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光通信技术实习报告

光通信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主流。

为了深入了解光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光通信技术实习。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光通信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纤、光源、光放大器、光检测器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光纤的分类、传输特性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2. 光纤通信实验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进行了光纤通信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1)光纤连接实验:学习了光纤连接器、光纤耦合器等器件的连接方法,掌握了光纤熔接技术。

(2)光源实验:了解了不同类型光源的特点和性能,如LED、LD、EDFA等。

(3)光放大器实验:学习了光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如EDFA、Raman放大器等。

(4)光检测器实验:了解了不同类型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如PIN、APD等。

3. 光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学习了光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以下设计:(1)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距离等参数。

(2)光放大器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光放大器系统的功率、增益等参数。

(3)光检测器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光检测器系统的灵敏度、响应速度等参数。

4. 光通信技术前沿研究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了解了光通信技术的前沿研究,包括:(1)超高速光纤通信:研究了超高速光纤通信技术,如40G、100G等。

(2)波分复用技术:了解了波分复用技术的原理和优势。

(3)光纤传感技术:学习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光通信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光纤连接、光源操作、光放大器调试等实际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XX学号时间地点实验题目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三、实验仪器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FC-FC单模光跳线 1根4、万用表1台5、连接导线 20根四、实验步骤1、用导线连接电终端模块T68(M)和T94(13_DIN)。

2、将开关BM1拨为1310nm,将开关K43拨为“数字”,将电位器W44逆时针旋转到最小。

3、旋开光发端机光纤输出端口(1310nm T)防尘帽,用FC-FC光纤跳线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功率计输入端连接起来,并将光功率计测量波长调整到1310nm档。

4、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之间的电阻值(电阻焊接在PCB板的反面),找出所测电压与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V=IR110)。

5、将电位器W46(阈值电流调节)逆时针旋转到底。

6、打开交流电源,此时指示灯D4、D5、D6、D7、D8亮7、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两端电压(红表笔插T97,黑表笔插T98)。

8、慢慢调节电位器W44(数字驱动调节),使所测得的电压为下表中数值,依次测量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精确到0.1uW。

9、做完实验后先关闭交流电开关。

10、拆下光跳线与光功率计,用防尘帽盖住实验箱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输出端口,将实验箱还原。

五、实验报告结果1、根据测试结果,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画的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的大小。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实验1.1了解和掌握了光纤的结构、分类和特性参数.能够快速准确的区分单模或者多模类型的光纤。

实验1.21.关闭系统电源.将光跳线分别连接TX1550、RX1550两法兰接口(选择工作波长为1550nm的光信道).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码PN”。

确认.即在P101铆孔输出32KHZ的15位m序列。

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1、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点.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 W205 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超过5V。

即将m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光发端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TX1550法兰接口输出。

5.示波器B通道测试光收端机输出电信号的P204试点.看是否有与TX1550测试点一样或类似的信号波形。

6.按“返回”键.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码设置”并确认。

改变SW101拨码器设置(往上为1.往下为0).以同样的方法测试.验证P204和TX1550测试点波形是否跟着变化。

7.轻轻拧下TX1550或RX1550法兰接口的光跳线.观测P204测试点的示波器B通道是否还有信号波形?重新接好.此时是否出现信号波形。

8.以上实验都是在同一台实验箱上自环测试.如果要求两实验箱间进行双工通信.如何设计连接关系.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9.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实验2.11.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2.1.1将1550nm光发射端机的TX1550法兰接口、FC-FC单模尾纤、光功率计连接好(TX1550通过尾纤接到光功率计).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 CMI码设置” 确认.即在P101铆孔输出32KHZ的SW101拨码器设置的8比特周期性序列.如10001000。

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光纤通信技术引言: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光传输原理的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以及光纤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一、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1.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输。

它主要包括光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和接收等过程。

光信号通过激光器发射端发出,经过光纤传输到接收端,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光纤的工作原理光纤是一种具有高折射率的细长光导纤维,主要由芯层、包层和包住层组成。

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反射,利用全内反射原理将光信号在光纤内损耗尽可能小地传播。

二、光纤通信实验的步骤1.光信号的产生通过激光器发射端发出激光光束,光纤接收端接收光信号。

2.光信号的调制利用调制器对光信号进行调制,使其携带有用信息。

3.光信号的传输利用光纤的高折射率和全内反射的特点,将光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4.光信号的接收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进行信号处理,如放大、滤波等。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和应用1.高速传输光纤通信具有高传输速率和大容量的优势,可以满足现代通信的高速要求。

2.低损耗光纤通信中光信号的传输损耗非常小,可以远距离传输无衰减。

3.安全性强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被窃听或干扰,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4.应用广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光纤通信具有高速传输、低损耗、安全性强和应用广泛等特点,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

光纤通信的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有望取代传统的铜线通信,成为主流的通信技术。

光通讯实验报告

光通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光传输的特性。

2. 掌握光通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通讯系统中的信号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

4. 分析光通讯系统中的噪声影响及降低噪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通讯是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作为光源,将电信号调制到光波上,通过光纤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将光信号解调为电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光源:激光二极管2. 发射器:光发射模块3. 接收器:光接收模块4. 光纤:单模光纤5. 光纤连接器:SC型光纤连接器6. 光功率计7. 光衰减器8. 光耦合器9. 光纤测试仪10.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四、实验步骤1. 光源调制实验:(1)将激光二极管连接到光发射模块。

(2)将光发射模块连接到光纤。

(3)利用实验软件设置调制信号,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调制效果。

2. 光纤传输实验:(1)将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到光纤的两端。

(2)将光衰减器连接到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之间。

(3)调整光衰减器,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光纤传输效果。

3. 噪声分析实验:(1)将光接收模块连接到光纤。

(2)在光接收模块前加入噪声源,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分析噪声对传输效果的影响。

(3)采用滤波器等方法降低噪声,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降低噪声的效果。

4. 光耦合器实验:(1)将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到光耦合器的两个端口。

(2)调整光耦合器,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光耦合器的性能。

5. 光纤测试实验:(1)将光纤连接器连接到光纤。

(2)利用光纤测试仪测量光纤的长度、损耗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源调制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调制信号成功调制到光波上,并观察到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

2. 光纤传输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传输效果,并观察到光衰减器对传输效果的影响。

3. 噪声分析实验:通过实验,分析了噪声对传输效果的影响,并验证了降低噪声的方法。

光通信原理的实训报告

光通信原理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熟悉光通信设备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对光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光通信基本原理(1)光纤传输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将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

光纤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较远的传输距离、较小的信号衰减和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2)光发射和接收原理:光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发射器常用的有LED、LD等,光接收器常用的有PIN、APD等。

2. 光通信系统组成(1)光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常用的有LED、LD等。

(2)光纤:光信号传输的介质,具有高传输速率、远传输距离、小信号衰减和抗干扰性能。

(3)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常用的有PIN、APD等。

(4)光放大器:用于提高光信号强度,常用的有EDFA、Raman放大器等。

(5)光分路器、光耦合器等:用于光信号的分配、耦合和整形。

3. 光通信设备操作(1)光纤熔接机:用于连接两根光纤,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2)光纤切割机:用于切割光纤,保证光纤连接的精度。

(3)光功率计:用于测量光信号的功率。

(4)光时域反射仪(OTDR):用于测量光纤的长度、损耗和断点。

三、实训过程1. 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原理实验(1)将LED、LD、PIN、APD等光器件接入光通信系统,观察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的工作情况。

(2)调整光发射器的驱动电流,观察光功率的变化。

(3)调整光接收器的偏置电压,观察光电流的变化。

2. 光纤传输实验(1)将两根光纤连接,使用光纤熔接机进行熔接。

(2)使用光纤切割机切割光纤,保证连接精度。

(3)将熔接后的光纤接入光通信系统,观察光信号的传输情况。

3. 光放大器实验(1)将光放大器接入光通信系统,观察光信号强度的变化。

(2)调整光放大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观察光信号的变化。

4. 光分路器、光耦合器实验(1)将光分路器、光耦合器接入光通信系统,观察光信号的分配和耦合情况。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纤通信是一种使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它利用了光的高速传输和大带宽的特性,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验验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一: 光的传播特性我们首先对光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

选择了一根直径较细的光纤,并采用了迎射法和反射法进行传导实验。

通过在纤芯中投射光线,并观察传导的情况,我们验证了光在光纤中的传播路径并没有明显偏向,光线能够相对直线传播。

实验二: 光纤的损耗与色散在光纤通信中,损耗和色散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我们通过实验对光纤中损耗和色散的影响进行了测试。

损耗实验中,我们通过分析在不同长度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度,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光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光纤中存在材料吸收和散射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减小损耗,优化光纤的材料和结构是很重要的。

色散实验中,我们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并测量到达另一端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到达时间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光纤中折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引起的色散效应。

为了减小色散,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如光纤衍生波导和光纤增益等手段。

实验三: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光纤通信中,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是常用的两种类型。

通过实验,我们对这两种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

我们首先测试了单模光纤。

结果显示,在单模光纤中,光信号会以单一光波传播,因此具有较低的色散和损耗,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高速通信。

然后我们进行了多模光纤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多模光纤中存在多个模式的光信号传播,由于不同模式间的传播速度不同,会导致严重的色散和损耗问题。

因此,多模光纤适用于近距离传输和低速通信。

结论通过本次光纤通信实验,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光纤通信具有高速率、低损耗和大带宽等优势,而不同类型的光纤对于不同的通信需求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光纤通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损耗、色散和设备成本等。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测量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性能参数,并分析影响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一)光的发射光通信中,光源是关键组件之一。

常用的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LED)。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亮度、窄线宽、方向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的通信;发光二极管则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光谱较宽等特点,适用于短距离、低速通信。

(二)光的传输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等现象。

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可传输多个模式的光,但其传输带宽较窄,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单模光纤只允许传输一个模式的光,具有低损耗、大带宽的特点,适用于长距离、高速通信。

(三)光的接收光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常用的光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PIN)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PIN 光电二极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灵敏度相对较低;APD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工作电压较高,噪声较大。

(四)调制和解调在光通信中,需要对电信号进行调制,将其加载到光载波上进行传输。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强度调制(I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在接收端,需要对光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的电信号。

三、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用到的设备主要包括:1、半导体激光器及驱动电路2、光纤跳线及耦合器3、光功率计4、示波器5、信号源6、误码测试仪四、实验步骤(一)搭建光通信系统1、将半导体激光器与驱动电路连接好,调节驱动电流,使激光器输出稳定的光信号。

2、通过光纤跳线和耦合器将激光器的输出光信号耦合到光纤中。

3、在接收端,将光纤输出的光信号接入光接收器,并连接到后续的电路中。

(二)测量光功率1、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

2、在光纤的不同位置测量光功率,观察光功率的衰减情况。

光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光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

二、实验器材1. 光纤通信实验平台2. 光源(LED、激光)3. 光纤(单模、多模)4. 光功率计5. 光纤连接器6. 光纤耦合器7. 光纤衰减器8. 光纤测试仪9. 信号发生器10. 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过激光或LED光源作为信息载体,实现远距离、高速率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实验中,我们将验证以下原理:1. 光纤传输特性:光纤具有低损耗、宽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现代通信的重要传输介质。

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光源、光纤、光功率计、光纤连接器、光纤耦合器、光纤衰减器、光纤测试仪、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3. 光纤通信信号传输:通过实验验证光纤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包括传输损耗、色散、非线性效应等。

四、实验步骤1. 光纤连接:将光源、光纤、光纤连接器、光纤耦合器、光纤衰减器等连接好,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

2. 光功率测量: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光源输出功率,记录数据。

3. 光纤传输:将光源发出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接收端,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接收端的光功率,记录数据。

4. 光纤损耗测量:通过光纤衰减器调整光纤传输损耗,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接收端的光功率,记录数据。

5.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使用光纤测试仪测量光纤的传输损耗、色散、非线性效应等参数,记录数据。

6. 信号传输测试: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信号,通过光纤传输,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信号波形,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纤连接:实验中,光纤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2. 光功率测量:光源输出功率为X mW,接收端光功率为Y mW。

3. 光纤传输损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纤传输损耗为Z dB。

4. 光纤传输特性:根据光纤测试仪数据,光纤传输损耗、色散、非线性效应等参数符合理论预期。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OptiSystem实验一、OptiSystem简介OptiSystem是一款创新的光通讯系统模拟软件包,它集设计、测试和优化各种类型宽带光网络物理层的虚拟光连接等功能于一身,从长距离通讯系统到LANS 和MANS都适用。

OptiSystem有一个基于实际光纤通讯系统模型的系统级模拟器,并具有强大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的器件和系统的分级定义。

它的性能可以通过附加的用户器件库和完整的界面进行扩展,从而成为一系列广泛使用的工具。

全面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光子器件设计、器件模型和演示。

丰富的有源和无源器件库,包括实际的、波长相关的参数。

参数扫描和优化允许用户研究特定的器件技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OptiSystem满足了急速发展的光子市场对于一个强有力而易于使用的光系统设计工具的需求,深受系统设计者、光通信工程师、研究人员的青睐。

OptiSystem软件允许对物理层任何类型的虚拟光连接和宽带光网络的分析,从远距离通讯到MANS和LANS都适用。

它可广泛应用下列场合:1.物理层的器件级到系统级的光通讯系统设计;2.CATV或者TDM⁄WDM网络设计;3.SONET⁄SDH的环形设计;4.传输装置、信道、放大器和接收器的设计;5.色散图设计;6.不同接受模式下误码率(BER)和系统代价(Penalty)的评估;7.放大系统的BER和连接预算计算。

实验1 OptiSystem快速入门:以“激光外调制”为例一、实验目的1、掌握软件的简单操作2、了解软件的元件库3、掌握建立新的project(新的工作界面)4、掌握搭建系统:将元件从元件库中拖入project、连线、搭建系统5、掌握设置参数6、掌握软件的运行、观察结果、导出数据二、实验过程1.建立一个新文件。

(File>New)2.将光学器件从数据库里拖入主窗口进行布局.3.光标移至有锁链图标出现时,进行连线。

(如图1所示)4.设置连续波激光器参数。

(1)点击frequency>mode, 出现下拉菜单,选中script。

光纤通讯的实验报告

光纤通讯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通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通讯的优势,如高带宽、低损耗、抗干扰等。

二、实验原理光纤通讯是利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通过电光/光电转换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信息的传递。

光纤具有以下优点:1. 高带宽:光纤的传输频带宽,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2. 低损耗:光纤的损耗极低,可以实现长距离传输。

3. 抗干扰:光纤不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稳定。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纤通信实验装置2. 信号发生器3. 光功率计4. 双踪示波器5. 光纤连接器四、实验步骤1. 光纤连接-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光纤的一端连接。

- 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到光功率计。

- 将光功率计的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

2. 信号调制- 打开信号发生器,设置适当的频率和幅度。

- 通过光纤传输调制后的信号。

3. 信号传输- 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波形,记录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波形变化。

4. 信号解调- 将光功率计的输出端连接到信号解调器。

- 解调调制后的信号,观察解调器输出端的波形。

5. 测试光纤传输特性- 记录不同距离下的信号传输质量,包括信号幅度、波形变化等。

- 测试光纤的损耗,计算损耗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传输质量-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发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轻微的衰减和畸变。

- 这表明光纤在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耗和色散。

2. 光纤损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纤的损耗值。

- 结果表明,光纤的损耗较低,符合理论预期。

3. 光纤抗干扰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将光纤放置在强磁场和强电场环境中,观察信号传输质量。

- 结果表明,光纤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六、实验结论1. 光纤通讯具有高带宽、低损耗、抗干扰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通信传输介质。

2. 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的传输特性和抗干扰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光通信技术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等显著优点。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光信号的发送、传输和接收过程,以及相关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对光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一)光的产生与调制光是一种电磁波,在光通信中通常使用半导体激光器(LD)或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

通过对光源施加电信号,可以实现对光强度、频率、相位等参数的调制,从而将信息加载到光信号上。

(二)光的传输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光纤是一种由高折射率的纤芯和低折射率的包层组成的圆柱形介质波导。

光在纤芯中以全反射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实现长距离、低损耗的传输。

(三)光的接收在接收端,使用光电探测器(如PIN 光电二极管或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然后,通过放大、滤波、解调等处理,恢复出原始的信息。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主要包括:1、半导体激光器及驱动电路2、调制器及驱动电路3、光纤4、光电探测器及放大电路5、示波器6、信号源7、频谱分析仪8、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四、实验步骤(一)连接实验设备按照实验原理图,将半导体激光器、调制器、光纤、光电探测器等设备正确连接,并接通电源。

(二)设置实验参数使用信号源设置调制信号的频率、幅度等参数,调整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和温度,使其工作在稳定状态。

(三)发送光信号将调制后的电信号加载到半导体激光器上,产生光信号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

(四)接收光信号在接收端,使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放大电路对电信号进行放大,然后使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进行观测和分析。

(五)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测量光信号的功率、波长、频谱等参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时,观察信号的失真情况,评估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光功率测量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光功率,计算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光纤通信基础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基础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基础实验报告光纤通信基础实验报告引言:光纤通信是一种高速、高带宽的通信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构成和工作方式,并探索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光纤通信实验平台,深入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

光纤是一种由高纯度石英制成的细长光导纤维,具有低损耗、高带宽、抗干扰等优点。

光纤通信系统由光源、调制器、传输介质(光纤)、接收器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源产生的光信号经过调制器调制后,通过光纤传输到接收器,再经过解调器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其中,光源可以是激光二极管、LED等,调制器可以是电调制器、光调制器等,接收器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电探测器等。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光纤通信实验平台:将光源、调制器、光纤和接收器按照实验要求连接起来,确保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设置信号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光源的功率、频率等参数,以及调制器的调制方式和速度。

3. 测试信号传输:将信号发送端与接收端连接,通过调节光源和调制器的参数,观察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到的信号传输情况,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思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光纤通信实验平台,并设置了适当的信号参数。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速传输:相比传统的铜缆通信,光纤通信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带宽,可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2. 低信号衰减:光纤通信系统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较小,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信号传输。

3. 抗干扰能力强:光纤通信系统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可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光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光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光线通信是一种通过光信号传递信息的技术,利用光的传输速度快、带宽大等优势,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光线通信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这次光线通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线通信的原理和基本概念;2. 掌握光线通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光线通信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实验器材1. 光源:激光器、LED灯等;2. 光电传感器:光敏二极管、光敏电阻等;3. 光纤: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等;4. 示波器:用于测量光信号的强度和波形。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光线通信的实验平台。

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光电传感器,并连接好光纤。

将光电传感器连接到示波器上,用于测量光信号的强度和波形。

2. 发送端调试将光源与光纤连接起来,并将光纤的另一端对准光电传感器。

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光信号的强度和波形。

调节光源的亮度和频率,使得光信号能够稳定地传输到接收端。

3. 接收端调试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到接收端的光敏电阻或光敏二极管上,并将光敏电阻或光敏二极管与示波器相连。

调节接收端的位置和灵敏度,使得能够正确接收到光信号。

4. 测量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光信号的强度和波形。

通过示波器获得的数据,可以分析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情况和失真程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亮度和频率,观察光信号的变化。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光线通信的传输特性和效果。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对光线通信的应用进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光线通信的实验平台,并获得了一系列关于光信号的数据。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观察,我们发现光线通信具有以下特点:1. 光线通信的传输距离受到光源亮度的限制,信号衰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2. 光线通信对传输介质要求较高,光纤能够提供较为稳定和高质量的传输通道;3. 光线通信的波长对通信质量有较大影响,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传输特性。

2018-光通信,实习报告-word范文模板 (9页)

2018-光通信,实习报告-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光通信,实习报告篇一:光通信生产实习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 掌握光功率计,OTDR的使用2. 学习光传输网络中的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3. 学习建立光连接及建立2M电路4. SDH网络在保护模式下倒换的实验二、课程设计的任务1. 进行仪器仪表的学习和使用(掌握光功率计、光纤熔接的测试和使用),掌握SDH光传输网的组网结构,了解SDH传输设备的硬件组成。

2. 熟悉传输网管的操作界面,掌握SDH光传输网的组网方式,学习建立光连接及建立2M电路,SDH网络在保护模式下到换的实验,学习传输网络的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

三、课程设计的设备1. 中兴ZXSM—600 SDH设备(分叉复用器)2. SDH光传输网网管系统3. 光功率计4. 光切割机5. 光熔接机四、课程设计准备1. SDH设备的机盘操作指示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网管服务器程序正常启动并与SDH传输设备正确连接3. 网管的客户端程序正常启动五、设备设计及相关知识1.光功率计2.光纤熔接机光功率计主要用于测量光路的吸收功率.光纤熔接机主要用于光通信中,光缆的施工和维护。

主要是靠放出电弧将两头光纤熔化,同时运用准直原理平缓推进,以实现光纤模场的耦合。

3.SDH光传输设备的硬件组成ZXSM-600设备采用后背板+单板插件的方式,1)定时单元定时单元电源时钟板(PWCK)实现,为设备提供系统时钟,实现网络同步。

定时单元的时钟源有多种选择:跟踪外部定时基准(BITS)、锁定某一方向的线路或支路时钟、在可用参考定时基准发上故障时进入保持或自由振荡模式。

定时单元还可实现通过定时和环路定时,并能够为其它设备提供标准的参考基准输出。

定时单元依据定时基准的状态信息实现定时基准的自动转换。

2)控制管理单元控制管理单元有网络控制板(NCP)实现,完成网元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并通过ECC实现网元间消息的收发和传递。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光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高带宽的通信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光通信系统,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1. 实验设备本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激光器、光纤、光电探测器、光衰减器、示波器等。

2. 实验原理光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器将信息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目标地点,再由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搭建光通信系统首先,将激光器与光纤连接,确保激光器能够正常发出光信号。

然后,将光纤连接到光电探测器,调整光衰减器的参数,使得光信号能够在光纤中传输到达光电探测器。

2. 测量光信号的强度使用示波器对光信号的强度进行测量。

通过调整光衰减器的参数,可以观察到光信号强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衰减器参数的增加,光信号的强度逐渐减小。

3. 测量光信号的传输时间利用示波器测量光信号从激光器发出到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光信号的传输时间非常短暂,仅为几纳秒级别。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通信系统具有高速、高带宽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大量信息传输的场景。

2. 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受到光衰减器的影响,光衰减器的参数越大,光信号的强度越小。

3. 光信号的传输时间非常短暂,这使得光通信系统在实时传输方面具有优势。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光通信系统,深入了解了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高带宽的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光通信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光通信不仅可以应用于传统的通信领域,如电话、互联网等,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医疗、工业控制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通信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光通信实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实验,更是对现代通信技术的一次深入了解。

光通信实验报告_11

光通信实验报告_11

光通信实验报告光通信实验报告实验一:测量光纤耦合效率【实验简介】:光线主要用于通信、光纤传感、图像传送以及光能传递等方面。

由于光纤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线内部的损耗越来越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光源与光纤之间的耦合效率是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

【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特性,种类2.掌握光纤耦合的基本技巧及提高耦合效率的手段3.熟悉常用的耦合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纤输出光功率:0.78mW光纤输入光功率:1.9mW耦合效率为:0.78/1.9*100%=41.1%【实验思考总结】耦合时,因为起始的光强较弱,用探测器检测效果不明显。

可以先用目测法,观察输出光斑的亮度。

等到达到一定的亮度之后,在接入探测器,观察示数。

调节时,首先调节高度,然后调节俯仰角,最后在调节左右对准度与旋转方向。

实验二:测量光纤损耗【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单模光纤的衰减值,了解测量光纤损耗的常用方法:插入法(实际测量中很多器件的插损、损耗都使用这种方法)。

【实验原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的注入系统输入到短光纤中,并通过光纤活动连接器与光功率计接通。

首先测量短光纤的输出功率P1,然后通过光纤连接器接入被测光纤,测量长光纤的输出功率P2,则光纤的总损耗为A=10lg P1P2(dB)被测光纤的长度为L,则光纤的损耗系数为α=AL(dB/km)【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纤长度L:6km波长为1310nm的数据实验三:测量光纤的数值孔径【实验简介】: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与纤芯折射率、纤芯-包层相对折射率差有关。

光纤的数值孔径表示光纤接收入射光的能力。

【实验目的】:了解测量数值孔径的方法,对远场法有初步了解。

【实验原理】:远场强度有效数值孔径是通过光纤远场强度分布确定的,它定义为光纤远场辐射图上光强下降到最大值的5%处的半张角的正弦值。

【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功率最大值为162.5nW,下降到5%时对应的角度为8.5°和-8.3°【数据处理】光纤的数值孔径:=0.146NA=sin8.5°??8.3°2实验四:测量光纤的模场直径和折射率分布曲线【实验目的】:1.通过近场法测量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曲线,对近场法有一定了解2.通过近场法测量多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了解了解并掌握近场法测量多模光纤模场直径的方法【实验原理】1.近场法是利用光纤输出端面上的光强度来测量光纤的部分几何参数的典型方法。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电路图光发送模块光接收模块,111111 叮卜!!!!/!!!』!!!〔!!编码模块译码模块TZ]卜―)>■ilium,一、实验目的通过测试LD的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特性曲线和V (偏置电压)-I特性曲线,计算阈值电流(I th)和斜率效率,掌握LD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特性。

实验仪器1光发送模块1只3、编码模块1台4、光功率计1台5、万用表1台6、示波器1台7、跳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是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正向偏置的PN结二极管。

其发光机理是当在PN结两端注入正向电流时,注入的非平衡载流子(电子一空穴对)在扩散过程中复合发光,这种发光过程主要对应光的自发发射过程。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具有可靠性较高,室温下连续工作时间长、光功率-电流线性度好等显著优点,而且由于此项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所以其价格非常便宜。

然而LED的发光机理决定了它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输出功率小、发射角大、谱线宽、响应速度低等。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则是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

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I,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作为激光器的一种,同样也必须满足粒子数反转和光反馈两个要求。

其使用的方法是向P型和N型限制层重掺杂,使费米能级间隔在PN结正向偏置下超过带隙实现粒子数反转。

再利用与PN结平面相垂直的自然解理面构成F-P腔,进行光放大,输出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在热平衡情况下,自发发射占绝对优势。

当外界给系统提供能量时,如采用电流注入(即电泵),打破热平衡状态,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加,半导体二极管渐渐地增加自发发射,当大量粒子处于高能级,即粒子数反转后,开始受激发射开始占主导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光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光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姓学
级:名:号:
班内序号:17

期:20XX年5月
一、oTDR的使用与测量
1、实验原理
oTDR使用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来表征光纤的特性。

瑞利散射是由于光信号沿着光纤产生无规律的散射而形成。

oTDR就测量回到oTDR端口的一部分散射光。

这些背向散射信号就表明了由光纤而导致的衰减(损耗/距离)程度。


成的轨迹是一条向下的曲线,它说明了背向散射的功率不断减小,这是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发射和背向散射的信号都有所损耗。

给定了光纤参数后,瑞利散射的功率就可以标明出来,如果波长已知,它就与信号的脉冲宽度成比例:脉冲宽度越长,背向散射功率就越强。

瑞利散射的功率还与发射信号的波长有关,波长较短则功率较强。

也就是说用1310nm信号产生的轨迹会比1550nm信号所产生的轨迹的瑞利背向散射要高。

在高波长区(超过1500nm),瑞利散射会持续减小,但另外一个叫红外线衰减(或吸收)的现象会出现,增加并导致了全部衰减值的增大。

因此,1550nm是最低的衰减波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它是作为长距离通信的波长。

很自然,这些现象也会影响到oTDR。

作为1550nm波长的oTDR,它也具有低的衰减性能,因此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测试。

而作为高衰减的1310nm或1625nm波长,oTDR的测试距离就必然受到限制,因为测试设备需要在oTDR轨迹中测出一个尖锋,而且这个尖锋的尾端会快速地落入到噪音中。

菲涅尔反射是离散的反射,它是由整条光纤中的个别点而引起的,这些点是由造成反向系数改变的因素组成,例如玻璃与空气的间隙。

在这些点上,会有很强的背向散射光被反射回来。

因此,oTDR就是利用菲涅尔反射的信息来定位连
接点,光纤终端或断点。

oTDR的工作原理就类似于一个雷达。

它先对光纤发出一个信号,然后观察从某一点上返回来的是什么信息。

这个过程会重复地进行,然后将这些结果进行平均并以轨迹的形式来显示,这个轨迹就描绘了在整段光纤内信号的强弱。

盲区的概念
Fresnel反射引出一个重要的oTDR规格,即盲区。

有两类盲区:事件和衰减。

两种盲区都由Fresnel反射产生,用随反射功率的不同而变化的距离来表示。

盲区定义为持续时间,在此期间检测器受高强度反射光影响暂时“失明”,直到它恢复正常能够重新读取光信号为止。

2、实验结果
本实验主要按照要求进行测量,测出在不同折射率条件下的背向散射法曲线,
第1页
并按照下图中所示方法求得所需的衰减常数与接头损耗:
则其所测得效果图如下所示:
第2页
二、脉冲展宽法测量多模光纤带宽
1、实验原理
多模光纤基带响应测试方法既可用频域的方法,也可用
时域的方法。

时域法利用的是脉冲调制。

按照对脉冲信号采集及数学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分为脉冲展宽法、快速傅立叶变换法和频谱分析法。

本实验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脉冲展宽法。

图1.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原理图
如图1所示为多模光纤时域法带宽测试原理框图。

从光发模块输出窄脉冲信号,首先使用跳线(短光纤)连接激光器和光检测器,可以测出注入窄脉冲的宽度??1;然后将待测光纤替换跳线接入,可以测出经待测光纤后的脉冲宽度??2。

经过理论推导可以得到求解带宽公式:
b
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如图2所示。

前面板接口分上下两层。

上层用于850nm测试,下层为1310nm。

每个波长分别由窄脉冲发生器输出极窄光脉冲经被测光纤回到测试仪
内进行o/e变换后送出电信号,通过高速示波器即可显示。

本实验测试850nm波段和1310nm波段,采用的数字示波器如图3所示。

ghz)(:光通信实验报告)
第3页
图2.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实物图
图3.实验采用的数字示波器实物图
2、实验步骤
接跳线测试:
1.打开测试仪电源开关(位于背面),前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亮;
2.将示波器输入端与本仪器850nm的“RFouT”输出端用信号线接好;
3.用一根光纤跳线将850nm的“opTIcALIn”和“opTIcALouT”连接起来;
4.进行示波器操作:
a)按AuTo-scALe键调出波形;
b)点击TImebAse键,并通过右下方旋钮调整脉冲至适当宽度(一般设置为10.0ns/div);
c)点击?t、?V键,显示屏右方会出
现?Vmarkers(off/on)、?Vmarkers(off/on)选框,先通过右侧对应按键将?Vmarkers设为on,分别调节Vmarker1和Vmarker2测出脉冲高度并找出脉冲半高值;再将?Vmarkers 设为on,分别调节tmarker1和tmarker2使其与脉冲半高值相交。

则有tmarker2-tmarker1即为脉冲半高全宽?1。

接光纤测试:
换下该光纤跳线,接入待测光纤用同样方法测出?2。

3、实验结果
第4页
篇二: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通讯系统wDm系统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