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合集下载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美国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影响中国青少年的。

1.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对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进行着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单方面输出,并施加影响。

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五大洲的每个角落。

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国有线新闻网)、MTV流行音乐风行全球,好莱坞电影更是深得青年人的青睐。

面对美国消费文化,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

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能够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标准的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

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

此外,美国还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拿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他文化加以改造,即进行“美国化”之后,据为己有,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不仅为其带来高额利润,而且达到宣扬美国民族主义和文化至上观念的目的。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花木兰》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讲述一个女孩特别孝敬父母,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的英勇故事。

其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孝道。

而在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中,其主题已经变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孝道的主题居于次要地位。

中国一些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迷惑,主题到底是什么。

也许10年、20年后,《花木兰》的传统主题会被“实现自我”的主题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传统题材的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利用和篡改,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面临丧失的危险。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来文化充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现状已经对新时期的青少年们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面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传统文化,它应该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

然而当代青年在面对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带来的冲击时,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人。

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西方文化,主要是美国文化在青年所接触的外来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影视片还是音乐,美国大众文化产品对中国青年的渗透力都是其他文化所无法企及的。

外来时尚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青年拥护的原因,并非由于其内涵的丰富或深远,而是通过宣传、包装、造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突破,打造出来的鲜亮形象博得了青年的偏爱,而这恰恰是传统文化自身所忽略的。

我国传统文化单以内容上的博大精深为傲,而忽视了外在包装与其他必要的宣传手段,造成形式上逊人一筹的现状。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近年来,洋人的情人节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日渐流行。

我们青年为什么过情人节?是纯粹追求一种节日的浪漫,还是认同其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七夕”节代表的也是爱情,为什么不受追捧?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并积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其实“七夕”也有人过,只是人少一些而已。

单就这两个节日来讲,确实有点意思。

“七夕”的来龙去脉大家都清楚,而情人节则清楚的不多。

知道“七夕”的人,都清楚这个节日其实并不浪漫,还带有感伤的情调,不过也罢。

重要的是,但凡节日,总要有点仪式,有象征物,而“七夕”是没有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会互相交集,而国外的消费文化与本土文化遗产之间也很容易产生对峙与冲突。

星巴克与故宫,就是这么直接地“交上了火”。

星巴克在故宫里已开了6年,6年间,人们已习惯了它的存在,虽说它和紫禁城的堂皇之气总有些不相调和。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以往的对华政策,既不是政治上的孤立,也不是经济上的制裁,而是采取文化上对中国的侵蚀,妄图宣传自己的思想,减弱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影响政治经济等方面。

浅谈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摘要:文化扩张不同与军事上的侵略和冲突,它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不具备高度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很难察觉到霸权国家实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的意图。

有时候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谈到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时感到不可思议,认为问题没有这么严重,是一些学者太小题大做、杞人忧天了。

本文主要综述了美国实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种种表现,并简单分析了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警惕意识,弘扬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美国文化霸权表现影响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全球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也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谋求全球霸权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借助其在经济、科技上的优势来推行其文化霸权的。

在全球交往中,西方经济强国往往以一种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文化交流和交往,不考虑他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强行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发展中国家,“一厢情愿”地向不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或文化输出,将文化入侵作为实施霸权的手段,对其他国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而使经济上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最终丧失其文化主权以至国家主权,成为和平演变的对象。

因此,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侵略的新方式并积极采取措施,是我国在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文化霸权主义的概念由于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文化扩张的严重性,甚至不了解文化霸权这个概念,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文化霸权的概念。

“文化霸权”这个词最早是由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来的。

在葛兰西那里,霸权(hegemny)包括强制和同意两个方面,统治阶级主要用两种方式进行霸权统治:一是以实力直接仗势强制控制,即“强制”统治的方式;二是“同意”的方式或领导权的方式,也就是通过社会主要团体积极同意而取得的道德哲学的领导。

美国大众文化对当代影响

美国大众文化对当代影响

美国大众文化对当代影响美国与众不同的建国历史,孕育了美国民主的政治体制,也孕育了其独特的大众文化,并形成了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拓荒期的美国移民社会只存在一种平民性质的文化,而不像诸如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承上启下的文化传统和相对稳定的文化构架;二是美国大众文化从一开始便基于市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商业气息浓郁;三是由于美国大众文化介入美国社会生活既广且深,它的概念也因而更为宽泛。

在中国,文化以及与文化沾边的林林总总都由文化部负责的。

美国并没有文化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美国没有文化。

其实,恰恰是美国文化及其独特性辅佐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

相信大家基本认同这样的观点:在美国,谁当总统并不是最重要的,没有奥巴马的美国照样是美国;但没有微软、谷歌、波音、常春藤,没有麦当劳、好莱坞、肯德基、可口可乐的美国,那美国就不是美国了,而些这才是美国文化的基因。

其文化个性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软实力资源,丰富了美国梦的基本内涵。

美国文化引人注目的个性正在于:它虽然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光怪陆离的,却又是浑然一体、难以分割的,并不像历史悠久国家的文化那么雅俗两分、高下立见。

事实上,美国文化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大众文化,抑或可以解读为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充分交融与完美渗透,以至于我们仅凭直觉就能感受到,进而感受到它的青春张力、它的内在诱惑力。

以好莱坞为例。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对抗,可前苏联的青少年却穿着类似牛仔裤的蓝布工装裤,热衷于搜寻美国录音录像磁带;美国影片产量不足世界电影产量的10%,却占据了世界银幕播放时间的50%;而美国电视节目的出口量也比第二位的英国高出了7倍之多。

初次来好莱坞星光大道的人,可能会令人失望。

人们无法想像,每年盛大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就在这样一条拥挤凌乱的街上举行,连颁奖式现场——柯达剧院,看起来也并不起眼,跟“盛大”、“壮观”、“恢宏”这些词好像沾不上什么边。

与国家大剧院、水立方简直是天上地下;而那些巨星们的名字,则被刻在了地上,任游客“践踏”,想要寻找自己崇拜的偶像,得蹲在地上找半天,这和动辄就为名人建一座高大的塑像,然后让人仰头膜拜的中国文化有着截然的不同。

美国文化殖民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美国文化殖民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美国文化殖民对全球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美国文化越来越成为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文化的全球化除了带来了文化多样性外,也带来了一定的争议。

有人认为美国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文化殖民,对其他国家的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这些国家本身文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探索美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以及其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一、美国文化的全球化美国文化的全球化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

在美国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过程中,美国文化逐渐深入到全球各地,成为了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美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国文化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多样性,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

同时,美国文化的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争议。

二、美国文化的殖民影响美国文化的全球化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的本质有时被称为文化殖民主义。

文化殖民主义指的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文化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强加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控制和影响。

在美国文化的全球化中,美国的文化传媒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

美国的音乐、电影、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文化产品不仅在形式上影响世界观,而且在价值观上也对全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美国文化传播的强势性,容易淹没他国的文化,使其文化产生扭曲现象。

三、美国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美国文化的全球化不仅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文化殖民的压力,同时也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的文化也是全球文化的一部分,它已不仅仅是美国社会内部的文化。

美国的电影、音乐和时尚等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流行文化的元素已经渗透到了全球各个文化领域。

美国的文化也改变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化形态,美国流行文化的元素现在已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象征。

四、美国文化对全球青少年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文化逐渐成为青少年的主要文化。

美国的青少年文化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思维和文化特征,深受全球青少年的喜爱。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1. 引言1.1 介绍中美青少年之间存在的价值观差异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这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也同样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

中美青少年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家庭观念、成功的定义、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个人自由等方面。

在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方面,中美青少年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理念。

中国青少年普遍受到父母的严厉教育和约束,强调孝道和家庭责任;而美国青少年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家庭教育更加倾向于尊重和平等。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美青少年在对待家庭和教育方面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在对成功的定义和追求上,中美青少年也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青少年更加注重功利性的成功,强调努力学习和取得好成绩;而美国青少年更加强调个人的品质和人格,认为成功不仅仅是财富和地位的体现,更应该包括个人的幸福和成就感。

中美青少年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价值观差异,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增进相互理解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文章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差异,并探讨如何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不同价值观,促进中美青少年之间的价值观融合与发展。

1.2 重要性和影响中美青少年之间存在的价值观差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这种差异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

价值观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信仰和观念,它影响着我们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环境的方式和态度。

在中美两国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青少年所持有的价值观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对家庭、教育、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态度和做法。

正确认识和理解中美青少年价值观差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探讨这种差异,才能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推动中美两国在教育、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深入了解和思考中美青少年之间存在的价值观差异,对于我们的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

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

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
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一批来自美国的
教育家和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开展教育工作。

他们带来了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注重个性发展。

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纪律和规范,而美国的启蒙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美国教育家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其次,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注重实践教育。

美国教育家们提倡“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种教育方
法对中国的启蒙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此外,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注重多元文化教育。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美国教育家们在中国的启蒙教育中注重引进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总的来说,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
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相信随着中美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美国在中国的启蒙教育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美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美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The culture of American is influenced by many countries such as African, Asian, Polynesian, and so forth. It is like the melting pot of society. There are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culture.Firstly, they think the personal value is very important and is over everything. They belief individualism and t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hey think. They always think about that he is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and doing everything for himself and pursuit the good interest. They can through hard work and personal intelligence to gain the wonderful result and make the country much stronger than before. I think it is the good deal can stimulate personal ambition and dig out personal ability.Secondly, the public of USA focus on achievement, admire heroes, they have deep psychological accumulation about achievement worship and the hero worship. Personal achievement is one of the highest value of all American values. American has a strong sense of achievement. Success is the pursuit of all Americans, is a temping prospect, motivation. They believe that one’s personal value is equivalent to his achievements in his career. Some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scientists, artists and all kinds of stars who are the models of heroes, recognized as social culture value orientation.Thirdly, USA liquidity is of great social. These movements are shown in two respects: geographical mobility and social mobility. USA is open and free. Many people in American no matter native born Americans or immigrants they all have dreams and make efforts to change their social status.In some degrees,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in American culture. It can influence our Chinese youth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o something by themselves. With the penetr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I think its do more harm than good. The first point is that in the face of the American consumer culture, especially the media, Chinese youth values is gradual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 of western culture, so that the concept of “westernization” is very popular in our adolecents. Many USA companies brought our culture and transmitted it and adhere a new lable “self realization” , our youth will forget our own culture, so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may face a risk of loss. The second point is that it not only impact them on thought but also the language they use on the internet is English. Now on the internet, the dominate language is English, accounting for about 90%, it contained so much information so many users use it. It motivated our youth to learn English but they overlook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leads to decrease the in their ability to master the Chinese language. One is putting the pen to forget the word. Two is illegible. Beautiful degree is reduced, calligraphy was seriously neglected. The three is gradually lose interest in classica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influence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 Chinese culture.As a collage student we should set up the right valu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ne when we are learning the western culture. Don’t forget our culture and make the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化对中国⽂化的冲击和影响?⼀、如何看待美国⽂化对中国⽂化的冲击和影响;冷战结束以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地位下降,⽂化因素的作⽤凸显。

信息传播技术的⾰新使得世界各国间的⽂化交流变得⽐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便和密切。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融⼊世界的步伐⼤⼤加快,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益频繁和密切,这种变化在⽂化领域⾥同样有所反映,给我国的国家⽂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拥有强⼤的经济科技实⼒,这使其在对外交往中使⽤⽂化⼿段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时更加有利。

冷战的胜利让美国更加确信⾃⼰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化价值观念的优越,把推⾏西⽅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看作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

美国积极推⾏⽂化霸权对他国进渗透和⼊侵,企图使其他国家接受并认同美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的社会主义国家,⾃然是其⽂化霸权所指的⾸要⽬标。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化交流有了长⾜的发展,两国⼈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益加深。

但是由于中美双⽅在⽂化固有观念上具有差异,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国家利益的不同诉求,⽂化⽃争在两国关系中还会长期扮演着⼀定程度上的⾓⾊。

改⾰开放以来,中国正缓慢接受美国等西⽅⽂化的影响。

⽂化观念的变化往往跟随于经济⽣产的变化,这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的今天,⽂化的多元化与之并⾏的重要原因之⼀。

⼈们谈论跨国公司的同时,也在谈论⽂化,但是关于跨⽂化的谈论往往是与⽂化的多元化联系在⼀起的。

当前⼈们之所以谈论跨⽂化的另⼀个原因,则是⼀⽅⾯对美国的多元⽂化有浓厚兴趣,另⼀⽅⾯担⼼本民族的民族性⽂化特性的丧失。

经济越全球化,⼈们越担⼼丧失本民族的民族性,于是越加强维护本民族的⽂化传统,国际性的⽂化多元化的呼声由此⽽⽇益⾼涨。

在当代,外国资本势⼒⼤举“⼊侵”中国,同时也带⼊了西⽅⽂化与价值观。

⾯对这股强⼤“魔⼒”,许多⼈被“蛊惑”住了,以拙劣的模仿西⽅⽣活⽅式为时尚,⽐如根本就不是基督教徒也不了解基督教⽂化,就跟风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节⽇。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美国文化价值观主要就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影响中国青少年的。

1、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对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进行着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单方面输出,并施加影响。

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五大洲的每个角落。

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国有线新闻网)、MTV流行音乐风行全球,好莱坞电影更就是深得青年人的青睐。

面对美国消费文化,尤其就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与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就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

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能够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标准的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

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

此外,美国还将其她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资源拿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她文化加以改造,即进行“美国化”之后,据为己有,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不仅为其带来高额利润,而且达到宣扬美国民族主义与文化至上观念的目的。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就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花木兰》就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讲述一个女孩特别孝敬父母,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的英勇故事。

其主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孝道。

而在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中,其主题已经变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孝道的主题居于次要地位。

中国一些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迷惑,主题到底就是什么。

也许10年、20年后,《花木兰》的传统主题会被“实现自我”的主题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传统题材的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利用与篡改,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面临丧失的危险。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美国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影响中国青少年的。

1.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对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进行着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单方面输出,并施加影响。

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五的每个角落。

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国有线新闻网)、MTV流行音乐风行全球,好莱坞电影更是深得青年人的青睐。

面对美国消费文化,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

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能够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标准的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

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

..此外,美国还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拿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他文化加以改造,即进行“美国化”之后,据为己有,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不仅为其带来高额利润,而且达到宣扬美国民族主义和文化至上观念的目的。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花木兰》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讲述一个女孩特别孝敬父母,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的英勇故事。

其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孝道。

而在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中,其主题已经变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孝道的主题居于次要地位。

中国一些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迷惑,主题到底是什么。

也许10年、20年后,《花木兰》的传统主题会被“实现自我”的主题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传统题材的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利用和篡改,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面临丧失的危险。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美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中美交流不断深入,中美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在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两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家庭观念中美青少年在家庭观念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中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听话孩子”。

因此,在中国,孩子们被很少鼓励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的人生道路由家长指导。

然而,美国的文化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在美国,孩子是从小就被鼓励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教导孩子们自立自强、关注自己的价值观。

美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开放和自由,因此他们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发掘自己的潜力。

教育观念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系统。

在中国,孩子们被教育要勤奋学习,因为他们必须通过考试来进入好学校。

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功课的讲解,而美国教育更注重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美国,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考试,更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另外,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在中国,考试已经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美国父母则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开朗、独立和自在的生命。

社交体验中美青少年的社交体验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青少年社交比较保守,他们很少会主动与陌生人交往,总是害怕被拒绝或者批评。

他们更多地关注于班级同学、亲戚和朋友等近亲属之间的关系,不太关注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社交则更加开放和自由。

他们更容易与陌生人建立联系,更愿意尝试新的社交体验。

在美国,社交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环境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都有所差异。

中美两国青少年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和交流,相互理解,而且这种交流也可以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文化融合。

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好莱坞影视为例

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好莱坞影视为例

2016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好莱坞影视为例曹姗姗*【内容提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西方价值观借助于文化的媒介在全球传播。

好莱坞影片自登上中国银幕便经久不衰,对中国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

好莱坞已成为美国推行文化霸权战略的手段之一。

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如何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

【关键词】好莱坞大学生价值观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世界顶尖影视基地好莱坞(Hollywood),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名称,而且是一个引领美国电影甚至全球时尚潮流的代名词。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播映的20多年中,对中国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曹姗姗,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美国的秘密“武器”——好莱坞影视好莱坞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依靠美国国家实力,其作品在全球广泛流行,它就像美国社会的晴雨表,描绘着美国社会的千姿百态。

好莱坞电影的制作观念和运行模式与美国文化紧密相连。

它被赋予美国式的意识形态内核、西方文化视角的包装,借助资本主义商业运作模式在全世界构建属于美国的价值观传播模式,在获得高额经济利润的同时,将美国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灌输给世界观众。

好莱坞电影已成为美国全球文化输出战略中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追求艺术感染力和高科技制作理念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具有很强的创业精神与冒险精神,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科技的创新发展,使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好莱坞影视一直是高超科技影片制作的典范,通常好莱坞影片在中国上映时座无虚席,特别是美国的科幻英雄系列电影如《变形金刚》《蜘蛛侠》《星球大战》等通过大量成功运用高科技制做出超乎百姓想象的画面。

令观众对好莱坞电影大加追捧的还有好莱坞的剧情。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得渗透美国文化价值观主要就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影响中国青少年得。

1、利用文化产业得优势进行文化渗透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得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对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进行着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得单方面输出,并施加影响。

目前美国得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得文化输出国,繁杂得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五大洲得每个角落。

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国有线新闻网)、MTV流行音乐风行全球,好莱坞电影更就是深得青年人得青睐。

面对美国消费文化,尤其就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与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就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得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

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能够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标准得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

一部分青少年得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

此外,美国还将其她国家与民族得文化资源拿来,根据自己得需要对其她文化加以改造,即进行“美国化”之后,据为己有,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不仅为其带来高额利润,而且达到宣扬美国民族主义与文化至上观念得目得。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得动画片《花木兰》就就是一个鲜明得例子。

《花木兰》就是中国流传下来得传奇故事,讲述一个女孩特别孝敬父母,代替年迈得父亲从军得英勇故事。

其主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得孝道。

而在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得动画片《花木兰》中,其主题已经变为女性对自我价值得追求,孝道得主题居于次要地位。

中国一些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迷惑,主题到底就是什么。

也许10年、20年后,《花木兰》得传统主题会被“实现自我”得主题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传统题材得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利用与篡改,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面临丧失得危险。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5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5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2浅谈中西文化差别: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

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其实西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基督教的传入,当时基督教在中国称作“景教”,教徒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渗透。

但到了唐朝晚期,军阀混战,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没落。

第二次渗透,是元朝。

当时因为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成为西方垂涎的伊甸园从此开始。

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时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著名的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所传达的东西,中国继续沉眠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等到了第四次渗透,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了,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次的渗透初期仍是外国人通过传教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但到了后期,一批批爱国青年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

第五次大规模渗透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深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好莱坞了,中国人喜欢上NBA了,中国人爱上过洋节了,中国人的水平要用英语来衡量了,可见,第五次渗透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前四次的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际间的交流向其他国家渗透和扩张自己的文化。

它的所谓文化输出对中国青少年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其根本目的是逐渐弱化并腐蚀中国传统文化,力求青少年一代接纳并认同美国文化。

本文拟就这一现象进行评述、分析,让中国的青少年一代真正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传承、发扬、创新、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格局的呈现,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的策略也发生了改变。

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际间文化交流、合作的功能,积极地进行着文化扩张和渗透,企图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力量。

它不仅仅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制裁,而且在文化上逐渐践行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弱化和侵蚀。

美国文化随着其国家经济的强大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美国式势力,对世界各国进行着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单方面输出,并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冲击更加明显。

承载着中华民族未来与希望的青少年一代越来越多地接纳甚至追随美国文化,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关注和担忧。

美国文化及其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个地区或区域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共有的生活方式、习俗和惯例。

狭义的文化是指我们所说的知识,譬如音乐、美术、数学、物理等等,它可以向父母、同学和老师学习,也可以从阅读、图书馆、网络等众多渠道获得,而且这种文化不分国界,为全人类所共享。

本文所指的美国文化是指美国人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已经侵入我国青少年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造成了极大影响。

1.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
饮食方面——街头、商场的美食城,我们随处可见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等,而且吃饭的当口,常常是每一家门店都爆满,这些洋快餐满足了人的味觉,填饱了肚子,实则毫无营养价值,可它们却成为青少年的最爱。

服饰方面——身穿欧美风格服饰的青年男女穿梭在马路上,他们典型的美国范儿是耳朵上经常戴着耳塞,边走边哼唱;或着头上顶着稀奇古怪的发型;或者戴满金属饰品。

美国的阿迪达斯和耐克等品牌同款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价格比美国市场高出数倍,但依然受到中国大陆许多年轻人的热捧。

业余生活及娱乐方面——喜欢阅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国学经典无人问津,即便是文学经典作品搬上荧屏,为了满足青少年受众群体的需求,也被改编得面
目全非。

取而代之的是摇滚、爵士、嘻哈等流行音乐产品被置于音像店、书店最醒目的位置,中国的民族音乐被遗忘在了角落;好莱坞大片在电影院里风头强劲,那些惊悚的画面和电脑特技效果吸引了青少年的眼球,尽管票价不菲,可票房却一路飙升。

传统节日方面——现在的节日简直是多得不胜枚举,青少年对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节日的重视程度几乎要超过春节了。

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阖家团聚、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实在是不可以相提并论了。

所以呼唤传统节日的回归,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亟不可待。

总之,今天的青少年已经习惯了上述种种充斥美国文化的生活方式,似乎美国文化如同我们自己的文化一样信手拈来。

难怪有人慨叹:社会上的小青年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

2.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和冲击愈加明显,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倾向于美国化。

中国的经济、技术较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信息文化产业不够领先,青少年对美国的文化生活产生向往,再加上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是第二代独生子女,三个家庭一个孩子,难免娇惯和溺爱,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更多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

他们眼中个人利益至上,高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总梦想着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这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美国文化思想在青少年群体中非常受欢迎,美国文化特有的价值取向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

有人就曾宣称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过“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日子。

这种悖逆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形式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核心的行为比比皆是,司空见惯。

曾几何时“为祖国建设而努力奋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这样的誓言经常在我们耳畔响起,试问今天还有多少青少年视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为己任呢?美国妄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利用文化输出,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和灵魂,逐渐令其接纳并喜欢美国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扩大其文化影响,希望进而能够实现其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式全球覆盖的霸权野心。

结论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应对美国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和冲击,我们应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和角度去看待美国文化的优势和弊端。

培养青少年具有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时刻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心怀忧患意识,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民族才有未来和希望,恰如梁启超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

基金项目:2012年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吉林省青少年美国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0130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