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农业补贴政策中国与美国的比较研究
农业补贴政策中国与美国的比较研究农业补贴政策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政策的异同点和影响。
一、政策目标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
政府通过直接补贴、价格保护和农业保险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
此外,中国农业补贴政策还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目标是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粮食供应和保持农业竞争力。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涉及到农业市场的支持和价格保护,通过直接支付补贴和粮食价格干预等方式,增加农民的收益和投资。
此外,美国农业补贴政策还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
二、补贴方式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主要通过直接补贴、价格补贴和生产补贴等方式实施。
直接补贴是向农民支付一定的资金,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收益;价格补贴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保证农民的利益;生产补贴是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压力。
美国的农业补贴主要是通过直接补贴、市场支持和保险制度等方式实施。
直接补贴是向农民支付一定金额的补贴资金,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市场支持是通过价格支持和市场干预策略,维护农产品的价格稳定和利益;保险制度是提供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等风险中的利益。
三、影响因素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受到政府财政预算、农产品需求、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财政预算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规模和可行性,农产品需求影响着政策的针对性和调整方向,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资金来源和支付标准。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受到政府财政预算、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业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财政预算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规模和可行性,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影响着政策的调整方向和市场干预策略,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业保护主义则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美国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不仅是首届一指的经济大国.而且是世界农业强国。
美国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5%.却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世界领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机农业作为美国农业领域中发展较快的分支,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美国有机农业发展概况(一)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从美国有机农业的起源、生产现状、市场现状和价格现状作一介绍。
1.美国有机农业的起源。
早在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壤管理局局长兼著名土壤学家F.H.King 来到中国,考察了中国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验,并在其编著的《四千年农民》一书中,积极倡导向中国农民学习,认为中国传统农业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豆科植物为中心的合理轮作、施用厩肥、堆肥等多个方面值得美国农民借鉴。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一些有见地的农场主受有机农业启蒙思想影响.支持并开始身体力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有机农业的创始人罗代尔(J.I.Rodale),在1945年创办了Rodale有机农场。
美国有机食品生产从20世纪40一70年代开始引入登记制度.80年代之后开始转入迅速增长期。
2.美国有机农业的生产现状。
美国有机农业以家庭经营的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专业化程度较高,大都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方式。
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2005年有机农业面积为160万hm2.世界排名第4位。
另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生产者约有11 000家。
较之1997年翻了一番.占到美国220万农民的0.5%.而有机农场为20 437个.有机农业面积已达103万hm2。
目前全美的50个州均已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其中加州作为美国最大和最发达的农业州.有机农业面积占全美有机总面积的14.4%.有机农产品商品总价值亦占全美的38.4%。
3.美国有机农产品的市场现状。
美国农业的发展
美国西部农业的发展一、殖民地时期的农业状况1、印第安人原始农业的发展:北美首先是原住民印第安人的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
印第安人生存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占用自然资源。
从谋生的角度看,印第安人很少有衣食之忧。
因此,有美国学者指出,“在白人到来之前,美国境内居住着一支自己自足的人民。
”美国东部和西南部的印第安人以玉米为主要粮食,大湖区印第安人则以野生稻米为食,大平原的野牛、太平洋沿岸的橡子和鱼,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大部分印第安人部落以游牧渔猎为生,只有东部林地和西南部的部落,从事粗放式农业种植,拥有相对固定的住所。
这些部落实行轮作农业,使用贝壳、木片、石块和兽骨制成的工具,开垦土地,种植玉米、豆类和瓜类作物。
这种粗放式经营模式很容易使得地力耗尽,农作物产量降低,因此印第安人经常开辟新的土地以增加产量,原来的村落和种植地就会被废弃。
欧洲人初来北美之时,就有人在当地印第安人废弃的旧址安顿下来,在所谓“印第安人老地”上种植农作物。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简便,不必匆忙开垦土地,节省不少的体力和资源。
二是安全,不会引起当地部落的反感和攻击。
东部印第安人的简单耕作曾经帮助最初的欧洲移民度过生存危机。
他们或从印第安人那里得到了玉米,或者通过贸易购买粮食,克服了初期可怕的饥荒。
印第安人开垦土地和施肥的技术,也使得他们有所借鉴。
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存在血缘家庭、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等结构形式。
部落是核心的社会和文化单位,日常的狩猎、作战和宗教活动,均由部落主持。
在部落体制下,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为男子所取代,只有少数部落仍然由女子当家。
在白人看来,土著妇女类似男子的奴仆,承担着采集果实、生养子女、照顾丈夫;而男子除了狩猎和作战之外,平日悠闲游乐,无所事事。
那些在初建定居点为生存而挣扎的白人,对此感到既不解又羡慕。
东部林区的农业地带出现了聚居村落,克里克联盟由50个以上的村落组成。
新英格兰和加拿大地区的易落魁联盟更是十分强大的部落联盟,他们成为当时在北美角逐的英、法、西班牙等殖民国家争取的对象。
美国农业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美国农业的特点(一)世界领先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强大的竞争力。
生产量名列世界前列的主要产品有大豆、谷物、家禽、猪牛肉、奶类等。
200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770亿美元,出口收入占所有农产品现金收入的四分之一。
(二)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年制定的“宅地法”,奠定了美国家庭农场的基础。
目前全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3.4公顷19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左右。
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
目前“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
(三)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和一体化1914年,美国农业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
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
美国农业协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现有600万名会员,主要是农民(全国有80%的个体农民参加协会)和与农业有关或对农业感兴趣的小型生产商或个人。
农协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遍及全国各州的协会收集会员意见、建议,每年1月份召开年会,制定相应的、代表多数农户意愿的政策,如农业税收、环境保护、政府投入等,代表农户到国会游说,力争使农户的建议变为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
协会是非政府组成部门,无政府经费资助,日常开销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维持。
二、美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保护制度作为一个政策体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美国农业近代化的动因与特点
美国农业近代化的动因与特点作者:刘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7期摘要:美国由建国初的殖民地小农经济转变为近代化农业经济只用了80年时间。
通过分析美国农业近代化的形成过程,可以找出其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快速转变的内部规律与动因。
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南北战争这三个有利条件是美国农业近代化形成的直接动因,而小农经济与大农场经济交替发展是其特点。
关键词:农业近代化;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国中图分类号:F3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63-02农业近代化的范畴大体是指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同时运用先进机器、技术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及管理方式进行经营的农业经济。
美国由建国初的殖民地小农经济转变为近代化农业经济只用了80年时间。
探讨美国农业经济在短时间内由落后变为先进的内在动因及特点,对于本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初步的转变美国自殖民地时期开始,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两条道路,即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与北方的小农经济。
但到了19世纪初,这种情况有了改变,开始向近代化农业迈进。
在美国南方,一直存在着以黑人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随着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扩展,各先进国家对棉花的需求量徒然增加,使得种植棉花有丰厚的利润可图,因此,南方种植园奴隶主拼命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并大量贩入黑奴建立新的蓄奴州。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特例,奴隶主则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上的资本家,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但是,奴隶主既不愿使用雇佣劳动力,又不愿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也不愿引进新机器、新技术,与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背道而弛、越走越远。
自从殖民地时代以来,在北方就开始形成了小农经济所有者阶级。
小农阶级主要是通过“占地”形成的,即劳动人民在政府权力达不到的边远地方自行“占地”,加以开垦、耕种。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摘要】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是美国农业领域的重要政策之一,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促进农业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实施、影响和问题,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挑战,可以为我国的农业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未来,我国应该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注重市场化和国际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历史、演变、实施、影响、问题、启示、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启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向农民提供价格补贴和补贴政策,可以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激励农业生产。
价格补贴政策还可以帮助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
通过保障农产品价格,价格补贴政策也可以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确保农业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也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资源向效益较好的产业集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1.2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农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产量下降、价格波动、农民生活困难等问题。
为了维护国家的农业稳定和农民的生计,政府开始介入农业领域,并实施了一系列价格支持政策。
1920年代,美国政府首次推出价格支持计划,通过向农民提供补贴来增加农产品价格。
这些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大萧条的到来更加加剧了农业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陆续推出了更多的价格补贴政策,包括1970年代的农业法案和1996年的农业改革及发展法案等。
第二章第一节 美国农业经济
进入了殖民地经济时期。殖民者大批杀害印第安人,并夺走他
们的土地,同时,英国在此期间在大西洋沿岸到阿拉巴契亚山 之间的狭长地带,建立13个殖民地,形成美国独立前的版图。
美国农业经济 第一节 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简史
美 国 现 在 版 图
路易斯安娜
阿拉巴契亚山脉
美国农业经济 第一节 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简史
美 国 概 况
美国农业经济 第一节 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简史
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说,2008年我国人均GDP 为3313美元,2009年按照GDP增长8%,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 根据预测,到2010年年底,我国人均GDP有望达到4000美元。 经济学家认为,人均GDP在1200至2400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处于工 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在2400至4800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 中级阶段;人均GDP在4800至9000美元之间,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 阶段(1998年标准)。 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表明一个地区进入了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 段,老百姓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乐型转变。比如,汽车消费 上,人均GDP1000美元,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达到4000美元时,私人购 车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此外,旅游消费也将迅速膨胀,住宅消费向郊区 化、别墅化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资料来源:2009年 12月22日 重庆晚报)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 美国农业经济 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和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面积 937.2614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陆性气候。 第一节 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简史
国外小农经济研究主要流派述评
・研究综述・国外小农经济研究主要流派述评侯建新 在通向现代化的历程中,改造传统小农经济,并妥善处理这种农业改造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是每个发展中国家都要遇到的重大挑战,也是现代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
关于20世纪初以来国外小农经济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目前我国学术界似鲜有系统的介绍,现以主要的理论流派为基础,按大致的历史顺序,简要述评如下。
一、恰亚诺夫的“劳动—消费均衡”论工业化以前,小农经济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
19世纪末叶以后,一部分人开始对小农经济进行比较系统的说明和研究,并力图在理论上做出解释。
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俄国人走在了前面。
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获得自由的个体农民以家庭农场的形式组织生产,俄国农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时,数以千计的知识分子纷纷深入农村,从事民粹主义的革命宣传,开知识分子直接接触和研究农民问题的先河。
19世纪80年代初,主张民粹主义的民意党被镇压,一部分人转为更加激进的革命者进入城市;一部分人则继续坚持农民研究,并先后进入各地的自治局,成为所谓“地方各自治局农业工作者”群体,开始了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农村调查和统计。
其中,一些人的研究侧重于农业经济结构和家庭农场生产组织等问题的分析,被称为“组织与生产学派”,自20世纪初年到20年代末,成为俄国农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恰亚诺夫便是该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①。
恰亚诺夫(A.V.Chayanov,1888-1939)曾是自治局土地调查员,25岁时成为当时俄国农学研究中心彼得罗夫2拉祖莫夫科学院副教授,不久又升为教授。
十月革命后兼任苏联政府农业人民委员部委员,后因“劳动农民党冤案”被捕入狱致死。
恰亚诺夫在仅20年的著述生涯中出版了60种专著,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农业统计学、农业合作化、农业经济最佳规模、农业未来学等诸多方面。
家庭农场结构与生产组织研究,即农民经济微观研究,是恰氏理论的主体。
其代表作为《农民经济组织》。
美国农业的发展
美国西部农业的发展一、殖民地时期的农业状况1、印第安人原始农业的发展:北美首先是原住民印第安人的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
印第安人生存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占用自然资源。
从谋生的角度看,印第安人很少有衣食之忧。
因此,有美国学者指出,“在白人到来之前,美国境内居住着一支自己自足的人民。
”美国东部和西南部的印第安人以玉米为主要粮食,大湖区印第安人则以野生稻米为食,大平原的野牛、太平洋沿岸的橡子和鱼,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大部分印第安人部落以游牧渔猎为生,只有东部林地和西南部的部落,从事粗放式农业种植,拥有相对固定的住所。
这些部落实行轮作农业,使用贝壳、木片、石块和兽骨制成的工具,开垦土地,种植玉米、豆类和瓜类作物。
这种粗放式经营模式很容易使得地力耗尽,农作物产量降低,因此印第安人经常开辟新的土地以增加产量,原来的村落和种植地就会被废弃。
欧洲人初来北美之时,就有人在当地印第安人废弃的旧址安顿下来,在所谓“印第安人老地”上种植农作物。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简便,不必匆忙开垦土地,节省不少的体力和资源。
二是安全,不会引起当地部落的反感和攻击。
东部印第安人的简单耕作曾经帮助最初的欧洲移民度过生存危机。
他们或从印第安人那里得到了玉米,或者通过贸易购买粮食,克服了初期可怕的饥荒。
印第安人开垦土地和施肥的技术,也使得他们有所借鉴。
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存在血缘家庭、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等结构形式。
部落是核心的社会和文化单位,日常的狩猎、作战和宗教活动,均由部落主持。
在部落体制下,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为男子所取代,只有少数部落仍然由女子当家。
在白人看来,土著妇女类似男子的奴仆,承担着采集果实、生养子女、照顾丈夫;而男子除了狩猎和作战之外,平日悠闲游乐,无所事事。
那些在初建定居点为生存而挣扎的白人,对此感到既不解又羡慕。
东部林区的农业地带出现了聚居村落,克里克联盟由50个以上的村落组成。
新英格兰和加拿大地区的易落魁联盟更是十分强大的部落联盟,他们成为当时在北美角逐的英、法、西班牙等殖民国家争取的对象。
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与演进
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与演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当时的政府鼓励人们移民到新世界并开发土地。
19世纪初期,美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来支持农业,例如颁布《土地法案》,以促进土地所有权的分配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农业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在1940年代至198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调整,例如推出了农业补贴计划和价格支持政策,以稳定农产品价格并保障农民的收入。
19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浪潮,美国的农业政策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政府开始逐渐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并推行自由化的市场政策。
农业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农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政府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状况。
农业政策也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会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美国政府需要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兼顾经济和环境的平衡。
通过对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与演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农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望未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美国农业政策可能会继续朝着环保、科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早期农业政策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中,农业政策起初主要是由各州政府来进行制定和执行。
最早的农业政策包括土地分配和使用规定,以及种植和收获的时间表。
随着美国的发展,国家政府开始介入农业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支持和发展农业产业。
19世纪初,美国政府通过《霍姆斯特德法案》和《莱克奥雷农业法案》等立法,鼓励西部的殖民化和农业发展。
这些法案为居民在西部地区取得土地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贷款和补贴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这些政策,美国政府成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早期的农业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农业补贴和支持措施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扭曲,使得一些农产品的价格过高或者生产过剩。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给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
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摘要:农村发展的本质在于改造传统农业,建立新型农业。
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必须依靠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需要对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进行研究。
关键词: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1.美国农村发展经验美国工业革命前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导的国家。
国内战争时期,农村人口比重占95%左右,战后,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超过了其他西方国家,美国农业社会转型和农村建设也随之发展。
192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标志着美国农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1农村建设的历程美国现代化过程是美国农村建设的过程。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标志着美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根据美国农村交通发展与城市化状况,城市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1880年前):19世纪初美国主要城市都是海岸城市,其他地区大多数为农村地区。
1790-1830年美国社会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城市人口比例很低,1880年为6.1%。
19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可以称为步行城市,人口流量较小,信息和人口的运动速度一样,城市半径一般不超过1.25千米。
19世纪中期美国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大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尤其是蒸汽机的革命,使交通运输技术发生了新飞跃,美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加快。
在美国西部,由于西部开发和中小制造业、采矿业的发展,内陆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
从1830年到1870年,美国城镇人口由8.8%上升到25.7%。
1790年只有5个城市人口超过l万人,到1870年168个城镇人口超过1万,15个城市人口超过10万(高强、王富龙,2002)。
加速阶段(1880-1920):1880年后,新技术使美国的道路运输更加便捷。
美国交通状况的改变,使美国的农村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快速阶段。
交通发展大大刺激了工业革命,1860-1914年工业部门雇佣工人数由130万增至700万,如果加上经理、业主、职员,工业从业人数达到820万人。
美国农业出口与粮食援助政策: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美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出 口国 ,也是世界 上最重 有经济与政治双重 合义的商品。在 美国其他政 策立法 中为了 要的粮食对外援助国。经过近 B 。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世 特殊的战略 目标 ,也会有 关于农产 品出口与粮食援助的政策 界上较完备农业出口与粮 食援 助政 策体 系。但是 国内对该领 安排 。但由于其立法 的主要 目的不是 在于处理剩余 农产品 ,
助政策演变。
一
二、 战后 农业 出口与粮食 援 助 政 策制度 化 运行
2 0世纪 5 O年代以 来 ,从政 策取向来看美国农产品对外
、
早期农 业 出口与粮 食援 助政 策发展 (0世 (0世纪 5 2 2 0年代 - 0年代) 7
纪 3 0年代 一 0年代 ) 4
农业出口与粮食援 助政策是国内农业支持政策的~部分 。 贸易政 策 曰益分 为专 门促进农 业出口的政 策体系与对外粮食
3 其他榴关立法。 “ 粮食就是力量” ,它 是一种重 要的具
粮食为和平法与 17 9 8年农产品贸易法是农业出口与粮食
—
—
8 -— 4—
【l s 贸易 1 i场 i
农业经济
2 a  ̄ / 1
援助政策集大成者 ,它既是以前政 策实践 的总结 ,又成为以 四大类 项 目。标题 I 包括 优惠销售项 目与 粮食为进步赠与项 后政策立法 的基础 。 目。前者 用于贸易与发展 ,而后者用 于支持 民主化国家农业 括 紧急与非紧急两类项 目。紧急项 目主要 瞄准 由于 自然灾害
总 的来讲 ,早期农业出口与粮食援 助政 策立法处于摸索
0世纪 5 o年代 以来的美 国农业 是局限性也相 当明显 ,即不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政策的全貌与 期。但是早期的立法实践为 2 走向。本文试图从较长时间序列把握美国农业出 口与粮食援 出口与粮食援助政策制定、执行以及 制度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
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04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
金融体系结构与发展历程
金融体系构成
美国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 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组成。
发展历程
美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监管改 革,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评估
要点一
货币政策制定
要点二
执行效果评估
美联储负责制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等手段 来影响经济活动。
历史背景与文化
历史背景
美国历史悠久,经历了殖民时期、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重 要历史事件。
文化
美国文化多元,拥有独特的艺术、音乐、电影等文化表现形 式。
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
政治体制
美国实行总统制,由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经济制度
美国实行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市场运行。
19世纪初,美国开始进入工业化进程 。这一进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采矿 业和农业等领域。工业化进程推动了 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化进程
20世纪初,美国开始进入现代化进程 。这一进程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 服务业等领域。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 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
全球化背景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紧密相连。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的 机遇和挑战。
01
社会保障制度是美国最重要的社 会福利计划之一,旨在为老年人 、残疾人和遗属提供基本生活保 障。
02
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提高社会保障 税、降低福利水平、增加工作激 励等措施,以应对社会保障基金 的短缺和维持其长期可持续性。
美国农业金融支持研究_王丽
摘要:通过分析美国农业金融支持服务的构建过程和制度,总结美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建立健全职责分明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金融产品创新和政府监管并重的建议,旨在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金融支持;美国;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美国农业金融支持研究笮王丽1蔡纬国2作者简介:王丽(1975—),女,河北唐县人,讲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以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方式使得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不足,农业发展受到了资金短缺的制约。
同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质,投资回报率低,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限,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较强的小农经济特点,但是农民的资产抵押担保能力有限,金融机构更加不愿意投资农业。
但是,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根据马克思的经典理论,金融经济的作用集中体现在货币作为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1];另外,根据金融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关系更加明显,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力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从发达国家的金融支农情况来看,不同的国家由于具体的国情,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在介绍美国的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之前,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金融支持概况,有助于理解中国的农业支持借鉴美国经验的必要性。
美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高,用不足全国3%的劳动力创造出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农业GDP ,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纵观美国农业的金融体系,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仅包括政府扶持的非营利性金融机构,还包括合作系统农业金融机构和私营农业金融机构,其中合作系统农业金融机构已经担当起了美国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5]。
金融支持的主体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国家对农业政策的支持得到全面完善。
完备的国家金融保障体系是美国金融支持得以全面发展,以及促进美国农业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农业推广文献综述
美国农业推广体制研究文献综述美国大学的农业合作推广服务体制从19世纪中叶的理论探索和立法努力开始,经历了创立“土地赠与大学”和发展教育、设立大学实验基地并开创农业科学研究,建设和完善县推广体系等3个重要发展阶段。
于20世纪初叶基本形成美国今天的农业推广服务制度的雏形。
以赠地大学为中心,联邦政府、州政府及郡政府相联合,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于一体的农业合作推广服务体系,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美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国外研究现状(一)从联邦立法的观点出发研究美国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及发展历程卡伯莱 (EllwoodP.Cubberley)在其所著《美国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书中,对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拨款兴办农工学院,促进农业教育发展作了阐述[e]。
克尔和诺伍德(Kerr与Norwood)合著的《遗产:农业试验站1887~1987的百年历史》(The Legacy: A 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Stat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s1887— 1987)一书中,介绍了在这一历史时期,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促成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以及由此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f]。
斯丁浩斯(Stenhouse)在《启蒙研究标准的问题》(The Problem of Standards in Illmuminative Research)一书中,论述了内战后美国农业在深度和广度上获得巨大发展得益于“莫雷尔法案”的颁布以及据此建立起来的农工学院,为美国农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二)对美国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研究目前国外对美国农业高校“教学、科研、推广”体系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的著作不多,笔者搜索到的有美国学者 Shirley Wood 著的Agricultural and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U.S.[g]。
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
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摘要】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旨在探讨欧美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其政策措施、经验借鉴、趋势预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行分析。
在文章中,我们将对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政策措施在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作用。
我们将总结欧美国家在农村发展领域的经验,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农村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现状分析、政策措施、经验借鉴、趋势预测、对中国的启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欧美主要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农村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欧美主要国家在农村发展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在农村发展中的探索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我国正处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研究欧美主要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政策措施,总结其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为我国的农村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2 目的和意义农村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主要国家在农村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旨在研究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的现状、政策措施、经验借鉴、趋势预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探讨欧美主要国家的农村发展模式和经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农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而指导我国农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通过对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的研究,可以为未来我国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借鉴经验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借鉴经验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美国农业的特点(一)世界领先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集团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强大的竞争力。
生产量名列世界前列的主要产品有大豆、谷物、家禽、猪牛肉、奶类等。
200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 770 亿美元,出口收入占所有农产品现金收入的四分之一。
(二)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1826 年制定的“宅地法”,奠定了美国家庭农场的基础。
目前全国有 204 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 193.4 公顷;农业劳动力有 200 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 2% 左右。
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 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 70%。
目前“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 7 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
(三)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和一体化早在 1914 年,美国农业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
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 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
(四)农业协会发挥着较大作用美国农业协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于 1919 年,至今已有近 100 年的历史。
现有 600 万名会员,主要是农民(全国有 80%的个体农民参加协会)和与农业有关或对农业感兴趣的小型生产商或个人。
农协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遍及全国各州的协会收集会员意见、建议,每年 1 月份召开年会,制定相应的、代表多数农户意愿的政策,如农业税收、环境保护、集团投入等,代表农户到国会游说,力争使农户的建议变为联邦集团的政策支持。
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与演进
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与演进作者:詹姆斯·诺瓦克詹姆斯·皮斯拉里·桑德斯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早期的美国农业政策主要关注财政收入和粮食安全,并没有太关注农民收入和社会福利。
公共土地分配也遇到了许多复杂问题,包括奴隶制与国家权利、美国内战与印第安战争、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等。
政府腐败、对农民不负责任,以及金融危机等推动了农民组织的崛起,并且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诉求。
今天美国农业政策、农业制度和农业立法的大部分是18—19世纪的经济和政治遗产。
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发展,到19世纪末,美国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政策、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和较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
关键词:农业政策;农民组织;农民收入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9)03-0034-04DOI:10.19647/ki.37-1462/f.2019.03.004译者的话:在最近进行的中美贸易会谈中,农产品贸易与关税是一项重要内容。
美国不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还不足全国人口总数的2%,却能在严格执行休耕限产的情况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其农业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们要理解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其农产品贸易,需要首先认识其农业政策。
我们要认识美国的农业政策,需要首先理解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与演进。
这是我编译此文的目的。
一、理论与政策的演进过程为什么要讨论农业政策的历史?因为任何有历史意义的理论都不会“从天而降”出现,农业政策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推动着美国农业政策不断适应新情况而发生新变化,从历史走到今天。
今天美国农业政策是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历史演进而来的。
历史上,不是所有的农业政策都是为了农民利益,也不是所有的农业政策都直接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
战时食品配给、农产品价格管制、税收、食品和营养计划、农村发展计划等都是美国农业政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班级:姓名:摘要:本文对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美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American agriculture,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is, analyse the re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Keyword:Agricultural economy目录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4)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4)(一)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 (5)(二)健全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 (5)(三)完善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 (6)(四)规范的农场管理 (6)(五)成熟的市场机制 (7)1、土地资源的市场化 (7)2、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 (7)3、生产资料和工具的市场化 (7)4、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 (8)三、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一)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1、农业问题 (8)2、农村问题 (9)3、农民问题 (9)(二)启示 (9)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
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
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1994年全国总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63%。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人。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
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
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8公顷。
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
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
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美国自独立以来,短短200多年,把一个原来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了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
1870年,美国农业人口比重为52%,1910年降为32%,1990年降至2%,现在的美国农业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8%。
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1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其他国家的人。
(一)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美国现有100多所以从事农业教育为主的大学,在法律支撑和保障下,农业教育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备。
其主要特点是:①专业设置齐备。
从管理到技术,从种植业到畜牧业、林业、水产业,从生产到加工、包装,几乎应有尽有。
②教育层次广泛。
大多数专业都可以培养专科生、学士、硕士甚至博士。
③师资水平高。
在大学任教的老师大都具有博士以上文凭。
④招生数量大。
有些学校的在校生数量高达5万多人。
由于招生量大,几乎所有的农村青年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大学学习。
⑤教学方式灵活。
教学采用启发式,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⑥教学设备先进。
由于美国总体经济水平较高,又很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所以,美国农民绝大多数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学士或硕士文凭的并不鲜见。
另外,美国十分重视对未来农民的培养,他们从1928年起就开始在农村中学成立“未来农民协会”,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农业知识,从事各种农业实践活动。
美国总统每年都要亲自参加全美未来农民协会年会并发表讲话。
(二)健全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美国的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农业科研机构。
全国的农业科研体系分为3个层次:联邦一级的农业部设有农业研究局,下设1个大的农业研究和实验中心;州一级的州立农业大学内设有农业实验站,全国56个州共设56个农业实验站,其经费来自州政府和联邦农业部研究局;第3个层次是农业公司和非赢利机构,包括一些生产资料、食品加工、兽药、种子等,非赢利公司主要是一些基金会,如洛克菲勒、福特、凯诺哥等,都为农业科研投资。
3个层次的研究工作相互补充和完善,确保农业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产生。
为解决农业的持续发展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注重高科技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并在不少领域有了重大突破。
如遗传工程的研究与生物工程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普及,甚至利用卫星从事精准农业和推广自动化技术。
例如,有些大型农场已经开始用测产、测土和扫描作物颜色来决定追肥和施药时间及精确地点。
通过卫星和计算机程序为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实施导航也已出现。
(三)完善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农业支持服务体系是为农业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农资、信贷、农机等部门的总称。
农业支持服务体系是美国农业发展的后盾,其及时、有效和周到的服务既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的银行和信贷业比较发达,其分支机构遍及农村社区和小镇。
农民只要把自己的贷款可行性报告和农业推广员的咨询意见交给银行和信用社,如果他们过去的信用史没有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自己想要的农业信贷。
美国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种子、化肥、农药等)服务十分及时和周到,而且十分守信。
农民只需打个电话,告知其所需的商品品种、名称、数量和质量参数,很快就会有人送货上门,有的甚至可以提供系列化服务,如喷药、播种、施肥等,而且先服务,后收费。
美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先锋种子公司,自己雇有研究人员育种,有种子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其销售体系遍及全国和世界许多地区。
由于农业高速发展及农副产品加工所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美国人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工作。
如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和食品药物管理局。
环境保护局的工作重点是对地表、地下水水质、空气、废料排放进行监督和执法;食品药物管理局则专门监督食品的安全、卫生、农药残留等问题。
再加上民间的绿色和平组织,相互之间密切配合,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生存环境免遭破坏。
美国的农业资源极为丰富,但为了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十分重视。
目前,全国有200万以上的农场主参加了当地的水土保持计划,这些都对美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规范的农场管理二战后,随着农业机械的应用,美国农业迅速发展,相应的变化是: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农场规模不断扩大。
美国农场的管理借鉴了工业管理的经验,其涉及的主要方面有:确立计划、制定计划、合理雇员、妥善指挥、认真监督等。
美国绝大多数农场都靠贷款来运作,其主要原因是:①农民很难一次拿出大笔开支,不得不贷款;②用于购买土地和房产的贷款利息低,还款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③农民要根据每年的收入缴税,而用于偿还贷款利息的钱可以从收入中扣除,不必缴税。
农场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收支现在大都采用计算机记账,这除了有协助管理的作用外,还可以作为缴税的依据。
为了提高农场的利益,美国农场在管理中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①选用高产优质的作物和畜牧品种,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新的管理、养殖和种植技术;②尽量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而代之以农业机械;③千方百计地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开支。
(五)成熟的市场机制1、土地资源的市场化在美国,除了江、河、湖、海、国家森林公园和一些大学、科研机构的土地归联邦政府所有外,几乎绝大多数的农田都归农民私人所有,属于个人财产,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经营,也可以租地进行经营。
土地资源由市场进行调节,农民可以根据情况决定购买或出让土地。
这种充分的市场调节机制,使得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美国农场规模不断扩大。
2、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美国从事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劳动力共约200万人,这些劳动力按照市场需要配置在各相关部门。
在种植和养殖两大行业中,除了农场主常年在农场工作外,每年的农忙季节(6、7、8月)还要雇300万左右的临时工。
这些临时工都是按照市场机制雇佣和付酬,闲时工资低,忙时工资高,活轻工资低,活重工资高。
3、生产资料和工具的市场化美国农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十分完善,农民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除草剂、排灌设备及农业机械等都由市场调节。
由于美国的工业相当发达,农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工具的供给非常充分,不仅产品质优价廉,其咨询和售后服务也十分周到、及时。
4、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美国农产品的销售完全靠市场调节,这种机制有效地刺激了农民去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更多优质的、与市场需求对路的产品,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每年农产品的出口额约400亿美元,仅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就可为国内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农产品占了世界市场的很大比例,如大豆占50.0%,玉米占70.0%,棉花占21.2%,小麦占11.6%,其他畜牧产品、烟草、水果等也都占很大比重。
农产品的长期市场化使得美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竞争力。
三、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一)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给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
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
1、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