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课前练习7-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意思是“使……怎么样”。
1、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搬运时可以使牛出汗,收藏时可塞满屋子,“汗”本为名词,在这里译为驮运的书使宾语“牛”发出动作行为“出汗”,而不是牛自己使自己出汗,因而这里只能是“汗”活用为使动动词,译为“使……出汗”。
2、生死肉骨:“死”是名词,但它后面又有一个名词“死”,意为“(恩情)使死者复生”;“肉”是名词,但它后面又有一个名词“骨”,意思是主语“恩情”使宾语“骨”发出动作“长肉”,而不是骨头自己长肉,所以“肉”活用为使动动词,译为“使……长肉”。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既东封郑。
(疆界——使……成为边境)(《烛之武退秦师》)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称王)(《鸿门宴》)二、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
意思为“以……为”,“以为……”。
1、幕天席地:指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胸襟旷达。
“幕”、“席”是名词,后带宾语“天”、“地”,用如动词,表示意动,“幕天”把天当作幕,“席地”把地当作席。
2、草菅人命:官吏滥用刑罚,杀害人命。
“草菅”是一种野草,比喻轻贱之物。
在这里人主观的把宾语“人命”看成“草菅”这个名词所表示的物,因而“草菅”是意动用法,即“把……看成野草一样”。
3、渔人甚异之。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烛之武退秦师》)6.吾从而师之。
(老师——以……为老师)(《师说》)7.耻学于师。
(羞耻——以……为羞耻)(《师说》)8.孔子师郯子、苌弘……(老师——以……为老师)(《师说》)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羞耻——以……为羞耻)(《师说》)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镜子——以……为镜子)(《阿房宫赋》)三、名词活用为动词1、樊增数目项王。
2、左右欲刃相如,3、驴不胜怒,蹄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秦军.氾南,晋军.函陵。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 (《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 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 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技法指津】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名词临时转化为别的词类,一般有四种情况: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讲解。
一、名词作动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它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它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名词的语法特点,而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的动作、行为。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名词后面带宾语,一般活用为动词。
名词一般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宾语,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为动词了。
例如:(1)但微颔之。
(《卖油翁》)――只是略微点点头。
(2)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驴子忍不住发怒,用蹄子踢它。
以上两例中,“颔”(原意为“下巴”)“蹄”(原意为“蹄子”)均为名词,后面均带宾语“之”,因此可以判定它们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点头”“用蹄子踢”。
2.名词后面带补语,活用为动词。
按照常理,名词后面是不能带补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补语,此时,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
例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唐朝慧褒和尚当初在那里筑舍定居。
句中“舍”(原意为“房子”)后带有介词短语“于其址”作其补语,可见,“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筑舍定居”。
3.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丞相。
(2)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
(1)句中“王”前面有能愿动词“欲”(意为“想要”),此处便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称王”。
词类活用
3、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意动,以……为宾客 4、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状语,像奴隶一样
1、名词——动词
A、籍吏民,封府库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登记 用盒子装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D、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捞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 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 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加点词非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 D )
A B C D 牖其前,以通明 不农则不地著 左右欲刃相如 以绳天下之梅
3.选出下列句中形容词使动用的项( AB
A B C D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会盟而谋弱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 4.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 汝幸而偶我 B 冒使君,杖汝,法也
①“动”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
宾语,那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 动词(使动或为动)
②否则活用为名词。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形容词—名词 2、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动词
形容词—使动
3、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意动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 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规律总结: 形容词被定语修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 百废具兴
许多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杰出的人才 圣人
② 宾主尽东南之美
③ 尧舜,大圣也(《原谤》)
④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长处、短处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初中语文词类活用词语集录
初中词类活用词语集录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后带宾语(名词+宾语)。
例如:①策勋十二转。
(记下)(《木兰诗》)(《口技》)(《核舟记》)④腰白玉之环。
(腰间佩带)(《送东阳马生序》)⑤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命名,取名)(《醉翁亭记》)⑥尉果笞广。
(用鞭、杖或竹板打)(《陈涉世家》)⑦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陈涉世家》)⑧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用笼子罩着)(《陈涉世家》)⑨皆指目陈胜。
(用眼睛看)(《陈涉世家》)⑩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盛;用壶装)(《隆中对》)⑪朝服衣冠。
(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⑫面山而居。
(面对)(《愚公移山》)⑬遂以名楼。
(命名)(《黄鹤楼》)⑭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踢)(《黔之驴》)(2)名词出现在没有动词和形容词的谓语部分,名词活用作动词,表示动宾结构的内容。
例如:①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口技》)②妇抚儿乳。
(喂奶)(《口技》)③天雨墙坏。
(下雨)(《智子疑邻》)④狼不敢前。
(上前)(《狼》)⑤一狼洞其中。
(打洞)(《狼》)⑥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
(喝酒)(《晏子使楚》)⑦有仙则名。
(出名,有名)(《陋室铭》)⑧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生枝蔓;长枝节)(《爱莲说》)(《幼时记趣》)(《核舟记》)(《三峡》)(《马说》)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做太守)(《岳阳楼记》)⑮故自号曰醉翁也。
(起别号)(《醉翁亭记》)⑯太守宴也。
(设宴)(《醉翁亭记》)⑰大楚兴,陈胜王。
(称王)(《陈涉世家》)⑱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穿丧服)(《唐雎不辱使命》)⑲深入不毛。
(长草)(《出师表》)⑳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流泪)(《出师表》)㉑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做宰相)(《惠子相梁》)㉒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曹刿论战》)2.名词作状语(1)表示比喻、比拟,译成“像……一样”。
例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者:刘金山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45期【技法指津】文言文阅读中最主要的是对实词的理解,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一个词是否活用,可以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位置,与前后词语组成的关系以及具备哪些语法特点等来判断。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结构,则可能是动宾、主谓结构,那么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中的“衣”是名词,本义为“上衣,衣服”,“衣”后面的“褐”也是名词,指“粗布或粗布衣服”,两个都是名词,所以“衣”活用为动词,当“穿”讲。
2.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修饰动词。
如:(1)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这句话中“王”前有能愿动词“欲”,“王”活用为动词,当“称王”讲。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这句话中“穷”,本义是“生活困难”,是形容词,因其前有能愿动词“能”,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走到尽头”。
3.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如:(1)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这句话中的“罾”,名词,本义是“渔网”,用在“所”字后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所网着的”。
(2)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论贵粟疏》)这句话中“贵”“贱”“卑”“尊”是形容词,用在“所”字后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所看重的”“所轻视的”“所轻视的”“所看重的”。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因为副词一般只做动词和形容词的修饰语。
如: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11题)这句话中的“职”,本义为“职责、职业、职位”,是名词,因用在了否定副词“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职”。
巧用词类活用理解成语(教师版与练习版)
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厚古薄今:厚,把……看得很重;薄,把……看得很轻。
【练习】甘之如饴:甘,。兵贵神速:贵,。
乐此不疲:乐,。
九、名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草菅人命:草菅,把……当成野草。
【练习】鱼肉百姓:鱼肉,。幕天席地:幕,;席,。
【练习】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
不毛之地:“毛”意为“”;“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
二、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练习】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不毛之地:“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
二、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练习】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
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练习】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练习】救死扶伤:死,;伤,。
送旧迎新:旧,;新,。
高考语文巩固练习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巩固练习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
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王与语,说之。
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
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
纲觇帝旨,广布校尉,日擿②臣民阴事。
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
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
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
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
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
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
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③。
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④其首,脑裂几死。
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
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瑛如其言,无敢纠者。
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
”遂谋不轨。
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
即日磔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
(节选自《明史》)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
②擿(tī):揭发。
③乘舆: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④挝(zhuā):击,敲打。
⑤磔(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
1. 下列各组句中加红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①便.辟诡黠B. ①深文.诬诋②便.言多令才②文.过饰非C. ①载入私第,弗予直.D. ①命优童奏乐奉.觞②系向牛头充炭直.②请奉.盆缶秦王2.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纲叩.马请自效B. 令典.亲军C. 籍.故晋王、吴王D. 得王冠服服.之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王与.语,说之 / 北与.寇往来其间B. 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 皆以.美于徐公C. 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D. 我故.射不中 / 朱亥故.不复谢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用以刻画权奸纪纲形象的一组是()①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②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③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④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⑤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A. ②④⑤B. ①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5.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本文着力刻画的是权奸纪纲的形象。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之词类活用知识详解及习题巩固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共17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作者:王寿波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44期【技法指津】在文言文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作文言的词类活用。
其中名词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具有动词的特点,可以带宾语,但不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籍”和名词“吏民”连用。
籍:本义是籍贯,此处带宾语,构成动宾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登记。
2.名词用在“能”“可”“是”“欲”之后,活用为动词。
如: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王”被能愿动词“欲”修饰,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
3.名词放在副词后,活用为动词。
如:秦师遂东。
名词“东”前用副词“遂”修饰,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向东前进。
4.看名词后有没有代词“之、其、尔、汝、我”等。
如名词用在上述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唯君左右之。
名词“左右”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任凭调遣。
5.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此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词“舍”后面有介词结构“于其址”作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
6.“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如: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而”连接一个名词“墓”和一个动词“葬”,“墓”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修墓。
7.“所”字加上一个动词组成一个名词结构,如果“所”字后面不是动词,而是名词,这个名词即活用为动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本义是渔网,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网捕。
二、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很少见。
而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极为普遍,不仅是语法现象,而且还有修辞功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名词活用的识别与判断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
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现象。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原本是形容词,表示颜色,但在这 里用作动词,表示“使江南岸变绿” 的意思。
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表示“衣服”,但在 这里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的意思。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绿 色”,但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使江南岸变绿”的意思。
副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突然出现”中的“突然”原本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地”,但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出现得突然”的意思。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表示“使江南岸变绿”,而不是表示“绿色的春风”。
04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的定义
名词意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谓语时,表示主语主观上 把宾语当作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强调一种主观感受 或认知。
例如: "吾从而师之" (《师说》)中的"师",就是名词 意动用法,表示"我把他当作老师"。
通过词义变化判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词义变化是判断名词是否活用的直接证据。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如果一个名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且这种变化符合语言发展 的规律和趋势,那么这个名词很可能是活用为其他词类。例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本是名词“绿色”, 但在句中作为谓语表示“使江南岸变绿”,词义发生了变化, 因此活用为动词。
词类的活用(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类型一)
•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 关的动词的意思。
• A.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 B.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 词修饰。 C.两个名词连用,如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 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 D.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如果名词 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 就是词类活用。
【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 能愿动词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 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 [真题巩固] B • 下列红色字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展示翻译与点评 类型四 1.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 击之,即逸去。 2.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 之矣。
题号 1 2
展示组(5分) 5 4
点评组(3分) 3 2
2018/9/9
D.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 1.怒发上冲冠。
(上面——向上)
• 2.南取汉中。(《过秦论》)
展示翻译与点评 类型一 5.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6.(1)女何为而饿若是?(2)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7.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 去之。 题号 5 6 7 展示组(5分) 2 7 6 点评组(3分) 1 9 8
2018/9/9
名词活用为动词【判断方法 】
能愿动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作状语,不能 直接带体词性宾语 能愿动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但不能重叠,不能带动 态助词,但有些能愿动词可以用在“不~不”和“~ 不~”的格式中。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4、 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 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奏效、有效” (1) 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2)汉水又东。
(3)未花时采,则花色鲜泽。 试译: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高考)
试译: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
3、 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 前,句中又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1)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驻扎” “设营驻守”
(2)项王军壁垓下。(《项羽之死》)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1)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项羽之死》)
“向东走”
(2)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
“吃饭”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有了疑惑”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使动,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 羽之死》) “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符合“名+动”格式的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 名词作动词;换言之:看一个名词在句中是作状语还 是作动词,只需看其后面有无动词,有动词,则为名 词作状语,无动词则为名词作动词。如:
名词作状语,译 为“像回声一样” 动词,“响应” 天下云集响应 代词, 代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作动 词,“踢” 驴子禁不住愤怒起来, 用蹄子踢老虎。
巩固练习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巩固练习(2015银川一中第五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
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
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
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
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
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
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
”登曰:“但意未欲尔。
”遂行。
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馀事告之。
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
”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
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
”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
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
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①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
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
”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
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注】①丞相,指秦桧。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共32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文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Thank you
2021高考语文冲刺:《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附历年高考真题及解析
高考冲刺:实词之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
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
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游褒禅山记》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2015银川一中第五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
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
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
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
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
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
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
”登曰:“但意未欲尔。
”遂行。
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馀事告之。
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
”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
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
”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
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
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①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
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
”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
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注】①丞相,指秦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不能夺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学校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学校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拒绝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
上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在古县任职期间,B.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悦权贵,终致入狱。
C.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撰《徽宗实录》,且有人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4. 把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译文:(2)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译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标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疾行则及祸疾:急速,赶快。
B.将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尽力。
C.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壁:设营驻守。
D.诸将皆慑服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6.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7.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古词“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
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A.的尊。
B.“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C.“社稷”旧时指国家。
“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
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8.把文中标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参考答案一1. B【解析】馆:使……住在宾馆、客舍里。
这里考察的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2. A【解析】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分析语句中的名词、谓语动词等。
名词一般担当主语或宾语,它的前面或后面可以断句。
比如“琥”,在“琥有请属”中“琥”担任了主语,其前应断句,而“面数琥”中“琥”为宾语,其前不能断开。
3. C【解析】“秩”为“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的意思。
4.(1)任官期满,士人百姓请求留任未获批准,相继赠金五十万,不告知姓名。
(2)高登回乡安葬他的母亲,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胡舜陟先前因事被关进监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参考译文】高登,字彦先,是漳浦人。
幼年失去父亲,努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
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避讳,负责官员厌恶他的直率,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
学校原来有田地房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
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急迫,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弛,士大夫与堂下走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官长!”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抛弃了,还有什么可说!”太守不能改变他,最终听从了他。
任官期满,士人百姓请求留任未获批准,相继赠金五十万,不告知姓名。
告诉太守说:“高先生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
”高登辞谢这笔钱,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校里,(用来)买书来答谢士人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
汪藻挽留他参与修撰《徽宗实录》,他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
”高登说:“只是我不想做而已。
”于是辞行。
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用什么治理县事,高登逐条写了十几件事告诉他。
沈晦说:“这是古人的政治,现在的人狡诈,怀疑不能实行。
”回答说:“忠诚讲信用可在蛮荒之地推行,说不能实行,是诚信不够而已。
”豪民秦琥用武力横行乡里,把持官吏的短处,称“秦大虫”,县令以下都屈服于他。
高登到任,他颇有改变,而高登喜欢他去恶为善,任他为学官。
过了些时日,秦琥有请托的事,高登辞谢拒绝他,秦琥恼怒,图谋用危害法律来中伤高登。
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学校经费,高登把他喊来,当面指责秦琥,声气俱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守及各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愤恨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痛快。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高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治理的旧地,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为什么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像话,生祠不能设立。
”胡舜陟大为恼怒,指摘秦琥的事,调荔浦县丞康宁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亲生病离职。
胡舜陟于是创立秦桧祠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
胡舜陟派遣有勇力的士兵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船上,简单埋葬在河边,渡海回朝廷上书,请求免官赎罪。
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和您在太学中认识,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
”高登说:“我知道有君王,不知道有权臣。
”不久中书省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免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府监狱。
高登回乡安葬他的母亲,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胡舜陟先前因事被关进监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
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
他的学问用君子慎于独处做根本,有《东溪集》传世。
二5. C【解析】“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根据前后文判断,“救”译为“救援”属于动词词性,“十余”数次,作定语修饰“壁”,综合可知“壁”应为名词,译为“营垒”,故C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