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热处理原理
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
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铝合金时效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通常用于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该工艺通过在合金材料中形成细小的析出相,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时效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步骤和影响因素。
一、基本原理铝合金时效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金中的析出相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在合金材料中,有些元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一定温度下,这些元素会逐渐析出形成固溶体内的细小颗粒。
这些细小颗粒能够阻碍晶粒的滑移和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同时,析出相的形成还能够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二、工艺步骤铝合金时效处理的工艺步骤通常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两个阶段。
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铝合金加热至高温,使固溶体中的合金元素溶解于铝基体中。
这样可以消除合金中的晶间相,使晶粒尺寸增大,提高合金的塑性和加工性能。
固溶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合金的成分和要求的性能而有所不同。
2.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指在固溶处理后,将合金材料冷却至室温,并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合金中的合金元素会逐渐析出形成细小的析出相。
这些析出相的形成不仅能够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还能够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时效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也会根据合金的成分和要求的性能而有所不同。
三、影响因素铝合金时效处理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合金成分、固溶处理温度、时效处理温度和时间等。
1. 合金成分不同的合金成分会影响合金中析出相的类型和数量,从而影响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一般来说,含有大量合金元素的合金,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会更多更大,因此强度和硬度会相应增加。
2. 固溶处理温度固溶处理温度的选择会影响合金中合金元素的溶解度和晶粒尺寸。
较高的固溶处理温度可以提高合金元素的溶解度,但也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从而降低合金的强度。
3. 时效处理温度和时间时效处理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析出相的形成和生长。
较高的时效处理温度和较长的时效处理时间可以促进析出相的形成和生长,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及技术探析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及技术探析摘要: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正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也开展了多方面的发展措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工业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一直以来都被国家所重视,工业材料的广泛应用更是关乎到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中所要介绍的是铝合金这一工业材料,铝合金的应用当前已经极为广泛,我国航空航天、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广泛的使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在这些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铝合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综合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热处理工艺的影响,热处理能够改善铝合金的性能,对于铝合金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中就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原理及相关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了铝合金的退火及淬火时效的关键性技术,并探析了某些铝合金原件经热处理后变形过大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原理及技术探析1引言随着当前我国发展逐步加快,国家对于工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重要材料更是被广泛关注。
在有色金属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铝合金凭借其多方面的优点从众多的金属材料之中脱颖而出,主要表现在铝合金密度低而强度高、导电性能好以及抗腐蚀性强等诸多方面,铝合金凭借这些方面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诸多重要领域,军事、造船、医疗等方面都广泛的使用到了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在这些领域的广泛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铝合金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在铝合金的生产应用过程中,热处理工艺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铝合金的综合性能,因而对于铝合金热处理的探究十分有必要,这决定着我国诸多行业对于铝合金的应用能否进一步推广。
以下结合铝合金热处理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简要的探讨,为铝合金热处理在日后使用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2铝合金热处理的原理简要叙述“热处理”一词简单的来说就是指用于改变金属产品的机械性能、冶金机构或是残余应力状态的任何加热或是冷却的操作,这是广义上来对热处理进行定义,其包含的方面也是比较广的。
《铝合金热处理》课件
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美观耐用、绿色环保
详细描述
铝合金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广泛,如铝合金门窗、幕墙等。通过热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铝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使 其更加美观耐用。同时,铝合金材料可回收利用,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精密制造、小型化趋势
详细描述
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精密化方向发展,铝合金热处理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通过热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铝合金的精度和稳定性,满足电子产品对材料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 要求。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塑性和韧性,改善其加工性能,同时为时效处理提供良 好的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严格控制 。
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是将经过固溶处理的铝 合金在室温或加热到一定温度下 保温一定时间,使过饱和固溶体
分解,析出强化相的过程。
时效处理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 和硬度,改善其耐磨性和耐腐蚀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铝合金因其高强度、轻量化和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通 过热处理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高强 度和轻量化的严格要求。
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大规模生产、节能减排
详细描述
汽车工业是铝合金热处理应用的重要领域,铝合金零件的大规模生产能够降低汽 车重量,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热处理技术能够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 腐蚀性,使其在汽车制造中更具竞争力。
提高材料使用寿命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显 著提高铝合金的使用寿命,减少 维修和更换的频率,降低成本。
铝合金热处理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铝合金热处理
未来发展趋势
早期的铝合金热处理主要采用退火和 淬火等简单工艺,以改善材料的塑性 和硬度。
铝合金h18热处理
铝合金h18热处理铝合金H18是常见的高强度铝合金之一,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塑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提高铝合金H18的力学性能,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
下面本文将对铝合金H18的热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处理的原理及分类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处理的一种方法,能够对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热处理的分类有很多种方式,根据热处理温度可以分为退火、正火、淬火等;根据热处理时间可以分为短时热处理和长时热处理等;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等。
铝合金H18的热处理一般采用退火和时效两种方式。
退火是将铝合金H18加热到高温区域进行保温后自然冷却,主要目的是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能和形变性能,并调整其晶粒尺寸;而时效则是将加热保温的铝材料冷却到室温后,在适当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来达到对材料的调质和强化作用。
二、铝合金H18热处理过程的具体步骤1. 预处理:准备待热处理的铝合金H18,包括取样、切割等,同时应注意其表面的清洁和光洁度,以保证热处理效果。
2. 退火处理:将铝合金H18加热到500-600℃的退火温度区间,在此保温2-3小时,然后自然冷却。
退火过程中,铝合金H18的晶粒将不断长大,形成少量的粗大晶粒,具有粗大晶粒的铝合金H18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3. 冷却:热处理后的铝合金H18材料需要经过自然冷却,以达到保持材料状态的目的。
4. 时效处理:将冷却后的材料再次加热到170-180℃,在此保温8-24小时,然后快速冷却。
时效处理后,铝合金H18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三、铝合金H18热处理后的性能表现经过退火处理的铝合金H18材料,具有很好的可加工性能和形变性能,适用于需要复杂形状和精密尺寸的产品制造。
经过时效处理的铝合金H18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高强度和高耐磨的产品制造,例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1. 引言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构件材料,在航空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建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热处理是铝合金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通过控制合金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控制。
2.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铝合金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合金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织,从而调控其力学性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铝合金热处理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将合金材料中的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解到基体中,形成均匀的固溶体溶液。
固溶处理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于合金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2 冷却速率控制冷却速率控制是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可以影响到合金材料的析出相、晶粒尺寸和组织结构。
通常通过调整冷却介质的性质和冷却方法来控制冷却速率。
2.3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完成后,通过重新加热合金材料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得合金中的析出物达到稳定状态。
时效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3. 常用的铝合金热处理方法铝合金热处理方法种类繁多,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3.1 溶解退火溶解退火是将铝合金加热到高温区,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解于基体中,然后通过合适的冷却速度形成均匀的固溶体。
3.2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加热到固溶区,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固溶体达到均匀溶解的状态。
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
3.3 加强时效处理加强时效处理是将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重新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促使合金中的析出物形成并细化,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3.4 自然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处理是将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不进行额外的热处理,而是让其在室温下经过一定时间自行发生时效,适用于一些需要高韧性的应用。
4. 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控制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控制对最终的合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4.1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铝合金热处理中的关键参数之一,不同合金材料具有不同的加热温度范围,需要根据合金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
铝合金热处理方案
铝合金热处理方案简介铝合金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温度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加工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铝合金的热处理基于其固溶和析出行为。
通过加热材料到一定温度,使合金元素溶解在铝基体中,然后通过快速冷却或持续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控制合金元素的析出,从而得到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常用热处理方法以下是常见的铝合金热处理方法: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加热到合金元素溶解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达到均匀溶解合金元素的目的。
通过固溶处理,合金元素可以均匀分布在铝基体中,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后,迅速将材料冷却至室温,以防止合金元素重新析出。
淬火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是将材料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以促使合金元素发生析出。
通过自然时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人工时效人工时效是在固溶处理后,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以促使合金元素更快地析出。
通过人工时效,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材料的性能。
注意事项在进行铝合金热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合适的热处理参数: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等参数需要根据具体合金材料的要求来确定。
防止氧化:铝合金在高温下容易氧化,因此需要在热处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防氧化措施。
设备和环境要求:热处理设备和环境应符合安全要求,以防止意外发生。
质量控制:热处理后的铝合金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组织和性能。
以上是关于铝合金热处理的简要介绍和方案。
通过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铝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然而,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可以通过热处理来进一步改善。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使铝合金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铝合金热处理的原理是基于固溶体和析出相的原理。
铝合金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固溶体相,如α相、β相、θ相等。
这些固溶体相中溶解了一定量的合金元素,通过热处理可以使合金元素溶解或析出,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除了改变固溶体相的时效效应外,还可以通过形成析出相来增强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铝合金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加热到固溶温度,使固溶体中的合金元素溶解到铝基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保持合金元素的固溶状态。
固溶处理可以使合金元素溶解度增加,晶内析出物减少,提高铝合金的塑性、延展性和韧性。
时效处理是将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使合金元素通过固溶过饱和形成析出相。
时效处理可以增强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
对于不同的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也有所不同。
常规的铝合金如2XXX、6XXX和7XXX系列合金,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热处理。
而高强度铝合金如2XXX、7XXX系列合金,由于含有铜、锌等合金元素,在时效处理时需要进行气体调节才能达到最佳的性能。
除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还有一些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可用于改善铝合金的性能。
例如,冷变形后的铝合金经再热处理可以恢复其力学性能;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铝合金的残余应力和改善其韧性;固态调质处理可以在保持铝合金高强度的同时提高其塑性。
这些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综上所述,铝合金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改变铝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形成析出相,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热处理工艺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可根据不同的铝合金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
θ′ θ相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1.1铝合金热处理原理 铝合金铸件得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得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强耐腐蚀性能,改善加工型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1.1.1铝合金热处理特点 众所周知,对于含碳量较高的钢,经淬火后立即获得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则很低。
然而对铝合金并不然,铝合金刚淬火后,强度与硬度并不立即升高,至于塑性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但这种淬火后的合金,放置一段时间(如4~6昼夜后),强度和硬度会显著提高,而塑性则明显降低。
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硬度随时间增长而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
时效可以在常温下发生,称自然时效,也可以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范围(如100~200℃)内发生,称人工时效。
1.1.2铝合金时效强化原理 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缩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
目前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
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
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硬化区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淬火温度与淬火冷却速度。
淬火温度越高,空位浓度越大,硬化区的数量也就越多,硬化区的尺寸减小。
淬火冷却速度越大,固溶体内所固定的空位越多,有利于增加硬化区的数量,减小硬化区的尺寸。
沉淀硬化合金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固溶度,即随温度增加固溶度增加,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的铝合金都符合这一条件。
沉淀硬化所要求的溶解度-温度关系,可用铝铜系的Al-4Cu合金说明合金时效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铝合金 热处理
铝合金热处理铝合金热处理铝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为了改善铝合金的性能和机械性能,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效果。
一、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方法。
在铝合金中,热处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来实现的。
二、常见的铝合金热处理方法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铝合金加热到固溶温度,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完全溶解,然后通过快速冷却来获得均匀的固溶体。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并改善其耐蚀性能。
2. 固溶时效处理固溶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的基础上,将材料保温一段时间,使固溶体中的溶质重新沉淀,形成细小的弥散相。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较好的塑性。
3. 调质处理调质处理是指将固溶时效处理后的铝合金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消除固溶体中的残余溶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三、铝合金热处理的效果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方法,铝合金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1. 强度提高:热处理可以通过形成细小的弥散相、消除残余溶质等方式提高铝合金的强度。
2. 硬度提高:热处理可以使铝合金的硬度增加,提高抗划伤和耐磨性能。
3. 耐腐蚀性能提高:热处理可以改善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使其更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使用。
4. 机械性能的综合改善:热处理可以综合改善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和塑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铝合金热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控制:热处理的温度要根据具体的合金成分和要求来确定,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处理效果。
2.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的长短也会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控制。
3. 冷却速率:冷却速率对于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也有重要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和速率。
4. 处理工艺:不同的合金和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工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铝合金固溶热处理
铝合金固溶热处理铝合金是一种常用的轻质高强度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常常需要进行固溶热处理。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固溶热处理的原理、目的及其影响因素。
一、固溶热处理的原理固溶热处理是指将铝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合金中的溶质元素或相溶体溶解在基体中,然后迅速冷却固化。
这样可以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
二、固溶热处理的目的1. 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固溶热处理可以使合金中的溶质元素均匀溶解在基体中,形成固溶体团聚,增加了合金的晶体内部应力,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 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固溶热处理可以消除合金中的过饱和溶质元素,减少了溶质元素与基体的析出,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3. 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固溶热处理可以改善合金的热稳定性,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三、固溶热处理的影响因素1. 固溶温度:固溶温度是影响固溶热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合金有不同的固溶温度范围。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合金中的溶质元素析出,影响合金的性能;过低的温度则不能使溶质元素充分溶解在基体中。
2. 固溶时间:固溶时间是指合金在固溶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
固溶时间过短无法使溶质元素充分溶解在基体中,固溶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溶质元素过度扩散,影响合金的性能。
3. 冷却速率:冷却速率对固溶热处理的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过快的冷却速率会导致合金中的溶质元素无法充分固溶,影响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过慢的冷却速率则容易导致溶质元素析出,影响合金的性能。
4. 合金成分:合金中的不同元素对固溶热处理的效果也有影响。
有些元素易于溶解在基体中,而有些元素则难以溶解,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长的时间。
四、固溶热处理的工艺流程1. 预处理:包括去除合金表面的污染物和氧化物,确保合金表面的清洁度。
2. 加热: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3. 固溶:在固溶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合金中的溶质元素充分溶解在基体中。
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铝合金需要经过热处理,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探讨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1、铝合金的热处理原理铝合金的热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控制时间和冷却速率,使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发生改变的过程。
铝合金的热处理可以分为时效处理和退火处理两类。
1.1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铝合金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主要是控制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以使合金中的强化相(如析出硬化相)达到最大化,提高其强度、硬度和抗蠕变性能。
时效处理一般分为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两个步骤。
1.2 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是铝合金中常用的另一种热处理方法。
主要是对合金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组织性能。
退火处理可以分为全退火和部分退火两种方式。
2、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是指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各种因素,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了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因此对这些参数的研究十分重要。
2.1 加热温度的研究加热温度是热处理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参数之一。
铝合金的加热温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出现过热或过低温度的情况。
为了对加热温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通过改变加热温度,观察铝合金的宏观形态和显微结构变化,以及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2.2 保温时间的研究保温时间是指在加热后合金需要经过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合金温度恒定,以使析出物(如硬化相)达到最大。
保温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了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因此需要对保温时间进行研究。
2.3 冷却速率的研究冷却速率是指在铝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合金的冷却速度。
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可以有效地影响铝合金显微组织的形成和强化相含量的分布。
因此,对铝合金的冷却速率进行研究也十分重要。
3、铝合金热处理的应用铝合金的热处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等。
铝合金铸件热处理
铝合金铸件热处理铝合金铸件热处理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铝合金铸件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可分为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淬火处理三种。
固溶处理是指将含有过量固溶元素的铝合金铸件,根据其不同成分和性质,在300℃-550℃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使过量固溶元素进入铝基体中溶解,将其均匀分布在铝基体中,使其组织结构均匀,并使其硬度、强度和塑性等性能得到提高。
固溶处理通常分为几种不同的温度区间,即全固溶温度区间、半固溶温度区间和低固溶温度区间。
其中,全固溶温度区间的处理时间较长,但其固溶效果最好,能够得到最高的硬度和强度;半固溶温度区间的固溶效果介于全固溶和低固溶之间;低固溶温度区间的固溶效果较差,但其处理时间较短,可用于快速生产。
时效处理是指将固溶处理过的铝合金铸件,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加热一段时间,使其成分结构中的固溶元素析出,形成弥散相,提高硬度、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时效处理通常分为两种,即先时效后冷却(T4)和先冷却后时效(T6/T651)。
先时效后冷却的工艺步骤是:先将铝合金铸件在160℃-190℃的温度下固溶处理,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最后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
先冷却后时效的工艺步骤是:将铝合金铸件先快速冷却至室温,然后在150℃-180℃的温度下时效处理。
这两种时效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铝合金铸件的组织结构和目标性能要求。
淬火处理是指将含有一定量的铜、镁和硅等元素的铝合金铸件,在高温下快速淬火,在极短时间内将铝合金铸件表面的温度迅速降低,使其组织结构发生相变,从而达到提高硬度和强度的目的。
淬火处理一般用于高强度和高抗腐蚀性能要求的铝合金铸件。
总之,热处理是铝合金铸件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铝合金铸件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使其更加适合各种工业领域的使用。
铝合金热处理
铝合金热处理作者:林骐成绪言:铝合金的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铁、铜、锰、镁、铬、锌、及錝,特殊铝合金有添加钛、锡、铅、铋、锆、及硼等,这些元素有形成固溶体,有形成溶解与不溶解于铝之金属间化合物,亦有呈细晶剂及胶体扩散者,如果经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改善加工性能,增加应力强度及稳定抗蚀性能等。
一.热处理的原理:热处理基本上经两大步骤:第一:将金属于固相线下加热至某一高温,保持一段时间后于以淬火冷却,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于金属结构内产生不稳定状态。
第二:使过饱和相有相当程度之析出,俾金属增加硬度与强度,若于室温下需压时数小时或数天乃至数周,若经加温:则需时较短即完成。
总之对所有固态金属或合金使以有控制的加热与冷却操作,以达到改变其结构或物理性质之目的。
二.热处理目的:1.软化合金以改善可加工性能及成形性能。
2.增加强度以达到特定的炼度与机械性能。
3.稳定机械或物理性质或抗蚀性能,以避免在常温或高温时随时间而变。
4.确保在应用时形体大小之稳定,尤其在高温而需精确尺寸控制者。
5.消除剩余应力,包括铸造、淬火、焊接或成形操作之差巽变形,或不均匀冷却所产生之应力。
一.铝合金热处理方法:软烧处理:1.一般软烧处理:消除冷作加工之应力和硬度,使其再结晶加热至约345℃(653°F)不须保温,徐徐冷却即可软化。
2.完全软烧处理:消除以前之加热处理埋效硬化,加热至400°~450℃(752°~842°F)上下,保温2小时以上,然后在炉内徐徐冷至260℃(500°F),再从炉内取出后在室温下空气中放冷。
二.淬火处理:1.合金件材放入空气炉中加热至各合金之固熔状态温度,并适当的保温,然后迅速出炉浸入水中急冷淬火,这亦叫固溶解热处理(s o l i d s o l u t i o n h e a t t r e a t m e n t),加热温度约在450°~520℃(842°~968°F)之间,保温时间视厚度而定。
铝合金热处理加工(1)
铝合金热处理加工1. 简介铝合金热处理加工是指对铝合金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变其性能和结构的过程。
热处理加工可以显著提高铝合金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同时改善其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加工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原理铝合金热处理加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铝合金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和组织结构变化来改变其性能和结构。
具体来说,铝合金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经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两个阶段。
固溶处理是将铝合金材料加热至较高温度,使固溶相溶解,并形成固溶溶液。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使合金中的溶质均匀溶解在固溶体中。
固溶处理能够消除铝合金材料中的固溶相和析出相的原位沉淀,从而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时效处理是将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材料在适当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使合金中的溶质原子重新聚集并形成稳定的析出相。
时效处理可以使铝合金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 常见热处理方法3.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铝合金热处理加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主要步骤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首先,将铝合金材料加热至固溶温度,使合金中的溶质溶解在固溶体中。
固溶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合金的成分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然后,在保温阶段,保持合金在固溶温度下一定时间,使溶质充分溶解在固溶体中。
保温时间的选择一般根据合金的厚度和精度要求来确定。
最后,通过快速冷却或控制冷却速率,使合金快速冷却到室温。
快速冷却可以防止析出相的形成,同时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能够更好地固溶在晶格中,从而获得均匀的固溶体结构。
3.2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铝合金热处理加工中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其主要步骤包括固溶处理、时效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首先,将铝合金材料进行固溶处理,使合金中的溶质溶解在固溶体中。
固溶处理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合金的成分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然后,在时效保温阶段,将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材料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下一定时间。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讲解学习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1.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作用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预期的产品组织和性能。
1.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作用原理 1.2.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分类(见图1)图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分类1.2.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基本作用原理(1) 退火:产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
通过原子扩散、迁移,使之组织更加均匀、稳定、,内应力消除,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塑性,但强度会降低。
①铸锭均匀化退火:在高温下长期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高、中、低、慢)冷却,使铸锭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均匀化,可提高材料塑性20%左右,降低挤压力20%左右,提高挤压速度15%左右,同时使材料表面处理质量提高。
②中间退火:又称局部退火或工序间退火,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塑性,消除材料内部加工应力,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较短的时间,以利于续继加工或获得某种性能的组合。
③完全退火:又称成品退火,是在较高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完全再结晶状态下的软化组织,具有最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
(2)固溶淬火处理:将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使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其它可溶成分充分溶解到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以快冷的方法将这种过饱和固溶体保持到室温,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处于高能位状态,溶质原子随时有析出的可能。
但此时材料塑性较高,可进行冷加工或矫直工序。
①在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不高的合金材料,可利用挤压时高温进行固溶,然后用空冷(T5)或用水雾冷却(T6)进行淬火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
②离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高的合金材料必须在专门的热处理炉中重新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不大于15秒的转移时间淬入水中或油中,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根据设备不同可分为盐浴淬火、空气淬火、立式淬火、卧式淬火。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与产品状态表示法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与产品状态表示法―――刘静安教授 06年11月1、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1.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作用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预期的产品组织和性能。
1.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作用原理 1.2.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分类(见图1)图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分类1.2.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基本作用原理(1) 退火:产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
通过原子扩散、迁移,使之组织更加均匀、稳定、,内应力消除,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塑性,但强度会降低。
①铸锭均匀化退火:在高温下长期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高、中、低、慢)冷却,使铸锭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均匀化,可提高材料塑性20%左右,降低挤压力20%左右,提高挤压速度15%左右,同时使材料表面处理质量提高。
②中间退火:又称局部退火或工序间退火,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塑性,消除材料内部加工应力,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较短的时间,以利于续继加工或获得某种性能的组合。
③完全退火:又称成品退火,是在较高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完全再结晶状态下的软化组织,具有最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
(2)固溶淬火处理:将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使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其它可溶成分充分溶解到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以快冷的方法将这种过饱和固溶体保持到室温,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处于高能位状态,溶质原子随时有析出的可能。
但此时材料塑性较高,可进行冷加工或矫直工序。
①在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不高的合金材料,可利用挤压时高温进行固溶,然后用空冷(T5)或用水雾冷却(T6)进行淬火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
②离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高的合金材料必须在专门的热处理炉中重新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不大于15秒的转移时间淬入水中或油中,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根据设备不同可分为盐浴淬火、空气淬火、立式淬火、卧式淬火。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1.1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作用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预期的产品组织和性能。
1.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作用原理1.2.1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分类(见图1)均匀化退火中间退火退火成品退火在线淬火立式淬火离线淬火铝固溶淬火卧式淬火及一次淬火铝合阶段淬火金热自然时效处过时效理人工时效时效欠时效多级时效回归图1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分类1.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基本作用原理(1)退火:产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
通过原子扩散、迁移,使之组织更加均匀、稳定、,内应力消除,可提高材料的塑性,但强度会降低。
①铸锭均匀化退火:在高温下历久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高、中、低、慢)冷却,使铸锭化学成分、组织与机能均匀化,可进步材料塑性20%左右,降低挤压力20%左右,进步挤压速度15%左右,同时使材料表面处置惩罚质量进步。
②中央退火:又称部分退火或工序间退火,是为了进步材料的塑性,消除材料内部加工应力,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较短的时间,以利于续继加工或获得某种机能的组合。
③完全退火:又称成品退火,是在较高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完全再结晶状态下的软化组织,具有最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
(2)固溶淬火处理:将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使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其它可溶成分充分溶解到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以快冷的方法将这种过饱和固溶体保持到室温,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处于高能位状态,溶质原子随时有析出的可能。
但此时材料塑性较高,可进行冷加工或矫直工序。
①在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不高的合金材料,可利用挤压时高温进行固溶,然后用空冷(T5)或用水雾冷却(T6)进行淬火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
②离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高的合金材料必须在专门的热处理炉中重新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不大于15秒的转移时间淬入水中或油中,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根据设备不同可分为盐浴淬火、空气淬火、立式淬火、卧式淬火。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及技术探析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及技术探析作者:韦力来源:《科技与创新》2014年第06期摘要:铝合金的综合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热处理工艺,从热处理的原理概述出发,具体介绍了铝合金的退火和淬火时效的关键技术,分析某些大型铝合金元件容易产生的热处理变形过大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控制措施。
关键词:铝合金;热处理技术;退火;淬火中图分类号:TG1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6-0024-02随着有色金属技术的迅猛发展,铝合金以密度低、强度强、热导率高、导电性好、抗腐蚀性和冷切削加工性能优等突出优势,成为航空工业、军工、造船、医疗、民用建筑、矿山冶金、汽车和机械制造等行业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
由于铝合金的综合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热处理工艺,所以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该技术进行简单探讨,以供后期研究参考。
1 热处理原理概述从广义上说,所谓“热处理”其实是指改变金属产品的机械性能、冶金机构或残余应力状态的任何加热和冷却操作,具体到铝合金热处理,通常仅指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对铝合金加热速度进行控制,在温度升至某一适宜温度时,保持该温度一定时间(称为保温),并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从而改变其合金的组织,进而改善铝合金材料内在质量,达到赋予或改善其使用性能的目的。
从本质上而言,铝合金的热处理其实是一种人为的控制铝合金的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其目的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保证优良的工艺塑性,提高合金的强度和抗拉强度,改善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等;②消除因铸件壁厚不均匀、快速冷却等造成的内应力;③确保铸件的尺寸和组织的稳定性,消除因高温引起相变产生体积胀大的现象;④消除偏析和针状组织,改善合金的组织和机械性能。
2 铝合金热处理技术2.1 热处理设备铝合金的热处理是一种精密工艺,为了保证希望的热处理均匀性和“温度—时间”循环的可重复性,热处理工艺必须在精确的加热工艺条件和足够的控制仪表炉子中进行。
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与硬度的关系
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与硬度的关系铝合金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改善铝合金性能的方法,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使铝合金的硬度得到提高。
本文将从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以及热处理状态与硬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铝合金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热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对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的过程,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对于铝合金来说,热处理主要是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来实现的。
固溶处理是指将铝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解到基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形成固溶体。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但对其耐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时效处理是指将固溶体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通过析出相的形成和生长来改善材料的性能。
时效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能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和韧性。
常见的铝合金热处理方法有T4、T5、T6等。
T4处理是指将铝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后迅速冷却,然后进行自然时效;T5处理是在T4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时效;T6处理是在T4处理的基础上先进行人工时效,然后再进行自然时效。
这些处理方法的选择将根据不同的铝合金材料和要求的性能来决定。
热处理状态与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经过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硬度较低,但强度较高。
经过时效处理后,铝合金的硬度会得到提高,同时其强度和韧性也会有所增加。
不同的热处理状态对应着不同的硬度值。
例如,对于6061铝合金,经过T4处理后,其硬度约为60HB;经过T6处理后,其硬度可达95HB左右。
可见,经过热处理后,铝合金的硬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适用于对强度和硬度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热处理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铝合金材料和要求的性能,选择适当的热处理方法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热处理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热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合金热处理原理
铝合金铸件的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并以一定得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强耐腐蚀性能,改善加工型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铝合金热处理特点
众所周知,对于含碳量较高的钢,经淬火后立即获得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则很低。
然而对铝合金并不然,铝合金刚淬火后,强度与硬度并不立即升高,至于塑性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但这种淬火后的合金,放置一段时间(如4~6昼夜后),强度和硬度会显著提高,而塑性则明显降低。
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硬度随时间增长而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
时效可以在常温下发生,称自然时效,也可以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范围(如100~200℃)内发生,称人工时效。
铝合金时效强化原理
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缩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
目前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
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
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硬化区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淬火温度与淬火冷却速度。
淬火温度越高,空位浓度越大,硬化区的数量也就越多,硬化区的尺寸减小。
淬火冷却速度越大,固溶体内所固定的空位越多,有利于增加硬化区的数量,减小硬化区的尺寸。
沉淀硬化合金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固溶度,即随温度增加固溶度增加,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的铝合金都符合这一条件。
沉淀硬化所要求的溶解度-温度关系,可用铝铜系的Al-4Cu 合金说明合金时效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图3-1铝铜系富铝部分的二元相图,在548℃进行共晶转变L→α+θ(Al2Cu)。
铜在α相中的极限溶解度5.65%(548℃),随着温度的下降,固溶度急剧减小,室温下约为0.05%。
在时效热处理过程中,该合金组织有以下几个变化过程:
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G·P(Ⅰ)区
在新淬火状态的过饱和固溶体中,铜原子在铝晶格中的分布是任意的、无序的。
时效初期,即时效温度低或时效时间短时,铜原子在铝基体上的某些晶面上聚集,形成溶质原子偏聚区,称G·P(Ⅰ)区。
G·P(Ⅰ)区与基体α保持共格关系,这些聚合体构成了提高抗变形的共格应变区,故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升高。
G·P区有序化-形成G·P(Ⅱ)区
随着时效温度升高或时效时间延长,铜原子继续偏聚并发生有序化,即形成G·P(Ⅱ)区。
它与基体α仍保持共格关系,但尺寸较G·P(Ⅰ)区大。
它可视为中间过渡相,常用θ”表示。
它比G·P(Ⅰ)区周围的畸变更大,对位错运动的阻碍进一步增大,因此时效强化作用更大,θ”相析出阶段为合金达到最大强化的阶段。
形成过渡相θ′
随着时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铜原子在G·P(Ⅱ)区继续偏聚,当铜原子与铝原子比为1:2时,形成过渡相θ′。
由于θ′的点阵常数发生较大的变化,故当其形成时与基体共格关系开始破坏,即由完全共格变为局部共格,因此θ′相周围基体的共格畸变减弱,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亦减小,表现在合金性能上硬度开始下降。
由此可见,共格畸变的存在是造成合金时效强化的重要因素。
形成稳定的θ相
过渡相从铝基固溶体中完全脱溶,形成与基体有明显界面的独立的稳定相Al2Cu,称为θ相此时θ相与基体的共格关系完全破坏,并有自己独立的晶格,其畸变也随之消失,并随时效温度的提高或时间的
延长,θ相的质点聚集长大,合金的强度、硬度进一步下降,合金就软化并称为“过时效”。
θ相聚集长大而变得粗大。
铝-铜二元合金的时效原理及其一般规律对于其他工业铝合金也适用。
但合金的种类不同,形成的G·P区、过渡相以及最后析出的稳定性各不相同,时效强化效果也不一样。
几种常见铝合金系的时效过程及其析出的稳定相列于表3-1。
从表中可以看到,不同合金系时效过程亦不完全都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有的合金不经过G·P(Ⅱ)区,直接形成过渡相。
就是同一合金因时效的温度和时间不同,亦不完全依次经历时效全过程,例如有的合金在自然时效时只进行到G·P(Ⅰ)区至G·P(Ⅱ)区即告终了。
在人工时效,若时效温度过高,则可以不经过G·P区,而直接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过渡相,合计时效进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时效后合金的结构和性能。
表3-1几种铝合金系的时效过程及其析出稳定的强化相
影响时效的因素
从淬火到人工时效之间停留时间的影响
研究发现,某些铝合金如Al-Mg-Si系合金在室温停留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合金的强度指标达不到最大值,而塑性有所上升。
如ZL101铸造铝合金,淬火后在室温下停留一天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强度极限较淬火后立即时效的要低10~20Mpa,但塑性要比立刻进行时效的铝合金有所提高。
合金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种合金能否通过时效强化,首先取决于组成合金的元素能否溶解于固溶体以及固溶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如硅、锰在铝中的固溶度比较小,且随温度变化不大,而镁、锌虽然在铝基固溶体中有较大的固溶度,但它们与铝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与基体差异不大,强化效果甚微。
因此,二元铝-硅、铝-锰、铝-镁、铝-锌通常都不采用时效强化处理。
而有些二元合金,如铝-铜合金,及三元合金或多元合金,如铝-镁-硅、铝-铜-镁-硅合金等,它们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溶解度和固态相变,则可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合金的固溶处理工艺影响
为获得良好的时效强化效果,在不发生过热、过烧及晶粒长大的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高些,保温时间长些,有利于获得最大过饱和度的均匀固溶体。
另外在淬火冷却过程不析出第二相,否则在随后时效处理时,已析出相将起晶核作用,造成局部不均匀析出而降低时效强化效果。
时效温度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时效时,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大小、数量、成分以及聚集长大的速度不同,若温度过低,由于扩散困难,G·P区不易形成,时效后强度、硬度低,当时效温度过高时,扩散易进行,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尺寸大,时效后强度、硬度偏低,即产生过时效。
因此,各种合金都有最适宜的时效温度。
铝合金的回归现象
经淬火自然时效后的铝合金(如铝-铜)重新加热到200~250℃,然后快冷到室温,则合金强度下降,重新变软,性能恢复到刚淬火状态;如在室温下放置,则与新淬火合金一样,仍能进行正常的自然时效,这种现象称为回归现象。
关于回归现象的解释是合金在室温自然时效时,形成G·P区尺寸较小,加热到较高温度时,这些小的G·P区不再稳定而重新溶入固溶体中,此时将合金快冷到室温,则合金又恢复到新淬火状态,仍可重新自然时效。
在理论上回归处理不受处理次数的限制,但实际上,回归处理时很难使析出相完全重溶,造成以后时效过程呈局部析出,使时效强化效果逐次减弱。
同时在反复加热过程中,固溶体晶粒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对性能不利。
因此回归处理仅用于修理飞机用的铆钉合金,即可利用这一现象,随时进行铆接,而对其他铝合金则没有使用价值。
固溶处理与淬冷
为了利用沉淀硬化反应,首先通过加热及快速冷却,形成一种过饱和的固溶体。
形成固溶体的工艺过程称固溶热处理。
其目的是把合金最大量实际可溶解的硬化元素溶于固溶体中。
这一工艺过程包括把合金加热到足够高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水中快冷。
概括的说,提高铝合金强度、硬度的热处理,包括三个步骤的工艺过程:(1)固溶热处理-可溶相的溶解。
(2)淬火-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
(3)时效-在室温下(自然时效)或高温下(人工时效或沉淀热处理)溶质原子的沉淀析出
上面关于铝合金时效强化的原理已经所得比较清楚了,在这里回答一下后几个问题。
铝合金根据主要合金元素的不同可以分成8个系别,其中1系、3系、4系、5系是无法通过固溶+时效的方法来强化的,所以又称为不可热处理强化合金,1系、2系、6系、7系可以通过热处理方式来进行强化。
对于不能强化的合金只能通过冷作硬化的方式来提高强度和硬度,一般表示方式为HXXX(国内早期用加工硬化状态表示,采用半硬,半硬偏软等,现在已经采用了国际通用方式,见ANSI H35.1).对于可热处理的铝合金则有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方式,根据时效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又分成了7个等级,用T1~T7表示,其中T4和T6最为常见,关于热处理状态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ANSI H35.1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