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离柜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未按制度规定操作的案例
![未按制度规定操作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f31f8870029bd64793e2c0d.png)
未按制度规定操作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营业时,一个柜台现金不足支付,在未向主钱箱提出出库调拨申请的情况下,私自向主钱箱柜员搬来现金并对外支付,现场未经网点主管审批操作。
形成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按规定,营业柜员向主钱箱领入现金,必须填写出入库调拨申请,经业务主管审批,主钱箱柜员根据审批的出入库调拨申请进行操作并作为内部凭证保管。
入库时,柜员将录入上缴信息打印后连同现金实物交主钱箱柜员,主钱箱柜员交易完成后打印清单交入库柜员,现场主管落实监督。
案例中网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柜员在现金操作业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章不循,随意简化操作流程。
同时,网点主管缺少了对相关业务进行现场监督的重要环节,对整个网点在运行风险的管控方面有着潜在的危害。
三、案例启示
(一)提高柜员业务素质,全方位发挥前台人员的自觉性,自觉抵制自身容易发生的违规行为,业务过程中应要求每一位柜员都坚持按照银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才能避免发生操作风险。
(二)提高网点主管履职意识,网点主管既要严格监督好每一笔业务操作,也要认真查找违规操作的原因所在,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警惕性,使网点业务健康开展。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https://img.taocdn.com/s3/m/e67341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6.png)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也是银行的核心服务之一。
然而,随着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来源、影响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内部欺诈某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位柜员李某,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客户签名、盗用银行密钥等方式,从客户的账户中盗取大量资金。
这个案例属于内部欺诈,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不严格,员工职业道德缺失。
这种风险对银行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声誉受损,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案例二:操作失误某大型商业银行的一位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大意,将客户的定期存款利率输入错误,导致客户损失惨重。
这个案例属于操作失误,主要原因是操作流程不规范,员工操作不熟练。
这种风险虽然不会对银行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但会影响客户体验和银行声誉。
案例三:外部欺诈某家股份制银行的一位客户通过伪造身份信息,骗取了该银行的贷款。
这个案例属于外部欺诈,主要原因是银行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审核不严格。
这种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承担不必要的债务,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针对以上三种操作风险,银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加强内部管理。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操作流程规范、绩效考核制度等。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惩罚。
2、加强客户身份信息审核。
银行应该加强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审核和管理,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身份认证和验证,确保客户的身份信息真实有效。
3、加强员工培训。
银行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发现操作失误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
4、加强风险预警和管理。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操作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确保银行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事件。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68f7d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3.png)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在银行柜面工作中,操作风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风险,它可能会导致银行的资金损失、客户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真实的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类风险。
某银行柜面工作人员小张在办理客户业务时,因为疏忽大意,将一位客户的存款金额输入错误,导致客户的账户出现了资金缺失。
客户发现后立即向银行投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银行经过调查后发现,这是小张在操作时的疏忽导致的错误,最终银行不得不赔偿客户损失,并对小张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这个案例给我们提出了一些警示和启示。
首先,银行柜面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认真核对客户的信息和操作金额,避免因疏忽导致错误。
其次,银行应该加强对柜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
另外,银行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风险,避免损失扩大化。
除了以上案例中的操作风险,银行柜面还可能存在其他风险,比如信息泄露风险、欺诈风险等。
因此,银行在加强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全面考虑其他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总的来说,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常见但危害严重的风险,银行和柜面工作人员都应高度重视,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
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各种操作风险,确保银行业务的安全和稳健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银行柜面工作人员应该时刻牢记客户利益至上,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疏忽和马虎,做到细心、认真、负责,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保护客户和银行的利益,确保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培训,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各种操作风险,确保银行业务的安全和稳健发展。
希望银行和柜面工作人员能够引以为戒,共同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服务。
特种作业违法案例
![特种作业违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a99ac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4.png)
特种作业违法案例
案例一:某化工企业中,张某未经特种作业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关操作证书,擅自进行受限空间作业。
在未进行有效通风、气体检测和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张某进入储罐进行清理作业,最终因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窒息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
此案例违反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属于典型的特种作业违法操作,对企业和个人都造成了严重后果。
案例二:在一次建筑工地的吊装作业过程中,李某作为起重机驾驶员,虽然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但在明知天气恶劣(大风)且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仍然冒险进行高处吊装作业,结果导致吊装物失控坠落,造成地面工人受伤。
该行为明显违反了《安全生产法》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以上两个案例警示我们,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和损失。
柜员忽视重要凭证钥匙的保管引发风险的案例
![柜员忽视重要凭证钥匙的保管引发风险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d1a77458fafab069dc02ec.png)
柜员忽视重要凭证钥匙的保管引发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在一次业务检查调阅监控录像中,发现网点的一名柜员离开工作台时,对其放置在工作台上的空白重要凭证虽然有进行加锁保管,但钥匙却未妥善保管而是随意放置在柜面上,检查员认为此行为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要求网点加强空白重要凭证的管理,消除风险隐患,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内控扣分的处理。
二、案例分析
(一)在日常的现场管理中,常常强调的是如何规范柜员对空白重要凭证、印章、现金、权限卡等核算要素的管理,而对于已入抽屉加锁保管的钥匙的管理,相对是一个薄弱环节,容易受到忽视。
(二)此案提示银行工作人员中途离开柜面时,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有麻痹大意思想,为了图省事、嫌麻烦随意将保管空白重要凭证的钥匙放置在柜面上,如果被不法人员钻空子,利用柜员大意的时机伺机作案,将造成银行的重大损失。
(三)该现象反映出网点负责人、业务主管存在履职不到位的现象,有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要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规章制度,无论是在办理业务环节还是中途离柜环节,一定要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操作,自觉改掉以操作习惯代替规章制度的陋习,彻底去除侥幸心理,把风险意识贯穿到业务操作始终,杜绝随意性操作形成的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网点负责人要按制度要求不定期对柜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不能因为存在都是内部人员、放心没事等侥幸心理而放松对保管空白重要凭证钥匙的管理,同时操作柜员要充分认识到遵章守制、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从各类风险事件中吸取教训,做好自我保护意识。
违规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违规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d7c0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2.png)
违规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件背景A公司是一家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拥有自己的货物仓库,主要负责客户的货物储存和管理。
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展,A公司的货物仓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A公司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货物自动化分拣系统,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货物处理能力和效率。
但是,随着仓库规模和货物储存量的不断增加,火灾安全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由于A公司的仓库大部分时间都在运行,加之工作人员的不专业操作和管理不到位,导致了火灾风险知识的不足,火灾事故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二、事件经过2016年9月12日下午2点,A公司的员工在对货物自动化分拣系统进行操作时,不慎将一台正在运行的分拣机器的电源线接反,导致机器短路并发生火花。
由于货物仓库内存放着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此时,仓库内的火警系统并没有发出有效的警报,员工们也没有及时发现火情。
直到火势蔓延到一定程度,才有工作人员意识到了火情的严重性,但此时火势已经不可收拾。
最终,整个仓库被大火吞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周围居民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违规操作:员工在操作货物自动化分拣系统时,没有按照操作手册和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将电源线接反,导致机器发生短路并引发火灾。
2. 安全意识不强:公司员工对火灾风险的认识不足,工作中缺乏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警惕,没有及时发现并报告火情。
3. 防火设施不完善:仓库内的火警系统没有发出有效的警报,没有起到及时预警的作用,给员工逃生和火灾扑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责任追究1. 公司领导责任:A公司的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导致了员工对安全问题的疏忽。
2. 违规操作员工责任:参与违规操作的员工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他们的操作失误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公司和周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 安全管理责任: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对火灾防控工作的不到位,没有对员工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6e9df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e.png)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业竞争日趋激励,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推进,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稳定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供大家阅读!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篇1:一些债权人在工行上海分行门口聚集。
这些人士声称,工行原普陀支行员工刘遥涉嫌非法集资,欠下巨额款项未能归还。
杨小姐,即为债权人之一。
她先后于去年12月6日、7日借款170万元、150万元给温州银行上海分行职员徐某,将款项划至其指定的账户上,并约定于当年12月11日还款,日息千分之1点5。
徐某作为借款人开立借条给杨小姐,工行上海分行职员刘遥作为担保人。
12月11日,徐某并未按照事先约定还款给杨小姐。
杨小姐电话问询,徐某称,客户贷款尚未批下来,需要先开贷审会后才能放款。
徐某称,12月13日下午两点后肯定会还款。
12月13日下午两点,杨小姐并未等来还款的信息。
在多次致电无人接听后,徐某最终来电告知,其款项并非是客户过桥贷款,而是给了刘遥用来还债。
并约定次日见面协商。
12月14日,杨小姐与徐某、刘遥在中山公园的一个咖啡馆见面。
刘遥承认,其资金无法按时返还,他将款项用来还债。
“刘遥说他对外负债有近亿,还不仅仅是我这320万。
”杨小姐对记者表示。
与杨小姐具有相同遭遇的另外一个债权人称她借给了徐某220万元,而徐某实际上将款项给了刘遥。
她的债权不是短期借款而是长期借款,利息月结。
这位债权人在12月中旬无法获得到期本息之后,与熟识的杨小姐交流,才知道朋友俩均成了受害人。
实际上只有五位债权人参与,涉及金额为1280万元。
“我们之前都跟徐某和刘遥相熟,跟徐某认识的时间更长些。
”杨小姐称,徐某和刘遥此前也曾多次以过桥贷款的名义向他们筹资,“此前信用状况都比较好,一直能及时还本付息,因而我们对其放款的金额也就逐步地放大。
”据悉,徐某跳槽去温州银行上海分行前为工行上海分行职员。
仓储行业中常见的腐蚀物品事故案例分析
![仓储行业中常见的腐蚀物品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9ad0b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2.png)
仓储行业中常见的腐蚀物品事故案例分析引言:仓储行业是现代物流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负责储存各类商品,确保商品的安全和完整性。
然而,腐蚀物品的储存和管理却是仓储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腐蚀物品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仓储行业中常见的腐蚀物品事故案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仓储行业中腐蚀物品事故的防范能力。
案例一:违规操作导致危险品泄漏2015年,某化工仓库在储存硫酸时发生泄漏事故,导致周围地区居民撤离,给人身安全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
经调查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
分析:该案例暴露了仓储行业在腐蚀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培训,对腐蚀物品的危害性和正确操作程序缺乏了解。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监督不力,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解决方案: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仓储行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熟悉并能正确执行安全操作程序。
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分工、安全操作程序和应急预案等,确保腐蚀物品的储存和管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案例二:储存设施老化导致泄漏事故2018年,一家危险品仓库发生了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周围环境污染和工人中毒。
经初步调查,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储存设施老化,导致泄露口产生。
分析:年久失修的仓储设施容易出现腐蚀、破损等问题,从而造成腐蚀物品泄漏事故。
在这种案例中,企业对储存设施的检修和维护不够重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解决方案:为了防止储存设施老化引发事故,仓储行业需要加强对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首先,定期对储存设施进行全面的巡检,及时发现设施问题并进行维修。
其次,加强设施的定期保养和防腐蚀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企业要制定计划和预算,定期更换老化严重的设施,以确保腐蚀物品的储存环境安全可靠。
柜员未按流程操作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柜员未按流程操作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2973f97c1cfad6195fa7d4.png)
柜员未按流程操作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银行《关于相关账户清理规范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网点对涉及的相关账户进行手工结转,但网点柜员在结转新旧账户余额时,未按文件通知损益类科目下的账号手工结转,采取红蓝字冲账的方式进行处理,而是误使用内部户一借一贷交易记账,直接从损益类收入科目中支付**多万元,造成损益类收入科目出现借方发生额。
因涉及金额较大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账户清理工作中明确通知损益类科目下的账号使用红蓝字冲正,柜员误使用内部户一借一贷交易,造成损益类收入科目出现借方发生额。
反映出网点管理人员对文件学习传达不到位,使柜员不能正确掌握文件规定,且对损益类账户的特殊规定不了解,未能准确办理业务。
(二)现场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没有起到事中审核监管作用,反映出柜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不认真,业务操作随意性较强,导致风险事件连续发生。
三、案例启示
(一)网点柜员应重视文件的传达及培训,要深刻领会、系统学习文件精神及相关规定,准确贯彻落实。
网点及现场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其现场检查监督管理职能,加大事中审核力度,堵塞业务操作中的漏洞,不断提高网点核算质量。
(二)柜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制度要求办理,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不得随意简化操作流程,切实熟练掌握、控制各个环节和风险点,防范业务运行风险。
(三)强化制度学习,增强风险意识,使员工熟知制度和规定,摒弃新业务操作中的盲目性,养成重制度执行的良好习惯。
操作违规引起的案例
![操作违规引起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1f15d59f7ec4afe04a1df4e.png)
操作违规引起的案例案例:网点柜员在为客户办理2笔定期一本通存款到期支取业务时,因工作疏忽将转存金额在系统机内错误输入,为规避反交易,随即又为客户办理了部分提前支取。
窃现场管理人员为掩盖柜员的错误,动手将客户个人业务凭证上填写的金额进行更改。
该笔业务确认为风险事件。
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因掩盖操作失误,将操作因素演变为道德因素的典型事例,在此案例中,网点现场业务主管违反了“严禁伪造、变造、涂改、损毁档案信息”的规定;柜员违反了“柜员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操作错误后,为掩盖其错误操作行为,未按规定的反交易流程进行账务处理,有意采取其他方式调整错误账项”的规定。
现场管理人员和柜员严重违反了会计业务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审慎性三性原则。
柜员为掩盖操作失误,擅自要求客户支取一笔业务来规避业务流程规定的正确处理程序,使该笔业务违背了客户的真实意愿,暴露出柜员缺乏风险应对能力。
现场管理不但未及时制止柜员的违规行为,反而为掩盖违规事实擅自涂改客户原始凭证,诱发了更为严重的风险事件,人为导致风险事件升级,还极易引起客户与银行之间法律纠纷。
该案例所涉人员未能分清发生差错与故意违规的不同性质和后果,不能正确对待风险监测和考核机制,银行对违规责任人给予了严格问责。
案例启示:1、网点要强力推动贯彻落实银行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柜员培训,使其充分理解制度规定、操作流程要求,教育柜员充分认识违规操作的行为性质和严重后果,提高规范操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逃避反交易等违规操作。
2、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注意力应高度集中,一但出现差错,应严格按规定使用反交易冲正并补记。
网点业务管理人员应发挥事中“把关守口”的作用,对柜员的不规范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平时对业务的风险点、控制风险措施等要及时辅导柜员,并详加讲解,还要教育柜员以正确心态面对、正确理解“风险事件”的实质意义,充分认识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隐患,从源头上控制操作风险。
柜员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柜员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f382150b4c2e3f5627630a.png)
柜员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客户要求办理大额汇款,柜员在做联网核查时发现客户机内所录入的身份证号码与客户持有的二代身份证号码不符且联网核查不匹配。
在此情况下,柜员绕过正常业务流程,随意转换客户角色,将存款人本人信息录入为代理人信息,违规为客户办理了大额汇款,此笔业务被评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随意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柜员发现客户机内身份信息有误,应提示客户提供可以证明二个身份证为同一人的有效依据;然后,通过修改个人客户信息交易,选择“证件号码变更调整”,通过交易核验客户所提供的业务介质和密码无误后,经有权人员审核授权后为客户办理证件要素变更后,柜员再办理相关业务。
(二)柜员风险敏感度薄弱、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柜员办理的每一笔业务,关乎到银行的声誉和资金安全,业务凭证和个人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则是判断业务的真实性的依据之一。
柜员已发现客户机内身份信息不正确,还违规为客户办理大额汇款业务,为该笔业务埋下了资金安全隐患;一旦引发经济纠纷,银行将有可能要为之买单,严重影响我行声誉。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是所有业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负首要责任。
因而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审核凭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操作习惯,杜绝因责任心不强、随意操作而形成的差错事故,避免业务处理完成后不合规引发的风险事件。
(二)现场管理人员作为事中控制风险的第一把关人,要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的作用,认真审核业务的真实性,督促柜员严格按各项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
安全保卫方面案例题
![安全保卫方面案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c17a39783e0912a3162a40.png)
安全保卫类案例一、营业场所经管1、监控设备未实行专人经管案例1:2011年5月20日上午10时,A联社甲信用社营业场内监控机柜未上锁,临柜人员D怀疑刚才付款时多付客户现金,随即私自登入监控主机(登录密码没重置)调阅当天监控图像。
上述做法违反哪方面规定?应对哪些违规人员追责?答:上述做法不符合《浙江农村合作金融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经管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营业网点每日的开机、关机、日常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经管工作,由网点专管员负责。
……”和十三条“……凡需进入监控中心查看录像资料等,须经联社(合作银行)领导或保卫部门批准,并认真履行登记手续(调阅录像资料登记簿)”的规定。
根据《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第二百三十条“在…安全设备、重要物品安全经管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经济处罚或者警告至记过处分;……未按有关规定要求操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
本案中,A联社应给予甲信用社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柜员D经济处罚。
2、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押运交接不符合规定案例2:至2011年5月13日,B农信联社A分社电视监控录像资料仅保存2011年4月17日后的录像。
同时发现2011年5月6日17:26分,综合柜员吴某关闭监控录像时,此时押运车、交接签字柜员未离开营业场外的运钞交接区。
上述违反哪些规定?应对哪些违规人员追责?上述做法不符合《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经管暂行办法》(浙信联保〔2005〕10号)第十五条“所有监控录像资料按规定必须保存30天以上,经管人员不得无故缩短保存期或擅自删除录像”的规定。
根据《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第二百三十条“在…安全设备、重要物品安全经管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经济处罚或者警告至记过处分;……未按有关规定要求操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
本案中,(1)负责安装监控的职能部门验收监控工程时未尽职,责任人员应问责;(2)该联社应对A分社柜员吴某某追究责任,给予经济处罚。
营业终了未签退风险事件的案例
![营业终了未签退风险事件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0eb960c0740be1e650e9afc.png)
营业终了未签退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近日,某网点柜员营业终了未签退,形成风险事件。
经网点核实:柜员在签退时,误以为已执行了签退确认键,同时网点当日也漏做网点签退交易,导致柜员未签退未及时发现。
事后该网点主任开会强调:柜员临时离岗、营业终了务必要签退,同时,每日要做网点签退。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未能够按照流程要求,完成营业终了的柜员签退,形成人已下班可电脑柜员号还在上班。
(二)柜员未签退离开,使控制电脑的门户洞开,形成失去本人操控的真空,一旦被人乘虚而入利用,很有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三、案例启示
(一)严格按照流程要求做好柜员及网点的签退工作,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操作定型,避免操作遗漏而形成风险隐患。
(二)柜员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完成操作规程所要求的各个步骤。
现场主管要重视网点的签退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柜员的疏漏,确保网点下班后电脑不能再进行记帐。
(三)加强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柜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工作中的失误,降低风险事件对网点的冲击。
因柜员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因柜员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9ed2fcf90f76c661371a5f.png)
因柜员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卡帐户密码重置业务时,由代理人代办并签名为客户本人姓名,违反了“账户重置密码业务必须本人办理”的规定,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个人金融业务明确规定:个人账户重置密码业务必须由本人办理。
在本案例中,该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卡帐户密码重置业务时,置此规定于不顾,任其主观臆愿,随意操作,由代理人代客户办理并签名为客户本人,会给银行带来无法估量的业务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
(一)营业网点负责人要通过晨会、班后会,加强对柜员进行个人业务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规定的学习和培训,使柜员真正了解和掌握各业务操作中的风险点,引导柜员要高度树立合规经营理念、风险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现场管理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临柜人员对个人特殊业务操作的信息动态,将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坚决杜绝因柜员违规操作而导致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柜员要注重掌握和熟知各种业务操作流程的制度和规定,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合规操作意识,保证每笔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https://img.taocdn.com/s3/m/5f81b7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2.png)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案例一:误操作导致资金损失某商业银行柜员小张在办理客户汇款业务时,由于操作疏忽,将客户的金额输入错误,导致其资金被错误转账给了另一位客户。
小张在发现错误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并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助调查追回资金。
然而,由于追回程序繁琐,资金暂时无法返还给客户,引起了客户的不满和抱怨,同时也可能对银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柜面业务风险处置过程:1. 设立风险应急小组,及时响应并解决客户问题。
2. 协助客户办理追回资金的手续,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
3. 对小张进行业务培训,加强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4. 向客户道歉,并根据具体情况赔偿或提供优惠补偿,以恢复客户满意度。
5. 向公众发布声明,说明事实真相,以避免不实传闻进一步扩散,维护银行信誉。
案例二:客户信息泄露某商业银行的柜员小王在办理客户业务时,由于疏忽将客户的账户信息暴露给了其他未授权的工作人员。
这导致了客户的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可能会造成客户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对银行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柜面业务风险处置过程:1. 立即向客户道歉,说明事情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并表达歉意。
2. 采取措施限制进一步泄露客户信息的可能,例如立即停止未授权人员的访问权限。
3. 及时通知客户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更改密码、关闭账户等。
4. 组织内部调查,查清楚泄露信息的经过,并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
5.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重新加强员工的信息保护意识培训,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针对泄露事件进行危机公关处理,及时向公众发布声明,并举行相关媒体发布会,告知公众有关情况和提供必要解释。
案例三:虚假交易引发纠纷某商业银行的柜员小李接待了一名客户想要提现的要求,并按客户提供的信息办理了提款手续。
然而,后来银行发现该客户的信息是虚假的,这笔提款实际上是非法行为。
由于提款较大金额,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并面临与客户的法律纠纷。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e635eb66137ee06eff918d9.png)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业竞争日趋激励,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推进,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稳定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供大家阅读!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篇1:一些债权人在工行上海分行门口聚集。
这些人士声称,工行原普陀支行员工刘遥涉嫌非法集资,欠下巨额款项未能归还。
杨小姐,即为债权人之一。
她先后于去年12月6日、7日借款170万元、150万元给温州银行上海分行职员徐某,将款项划至其指定的账户上,并约定于当年12月11日还款,日息千分之1点5。
徐某作为借款人开立借条给杨小姐,工行上海分行职员刘遥作为担保人。
12月11日,徐某并未按照事先约定还款给杨小姐。
杨小姐电话问询,徐某称,客户贷款尚未批下来,需要先开贷审会后才能放款。
徐某称,12月13日下午两点后肯定会还款。
12月13日下午两点,杨小姐并未等来还款的信息。
在多次致电无人接听后,徐某最终来电告知,其款项并非是客户过桥贷款,而是给了刘遥用来还债。
并约定次日见面协商。
12月14日,杨小姐与徐某、刘遥在中山公园的一个咖啡馆见面。
刘遥承认,其资金无法按时返还,他将款项用来还债。
“刘遥说他对外负债有近亿,还不仅仅是我这320万。
”杨小姐对记者表示。
与杨小姐具有相同遭遇的另外一个债权人称她借给了徐某220万元,而徐某实际上将款项给了刘遥。
她的债权不是短期借款而是长期借款,利息月结。
这位债权人在12月中旬无法获得到期本息之后,与熟识的杨小姐交流,才知道朋友俩均成了受害人。
实际上只有五位债权人参与,涉及金额为1280万元。
“我们之前都跟徐某和刘遥相熟,跟徐某认识的时间更长些。
”杨小姐称,徐某和刘遥此前也曾多次以过桥贷款的名义向他们筹资,“此前信用状况都比较好,一直能及时还本付息,因而我们对其放款的金额也就逐步地放大。
”据悉,徐某跳槽去温州银行上海分行前为工行上海分行职员。
柜员临时离柜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柜员临时离柜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057392d0b4c2e3f57276366.png)
柜员临时离柜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在督导抽查网点录像监控,检查柜员临时离柜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柜员业务印章放在抽屉里面或柜台下面,没有上锁保管;现金尾箱和凭证尾箱没有上锁保管;待加钞现金放在抽屉里面没有上锁保管;终端没有签退等违规现象。
二、案例分析
柜员临时离柜,做到现金、凭证、印章入箱上锁,箱柜钥匙妥善保管,终端签退,是每位新柜员上岗前都知悉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基本的员工行为规范之一,为防范操作风险,各类业务操作规程、制度中都明确规定柜员临时离柜的定型操作,但至今都未能执行到位,未能完全杜绝此违规现象。
柜员总认为离柜未离开视线范围,就不用老是锁箱开箱、签到签退这样麻烦,从思想上未能认识到重要物品妥善保管的重要性,风险意识薄弱,随意简化操作步骤,操作环节应做未做,贪图方便,致使风险防范措施未能落实到位。
三、案例启示
(一)强化柜员风险意识教育,及时学习上级行公布风险事件业务案例,并从中领会其中防范措施,自觉形成规范、良好的操作习惯,充分认识违规操作行为的危害性。
(二)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柜员业务风险环节管理,充分落实网点现场管理的各项防范措施,发挥业务运营风险防控把关堵口作用,进一步提升网点事中控制能力。
(三)加大对重点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发现一笔、通报一笔、处罚一笔”,坚决堵塞违规漏洞,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起的事故案例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起的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67335e49649b6649d74775.png)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起的事故案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起的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技术规程是血的教训和人们多年积累的结晶,是防范各类事故的重要保障。
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引起伤害事故发生的案例很多,可谓教训深刻。
但有的职工还是不能引起重视,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酿成悲剧。
(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1.事故经过2002年8月26日10点40分,黑龙江省某合金公司精整车间副主任陈某在经过清洗机列时,发现挤水辊前面从清洗箱出来的一块(2x1820x2080)板片倾斜卡住,陈某在没有通知主操纵手停机的情况下,将戴手套的左手伸入挤水辊与清洗箱间的空隙(约350mm)调整倾斜的板片,由于挤水辊在高速旋转,将陈某的左手带入旋转的挤水辊内,造成陈某左手无名指、小指近关节粉碎性骨折,手掌大部分肌肉挤碎,最后将无名指、小指切掉。
2.事故原因这是一起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引起的事故。
1)戴手套操作旋转设备;2)不停机处理故障;3)主操纵手工作不负责,未及时发现故障;4)未对陈某的行为进行制止,监护不到位;5)该分厂对安全工作监管不严、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
3.事故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管理,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促进安全工作齐抓共管。
2)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和考核,组织职工进行事故分析,用事故教训给职工敲响警钟,解决存在的思想隐患。
3)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力度,下大力气纠正作业中的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4)认真查找设备隐患,落实隐患整改责任人,并在重复发生和易发生事故部位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山西太原某焦化厂发生皮带机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2010-10-01 16:10:11 互联网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
(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一、事故经过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刘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 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时离柜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在督导抽查网点录像监控,检查柜员临时离柜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柜员业务印章放在抽屉里面或柜台下面,没有上锁保管;现金尾箱和凭证尾箱没有上锁保管;待加钞现金放在抽屉里面没有上锁保管;终端没有签退等违规现象。
二、案例分析
柜员临时离柜,做到现金、凭证、印章入箱上锁,箱柜钥匙妥善保管,终端签退,是每位新柜员上岗前都知悉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基本的员工行为规范之一,为防范操作风险,各类业务操作规程、制度中都明确规定柜员临时离柜的定型操作,但至今都未能执行到位,未能完全杜绝此违规现象。
柜员总认为离柜未离开视线范围,就不用老是锁箱开箱、签到签退这样麻烦,从思想上未能认识到重要物品妥善保管的重要性,风险意识薄弱,随意简化操作步骤,操作环节应做未做,贪图方便,致使风险防范措施未能落实到位。
三、案例启示
(一)强化柜员风险意识教育,及时学习上级行公布风险事件业务案例,并从中领会其中防范措施,自觉形成规范、良好的操作习惯,充分认识违规操作行为的危害性。
(二)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柜员业务风险环节管理,充分落实网点现场管理的各项防范措施,发挥业务运营风险防控把关堵口作用,进一步提升网点事中控制能力。
(三)加大对重点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发现一笔、通报一笔、处罚一笔”,坚决堵塞违规漏洞,切实防范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