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1微生物学检查2压力敏感探针3X线片数字减
牙周基础知识—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一、病史采集 二、牙周病的检查(操作考试内容) 三、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四、其他检查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
一、病史采集
系统病 口史腔病 牙史周病
史 家族史 牙周组 重点掌 织检查 握
• (1)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急性白 血病、长期服用抗凝药或凝血机能障碍
(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S
0=无软垢或着色 1=软垢覆盖牙面不超过牙面颈1/3,或牙 面上存在外源性着色 2=软垢覆盖牙面1/3~2/3 3=软垢覆盖牙面2/3以上
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 CI-S
部牙龈结缔组织,测定龈沟液的量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方法:2*8或2*10mm小滤纸条插入龈沟内,停留半分钟,取
出后用茚三酮染色,城中,测定龈沟液的量和成分. • 血液检查-----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等
• 1、正中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检查当上、下牙弓相对时,是否达到广泛密切接触的 牙合关系,上、下前牙的中线是否一致,属于何种类型,覆牙合、覆盖关系,有无牙 拥挤、牙错位、牙扭转等错牙合。
• 2、牙齿有无不均匀磨损等。 • 3、检查有无牙松动或移位、牙缺失或倾斜。
2.颌位的检查
• 颌位检查主要涉及牙尖错位(ICP),即正中合位。下颌姿势位(息止颌位) :端坐, 放松,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
5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探 查6探每查个邻牙面的牙各周个袋牙时面,的将牙探 周针袋向龈情况谷.方向稍倾斜,以 探测到邻面牙周袋最深处.
(4)牙周探诊的记录和评价指标
口腔临床诊疗基本操作技术:牙周病的检查

牙石指数(CI)
0: 无牙石 1: 龈上牙石覆盖暴露的牙面<1/3 2: 龈上牙石覆盖暴露的牙面1/3-2/3, 或有斑点状龈下牙石 3: 龈上牙石覆盖暴露的牙面>2/3,或 有龈下牙石连续而厚
2.牙龈的检查
⑴ 牙龈的色、形、质
2.牙龈的检查
⑵ 龈缘位置
正常 釉牙骨质界冠方2~3 mm 牙龈炎 结合上位置不变,形成龈袋 牙周炎 附着丧失,形成真性牙周袋
龈沟液检查 基因检测
The end
菌斑指数(PLI)
0: 在近龈缘的牙面上无菌斑 1: 肉眼看不见,只有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近游 离龈区的牙面时才能发现薄的菌斑 2: 在龈缘区或邻面可用肉眼看见中等量的菌斑 3: 在龈缘区或邻面可用肉眼看见大量的菌斑
软垢指数(DI)
0: 无软垢或着色 1: 软垢不超过牙面颈部1/3,或牙面上 存在外源性色素 2: 软垢覆盖牙面1/3-2/3 3: 软垢覆盖牙面2/3以上
临床X线片检查内容
2. 骨硬板情况 正常: 清晰而有连续性的阻射致密影
: 骨白线中断、模糊、消失 静止期或适应性强者: 骨白线增厚
临床X线片检查内容
3. 牙周膜间隙 正常: 0.18 ~ 0.25 mm
牙周膜间隙增宽
临床X线片检查内容
4. 牙槽骨吸收方式 水平吸收、垂直吸收 5. 骨吸收的分布 有助于诊断 6. 牙槽骨密度 牙槽骨密度降低, 说明有牙槽骨吸收
4.附着水平检查
临床附着丧失(CAL): 测量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的距离
测量时分步进行: 先测PD 再测CEJ至龈缘距离
1.若牙龈增生
P D -C E J 到 龈 缘 距 离 = C A L
2.若龈缘退至釉牙骨质界根方
AL = PD + CEJ到龈缘距离
牙周病的检查及专科病历的书写(口腔内科)

• 要注意是否有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等急症。
(四)家族史
▪ (1)询问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牙周健康状 况,如侵袭性牙周炎等
▪ (2)发现颌面部异常表现,怀疑与遗传相 关时,应追问
二、牙周组织检查
首先检查主诉部位 定位:病损形态明确,患者清晰指引 重复患者主诉症状
于健康结缔组织冠方
临床探诊深度超过组织学上袋底的位置
探诊深度与炎症的关系
影响探诊准确性的因素 探诊力量 探入角度 探针的粗细及形状 探针的精确度 牙石的阻挡 牙龈炎症程度
2、附着水平 (attachment level,AL) § 袋(沟)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
§病史采集 §牙周组织检查 §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X线检查 §其它辅助检查方法
一、病史采集
§系统病史 §口腔病史 §牙周病史 §家族史
(一)系统病史:
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有无糖尿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 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疾病,以及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
白血病牙龈肿疼
(二)口腔病史:
(1)口腔黏膜病---可同时发生在牙周组织,如白斑、扁平苔藓、天疱疮等。 (2)慢性根尖周炎---牙龈窦道 (3)颌骨外伤及肿瘤---牙松动移位 (4)正畸治疗史---不当正畸治疗可引起牙周问题
1.牙石沉积情况的分级有哪些? 2.简述牙松动度的记录方法。 3.简述牙周探诊的方法步骤。
(四)牙齿松动度
方法:前牙,后牙 记录: §Ⅰ度 小于1mm 或颊(唇)舌向松动 §Ⅱ度 1-2mm或颊(唇)舌和近远中向松 动 §Ⅲ度 大于2mm或颊(唇)舌、近远中和 垂
牙周探诊检查内容【最新版】

牙周探诊检查内容1)探诊深度(PD):指龈缘至袋底或龈沟底的距离。
以㎜为单位记录。
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
用标准的259力探诊,在健康状态下探针可进入结合上皮;有炎症时探针会超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区达健康结缔组织冠方。
经治疗后,结缔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消失,胶原纤维新生,使结缔组织对探诊的抵抗力增强,探针不再穿透进入结缔组织中,而是中止在结合上皮内。
2)附着水平(AL):指袋(沟)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也称临床附着水平(CAL)。
附着水平的确定是将探诊深度减占釉牙骨质界至龈缘的距离,以㎜为单位记录;若有龈退缩,则是将探诊深度加上龈退缩的距离。
附着水平是反映牙周组纵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无附着丧失是区分牙周炎与牙龈炎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牙龈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处,不能探到釉牙骨质界,即无附着丧失;患牙龈炎时,牙龈附着的位置不变,仍在釉牙骨质界处,即使因医.教育网搜集牙龈肿胀而导致探诊深度增加,临床上同样不能探到釉牙骨质界,无附着丧失;牙周炎时因有附着丧失,则能探到釉牙骨质界。
附着水平对制定治疗计划、确定手术与否及手术方案的制订、估计预后、及判断疗效均有意义。
3)探诊后出血:探诊出血这一指标不能作为病情进展的指标,是探诊后不出血却可以作为牙周组织处于稳定阶段的较好指标。
如果多数部位都存在探诊出血,可以预示有可能附着丧失在进展,它是附着丧失加重的重要危险指标之一。
4)龈下牙石:龈下牙石是沉积于龈缘之下、附着在龈沟或牙周袋内的牙面上,用探针才能检查到。
5)根分叉病变的探查:用普通的弯探针或专门设计的Nabers探针探查多根牙的分叉区。
检查上颌磨牙时,先探查颊侧中央处的根分叉区,再从腭侧分别探查近中和远中的根分叉区,但有的会有变异,需从颊侧探入;检查下颌磨牙时,从颊侧和舌侧中央处分别探查根分叉区。
探查的内容应包括:探针能否水平方向探入分叉区,水平探入的深度,分叉的大小,有无釉质突起,根柱的长度,根分叉区是否有牙龈覆盖,注意检查根分叉区是否暴露。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 牙颈部有连续而
1、牙龈指数
牙龈指数及记分方法(Löe和Silness)【1963、 1967年提出】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 肿,
探诊不出血 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 血 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
•
的检查
•
•
1、牙尖交错合:又叫正牙切刃相接触的咬
合状态。
•
3、早接触:当下颌从姿势位,自然无偏斜上升,
闭合至上下牙轻轻接触(此为肌位),若不是牙尖交错广
泛紧密接触,而仅仅是少数牙或个别牙接触,称为早接
触。
1.牙松动
2.X线检查: 牙周间隙增宽,硬板不清、断续或消失,牙 槽骨呈垂直吸收,有时可见根折及牙骨质吸收。
③免疫学技术 ④DNA探针 ⑤聚合酶链反应
⑥以酶为基础的检测法
Florida
数字减影
显示骨密
度变化
黑箭头
示骨密度
拔牙后X线下片降
拔牙后X线片
白箭头
示骨密度
四、牙动度仪
原理:用一恒速的小圆柱快速冲击 牙面,仪器能以数字显示牙周膜对该冲击力的 阻力,牙越松则阻力越小,显示数值越大。
• 五、龈 沟 液 检 查
• 1. 方法: (1)方向 牙周探针尖端紧贴牙面,
• 探针与牙长轴平行 ,探测邻面时, • 探针向邻面中央略为倾斜 • (2)动作 提插式行走
• (3)力量 以20~25克为宜。
• 附着水平探测
• A B C三个牙的探诊深度都是 6mm, 但由于龈缘(GM)位置不同,
• 附着丧失的程度也不同:
3. 牙龈的特殊变化 a.新月型充血环 b.早接触牙咬合时受压侧龈发白 c.龈裂、不对称性龈退缩 d.龈缘突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口腔卫生状况
2、简化的口腔卫生指数(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包括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和 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 CI)
口腔卫生状况
牙石指数:颊舌面 0 = 无牙石 1 = 小于1/3牙面 = 1/3-2/3牙面
• 正常龈沟平均深度:1.8 mm • 临床探诊深度 <3mm
牙周探诊方法(牙周探针)
1.握持探针的方法:改良握笔式 2.支点:口内支点,也可口外 3.探诊力量:20-25g 4.探入方向:平行牙体长轴,紧贴牙面,
避开牙石 5.探针的移动:提插式移动 6.邻面的探查:紧贴接触区,探针稍倾
斜探入接触点下方龈谷处 7.探诊顺序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 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 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 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
牙周探诊
根分叉病变的检查
Nabers探针
牙周探诊
Glickman分度(1958年) • Ⅰ度 分叉区骨质吸收轻微,从袋内可探及根分叉外形 但不能水平探入;属于骨上袋。X-ray:通常无改变 • Ⅱ度 多根牙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根分叉区内已有骨吸 收;探针可水平方向部分进入根分叉区但尚不能与对侧 穿通。X-ray:分叉区的牙周膜增宽,或骨质密度小范围 降低 • Ⅲ度 根分叉区的牙槽骨全部吸收;探针能水平进入根 分叉区与侧穿通,但仍被软组织覆盖。X-ray:根分叉区 完全的透射影 • Ⅳ度 根间骨隔完全破坏,根分叉区完全暴露于口腔。 X-ray:根分叉区完全的透射影
牙周检查
牙周病学考研名校真题解析

目录第一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1)第二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5)第三章牙周病微生物学(6)第四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9)第五章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11)第六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14)第七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18)第八章牙龈病(20)第九章牙周炎(26)第十章牙周炎的伴发病变(30)第十一章牙周医学(33)第十二章牙周基础治疗(34)第十三章牙周病的药物和手术治疗(37)第十四章牙周病学的其他内容(40)第一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考情分析1.常考题型名词解释(4~6分)、简答(5~10分)、选择(2~3分)、填空(1~2分)2.重要性本章主要涉及牙周病学的基本概念,属考研常考内容。
3.重难点分析重点:相关基本概念难点:基本概念的应用二、重要考点回顾1.牙周组织2.牙龈3.结合上皮4.龈牙结合部和龈牙单位5.生物学宽度6.牙周膜7.龈谷8.牙槽骨三、真题解析考点一:牙周组织1.牙周组织包括(武汉大学)A.牙龈B.牙周膜C.牙槽骨D.牙骨质考点二:牙龈1.以下哪些纤维分布在牙邻面上(武汉大学)A.环行组B.越隔组C.牙骨膜组D.牙槽嵴组E水平组—1—2.附着龈的正常宽度是多少?确定其宽度的方法?(北医)3.哪种牙龈上皮是非角化上皮(武汉)A.oralepitheliumB.sulcularepitheliumC.attachedgingivaD.gingivalpapilla4.牙龈纤维的分组及功能(中山)5.牙龈的上皮、、。
(中南)6.正常牙龈的最佳描述是(武汉)A.颜色是粉红色B.颜色是鲜红色C.颜色是暗红色D.颜色是暗紫色E以上均可能7.牙龈的临床特征,哪一项不正确(武汉)A.牙龈颜色的变化可呈局部或全口腔B.皮肤黑者,正常牙龈可见色素沉着C.正常牙龈边缘通常较钝厚D.炎症和创伤可引起牙龈外形的改变E炎症弥漫指已波及到附着龈8.正常龈沟深度(华科;2007武汉;2010青岛)A.≤0.5mmB.≤1mmC.≤2mmD.2-3mmE≤3mm9.牙龈点彩(浙大)10.牙龈增龄性变化(2008青岛)11.沟内上皮(2012青岛)考点三:结合上皮1.简述结合上皮的重要性。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出血倾向
2、出血指数
出血指数(BI)(Mazza,1981)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
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 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 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 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 5=自动出血
3、龈沟出血指数
• 2.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
• 适用于牙龈炎症较重的人群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的研究 0=牙龈健康 1=探诊不出血 2=仅在探诊处呈点状出血
•
3=出血沿龈缘扩散
4=出血溢出龈缘
5=牙龈自动出血倾向
4、探针出血
• 探诊后有无出血,记为BOP阳性或阴性,已 • 被视为牙龈有无炎症的客观指标,,特别是将探针 • 插入牙周袋底后是否出血已被普遍接受作为评估龈 • 下炎症的方法。 • 需要注意探诊时的压力
3.牙龈黑色素沉着:生理情况(肤色黑的人);某些系统病 (艾迪生病 )
4.白色病损:白斑 扁平苔藓
(四)牙龈的剥脱性病损
• 临床表现:牙龈乳头、龈缘和附着龈脱皮并出现炎症 • 牙龈的剥脱性变化常发生于更年期妇女,可能与女性激素的不足
有关。 • 诊断前应先排除:糜烂型扁平苔藓、寻常型天疱疮、良性粘膜类
•②涂片检查法(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2、刚果红负性染色法) 优点:较培养法简便而快速,半小时即可完成。 缺点:不能鉴别出细菌的种属和性质,即不能检出特异性
病原菌。 ③免疫学技术 ④DNA探针 ⑤聚合酶链反应
二、压力敏感探针
• 优点:避免压力差异造成误差, • 重复性好。能较精确地测量附 • 着水平。
【牙周病学】第四版《牙周病学》

遗传因素
牙 周 炎临 开床 始表 和现 进 展
Page & Kornman提出的牙周炎致病机制(1997)
牙菌斑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基质 细菌群体
水性通道 获得性膜 牙面
牙菌斑生物膜——牙周病的始动因子 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团块,是由基质包 裹的相互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
牙周膜主纤维
牙在受到侧向压力时,以转动中心为支点发生倾斜 (1)示转动中心的位置 (2)牙受侧方压力时,各组牙周膜纤维的受力情况
釉牙骨质界的三种形式 a.牙骨质覆盖牙釉质 b.牙骨质与釉质端端相接 c.牙骨质与釉质不相接
骨开窗和骨开裂
Bränemark的骨质分类 I 类:颌骨大部分由骨皮质组成。 Ⅱ类:颌骨中央为高密度骨松质,周围由厚的皮质骨包绕。 Ⅲ类:颌骨中央为具有一定强度的低密度骨松质,周围为薄的骨皮质包绕。 Ⅳ类:颌骨中央为低密度骨松质,周围为薄的皮质骨包绕。
第一章 绪论
• 了解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具有的重要地位,牙周病学在医学和 自然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之有紧密联系,口腔医生要 运用多学科手段来维护牙周组织和口腔的健康;
• 简要介绍了我国牙周病学发展的简史。
表1-1 各年龄组龋齿和牙周病患病率(%)
12岁
患龋率
28.9
龈炎检出率 57.7
牙石检出率 59.0
第四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
• 本章重点阐述牙周病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 括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和形成、口腔正常菌群和牙周致 病菌的不同作用、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等。介绍牙周生 态系的概念、牙周微生物与龋病微生物的生态关系、重要 牙周致病菌的毒力因子以及日益受关注的病毒研究等相关 新理念和新进展。提出一些迄今尚无定论、有待深入研究 的热点。旨在将牙周微生物与牙周病发生、发展、类型和 转归等规律联系起来,阐明牙周病的发病机制,提高牙周 病的防治水平。
牙周病学 :牙周病的检查

index, CI)两部分 ➢ 软垢指数的标准较为客观,重复性好,适用于牙周一般临
床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口腔健康教育及个体口腔卫生习 惯纵向观察评价 ➢ 牙石指数可反映牙面及龈沟处牙石沉积情况,通过牙石量 的多少来反映受检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34
出血指数
改良出血指数 (Bleeding index, BI)
➢ 由Mombelli等提出 ➢ 适用于检查牙龈炎症的程度、临床疗效观察以
及临床试验的纵向观察研究 ➢ 此指数根据探诊后牙龈出血情况来判断牙龈炎
症状况
35
出血指数
检查方法:
➢ 牙周探针轻探入龈沟口或袋口,取出探针10秒观察出血量
指数标准:
牙周病的检查
Examina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1
牙周病的检查
收集病史 口腔卫生状况 牙龈的炎症状况 牙周探诊
其他临床检查 X线检查 辅助诊断方法
2
牙周病的检查
收集病史 (Health History)
• 收集病史是完成治疗计划的第一步,是一门 艺术
21
牙周疾病的检查
牙龈的炎症状况 (Gingival Inflammation)
➢ 牙龈色、形、质 ➢ 反映牙龈炎症的指标
牙龈指数 (Gingival index, GI) 出血指数 (Bleeding index, BI) 龈沟溢脓 (P颜色 (Color)
➢ 急性炎症发生时,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变性,坏死形 成脓性渗出物,从结缔组织进入牙周袋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资料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 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
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
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
牙周探诊
根分叉病变的检查
Nabers探针
牙周探诊
Glickman分度(1958年) • Ⅰ度 分叉区骨质吸收轻微,从袋内可探及根分叉外形 但不能水平探入;属于骨上袋。X-ray:通常无改变 • Ⅱ度 多根牙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根分叉区内已有骨吸 收;探针可水平方向部分进入根分叉区但尚不能与对侧 穿通。X-ray:分叉区的牙周膜增宽,或骨质密度小范围 降低 • Ⅲ度 根分叉区的牙槽骨全部吸收;探针能水平进入根 分叉区与侧穿通,但仍被软组织覆盖。X-ray:根分叉区 完全的透射影 • Ⅳ度 根间骨隔完全破坏,根分叉区完全暴露于口腔。 X-ray:根分叉区完全的透射影
牙周探诊
Hamp& Nyman分度(1989年)
• Ⅰ度 探针能水平探入根分叉区,探入深 度小于牙齿宽度的1/3; • Ⅱ度 根分叉区骨质的水平性破坏超过牙 齿宽度的1/3,但尚未与对侧穿通; • Ⅲ度 根分叉区骨质已有“贯通性”破坏, 探针能顺畅通过。
牙周探诊
Ⅰ度
Ⅱ度
Ⅲ 、Ⅳ 度
牙周探诊
• 邻面的根分叉病变相对较难探及,因为
牙周探诊
根面情况的探查
•牙根面龈下牙石分布及
其量的多少
•根面有无龋坏
•根面形态
•根面粗糙度
牙周探诊
• 工具:牙周探针 其顶端为钝头,顶端直径约0. 5mm, 探针上有刻度。 • 正常龈沟平均深度:1.8 mm • 临床探诊深度 <3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中合(intercuspal occlusion, ICO) • 检查合磨耗程度是否均匀 • 检查有无牙松动或移位、牙缺失或牙倾斜
等
2. 颌位的检查 (息止颌位、肌位、牙位) 3. 早接触的检查(premature contact) 4. 合干扰的检查 (前伸颌、侧向颌)
5.合检查的方法及步骤
• 视诊 • 扪诊 • 咬合纸法 • 蜡片法
• 牙线 • 研究模型 • 光合法 • 颌力计
6.合创伤的临床指征
• 牙齿松动 • 缘突
牙龈退缩 龈裂 • 磨耗小平面
7.食物嵌塞(food impaction)
• 定义: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由于咬合 压力使食物碎块或纤维嵌入相邻两牙的 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
• 病史项目
–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 检查内容
– 牙周组织 – 口腔粘膜 – 牙及周围组织 – 颞颌关节 – 其他检查
基本检查法
• 视诊 (inspection) • 触诊 (palpation) • 叩诊 (percussion) • 听诊 (auscultation) • 嗅诊 (smelling)
牙周组织检查
• 检查器械:口镜、牙科镊、牙周探针 • 检查内容
– 口腔卫生状况 – 牙龈情况 – 牙周探诊 – 牙齿松动度
第六章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Chapter 6. Examination & diagnosis
检查时力求做到:
全面、系统、重点、规范和正确。
•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
避免反复调整病人的椅位(反复测试患 牙),力求建立规范的检查顺序。
• 调查显示:我国口腔疾病治疗率不到10%, 绝大多数的人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口腔疾病, 偶尔的洗牙或者在单位组织体检时顺便检查 牙齿。
• 牙槽骨吸收类型
– 水平型吸收 – 垂直(角)型吸收 • Ⅰ 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1/3 • Ⅱ度:牙槽骨吸收在根长1/3~2/3 • Ⅲ度:牙槽骨吸收在根长2/3以上
牙周炎/临床表现
骨上袋
牙周炎/临床表现
骨下袋
牙周炎/临床表现
第五节 牙周病历的特点及要求
• 病史内容
– 牙周病史为主,包括口腔病史及系统病史
牙龈色泽改变(clour)
• 吸烟 • 金属线 • 牙龈黑色素沉着 • 白色病损
深色皮肤的 个体牙龈可 能有黑色素 沉着
沿线,铋线
牙周探诊(periodontal probing)
• 牙周探针 • 方法
– 468
• 作用
– 深度、出血、 牙石量及分布、 根分叉、龈缘
牙周附着水平及附着丧失
• 分类:
– 垂直型食物嵌塞 – 水平型食物嵌塞
• 牙线检查
第四节 X线片检查(x-ray)
• 1.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 • 固有牙槽骨 连续阻射的白线状致密影 • 牙槽嵴顶 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约为
1~1.5mm,不超过2mm • 牙周膜 宽约为0.15~0.38mm??的连续而
均匀的线状黑色透射带(0.18~0.25mm)
治疗过程中
污染的手套不得任意触摸周围的物品,
治疗结束后
应清洗手套上的血污后再摘除手套,书写 病历等。
病史收集
• 系统病史
– 如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
• 口腔病史
– 如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癣、天疱疮、龋病、外伤、 肿瘤、正畸治疗等。
• 牙周病史
– 主诉(主要症状和发生时间) – 口腔卫生措施
• 口腔检查应是在没有口腔疾病或自己没有感 觉到有口腔疾病的情况下,定期地到医院进 行口腔健康检查,而不是已经发现自己有病 才去就医。
• 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情况,评估自己的口腔疾 病风险。儿童若患有龋齿、错颌畸形等疾病; 孕妇易发生口腔问题;中老年人易患牙周病、 颞下颌关节病等。
善待牙齿
微笑时露出一副健康、洁 白、整齐的牙齿,就如同穿 上一件漂亮的衣服,代表着 你的美。
Gingivitis Periodontitis
N.U.G. 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
Responsible flora is usually mixed, fuso-spirochetal
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
QuigleyTuresky法
牙菌斑指数(Quigley-Turesky法)
•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 软垢指数(debris index, DI) – 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 CI)
• V-M牙石评估法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牙龈状况(gingival status)
• 牙龈炎症状况
– 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
• 0 正常牙龈 • 1 牙龈略有水肿,探之不出血 • 2 牙龈探之出血 • 3 牙龈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
– 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
• 0~5级
– 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
-
Endodontic periodontal lesions
牙的松动度(mobility)
• Ⅰ :1mm以内 • Ⅱ:1~2mm • Ⅲ:2mm以上
• Ⅰ :颊(唇)-舌方向 • Ⅱ:颊(唇)-舌方向+近远中方向 • Ⅲ:颊(唇)-舌方向+近远中方向+垂直方向
第三节 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Radiographs
• Always take pre-operative radiograph • Never make a diagnosis based on
radiographic evidence alone
X-Ray
2. 牙周炎时的X线像
• 骨硬板常不完整或消失,牙周膜间隙也 相应增宽或明显增宽
我国人群中HBV携带者约占10%, 艾滋病、梅毒等也有增多的趋势。
• 病史采集及必要的检查
重视询问全身疾病、传染性疾病。
“一致对待”原则
universal precaution 即假定每位患者均有血源性传播的 感染性疾病,诊治中一律严格防交 叉感染,必要时作有关的化验检查。
保护性屏障
口罩、帽子、防护眼镜、面罩、手套、工 作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