内群山环抱,河流密布,空气清新,植被良好,无工业污染。同时,属南北气候交接带,有利于植物营养成份沉积,品种独特,因而造就了平利绞股蓝优良上乘的品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平利是绞股蓝的故乡,地处陕、鄂、渝“金三角”,北接秦岭烟雨,南依巴山屏障,境内群山牵绕,沟溪纵横,光照充裕,雨量丰沛,土壤肥沃富含硒、钾、钙、锰等微量元素,植被繁茂,空气清新。 据专家普查,认为平利是绞股蓝的自然分布分化中心。全世界共发现13种,我国有11种,平利就有6种,加上我们近年来引进和培育的2个新品系,目前平利共有8个绞股蓝品种。县内绞股蓝野生资源约5万亩,连同人工栽培,年产干品1000余吨。其产的绞股蓝最地道、最正宗。 1982年,平利绞股蓝开发被国家列入“星火计划”。1985年7月16日,平利绞股蓝可乐、绞股蓝养生酒等饮品通过专家技术鉴定;1988年,绞股蓝人工栽培获得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1989年绞股蓝总甙生产线投产,1990年,绞股蓝茶投放市场,均属国内首创。1990年,平利被正式确定为“全国绞股蓝栽培基地县”。据统计,多年来平利绞股蓝产品茶荣誉获国际国内十余项大奖。主要有:● “陕西省优秀新产品金奖”(1998年西安)● “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1989年上海)● “中国实用新技术新产品金奖”(1990年泰国曼谷)● “中国优质旅游饮品奖”(1990年珠海)● “陕西第二届科技成果展销金奖”(1990年西安)● “中国首届老年人保健饮品金奖”(1992年北京)● “第三届中西部科技交流会金奖”(1993年宝鸡)。● “首家通过gap认证,部分产品作为特供产品进入中南海”(2002年)。● “无工害有机食品认证”(2004年8月) 绞股蓝龙须茶是选用平利绞股蓝的生长点盒龙须等特定部位,在清明、谷雨期间采摘精制而成的,是高档天然营养保健茶,回味甘甜爽口,饮后心旷神怡。外形扁平似剑,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果香持久,叶底嫩绿成朵,由于其具有很好的保健疗效,绞股蓝在中国素有“东方神草”、“南方人参”、“第二人参”等诸多的美誉。 在泡茶的时候应注意: 一、最好能准备一个玻璃杯或者茶壶; 二、根据客服的建议服用量,用八十度以上的水泡,最好能加盖焖3分钟; 三、一天两到三次,一次新茶建议续两次水,最好现泡现喝 1. 初次饮用最好先少量饮用 初次饮用绞股蓝茶的朋友最好先少量饮用,等身体适应后再循序渐进加量,直到自己最喜欢的口味。如果您想追求更快的效果,多泡一些喝浓一点的也是可以的,但要保证自身很舒适,没有异常反应,所以,建议以自己身体最喜欢的量为宜,喝到这个量,精神最好,睡眠更实,大便也最正常等。 2.不要喝隔夜的,最好是早上泡,早起空腹喝一杯 早上起床,空腹喝一杯,效果尤佳,补充水分,防止便秘。冲刷肠胃,排便排毒素,减轻胃的刺激,使胃肠保持最佳的状态。清醒大脑,有效地增加血溶量,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稠度,

毕业论文(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

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的现状(一)

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的现状(一) 【摘要】随着对绞股蓝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对绞股蓝化学成分的研究日渐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就绞股蓝化学成分方面的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特别是在绞股蓝新皂苷的发现和多糖成分的研究方面,为绞股蓝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关键词】绞股蓝;化学成分;皂苷;多糖 Abstract:Withmore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ofGynostemmapentaphyllum,peoplehavelearnedmo reaboutchemicalingredientsinit.Inthispaper,somenewachievementsinchemicalingredientresearch wereintroduced,whichisfavorabletofurtherresearchofchemicalingredientsofGynostemmapentaph yllu. Keywords:Gynostemmapentaphyllu;Chemicalingredients;Saponin;Polysaccharide 绞股蓝G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及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资源丰富。绞股蓝中含有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绞股蓝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脑、血管和肝脏,降低血脂、降胆固醇、降转氨酶、调节免疫和抗诱变,而且在抗衰老、抗疲劳、抗辐射和消除自由基的同时,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抗溃疡、抑制胆结石形成和调节内分泌活动〔1~3〕。因此,研究绞股蓝中的化学成分,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绞股蓝,明确绞股蓝中的药理活性成分。本文主要介绍了绞股蓝皂苷和多糖等成分的研究进展,为绞股蓝的开发提供参考。1绞股蓝皂苷成分的研究现状 1976年日本人永井正博等在绞股蓝中分离得到了人参二醇和2α-羟基人参二醇,首次揭示了绞股蓝中含有达玛烷(dammarane)型皂苷类成分。随后,人们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迄今发现的绞股蓝皂苷(Gyp)总共达136种,其中有绞股蓝皂苷(Gyp)Ⅲ、Ⅳ、Ⅷ、Ⅻ与人参皂苷(Gin)-Rb1,-Rb3,-Rd和-F2完全相同,此外还分离得到了人参皂苷Rd3,K,其余为人参皂苷的类似物。由于绞股蓝的产地不同,其中的皂苷成分和含量也有很大的不同。覃章铮〔4〕等曾经对1990年以前发现的84种皂苷成分进行过综述性报道,但由于绞股蓝皂苷具有较好的药理疗效,因此,对绞股蓝皂苷成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1990年后,又有52种绞股蓝皂苷被相继报道。根据苷元结构相近的程度,本文将这52种皂苷分为11类。 第1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201〔5〕C47H76O172-ara-glc-rha(S)2〔5〕C47H76O17 2-ara-glc-rha(R)3〔6〕C49H78O18MeCO -glc-rha3|6|2xyl-H(S)4〔6〕C49H78O18MeCO -glc-rha3|6|2xyl-H(R)5〔6〕C47H76O17-glc-rha3|2xyl-H (S)6〔6〕C47H76O17-glc-rha3|2xyl-H(R)7〔6〕C48H78O18-glc-rha3|2glc-H(S)8〔6〕C51H80O19MeCO -glc-rha6||43|2xylMeCO-H(R) 第2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2α3β20(S)9〔7〕C54H90O23-OH2-glc-glc6-glc-rha10〔7〕C53H88O23-OH2-glc-glc6-glc-xyl11〔8〕C54H90O20-Hrha -glc-rha3|2|6rha-H 第3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20(S)2112〔7〕C48H80O192-glc-glc-CH2OH-glc-H13〔9〕C55H92O22CH3CO-glc-rha|36|2xy1-CH3-H-O-glc14〔9〕C54H92O22-glc-rha3|2rha-CH3-H-O-glc15〔9〕C53H90O21-glc-rha3|2xyl-CH3-H-O-glc16〔9〕C52H88O21-ara-rha3|2xyl-CH2OH-H-O-glc17〔9〕C53H90O22-glc-rha3|2xyl-CH2OH-H-O-glc18〔10〕

绞股蓝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绞股蓝的功效及作用 摘要: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后综述近年来绞股蓝在食品、临床功效等方面的进展。结果发现绞股蓝具有抗疲劳,降低过氧化脂质,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以及临床治疗气虚,阳虚,白发及防治老年病,抗癌等作用。同时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由此得出结论:绞股蓝既可作为药品如绞股蓝片,也可作为保健品如保健茶,饮料,食品附加剂,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绞股蓝;药食同源;功效;价值 前言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是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国内外学者已从该植物中分离出84种总皂甙,其中6种与人参皂甙相同,还有许多绞股蓝皂甙产生的次生甙,甙元和次级甙元与人参皂甙水解产物相同,并已证明其优良株系中人参皂甙的含量高于人参中的对应分子。绞股蓝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抗血栓、降血脂、抗溃疡、抗疲劳、增加机体耐缺氧、耐高温能力、对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对绞股蓝作用机制的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亦日趋深入。现将其功效、临床应用及在食品方面的应用等综述如下。 一、主要功效及临床应用 (一)提高免疫力 1、双向调节免疫系统 绞股蓝能够提高巨噬能力,明显增高白细胞数,同时增加白细胞自身的吞噬功能,促进体内白介素的分泌,增加血清免疫蛋白的产生。 (二)调节内分泌 2、降血糖 绞股蓝可以保护肾上腺和胸腺及内分泌器官,使之不随年龄的增长而萎缩,维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机能。正是由于绞股蓝的这种功效,所以它具有降血糖和改善糖代谢作用,是糖尿病人理想的药品和保健品。 3、调节女性内分泌 对痛经、月经不调和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有很好的效果,还对女性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便秘、失眠、脸上色斑、痘点、脸色灰暗等有明显的效果。甘馨靓汤具有很好的调节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作用。 (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4、降血脂 绞股蓝具有显著降低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保护血管内壁,阻止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抗动脉硬化的作用。绞股蓝可以调节氧在体内分解后产生的废物——脂肪酸,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5、降血压 绞股蓝具有明显降低血粘稠度、调整血压功能、同时能防止微血栓形成并增加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力,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科学实验证:绞股蓝能降低脑血管及冠状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脏耗氧,绞股蓝的这一作用及效果超过人参皂甙。 绞股蓝的显著特点还在于,绞股蓝在降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脑血管血流量,因此绞股蓝对高血压、心血管痉挛性疾病及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十分有益。在绞股蓝茶饮用一到二个月的时间以后,可以逐步减少甚至于不再使用降压药,而能保持血压稳定、正常。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考试方式:考试与综述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习考察主讲老师:王弘 课程类型:本科生选修课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天然药物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 开设目的: 人类面对各种疾病危害、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新的药用资源寻找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增强,天然药物在解除疾病危害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益被重视,需求量急剧增加。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采挖,造成生态破坏,致使多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范围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本课程是在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该领域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考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拓宽知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从事天然药物相关研究打好基础,因此对于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相关知识。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可以满足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的需要,广泛的指导人们有方向、有目的探寻新的药用资源,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 课程内容 一、概论 4学时 植物资源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本草学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优势资源 4 学时 药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4学时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药用植物园和保护区介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2 学时 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6学时 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途经- 研究范例介绍 六、民族植物药和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3学时 民族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七、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学时 生物技术、3S技术等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八、参观与考察 10学时 药用植物园、栽培基地参观 药用植物资源科研及实际应用考察

叶片绞股蓝与龙须绞股蓝的区别

叶片绞股蓝与龙须绞股蓝的区别 绞股蓝类别 绞股蓝有四种:三叶绞股蓝,五叶绞股蓝,七叶绞股蓝,龙须绞股蓝。叶片绞股蓝是由绞股蓝后面的叶子制作成的 龙须绞股蓝是由绞股蓝最前面的嫩须制作成的 叶子是七片的就是七叶茶,如果叶子是五片的,就是五叶茶。 药用部位:绞股蓝全草都可以入药,但嫩叶的功效成份含量比根、茎高的多,药用价值最高,应用也最广泛,因为绞股蓝嫩叶的有效成份皂甙、多糖、黄酮、微量元素等要高的多,保健效果自然最好。绞股蓝叶片用作药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为叶子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从来没有拿绞股蓝龙须做药用的。细心的你可以上中药铺去看看,真正用作药用的都是绞股蓝叶片,没有用龙须的。只是因为绞股蓝龙须冲泡出来的样子比叶片好看,所以龙须才被炒的这么热。您要是为了好看,就喝龙须茶,要是为了治病保健养生,那就喝叶片茶,最好是野生甘味七叶绞股蓝,这个是绞股蓝中的极品。 绞股蓝具有如下的保健作用: ①健肠胃增进消化吸收:服绞股蓝后,肠胃蠕动加快,食欲增加耐饥渴的时间长,既治便秘又治便溏。

②补脑安神:对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反应能保持适当的平衡,对中枢神经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优良的镇痛、安眠、抗紧张的功效。 ③护心保脉:在降低心肌壁紧张、缓和脑血管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基础上,能增强心脑活力,加大冠状动脉流量,缓和动脉硬化,促使整体循环更加旺盛而流畅。 ④调脂减肥:实验证明,不忌食肥腻而服绞股蓝组,与忌肉不服绞股蓝组,定期检查比较,体内胆固与中性脂肪含量相近。由此可见绞股蓝对人体内脂肪有良性转化调节作用。 ⑤健身强力:服绞股蓝与不服的老鼠比较,其游泳时间约长31-57%,而体力恢复也快得多,人服绞股蓝后,体力精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即使疲倦了也易于恢复,从而工作效率大增。 ⑥抗过敏:人体某部分机能虚弱,会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而形成支气管喘息、皮肤丘疹、关节疼痛等症,绞股蓝对这些病效果颇佳。 ⑦抗癌:药理实验证明,绞股蓝既有防止正常细胞癌变,又有促使癌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功效,患鼠服绞股蓝组与不服组相比,癌瘤减轻44.8%,存活期延长53.3%。 ⑧抗衰美容:通过人体细胞培养试验表明:人的皮肤细胞和胎和肺细胞的再生次数为22代和51代,而在培养其中添加提取的绞股蓝皂甙,则可分别延长到27代和55代。由此证实绞股蓝有参与细胞复活的显著作用。常饮绞股蓝的人能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规律地进行,从而保持和恢复皮肤的健美。”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金青 杨洪军 作者单位:253013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关键词 绞股蓝;绞股蓝总皂苷;药理作用 绞股蓝为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G yno stemm a pentaphyl la (T hunb .)M ak i no 的根茎或全草,味甘、苦,性寒,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绞股蓝中含有皂苷、氨基酸、黄酮、糖和多种无机元素等,其中皂苷有80多种,6种与人参皂苷相似,绞股蓝的提取物具有抗疲劳、抗缺氧、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抗溃疡等作用。本文对其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1 1 对脑循环系统的作用 昆明种小鼠腹腔内注射绞股蓝总皂苷(GP )后,小鼠耳廓血管、脑膜血管的血流速度及流量明显增加,微循环微镜下可见小动脉血管交通支开放数明显增多,证明绞股蓝增加组织血流量与加快血流速度及增加脑动脉侧支循环有关,对缺血性脑损伤可呈现较好的防治作用[1]。GP 还可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W i star 大鼠胚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NO 、H 2O 2含量的升高,有效地防止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从而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损伤[2]。 1 2 对心脏的作用 绞股蓝皂苷5,10m g /kg 静脉管注射,明显降低麻醉犬血压和总外周阻力,也降低脑血管及冠状血管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使心脏张力 时间指数下降,对心肌收缩性能和泵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绞股蓝总皂苷5m g /只,静脉注射,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蟾蜍心电图T 波的降低。绞股蓝皂苷静脉注射家兔3d 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复制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利用M edlab U /4c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集并分析,发现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绞股蓝皂苷组左心室收缩峰压(LV SP )、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 /dt m ax)、室内压最大值(V p m )均显著升高,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 /dt max )明显降低,表明绞股蓝皂苷可明显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对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3]。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2 1 对血脂的作用 GP 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高脂喂养的大鼠血清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浓度,尚可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并且可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ET ),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用高脂乳剂灌胃的小鼠服用不同剂量复方绞股蓝胶囊后发现大、小剂量复方绞股蓝胶囊均能提高高血脂小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 )活性和降低血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 )含量,降低高血脂小鼠体重,对血脂(TC ,TG,LDL C)含量有明显降低作用,及对HDL C 有升高作用,表明绞股蓝提取物具有调节高血脂小鼠脂质紊乱作用[5]。 2 2 对血糖的作用 GP 体外对a 淀粉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淀粉酶可促进消化道内的淀粉水解为单糖,使单糖的吸收增加,血糖升高;G P 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灌胃后血糖水平有显著降低,提示GP 在体内外都有一定的降血糖 作用[6]。 2 3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绞股蓝可显著降低高脂血兔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提示绞股蓝对血淤兔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7]。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绞股蓝在体外可减轻由石英(S i O 2)粉尘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肺泡巨噬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LPO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 H Px)以及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减轻石英所致的肺纤维化[8]。 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4 1 抗溃疡作用 绞股蓝皂苷100m g /kg 对水浸造成的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照组的溃疡系数为20 08,绞股蓝皂苷(GP s)组为11 95,溃疡抑制率为40 49%,同样剂量连续5d ,对大鼠胃溃疡的治愈率为46 79%,如延长至15d ,可使治愈率提高至56 72%。大鼠醋酸性胃溃疡在给予冻干幽门螺旋杆菌(H P)后,胃黏膜溃疡面积明显加大,胃黏膜组织内白细胞介素 8(I L 8)、前列腺素E2(PG E2)和M DA 生成明显升高,S OD 含量明显下降;而再给予G P 后,结果显示,黏膜内M DA 生成抑制,IL 8,PGE2水平平行下降,SOD 活性提高,溃疡面积、溃疡面积百分率明显减小,有明显促进溃疡愈合作用[8]。 4 2 对肝脏的作用 GP s 能明显降低CC l 4诱导肝损伤升高的SGOT,S G PT,且可升高白蛋白/球蛋白(A /G )比率;使胶原质降低33%,病理学观察亦发现肝胶原质变薄。证实GP s 有保护肝脏和抗肝脏纤维化作用。用GP 对由四氯化碳致肝功能受损的W i star 大鼠灌胃,发现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 LT )显著降低,但与正常水平比较伤有差距,表明GP 只能减弱四氯化碳对肝功能的损害,而不能完全阻抑其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而线粒体过氧化脂质(LPO )含量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 H Px )活性增加,并接近正常水平,表明G P 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弱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8]。 4 3 对胆囊的作用 同时服用G P 和高胆固醇饲料的豚鼠与单纯服用高胆固饲料的对照组相比,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从而提高了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减少了因胆固醇过饱和而致结石的几率[9]。 5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在大鼠被动型H ey m ann 肾炎模型,GP s 能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脂黏度,提高氧化能力并改善肾功能。G Ps 对灌服腺嘌呤所致的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组织纤维化不仅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而且可使肾功能明显改善,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降低,血红蛋白量明显升高。用G P 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 )大鼠灌胃后,经测定发现与用标准饲料喂养的大鼠相比,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转换生长因子 1(TGF 1)和a 平滑肌肌动蛋白(a S M A )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表明G P 能够抑制肾纤维化的进展从而保护肾功能[10]。 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及开发价值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及开发价值 刘金亮 (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摘要:绞股蓝(Fiveleaf Gynostemma Herb)是葫芦科绞股蓝属的一种药用植物,对绞股蓝所含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的绞股蓝皂甙具有抗糖尿病、抗癌症、抗衰老、抗血栓、降血脂、抗疲劳、对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消除激素类药物的毒害等多方面的作用,对绞股蓝皂甙的作用机理已经得到了普遍的研究,并且针对绞股蓝的药用作用,关于绞股蓝的应用开发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绞股蓝制剂的制备方面。 关键词:绞股蓝;药用机理;开发应用 地球上记载的植物约有30余万种,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已知植物约有25700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包括383科,共11146种,常用的约有1000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459种,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10687种,在这些药用植物中,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700多种,其中300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传统中药材的80%为野生资源,有些药用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人参、杜仲、银杏等(郑汉臣,2008),因此开发我国药用植物,发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植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绞股蓝(Fiveleaf Gynostemma Herb),是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中药大辞典》名七叶胆,别名五叶参、遍地生根、小苦药等,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与本科雪胆属及葡萄科等多种植物形态相似,根为须根系,须根白色,幼根纤细,老根稍粗;底下茎肉质,呈不规则圆柱体,幼茎细柔,具槽纹,五菱型富韧性;复叶鸟足状,互生,小叶卵状披针形;雌雄花序均圆锥状,花小,萼、冠均5裂,雌蕊5枚,子房2,常3室,稀为2室;果实为浆果球形,豌豆大小,熟时转变为黑色(刘敏华等,2001)。 现已从绞股蓝中分离鉴定了80多种与人参皂苷有类似骨架的达玛烷型绞股蓝皂甙(Gypenosides,GP),该皂甙使绞股蓝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抗糖尿病、抗癌症、抗衰老、抗血栓、降血脂、抗疲劳、对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并且已经得到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随着对绞股蓝作用机制研究的日趋深入,绞股蓝更多重要药用作用的不断发现,对于开发和利用绞股蓝已经成为了一种趋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

绞股蓝生产技术

绞股蓝提取物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一、项目研究背景 绞股蓝,别名七叶胆、小母猪藤、遍地生根、南人参、公罗锅底、五叶参、小苦药、小叶五爪龙等,为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多分布于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和长江以南地区,如陕西安康、湖北神农架、广西金秀等,其中陕西安康的平利县、宁陕县盛产绞股蓝,平利还被列为中国绞股蓝原产地。全世界已知绞股蓝属植物有16种2变种,我国有14种2变种,主要生长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丘陵、山坡和石山地区的阴湿地带。 绞股蓝生药为干燥皱缩的全草。颜色为黄绿色,呈粒状或段状,具清香。《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的附件2将绞股蓝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因来源不同,口感有差异,一般可分为苦味型、淡味型和甜味型。苦味型可作为医药或化工原料;淡味型可以作为生产保健饮品和保健食品添加剂的原料;甜味型除上述用途外,还是生产叶型、袋泡型饮品和保健烟、保健酒的最佳原料。 绞股蓝提取物(Gynostemma Extract)是以绞股蓝为原料经提取分离制成的产品。本品从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全草中提取得到。目前,由于国内从事绞股蓝植物提取的企业大多规模小,设备落后,缺乏市场研发和技术研发力量,造成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加之缺乏有效的质控标准,一些劣质产品甚至掺伪产品进入市场,影响了整个行业发展,并威胁到以此为原料的保健食品质量。有关的中成药制剂主要有绞股蓝总甙片、绞股蓝总苷颗粒、绞股蓝总苷胶囊、绞股蓝总苷软胶囊等,在保健食品中主要用于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目前多以茶剂形式存在。 绞股蓝及其提取物的检测标准急需制定更新。《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均未收载绞股蓝药材标准,最新的地方标准见于《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绞股蓝总甙标准为卫生部部标准【WS3-Z-006-93(Z)】,该标准方法陈旧,且绞股蓝皂甙-A对照品常年无供应,已严重不适应对绞股蓝提取物的质量控制,造成市场上绞股蓝提取物总苷含量标注虚高,非法掺伪、掺杂现象严重。

胶股兰

绞股兰 绞股蓝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性寒、味甘,有益气,安神,降血压之功效,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星火计划”中将其列为“名贵中药材”之首位。有企业将其加工成绞股蓝茶,便于人们饮用。 中文学名:绞股蓝拉丁学名:Fiveleaf Gynostemma Herb 别称: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葫芦目科:葫芦科属:绞股蓝属分布区域: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 别名 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神仙草、甘荼蔓。形态特征 皱缩,茎纤细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纵沟纹,被稀疏绒毛,复叶,小叶膜质,常5~7,少数9枚,叶柄长2~4cm,被糙毛;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一枚较大,长4~12cm,宽1~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叶缘有锯齿,齿尖具芒。果实圆球形,直径约5mm,果梗长3~5mm。味苦,有草腥气。

三叶绞股蓝 七叶绞股蓝 五叶绞股蓝 草质藤本。卷须2叉,着生叶腋;野鸟足状复叶,有5~7小叶,具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圆锥状;花小,萼、冠均5裂;雌蕊5枚;子房2,常3室,稀为2室。瓠果球形,大如豆,熟时黑色。 龙须绞股蓝 地理分布

绞股蓝系葫芦科草质藤本植物,多分布于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我国绞股蓝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山区海拨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丘陵、山坡和石山地区的阴湿地带,如湖北神农架山区带,湖南湘西南山区带,广西大瑶山,现陕西、湖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有栽培。据普查考证,陕西秦岭因其独特的气候和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绞股蓝的生长,全世界有13个种系,我国有11个种系,秦岭有7个种系:(短柄绞股蓝、长柄绞股蓝、心籽绞股蓝、甜味绞股蓝、光叶绞股蓝、毛叶绞股蓝、喙果绞股蓝)。秦岭脚下部分县已被列入中国绞股蓝原产保护地和第一个有机绞股蓝基地(无化肥、农药污染)。绞股蓝有五叶、七叶、九叶以及苦味和甘味两种,其中九叶甘味绞股蓝皂甙含量最高,但我国境内非常少见,其次是七叶甘味绞股蓝,近年来,在湖南省西南山区地带发现了大面积的野生七叶绞股蓝,皂甙含量很高,湖南绥宁药用植物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进行检测发现,皂甙含量高达8%~12%以上,药用及保健价值非常高。 药用价值 功效成份 绞股蓝主要有效成份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 药用部位 全草都可入药,嫩叶的功效成份含量比根、茎高的多,药用价值最高。 性味与归经 ①寒;苦;归肺、脾、肾经。②苦、微甘,凉。归肺、脾、肾经。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绞股蓝在食品,药理,临床功效等方面的进展,以供研究和临床参考。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文献资料, 进行分析整合。结果:绞股蓝具有抗疲劳,降低过氧化脂质, 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以及临床治疗气虚,阳虚,白发及防治老年 病,抗癌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结论:可作为药品如绞股蓝片,也可作为保健品如保健茶,饮料,食 品附加剂。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绞股蓝;药食同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前言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是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国内外学者已从该植物中分离出84种总皂甙,其中 6 种与人参皂甙相同,还有许多绞股蓝皂甙产生的次生甙,甙元和次级甙元与人参皂甙水解产物相同,并已证明其优良株系中人参皂甙的含量高于人参中的对应分子。绞股蓝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 其抗血栓、降血脂、抗溃疡、抗疲劳、增加机体耐缺氧、耐高温能力、对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防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 , 对绞股蓝作用机制的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亦日趋深入。现将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在食品方面的应用等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

1.1绞股蓝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拮抗作用 1.1.1调节脂质代谢 , 抑制过氧化物产生 AS发病的炎症学说认为血液中过多的脂质, 特别是 T渗入动脉壁引起了炎症反应 , 刺激结缔组织和细胞增生形成病灶。提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 LDL) 对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 能刺激内皮细胞 (EC) 产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 CSF) 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 , 使单核细胞募集并分化成为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ox- LDL还可使病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致炎因子促进 AS的形成和发展。丙二醛 (MDA) 的含量可反映机体内过氧化程度 , 间接反映血管老化的程度。生理状态下 , 人体虽有氧自由基 (OFR) 产生, 但能被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清除不至于引起组织细胞出现过氧化导致损伤。过氧化物歧化酶(SOD) 是抗氧化酶系统的主要代表 , 是 OFR的清除剂 , 可抑制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 , 从而抑制过氧化脂质反应 , 减少 OFR和 MDA的产生。发现大、小剂量复方绞股蓝胶囊均能提高高脂血症小鼠 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 , 降低高脂血症小鼠体重 , 对 TC、TG、LDL - C含量有明显降低作用及对 HDL - C有升高作用。发现不同剂量绞股蓝滴丸均可明显降低大鼠 TC、TG、LDL - C含量 ,升高 HDL - C, 使 LDL - C/HDL - C下降。发现由绞股蓝、银杏叶、丹参等组成的“绞股蓝复方”有预防食高胆固醇饵料兔发生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彭世志等发现绞股蓝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患者 TC、TG、LDL - C和升高 HDL - C的功效。谭华炳等还发现“绞股蓝复方”能降低高脂血症患

绞股蓝的论文

中药学综述 题目:绞股蓝研究进展 姓名:夏洁 学号:094031446 学院: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班级:食科094班

绞股蓝研究发展 绞股蓝系双子叶纲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中药名为七叶胆。在日本,被誉为“福音草”。现代研究表明绞股蓝中含有皂苷、氨基酸、黄酮、糖和多种无机元素等,其中皂苷有80多种,6种与人参皂苷相似。绞股蓝活性成份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肝脏及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患、糖尿病、肿瘤等病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制作保健饮品饮用,味道纯正且极具保健价值,长期饮用无毒副作用,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抗癌新秀”。 民间有句俚语“北有长白参,南有绞股蓝”,说明绞股蓝与人参功效相仿。常将其加红糖水煎服,具有一定抗疲劳、促睡眠、提高记忆力的作用。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其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1.植物形态特征 皱缩,茎纤细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纵沟纹,被稀疏绒毛,复叶,小叶膜质,常5~7,少数9枚,叶柄长2~4cm,被糙毛;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一枚较大,长4~12cm,宽1~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叶缘有锯齿,齿尖具芒。果实圆球形,直径约5mm,果梗长3~5mm。味苦,有草腥气。草质藤本。卷须2叉,着生叶腋;野鸟足状复叶,有5~7小叶,具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圆锥状;花小,萼、冠均5裂;雌蕊5枚;子房2,常3室,稀为2室。瓠果球形,大如豆,熟时黑色。 2.地道沿革 始载于明代的《救荒本草》云:"绞股蓝,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似小蓝叶,短小较薄,边有锯齿,又似痢见草,叶亦软,淡绿,五叶攒生一处,开小花,黄色,亦有开白花者,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色,熟则紫黑色,叶味甜。"据其生长环境及形态特征,其所述即本种。《本草纲目》中开始将其以“乌蔹莓”之名入药。绞股蓝味苦酸,性寒,生于山间阴湿处,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多有生长,以农历七八月采收为宜,药用全草或根状茎。功效可归纳为养心健脾、益气和血、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现代研究表明,绞股蓝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临床实验证明,绞股蓝不但有消除疲劳、增强食欲、镇静催眠、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同时在预防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哮喘、

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史琳1,赵红2,张璐雅3,满亮4 1.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 2. 大连大学,辽宁大连 116622 3.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 110016 4. 沈阳红药制药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44 摘要: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是五加科外具有人参皂苷资源的植物之一,具有滋补保健、抗癌防衰、增强体质和改善脂质代谢等多种功能,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年来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为绞股蓝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也为临床用药及相关生物活性成分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绞股蓝;绞股蓝皂苷;药理作用;葫芦科;免疫增强剂 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376 (2011) 02 - 0125 - 05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SHI Lin 1, ZHAO Hong2, ZHANG Lu-ya3, MAN Liang4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2.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3.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4. Shenyang Hongyao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is the one of the plants containing ginsenosides ever found from the plant not belonging to the Araliaceae.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tracts of this plant exhibited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nourishment, anticancer, anti-inflammatory, and cadiovascular effects. This review covers the progress about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G. pentaphyllum in recent years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scientific approach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determination of relevant biological active ingredients of G. pentaphyllum. Key words: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gypenosid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ucurbitaceae; immunostimulants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的干燥全草,多年生攀缘草本,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为我国常用中药,又名七胆草、小苦药、遍地生根等。始载于明代的《救荒本草》作野菜使用,《本草纲目》中开始将其以“乌蔹莓”之名入药。味苦、微甘,性凉,无毒,归肺、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补气生津、健脾安神之功效。 绞股蓝作为一种与人参相似的免疫增强剂,有着“南方人参”的美誉,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抗肿瘤、抗血栓、降血糖、增强免疫力、保肝等作用显著。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主要药效成分是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Gyp)。本文将近年来绞股蓝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加以整理综述,希望为今后对该植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1抗肿瘤作用 绞股蓝皂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日本学者竹本常松等指出Gyp Ⅲ、Ⅹ以及其他一些在C20、C21上有游离羟基的多种皂苷,对体外培养的黑色素肿瘤细胞(B16)、子宫颈癌细胞(HeLa S3)、肺癌细胞(3LL)以及肝癌细胞(MH1C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20%~80%,且在2~10 μg/mL随质量浓度增高表现出抑制作用增强,同时对正常细胞增殖无不良影响。体外实验证明Gyp能直接杀伤S180肉瘤细胞[1],作用浓度0.38%~0.75%的杀灭率为54.0%~87.5%。在绞股蓝总皂苷抑制小 收稿日期:2011-01-13 基金项目:沈阳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20101006) 作者简介:史琳(1982—),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E-mail: linnashi@https://www.360docs.net/doc/0d913982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