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

“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分析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

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四、学习方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

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六、教学难点

功的概念。

七、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

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 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一—功。

二、讲授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 .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 1-1中力做功和15. 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3 .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八、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第一节功(work )

物体受到力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积叫做功:

功一焦耳(J ) 力一牛顿(N )

—距离一米(m

(1J=1Nn )

九、小结

(一)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怎样计算功

1、功的公式:功二力X 距离 W=F

2、功的单位:焦耳(焦)1焦耳=1牛顿•米 十、作业

课本 P66 1 2 3 4

本节课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通过由物理情

景以及四个简单的物理情景的分类引入做功需要有力和距离, 在继续 分类,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思维冲突,进一步认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学案设计中注重物理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如功的 概念的得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r 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