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列车运行图要素 (2讲)..
列车图运行图知识讲解
![列车图运行图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f3e95ba7375a417866f8f9a.png)
图1-21追踪运行图
2020/6/11
3、列车运行图的基本要素
根据列车运行图的特殊性,可以将列车运行图分为不同的种类。而列车 运行图的共性,则是组成列车运行图的各项基本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实质就是把列车的运行过程中按空间或时间上衔接的特征划 分为若干单项作业。在编制列车运行图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这些基本 要素。
2020/6/11
图1-13一分格运行图
2020/6/11
图1-14 二分格运行图
2020/6/11
图1-15 十分格运行图
2020/6/11
图1-16 小时格运行
2020/6/11
2.4 列车运行图的分类
根据线路的技术设备、列车运行速度、上下行的列车数量、列车的运 行方式的不同,列车运行图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区间正线数目的不同分类; 2. 按列车的运行速度不同分类; 3. 按上下行列车数量不同分类; 4. 按列车运行方式不同分类;
2020/6/11
2.4.1按区间正线数目不同分类
1. 单线运行图(如下图所示)。在单线区段上,上下行方向的列车都 在同一正线上运行,两个方向的列车必须在车站进行交会。单线运 行图多数在运量不大的市郊轨道交通运用。
2020/6/11
2.4.1按区间正线数目不同分类
2. 双线运行图(下图所示)。在双线区段上,上下行方向 的列车分别在各自的正线上运行,两个方向的列车运行 互不干扰。绝大多数地铁、轻轨都采用此种类型的运行 图。
3.1 时间要素
3.1.4 列车出入停车场的作业时间 指列车从车辆停车场到达与其衔接的车站正线或返回的作业时间,可 以采用查标的方式确定。
2020/6/11
3.2 数量要素
列车运行图要素及含义
![列车运行图要素及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517c0acaa32d7375a517805f.png)
绘制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内容上有三类:时间要素、数量要素、相关要素。
1、时间要素:1)区间运行时分:指相邻车站之间的运行时分,需经过列车牵引计算和实际查标后确定。
2)停车时分:指列车停站作业(包括减、加速,开关车门等,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总和。
3)折返作业时分:列车到达终点站或区间站进行折返作业时间总和。
折返作业时间包括确认信号时间。
出入折返线时间,司机换岗时间等。
4)出入车辆停车场作业时分:指车辆从停车场(库)到达与其相接的正线车站会返回的作业时间,查标确定。
5)营运时间:运营线路运送乘客时间。
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均有一定夜间时间(2—6小时不等)用作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6)停送电时间:每天营运开始前送电和营运结束后停电所需操作确认时间。
2、数量因素1)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按客流的时间分布预测、调查分析,确定高峰、低谷时段客流量,从而对列车编组数、列数合理安排,作为开行不同列车形式的重要依据,如:区间列车、连发列车。
2)列车满载率:指列车实际载客量与列车定员数之比,编制运行图时,既要保证满载率,又要留有一定余地,以应付某些不可测因素带来的客流量波动,同时考虑旅客舒适性水平(拥挤度)。
3)出入库能力:由于车辆基地与线路车站之间出入库线有限,加之出入库列车插入正线运行受正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因此,每单位时段通过出入库线进出运营正线的最大列车数,即出库能力。
4)列车最大载客量:即一个编组列车按车厢定员计算允许装载的最大乘客数,分为定员载客量和超载客量。
如上海地铁1号线,310人/车,超员可达410人/车,6辆编组。
3、相关因素1)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包括大交通系统:铁路、港口、机场、公路交通枢纽等;城市公交方式如:公交线路、车站布置、自行车停放,其他车辆停放等。
2)与大型体育场所、娱乐、商业中心的衔接。
这些场所会有突发性的大客流冲击城市轨道交通,造成车站一时运力和人力安排困难。
3)列车检修作业:为保证列车状态完好,需均衡安排列车运行与检修时间,即每个列车均有日常维护保养时间,又是各列车日走行公里数接近。
列车运行图教案
![列车运行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9fff319e8b8f67c1cb982.png)
主要因素包括:
1)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2)列车停站时间
3)列车折返站停留时间
4)列车折返出发间隔时间
5)列车出入车辆段作业时间
6)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7)连发间隔时间
4.运行图编制的原则与步骤
(1)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原则
1)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缩小列车的运行时间。
4)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5)计算所需运用列车数量;
6)计算所需运用列车与草图;
7)征求调度部门、行车和客运部门、车辆部门的意见,对行车运行方案
多媒体授课。
30min
30min
教案续页
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
方法手段
时间
进行调整;
8)根据列车运行方案铺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表和编制说明;
9)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
2)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2min为单位,以细竖线加以划分。
常用于市郊轨道交通运行图。
3)十分格运行图
横轴以10min为单位,用细竖线加以划分,半小时格用虚线表示,小时格用较粗的竖线表示。主要供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使用。
4)小时格运行图
横轴以h为单位,用竖线加以划分。轨道交通一般不采用
(2)按区间正线数分:单线运行图和双线运行图
2)尽量方便乘客(减小发车间隔,低谷间隔不宜过大,可改变列车编组)。
3)充分利用线路的能力和车辆的能力。
4)在保证运量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运营车数。
(2)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步骤
1)按要求和编制目标确定编图的注意事项;
2)收集编图资料,对有关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和试验;
(整理)列车运行图要素.
![(整理)列车运行图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9a1bc6e249649b6648d747d5.png)
第二章列车运行图要素第一节概述列车运行图虽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但它总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组成的。
因此,在编制列车运行图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组成列车运行图的各项要素。
列车运行图要素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和货运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其主要作业时间标准;车站间隔时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是指列车在两相邻车站或线路所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它由机务部门采用牵引计算和实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定。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按车站中心线或线路所通过信号机之间的距离计算。
当到发场中心线与车站中心线不一致时,按到发场中心线计算(见图3-2-1)。
图3-2-1 计算车站或线路所间列车运行时分距离图由于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运行速度各不相同,上下行方向的线路平面、纵断面条件和列车重量也不相同,所以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应按各种列车和上下行方向分别查定。
此外,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还应根据列车在每一区间两个车站上不停车通过和停车两种情况分别查定。
列车不停车通过两个相邻车站所需的区间运行时分称为纯运行时分。
列车到站停车的停车附加时分和停站后出发的起动附加时分,应根据机车类型、列车重量以及进出站线路平面、纵断面条件查定。
二、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由下列原因产生:(1)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如摘挂机车,试风和列车技术检查,机车乘务组换班等;(2)客货运作业,如旅客乘降,行李、包裹、邮件的装卸,车辆摘挂,货物的装卸等;(3)列车在中间站的会车和越行。
摘挂机车作业在采用补机地段的起点站和终点站上进行。
列车在中间站的技术检查和试风,一般在长大下坡道之前的车站上进行。
当牵引区段较长,机车乘务组的连续工作时间超过规定标准时,也可能要采用中途换班的方式。
客货运作业停站时间,应根据各种列车的不同需要分别规定。
对旅客列车规定旅客乘降、行李包裹和邮件的装卸所需要的停站时间;对摘挂列车规定摘挂车辆、取送车及不摘车装卸作业所需要的停站时间。
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
![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722c239e314332396893dd.png)
1.1 时间要素
2.停站时间
停站时间主要是指列车停站作业(包括减速、加速、开关车 门等)、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的总和。具体计算应从列车停 稳开始,包括列车开门时间、乘客上下车时间、确认站台情 况时间、关门时间等。 列车停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乘客乘降的需要,它与车站客流 的大小、客车车门数的多少、车站的疏导和管理有关。 为了乘客的安全,在车辆处于停妥状态时才能开关车门。车 门开关的时间依据车辆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开门时间在5 s左 右,关门时间在3~5 s。当站台上装有屏蔽门时,还应考虑屏 蔽门与车门开关的不同步所产生的时差。乘客的上下车时间 与高峰小时每列车的上下车人数,车辆的车门数和宽度,站 台的疏导、管理密切相关,具体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
1.1 时间要素
4.列车出入停车场的作业时间
列车出入停车场的作业时间是指列车从车辆停车场 到达与其衔接的车站正线或返回的作业时间,可以 采用查标的方在车站的间隔时间称为车站间隔时间,是指车站办理两 个列车的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车 站间隔时间在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中使用。 在地铁、轻轨等系统中,只在运行调整、线路或者信号设备 不完善的情况下使用。在查定车站间隔时间时,应遵守有关 规章的规定及车站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保证行车安全和最好 地利用区间通过能力。 常用的车站间隔时间包括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会车间隔时 间、连发间隔时间、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及不同时到发间 隔时间等几种。
1.1 时间要素
3.折返作业时分
折返作业时分是指列车到达终点站或在中间站进行 折返作业的时间总和。折返作业时分包括列车在车 站开关门时间、乘客上下车时间、确认信号时间、 出入折返线时间、司机换岗时间等。折返作业时分 受折返线的折返方式、列车长度、列车制动能力、 信号设备水平、司机操作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运行图基本要素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运行图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50e6f7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0.png)
3.列车折返时分
h折,站前 =t离去 +t作业 +t确认 +t进站 t停站
式中, t离去 ——出发列车驶离车站闭塞分区的时间; t作业 ——办理进站列车接车进路的时间,包括道岔区段进路解锁和排列进路等各项时间; t确认 ——确认信号时间; t进站 ——列车从进站为之处至车站正线的运行时间; t停站 ——列车停战时间。
时间要素的计算
一.时间要素
1.列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运行时分
•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是指相邻两个车站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即列车由某 站启动不再停车,按规定速度运行至另一站完全停稳这一系列作业所需要 的时间。这个时间的确定是以牵引计算为理论依据,并结合查标和列车试 运行的方法进行确定。
2.列车停站时分
指列车在中间站办理乘客乘降作业所需要的停车时间标准。 影响列车停站时间的因素主要有:车站上下车人数、平均上(下)一个乘
7.调车时分
➢指办理调车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标准。这里所讲的调车时分,主 要是指列车从车辆段运行至正线车站的时间。
➢主要包括列车在车辆段与正线防护信号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 在正线防护信号机与列车始发站间的运行时间。
数量要素的计算
二.数量要素 1、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
• 全日分时段客流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轨道交通的运能、车站所处的交通位 置及周围客流的交通需求。
h折,站后 =t离去 +t作业 +t确认 +t出线 t停站
式中, t作业 ——办理折返线停留列车调车进路的时间,包括道岔区段进路解锁、排列进路和开放调车信号
等各项时间;
t出线 ——列车从折返线至车站正线的运行时间。
《列车运行图》课件
![《列车运行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64cd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7.png)
这是一份关于列车运行图的专业课件,它是规划列车行驶时间和运行路径的 计划。
什么是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指列车行驶时间和运行路径的计划。它包括列车的起点和终点、 行车距离和时间、列车运行的线路以及停车时间和站点。
列车运行图的制定
考虑的因素
车站之间的距离、列车的速度、停车的时间、运行线路的复杂程度、货物和乘客的需求量。
列车运行图的内容
1 起点和终点
确定列车运行的起点和终点,为整个运行图 的制定提供基础。
2 行车距离和时间
计算列车行驶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确保列 车按时到达目的地。
3 运行线路
确定列车在各个站点的停车时间,以方便乘 客的上下车和货物的装卸。
列车运行图作为指导文件,帮助 驾驶员和调度员高效、安全地进 行列车调度。
通过制定合理的列车运行图,保 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优化列车运行图可以提高运输效 率,降低成本,确保货物按时送 达。
结论
制定和优化列车运行图是保障列车正常、安全运行的基础,同时提高列车运 输效率和成本控制。
列车运行图的优化
1
减少行车和停车时间
2
优化列车行驶路径,减少不必要的停车
时间,提高列车的整体运行效率。
3
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列车行驶的效率 和安全性。
提升线路利用率
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运行线路的 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列车运行图的实际应用
为驾驶员和调度员提供指导 保证列车运行的正常和安全 优化运输效率和成本
第2章-行车计划管理(2-3运行图)(ppt文档)
![第2章-行车计划管理(2-3运行图)(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224e8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0.png)
4、列车运行图编制 (2)编图步骤与编图资料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由运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大体经
历研究讨论、编制方案、铺画详图和计算指标四个阶段。
•按编图要求与编图目标确定编图注意事项; •收集编图资料,对有关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和试验; •总结分析现行列车运行图的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编制列车运行方案; •征求调度、车站、车辆部门对列车运行方案的意见,并进行必要的 调整; •根据列车运行方案铺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编制列车时刻表; •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计算列车运行图指标; •将编制完毕的列车运行图、列车时刻表与编制说明等报有关部门审 核批准。
(2)编图步骤与编图资料
在编制列车运行图前应收集的编图资料包括:运营时 间、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全日行车计划、列车编组方案、 列车交路方案与列车停站方案,运用车数,线路通过能力、 列车折返能力、列车出入段能力、换乘站设备能力与车站 存车线能力,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停站时间、列车在 折返站停留时间、列车折返出发间隔时间、列车出入车辆 段作业时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与连发间隔时间,列检、 列车上线调试与乘务员作息安排,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以及对现行列车运行图完成情况的分析等。
前两项时间可通过牵引计算和列车试运行相结合 的方法计算确定,第三项时间可根据分析与查标相结 合的方法计算确定。
2.2.3 列车运行图
4、列车运行图编制 在新线投入运营,既有线技术设备、客运量或行车
组织方法发生较大变化时,均需要进行列车运行图的重 新编制。 (1)编图要求 •确保行车安全:列车运行图应符合《行规》等行车规 章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行车作业程序和各项时间标准。
编制列车运行方案,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方便乘客:主要体现在合理排定始、末班车的发、 到时刻;清晨与夜间的列车间隔不宜太长;合理规定 列车的停车站及停站时间;各线路列车在换乘站到发 时刻合理衔接;轨道交通列车与其他交通工具在到发 时刻上合理衔接等。
列车运行图要素及含义
![列车运行图要素及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f0decb256c175f0e7cd13782.png)
绘制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内容上有三类:时间要素、数量要素、相关要素。
1、时间要素:1)区间运行时分:指相邻车站之间的运行时分,需经过列车牵引计算和实际查标后确定。
2)停车时分:指列车停站作业(包括减、加速,开关车门等,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总和。
3)折返作业时分:列车到达终点站或区间站进行折返作业时间总和。
折返作业时间包括确认信号时间。
出入折返线时间,司机换岗时间等。
4)出入车辆停车场作业时分:指车辆从停车场(库)到达与其相接的正线车站会返回的作业时间,查标确定。
5)营运时间:运营线路运送乘客时间。
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均有一定夜间时间(2—6小时不等)用作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6)停送电时间:每天营运开始前送电和营运结束后停电所需操作确认时间。
2、数量因素1)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按客流的时间分布预测、调查分析,确定高峰、低谷时段客流量,从而对列车编组数、列数合理安排,作为开行不同列车形式的重要依据,如:区间列车、连发列车。
2)列车满载率:指列车实际载客量与列车定员数之比,编制运行图时,既要保证满载率,又要留有一定余地,以应付某些不可测因素带来的客流量波动,同时考虑旅客舒适性水平(拥挤度)。
3)出入库能力:由于车辆基地与线路车站之间出入库线有限,加之出入库列车插入正线运行受正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因此,每单位时段通过出入库线进出运营正线的最大列车数,即出库能力。
4)列车最大载客量:即一个编组列车按车厢定员计算允许装载的最大乘客数,分为定员载客量和超载客量。
如上海地铁1号线,310人/车,超员可达410人/车,6辆编组。
3、相关因素1)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包括大交通系统:铁路、港口、机场、公路交通枢纽等;城市公交方式如:公交线路、车站布置、自行车停放,其他车辆停放等。
2)与大型体育场所、娱乐、商业中心的衔接。
这些场所会有突发性的大客流冲击城市轨道交通,造成车站一时运力和人力安排困难。
3)列车检修作业:为保证列车状态完好,需均衡安排列车运行与检修时间,即每个列车均有日常维护保养时间,又是各列车日走行公里数接近。
城轨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要素概述
![城轨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要素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9929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8.png)
时间要素
(1)区间运行时分
区间运行时分是指列车在两相邻车站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它由车辆部门采用牵引计算和实际 查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定。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的运行距离为相邻 两车站中心线之间 的距离。
L1'
L2'
L1''
L2''
计计算算两两相相邻邻车车站站间间列列车车运运行行时时分分距距离离图图
列车最大载客量主要与采用的 车辆类型
及
编组辆数
有关。
Part 03
其他相关要素
其他相关要素
其他相关 要素
01 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02 与其他城市公共设施的衔接 03 列车试车作业 04 列车检修作业 05 驾驶员作息时间安排 06 车站的存车能力 07 投运电动列车数目
其他相关要素
(1)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时间要素
以站后折返方式为例,当上行到达列车在折返线规定的停留时间结束后,进入下行车站 正线,此时最小的折返列车出发间隔时间,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h发=t离去+t作业+t确认+t出线+t站
时间要素
h发=t离去+t作业+t确认+t出线+t站
式中 h发——最短折返列车出发间隔时间,单位为s; t离去——出发列车驶离车站闭塞分区的时间,单位为s; t作业——车站为折返线停留列车办理调车进路的时间,包括道岔区段进路解锁延迟、 排列进路和开放调车信号等各项时间,单位为s; t确认——驾驶员确认信号时间,单位为s; t出线——列车从折返线至车站出发正线的走行时间,单位为s; t站——列车停站时间,单位为s。
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营后,车辆需要进行 定期的维修 和
列车运行图要素
![列车运行图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b359c53daf1ffc4ffe47acbd.png)
第二章列车运行图要素第一节概述列车运行图虽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但它总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组成的。
因此,在编制列车运行图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组成列车运行图的各项要素。
列车运行图要素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和货运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其主要作业时间标准;车站间隔时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是指列车在两相邻车站或线路所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它由机务部门采用牵引计算和实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定。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按车站中心线或线路所通过信号机之间的距离计算。
当到发场中心线与车站中心线不一致时,按到发场中心线计算(见图3-2-1)。
图3-2-1 计算车站或线路所间列车运行时分距离图由于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运行速度各不相同,上下行方向的线路平面、纵断面条件和列车重量也不相同,所以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应按各种列车和上下行方向分别查定。
此外,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还应根据列车在每一区间两个车站上不停车通过和停车两种情况分别查定。
列车不停车通过两个相邻车站所需的区间运行时分称为纯运行时分。
列车到站停车的停车附加时分和停站后出发的起动附加时分,应根据机车类型、列车重量以及进出站线路平面、纵断面条件查定。
二、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由下列原因产生:(1)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如摘挂机车,试风和列车技术检查,机车乘务组换班等;(2)客货运作业,如旅客乘降,行李、包裹、邮件的装卸,车辆摘挂,货物的装卸等;(3)列车在中间站的会车和越行。
摘挂机车作业在采用补机地段的起点站和终点站上进行。
列车在中间站的技术检查和试风,一般在长大下坡道之前的车站上进行。
当牵引区段较长,机车乘务组的连续工作时间超过规定标准时,也可能要采用中途换班的方式。
客货运作业停站时间,应根据各种列车的不同需要分别规定。
对旅客列车规定旅客乘降、行李包裹和邮件的装卸所需要的停站时间;对摘挂列车规定摘挂车辆、取送车及不摘车装卸作业所需要的停站时间。
列车运行图组成因素
![列车运行图组成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83c966aa26925c52cc5bf9e.png)
连发间隔时间示意图
开到
(四)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开到(开到 )及不同
时到开( 到开)间隔时间
• 自一列车由车站出发时起,至同方向另一 列车到达车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开到间隔时间。
• (五)相对方向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通 )
• 在一端连接双线区间、另一端连接单线区 间的车站上,两个相对方向的列车不同时 通过车站的最小间隔时通 间,称为相对方向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 (4)两个黄色灯光——要求列车通过信号机时,将列车运行 速度降至45 km/h及其以下,表示将通过侧向道岔。
• 五、机车在基本段(T基)和折返段所在站 的停留时间标准 ( T折)
• 机车在基本段或折返段所在站办理必要作 业需要的最小时间,称为机车在基本段和 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 标准,取决于机车的运用方式。
•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 (一)含 义
•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是指列车在两个相邻 车站或线路所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它由 机务部门用牵引计算和实际试验相结合的 办法确定。
• (二)查 定 • 区间运行时分应按以下规定查定: • 1.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要分别查定。 • 2.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要分别查定。 • 3.列车在区间两端站停车与不停车分别查
3.循环运转交路
4.环形交路。
• 以机车在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为例,停留 时间(T折)有以下几项组成:
T t t t t t + + + + 机 机
折= 到
入
整备
机 出
机 发
(min)
• 10001次列车机车自到达折返段所在站时起, 至牵引10004次列车出发时止在该站的全部 作业及停留区间运行时分包括两种: • 纯运行时分和起停车附加时分。
铁路列车运行图
![铁路列车运行图](https://img.taocdn.com/s3/m/3ea93df6915f804d2a16c14f.png)
1.列车运行图的意义
意义: 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 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
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 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应销售 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 会生活的纽带
2.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方法
1)坐标原理 2)运行图的格式 3)车站中心线位置的确定方法
4)列车运行时刻的表示方法
1)坐标原理
列车运行图是运用坐标原理对列车运行时间、空间 关系的图解表示,因而实际上它是对列车运行时空过 程的图解
其一为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 其二为以横坐标表示距离,纵坐标表示时间
2)运行图的格式
(1).二分格运行图——编制新运行图时使用
2.货物列车运行线的铺画方法
在单线区段,如果通过能力有较大富余时(利用率在70% 以下),为保证机车的良好运用,货物列车运行线可以从机 车折返站开始成对地铺画。
从机车折返段开始铺画货物 列车运行线方法示意图
2.货物列车运行线的铺画方法
当在运行图上铺画的列车对数达到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的 80%以上时,为了有效地使用区间通过能力,该区段应从 限制区间开始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 。
绿
l分站区
l'分区
L计通算
l'分区
l列
2
l作业
图3-2-20 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时追踪列车间隔
6.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区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追踪列 车间隔 时间
列车到站停车时追踪列 车间隔时间
列车从车站出发时追踪 列车间隔时间
列车不停车通过车站时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培训教材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0eabe58a300a6c30c229fc2.png)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培训教材列车运行图虽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但它总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组成的。
因此,在编制列车运行图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组成列车运行图的各项要素。
列车运行图要素包括:最小行车间隔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运行折返方式与折返作业时间标准;列车运送速度;行车通过能力;列车编组与车辆配置和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等。
1.最小行车间隔时间缩短行车间隔时间可以减少乘客在站候车时间,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增大对乘客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减少列车编组辆数,节省工程投资。
但是,缩小行车间隔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般说来,行车间隔时间的极小值取决于信号系统、车辆性能、折返能力、停站时间等诸多因素,在有先进技术设备和足够工程投资作保证的前提下,停站时间往往成为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因为在高峰小时内,线路上个别车站的乘客集散量可能特别大,导致列车在该站的上、下车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最长停站时间控制在30s左右时,该线最小行车间隔时间可定为2min。
按此可计算线路最大运输能力和编制列车运行时刻表,当然在列车运行秩序稍有紊乱时,信号系统和列车折返系统应有能力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时间,使列车运行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2.停站时间列车停站时间长短服从于乘客乘降的需要,因而主要取决于车站的乘客集散量、车辆的车门数和座位布置以及车站的疏导与管理措施等。
由于乘客发生量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以及乘客在列车各节车厢内分布的不均衡性,列车停站时间除了考虑旅客上、下车时间(据实测资料表明,每名乘客上、下车约需0.6s)和开关车门反应时间以及动作时间(约需6s)外,还应有一定的富余量。
这往往使得列车停站时间成为列车最小行车间隔时间的制约因素,而且停站时间过长会降低列车旅行速度。
因此,车站应采取积极的疏导和管理措施,包括列车上的报站广播等设施,让上、下车旅客提前作好准备,以免延误乘降。
一般来讲,列车停站时间应控制在30s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段时间如何查定?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3、会车间隔时间的查定方法: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车站值班员监督列车到达或通过后,为向同一区间发 出另一列车所需办理必要作业的时间组成
基本段所在 站的整备作 业更细致, 耗时更长。
3、查定: 可根据分析计算和查标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牵 引区段分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停留时间标准 列车在技术站和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四、列车在技术站和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不 的取值
在 不 的计算公式中,t作业主要取决于信联闭设备情况,t进
主要取决于车站咽喉长度和列车速度。由于车站两端l进和v进 的不同,应分上下行分别查定。一般,3~6 min 。
4、练习
绘制进站信号机开放时的列车位置与不同时到达间隔时 间图(双停)
l进
t作业
l制
L进
l确
l列 · 2
不
常用
4)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5)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6)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二、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1、定义: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t进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三、会车间隔时间
1、定义: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在单线区段,自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时起,至由 该站向同一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 时间,称为会车间隔时间
第1节 概述
内 容 概 要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停留时间标准 列车在技术站和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三、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停留时间标准
1、含义
机车在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办理必要作业所需的最 小时间称为机车在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2、办理的作业内容 到达作业—机车入段走行—机车在段内作业(机车 上燃料、上沙、上水、检查、转向、机乘组换班等)— 机车出段走行—出发作业。
一列停车一列通过(简称“一停一通”)
练习:画出“一停一通”所有可能的方式,并标出
不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2、交会方式
两列停车(简称“双停”)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2、查定方法——牵引计算与列车实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按上行、下行分别查定; 线路平纵断面以及列车重量等条件不同 按旅客列车、货物列车分别查定; 列车运行速度不同
第1节 概述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内 容 概 要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停留时间标准 列车在技术站和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试着画出 你所能想 到的车站 间隔时间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一、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分类
2、分类 1)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2)会车间隔时间 3)连发间隔时间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按停车、不停车通过分别查定:
不停车通过: 区间运行时分=纯运行时分
纯运行时分——列车不停车通过二相邻车站所需 的区间运行时分,记作t运。
第1节 概述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内 容 概 要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停留时间标准 列车在技术站和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L进 l进 l制 l确 0.5l列
l进—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离(m),
l确—在司机确认信号时间内列车运行的距离(m) l列—列车长度(m)。
不=t作业 t进
=t作业 0.06 L进 v进
l制—列车制动距离(m),
=t作业 0.06
0.5l列 l确 l制 l进 (min) v进
在单线区段,两列对向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 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 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
间
不 。
试着找出你所画的车站间隔时间里的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2、交会方式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会。
试着找出你画的车站间隔 时间中的会车间隔时间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2、在运行图中的表现形式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练习:画出所有可能的方式,并标出 会
进站信号机开放时的列车位置与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图
3、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查定方法:
计算
不 t作业 t进 t作业
L进 (min) 0.06 V进
t作业——前一列车到站后,车站办理必要的作业所需时间(min) t进——列车通过进站距离所需时间(min), V进——列车平均进站速度(km/h), 0.06——单位换算系数。
第2章 列车运行图要素
2-1 2-2 2-3 概 述
车站间隔时间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第1节 概述
内 容 概 要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停留时间标准 列车在技术站和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列车运行图要素包括下列内容: 1、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2、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3、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4、列车在技术站和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1、定义
小间隔时间。
编制新运行图前, 各车站应分别查定
在车站上办理两列车的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所需的最
举例:A站从下行列车到达该站时起至对向列车通过该站时 止的车站间隔时间为5min。
5、练习:
从以下4中会车方案中找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和 会车间隔时间。
会
不
不
会
不 会
不
会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四、同方向列车连发时间间隔
1、定义: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技规》规定,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 6‰的 下坡道,而接车线末端无隔开设备的车站,禁止办理相对方向同时 接车。保证 不 。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2、交会方式
两列停车(简称“双停”)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第1节 概述
内 容 概 要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停留时间标准 列车在技术站和客货运站的技术作业时间标准
2、办理的作业内容 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如下:
摘机车 试风 挂机车 试风
t折 (t基 )=t到达 t入段 t整备 t出段 t出发 (min)
目的是为了实现列车运行图与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的配合:
到发车线上进行到发技术作业的时间标准;
在驼峰或牵出线上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时间标准;
旅客列车车列在配属段、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货运站办理整列或成组装卸作业时间标准。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一、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会=t作业
4、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和会车间隔时间的区别: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第二列车为到达或通过;
会车间隔时间:第二列车为出发。
第2节 车站间隔时间
内 容 概 要
1 2 3 4 5 6 7
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和内容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会车间隔时间 连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 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 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按停车、不停车通过分别查定:
停 车:区间运行时分=纯运行时分+起停车附加时分
• 起车附加时分——列车停站后出发使区间运行时
分延长的部分,记作t起,电力或内燃取1min。 • 停车附加时分——列车到站停车使区间运行时分 延长的部分,记作t停,电力或内燃取1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