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最后)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0915d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3.png)
题型名词解释:52填空:20选择:101单项;52多项简答:5题,分值不等论述:1题,15分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二、填空、选择、简答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维持碳氧平衡(2)吸收有害气体(3)滞尘作用(4)减菌效应(5)减噪效应(6)增加负离子效应(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①减少出现和移动;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③吸附大量的降尘和飘尘;④吸收一部分包含一些重金属的粉尘;种群生态学:一、名词、填空、选择•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作用;他感作用是一种生存竞争的特殊形式;•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的现象;•高斯假说: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二、填空、选择、简答1、种群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解释一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产生的原因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原因: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彼此之间对光、水、营养物等资源的竞争激烈,在有限的资源中,植株的生长率降低,个体变小;3、指数形增长与逻辑斯谛形增长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资源有限还是无限4、举例说明何为互利共生,何为偏利共生互利共生是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偏利共生是共生中仅对一方有利的共生关系;5、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哪几种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6、简答园林植物种群特征;(1)种群生长环境受到人为影响很大,很少有自然的生长环境;(2)种群的分布主要受到人为影响,特别是规划设计者的影响;(3)种群的应用受气候的影响较大;(4)种群的种类较少,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5)园林植物种群的观赏性较强,景观效果较好;(6)种群中较大的个体数量一般较少、分布较分散;群落生态学一、名词、填空、选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群落最小面积:是指至少要求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括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优势种: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树种;•建群种:生物群落中,优势层片中的优势种;森林群落中,乔木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演替: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波动: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原生裸地:指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次生裸地:是植物现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二、填空、选择、简答1、什么是群落,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外貌;一定的种类组成;一定的群落结构;一定的动态特征;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形成群落环境;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2、简答群落垂直分层的意义显着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缓了竞争;3、群落交错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是多种要素的联合作用和转换区,各要素相互作用强烈,通常是非线性现象显示区和突变发生区,也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的阻抗能力较低,界面区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可能性很小;环境的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因而造成环境恢复的困难;4、简答单元顶极论与多元顶极论的主要区别;单元顶级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形成气候顶级;多元顶级论:气候外的因素也决定顶级的形成;所有群落不一定趋于同一个顶级5、了解群落演替及其类型;演替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按演替时间分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按演替起始条件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按演替基质性质分水生演替、旱生演替;按演替方向分进展演替、逆行演替;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填空、选择•食物网: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条链,而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网状结构,即食物网;•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生物放大:某些物质当他们沿食物链移动时,既不被呼吸消耗,又不容易被排泄,而是浓集在有机体的组织中的现象;二、填空、选择、简答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有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组成;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生态系统;.2、举例说明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条链,而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如生态系统中的羊、兔子、狼、草;3、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4、简答碳循环途径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碳酸盐的沉淀作用人类活动对碳循环造成严重影响,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森林和农田哪一个对土壤消耗较大为什么农作物对土壤消耗较大;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有其完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森林本生通过对养分的吸收、归还,能够有效地将养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部,而农作物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随着农作物的收割,大量养分被带走;7、三向地带性;水平包括纬度热量地带性、经度水分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热量、水分;我们国家从南到北,森林分布规律;;;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8、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类型;景观生态学1.景观:2.斑块: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最小景观单元3.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带状土地;4.基底: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且在景观功能上起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5.斑块——走廊——本底的联系、区别6.按照起源和类型,可将斑块分为四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7.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是干扰斑块;一般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能长期地存在于与基质相异的环境中的斑块是环境资源斑块,如月牙泉、森林中的沼泽、沙漠中绿洲等;引入斑块包括种植斑块和聚居地;8.种植斑块的特点人的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如果停止人为活动,则有的种要有本底向种植斑块迁入,种植种要被天然种代替,最后的结果是种植斑块消失;如果经常维护、存留时间长;9.斑块在景观中主要有3种功能:栖息地、源、汇10.廊道的基本功能是:将景观分离、将景观连接;运输、保护、资源、观赏;11.廊道的结构特点包括弯曲度、连通性、狭点、结点、12.简答城市景观中的结构要素包括哪些三、论述自己穿插进一些联接语言,这些只是知识点;1、岛屿生态学说与自然保护区设计之间的关系;答: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MacArthur的平衡说: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岛屿是地理学上的术语,自然保护区是在自然生境“海洋”中人为划分出的生境岛屿;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保护区的边缘生境更适合于某些物种的生存;若每一小保护区支持的都是相同的一些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更多种;多个小保护区有利于隔离传染病空间异质性丰富的区域,多个小保护区能保护更多的物种保护大型动物需较大面积的保护区在各个小保护区之间的“通道”或走廊,对于保护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它能减少被保护物种灭亡的风险,而且细长的保护区,有利于物种的迁入;要考虑到景观多样性;2、如何运用季相进行园林造景设计答:季相的概念;知识点:①植物的季相景观受地方季节性变化的制约,如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群落的季相十分显着,常绿针叶林的季相变化远不如落叶林明显,主要表现为春季花的开放和入秋后活地被物的枯黄,常绿阔叶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季相变化更小,各种植物几乎没有休眠期,开花换叶又不集中,终年以绿色为主;②植物的季相景观也被赋予了人格化,从而更易为人们所认同,如春天盛开的牡丹花为富贵花等,因此对植物季相特色的理解,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骚客对自然对生活最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升华;③园林设计者不仅仅要会欣赏植物的季相变化,更为关键是要能创造出丰富的季相景观群落;⑴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季相的主体是植物应对植物有清楚的了解,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局部或整体反应明显都可称作季相植物,如春季发叶早的杨柳,开花早的梅花等,或植物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⑵其次是对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充分的认识;⑶最后要按照美学的原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等外部特征,发挥其干茎、叶色、花色等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赏,而且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总之创造植物季相景观就是利用植物的季节特征,注重春花、夏叶、秋实、冬干及植物群落花、叶色等外部形态,合理布局,使不同花色花期叶色叶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使植物景观更为丰富多彩;。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80a9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1.png)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的形态特征C. 物种的基因型D. 物种的栖息地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净化空气B. 土壤肥力C. 食物供应D. 工业制造答案:D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答案:A4. 物种间竞争的类型不包括:A. 资源竞争B. 捕食者竞争C. 寄生竞争D. 种内竞争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A. 单向流动B. 逐级递减C. 可循环利用D. 不可逆转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
答案:太阳2.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
答案:信息传递3. 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
答案: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量4. 物种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称为______。
答案:共生5. 群落演替是指______。
答案: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0分)1. 简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区别。
答案: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从一个生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生物体的线性序列,通常从生产者开始,经过一系列消费者,最终到达顶级消费者。
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网络,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体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
2. 描述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区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废物的总和,以地球面积来衡量。
它包括生产食物、纤维和木材,以及吸收二氧化碳所需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生态足迹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最后
![生态学试题及其答案最后](https://img.taocdn.com/s3/m/1c347d4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0.png)
生态学单选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是种以上的分类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A.活动积温B.有效积温C.积温D.热量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阴植物D.中日照植物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A.生态因子B.生存因子C.资源因子D.气候因子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A.生活期长B.个体大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D.生殖耗费少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A.遗传力B.繁殖力C.配合力D.增长力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A.生理出生率B.生态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A.随机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均匀型分布D.随机成群型分布18.就生物而言;信息是CA.生物的温度B.非物质的特殊因素C.能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D.能感知生物的特殊因素19.气相型物质循环DA.贮存库在大气圈中 B.贮存库在水圈中 C.循环速度慢 D.包括碳氮氧的循环20.可见光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A.产生热效应 B.产生灭菌效应 C.进行光合作用 D.进行呼吸作用21.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2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23.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2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2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2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27.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28.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湿、高湿 D.中温、中湿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3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的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3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3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3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4.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35.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6.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7.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3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3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4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D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4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4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44.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46.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4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48.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49.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选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0.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A.一亩地有20棵杨树 B.10只/h㎡黄鼠C.100个/hi㎡鼠洞 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51.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52.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A.一群羊 B.一窝鸟 C.一只鸡 D.一棵松树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 B.s2/m=1 C.s2/m显着大于1 D.s2/m显着小于15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A.绝对出生率 B.专有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生态出生率55.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5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在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57.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平衡58.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 B.竞争 C.中性作用 D.偏利作用5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60.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6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62.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63.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 B.食肉类 C.一些蜻蜓的成虫 D.蝗虫64.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A.2 B.3 C.4 D.565.B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66.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CA.攻击 B.防御 C.性选择 D.捕食67.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68.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9.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设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写与其优势度无关7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帮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7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72.关于群落生的概念正确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自愿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公文箱包括一种小群落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73.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74.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剧场版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75.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76.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饮食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77.最显着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78.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79.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 B.特征种 C.建群种 D.偶见种80.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A.沼泽 B.水生群落 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81.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82.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生物83.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84.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85.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A.蒙古栎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兴安落叶松86.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87.群落演替后期的成熟阶段D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88.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达尔文 B.奥德姆 C.瓦尔明 D.坦斯利89.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C.大气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下层90.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必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91.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92.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93.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94.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9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季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9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 B.开阔大洋 C.河流与湖泊 D.珊瑚礁9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 B.开阔大洋 C.荒漠 D.冻原98.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冻原99.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 B.温带农田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100.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101.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荒漠 D.开阔大洋102.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103.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B.湖泊 C.草原 D.荒漠104.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105.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106.红树苗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107.下列生态系统中;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D.极地冻原10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 B.核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天然气资源10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110.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北方针叶林111.下列生态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A.热带雨林 B.湖泊 C.温带草原 D.荒漠112.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A.海洋 B.河口 C.红树林 D.盐湖113.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114.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115.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16.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号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17.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11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119.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120.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121.在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A.干扰性 B.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122.生物体对实验环境外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C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123.B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趱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A.比尔定律 B.阿伦法则 C.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124.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C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125.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C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126.全球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为At/a干物质..A.120×10 9 B.120×108 C.50×10 9 D.50×10 8 127.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128.捕食者优先选择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D的一定大小的猎物.. A.质量 B.重量 C.体积 D.能量129.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的是CA.收获最大产量 B.收获恒定产量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130.大多数生物的檐机制一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DA.反馈 B.内调节 C.外调节 D.负反馈131.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AA.栖息地生境 B.生态位 C.位点 D.生存空间132.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C的负指数关系..A.阿伦法则 B.Hamilton定律 C.比尔定律 D.贝格曼规律133.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A..A.3890——700nm B.380_760nm C.150_4000nm D.490_620nm134.C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A.鱼类 B.细菌 C.浮游动物 D.藻类135.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AA.磷 B.碳 C.硫 D.钾136.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A.食草动物 B.杂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碎食动物137.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A.无脊椎动物 B.外温性脊椎动物 C.内温性脊椎动物 D.原生动物138.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CA.二氧化碳 B.温度 C.水 D.营养物质139.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CA.木质素 B.纤维素 C.单糖 D.半纤维素140.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BA.温带森林 B.热带森林 C.草地 D.北方针叶林生态学多选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ABCD..A.进行等高耕作 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 C.轮作 D.进行免耕农业2.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内容有ABDA.能流 B.食物网 C.群落的组成 D.营养物的组成3.种群的密度制约有ABD几种形式..A.过度补偿 B.补偿不足 C.均衡补偿 D.准确补偿4.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有ABCD..A.啮齿动物 B.蝙蝠 C.鸟 D.蚂蚁5.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6.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ABCD..A.沼泽 B.温地 C.河口湾 D.耕地和珊瑚礁7.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ABCDA.控制害虫的后果 B.生物多样性减少C.土壤侵蚀 D.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8.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ABDE..A.光 B.二氧化碳 C.氧气 D.营养物质 E.水9.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ACD..A.太阳的日总辐射量 B.水的温度 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D.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E.水中磷的含量10.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ABD..A.营养物质 B.光 C.水中氧气的浓度 D.食草动物的捕食E.水的浓度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ABCDE..A.收获量测定法 B.氧气测定法 C.二氧化碳测定法D.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12.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ACD..A.碎裂 B.溶解 C.异化 D.淋溶 E.矿化13.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ABCD..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E.图像信息14.生态型的划分是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进行的;就植物来说;生态型包括AD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环境生态型C.温度生态型、光照生态型 D.生物生态型15.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列那些元素属气相型:ABCDA.碳循环、氮循环 B.磷循环、水循环 C.水循环 D.钾循环、氮化循环16.理论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生物类别分为:ADA.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 B.微生物生态学、草原生态学C.农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 D.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17.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C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环境结构、生物结构C.营养结构 D.垂直结构、水平结构18.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ACDA.种群数量、空间分布 B.种群分布、邻接效应 C.种群遗传 D.邻接效应19.种群波动的调节主要包括ABDA.密度调节 B.非密度调节 C.种内调节 D.种间调节20.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BCA.捕食与寄生 B.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 C.偏利作用 D.互利共生与竞争21.群落的结构包括:CDA.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B.群落的时间结构C.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 D.群落的区与边缘效应22.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ABCDA.草本群落阶段 B.地衣群落阶段 C.木本群落阶段 D.苔藓群落阶段23.生态因子的数量虽然很多;但依其性质可以归纳为:ABCA.气候因子、土壤因子 B.地形因子、生物因子C.生存因子、环境因子 D.人为因子、火因子24.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BCEA.捕食与寄生 B.互利共生 C.偏利作用 D.互利共生与竞争 E.原始合作25.种群波动的调节主要包括ABCA.密度调节 B.非密度调节 C.种内调节 D.种间调节 E.群落调节26.生态平衡失调功能上的标志是BDA.一级结构缺损 B.能量流动受阻 C.二级结构受损D.物质循环中断 E.三级结构受损27.群落的稳定性的含义包括ABCEA.现状的稳定 B.时间过程的稳定 C.抗变动能力D.植物种类的多少 E.变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28.食物链的类型有ACDA.捕食食物链 B.共生食物链 C.腐食食物链D.寄生食物链 E.互生食物链29.捕食关系的类型包括ABCDA.食肉动物取食其他动物 B.昆虫的拟寄生者 C.食草动物聚集植物D.同类相食 E.寄生30.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是CDEA.范围大 B.时间长 C.范围小 D.时间短 E.开放式。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c7b2de4afe04a1b071debb.png)
一、单项选择题(共60个)1、生态位的英文是___BA.habitat B.niche C.site D.place2、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3、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A.达尔文 B.奥德姆 C.苏卡乔夫 D.坦斯利5、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6、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养鱼塘的分层养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 B.河口湾 C.红树林 D.盐湖8、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10、在___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 B.利用性C.种间D.种内11、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C__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12、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A_。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13、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 )A 食草动物B 杂食动物C 肉食动物D 碎食动物14、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 )A 无脊椎动物B 外温性脊椎动物C 内温性脊椎动物D 原生动物1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S389)16、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51d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b.png)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个体生物的行为B. 种群的遗传特性C. 种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物种的分类和分布答案:C2. 以下哪一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土壤肥力D. 工业生产答案:D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A. 出生率B. 死亡率C. 迁入率D. 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4. 群落演替的驱动力不包括:A. 自然灾害B. 人类活动C. 物种的自然灭绝D. 土壤的pH值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是顶级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A. 维持能量流动的平衡B. 促进物种多样性C. 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________。
答案:交配和繁殖2.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它反映了物种对________、空间、食物资源以及天敌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利用情况。
答案:资源3.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的,而物质循环是________的。
答案:单向的;循环的4. 物种多样性通常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________。
答案:生物群落的复杂性5.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答案: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三、简答题1. 描述生态学中的“稳态”概念,并解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答案:生态学中的“稳态”指的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其原始状态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这种稳态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生态系统在面对自然或人为干扰时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的提供。
2.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讨论它在环境可持续性评估中的作用。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
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9d3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8.png)
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
答案
试题一
题目:请简要说明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
构成的一个自然单位。
其主要组成要素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环境条件等。
试题二
题目:请解释生态位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
和角色。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对其他物
种的影响等。
生态位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竞争,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至关重要。
试题三
题目:请简要论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意义及其分类。
答案: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对人类社会有益的资源和服务。
它可以分为四类:供给服务(如食物、水资源)、调节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调节)、文化服务(如休闲、文化景观)和支持服务(如土壤形成、养分循环)。
试题四
题目:请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遗传差异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等资源,还对恢复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176d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5.png)
生态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最先发现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的科学家是( )。
A、孟德尔B、达尔文C、林德曼D、海克尔正确答案:C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A、生物个体的年龄大小B、种群的年龄平均值C、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所占比例D、种群中个体是年龄范围正确答案:C3.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
A、温度等于40%B、相对密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密盖度等于40%正确答案:C4.在适宜的条件下,r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速度比K对策生物的种群增长速度( )A、相似B、慢C、不确定D、快正确答案:D5.我国中部山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正确答案:D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子实体B、根瘤C、菌丝D、菌根正确答案:B7.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 )A、内分布型B、种间关系C、生态幅D、生态对策正确答案:C8.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 )A、地上芽植物B、高位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正确答案:C9.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 )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正确答案:A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一个动态系统B、能量单向流动C、食物链营养级数目无限D、具有自我调控能力正确答案:C11.种群的逻辑斯谛(Logistic)增长发生的条件是( )。
A、资源有限B、没有环境阻力C、没有种内种间的竞争D、资源无限正确答案:A12.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 )A、林德曼B、达尔文C、海克尔D、坦斯利正确答案:C13.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 )A、锌B、铝C、磷D、锰正确答案:C14.按照瑙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油松和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均属于( )。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51092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0.png)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题目: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的学科。
a) 动物和人类b) 植物和人类c) 生物与环境d) 生物和微生物答案:c) 生物与环境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e) 地球答案: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e) 地球3. 生物圈是指()之间的层次性组织。
a) 生物与环境b) 种群与群落c) 动物与植物d) 个体与种群答案:a) 生物与环境试题二:填空题1. 生态位是指一个()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答案:物种2. 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转化为()和氧气。
答案:化学能3. 水循环是地球上()的重要循环过程。
答案:水资源试题三: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组成。
生物群落由各种物种组成,相互之间形成复杂的关系网,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共生等。
非生物因子包括光、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要素,它们与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 请简要描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维持机制。
答案: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如保护水源、减少土壤侵蚀等。
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包括种群动态平衡、物种入侵与抑制、群落相互作用等。
试题四: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国家所需的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面积。
它衡量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
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支持的能力,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2. 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
答案: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在一定时间尺度内,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
它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生态学基础试题+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bb5290f18583d048645908.png)
生态学基础一、单选题1、生态学这一概念首次由(B)提出来的。
A奥德姆B海克尔C马世骏D林德曼2、下列哪一个生态学分科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C)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区域生态学D群落生态学3、首先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 )。
A坦斯利B奥德姆C福布斯D达尔文4、按生命组建水平分类,下列哪个生态学分支不在此列?(D)A生理生态学B群落生态学C景观生态学D空间生态学5、按研究方法分类,下列哪个生态学分支不在此列?(C)A 系统生态学B数学生态学C农业生态学D地理生态学6、下列哪个学科不属于应用生态学?(B)A农业生态学B全球生态学C胁迫生态学D城市生态学7、阳性植物的特点是(A)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8、下列哪个因子属于间接生态因子?(C)A 土壤B水C地形D温度9、下列生态因子不是自然资源因子的是(D)A光合有效辐射B水体中的浮游生物C土壤肥力D风10、(C)防风效果最好。
A紧密林带B疏透林带C通风林带D混合林11、(B)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最好。
A砂土B壤土C粘土D以上三中质地土壤差不多12、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对于森林来说,坡向因素是一种(B)A直接因素B间接因素C主导因素D限制因素13、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B)A氧B温度C温度D营养物质14、下列昆虫中,属于长日照昆虫的是(D)A玉米螟B棉铃虫C瓢虫D家蚕15、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A水稻B冬小麦C菠菜D大麦16、下列原因中,不是高温导致植物的伤害原因的是(D)A蛋白质变性B脂溶C线粒体结构被破坏D细胞失水17、降雨对蝗虫发生(A)A影响很大B影响较小C无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18、生活在强风地区的鸟类的特点是(A)A羽毛短,紧贴在身上B羽毛短,蓬松C羽毛长,紧贴在身上D身上羽毛长,蓬松19、下列植物中,属于碱性土植物的是(B)A茶B向日葵C柑橘D竹20、低纬度的典型植被是(A)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21、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C)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相较有机体和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22、某种狐狸耳朵很小,下巴钝圆,根据生态学原理,这种狐狸应该生活在(D)地区。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7a870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d.png)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A. 个体生物B. 生物种群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生物B. 非生物C. 能量D. 气候3. 生态位是指: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上的分布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4.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通常被称为:A. 初级阶段B. 次级阶段C. 顶极阶段D. 衰退阶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______稳定性。
7.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______。
8.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的,而物质循环是______的。
9.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寄生、______和竞争等。
10.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______的需求面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分类。
13. 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并举例说明其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
生态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 生态系统2. D. 气候3. 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4. 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C. 顶极阶段二、填空题6. 恢复力7. 数量8. 单向流动,循环9. 共生10. 生态系统三、简答题11.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689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a.png)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基因多样性答案:D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D.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答案:A4.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B. 种群数量的最小值C. 种群数量的平均值D. 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答案:A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A. 先锋阶段B. 次生阶段C. 顶级阶段D. 衰退阶段答案:C6.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A. 竞争、捕食、寄生B. 捕食、寄生、共生C. 竞争、寄生、共生D. 竞争、捕食、共生答案:B7. 什么是生态位?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答案:A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物种对环境的影响范围B.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C.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小D.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答案:B9.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B. 生态系统内部物种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速度D. 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速度答案:A10.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平衡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D.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学中的“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答案:种群数量动态2. 物种的_是指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答案:分布范围3. 生态系统中的“_”是指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ab644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d.png)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硅藻一桡足动物一沙丁鱼一较大鱼一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A、腐屑链B、寄生链C、混合链D、捕食链正确答案:D2.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 )。
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正确答案:A3.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A、趋于互补,利用卓低B、趋于竞争,利用率商C、趋于竞争,利用率低D、趋于互补,利用率高正确答案:D4.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A、次级生产量B、初级生产C、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正确答案:B5.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 )。
A、上窄下宽B、中间宽上下窄C、中间窄上下宽D、上宽下窄正确答案:A6.《中国植被》(1980)中未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是( )A、生态型B、群系C、植被型D、群丛正确答案:A7.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B、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C、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D、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正确答案:D8.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作物生产的土壤pH范围是( )。
A、8.0-9.0B、6.0-7.0C、4.0-5.0D、10-11正确答案:B9.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 )A、环境变化剧烈B、种群数量变化太C、系统趋于稳定D、结构趋于简单正确答案:C10.对于S型增长的种群,根据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 )。
A、大于1B、等于0C、介于0-1D、等于1正确答案:B1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B、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C、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正确答案:B12.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A、海克尔B、马世骏C、坦斯利D、竺可桢正确答案:C13.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多种,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
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0c6e8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9.png)
生态学基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按照饶基耶尔对植物生活型的分类,高大乔木属于( )A、地下芽植物B、高位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上芽植物正确答案:B2.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 )A、第一营养级B、第四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D、第三营养级正确答案:D3.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秸秆一蘑菇一人B、大豆一菟丝子C、牛粪一蚯蚓一鸡D、草一兔子一鹰正确答案:D4.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B、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C、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正确答案:A5.下面关于群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从B、层片结构相似,且优势层片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从C、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从D、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从正确答案:D6.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灰化土B、燥红土C、黑钙土D、红色石灰土正确答案:D7.下列中间关系中属于正相互作用的是( )。
A、寄生B、捕食C、竞争D、互利共生正确答案:D8.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通常是( )A、营养生态位较窄的特化种B、营养生态位较窄的泛化种C、营养生态位较宽的泛化种D、营养生态位较宽的特化种正确答案:A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
A、果园B、鱼塘C、农田D、热带雨林正确答案:D10.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会导致( )。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降低D、冰川融化正确答案:C11.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的频度反映该物种在群落中的( )。
A、优势程度B、数量多少C、分布均匀性D、密度大小正确答案:C12.对于一个稳定的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各组成成分中,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 )A、消费者B、生产者C、无机环境D、分解者正确答案:A13.生物固氮的过程是将大气中的N2转化为( )。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27aa3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4.png)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生物B. 种群C. 群落D. 环境2.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人类活动D. 土壤3. 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用于衡量什么?A. 物种数量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分布D. 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4. 生态位是指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5.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对吗?A. 对B. 错6.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平衡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D.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能量和物质的平衡状态7.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食物生产B. 清洁空气C. 疾病控制D. 所有以上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占用的空间B.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留下的痕迹C. 一个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 一个人在生态系统中的消费量9.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C. 生物地理分布的多样性D. 生物遗传特征的多样性10. 什么是入侵物种?A. 原生于某个生态系统的物种B. 被引入到新生态系统的物种C. 在生态系统中数量迅速增长的物种D. 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种答案:1-5 B D B D B6-10 D D A D 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种多样性?A. 气候B. 土壤C. 人类活动D. 物种的繁殖能力12. 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A. 负反馈B. 正反馈C. 竞争D. 捕食13. 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生产性服务B. 调节性服务C. 文化性服务D. 支持性服务14. 什么是生态恢复?A.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过程B. 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C. 恢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 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15. 以下哪些是生态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统计分析答案: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完整版)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完整版)生态学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878d9858fb770bf68a5580.png)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Ecological Amplitude2、Dominant Species3、Niche4、Biodiversity5、Biosphere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2、层片与层次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A 土壤中食物多B 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 D 无天敌4、下列术语中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 高位芽植物B 乔木C 灌木D 地面芽植物E 草本植物5、植物在新地点上能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开花结子 D 繁殖6、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A 种群B 群落C 群丛D 群系8、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 生物量高C 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10、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 B海洋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5. Ecotone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2. 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
生态学试题最终辑
![生态学试题最终辑](https://img.taocdn.com/s3/m/19673729a5e9856a56126063.png)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温带草原的特征是()。
A.草本植物旱生特征显著B.草原上散生有树木C.分布在大陆中心最干旱地区D.动物群落中典型草食动物是角马、长颈鹿、斑马等答案:A5.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生产力是()。
A.2000~3000 g/m2?aB.1000~2000 g/m2?aC.250~1000 g/m2?aD.0~250 g/m2?a。
6.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受破坏。
这种风称为()。
A.焚风B.寒露风C.台风D.干燥风9.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A.恒温条件B.昼夜变温C.高温条件D.低温条件10.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
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1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12.旅鼠啃食植物,其数量增长。
植物遭破坏后,会引起旅鼠外迁或因饥饿而死或遭到捕食。
旅鼠的减少和植物量增多,为存活的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旅鼠的数量又逐渐增长,旅鼠的这种增长现象是()。
A.季节性增长B.周期增长C.指数增长D.逻辑斯谛增长13.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高温限制);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的原因是( )。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如由于高温的限制,白桦、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高温的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 1000~1200 米以下的高度。
苹果、梨、桃等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不能满足其开花所需要的低温条件。
极端低温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对植物和变温动物来说,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就是低温。
温度对恒温动物分布的直接限制作用较小,但也通过其他生态因素如食物而间接影响其分布。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1cec4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7.png)
生态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的科学。
A.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B. 生物体内生理过程C.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D. 动物的行为学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气候因素答案:D3.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基本规律是()。
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多向流动,逐级递减D. 循环流动,逐级平衡答案:A4. 下列关于生态位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B. 生态位包括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资源的利用C. 生态位重叠表示物种间不存在竞争关系D. 生态位分化是物种共存的必要条件答案:C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功能?A. 美化环境B. 稳定生态系统C. 提供观赏价值D. 增加物种数量答案:B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部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______。
答案:崩溃2. 在食物链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能量的来源,被称为______。
答案:生产者3. 一个物种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与特定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模式的总和称为该物种的______。
答案:生态型4.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为了减少竞争,它们之间的生态位可能会发生______。
答案:分化5. 在生态系统中,______是指物种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动态平衡三、简答题1. 简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答: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首先,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生产力和较高的生物量,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如食物、清洁水源、气候调节等。
其次,生物多样性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使其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和外来干扰。
最后,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能性,促进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41f8b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6.png)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学的研究范畴?A. 个体生态学B. 种群生态学C. 系统生态学D. 遗传生态学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组成部分?A. 土壤B. 水C. 植物D. 阳光答案:C3.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包括其:A. 地理位置B. 食物来源C. 生活习性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物种多样性指数通常用来衡量一个生态系统的:A. 物种数量B. 物种丰富度C. 物种多样性D. 物种稳定性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学中的种群动态?A. 种群增长B. 种群迁移C. 种群衰退D. 种群稳定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始于______。
答案:太阳能2. 食物链中,生产者通过______作用固定太阳能。
答案:光合3.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指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______。
答案:动物4.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______、定居、竞争和稳定。
答案:入侵5.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寄生、捕食和______。
答案:互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恒定不变。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于它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能量从生产者开始,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都会损失一部分,只有约1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3.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说明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度量。
它包括了人类对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f67cd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f.png)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 物种的进化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碳固定B. 水净化C. 土壤侵蚀D. 食物供给3.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中的生物群落概念?()A. 特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B.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C. 仅包括植物D. 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4.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由于()。
A. 食物资源有限B. 栖息地空间有限C. 捕食者数量增加D. 环境条件变化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食物链D. 物质循环6. 生态位是指()。
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位置D. 物种在进化树上的位置7. 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热带雨林B. 沙漠C. 草原D. 农田8. 物种入侵可能导致()。
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物种灭绝C. 环境质量改善D. 经济收益增加9.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引入外来物种C. 恢复退化生态系统D. 进行生态教育10. 以下哪项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抵抗力稳定性B. 恢复力稳定性C. 物种多样性D. 能量流动效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生态学中的“环境容纳量”概念,并解释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讨论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请举例说明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
4. 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这些服务至关重要。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讨论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
2. 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分析它如何与生态学原理相结合,以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单选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是种以上的分类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A.活动积温B.有效积温C.积温D.热量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阴植物D.中日照植物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A.生态因子B.生存因子C.资源因子D.气候因子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A.生活期长B.个体大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D.生殖耗费少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A.遗传力B.繁殖力C.配合力D.增长力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A.生理出生率B.生态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绝对出生率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A.随机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均匀型分布D.随机成群型分布18.就生物而言,信息是(C)A.生物的温度B.非物质的特殊因素C.能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的信号D.能感知生物的特殊因素19.气相型物质循环(D)A.贮存库在大气圈中B.贮存库在水圈中C.循环速度慢D.包括碳氮氧的循环20.可见光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A.产生热效应B.产生灭菌效应C.进行光合作用D.进行呼吸作用21.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2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23.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2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2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2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27.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28.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湿、高湿D.中温、中湿29.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3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的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3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3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4.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5.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6.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7.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8.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3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4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D)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4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4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44.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46.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4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48.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49.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选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0.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h㎡黄鼠C.100个/hi㎡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51.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A.牛B.蛔虫C.珊瑚虫D.青蛙52.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A.一群羊B.一窝鸟C.一只鸡D.一棵松树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 B.s2/m=1 C.s2/m显着大于1 D.s2/m显着小于154.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A.绝对出生率B.专有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生态出生率55.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5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在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57.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58.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5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60.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61.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62.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63.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64.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
A.2B.3C.4D.565.(B)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个体竞争D.竞争66.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C)A.攻击B.防御C.性选择D.捕食67.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68.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9.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设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写与其优势度无关7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帮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7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72.关于群落生的概念正确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自愿的镶嵌分布格局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公文箱包括一种小群落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73.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74.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剧场版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75.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76.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饮食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77.最显着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78.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D.群落动态79.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80.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A.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81.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82.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A.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83.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84.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85.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A.蒙古栎B.长白落叶松C.红松D.兴安落叶松86.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87.群落演替后期的成熟阶段(D)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88.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89.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90.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必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91.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92.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93.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94.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9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9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B.开阔大洋C.河流与湖泊D.珊瑚礁9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98.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B.温带草原C.荒漠D.冻原99.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100.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101.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荒漠D.开阔大洋102.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03.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B.湖泊C.草原D.荒漠104.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05.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温带草原106.红树苗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107.下列生态系统中,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10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10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110.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北方针叶林111.下列生态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A.热带雨林B.湖泊C.温带草原D.荒漠112.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A.海洋B.河口C.红树林D.盐湖113.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114.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15.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16.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号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17.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11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119.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120.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荒漠121.在(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