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人的 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及 涵义
概念: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 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 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出生的人:生物意义上的人(生物人)
通过长期的社会化:社会的人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的两个方面:
• 2、 嬉戏阶段(play stage):从两岁开始,大约持续 几年时间。—— 客我得到发展
• 3、 游戏阶段(game stage):三、四岁开始,儿童逐 渐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和群体发生联系。——— 客我的形成过程逐渐完成
四、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 我组成。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 态度、社会道德规则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 分。—— 社会化的自我
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主我与客我连续的交流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 做出反应。
米德“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 1、 模仿阶段(imitation stage):主要指人生最初 的两年时间。—— 真正的客我尚未发展起来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本我 的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 一时的满足。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关注 现实的一部分,受现实的陶冶变得识时务,不盲 目去追求快乐。它使人能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地、 正常地生活。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我们希望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是理想的 自我。它遵循道德标准,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
当前的大众传媒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 与教育问题关系最密切的是两个方面: 1.大众传媒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进而导 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儿童在社会学 习和社会参与方面反而无所适从; 2.“教育功能缺失”现象;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问题
4
• 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 都是同社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一般来说,生命个体都会 成长为正常的人,但也存在例 外。古今中外都有不少这方面 的个案:
5
人 猿 泰 山
6
一、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
• 怎样理解“后勤社会化” 或“养老社会化”中的 “社会化”?
7
一、社会化的定义 (一)社会化的基本涵义
• 公开发表《论无限性、宇 宙和诸世界》一文,否定 了“上帝”的存在,1600 年2月,他被天主教会活 活烧死。
20
(二)社会化的特点
社会化是社会强制性和个体能动性的
1
有机统一 。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终身不间断地进
2
行的过程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
3
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个体的社会化
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
9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写的《社会学 教程》:
“社会学所谓的社会化,就是 指一个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 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 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
10
• 王步征主编的《人与社会》: 社会化是指 “不知不识的生物
人,通过接受社会文化,学习承担 社会角色,逐渐转化成为一个社会 人的过程。……社会化的对象,是 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人。”
11
• 杨心恒主编的《社会学概论》: “社会化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
成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 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 过程;也是一个自然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 中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与互动,逐渐地认识 自我,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 程。”
12
• 全国13所高校联合编写的《社 会心理学》:
社会化Socializa课件
与世隔绝的儿童(2)
•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江苏南京铁路局个 人马超由于个人生活受过挫折,精神受刺 激,患有典型的强迫症。他担心自己的3个 孩子受人欺负,将他们一直关在家中。 1989年人们发现了这一情况,当时,其大 女儿19岁,二女儿15岁,最小的儿子11岁, 但是他们的智力年龄经过测试分别只有5岁、 3岁、1岁。
• 杰克的成长经历恰好与奥斯卡相反。他在特立尼达岛被父 亲抚养长大,他学到的是对犹太民族的忠诚,及对希特勒 和纳粹的憎恨。战后,杰克和他父亲移居以色列,17岁时 他开始在以色列的集体农场工作,随后开始服兵役。
社会化Socializa课件
• 1954年,两兄弟见面了,会面很简短。之前杰克被告知不 能告诉奥斯卡他们是犹太人。25年后,也就是1979年, 他们已经47岁了,明尼苏达大学的社会学家又把他俩召集 到一起。这些研究者认为,由于他们拥有一样的基因,他 们之间所表现出的不同就只能归咎于环境——他们不同的 社会经历。
• 奥斯卡和杰克不仅对战争、希特勒和犹太人的看法有分歧, 而且对生活的基本定位也不尽相同。在政治观上,奥斯卡 很保守,而杰克则持更自由的看法。奥斯卡喜欢休闲,而 杰克则专心工作。而且,就像预料的那样,杰克以是一名 犹太人而自豪,而奥斯卡自从知道他是犹太人的一刻起就 再也不愿提起这件事。
• 这个案例似乎很有说服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研究者 同时还发现,奥斯卡和杰克小时候在运动方面有着同样的 优势,但数学却都很差。他们有着一样的语速,同样喜欢 甜酒和辛辣食物。奇怪的是,他们在使用厕所前都会先冲 厕所,并且同样喜欢在拥挤的电梯里用打喷嚏来吓唬大家。
社会化Socializa课件
案例:没有被人类抚养的儿童
• 狼孩 •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狼洞
什么是社会化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当前信息社会中,人们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的出现,互相交际的行为
越来越多。
社会化的过程不仅让信息快速传播和传播规模大大提升,而且改变了人们传播、交流和使用信息的行为方式。
社会化是社会中一个关键概念,它倾向于基于社交社会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个人主体
感知、交流和参与的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交际。
当用户开始用社交网络
建立联系、发布信息或内容时,他们在进行社会化活动。
社会化通过多种社交媒体有效地进行市场营销的传播、活动的策划、渗透、技术分析等。
另外,社会化对互联网用户在家庭以及在线游戏和其他社交圈子中的行为和关系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社会化是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民族性话语,其有效地帮助人们
构建社会关系,夯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缩短信息空间,更有效的获
取和分享信息,更大的社会空间,越来越大的活跃度,更多的活动能力,更佳的话语发声。
当家庭网络、报纸、杂志、技术和网络的改变结合在一起时,社会化也改变了人类社区中
的语言、行为和沟通方式。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化
第五章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表现在: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以互动的成果,是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社会化带有强制性的特点①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
②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社会化的主要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转移,包括前人的文化向后人的纵向传递,社区文化的横向渗透,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2)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化的最后的结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为他规定好的规范办事。
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既是社会化的成果,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3)个人自我完善功能,社会对个人而言,就是促使个人获得人格和完善自我。
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使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统一体。
人的自我完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使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观念,并把对自我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社会学 第五章 社会化
第六节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 一、青春期与青年期
❖ 青少年与他们在更年幼时相比,更多受到同辈群体与学校的 影响。
❖ 二、成年期 ❖ 成人社会化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去选择角色。当角色内容发
生变迁的时候,他们可以重新定义或再造现行的角色。 ❖ 三、晚年生活 ❖ 四、死亡与濒临死亡 ❖ 濒临死亡的体验 ❖ 悲伤、哀痛与失去亲人“预期的悲哀”
母,是权威型的。
第五节 社会化的主体
❖ 一、家庭 ❖ 家庭社会化的特点
❖ 1)成人的支配性 ❖ 2)成年人对孩子的绝对权威
❖ 家庭教育的形式
❖ 独裁主义;温和宽容
❖ 二、学校与日托中心
❖ 特点:
❖ 1、传授技术和知识的场所
(1)教人识字 (2)训练技能
❖ 2、学校训练儿童适应广泛的社会 ❖ 3、培养公民意识。
❖ 4、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
❖ 艾里克逊把自我的发展分为八个心理阶段,它随着我们一生 的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变化。
❖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 ❖ (2)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 ❖ (3)主动与内疚(学龄前) ❖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 ❖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春期) ❖ (6)亲密与孤独(青年时期) ❖ (7)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中年期) ❖ (8)完美与绝望(老年期)
❖ (5)再社会化 :是一种能产生与以前的社会 不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的社会化过程。
❖ 二、社会化的作用
❖ 1、 使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 立生存。
❖ 2、维持社会正常运行、延续、发展。
❖ 三、社会化的内容
❖ 1.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 2.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包括价值观 ❖ 3.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自我(形成个性
社会化
孩子们进入青少年期后,身体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对各种不同社会角色的观察和认识.因为在儿童时代的社会角色,如女儿,儿子,朋友和学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角色:男朋友,女朋友,运动员等等,这些新角色必须逐渐加入到旧角色中去,才能促进孩子的自我认同.此时,如果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缺乏主动和自信,将不能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从而在活动中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而在前阶段发展得比较好,可在进入青少年时期时具有较好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的孩子,就会比其他孩子有更好的机会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避免角色混淆感.
(2)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2——3岁).
E认为自主出现在第二阶段上,它是建立在孩子新的动力肌和脑力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对自己肢体活动加以自主控制,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周围的环境,如果此时父母能理解孩子们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种要求,那就让他们自己慢慢去做,就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肌肉,自己的冲动,自己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感觉.
以上三种研究社会化的角度和方法实际上是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立场和方法在社会化研究上的反映.在现代,三者己有融合的趋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第二节 关于社会化过程的划分
1,米德的三阶段论
婴儿期:他认为婴儿在最早几个月里并未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别人的,没有自我概念,在学会说话和理解概念后,他们开始产生自我概念,当他们能够在头脑中把自己描绘成区别于任何其他事物的客体时,他们的自我就形成了.
3,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结果,最后都是通过个人对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出来,也就是讲我们的社会化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因此,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的内容,具体内容: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那么你对社会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那么你对社会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社会化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强制性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进行的。
个体出生后便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影响、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
个体的行为方式也时常表现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周围的人们和环境所塑造,它几乎是不以个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带有社会强制性质。
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自身的人格特质等因素影响、引导着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不仅有选择地将社会文化内化,并且将内化了的社会文化又创造性地外化。
二是社会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体既被社会化,同时也影响着其他个体的社会化。
毕生持续性个体自身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社会化是一个不问断的终生进行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通过人的一生完成的。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识、生活适应技能等。
职业技能的社会化。
传授生产技能和职业技能,为个体进入社会从事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这是社会化的核心,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和形成人格特征的关键。
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角色规范的社会化等内容。
生活目标的社会化。
生活目标的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内化为个体的生活目标;另一一方面要造就出成千上万胸怀大志、努力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才智和创造力等能动地外化于社会、为社会造福的人,使其成为社会文化的承上启下者。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2.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第五讲社会化
伊莎贝尔的案例对于研究学者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极少数 发现儿童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案例。 发现:人类没有自然的语言。被隔绝的孩子不会说话。 在社会上还有许多儿童缺乏社会关照的环境下成长的例子。 专家们日渐强调,早期社会化经验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现 在我们知道,只关心婴儿的生理需要是不够的,身为父母 亲必须关心孩子们的社会化发展。例如,孩子如果不被鼓 励和朋友交往,他将失去与同辈互动的机会。而这种互动 往往是建立情绪成长的重要关键。
奥斯卡与杰克的案例印证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多年来,明尼苏达双胞胎与领养研究的研究人员,一直试 着对许多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进行研究 ,找出他们是否在 个性\行为与资质上有类似之处.实验结果证明 ,基因因素与 社会化经验都会影响人类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的环境下抚 养,但一些特征如敏感度\声音模式以及紧张习惯等,都 很相似.这些被视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然后他们的生活态度\ 价值观\择偶条件.甚至喝酒习惯的不同,则是受到环境模 式影响.
哈洛实验:人工母亲 哈洛以“两种替代母亲”来抚养孤立的小猴子— —一个用布覆盖的模型,另一个是用线作成的模 型,并能供应牛奶。小猴子们会到绑线的“母亲” 那里取用牛奶,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却依附在较 象母猴的布模型身边。在危险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个实验印证了猴子比较重视能给予心理安慰的 人造猴子(以毛圈织布覆盖),而非只有提供食 物的模型。小猴子成长的发展,除了食物的提供 外,更需要社会接触所带来的温暖,尉籍与亲密。
9、香槟野女孩
香槟野女孩可能在被遗弃之前就学过说话,因为 她是兽孩中很罕见的能够连贯语言表达的例子。 她的食物包括鸟肉、青蛙、鱼、叶子、树枝和树 根等。如果给她一只兔子,她能很快将其剥皮并 生吃下去。据当地的目击者、著名科学家查尔斯. 玛丽表示,“她的手指,尤其是大拇指非常大, 能用拇指挖出树根,并能象猴子一样在树间荡来 荡去。”她跑得非常之快,视力也很好。1737年, 当时的法国女王之母、波兰女王占领了洛林公国 之后,她听说了这个野女孩的故事,就带她去打 猎,结果她跑得比兔子还快,能够徒手擒杀兔子。
第十三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03
家庭氛围
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形成积 极、健康的性格特征,而冷漠、紧张的家 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消极、孤僻的 性格。
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儿童获得全面的关 爱和教育,而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复杂 家庭结构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 影响。
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01
02
03
社会技能学习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 可以学习到社会交往的基 本技能,如分享、合作、 轮流等。
社会规范内化
同伴群体中的行为规范和 价值观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使其逐渐内化社会规范 。
社会角色认知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 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社 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形成 自我概念。
语言与沟通
掌握基本语言技能,能够与他人进行简 单交流。
情感与表达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 ,培养同理心。
学前儿童社会化的特点分析
01
主动性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主 动探索和学习的特点。
02
模仿性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 为来学习社会规范。
03
阶段性
儿童社会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 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有不同
观察者
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和情感反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儿童提供个性化 的支持和指导。
合作者
教师需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选择,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并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 社会化发展。
05
同伴关系在学前儿童社会 化中的作用
陪伴者
家长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注和陪 伴,与儿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
教育社会学 笔记 第2章 社会化与教育
社会化与教育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个人社会化。
一、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经过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个人从幼儿时期到老年时期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
社会的任务是把人塑造为一个新型的人,一个社会的人。
个人社会化过程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天赋的生理条件,二是正在进行中的社会活动,三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会。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个人社会化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遗传素质本身包含着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因素,也使个体内部出遗传信息,大脑中枢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物化形式遗传给后一代,使人的社会化成为可能。
社会促使个人社会化的方式一般有:1.模仿2.学校教育3.社会制约4.认同作用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步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促进自我观念的发展,通过角色学习的过程,在社会里获得相应的地位。
自我观念来源于社会经验,儿童自我观念的发展是从某些人对他的态度开始的,并既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内在化,以便能适当地履行社会角色。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社会变迁很快,个人有更多的机会依赖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
因此,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角色的性质和范围在改变,角色学习也要相应地在改变,必须学习新的角色。
二、做一个社会酌人人从母胎分娩到人世的时候,他是一个自然的人,要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不断受到教育,才能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这是社会应尽的教育职责,人要要经历许多教育过程,最后才能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家庭教育是使人做一个社会的人的起点。
学校是塑造人的一个重要基地,学校按照社会的要求初步培养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家庭和学校是范围较小的社会。
在家庭和学校以外,还有范围较广大的社会,对人的教育作用也很大。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
学前期是个人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青年期或青年期以后,社会化就达到了顶点,以后,社会化就明显地下降。
家庭具有三种社会特征:一是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群体;二是家庭具有普遍性,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根源;三是家庭本身是一种具有社会相互作用的制度。
社会化是什么意思
社会化是什么意思
1、社会化的意思是:指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发展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指个人学习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二指社会按其文化价值标准把一个新生儿培养、教化并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分子的过程。
内容包括生活技能、社会价值、道德规范、理想目标以及预期的社会角色的教育和培养。
2、社会话的基本内容:
①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识、生活适应技能等。
②职业技能的社会化。
传授生产技能和职业技能,为个体进入社会从事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③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这是社会化的核心,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和形成人格特征的关键。
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角色规范的社会化等内容。
④生活目标的社会化。
生活目标的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内化为个体的生活目标;另一方面要造就出成千上万胸怀大志、努力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才智和创造力等能动地外化于社会、为社会造福的人,使其成为社会文化的承上启下者。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特征和内容有哪些?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同时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为方式。
一、社会化概念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
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一)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开始,继而在学校中教会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水平,社会成员素质已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基础。
因而,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二)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现代社会保持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会通过教育和舆论力量使其成员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以约束个体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
(三)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个体是有理想的,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其成员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以达到社会整合之目的。
(四)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
每一角色都有其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社会化内容之一是使其成员按社会角色的要求行事。
三、社会化的条件(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
浅述人的社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浅述人的社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内容提要: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进一步完善。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历史推进,它依赖更高的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主体条件。
人的现代化源于人和社会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它具有更明显的能动性特征。
“现代人”优于一般“社会人”,它能有效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现代社会化一、什么是社会化1、社会化的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
社会化包括五种基本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初级社会化是发证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
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2)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socialization)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比如,学生在大学里进行的大量学习都是为将来在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这种学习过程就是预期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3)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socialization)是相对初级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是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亦称继续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文化规范和知识传授给晚辈。
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休闲活动与行为:规范休闲【第四讲】
被动性休闲
被动性休闲是指人们由于条件的限制,无可奈何进行某 种休闲行为。如一些城市居民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方去休 闲,只能蜇居在家里,长时间观看影视,很多情况下, 并不是主动、愉快地进行这种选择,但是,除此之外, 别无选择。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城市规划及休闲设 施的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居民的休闲需求。
网瘾悲剧
颓废性休闲
颓废性休闲是指把钱财用与既有害于休闲者本人身心又直接 或间接造成社会危害的休闲行为,是一种没落的倒退性行为。 近年来,社会上嫖娼、赌博、酗酒、吸毒、求神拜佛的行为 有上升势头。据保守估计,在全国至少有500万女性从事卖 淫,某些城市这种行业还很猖獗。一些人致富后不思进取, 不讲奉献,尽情挥霍,放纵自我,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 生活中打发时间。
PART
1 基本认知
失范休闲:类型
1、炫耀性休闲 2、强迫性休闲 3、被动性休闲 4、成瘾性休闲 5、颓废性休闲
炫耀性休闲
指人们通过物质消费进行休闲,追求奢侈豪华,消费过度 攀高,为自己获得某种“包装”与“面具”,其目的已不 在于满足自身的正常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是把休闲当作 一种标志与象征,炫耀自己的富有、身份、地位、成功与 所谓的品位。如一些旅游者乘豪华游轮客机,穿名牌服饰, 住五星级宾馆,吃高档餐厅,购奢侈品。在他们眼里似乎 只有金钱的支出大大超出其他休闲者,才能给自己带来自 尊与优越感,产生休闲的快乐,甚至有一种自我实现的 “高峰体验”。实际上,他们休闲消费行为已经异化了。
重庆中学勇夺世界冠军 小将举杯尽显风流
此时此刻您有何感想?
一则
女足国少冒充重庆中学队 世界冠军只是童话故事 话题:女足国少冒充中学队为夺冠造假能否原谅? 二则
正如一位德国校长说:“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世界一流的, 但你们却不得不拿自己的钱买我们国家的东西”。这句话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社会化一,定义日常生活中人们挂在嘴上的"社会化"是:将某种事物推广到社会上去,例:"环保意识要社会化". 社会学中的社会化是个专门术语,郑:社会化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张德胜:社会化是个人成为社会一分子的过程.Kurt:社会化是成人的过程.郑,张的定义都侧重于如何将个人纳入社会,Kurt的定义含义广一点,侧重于表达个人的独特性,因为成人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体格成长,一个是性格或人格的成长,前者属自然发育,后者属社会化范围.狭义:主要研究童年社会化.广义:包括青年及成年社会化,社会化过程贯穿人的一生.二,社会化的作用社会化的第一个作用就是:1, 使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2,维持社会正常运行,延续,发展.一个社会只有当其成员都一道来支持和维护它们时,它才得以存在和发展,因此每个社会都力求使其成员的行为符合该社会的利益,有效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使成员学会使自己想做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三,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社会化的不同内容,我们这里介绍郑本讲的3大内容:1,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什么是个性:个性常指人格,与政治上的人格意义不一样.它的基本含义是:个人具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学把个性与社会标准相吻合时称为个性调适,反之,则称为人格解组.2,内化价值观所谓社会人,就是把社会文化的主要内容内在化了的人,社会文化包括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两大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整个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规范及价值观由外而内的过程,因此Eleanor Maccoby说:社会化的理想结果是使得个人即使在不被监视的情况下也能遵从规范,甚至作为下一代的行为监查者,规范传道者.3,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结果,最后都是通过个人对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出来,也就是讲我们的社会化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因此,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四,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角度.社会化一词己用于社会学学科中100多年,通过长期的研究,社会学家己对社会化问题有了许多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了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文化,个性发展,社会结构1,从文化角度研究社会化这种研究主要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属于社会学的文化学派,社会学的文化学派又称为文化社会学,形成于社会学初创阶段.文化社会学把社会化看做是个文化延续传递的过程,认为社会化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的内化.2,从个性发展角度研究社会化这种研究主要受心理学社会化研究的影响,属于社会心理学派,认为社会化就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的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例如米德指出:把别人的态度内化,并按照社会上其他人的一般期待判断自己行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婴儿出生时不能区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区别,因为他们没有自我观念,逐步地,通过和父母或其他人的接触,他们逐渐地把自己和周围人区别开了.而与世隔绝的孩子,即没有经过社会化的孩子,在感情上,社会性上都是残废的,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反映在别人眼里的自我,没有机会通过相互作用来意识到自我身份.3,从社会结构角度研究社会化.有的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人的时候,侧重于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方面,把角色概念与社会化联系起来,认为角色承担是社会化的本质.帕森斯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社会对该地位的角色期待,学会完成该角色义务,以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以上三种研究社会化的角度和方法实际上是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立场和方法在社会化研究上的反映.在现代,三者己有融合的趋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第二节关于社会化过程的划分1,米德的三阶段论婴儿期:他认为婴儿在最早几个月里并未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别人的,没有自我概念,在学会说话和理解概念后,他们开始产生自我概念,当他们能够在头脑中把自己描绘成区别于任何其他事物的客体时,他们的自我就形成了.他的自我概念分两部分:主体我,客体我.主体我:代表着每个人本能的,独特的"自然"特性,如每个幼儿无拘束的冲动和激情.客体我:代表着自我的社会的一面——即内在化了的社会环境要求以及个人对这种要求的领悟.关系:(1)客体我的形成在主体我之后,而且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婴儿需要知道社会期待他的是什么;(2)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主体我和客体我之间的不断对话:客体我向主体我提供反射,主体我对这种反射作出反应.米德认为,客体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1)模仿阶段,主要是出生后一岁以内.(2)游戏阶段,2——4岁之间,或称玩耍阶段.(3)"博奕阶段":或游艺阶段,4岁以后.实际上,(2)(3)都属于孩提时代的游戏阶段,(2)为玩耍阶段,(3)游艺阶段.玩耍游艺在中文区别不大,英文中,play和game则稍有区别,按米德,他把play指的是2岁左右孩子玩的兵捉贼等,game则指一些运动如足球等.许多人批评Mead的"概念化他人",说太保守,(除了社会化期待外,没有个人的思想);太抽象,(无法分析复杂社会).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元论F把人的个性分为3个阶段: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包括无意识的生物和心理的冲动,尤其是性冲动.他认为人生下来当初只不过是一团情欲,只求获得心理上地满足和解除生理上的紧张,有趋乐避苦的倾向,此时指导本我的是唯乐原则(2)自我:思前想后,权衡轻重的能力,是人格中理性的部分,指导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本我是盲目的,不知天高地厚,有欲望便要马上满足,有紧张便要马上解除.这样做有时给个人带来一些不良后果.逐渐的,只有本我的孩子就会权衡形势,不再一味地只看眼前,在寻乐时,会先想想后果,当预想到有不良后果时,他把欲望暂时按捺下来.F把这称作延搁满足.当孩子作到延搁满足时,就说明他可以看远一点,看后一点,有了理性的自我.指导自我的是现实原则(3)超我:孩子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接纳了有关规范,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这就是超我,是社会的化身.自我的理性是在直接接触体验中学会的.婴儿在与外界接触时,有时是直接的,常常又是间接的.所以孩子要面对,要适应的,不仅是个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个社会环境,孩子在适应这些环境的过程中,接纳了有关的规范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这就是超我.3,埃里克森的8个认同危机生于1902年,是一位受到弗思想极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发展理论家,但由于他对弗的理论进生了修正,故人们叫他"新弗络伊德主义者".E在《童年与社会》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8个阶段,即自发展是一个具有8个"精神社会"阶段的过程.他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个人都会遭到心理成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认同危机",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对这种危机可以有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如果在每个阶段中,个人能成功地解决所遇到的社会化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否则就会做出消极的反应,并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他因此认为,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来自于对这些危机的积极解决.E的8个认同危机如下:(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凡是自己要求都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婴儿就会产生信任感,即一种认为世界是一所安全所的感觉,反之,如果婴儿没有得到一种良好的照料就会产生一种根本的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将被带到个人发展的后期阶段中.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不能在生命的第一年中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随着生命的迁续,信任可变为不信任,不信任可转化为信任.(2)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2——3岁).E认为自主出现在第二阶段上,它是建立在孩子新的动力肌和脑力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对自己肢体活动加以自主控制,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周围的环境,如果此时父母能理解孩子们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种要求,那就让他们自己慢慢去做,就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肌肉,自己的冲动,自己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感觉.在此阶段羞耻和怀疑感多于自主性的孩子,到了青年期和成年期后就不容易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个性.(3) 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儿童此时的语言能力和游戏能力提高了,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做各种运动,能与他人交流并富有想象力.孩子在这阶段上是建立起一种主动感还是一种内疚感,这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自我创造活动作出怎样的反应.如果大人的反应使孩子感到他们的动作是不好的,他们提的问题是废话,游戏很无聊,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内疚感.(4)勤劳与自卑(学龄时期6——11岁)这个阶段发生在小学时期.此时,儿童对周围事物的用途和构造的好奇心增强,渴望知道东西是怎样做的,做什么用和怎样使用,乐于使用工具去进行操作活动.如果此时大人鼓励他们亲自去作动脑筋,去做,去制造一些实用的东西,允许他们去完成自己的项目,并且肯定和赞扬他们的成果,就会培养孩子们的勤劳品德,反之,把孩子们自己动手造物的行为看作是"恶作剧"或"瞎捣蛋",或一味要求孩子象大人一样遵守规则就会造成儿童的自卑感.(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时期)孩子们进入青少年期后,身体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对各种不同社会角色的观察和认识.因为在儿童时代的社会角色,如女儿,儿子,朋友和学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角色:男朋友,女朋友,运动员等等,这些新角色必须逐渐加入到旧角色中去,才能促进孩子的自我认同.此时,如果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缺乏主动和自信,将不能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从而在活动中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而在前阶段发展得比较好,可在进入青少年时期时具有较好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的孩子,就会比其他孩子有更好的机会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避免角色混淆感.(6)亲密与孤独(青年期)此阶段包括求爱和早期家庭生活.E的亲密指的是和异性的共同生活,互相体贴而不担心沉湎于其中而失去自我的一种能力.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会和异性交往而建立起一种亲密关系,他们就会生活在一种孤独感中.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自我认同程度.(7)后代关注与自我关注(中年期)E的后代关注指的是:人到中年,回首往事,看看自己一生中的功绩和过失就会变得更关心其他人,关心下一代和未来的人,关心子孙后代要生活其中的社会将会怎样,这种关心叫后代关注.那些没有形成后代关注感的人就会陷入自我关注的精神状态中,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自我,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个人的需求和享乐.(8)完善与绝望(老年)人生的最后阶段,个人的主要生命活动正接近完成.个人常常会思考,回忆和总结自己的一生.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处于另一个极端的人回首往事,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后悔莫及,处处错过良机,恨时光不能倒转,就会陷入]入一种追悔和绝望的情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