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2000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0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时间:2001年05月01日浏览次数:79次字体:大中小一、概述2000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1199.1mm,折合年降水量2229.1亿m3,比上年增加4.9%,较常年多2.0%。

全省水资源总量1008.1亿m3,比上年减少69.29亿m3,较常年减少19.7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74.4亿m3,比上年减少5.6%,较常年减少2.1%,地下水资源量299.1亿m3,比上年减少0.4%,较常年增加0.37%。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00.2亿m3,比上年增加130.1亿m3。

全省入境水量6844亿m3,比上年减少155亿m3,出境水量7574亿m3,较上年减少382亿m3。

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水质状况良好,省内中小河流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长江、汉江干流为Ⅲ类以上水质,中小河流Ⅲ类以上水质河段长2499km,占评价河长的63.3%,与1999年(77.1%)比较,中小河流水质有劣化的趋势。

全年气候异常,洪涝旱灾均有发生,尤以干旱为重,旱灾范围之广,程度之重,损失之大为历史少见。

二、水资源量1、降水量全省平均降水深1199.1mm,与多年平均相当,属平水年份。

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全省以宜城至监利一线为界,以东区域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以西区域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

罗田、英山、蕲春以及仙桃、洪湖、嘉鱼一带偏少3~4成,为偏少幅度最大者;而以干旱的鄂北地区偏多3~5成,幅度为全省之最。

降水地域分布极不均匀,黄冈、武汉、咸宁等6市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9.7~9.0%,属枯水及偏枯年份,襄樊、十堰、随州等5市较常年偏多22.4~8.6%,属偏丰年份,其余市(州)与常年持平。

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以襄樊市苍坪站为例,年降水量1415.6mm,较常年偏多51.4%,1~4月降水量56.6mm,仅占年降水量的4%,7月份降水量420.4mm,占年降水量的30%。

1至5月中旬,全省降雨53mm(襄阳)至579mm(通城),与历史同期均值比较,偏少1至7成,形成冬春连旱。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运行后,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历史性改变湖北省水资源战 略格局,对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
鄂北工程作为湖北“水利一号工程”,于2015年10月22日全面开工建设。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丹江 口水库清泉沟隧洞为起点,全线自流引水,向鄂北地区沿线3市7县482万人口,380万亩耕地供水。输水干线总长 269.67公里,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设24处分水口,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总投资180.57亿 元。
实现全程自流的长效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为全程自流引水提供了条件。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出水口 与终点大悟县王家冲水库设计水位高差约47.7米,整个工程利用水位高差,采用全线自流输水,以一次性的集中 投入避免了今后每年数千万元的提水电费及相关管理费用支出,极大降低了工程运行成本。
设计
湖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清泉沟输水隧洞进口为起点,线路自西北向东 南横穿鄂北岗地,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终点为大悟县王家冲水库,线路全长269.67公里,比可行 性研究阶段增加0.33公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缺水干旱问题 。
据了解,《批复》原则同意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任务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 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量,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 水条件 。
(鄂北局)9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刘田喜一行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现场,调研生产性 试验段项目建设情况。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汉奎陪同。
在襄州区生产性试验段项目施工现场,刘田喜实地考察试验段项目规划、管槽开挖施工、PCCP管生产及安装 等情况;详细了解PCCP管生产工序、管材安装程序等重要工艺流程以及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情况;仔细询问了PCCP 管厂产能和管材安装施工进度等情况。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3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1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时间:2003年03月01日浏览次数:75次字体:大中小综述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旱情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危害之重,历史少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大旱。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抗旱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水源工程管理,科学调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抗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夺取了抗御特大干旱灾害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27.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5.5%。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55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8.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96.7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73.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27.7亿立方米。

全年全省入境水量6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665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1%,地下水源占3%,其它水源占0.9%;全省总用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3.0%,工业用水占27.0%,生活用水占10%。

全省用水消耗量137.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6%,其中农业耗水量100.5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1.5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8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472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25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8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120立方米。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76.9%,生活污水占23.1%;对全省6876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6.9%,Ⅱ类水质河长占38.9%,Ⅲ类水质河长占35.7%,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8.5%。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三湖”富营养化程度比较
其它大型湖泊 洞庭湖、达赉湖、洪泽湖、兴凯湖、南四湖、博斯腾湖、洱海和镜泊 湖 8 个淡水湖泊中,兴凯湖水质良好,湖体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洞庭湖和镜泊湖水质 达到Ⅳ类水质标准;达赉湖、博斯腾湖、洱海和洪泽湖湖体水质为Ⅴ类;南四湖湖体污染 较重,水质为劣Ⅴ类。
城市内湖 2002 年度城市内湖水质较差,除北京昆明湖水质达到Ⅲ类水质外,杭州西 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均为劣Ⅴ类。
辽河水系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
辽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浙闽片河流 14 条河流的 26 个断面中,Ⅲ类水质的断面占 50.0%,Ⅳ类水质断面占 34.6%, 劣Ⅴ类水质断面占 15.4%,无Ⅴ类水断面。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和溶解氧,污染较重断面 集中在杭州的钱塘江和宁波的甬江。
2002 年度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湖区
五里湖 梅梁湖
高锰酸盐指 总磷(mg/L)
数(mg/L)
8.05
0.168
6.24
0.154
总氮(mg/L) 叶绿素 a(mg/L) 营养状态指数
7.02
0.081
71.0
4.73
0.042
66.4
西部沿岸区 5.46
0.097
2.83
0.032
62.6
湖心及东部
湖泊水库 主要湖泊氮、磷污染较重,导致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滇池草海为重度富营养状态,太 湖和巢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太湖 监测 99 个点位(断面),其中湖体 20 个,环湖主要河流 27 个,环湖交界水 体 52 个。
太湖湖体水质类别比例
太湖湖体的 20 个监测点位中,属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 5 %、35%、5%和 55%。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湖区中五里湖、梅梁湖污染明显重于 湖心、东部和西部沿岸区。富营养化评价表明,太湖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2002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2年中国水利公报

2002年水利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强防洪、水资源、生态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2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建设领域取得突破。

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基本修完修好,人畜饮水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尼尔基、百色、沙坡头等一批“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塔里木河、黑河生态综合治理以及首都水资源规划顺利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启动。

2002年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面积继续扩大,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水政、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科研、教育及水利前期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依法治水迈出新步伐。

一.水利基本建设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基本稳定,全年中央和地方计划投资787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430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30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33亿元,水电及其他项目投资94亿元。

中央水利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

当年中央投资321亿元,地方配套246.4亿元。

在2002年中央投资计划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3亿元,占总投资的22.5%;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223.5亿元,占69.6%;水利建设基金14亿元,占4.4%;利用外资11.2亿元,占3.5%。

水利建设规模有所扩大,水利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施工项目4200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54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819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增加46%。

完成投资中:中央投资完成41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51%,比上年增加50%;地方投资完成404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比上年增加42%。

200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2003年)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49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60.4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743.07亿元,增长12.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6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6.3:44.1:49.6变化为6.0:44.2:49.8。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6.5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83亿元,增长27%。

市场物价低位平稳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

除烟酒上涨2.7%、居住上涨1.3%外,食品下降1.0%、衣着下降0.5%、家庭设备下降5.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9.0%、交通和通讯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下降1.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7%。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6%。

劳动就业工作有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增长0.3%。

全年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7.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98%。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向各区下放了226户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整合力度加大,一批国有控股公司重组壮大;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了一批市级审批项目;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农民人平负担比上年减少31.29元,下降31.6%。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

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

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

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

湖北省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分析

湖北省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分析

总之,广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可持续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只 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广西的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希望学界和有关部门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共同为广西 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贡献力量。
谢谢观看
1、优化水资源配置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 案。加强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建设,缓解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2、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综合规划。推行水资源的市 场化运作,通过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水资源质量评价
湖北省的水资源质量整体较好,但受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等影响, 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根据湖北省水利厅的监测数据,截至 2020年底,全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6.3%,比2015年提高15.百分 点。
二、湖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实际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6.5%,其中地表水开发利 用率为24.7%,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11.8%。然而,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 题:
1、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受传统粗放型用水模式和管理水平的影响,水资 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在部分地区,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不足、水资源配置 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3、水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忽视了水资源保护 的重要性,导致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三、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分 析
为实现湖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水资源保护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水资源保护 法规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3月 3审稿(定稿)

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3月 3审稿(定稿)

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2002年3月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前言一、重点水域水质状况二、省界河段水质状况三、部分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四、重要水事附表:1.重点水域水质状况表2.巢湖、滇池富营养化程度状况表3.省界河段水质状况表4.部分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表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附图: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评价断面分布图前言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5%。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长江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仅对于长江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华北、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流域内工农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水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流域内水污染矛盾也日渐突出,长江水资源质量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为了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长江重点水域、省界断面及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资源质量状况,增加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经上级批准,决定按月向社会发布《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涉及范围包括长江流域(不含太湖地区)及西南诸河重要水域。

《公报》的水质评价方法、标准与项目: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标准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氨氮按《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 63-94(详见附表5)评价,湖泊的富营养化评价采用百分制;地表水重点断面和省界断面评价项目为pH、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非离子氨、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磷、总砷、总汞、总镉、总铅、总铜、总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总大肠菌群等17个项目,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评价项目为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

《公报》的资料由以下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提供: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西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四川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水环境监测中心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江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游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一、重点水域水质状况本月对长江干、支流及西南诸河39个重点断面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其中长江干流19个,支流16个,西南诸河4个。

2002年公报报告

2002年公报报告

前言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发布《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云南省水利厅的一项重要职责。

《公报》向社会通报我省来水、用水和水质状况,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为政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本期《公报》为我省发布的第七期水资源公报。

《公报》编制的重要技术依据为《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资料来源以水利部门的实测水文数据和水资源管理年报统计资料以及各地(州、市)报送材料为基础,收集了农业、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经过汇总和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审定审核责任编辑编辑人员曹矿君朱学安王超李艳华一、 综述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1.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493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1%,比常年增加2.3%,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总量2308.8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05.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63.5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760.00亿立方米,入境水量1941.4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158.37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28立方米,产水模数58.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省各类蓄水工程年末共蓄水73.4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5.5%;九大湖泊年末容水量286.49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0.78亿立方米。

全省总供用水量870.54亿立方米,其中,河道外供用水量14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河道内供用水量722.0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

河道外供水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8.4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13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3.91亿立方米;河道外用水中,农业用水量(含林、牧、渔用水量)110.7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0.06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7.81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9.91亿立方米。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旱情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危害之重,历史少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大旱。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抗旱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水源工程管理,科学调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抗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夺取了抗御特大干旱灾害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27.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5.5%。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55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8.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96.7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73.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27.7亿立方米。

全年全省入境水量6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665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1%,地下水源占3%,其它水源占0.9%;全省总用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3.0%,工业用水占27.0%,生活用水占10%。

全省用水消耗量137.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6%,其中农业耗水量100.5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1.5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8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472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25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8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120立方米。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76.9%,生活污水占23.1%;对全省6876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6.9%,Ⅱ类水质河长占38.9%,Ⅲ类水质河长占35.7%,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8.5%。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1627.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7.0%,比常年减少25.5%。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4年,湖北省降水量比常年略为偏少,为平水年份。

全省平均降水深1134.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109.5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3.8%;全省地表水资源量894.5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1.1%;地下水资源量276.68 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3.6 %;水资源总量928.0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0.4 %。

2004年,全省59座大型水库和233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68.0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13.76亿立方米。

2004年,全省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242.68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96.4 %,地下水源占3.2 %,其他水源占0.4 %;在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8.6 %,城镇公共用水量占1.6%,工业用水占34 %,农业用水占55.77 %,生态用水(指城市环境和部分河湖、湿地人工补水)占0.03 %。

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416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38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47立方米。

2004年,全省入河废污水量为30.58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76.2 %,生活污水占17.4%,第三产业占6.3%,建筑业占0.1%。

对全省6364 km的河流进行了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4.6 %,比2003年增加6个百分点。

对17个湖泊和24 座水库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湖泊和水库分别为9个和23 座。

对24 座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其中中营养水库为23个,富营养水库1个(三湖连江)。

评价的7个省界水体水质监测断面,超标(超Ⅲ类) 断面个数为2个,占71.4%。

2004年我省极端天气较为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先后发生干旱、渍涝、山洪等多种自然灾害和长江秋汛。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各地政府精心组织,奋力抗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灾减灾作用,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水资源公报1999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1999年,全省平均降水及水资源总量接近常年水平,属于平水年份。

一方面长江出现了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区域性大洪水,部分地方洪涝灾害严重,另一方面十堰、襄樊、荆门、随州、孝感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大大偏少,出现大旱,江河湖库水量锐减,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江河湖库水质下降。

在平水年出现大旱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一、水资源量1999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077.4亿m3,较常年偏多4.8%,较上年偏少23.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31.9亿m3,较常年偏多3.7%,较上年偏少25.3%;地下水资源量300.3亿m3,较常年偏多1.0%,较上年偏少11.3%。

地表水、地下水之间重复计算量254.7亿m3。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739m3,较上年偏少26.0%,亩均水资源量2080m3,较上年偏少24.8%。

全省平均降水量1142.9mm,与常年相当,较上年偏少15.7%。

其中:年降水量以随州市(629.8mm)为最小,十堰市(675.3mm)次之,分别较常年偏少35.8%和24.2%;以咸宁市年降水量(2013.5mm)为最大,黄石市(1938.9mm)次之,较常年偏多33.4%和40.7%。

降水量地区分布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之势。

在时程分配上极为不均,根据全省666站点降水资料统计,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例小于50%的仅38站,其余各站均在50%以上。

最小百日降水量大于100mm 的仅276站,有58.6%的站最小百日降水量在100mm以内。

全省入境水量6999亿m3,较常年多11.1%,较上年少15.7%。

主要入境水量为:长江干流从三峡边鱼溪河口入境4719亿m3,洞庭湖水系从城陵矶湖口入境2144亿m3。

两处合计占总入境水量的98%。

全省出境水量7956亿m3,较常年增加10.2%,较上年减少15.8%。

全省十七个主要水系,除内荆河、梁子湖、陆水、富水、巴水、举水、华阳河等水系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偏多105.1%、87.7%、74.4%、68.8%、30.3%、6.6%、40.0%外,其它水系均低于常年水平,地表水资源量低于常年水平前五位的水系是汉北河(-65.7%),唐白河(-65.6)、蛮河(-62.7%)、堵河(-58.6%)、南河(-51.7%)。

湖北省2002年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统计

湖北省2002年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统计
秭归县
235.58
218.42
214.95
3.47
长阳自治县
216.50
98.33
95.13
3.20
五峰自治县
60.70
16.40
13.20
3.20
宜都市
77.00
36.67
34.07
2.60
当阳市
85.50
21.76
21.68
0.08
枝江市
20.39
7.18
7.18
襄樊市
888.32
289.17
259.01
0.77
汉川市
0.99
黄冈市
979.96
572.19
521.33
57.83
6.97
黄冈市辖区
28.00
18.00
11.50
6.50
团风县
28.00
15.93
16.03
0.30
0.40
红安县
139.00
100.09
100.00
0.09
罗田县
116.00
73.80
71.50
3.30
1.00
英山县
93.67
9.34
9.24
0.10
江夏区
24.00
19.16
18.46
0.85
0.15
黄陂区
58.00
22.04
21.54
0.50
新洲区
69.00
47.03
45.53
1.50
黄石市
143.59
106.17
105.67
0.50
阳新县
122.59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公布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和竣工验收结果的通知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公布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和竣工验收结果的通知

湖北省环保局关于公布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和竣工验收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03.01.13•【字号】鄂环发[2003]1号•【施行日期】2003.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环保局关于公布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和竣工验收结果的通知(鄂环发[2003]1号)各市、州环保局:2001年12月到2002年11月,省环保局共审批各类工业项目101项,其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52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49项,涉及石化、电力、造纸、冶金、建材、机械、市政等诸多行业,其中国家“双高一优”项目19项,国债项目27项,省管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上述项目总投资80.8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6.54亿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的20.46%。

上述项目通过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和“以新带老”治理,主要污染物均大幅削减,其中COD处理削减量4.14万吨/年,石油类30.7吨/年,氨氮1088.8吨/年,SO2:1.323万吨/年,粉尘2.71万吨/年,烟尘4.54万吨/年,固体废物:33.03万吨/年,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当地环保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对新增污染物则有明确的区域削减措施。

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省局共验收各类建设项目21项,验收通过18项,“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合格率为85.71%,上述项目总投资32.9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23亿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1.766万吨/日,新增废气处理能力133.47万m3/h。

请各地环保局认真负责辖区内新建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和试生产申报核准制度,在工程建成后及时完成环保验收。

附件:2002年省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和竣工验收名单二○○三年一月十三日附件: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和竣工验收名单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1 远安县鸣凤镇水厂扩建工程宜昌远安2 远安县污水处理工程宜昌远安3 兴山县峡口镇污水处理厂宜昌兴山4 兴山县高阳镇污水处理厂宜昌兴山5 仙桃毛纺集团有限公司纯棉高档面料生产线仙桃技改项目6东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重型车、轿车内件饰十堰技术改造项目7三环集团黄石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数控板材加黄石工成套设备技术改造项目8石首致远晶体器材有限责任公司超小型石英荆州石首晶体谐振器,振荡器技改项目9三环集团黄石汽车离合器有限公司汽车离合黄石器产品国产化升级改造项目10东风汽车公司发动机厂发动机零部件生产阵十堰地技改项目11美尔雅集团美升药业有限公司制剂大楼GMP黄石改造工程中12武钢氧气有限责任公司C台制氧机移地大修工程武汉13葛店开发区3.5万m3/d污水处理厂鄂州14宣恩县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程恩施宣恩15秭归县沙镇溪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宜昌秭归16秭归县屈原镇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宜昌秭归17秭归县泄滩乡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宜昌秭归18秭归县水田坝乡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宜昌秭归19秭归县归州镇污水处理工程宜昌秭归20秭归县郭家坝镇污水处理工程宜昌秭归21武大弘毅新材料有限公司氮化碳纳米复合硬质武汉庙山涂层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东湖开发区22中航救生科技公司汽车座椅调角器及精冲件扩襄樊产技改项目23中航救生科技有限公司高档轿车座椅导轨生襄樊产线技改项目24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污水处理厂宜昌25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伍相庙污水处理厂宜昌26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污水处理工程宜昌27武汉一棉集团高档面料纺织生产线技改项目武汉28武汉公路主抠纽关山货运站武汉29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改造项目十堰30黄石珍珠果食品饮料公司年产8万吨“珍珠黄石果”系列饮品31武汉莲花湖集团莲藕保鲜加工项目武汉蔡甸32宜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完善针织大圆机品种宜昌等技改项目33武汉中百集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武汉吴家山阳逻、仙桃34 湖北广彩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新型包装材料项目随州广水35 荆州市奥达纺织有限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开荆州发高档面料替代进口项目36 武汉江南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高档服装面料生武汉武昌区产线技改项目37 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高速并条机技术改造天门项目38省三峡工程和部管水库移民工作培训中心武汉39湖北银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无梭织机生襄樊产高档面料技改项目40江汉石油管理局江汉石油机械厂油田污水潜江处理设备及物探钻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41 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便乃通中药制剂武汉经济开发区示范工程42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改造项目襄樊43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完善十堰技改项目44武汉烽火网络公司基于x.85/x.86宽带IP接武汉入设备产业化项目45国营襄樊针纺织厂高档家用纺织品及中高档襄樊服装面料配套技改工程46黄石生物制药厂制剂大楼技术改造工程黄石47722研究所光纤综合业务传输网产业化项目武汉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1.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宜昌宜都粉磨站技改工程2.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尿素优化宜昌节能技术改造工程3. 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扩能改造工程武汉4/5.丝宝股份有限公司舒蕾护理洗发露、洁仙桃婷妇女卫生巾项目6.黄冈遗爱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黄冈7.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青鱼背生活垃圾填埋工程宜昌8.运安县垃圾无害化填埋场远安9.华新集团红旗水泥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水黄石泥粉磨站工程10宜昌夷陵区小溪塔三环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宜昌场工程11武汉市建设有害废物焚烧处理中心项目武汉12三峡库区纸坊河淹没区废渣危险品处理场兴山13湖北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低油菜综合加鄂州工工程14湖北南星化工总厂年产1000t SS-218硫醇宜昌枝江甲基锡项目15秭归县沿江六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宜昌秭归16湖北凯龙化工集团公司乳化炸药、膨化硝铵荆门炸药技术改造项目17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鄂州烷氧基硅烷项目一期工程18汉阳南太子湖二级污水处理厂工程武汉19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武汉新增23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联供技术改造工程20冶钢集团有限公司原料及钢铁码头工程黄石21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技改项目襄樊22建始县垃圾处理工程恩施建始23东风汽车公司铸造一厂拓宽品种提高品质技十堰改项目24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5.1万吨/年武汉轻量浮布纸工程及废办纸脱墨浆工程技改项目25兴山县峡口镇垃圾处理场兴山26襄樊市天然气输配工程襄樊27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季戊四醇副产500t/a宜昌双季戊四醇技改项目28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基地年产11.6宜昌万吨乳制品加工项目29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单季戊四宜昌宜都醇扩建改造项目30武昌鱼集团水产品深加工项目鄂州31湖北祥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万吨/年磷铵武穴扩建到24万吨/年技改项目32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500t/d熟料生产线宜都技改工程33湖北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万吨预焙潜江阳极新建工程34鄂钢焦化分厂1×55孔焦炉及干熄焦技改工程鄂州35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GMP改造工程随州36宜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260头/小时生猪屠宰宜昌加工及20吨/日肉制品生产项目37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500吨/年兴山黄磷项目38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0吨/兴山年六偏磷酸钠项目39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转炉烟气制酸技改黄石工程40湖北国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改性沥青设武汉备项目41/42武汉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信用阀控电池武汉和高能电池技术改造项目,高能水平电池产业化项目43/49武汉春天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盐酸地尔硫卓武汉缓释胶囊等系列医药项目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名单1.汉川电厂二期工程2.湖北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3×50MW电厂3.湖北博尔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国产化四万吨/年邻法苯酐工程4.武汉博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随州)硅橡胶冷缩预制式电缆附件及相关产品5.武汉博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硅橡胶冷缩预制式电缆附件及相关产品6.松木坪综合利用矸石电厂工程7.翠柳客舍生活污水处理工程8.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电解液净化工程9.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精炼技改工程10.湖北化肥厂动力站扩能技改工程11.荆门市第三水厂工程12.宜都市清江二桥工程13.仙桃市第三水厂14.湖北丝宝股份有限公司舒蕾护理洗发露新建项目15.湖北丝宝股份有限公司洁婷妇女卫生巾新建项目16.湖北双环化工集团联碱技术改造项目17.华新集团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医用压敏胶带系列工程18.湖北丝宝药业有限公司固体制剂车间建设项目。

湖北省水资源

湖北省水资源

湖北省水资源水资源一、综述2003年,湖北省平均降水深1232.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291.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大4.4%。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05.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12.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34.1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占有207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34立方米。

全省降水分布总趋势为南多北少,除十堰市中部、襄樊市北部、宜昌荆门荆州结合部降水量小于900毫米,恩施、黄冈局部降水量大于18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变化一般在900-1700毫米间。

2003年,全省总供水量24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6%,地下水源占2.8%,其它水源占0.6%;全省总用水量245.1亿立方米,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农业用水占57%,工业用水占31.5%,生活用水占有11.5%;按新口径统计,其中生产用水占90%,生活用水占9.99%,生态用水占0.01%。

全省用水消耗量116.7亿立方米 ,占总用水量的47.6%。

全省人均用水量411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4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4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49立方米。

2003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2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17.9%,第二产业污水占77.1%,第三产业污水占5%;对全省6514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I类水质河长占9.1%,И类水质河长占24.3%,Ш类水质河长占45.2%,超标(超Ш类)水质河长占21.4%;评价的20个湖泊中,超标(超Ш类)水库座数占4.2%;评价的7个省界水体水质监测断面,超标(超Ш类)断面个数占28.6%。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3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或持平,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4%,属偏丰年份。

降水地区分布总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北、东南、西南向腹地平原湖区递减。

除十堰市中部、襄樊市北部、宜昌荆门荆州结合部降水量小于900毫米,恩施、黄冈局部降水量大于18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变化一般在900-1700毫米之间。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

湖北省简介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

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市。

宜昌市、襄阳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市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湖北省的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

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

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

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

湖北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35.9亿立方米,折合深度为557.3毫米。

其中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06亿立方米。

其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其趋势是由南向北,由东、西向江汉平原腹地、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减少。

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

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

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

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

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

我们来看看湖北省的降水情况湖北年平均降水量1180毫米,折合降水量2193亿立方米。

由于受水汽来向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

这样就导致有的地方发洪水了,有的地方放还是干旱天气。

从河流、湖泊、水库的分布和多少来看湖北的水资源情况。

一.河流湖北河流众多。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并有洞庭湖的湘、资、沅(yuan第二声)、澧(li第三声)四水和汉江汇入干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2年,湖北省平均降水深1288.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395.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近1成。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23.7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312.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155.5亿立方米。

2002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3.7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714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028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24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96.1%,地下水源占3.2%,其它水源占0.7%;全省总用水量240.8亿立米,其中农业用水占56.5%,工业用水占32.0%,生活用水占11.5%。

2002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39.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70.5%,生活污水占29.5%;对全省6843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5.2%,Ⅱ类水质河长占34.8%,Ⅲ类水质河长占43.2%,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6.8%。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2002年湖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5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38立方米。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2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一成,属偏丰年份。

降水地区分布总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南、西南向腹地平原湖区递减。

全省除十堰市及襄樊市北部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800~1800毫米之间。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深1288.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239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7.2%,比常年增加9.6%。

全省十七个市州年降水量与常年比较,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樊市、恩施州较常年偏少,其中以神农架林区为最,较常年偏少15.2%;其它市降水较常年偏多,其中以荆州市为最,偏多40 .5%。

(二)地表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23.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04.5毫米。

比上年增加100.7%,比常年增加12.9%。

全省十七个市州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襄樊、十堰、恩施、神农架偏少,其中以十堰市偏少46.6%为最多,其余市州均比常年偏多,其中以荆州偏多122.2%为最,其次是潜江市(偏多115.7%)和仙桃市(偏多99.5%)。

(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河道、湖库、渠系等)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2002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312.7亿方米,比上年增加37%,比常年增加11.0%,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92.2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23.1亿立方米。

(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量。

200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15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3.6%,比常年增加34.7%。

全省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8.0%,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62.2万立方米。

2002年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195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2638立方米。

(五)出、入境水量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714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8.5%,比常年增加23.8%,其中长江干流入境水量为3836亿立方米,汉江水系入境为168.2亿立方米,洞庭湖水系入境为3122亿立方米,富水、倒水等五条中小河流入境水量为18.66亿立方米;全省出境水量为802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6%,比常年增加11.6%。

其中自长江干流出境8015亿立方米,淮河水系出境4.8亿立方米,华阳河水系出境7.9亿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对全省59座大型水库和229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末蓄水总量为197.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总量增加23.7亿立方米,增加幅度达13.7%。

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173.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8.7亿立方米。

三、供用水量(一)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

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统计。

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240.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7.8亿立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31.5亿立方米,占96.1%,地下水源供水量7.6亿立方米,占3.2%,其它水源供水量1.69亿立方米,占0.7%。

(二)用水量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业、工业、生活三大类用户统计。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公共用水和农村居民、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

2002年全省总用水量240.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36.1亿立方米,占56.5%,工业用水77.1亿立方米,占32.0%,生活用水27.6亿立方米,占11.5%。

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减少39.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与上年大致持平。

(三)用水消耗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02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14.8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耗水量76.9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2.0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9亿立方米,分别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7.0%、19.2%和13.9%。

四、用水指标2002年全省人均用水量407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76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49立方米,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82升/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62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231升/日。

因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市州用水指标值存在一定差异。

人均用水量大于500立方米的有武汉市、鄂州市、荆门市、仙桃市与咸宁市,小于400立方米的有宜昌市、十堰市、黄冈市、孝感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与神农架林区。

万元GDP用水量大于600立方米有荆州市、黄冈市、仙桃市、天门市与咸宁市,其余市、州均小于600立方米。

五、江河水质根据湖北省水资源水环境监测网2002年水质监测资料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及省内51条中小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

在长江干流1046公里评价河长中,Ⅲ类水占100.0%;在汉江干流864公里评价河长中,Ⅱ类水占29.7%,Ⅲ类水占70.3%。

中小河流水质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在4933.1公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占7.2%,Ⅱ类水占43.1%,Ⅲ类水占26.4%,受污染的Ⅳ类水占10.3%,污染较重的Ⅴ类水占5.8%,污染严重,丧失使用功能的超Ⅴ类水占7.2%,2002年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23.3%。

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六、重要水事(一)科学高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全省防汛抗旱斗争取得全面胜利2002年,我省洪涝、干旱交替出现,长江中游发生历史罕见区域性秋季大洪水。

在长江监利、螺山、汉口站洪峰水位分别达有历史记录以来第3、第4、第8位的高洪水位的严峻形势下,没出现一处重大险情,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全省防洪减灾效益达377.1亿元。

抗旱方面,全省水利工程共计提引水34.8亿立方米。

累计灌溉农田1067.1万亩,临时解决了53.85万人、44.0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有力保证了春播春耕用水、夏季农业生产用水、城乡生活用水安全,全省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效益达33.34亿元。

(二)省长江堤防整险加固工程目标任务基本完成2002年,全省长江堤防整险加固工程共完成投资54.5亿元,完成土方1.03亿立方米,建设达标堤段405公里,完成护坡530公里,完成穿堤建筑物190座。

加上前3年的建设,全省长江干堤16个非隐蔽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1.5%。

累计完成土方2.79亿立方米,占总任务的97.6%。

已有1492公里长江干堤高度、宽度、坡比度达到设计标准,占列入建设计划堤长的94.4%。

完成护坡681公里,占任务的80.6%。

完成穿堤建筑物364座,占总任务的84.1%。

基本实现了2002年底完成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的目标。

(三)全省上下掀起学习贯彻新《水法》的高潮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2002年月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治水史上的一件大事。

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省厅先后召开了全省学习新《水法》动员大会及贯彻新《水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培训班和专题研讨会,并在《湖北日报》上开辟专版、进行宣传。

各地也采取不同形式面向社会进行宣传,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新《水法》的高潮,为依法治水、管水、保护水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水资源统一管理凸现新亮点1、《湖北省水功能区划》通过了长江委审查,正争取省政府批准。

划定水功能区,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是新《水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我省水功能区划成果采用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两级体系。

一级区划旨在从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主要协调地区间关系。

二级区划主要协调部门间用水关系。

全省共划分一级水功能区259个,二级水功能区121个,涉及78条河流、47座水库、25个湖泊等水域,它的编制完成将为全省水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2、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部、国家计委颁第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省水利厅会同省计委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意见的通知》(鄂水发[2002]14号),在全省启动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3、继2001年完成《湖北省工业和生活用水定额》后,2002年又编制完成了《湖北省农业用水定额》,重新修定了《湖北省水利工程水价管理办法》,《湖北省水价管理办法》已提交省政府,这为全省逐步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奠定了基础。

(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基本完成全省计划当年脱险水库600座,各地共开工整治病险水库711座,完成整治622座,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下达我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计划37208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16000万元。

截止2002年底,共兴建各类饮水工程149483处,其中集雨水窖109316口,水井36383眼,引水3327处,提水工程475处,使全省132万人稳定告别了饮水困难,占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计划的66%。

(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0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02.6%。

涉及我省8个县(市、区)、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的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已通过水利部、国家计委和世界银行组织批准,拓展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