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华主编: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1~1名师优质资料

合集下载

沈建华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沈建华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各国的“身体教育”开展情况
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1814年,丹麦政府又 颁布训令,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其后, 所有的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在德国,普鲁士内阁于1842年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 成部分。到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
(一)改革开放前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950年6月,毛泽东做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 1951年8月,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195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教委)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
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暂行规定》 国家教委在1952年出台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6年,国家教委又在此基础上编订并颁发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
一、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继起的是改良主义的维 新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 积极提倡西学。他们认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视学 生身体的发育与健康,强调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和作用这些主张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形响。
一、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身体教育”阶段小结
近代由于英、美两国把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较 晚,所以近代学校体育主要是在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以 及日本等国展开的。重视身体锻炼是近代学校体育的 主流,而且体育学科的名称以体操为主。因此,近代 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处于“身体教育”阶段,也称“ 体操科”时代。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学校体育学考研题库沈建华

学校体育学考研题库沈建华

学校体育学考研题库沈建华学校体育学考研题库沈建华沈建华,是中国体育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中国体育学考研的重要参考人物。

他的题库被广大考生所熟知,并被广泛应用于考研备考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下学校体育学考研题库沈建华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沈建华的题库以其全面性和权威性而闻名。

他的题库涵盖了体育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体育教育、体育训练、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等。

这使得考生能够全面了解体育学的知识体系,为他们的考研备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沈建华的题库还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审核,确保了题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这使得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提高备考效果。

其次,沈建华的题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他的题库中,不仅有理论性的知识点,还有实践性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

这使得考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沈建华的题库还注重考察考生对体育学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的了解。

这使得考生能够跟上体育学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此外,沈建华的题库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他的题目不仅考察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还要求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

这使得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沈建华的题库还注重考察考生对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这使得考生能够将体育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为跨学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最后,沈建华的题库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他的题目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策略。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解答,考生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同时,沈建华的题库还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和参考答案,使得考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学考研题库沈建华以其全面性、权威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难度与深度、指导性与实用性而备受考生的青睐。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 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 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 古茨穆斯。

1 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 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 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 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 美国人发明排球20 世纪60 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 世纪60 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运城学院教案(理论课)专业体育教育课程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暴丽霞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

4、了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特点与发展趋势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教学重点:1、学校体育课程的形成2、传统体育课程的特征3、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体育5、中国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教学难点: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三、教学方法设计:1、教学方式:理论课教学。

2、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智力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要给学生吃“现成饭”,不要满屏灌。

在表达策略上要有实有虚,有显有隐,有露有藏,有直观有抽象,通过不断诱导,激励学生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1、教具:教材、进度、多媒体课件等。

2、采用以学为中心,讲、看、案例和讨论相互穿插等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能力。

3、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180分钟)引言:学校体育课程介绍与成绩考核办法(20分)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0分钟)1. 体育概念的回顾及对学校体育概念的关系2. 从几个重要人物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指出:灵魂与肉体是不相互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的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习⽬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古代学校体育(⼀)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产劳动⼿段成为祭祀的⼀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

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

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武兼学”“⽂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发展。

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蹶不振。

开重⽂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清谈”盛⾏,重⽂轻武的思想⽇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唯习⼸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股取⼠”,以⾄“⾐冠之⼠羞与武夫齿”,重⽂轻武登峰造极。

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习武”,较⼤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国”,⼀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受到压制,但⼀直呈发展趋势。

(⼆)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奴⾪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世界概况身体教育:亦称“体操科”目标:注重身心发展以体操为主
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亦称“体育科”目标:注重身心发展(美国)以竞技运动为主
运动教育:亦称“运动科”目标:注重促进身心健全发展和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以竞技运动为主
我国概况
近代概况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标志军民国主义在我国没落
1923年《新学制学科标准》正式把 “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1940年《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第一个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
1953年,毛泽东发出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1952年《学校体育暂行规定》
1954年《劳卫制》
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二者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依据”
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案
1952年《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
1953年《关于中学体育成绩暂行考察办法的通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3年《体育教学大纲》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一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第一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 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 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 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 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 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 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 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帝国不断入侵, 广大中国人民为反对侵略,反对封建统治,不断起 义,使清王朝内外交困,面临灭亡。统治阶级中的 一些大官僚、大军阀,为了挽救他们的灭亡,推出 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 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开始创办西方式 的新式学堂,包括军事学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 这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 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 体操和游戏等。并开展了以西方近代体育为主的各 种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 课程和体育活动。虽然当时洋务派办的西方式学堂 极少,但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 忽视的作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用先进, 科学的观点论述体育的思想也陆续出现。其中 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 即为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 《体育之研究》一文。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作 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对体育的意义、 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 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这对促 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 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 代表性。

特别是1951年 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 的决 定”,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 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更强调了增 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对纠正轻视学校体 育,忽视学生健康的状况起了重要 作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一篇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一篇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课次3教学内容:国内外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特点,理解和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教学手段:讲授与讨论第一篇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

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希腊的教育:斯巴达教育:斯巴达人偏重军事,不注重文化教育,保守、落后、狭隘雅典教育:雅典教育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古代奥林匹克体育竞技活动是当时希腊的主要社会活动之一,由于它的存在,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学校体育的发展。

国外学校体育产生初期,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指导思想都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希腊化时期——体育作为教育的内容之一,不再以服务于军事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被征服后——社会崇尚演说雄辩才能,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排挤(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宗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教育(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文艺复兴——讴歌人的能力与作用宗教改革——文化知识与身体教育并重的教育主张(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启蒙运动——充分肯定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发展)(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学校体育体制开始确立——颁布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案博爱派教育家巴泽多——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出现近代最早的体育教师 博爱派教育古茨穆茨——八项运动(跑步、跳高和跳远、投掷、角力、悬垂、平衡、力量性运动、序列运动),适应大工业对劳动者身体素质的要求 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军国主义体育思想(帝国争霸)——新体育学说(自然体育学说)——终身体育思想学校体育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游戏、室内讲授、健身内容等——多样化的个人项目为主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分班、分组教学;循环练习、程序教学、小集团学习、创造性学习、电化教学等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体育测试达标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课间操、运动俱乐部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六艺”教育射、御、乐有体育的性质基本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思想政治文化运动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健康状况、体育课、劳卫制(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体质下降、两课两操两活动(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混乱和停滞(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1、加强了体育法规制度建设,颁布实施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2、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3、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4、学校体育课外运动训练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5、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6、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7、促进港澳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2、影响:爱国保家捍卫主权;学校体育地位确立;体操课、体育专门学校(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1)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2)强调体育融于生活(3)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2、影响:重视体育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活跃体育教学气氛;注重对体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1、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1)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2)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3)强调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4)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2、影响:重视学校体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学校体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重视传授知识技能;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纪律性;明确提出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国粹主义”学校体育思想“苏联模式”本土化“体质教育”“终身体育”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1、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2、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3、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职能之一——传递文化思考题:P28 1/5/6/7。

沈建华2010版《学校体育学》考研资料小题必备 (1)

沈建华2010版《学校体育学》考研资料小题必备 (1)

《学校体育学》小题必备学校体育学沈建华2010版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古茨穆斯。

1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美国人发明排球20世纪60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第一章—学校体育

第一章—学校体育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与特征1.我国古代六艺中的“射、御”是军事技能训练,具有体育性质。

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2.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

3.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现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

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4.1952年,上海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为上海体育学院)5.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二)学校体育的发张不平衡性特征(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1.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

因为学校体育如果不具备这种固有特点,就不可能在该方面起作用。

同时,如果没有社会需要的刺激,体育的特点得不到发挥,同样不可能显示出它的社会功能。

2.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学校体育的最本质特点之一。

决定了体育具有健身功能。

因此“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

3.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三)提高人体功能(四)调节人的心理(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4.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一)教养功能(二)教育功能(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四)美育的功能(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5.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强身健体”6.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学校体育的功能,分为本质功能和一般功能,这是对传统学校体育单一生物观的发展,启示我们应全方位,多层次地来认识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 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 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 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 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 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 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 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 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 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 的能力。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 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 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即为
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 研究》一文。 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 学校体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 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 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这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 表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和解放区内
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 运动竞赛和运动会。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 情况下,因陋就简,土法自制,缓解了场地 器材的不足,根据地的体育活动呈现出一派 热气腾腾的新气象。
1941年创建的延安大学体育系,为解放区培 养了一批体育干部。
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 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 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 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

学校体育学最终

学校体育学最终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中外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机能水平3.全面发展体能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学校体育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分析与思考1.举例说明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的关系.2.举例说明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3.举例说明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4.简要说明体育运动如何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P26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特征1.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社会背景:社会经济条件落后
表现形式: 1、未形成专门的学校教育机构 2、没有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 3、原始人的一些劳动技能具有体育雏形特征
奴隶社会——产生学校体育
• 社会背景:历史进步,几大文明古国形成, 文字的产生 • 表现形式:古代埃及、巴比伦、亚述及印 度等东方文明古国出现了宫廷学校、祭祀 学校、神庙学校、文士及古儒学校等。 • 如印度的王子在宫廷学校中学习剑术、乘 象术、骑马术、驾车术等,埃及的王子和 贵族子弟在宫廷学校中要练习射箭、投掷 标枪、使用刀剑,并经常外出打猎。
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提倡西学 2、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和全面发展教 育; 3、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 4、应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 5、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 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 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 学时,这一新学制执行后,由于各级学堂 都安排了体育课,从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 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8年来学校 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
缺点:但它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和自由, 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不利于学生 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奥地利高尔霍菲尔:
1、提出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负荷学生需要的 主张; 2、重视户外自然活动、游戏活动,强调循序渐进原 则; 3、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地区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4、提倡用人体测量的手段检验体育实践的效果。 5、采用了跑、跳、游戏一类的户外活动内容; 6、采用矫正形体的“均衡练习”,以及民间舞蹈、 韵律体操、技巧运动的某些动作。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沈建华主编 学校体育的地位 功能 目标

沈建华主编 学校体育的地位 功能 目标
1.社会需要 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学校体育的功能
1.社会需要
不同时期,社会需要是不同,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依据也不一 样。首先 “促进身体发展”作为学校体育的目标。再把“促进 身心健全发展”作为学校体育的目标。在终身学习社会到来后 ,保持身心健康,意义地渡过余暇,成了人一生中的课题,在 这样的社会需要下,就必须把“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也作为学 校体育的目标。因此,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学校体育目标是促 进身心健全发展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第二章 学校体育学地位、功能、目标
内容提要
本章阐明了学校体育教育与德育、智育、 美育的关系,分析学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 竞技体育的发展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以 及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基本途径与要求。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
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体育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一部分的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 其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作为体育 一部分的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对 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二)学校体育与智育Fra bibliotek智力?
智力是指一个人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由于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 候,总是要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 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上又把人的注意 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等统称为智 力。
(二)学校体育与智育
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 力的手段。人的智力发展是建立在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之上 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其大脑的物质结构 和功能状况有密切关系。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 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发育 ,有利于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 条件。

学校体育学分解

学校体育学分解

第二篇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一、学校体育发展简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体育的产生。

前提条件:专门的教育场所--学校和文字的出现。

出现了过宫廷、祭祀、神庙、文士以及儒学校。

2、二战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提高,一些国家增加了市内讲授的体育课程。

健身内容的比例上升。

如:英国。

(2)教学形式和方式多样化。

许多国家开始男女分班教学,根据体质、基础、身高、体重、年龄分班。

如:日本。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如:美国、日本、前苏联(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社会主义国家重视课间操。

欧美重视俱乐部。

如:美国。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学校体育的产生。

奴隶社会出现,(1)夏称:校、序、庠。

(2)商:大学、庠。

内容:宗教、军事、习射、武艺。

(3)西周:国学、乡学。

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内容。

其中射、御、乐是体育内容。

2、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体育发展。

(1)初创阶段。

49—57。

借鉴苏联学校体育,继承革命根据地经验,在改造就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建立新学校体育。

1954年,《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

《教育计划》规定小学到大二,体育课是必修课。

1956年,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成立6所体育院校,38体育系。

(2)曲折发展阶段。

58—65。

出现违背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规律的做法,搞红四运动:所以学生要达到劳卫制、一二三级运动员、裁判员、普通射手标准。

学生体质下降。

(3)严重破坏阶段。

以劳动代替体育,以军训代替体育。

学校体育处于停顿状态。

(4)改革开放至今。

①思想有了新发展,科研出现新局面。

②加强了课程建设。

③加强了体育师资场馆建设。

④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二、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区别(1)概念不同。

社区体育:在居民区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目的:提高社区成员的健康水平和身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的“身体教育”开展情况

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1814年,丹麦政府又 颁布训令,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其后, 所有的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在德国,普鲁士内阁于1842年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 成部分。到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
的规定。在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统管全国学校体育的
部门,各学校的体育事宜由所在的州管理。直到20世 纪初,美国的各级公立学校才逐渐把体育列为正式课 程。
各国在“身体教育”阶段情况

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以及日本等园把体操作为学校的 一门课程,而英、美两国则把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 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目的不同
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卢梭(17l2一1778)继承洛克的思想,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
说的基础。培养“自然人”是卢梭的教育目标。他认为,
强健的体魄是“自然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一、“身体教育”阶段
巴泽多(1724—1790),儿童从小就要锻炼身体,要培
养克服各种困难的习惯。
安德烈(1763一1821)成为吉尼本多尔泛爱学校的体操
的户外运动和游戏。这些户外运动和游戏,有的是英 国固有的,有的则是早些时候从欧洲大陆传过去的。 球类、田径、水上项目等竞技运动是在这个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早在独立战争之前,英国盛行的户外运动和游戏就已经在美国 流行。19世纪中叶,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也开始在美国传播、 盛行。不过,在体操与户外运动和游戏之间,美国人更加偏爱 后者。在美国的户外运动和游戏中,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棒球。 1840年,美国就已经出现了业余棒球组织和比赛。至19世纪末 ,棒球已成为美国最风行的运动,有着“国技”之称。1860年 以后,板球、地滚球、曲棍球、滑冰、游泳、田径、网球、高 尔夫球等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1891年,美园人发明了篮球 ;1895年,排球也在美国诞生了。
主流,而且体育学科的名称以体操为主。因此,近代
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处于“身体教育”阶段,也称“ 体操科”时代。
二、“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阶段

18世纪后半叶,当欧洲大陆国家热衷于德国体操和 瑞典体操的时候,英国则盛行狞猎、钓鱼、骑马、射 箭、旅行、登山、划船、滑冰、投石、地滚球、羽毛
球、板球、高尔夫球、曲棍球、橄榄球、足球等传统
教师,负责学生的身体锻炼。每天上体操课。
一、“身体教育”阶段
1786年,占茨穆斯(1759-1839)
主要功绩有两个:
第一个是研究各种体操练习,并配坚相应的必要器具 第二个是系统地阐述已经发展了的体操理论与方法。
一、“身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阶段

在德国,把体操列入学校正规课程的一部分,并获得社会承认 的是斯皮斯(1810一1858)。斯皮斯最重要的贡献是根据另女性 别与年龄造成的能力差异,选择和排列适当的体操练习,并把 体操列为所有年级的必修课。他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 手体操”。 在古茨穆斯的理论影响下,瑞典的佩尔· 亨里克.林(I776一 1839)对人体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瑞典体 操。林认为,体操理论应是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身体运动的科 学,而身体运动的目的必须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伤、协调的发 展。既适于体格强健者,又适于体格弱者,与其说对集体,毋 宁说对个人更为适用,这就是林的瑞典体操的持点。
育”、“运动教育”的含义及其影响。
介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轨迹
第一节 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体育起源与形成?

具有国民普通教育的性质,把体育作为教育一部分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城邦时期。
第一节 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从学校体育的目标看,近现代世界学校体育
的发展经历了“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
学校体育学
主讲:李远华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QQ:158381954 liyuanhua2001@
上课要求:
课堂纪律:上课不能玩手机、睡觉
,必须做好笔记。
考勤制度:每节课都点名,无故旷
课一次扣5分,迟到2分
平时加分:回答问题一次加2分。
体育?
广义: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
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
面。
课程介绍:
1、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必修
课程;界于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体育教 师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课程;是考研的 二门专业课程之一。
第一章
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内 容 提 要
本章梳理了近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历程,
剖析“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教
的教育”和“运动教育”三个阶段。这三个阶
段也称“体操科”、“体育科”和“运动科”
时代。
一、“身体教育”阶段

夸美纽斯(1592-1670)认为,身体要免于疾病和死亡, 就得尽量注意身体锻炼,以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洛克(1632—1704)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健

康是人类工作与幸福必不可少的。因此,锻炼健壮的体魄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
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 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 济服务。
体育的组成

体育
竞技体育 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
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
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 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



在日本,将体操列入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在明治维新后的1872 年。1913年,文部省公布了《学校体操教授细目》,对各类学 校的教材内容、教材分配、课外活动以及注意事项等都作了具 体规定。
各国在“身体教育”阶段情况

英、美两国把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的历史相对 较短。1885年,英国政府规定,体育为小学必修科目 。对于中学必修体育,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有了统一
,英、美两国把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是出于“
三育”(德、智、体)教育的需要,而不是像德、日 等国那样,出于军事目的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体 育的成分不同,英、美两目的体育,是以户外运动、 游戏,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竞技运动为主,而
德、日等国的体育是以体操为主。
一、“身体教育”阶段小结

近代由于英、美两国把体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较 晚,所以近代学校体育主要是在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以 及日本等国展开的。重视身体锻炼是近代学校体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