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精选5篇)
![《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544d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4.png)
《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精选5篇)《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篇1本文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文,从文章结构到语言运用上都是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范例,因此,本文的学习评价主要从学生读的兴致及朗读的效果文面进行评价引导,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多读的'欲望,使学生达到读通,读流畅,读出自己喜爱之情,多鼓励,以达到“以读促语言内化”的目的。
本课有三个亮点:1、学生学习状态积极、饱满,学习过程主动、高效。
2、脉络清晰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要有明晰的思路,在杨老师的课堂上,紧紧围绕目标不放,为了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他设计的思路由浅入深,巧用文章的结构特点,抓住重点,详细地和学生领略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和夏天,层层推进,看似平淡,实乃颇具用心,教学效果扎实有效。
3、语文味十足语文课的回归,让我们广大的教师感觉到,语文本位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也是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从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他为语文课回归所做出的努力。
《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篇220xx年11月15日,我有幸听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感触很深。
可以说,詹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和个人的教学素质都很高。
可以肯定本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师生的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特色,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
下面,我来谈谈本课的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一、把握文本,挖掘美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特征,每个季节动静结合,表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因此,在教学本文中,应重点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
而詹老师就是抓住这一重点展开教学的。
可以说,詹老师善于钻研教研,把握重点,多层引导,感受文本。
其次,教师从图片欣赏初步感受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到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来到小兴安岭寻找四季的美,再回归到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就像五颜六色的大花园,课堂结构清晰,感受层次分明,逐层递进。
二、善于引领,悟情美本文着重就是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评课记录(推荐五篇)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评课记录(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f70b3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4.png)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评课记录(推荐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评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0月21日上午,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导入:(8:00)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
(8:09)(二)学习课文1、集体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3、交流讨论(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1、板书花园、宝库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
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83cb5a767f5acfa1c7cdaf.png)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缪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一、教材处理主线清晰,学生体会深刻缪老师先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理解省略号的含义,并水到渠成地理解“绿色的海洋”的含义。
再抓住本单元的重点,找重点句。
让学生找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学生轻而易举地能找到。
并能顺着这条主线学习“春天”的景色这段话。
三、教学扎实,注重积累缪老师还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教学比较扎实,如生字词的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生字新词等,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
同时在四季的感悟中又紧紧抓往重点词展开理解和感悟。
如“抽出”一词,教师与“长出”作为对比;如小溪“淙淙”一词,让学生说这声音大吗?告诉学生这是轻柔的涓涓细流。
像这样表示流水的声音还有吗?“哗啦啦、滴答、哗哗……”在教学“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让学生做做“俯下”的动作,形象地理解了这词。
让学生讲讲小鹿在“欣赏”什么?你会用“欣赏”造句吗?小兴安岭还可以欣赏到什么?可以看出缪老师比较注重日常的积累。
综上,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情感;联系实际体验,沟通情感;有感情朗读,内化并升华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9f717671fe910ef02df8e9.png)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了我国XX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这篇课文语言柔美、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品味的好文章。
胡衍栋老师在这节课中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强大的宝库”。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严峻,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和学生交流时,胡老师就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观赏祖国各地的美景,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柔美的画片中观赏,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二、读中悟情,抓住“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基于这一点,胡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有试读、齐读、配乐读等,把一段段文字读成了画面,把一处处美景读成了诗,真正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如:教师在指导读“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置身于这夏日的小兴安岭,走在迷人的花坛旁,随之,学生带着发自内心的赞美,入情入境,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自主学习,制造“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纯正的传授知识,更严峻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胡老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
胡老师先带领学生读中找景、读中感悟的方法观赏、领悟了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然后通过自学,让学生在小兴安岭寻到了“宝贝”,显露的感受到这还是一座强大的宝库,激起了心中浓浓的豪情。
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观赏,一种制造吗?四、自然过渡,渲染美文章词藻华丽,意境柔美,但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还需要教师的语言渲染。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aef21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e.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一、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
以抒情的笔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阅读,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2、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抓住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掌握景物的特点。
三、学情教法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在由低年识字教学向高年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文中的语句美化为形象美,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感知美景、迸发情感,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设计创新点本节课的设计从情感入手,准确地把握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最佳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受小兴安岭一幅幅的美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说中理解,构建一个"和谐、平等、交流、激情'的课堂。
五、教学流程重点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点及解决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影音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东北部有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小兴安岭,巍巍的小兴安岭绵延起伏,逶迤千里;美丽的河流碧波荡漾,流光溢彩;茂密的大森林郁郁葱葱,层峦叠翠。
一年四季都吸引许多中外游客。
)一下子就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被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住了,很想马上就来读课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优缺点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bc26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b.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优缺点美丽的小兴安岭,这地方可真是个宝藏啊!说到小兴安岭,大家心里肯定都有一幅画面:那青翠的山林,清新的空气,简直让人心旷神怡。
想象一下,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走在林间小路上,仿佛都能听见鸟儿在唱歌,溪水在欢笑。
可这个地方,不光是美丽,还有不少优缺点,咱们今天就来聊聊。
先说说优点吧!小兴安岭的自然风光真是没得说,像是大自然亲手雕刻出来的一样。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红叶如火,冬天白雪皑皑,四季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更别提那里的空气了,清新得能让你一下子就精神百倍,跑几公里也不觉得累。
哈哈,听说那些城里人一来这里,连呼吸都是带着“氧气”的感觉,真是羡慕啊!再说说小兴安岭的旅游设施。
虽然这里的风景是一绝,但要是说设施嘛,就有点“马马虎虎”了。
景区的标识有点不够明显,走错路那可是常有的事,感觉像是在玩“寻宝”游戏。
还有些地方,虽然景色美丽,但卫生情况有待提高,偶尔能见到一些垃圾,真是让人无奈。
风景如画,但服务和设施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讲到小兴安岭的特色文化,那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土著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品,让人耳目一新。
走进当地的集市,看到那五彩缤纷的手工艺品,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小吃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酸奶、野菜、山货,口感鲜美得让人垂涎欲滴。
说真的,去过小兴安岭的人,肯定会把这里的美味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吃过一次就想再来。
不过,缺点也是得提提。
小兴安岭的交通可不是那么方便,尤其是自驾游的时候,路途遥远,让人觉得有点疲惫。
虽然这里风景如画,但有些地方的开发还不够成熟,住宿条件不是很好,有时难免让人觉得不太舒适。
哎,要是能有更多的优质民宿,那真是太好了,想想在小溪边听水流声,真是美滋滋。
哦,对了,提到人文交流,虽然小兴安岭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但相对而言,游客和当地人的互动似乎还不够多。
有些游客到了这里,除了拍照打卡,似乎没怎么去了解当地的故事和传说,这样真的有点可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1043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2.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一、课程背景简介《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旨在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片评课稿将从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本课文进行全面评述。
二、教材定位本课文属于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和人类”的第二篇。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和关系,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熟悉小兴安岭的常见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记录等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内容1. 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通过教师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可以通过讲解和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所在地区、属于那个省份,以及它的特点。
2. 小兴安岭的地形地貌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介绍小兴安岭的地形地貌特点。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教师的解释和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了解到小兴安岭的山势起伏、地势陡峭以及山川纵横的特点。
3. 小兴安岭的自然景观通过文字描述,向学生介绍小兴安岭的自然景观。
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森林、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景观。
4. 小兴安岭的动植物资源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分布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图片展示与解说教师通过使用图片展示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观,向学生直观地呈现相关内容。
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
![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4c28e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3.png)
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篇1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教学本课,教者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2、情感朗读品味“美”《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
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
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
”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
”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
”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3fc2aa28762caaedd33d49c.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一、教师的教1.“美”是这堂课的魂,文章描写的景物美,语言美,赵老师用美丽的形象,精美的教学语言,完美的课堂驾驭能力,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美妙的语文课,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唯美的享受。
赵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品词析句、补充资料、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领悟文本“特点精准”、“景物典型”、“用词精妙”、“修辞精彩”四个方面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于“为了一切”的自主学习而循循善诱,行无痕之教,润物无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呼吸”。
2.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中,赵老师采用小导游的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的兴趣。
整个教学活动中,合理的引进适当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最大限度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教师高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悉心呵护,温暖照顾,温柔体贴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配乐范读,引导点拨,提炼总结,课内外结合构成了灵动的课堂,课堂结构清晰,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听、说、读、写、思贯穿始终,老师机敏地发现问题,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和适度地点拨引领,开创了“真学”阵地。
听课老师在课堂上听到了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
二、学生的学1. “行动为基,理念先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行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井然有序,生生评价、生生交流,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不仅学到了“学法”,还学到了“写法”。
2.赵老师班级的学生端庄大方、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学习习惯好,整节课堂张弛有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学建议1.读中悟,悟中读,一举多得。
如果在课堂上多一些琅琅的读书声,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语言积累。
在读中悟,悟中读,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b5ef80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5.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品味的好文章。
李老师在这节课中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一、指导有重点,寻找"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基于这一点,李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适当做圈注,之后让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真正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二、重点介绍,感悟"美'。
教师重点挑选两个季节带领学生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问小导游看到的景色,之后通过课本的句子具体阐述美在何处。
尤其在树木抽出嫩绿的枝条上,教师抓住重点词语"抽出',将抽出与长出比较,看是否可以替换。
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进行动作体会,抽出钢笔体会抽的速度和力度。
体会树木抽出嫩芽时是怎么抽出来的。
学生在学完这句话后,我觉得他们收获颇丰,且真正理解了抽的含义。
"浸'字的讲解更是到位。
教师首先提出,雾非液体,为什么要用"浸'?之后教师通过师读生想象,让学生走进浓雾中,自己的手、脸感觉?体会浸的真正含义。
三、自然过渡,渲染美文章词藻华丽,意境优美,但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还需要教师的语言渲染。
李老师的过渡语就象一句句散文把整堂连贯了起来。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多么像一幅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呀!'"如果说落叶飘飞是一首抒情的小诗,那么雪花飘舞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多美的语言啊,不知不觉把学生从这个画面带到了另一个意境中。
四、适时总结,充实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李老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db0ce68ef242336c1fb95e27.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这种深厚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不觉跃然于纸上。
教学本课时,王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在教学中,把读书放在首位,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通过课件,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播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陶醉其中,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欣赏完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走入《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来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
然后让学生读文,整体感知课文,读过课文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老师再及时设疑: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容就很容易了。
在品读词句的时候,王老师的设计很灵活,如果学生谈到“春天”,教师因势利导,就来和学生们一起品读描写春天这部分。
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
紧接着,教师范读这一部分,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为学生们品读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王老师主要抓住了“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和“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两个重点句子展开教学,老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特别是关于“雾”的一句,通过播放雾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在雾中的感觉,来让学生体会置身其中的美妙与神奇。
总之,整个教学中,体现了王老师“发展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
![三年级《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3c98c103d8ce2f0166237c.png)
三年级《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三年级《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文章来源xx 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作为三年级的讲读课文,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是中段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范例。
总体上,小朱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今天在多功能厅观摩到了朱莹娇老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展示,看到了课堂教学的点滴成长,心里比较欣慰。
一、利用媒体,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特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可谓一举两得!二、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朱老师的课堂,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男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指导学习方法,有扶有放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春、夏两段。
老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春天的小兴安岭时采用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段中的每一句入手,先了解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感受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指导感情朗读。
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心情,像文中“抽出”和“长出”一词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紧接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来体会,学生做的很好,很有成就感。
在教学“夏天”一段时,则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自己读,圈划景物,抓关键词感受景物的特点。
整个环节一环套一环,有扶有放,简单明了。
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到位。
余下几段,都是在孩子们自我推荐,自我阅读,自我感悟中进行的,老师在整个环节只起到一个启发、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孩子们愿意主动去学,他们在反复朗读,品词品句的基础下,从字里行间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238e8b6bec0975f465e285.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聆听了沈小熔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字——美。
美景、美文、美的课堂,让我在一堂课40分钟内享受了一份真真切切的美丽。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物,表现了小兴安岭如诗如画、非常诱人的自然风貌。
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是一篇值得三年级孩子细细品味的美文。
小熔老师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是第一课时,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帮助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
一、创设情境景物美上课伊始,教师就以过三关才能去浏览小兴安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带着一种新奇的心情去学习,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课堂中,运用了精美的课件,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美图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再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
教师通过图片、音乐、文字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与物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老师指导朗读春天树木抽出枝条的那部分时,孩子们表现得尤为出色,与文本进行了心灵上的对话,我想这是多媒体教学与文本有机结合的出色体现。
课堂即将结束,再次让孩子和着音乐感受春天的的美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再次激发,带着对小兴安的留恋与不舍走出课堂,相信孩子们对小兴安岭的春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兴安岭的景美,老师的语言同样优美,就如一句句散文诗把整堂课连贯了起来,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比如:“”多美的过渡语,不知不觉把学生从这个季节带到了那个季节。
二、品词析句语言美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内容困难不大,但要他们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去欣赏小兴安岭的美丽却绝非易事。
沈老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引领孩子深入学习。
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沈老师在词语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
比如在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时,她出示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第二组: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肥又厚,在学生认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词语中的秘密。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7e3a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1.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今天听了___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这篇美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读起来很舒服。
通过研究这篇文章,学生不仅能研究语言文字,还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这节课中,___老师能够很好地抓住课文
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让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___个人素质优越,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虽然课
文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物,但学生很难想象它的美丽。
___通过自身的优越素质,全身心地投入,梦幻般的朗读,再
现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并借助课件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展示,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形成个性化的朗读。
___的四季虽然美丽,但都以树木为中心,___紧紧抓住这一主线,让学生找出描写树木的句子,每个自然段都以树木为开头,让学生对整体有个把握。
但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深入篇章,不仅仅停留在朗读上。
文章到底怎么写?为什么写
得这么美?描写春夏秋冬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写,为什么要抓这一点?如果再对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进行比较,将文章的分支和整体有一个更好的融合,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文章抓变化来写,通过抓变化赞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是否会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有一次审美层次上的提高?。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5a0f7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f.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2018年审定的部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第20课的内容。
该篇课文先总的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具体位置、树多的特点,再分别从一年四季展开描写各个季节的特点,最后再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和宝库。
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是一篇很适合上公开课的文章。
在这之前,我和往常一样,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来准备教案和课件。
在另外两个班级磨课,修改不完善的地方。
教案无可挑剔,课件精美可观。
但我知道,我肯定上不好这一节课,因为我并没有走进这些文字,欣赏这些文字,沉浸在里面。
我只是按部就班,熟悉套路,完成任务而已。
如果作为教师都不能被这些文字感染,那如何去带动孩子们呢?果不其然,当我正式上这一节课时,学生的参与度极低,毫无情感的波动,在自主学习环节,举手回答问题,能够给予老师反馈的同学更是寥寥可数。
对于祖国的这种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没有被激发出来。
我尴尬地走完了全程,可以说,这是我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这样上完一堂课。
课后我不单单很沮丧,内疚的情感成分占大多数。
去年我主写了个课题,是研究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当时写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还十分自信,因为我的每次课堂,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很足。
孩子们都能或多或少在课堂上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情感渗透。
而这一次的公开课,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不禁深思起来:在什么时候我已经丢掉了这个最宝贵的习惯呢?!哪怕把教材分析得再透,教案、课件做得再好,如果课上教师平铺直述,毫无情绪起伏。
亦或者只是声音抑扬顿挫,没有得到情感升华,这对听课者,是一种枯燥的折磨。
这是语文课堂的大忌。
所以结合所有听课老师们的意见,我写下了这篇教学反思。
这让我铭记,这样的错误,不能延伸,要及时改正,不断总结,从失误中总结教学教法,或许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方式吧!。
《壮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壮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292e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d.png)
《壮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壮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引言小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座崇山峻岭,受到大自然的造化塑造,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本评课稿将对小兴安岭的壮丽之处进行探讨和评价。
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小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临黑龙江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濒黑龙江,南界松花江,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景观之壮美雄伟的山峦小兴安岭山峦层叠,峰岭耸立,给人一种雄伟之感。
山势险峻,犹如巨龙蜿蜒腾跃,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锦绣的原始森林小兴安岭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在夏季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森林中有各类野生动植物,给人以一片世外桃源的感觉。
壮观的瀑布湖泊小兴安岭地区有许多壮丽的瀑布和湖泊,如黑龙江源头的乌伦湖,水流湍急,瀑布飞溅,景色十分壮观。
湖泊如镜面般宁静,美得令人心醉。
小兴安岭的人文价值文化瑰宝小兴安岭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众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温馨的村落小兴安岭的山村风光宜人,村落布局和谐,民风淳朴。
村民们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俗,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登山徒步小兴安岭地势险峻,适合登山和徒步活动。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户外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线路和难度。
溯江而下小兴安岭有许多水系交错,适合划船或漂流等水上活动。
从山脉的源头溯江而下,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结论小兴安岭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这里,人们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的温暖。
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和保护小兴安岭,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到这片壮丽的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今天,听了易老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以下一些看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陈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一、教师个人素质优越,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这篇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物,表现了小兴安岭如诗如画、非常诱人的自然风貌,显示了它的美丽的特点。
课文把小兴安岭写得如此美丽,但是实际上怎么美,学生就很难想象了。
易老师就发挥了个人特点,运用自身优越的素质,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富有激情的导语,梦幻般的朗读,并借助课件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再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把他们领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中,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激发,从而形成了真实的个性化的朗读。
二、教材处理主线清晰,学生体会深刻
小兴安岭的四季虽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易老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请学生找出描写树木的句子,每个自然段都是以写树木开始,树木的变化美的景色,让学生对整体有个把握。
但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深入篇章,而不仅仅停留在朗读上。
文章到底怎么写?为什么写的这么美?,描写春夏秋冬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写,为什么要抓这一点?如果这里再对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进行比较,将文章的分支和整体有一个更好的融合,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文章抓变化来写,通过抓变化赞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是否会让
学生从整体上再有一次审美层次上的提高?
综上,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情感;联系实际体验,沟通情感;有感情朗读,内化并升华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