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优秀教案
心理暗示教学设计

心理暗示教学设计心理暗示一、课题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心理暗示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有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带给我们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我们成长;相反地,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心理暗示,并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成长就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三、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式、小组讨论式、活动参与式四、教学媒体黑板板书、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目标1、能基本说出心理暗示的含义;2、能基本分清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3、能在平常生活中学会摈弃消极暗示,合理利用积极暗示六、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明白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积极心理暗示的区别2、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作用3、能在平常生活中学会摈弃消极暗示,合理利用积极暗示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活动背景]心理暗示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张芝华教授说心理暗示方法在台湾正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工作者用于解决心理困惑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使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重塑信心,激发潜能,可以战胜困难挫折,从而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往往会把事情弄地很糟糕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心理暗示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学生老是觉得“人家不喜欢我”,到头来发现,大家果然不再喜欢她了,使她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根本原因是她老是这样消极地暗示自己,大脑的意识就停留在她那些不好的方面,她的行为就难以逃出这些不好的方面如果她是积极地暗示自己,相信她的人际关系一定可以改善还有的学生老是觉得自己的学习学不好,脑子笨,后来,他真的差了,因为这样的暗示令他减少了努力尝试的机会本堂辅导课就尝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克服消极的自我概念,顺利走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增强自信,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活动目标]1、认识到心理受暗示性是每个人的特征,且程度不一样2、感受到心理暗示的神奇力量,区别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3、在平常生活中学会摈弃消极暗示,合理利用积极暗示[活动准备]全班学生分成六人的小组[活动过程]一、热身小游戏1.念一段指导语进行本游戏:指导语: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现在请同学们缓慢而深长的呼吸,然后再充分的吐气,不断地吸气呼气,直到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放下来好,现在请同学们双臂平伸于前方,然后闭上眼睛,吸气,呼气现在想象自己的左手挂着一个氢气球,轻漂漂的,而右手挂着一块很重的石头,很沉很沉,不停地想象左手神奇的心理暗示初二心理素质训练课《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教学设计一、训练意图激励自己,保持自信二、训练目标1.认识和体验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2.能够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心态,激发进取心三、重点、难点1.重点:能够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调节自己的心态,增添自己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2.难点:懂得消极的心理暗示制约和阻碍着自己的发展,激励学生和自己作出积极的心理暗示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开场白:欢迎大家进入我的心理课堂,我有预感啊,大家这节课一定会表现的非常棒,老师呢,也会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发挥得非常好,大家说,会不会?!1.游戏导入,了解概念呈现“惊弓之鸟”成语的图片,让同学们猜出成语并请同学解释这个词的意思2.列举实例,体验暗示提问:心理暗示按性质分有两种,大家说是哪两种呢?呈现:积极的心理暗示:总以肯定的积极语言出现,如“我行”、“我能”、“办得到”之类消极的心理暗示:总用否定的词语或定性的语言出现,如“不行”、“不要”、“不可”之类生活中的心理学之心理暗示教学主题:小品《卖拐》的启示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心理暗示的现象2、让学生了解心理暗示产生的原理3、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品《卖拐》教学思路:理论————例子————体验教学过程:一、理论知识一)故事二战时,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一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搬动器械,告诉战俘:现在对你进行抽血!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战俘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而终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导致战俘死亡的,其实他以为自己气死的念头:耳听血滴之声,想着血液行将流尽——死亡的恐惧,瞬时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衰竭从心理学上说,杀死这个战俘的不是抽血,而是抽血的声音,或者说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二)什么是“心理暗示”所谓心理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暗示的方式活动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当一个人烟瘾上了难以抑制时,就可以拨打一个特定的号码,接通后话筒里就会传来叫人难以忍受的气喘声和咳嗽声,这便是使用暗示方法帮助别人打消烟瘾,最后得以戒烟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也可以是某些符号如:商场的橱窗里经常摆放一些穿着时令服装的塑料模特,你看到了,这就是对你的符号暗示,暗示你“这件衣服多漂亮啊,快来买吧”;当你看到一些人在商场里选购这些衣服,你又获得了行为暗示;某人买完衣服后喜形于色,对你又形成了表情暗示;而有人买完衣服后还赞不绝口,说是物美价廉,这又给你传递了语言暗示这些符号、行动、表情和语言,虽然没有直接地“号召”你去买衣服,但是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暗示方法可能会达到这种目的三)心理暗示现象在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比如:一道新菜上来,初品还没有什么特殊滋味,待主人细细介绍之后,似乎才能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来或者,有一天同学突然说“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浑身不舒服如果上医院检查,可能什么毛病都检查不出来二、例子:一)播放视频小品《卖拐》在小品中,赵本山反复对范伟说他的腿一长一短,让范伟受到心理暗示,真的觉得自己的腿有问题这种心理暗示正是骗子常用的伎俩而医学领域则可以利用暗示为病人治病某人到医院,说身体难受,日渐消瘦,什么药也没用医生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疑病症”,也就是一种心病,而不是身体的病医生就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症,刚巧有一种新药,专治你这种病,注射一支,三天就痊愈”打针三天后,“病人”果然痊愈出院了,其实医生为他打的只是葡萄糖二)分析讨论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别人的暗示呢?1、自我暗示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来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或是“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流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2、他人暗示对于来自他人的心理暗示,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提供防受到别人的操纵、控制我们说过,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甚至可以说,在潜意识中就存在着接受暗示、接受控制、接受操纵的渴望和需要这样的心态往往和外来的暗示一拍即合,很容易接受不良暗示,从而上当受骗1)、直接暗示是有意识地向他人发出刺激,使之迅速地不假思索地接受,望梅止渴就是典型的例子2)、间接暗示是暗示者向他人发出刺激,使之接受,但又不显露动机或不明确指明含义,需要他人从事物和行为本身来理解自我暗示是依靠思想、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自信心就是一种自我暗示,当一个人面临挑战时,如果充满自信,就会鼓起勇气,奋力完成任务三、体验心理暗示的活动:1、请五位同学到前面讲台来,准备一张椅子2、让其中一位同学坐在中间的椅子上,其余四人分别站在双手双脚的旁边3、第一次,要求他们把中间的同学用手把他抬起来4、第二次,稍加难度,要求四个同学用特定的手势,分别驾着中间同学的四肢,然后尝试将其抬起5、第三次,在事先暗示的情况下,将其抬起如,四人把手依次叠在中间然后说“变轻”“变轻”“变轻”??体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的强大力量四、总结(2分钟)其实一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在上面播下成功意识的良种,就会野草丛生,一片荒芜自我暗示就是播撒什么样的种子的控制媒介,一个人可以经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动地把成功的种子和创造性的思想灌输进潜意识的大片沃土相反,也可以灌输消极的种子或破坏性的思想,而使潜意识这块肥沃的土地野草丛生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神奇的力量——心理暗示(教案)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

神奇的力量——积极心理暗示—、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在对自我评价上,他们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开始独立地对自已进行评价并且开始偏重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有时甚至“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心理。
相反,有的学生由于成绩欠佳或某方面的不足得不到班级同学的重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从而对自己产生的一种信心,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是人的成长与成材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学生如果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总是认为自己不行,搞不好学习,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定势,给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
因此教会这个阶段的学生如何增强自信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会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简单好掌握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游戏体验学习领悟心理暗示的作用。
2.运用故事激发学生发现积极心理暗示,并激发的他们掌握积极语言暗示法的兴趣。
3 .能过活动引导学生分清消极暗示和是积极暗示,学会制定积极心理暗示语4.通过本课的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经常使用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分清什么是消极暗示,什么是积极暗示.难点: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基本方法及运用。
四、活动过程:(一)游戏体验: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们通过小游戏来认识它吧。
游戏:粉色大象首先,请闭上你的眼睛;然后,请在你的心里想象一种动物。
请注意,这种动物不能是一只“粉色大象”,不能是一只“粉色大象”,不能是一只“粉色大象” !好,睁开眼睛,请问你心里想到的是一种什么动物?题目让你不要想象一只“粉色大象”其实是对你的一种心理暗示,而一般人的潜意识通常无法识别否定性的词语。
在暗示的作用下,你就会想到红色大象了。
刚才这个游戏很神奇吧?让我们再做一个游戏,继续感受神奇的力量。
游戏:奇怪的双手游戏公约:1 .保持安静,听清指令,全身心投入体验2.认真观察,完成后分享你的发现和感受游戏规则:闭上双眼,将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手心朝上平举,聆听。
神奇的心理暗示 教案

神奇的心理暗示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暗示,区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学会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暗示。
2、能力目标:在了解心理暗示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重塑信心,激发潜能,2学情分析心理暗示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使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重塑信心,激发潜能,可以战胜困难挫折,从而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往往会把事情弄地很糟糕。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心理暗示有着一定的联系。
比如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学生老是觉得“人家不喜欢我”,到头来发现,大家果然不再喜欢她了,使她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
根本原因是她老是这样消极地暗示自己,大脑的意识就停留在她那些不好的方面,她的行为就难以逃出这些不好的方面。
如果她是积极地暗示自己,相信她的人际关系一定可以改善。
还有的学生老是觉得自己的学习学不好,脑子笨,后来,他真的差了,因为这样的暗示令他减少了努力尝试的机会。
本章辅导课就尝试让学生了解心理暗示,以及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克服消极的自我概念,顺利走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增强自信,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3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的区别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
2、使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自身的潜能。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心理暗示的力量。
2、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的区别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
3、使学生体验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所带给自己的不同心理感受。
4.1.2学时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的区别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
4.1.3学时难点使学生体验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所带给自己的不同心理感受。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小游戏:气球与铅球请全体同学起立,闭上你们的眼睛,连续做几个深呼吸,。
心理暗示活动策划书3篇

心理暗示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心理暗示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积极暗示,成就自我”二、活动目的通过心理暗示活动,帮助参与者了解心理暗示的力量,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提升自信和积极心态,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地点]五、参与人员[具体参与人员]六、活动内容1. 心理暗示知识讲解介绍心理暗示的定义、原理和作用。
分析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2.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享一些成功运用心理暗示的案例。
组织参与者讨论案例中的心理暗示技巧和效果。
3. 积极心理暗示训练引导参与者进行自我肯定和积极想象的练习。
教授一些常用的积极心理暗示语句和方法。
4. 小组活动与分享分组进行心理暗示实践活动,如团队合作任务。
每个小组分享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鼓励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运用积极心理暗示。
七、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场地,提前进行布置。
2. 准备相关的资料、案例和活动道具。
3. 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讲师进行指导。
4. 宣传活动,吸引参与者报名。
八、活动评估1. 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效果。
2. 观察参与者在活动后的行为和态度变化。
九、注意事项1. 活动过程中要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2. 避免使用过于绝对或强制的语言,尊重参与者的自主性。
3. 提醒参与者心理暗示是一种辅段,不能替代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篇二《心理暗示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积极暗示,激发潜能”二、活动目的通过心理暗示活动,帮助参与者了解心理暗示的作用,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激发内在潜能,增强自信心和行动力。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地址]五、参与人员[具体参与人员]六、活动流程1. 开场介绍(5 分钟)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欢迎参与者。
2. 心理暗示知识讲解(15 分钟)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讲解心理暗示的概念、原理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问答,帮助参与者了解心理暗示对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

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引言: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言语、图像或其他方式,将其中一种观念、信念或意愿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他人的一种心理影响技巧。
心理暗示在教育、治疗、销售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并解释心理暗示的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一篇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暗示教案。
第一部分:心理暗示的原理和方法1.心理暗示的原理心理暗示基于以下两个原理:b)心灵对话原理:通过追溯成果背后的信念、观念和意愿,可以了解人们大脑中的运作方式,从而实施心理暗示。
2.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a)选择目标:确定希望影响的目标人群或个体。
b)设计暗示:了解目标人群或个体的信仰、观念和意愿,并根据这些设定用语言、画面和动作设计暗示。
c)使用暗示: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传递暗示,例如在教育环境中,可以通过言语、肢体语言和教学材料等方式传达暗示。
d)加强信念:使用肯定、鼓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加强目标人群或个体对暗示的信任和接受程度。
e)持续反馈:通过观察目标人群或个体的反应,调整和改进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1.教案目标:通过心理暗示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教案步骤:步骤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装饰教室:用鲜艳的色彩、鼓励性的标语和激励性的学生作品装饰教室,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使用音乐:在学生课前、课间和课后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放松、集中注意力和提高效率。
步骤二:设定目标和期望-目标设定:每节课开始时,共同与学生设定明确、具体和可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成功经验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他人分享,创造积极激励的学习氛围。
步骤三:使用积极的语言和表情-肯定性语言: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使用鼓励、肯定和积极向上的语言,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和自信心。
-面部表情:教师在授课或与学生交流时保持微笑和愉悦的面部表情,传递积极能量给学生。
步骤四: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应用和示范:教师使用例子和实际情境演示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让学生理解学习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神奇的力量——心理暗示(教案)通用版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

神奇的力量——心理暗示(教案)通用版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暗示的概念,知道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提高自我激励能力。
3.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暗示的定义及作用2. 心理暗示的分类: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3. 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自我暗示、他人暗示、环境暗示4.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理暗示的概念、分类及作用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提高自我激励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心理暗示案例视频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心理暗示案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心理暗示的作用2. 新课内容:讲解心理暗示的定义、分类及作用3. 案例分析:分析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暗示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提高自我激励能力5. 成果展示: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暗示的重要性7. 课后作业:设计一道关于心理暗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力量——心理暗示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见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请举例说明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如何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提高自我激励能力?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心理暗示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暗示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学会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提高自我激励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心理暗示技能训练教案

心理暗示技能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心理暗示技能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心理暗示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心理暗示技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暗示技能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暗示的概念和作用;2. 心理暗示技能的基本原理;3. 运用心理暗示技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心理暗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2. 学生对心理暗示技能的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班级心理暗示技能训练手册。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与心理暗示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心理暗示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心理暗示的了解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讲解心理暗示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心理暗示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心理暗示对个体行为和思维的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心理暗示在他们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步骤三:介绍心理暗示技能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解释心理暗示技能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包括言语、肢体语言和非语言暗示等;2. 通过示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心理暗示技能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原理。
步骤四:讲解心理暗示技能的方法(15分钟)1. 分析心理暗示技能的常见方法,如使用积极语言、肯定姿态和肢体语言等;2. 展示心理暗示技能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演练。
步骤五:实践与反馈(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并展示一个使用心理暗示技能的情境;2. 老师和同学们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步骤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心理暗示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心理暗示技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设计心理暗示技能的实践项目,并进行实施和反馈;2. 学生可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言行举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暗示技能。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价;2. 学生设计的实践项目和演示表现评价。
心理暗示教案初中

心理暗示教案初中年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暗示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心理暗示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心理暗示,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暗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心理暗示的定义和作用。
2. 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暗示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心理暗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理暗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出心理暗示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暗示的理解和经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心理暗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心理暗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教师举例说明心理暗示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心理暗示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积极心理暗示的口号或标语。
2. 各组展示自己的口号或标语,分享设计意图和期望效果。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暗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心理暗示的感悟文章。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运用心理暗示的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心理暗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暗示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
同时,要注重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心理暗示的重要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

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教案:神奇的心理暗示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心理暗示。
2.学习心理暗示的种类和作用。
3.掌握心理暗示的运用方法。
4.学会如何利用心理暗示来改善生活和心理状态。
二、教学重点1.心理暗示的概念和种类。
2.心理暗示的作用和影响。
3.心理暗示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交互式。
2.小组讨论。
3.案例分析。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对人的心理进行改变的一种方法。
2.心理暗示的种类和作用心理暗示有多种方式和形式,如语言暗示、视觉暗示、色彩暗示、感官暗示、音乐暗示、情境暗示、财富暗示等等。
心理暗示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也能够矫正人的错误观念和消除人的负面情绪。
3.心理暗示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心理暗示的运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语言暗示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在教育、医疗、广告等领域都有很好的运用。
这种暗示方式可以选择恰当的词语、用语,通过措辞的方式来影响人的想法、情绪和行为。
但是,语言暗示要注意用语的得当,不能过于激动或讽刺,否则会引起逆反心理。
(2)色彩暗示色彩暗示是利用颜色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不同的颜色能够引发人的不同情感,比如红色能够激发人的兴奋和热情,绿色能够让人感到安静和平和,黄色能够让人感到温暖和愉快。
色彩暗示可以在装饰、服装、广告等方面运用。
(3)视觉暗示视觉暗示是指人们对视觉刺激的反应和感受。
视觉暗示可以通过图像、形状、文字等方式来助于人对某种情况或某种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视觉暗示可以应用在室内环境设计、广告、包装设计等领域,从视觉的角度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4)感官暗示感官暗示是通过感官刺激的方式来影响心理状态和行为。
可以通过音乐、气味、触觉等方式来产生心理效应。
比如,音乐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气味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5)情境暗示情境暗示是指通过营造一种虚拟的环境或场景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心理暗示活动策划书3篇

心理暗示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心理暗示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探索心理暗示的奥秘二、活动目的1. 帮助参与者了解心理暗示的作用和影响。
2. 提供实践机会,让参与者体验心理暗示的效果。
3. 培养参与者的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活动对象[具体参与人群]五、活动内容1. 心理暗示的原理讲解通过讲座或演示文稿,向参与者介绍心理暗示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
解释心理暗示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心理暗示的实践体验设置多个心理暗示实践环节,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心理暗示的效果。
例如:自我暗示练习:引导参与者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增强自信心、提高注意力等。
情绪调节:通过心理暗示来改变情绪状态,如减轻焦虑、缓解压力等。
行为改变:尝试用心理暗示来改变一些日常行为习惯。
3. 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参与者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大家互相交流,探讨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4. 心理暗示的应用与技巧介绍一些心理暗示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如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等。
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运用心理暗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六、活动评估1. 参与者的参与度和反馈通过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参与度和提问情况,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同时,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活动设计和内容。
2. 心理暗示实践效果评估在活动前后,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或问卷调查,评估参与者在自信心、情绪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以评估心理暗示实践的效果。
七、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让参与者能够放松心情参与活动。
2. 尊重每个参与者的意见和感受,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氛围。
3. 提醒参与者在活动后继续探索和应用心理暗示的知识,但不要过度依赖或滥用。
4. 如果有需要,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参与者进一步了解心理暗示。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学设计(大全5篇)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学设计《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暗示的含义和类型,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2.明确良好的心态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3.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重点】明确良好的心态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导入1.播放小品《卖拐》,提问:“范厨师是怎么拐的?”,揭示心理暗示的意义。
暗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自我暗示的含义和类型。
1.自我暗示:是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
2.自我暗示的类型:分为消极自我暗示和积极自我暗示。
了解消极心理暗示的案例:国外有个囚犯,被判了死刑,并告知他将以放尽血液的方式处死。
行刑时,死囚被带到一间隔音的房间里,捆绑在床上,蒙上眼睛,有人用针头刺入他的手臂(未刺入血管),然后开动床下的滴水器,让他听到“滴答”、“滴答”的滴水声,使他自以为是自己的血液在一滴滴地流出。
10小时后,死囚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了解积极心理暗示的案例:美籍物理学家钱致榕教授,在读初中时是一个调皮捣蛋的问题少年,他所在的学校的校长是一位教育改革家,校方宣布要成立一个荣誉班,荣誉班的学生要经过层层筛选,还要进行心理测试,方可进入。
后来钱致榕教授有幸成为该班的一个成员,家长、学校、社会都对这个班级寄以厚望,该班的同学也倍感自豪,从此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后来大部分人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母校百年校庆之际,钱致榕教授特地从美国回来看望当年的校长,感谢他慧眼识英雄,伯乐识千里马。
没想到校长是这样回答的:当年举办荣誉班只是我进行的一项教育实验,同学们都是随机挑选的。
(二)做心灵游戏,亲身体验自我暗示的力量。
心理健康课心理暗示教案

心理健康课心理暗示教案一.目标:初步了解心理暗示及积极暗示的方法。
【环节二】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经常会被一些负面的想法或情绪所影响,导致自己情绪低落或产生消极的想法?2.教师介绍积极暗示的概念,并分析其重要性。
3.学生通过同伴体验、自我体验掌握积极暗示方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目标:掌握积极心理暗示方法并运用于学习生活。
【环节三】1.教师通过游戏、小组活动、故事、思考讨论、冥想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2.学生通过实践运用积极暗示方法,提高自信,积极面对初中生活中所有不顺心。
目标:通过积极暗示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环节四】1.学生在课堂总结环节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2.下一次课堂中学生自评是否在生活中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评价方案设计评价内容:是否能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运用于实际生活;是否能用正面肯定的语言给予同伴积极的心理暗示。
评价规则:注重学生自评及互评;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式:学生在课堂总结环节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下一次课堂中学生自评是否在生活中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们从每班抽取了3名学生,共18人,并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一张表格上,然后交给了校长。
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告诉校长,这18名学生都是智商型人才,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
半年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快,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最终,这18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借用了希腊神话中一位王子的名字。
这个实验表明,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激励人,鼓舞人,而消极的自我暗示则会对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心理测试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半杯水中的拥有部分,来培养积极的心理暗示。
泰瑞莎修女的回信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她鼓励那些感到无助的人,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主题班会】让积极的心理暗示助我成功

《让积极的心理暗示助我成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暗示对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2.懂得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3.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活动准备】1.制作相关课件;2.将全班分成若干个6-7人的小组。
【理念阐述】心理暗示是指人们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暗示者可以是个人或群体,即他人暗示,也可以和受暗示者同为一人,即自我暗示。
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该项自容。
积极正确的暗示在生理上能促进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在心理上可以增强内心的力量,树立信心,激发潜能;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扰乱人的心理、行为及人体生理机能。
本课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操作建议】第一个环节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演示,它直接影响到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及对该课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讲指导语时表情、语气、声调等方面都要注意(宜慢、轻柔,不宜快、急躁),且可配合轻音乐。
指导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深呼吸,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整该部分指导语的长短。
当大部分学生都进入放松状态后,教师再开始后一部分的暗示性指导语。
为避免其他干扰因素的出现,如有学生在该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发出笑声或突然讲话等,教师事先要与学生约定好,整个过程要保持安静,不影响其他同学。
注意,每个人的受暗示性不一样。
该活动中,有少部分学生可能不会受到暗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第二个环节主要讲述“罗森塔尔效应”,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效应,且属于心理暗示。
为了加深学生对心理暗示的理解,教师可适当再结合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如“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暗示成分等,来说明心理暗示的作用。
笫三、第四与第五个环节相互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重点,尤其是第五个环节。
神奇的力量——心理暗示(教案)通用版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

神奇的力量——心理暗示(教案)通用版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暗示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掌握利用心理暗示调节情绪的方法;3.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控能力;4.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心理暗示的概念及特点;2.心理暗示的类型和作用;3.利用心理暗示调节情绪的方法;4.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不良心理暗示的产生。
三、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向学生介绍心理暗示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逐步理解;2.演示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看到心理暗示的作用;3.组合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4.交互式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用“一个人的自我暗示力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猜测自我暗示的意义和作用;2.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教师互动。
步骤二:讲解心理暗示的概念及特点1.通过PPT介绍心理暗示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心理暗示的含义和影响。
步骤三:讲解心理暗示的类型和作用1.介绍心理暗示的类型,如肯定、否定、暗示等;2.分析心理暗示的作用,如影响态度、行为和思维等。
步骤四:利用心理暗示调节情绪的方法1.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暗示调节方法,如自我暗示、穿衣暗示、日常心理暗示等;2.通过图像展示、实际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心理暗示的效果。
步骤五: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不良心理暗示的产生1.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良心理暗示的危害;2.提醒学生要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不良心理暗示的产生。
步骤六:总结1.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心理暗示调节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心理暗示的概念及特点;2.利用心理暗示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真正理解心理暗示的内涵和影响;2.培养学生利用心理暗示调节情绪的自我能力。
心理辅导的教案优秀12篇

心理辅导的教案优秀12篇心理辅导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学生认识到暗示的巨大作用,学会在生活中减少消极暗示,增加积极暗示。
活动方式:心理小实验、举例子教学准备:纸杯、水、暗示例子教学过程:1、学生念自我激励口号2、实验:学生品尝水,暗示水是有味道的。
3、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4、暗示有神奇的作用。
5、平时也会使用心理暗示,学生举例。
(积极:口头禅:小事,我来搞掂。
啦啦队的。
鼓励,自己对自己说:稳住,不着急。
)(消极:考试紧张、没信心:“我不行、我干不好的”)6、讨论什么情况下使用心理暗示能收到好的效果?(生病时、考试时、演出时、回答问题时、学习时、完成任务时)7、实践:背古诗心理辅导教案篇二辅导设计意图本学期我把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确定在以开展快乐生活每一天为中心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上,本班是我新接的班,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班主任,第一个阶段我努力通过创设浓浓的亲情氛围使学生接受我,使学生感受教师带给她的快乐。
接班五个月以来,我也感受到光靠教师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氛围是不够的,学生每天面对各种问题,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受,第二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就定位在教给学生学会几种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上,本节课就是以“快乐生活每一天”为内容,帮助小学生掌握排解自己的烦恼的途径,使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摆脱烦恼,快乐的生活。
第三个阶段我预设是让学生在感受教师带给自己快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快乐的基础上,为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创造快乐,从而提升快乐的价值。
辅导目的1、帮助学生认识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健康向上的乐观态度会转变消极情绪(烦恼)。
2、引导学生找到调节消极情绪(烦恼)的几种方法,增强对自己情绪的调控能力,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辅导准备1、几种感受情绪变化的小游戏。
2、课前进行对学生的烦恼进行调查。
3、设立收集烦恼的小信箱。
4、赠送给每名同学的笑脸。
辅导过程一、导入:感受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1、(出示喜怒哀乐的四幅图)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四幅图,画的是什么表情?生:(喜怒哀乐)。
奇妙的心理暗示教案-高一(精选5篇)

奇妙的心理暗示教案-高一(精选5篇)第一篇:奇妙的心理暗示教案-高一奇妙的心理暗示——让生活变美的魔法教学目的: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每天,我们都会不断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使人觉得郁闷不安。
通过本节课希望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愉快。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暗示的定义;2、情感目标:弱化生活中的消极影响,调节不良情绪;3、能力目标: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利用积极心理暗示完善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积极心理暗示的力量,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创造美丽的人生。
教学难点:如何弱化生活中消极的事件,将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教学形式:讨论、体验、故事活动时间:40分钟辅导年级:高一(14)班年级教学过程:导入——故事:神秘的炼金术(3分钟)教师:大家来看这个猴子,谁能告诉我它叫什么名字?它可爱吗?但是它破坏了许多人的生财之路,如果大家不相信那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住着一群山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劳作却收获甚少。
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个游客,他对山民们说:“我知道一个咒语,只要对着大山,在心里默念这个咒语,你们面前就会出现一大堆金币。
我可以把咒语教给你们,但你们要先给我一笔钱作为酬劳。
”于是山民好不容易凑齐了那笔钱交给他,然后席地而坐洗耳恭听。
山外来客开始传授:“咒语是:****************,但你们在念这个咒语的时候心里千万不能想到哭泣的猴子,否则咒语就会失效。
”山民们说:“一定,一定。
谁回去想什么哭泣的猴子呀。
”游客走了,山民作好准备,每个人都面对大山虔诚地念起了咒语。
但是,那只该死的哭泣的猴子总是出现在脑中,他们愈是提醒自己不要去想,猴子的影象愈是清晰。
最终,没有人面前出现金币。
山民们想:他说的没错,咒语果然失效了。
心理暗示优秀教案

一、导入,上课前,我看到今天中考倒计时已经88天了,在这样一个时间,今天我们上一堂轻松、有趣,对于我们自己有非常有意义的一堂课。
科波菲尔的梦幻稍后,我会带你们进入魔法世界,你只是魔幻中的一部分……,(期间,请不要交流,保持安静)……你将成为魔幻世界的见证人。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将了解到……,我可以通过电脑深入你的思想……现在,你看到了6张扑克牌,请你默想其中的一张,默默地想,但要记住它。
看着我的眼睛……默想你记得那张牌……我不认识你,我也看不见你,但是我能了解你的思想……(接下来,我会从十数到一,我每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会从你的意识中飘走,而你的意识也会越来越模糊,当我数到一的时候,你就会放下这一切,完完全全的进入到更深的潜意识中去)——看,我是不是取走了你的那张牌。
不要佩服老师,我想请你解释下我的这种超能力,还是不要交流,不要说话,只是自己思考……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通过我的观察,我感受到了很多同学都在惊奇、疑惑,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竟让我们都疑惑不解?——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二、初识心理暗示1、定义2、心理暗示的典范——《卖拐》3、分享两个心理暗示的故事(1)消极心理暗示——“冷藏车冻死人”的故事(2)积极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想一想1、为什么那个人会“冻死”?2、为什么名单中的学生都进步了?师:学到这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屏显:暗示有造就生与死、伟大与渺小的威力,而且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只要你想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它深刻地从根本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
过渡:心理暗示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如果能够掌控这种力量,那该多好啊!屏显:说说心理暗示那点事儿……(结合自己的经历“公共场合讲话,挑战自己,源于大一时参加的一次招聘会)过渡:看来,自己的命运自己是可以做主的,你暗示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然而,不同的心理暗示带给我们的影响效果是不是一样的呢?(结合上面两则故事)得出屏显:我们要发扬积极暗示,杜绝消极暗示。
【二】心理暗示【教案】

趣味心理学系列之二心理暗示【教案】主讲人:左勤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心理暗示现象;2、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辨认暗示现象;3、利用心理暗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时间:3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心理暗示”,大家跟随我一起来系统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心理现象。
1、热身游戏(播放班得瑞的音乐)通过暗示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暗示的不可思议,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2、讲故事接下来用一个故事,引起学生的思考。
为什么普通的维生素能起到和安眠药同等的作用,这得归功于心理暗示。
二、什么是心理暗示1、心理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
2、分析上面讲的故事,解答原因。
让学生具体理解什么是暗示。
3、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
4、这些都是心理暗示,大家请看旁边的图。
(教师边呈现图片和漫画,边分析暗示现象,并让学生辨认。
)三、暗示的分类1、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则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
青春痘、女孩的发夹2、他人暗示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并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
四、暗示的作用“半杯水”的哲学可见,暗示是一把“双刃剑”。
有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的作用。
1、消极作用消极的暗示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
例如,心理暗示杀人2、积极作用积极的暗示起到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的作用。
例如,皮格马利翁效应问题:皮格马利翁效应给你带来了什么启迪呢?五、积极性暗示的六种基本方法1、录音催眠法2、扩大优点法3、淡化消极因素法4、不说消极语言法5、真诚赞美他人法6、转移暗示法六、思考1、我在学习生活中什么地方已经运用到了心理暗示?2、心理暗示在学习生活中对我将会有什么帮助?3、我怎样利用好心理暗示?最后,请大家记住一句话“I’m the best (我是最好的)”。
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

神奇的心理暗示教案神奇的心理暗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暗示,区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学会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暗示。
2、能力目标:在了解心理暗示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学方法】举例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游戏:气球与铅球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首先有请全体同学起立,闭上你们的眼睛,静心,深呼吸。
好,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请将你的双手伸直平放在胸前,1并使双手保持在同一高度。
我看到同学们都做得很好,现在我将在你的左手腕上系一个氢气球,你的右手腕上系一个铅球。
请同学们跟着我的话语在脑海中静静地想象着,左手的氢气球在慢慢膨胀着,变得很轻,越来越轻……右手上的铅球也在慢慢膨胀着,变得很沉很沉……(许多学生的左手和右手的高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好,不要动,请同学们睁开双眼,看看自己的手和周围同学的手,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呢?(一高一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个游戏呈现了一个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
(板书:神奇的心理暗示)那到底什么是心理暗示呢?(二)新课讲授案例:纳粹对战俘所做的实验二战期间,纳粹把战俘捆绑起来,蒙上他的眼睛后,对他说,你要接受的刑罚是缺血死亡,然后假装用匕首在他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下,当然,这不可能造成任何伤口。
这个犯人的手腕旁边,有一个向下‘啪嗒,啪嗒’滴着水。
一天过后,这个犯人果然死掉了,解剖他的尸体,竟然是缺血而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心理暗示是什么?1.心理暗示的定义:指人或周围环境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上课前,我看到今天中考倒计时已经88天了,在这样一个时间,今天我们上一堂轻松、有趣,对于我们自己有非常有意义的一堂课。
科波菲尔的梦幻
稍后,我会带你们进入魔法世界,你只是魔幻中的一部分……,(期间,请不要交流,保持安静)……你将成为魔幻世界的见证人。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将了解到……,我可以通过电脑深入你的思想……现在,你看到了6张扑克牌,请你默想其中的一张,默默地想,但要记住它。
看着我的眼睛……默想你记得那张牌……我不认识你,我也看不见你,但是我能了解你的思想……(接下来,我会从十数到一,我每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会从你的意识中飘走,而你的意识也会越来越模糊,当我数到一的时候,你就会放下这一切,完完全全的进入到更深的潜意识中去)——看,我是不是取走了你的那张牌。
不要佩服老师,我想请你解释下我的这种超能力,还是不要交流,不要说话,只是自己思考……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通过我的观察,我感受到了很多同学都在惊奇、疑惑,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竟让我们都疑惑不解?——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二、初识心理暗示
1、定义
2、心理暗示的典范——《卖拐》
3、分享两个心理暗示的故事
(1)消极心理暗示——“冷藏车冻死人”的故事
(2)积极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想一想
1、为什么那个人会“冻死”?
2、为什么名单中的学生都进步了?
师:学到这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屏显:暗示有造就生与死、伟大与渺小的威力,而且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只要你想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它深刻地从根本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
过渡:心理暗示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如果能够掌控这种力量,那该多好啊!
屏显:说说心理暗示那点事儿……(结合自己的经历“公共场合讲话,挑战自己,源于大一时参加的一次招聘会)
过渡:看来,自己的命运自己是可以做主的,你暗示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然而,不同的心理暗示带给我们的影响效果是不是一样的呢?(结合上面两则故事)
得出屏显:我们要发扬积极暗示,杜绝消极暗示。
三、下面,咱们一起体验:
暗示转换
1、请用下列句式写三句话
我无法实现……
我无法完成……
我无法做到……
2、把“我无法”划掉,改成“我一定要”
在刚刚的体验活动中,你的情绪有何变化?你现在感觉如何?
刚刚的活动给你什么启示?你若遇到被困冷藏车等情况将如何面对?
四、如何才能积极暗示,支招
五、感悟成长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发现自己在心理暗示方面的不足了吗?
面对接下来的中考或者说自己的人生,敢于正视你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写几句能够对你进行积极暗示,助你成功的话。
结束语:你暗示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请相信,必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