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护何刚.

合集下载

辩证施护-PPT课件

辩证施护-PPT课件

健康教育:注意防治易患病证,如: 郁证、脏躁、梅核气、不寐、癫证等
2.6 辨气虚质病证
体质特征
乏力,倦怠 舌淡,脉细弱
调理体质方药
内向,情绪 不稳定,胆小
心理特征
气虚体质
形成因素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调理体质法则
先天不足,后 天失养或病后 气亏
培补元气, 补气健脾
气虚质护理原则及方法
轻症气虚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要过于劳累, 另外要注意预防感冒,饮食平衡 。
风寒而起 发散风寒 发散风热 祛暑湿 其他 初起 感 冒 发表散邪
感 冒
风热而起 暑湿而起 其他
盛期
泄实邪
恢复期
益气固表
第一节 辨证施护原则
四(b)异病同护
异病同护,就是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 一性质的证候,往往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
久痢脱肛 子宫下垂 胃下垂 其他 表现 为气 虚下 陷证
补中 益气法
2.7 辨阳虚质病证
体质特征
体胖,畏寒,便 溏,小便清长, 舌胖淡,脉沉迟
调理体质方药
沉静,内向
心理特征
阳虚体质
形成因素
金匮肾足 后天失调 年老阳衰
补肾温阳 益火之源
阳虚质护理原则及方法
饮食调养: 生活起居: 按摩: 健康教育: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平素少食生冷 黏腻之品。 提高人体抵抗力。 “动则生阳”,故加强 体育锻炼,但勿大汗,以免流失“阳气”。 肾经、脾经、督脉、任脉循行部位按摩, 重点点按关元、气海,亦可艾灸。 注意防治易患病证,如:痰饮、肿胀、泄泻、 阳痿、惊悸等病证;因不耐受寒邪,故耐 夏不耐冬;易感湿邪等。
小儿期:食谱当多样化,富有营养, 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辨证施护纲辨证施护(PPT精选课件)

辨证施护纲辨证施护(PPT精选课件)
31
(四)里证的护理
• 5、饮食护理 • 里寒证---温热,忌瓜果生冷寒凉,可食糯米饮、 姜糖红茶等温阳散寒之品。 • 里热证---清凉,忌温热动火,可予清凉饮料,如 绿茶、菊花茶、西瓜汁、绿豆汤以清热生津止渴 • 阴液亏虚---滋阴养血
3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里证的护理
• 6、对症处理 • 腹部冷痛---艾灸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 • 大便秘结---番泻叶泡水代茶饮或大黄粉泡水内服 • 高热---刮痧,取曲池、大椎
22
(三)里证辨证
里证Interior Syndromes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 髓等病变所反应的证候。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 临床特点:
病位深 病情重 病程长
23
(三)里证辨证
1、里证的临床表现
•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 • 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33
表证、里证的鉴别
34
表里辨证
(六)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同时出现表证与里证 (1)表证未解,邪已入里 (2)原有里证,又新感外邪 (3)病邪同时侵犯表里 表里转化:表邪入里、里邪出表
35
表里辨证
病例分析
• 冯某,女,19岁,2014年4月4日就诊。 • 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恶风
脏腑、骨髓、气血 ——为内,为里
8
(一) 表证辨证
表证(Exterior)
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

生金法等,以调节机体平衡。
调整阴阳五行以恢复健康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以顺 应自然阴阳消长规律。
饮食调养
根据食物的五味属性及个人体 质选择饮食,如阳虚体质者宜 食温性食物以温补阳气。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情绪 波动导致阴阳失调。
针灸、推拿等外治法
通过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刺激 经络穴位,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失调判断
观察面色、形态、舌脉等
分析病因、病位
面色红润、形态自如、舌脉和缓为阴 阳平衡;面色苍白或萎黄、形态异常 、舌脉弦紧或细数则为阴阳失调。
根据八纲辨证确定病因,如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等,以及病位深浅,如表 证、里证等。
辨别寒热、虚实
寒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热证面红 目赤、口渴喜冷饮;虚证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实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
饮食调养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选择具有 药用价值的食物进行调养,如山药、红枣、薏米等。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患者的 情志活动,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失调的状况。常用的情志护 理方法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
方案。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八纲辨证施护,护士能够针对 病人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 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传承中医文化
八纲辨证施护作为中医护理的精髓 ,其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弘扬中医文 化,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八纲辨证施护与现代医学关系
互补性
现代医学以病因、病理生理学为 基础,而八纲辨证施护以证候为 依据,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

辩证施护ppt课件

辩证施护ppt课件
扶正与祛邪:二者方法不同,但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扶正可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 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 的保存与恢复。
14
五、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 化,发病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一样,通过辩证, 需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比如感冒。
21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辩证施护 1、中医护理评估 2、中医护理诊断 3、中医护理计划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5、中医健康宣教
22
结语
学习中医、发展中医大势所趋。 运用辩证施护,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发挥中医护 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 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律积极吸取并 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 高。
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性质的 证候,往往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 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中气下陷的症候) 共同护治法则--升提中气(补中益气汤)
15
六、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来选用不 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因地制宜--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 护理措施。 *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 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 况、文化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19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两个方面辨别病 症的寒热虚实,病位深浅。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人的的主诉、现病史、既 往史、治疗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爱 好、情志状态等,为辩证施护提供可 靠的依据。 如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只能由问诊得 到资料。
20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包括脉诊、按诊两个方面,判断疾 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病变 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

中医辨证施护教学提纲

中医辨证施护教学提纲


但热 不寒
心悸等)
尿短赤 或清长
苔 薄白
色苔 均有 变化
脉象 浮 沉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 寒证与热证反应机体的偏盛与偏衰,病邪 属性的属阴属阳,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 衰。
•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一)寒证
•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盛阴衰,导致机体机能 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阳证
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 烦,口渴饮冷,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面色赤,烦躁不安,舌红绛 苔黄黑生芒刺
语声高亢,烦而多言 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腹痛拒按,肌肤灼热, 脉浮数,洪大,滑实
辨证施护怎样体现
• 生活起居护理 • 情志护理 • 饮食调护 • 用药护理 • 康复护理 • 专科护理
案例1 感冒
案例1 感冒
辨证施护
(5)推拿方法:头痛着,可按摩印堂、太阳、头 维、鱼腰、百会等穴及前额部;肢体疼痛着,可 按摩局部;鼻塞不通者可按摩迎香穴,或用湿毛 巾热敷。
(6)病情观察: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做 好记录。
(7)情志护理
案例1 感冒
(二)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 头痛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 咳嗽痰稠,口渴欲饮,舌苔薄 白或微黄,脉搏浮数。
气滞血瘀证:
• 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 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 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 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辨证施护 • 生活起居护理:病史温度适宜,指导
患者平卧硬板床休息 • 情志护理:调畅情志,疏导不良情绪,
保持心情平和。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 情,建立战胜腰痛的信心。 • 用药护理: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如 身痛逐瘀汤加减。

辩证施护概念

辩证施护概念

辩证施护概念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它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辩证施护为原则,强调预防为主,重视食疗调理,关注情志调护,同时强调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学的指导思想。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以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2.辩证施护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特色之一。

它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患者,可以采用发汗解表的护理方法;对于风热感冒患者,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护理方法。

3.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为主,即通过调理生活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增强患者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4.食疗调理中医护理学认为,饮食调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补身体,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5.情志调护情志调护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志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

在护理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情志变化,采用适当的调护方法,如疏导解郁、怡情养性等,以保持患者的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6.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护理学认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居住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为患者创造一个适宜的治疗和康复环境。

辩证施护ppt课件

辩证施护ppt课件
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性质的 证候,往往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 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中气下陷的症候) 共同护治法则--升提中气(补中益气汤)
15
六、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来选用不 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因地制宜--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 护理措施。 *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 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 况、文化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21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辩证施护 1、中医护理评估 2、中医护理诊断 3、中医护理计划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5、中医健康宣教
22
结语
学习中医、发展中医大势所趋。 运用辩证施护,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发挥中医护 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 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律积极吸取并 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 高。
辨证施护原则与方法
1
一、辩证施护的原则 二、辨证施护的方法
2
辩证施护
辩证论治→辩证施护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如咳嗽、失眠等,独立 的现象。 征:体征 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因(风寒、风热等),病位(表、里、某脏, 某腑等)和邪正关系(虚,实等),反映了疾病该阶 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 • 相反情况下的治护方法,即顺从 • 疾病的现象而治护的方法。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7
反治与反护法
— —热因热用
--采用热性药物、温性护理法治疗护理 具有假热症状的病症(真寒假热证)。
8
反治与反护法 — —寒因寒用
--采用寒性药物,寒凉护理法治疗护理 具有假寒症状的病症(真热假寒证)。

辩证施护纲要 任琴

辩证施护纲要  任琴
辩证施护纲要
肿瘤一病区 任琴
八纲辨证的概念
概念: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虚证和实证鉴别表
虚证 病程 长(久病) 实证 短(新病)
体质
精神 声息
虚弱
萎靡 声低息微
壮实
兴奋 声高息粗
疼痛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喜按
时时自减 五心烦热 得衣近火则解 质嫩,苔少或无苔 无力
拒按
不减 壮热 添衣加被不减 质老,苔厚腻 有力
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表虚证:发热,汗出,恶风
*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 *里虚证:(气血阴阳的虚损) *里实证:(实热、痰饮、瘀血、水肿)
2.主证
面色偏红,烦躁不安,肌肤灼热,口干渴饮 为热;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便秘 结等为实证;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剌,脉洪大滑 实均为实热之征。
(二)阳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温补阳气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汗出、肢温、舌脉 起居护理----向阳、足光线、保暖 用药护理----热服或温服 饮食护理----温阳补气 对症护理----用热疗
2.主证 恶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 不宁,痰黄涕浊,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二)热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清热泻火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发热汗出、神志、斑、出血 起居护理----阴凉、休息 用药护理----凉或微温服、热盛用开窍剂 饮食护理----新鲜清凉,忌食辛辣、燥热动风 调畅情志----忌动怒 对症护理----中药擦浴或灌肠或水针

第八章 辨证施护--八纲辨证施护

第八章    辨证施护--八纲辨证施护

(三)里证辨证
1、里证的临床表现
•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 • 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
舌红苔黄
壮热、面红
舌淡白边齿痕
面白无华
舌苔厚腻边齿痕
腹胀大如鼓
(三)里证辨证
2、里证的病因病机
八纲辨证
•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 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 • • •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是八纲的总 纲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施护
一、表里辨证施护
Differentiation of Exterior an Interior Syndromes •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尤适于伤寒、 温病初期。 • 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浅深、病理变 化趋势。
(二)表证护理
• (4)饮食清淡、细软、易消化,不可过饱, 忌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表寒证:宜温热,可用姜、葱、胡椒等作 为调料品,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 表热证:凉开水、清凉饮料、水果。 表虚证:少食多餐、补气补血,如:豆豉小 排汤,党参红枣粥。
(二)表证护理
• (5)用药护理:解表药,辛散清扬 • 煎药方法:武火急煎 • 服药方法:表寒证:热服,盖被安卧,避风, 表热证:温服,盖被适中 表虚证:药后饮热粥,益胃气、养 津液 • 观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
口渴 不渴 或渴 而不 多饮 渴喜 冷饮
二便


白 寒 喜温 或 冷凉 证 恶寒 青 热 喜凉 温热 红 证 恶热 赤

『名医经验』何刚以中医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

『名医经验』何刚以中医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

『名医经验』何刚以中医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膏方因含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效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味好,储存携带方便,适宜长期服用。

甲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是一种慢性虚弱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虚象为主,属比较适合服用膏方的疾病。

本院何刚主任医师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从事内分泌工作近30年。

何刚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膏方治疗甲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笔者跟从何教授多年,现将其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辨证施治1.1心脾肾阳虚为病本,痰湿瘀同治为要法何教授认为,甲减是由久病失调引起的肾气、肾阳亏虚所致。

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生命之源,五脏之阳皆取之于肾阳,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活动,所以,肾阳虚是甲减病机根本。

肾中元阳衰微,阳气不运,气化失司,开阖不利,以致水湿、痰浊、瘀血等阴邪留滞,出现精神萎靡,甚则意识昏蒙、尿少或尿闭、全身水肿等浊阴上逆之证。

同时,肾阳虚衰也可导致其他脏腑阳气衰弱。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不能温煦脾阳,或肾虚水泛,土不制水而反为所侮,脾阳受伤,致出现脾'肾两虚。

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心阳,则会形成心。

肾阳虚。

肾阳不足,日久则肾阳极度亏损,阳损及阴,导致肾之阴阳两虚。

临床上,甲减的病情比较复杂,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以阳虚为本,邪实(水湿、痰浊、血瘀)为标。

归纳来说,本病有如下病机特点:①虚证、寒证居多,无单纯实证,多无热证;②错综复杂,多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对此,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扶正当以补阳为主,尤以肾为本,兼顾心脾,阳损及阴则应阴阳双补,同时辅以活血化瘀、祛痰利湿等治法。

常用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黄芪、党参等温阳益气之品配合半夏、薏苡仁、茯苓、川芎等化痰利湿祛瘀药物。

1.2利湿宜淡渗,利水忌峻逐何教授认为,甲减引起的水肿多为黏液性水肿,呈非凹陷性,治疗上一般以茯苓、白术、薏苡仁等淡渗利水即可,慎用猪苓、泽泻、五加皮等,以防攻伐太过,禁用甘遂等峻下逐水之品。

八纲辨证与辩证施护课件

八纲辨证与辩证施护课件

• 3.饮食护理 • 宜食清谈、细软、易消化食物,忌肥甘油 腻、生冷之品,以免恋邪伤正。表寒证, 可用姜、葱、蒜、胡椒等作为调味品,以 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 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要注意避免病人 吃得过饱。
• 4.用药护理 • 解表发汗药多属于辛散之品,不宜久煎,药宜加水浸透后武火急煎, 沸后5—10分钟即可。 • 药宜温服,服药后应静卧覆被并饮适量热粥(汤)以取汗。 • 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不可过汗以免伤及正气。如汗 出热退,表解身凉,不必再进解表药;汗出不彻,寒热不退,为表证 未解,应继服解表药;如汗出过多,应停服解表药。 • 年老体弱者发汗过多易出现虚脱。“疮家”、“出血家”慎发汗,阳 虚或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 【临床表现】 • 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 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 自汗盗汗,大便溏泄或滑脱,小便频 数或失禁,舌质淡嫩,少苔或无苔, 脉虚无力等。
• 【护理措施】 • 1、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 汗出、疼痛性质、二便、舌象及脉象的变 化,以区分表虚、里虚、虚寒、虚热等。 如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少气乏力,畏寒 肢冷,腹痛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质淡嫩,脉微或沉迟无力为虚寒证;心 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干结, 舌红,脉细数为虚热证。
•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 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 虚寒证候。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 【临床表现】 • 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 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 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 短等气虚的证候,多见于病久体弱者, 病势一般较缓。
【护理措施】 •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 的观察。 •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增减衣被。注意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 卫生。 • 3.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 • 4.饮食调护 里寒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 热内盛者,应适量饮用绿茶、西瓜汁、绿豆汤等, 以清热生津止渴;阴液亏虚者,可多食滋阴养血 等食品。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全解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全解
外邪直接入里, 侵犯脏腑; 情志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
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 临床表现多样 , 可以说凡不 是表证的特定证候,
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围
里证的临床表现
• 如壮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 • 烦躁谵妄,腹痛,便秘,小便短赤, • 或腹泻,呕吐, • 舌红,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 • 里证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
干、小便短赤
动--烦躁不宁、脉数
虚热证(阴虚证)
概念: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出现的证候。 表现: 午后潮热,手足心热 ,颧红
咽干口燥,小便短黄,大便干 舌红少苔 , 盗汗 脉细数
实寒证与实热证的鉴别
症状 面 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 象 脉


寒证
苍白 恶寒 怕冷 不渴 稀溏 清长 舌淡 迟
实证 新 壮 精神兴奋 疼痛 大便秘结 苔厚腻 有
病 实 声高气粗 据按 小便短赤

( 四 ) 阴阳辨证
阴阳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 它概括其他 三对纲领 , 即表、热、实属阳 , 里、寒、 虚属阴。一切病证 , 尽管千变万化 , 但概 括起来亦不外于阴证、阳证两大类。
1.概念 阴证—凡是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候,
• 2.生活起居护理 调节室内环境,保持病 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清洁安静。
• 3、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 过于辛热或过于寒凉及油腻之品。
• 5、用药护理 实证用药多峻猛,服药后 应加强观察。以免伤及正气。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症状 病 体 形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质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 象
虚证 久 虚 精神萎靡 隐痛 大便稀薄 舌淡嫩 细 病 弱 乏力懒言 喜按 小便清长 少苔 弱

何谓中医辨证施护

何谓中医辨证施护

.
4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 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 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
5
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 基本原则
.
6
整体观念 同病异护 异病同护: 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正护与反护
.
7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
8
如“不通则痛” “实则攻之、虚则补之,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 活血”
.
9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 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
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 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
.
10
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
.
12
神色、精神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睡眠、饮食
.
13
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 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
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 肝、胆
.
14
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 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 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
1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 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 “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 究和护理方法
.
2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 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 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 何证。
.
3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 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 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 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 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 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 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 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 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辨证与那种对于头痛给予止痛药、对于发热给予退 烧药、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 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用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 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

发展新趋势时期
明清时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16世纪前 的护理经验,为后世研究饮食、服药等护理 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温病学家叶天士 卫气营血四个发展阶段作为 辩证施护的纲领,是明清护理发展史上一大 成就。叶氏对老年病强调力戒“洒肉厚味” 等 防护知识。 胡正心的“凡患瘟疫之家,将初病人之衣于 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的蒸气消毒法。到 清代,已知温热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的物理降 温等方法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 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 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 何证。 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 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 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 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中医护理发展史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 薄水浅……其恶易觏”的论述,说明当时已知水土 等居住条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始进行灭鼠、 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等活动。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 从《周记· 天官》中有:“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说明当时已开始分 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 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
充实阶段:宋金元 食疗养生、调护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出,如 《圣济总录》的“诸风”专著中,对中风的急救、 开关、预防已有详细记载;宋代张锐《鸡峰普济方》 中,根据水肿起始部位的特征,把水肿分为多种类 型,根据不同类型分别给相应的施护;朱丹溪的 《格致余论》中还记载一位瘀血痰积的病人,先通 过精心护理,后以药治愈的例子,强调了情志护理 的重要性。 外、妇、儿等均有详细记载
等服药护理,还有洗、浴、熏、滴耳、吹鼻 等外用药护理。他提出的汗、吐、下、和、 温、清、补、消八法的护理,也是辩证施护 重要内容。张仲景确立的辩证施护原则,为 后世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
态创造的“五禽戏” .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晋代王叔和展
1959《中医护病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
中医护理优势
理论特色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优势
护理操作优势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医护并行没有分家
医家集看病、抓药、煎汤、护理于一身 弟子和家属代劳 专业的护理人员 古老又年轻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 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 出现同样的证型。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 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同病异 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 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当 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 治疗则须清解肺热;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 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 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比 如,心律失常与闭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 可出现血瘀的证型,治疗都可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活 血化瘀。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 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原则,正是辨证论治实质的体 现。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 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 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 则,和“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 因通用”和“塞因塞用”的反护原则,而且 还提出了中医观察病人的方法和生活起居、 饮食、情志、服药等一般护理。
《伤寒杂病论》中,不但有丸、散、膏、丹
辨证施护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 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与人体 地区方域与人体 昼夜晨昏与人体
辨证施护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 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 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 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 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中医辨证施护
针灸康复科 何刚
证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 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 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 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 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症 即症状,是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 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症是分析与判断病证的原 始依据,主要包括症状(如头痛、咳嗽、胸闷)和体 征(如面色白、舌质红、脉弦滑)。 病 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机体正邪交争, 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全部演变 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 证候。
脉理,将脉、证、护相结合,把脉象归纳为 28种,为中医护理观察病情提供了可靠依据。 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在“漆疮候”中 提到:“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毒……”。说 明当时已认识到疾病与过敏体质的关系,为 后世提出共物过敏及进敏试验打开了思路。
孙思邈《千金方》。这本书不仅是医学的巨
著,而且也是护理的经典。书中有护理精湛 的艺术和丰富的内容。他很重视医德,强调 未病先防。“大医精诚” “避瘟”篇中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 方药,首创了葱管导尿方法,对消毒技术、 疮疡切开引流术和换药术等护理操作均有很 详细的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