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胎生苗:植物种子内的胚胎在未离开母本时即萌发生长,形成类似动物由母体直接产生下一代的形式,故称为胎生苗。

或果实内的种子会往下长出一根胚轴,胚轴称为胎生苗。

2. 生境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

(生境破碎化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

)生境片断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4.集合种群:是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6.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7.时间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8.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保护生物科学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科学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目的?A.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B. 保护濒危物种C. 促进经济发展D. 保护遗传多样性答案:C2.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迁地保护C. 人工繁殖D. 野外放养答案:A3.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濒危物种?A. 东北虎B. 朱鹮C. 家猪D. 金丝猴答案:C4. 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选择B. 自然灾害C. 人类活动D. 物种竞争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是:A.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 《生物多样性公约》C. 《国际湿地公约》D.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答案:B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质循环B. 气候调节C. 休闲旅游D. 物种灭绝答案:D7. 以下哪种措施不是生物入侵的防控方法?A. 物理隔离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增加入侵物种数量答案:D8. 以下哪种生物属于外来入侵物种?A. 家猫B. 家兔C. 家鸡D. 家鸭答案:B9.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 树C. 羊D. 藻类答案:C10.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狮子B. 老虎C. 蚯蚓D. 蘑菇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多样性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A. 栖息地破坏B. 过度捕捞C. 气候变化D. 外来物种入侵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限制物种贸易C. 推广可持续农业D. 增加污染物排放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A. 食物供应B. 空气净化C. 土壤保持D. 休闲娱乐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外来入侵物种的特点?A. 生长速度快B. 繁殖能力强C. 适应性强D. 依赖人类活动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只会影响生物本身,不会影响人类。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doc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doc

保护动物是由哪三方面组成(3〜6问答)(答题开始,先进入一段广告,稍后更精彩:这道题本渣也不知道,没看懂题,哪位大神找到答案了,我粉你!!一一学委)关心自然保护,设计保护区从哪方面考虑?(见下面第4题,建立原则)1-简述“保护生物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时代、学科性质、涵盖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时代(参考教材P7):本世纪70年代,科技界和许多国家开始重视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野生物种的生存危机,于是,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召开。

1985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

现在,保护生物学会成为北美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学会。

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而且此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喜欢选修的热门专业。

学科性质与涵盖内容(参考教材P8-9):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

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管理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

应用牛物学科为保护生物学提出了研究课题,保护生物学也涉及到社会科学问题,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决策科学。

保护生物学研究是为了保存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物种的进化潜力。

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教材P9-10):(1)小种群生存概率:在迁地保护物种时,保存的种群大小涉及到资金的投入和保护的效果。

因此,物种的最小可生存种群应如何确定是一个热点问题。

(2)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位于生物多样性高的热带地区的国家多缺少保护所需的资金,如何保护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现实问题。

(3)物种濒危灭绝机制:物种灭绝后的遗传损失大小与物种分类地位有关。

(4)生境破碎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有生境破碎的动态过程、生境破碎与生境异质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边缘效应与岛屿效应,生境斑块中种群生灭动态、生境斑块的微气候环境以及在破碎生境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

(5)自然保护区理论:建设自然保护区时,保护区的位置、大小、形状,保护区之间的网络联系,怎样减少口然保护区内的边缘效应和破碎效应,怎样建设自然保护区间的生境走廊,怎样管理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3.45亿年至2.25亿年前,两栖动物种类繁多,是繁盛时期,在此之后,两栖动物逐渐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逐渐减少,主要原因()A.环境污染B.人类大量捕杀两栖动物C.气候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D.大量的两栖动物发生了变异【答案】C【解析】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应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这也就是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而两栖动物没有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是主要原因.故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即气候变干燥,地球上逐渐出现干旱和沙漠是导致两栖类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故选C【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最有效的措施。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B.将动物领养回家C.建立自然保护区D.建立种质库【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点】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保护,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3.朱鹮是一种曾经被认为灭绝了的鸟类,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我国还有7只朱鹮存活,经过保护和繁育,1999年已经发展到200多只,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中的任何一个种类都不会轻易地灭绝B.鸟类的生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于哺乳动物C.只有人类保护好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才会得到很好的保护D.人工繁育是防止野生动物灭绝的良好方法【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朱鹮经过保护和繁育,1999年已经发展到200多只,是因为人类保护好了动物的栖息地,故选C。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内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

(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

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0)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内,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保护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目标是()。

A. 研究生物多样性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利用生物多样性D. 破坏生物多样性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答案:D3. 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就地保护B. 迁地保护C. 贸易保护D. 法律保护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A. 碳固定B. 水净化C. 食物供应D. 物种灭绝答案:D5. 保护生物学中,物种保护的最小可行种群大小通常是多少()。

A. 50B. 100C. 500D. 1000答案:C6. 以下哪项不是物种灭绝的原因()。

A. 栖息地破坏B. 外来物种入侵C. 气候变化D. 物种自然演化答案:D7. 保护生物学中,生物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生物多样性B. 促进物种迁移C. 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A. 物种保护策略B. 生态系统管理C. 经济发展模式D. 物种灭绝风险评估答案:C9. 保护生物学中,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指()。

A. 生物种类特别丰富的地区B. 物种灭绝风险特别高的地区C. 人类活动特别频繁的地区D. 经济发展特别快的地区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保护生物学中常用的物种保护方法()。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物种再引入C. 物种灭绝D. 生态恢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保护生物学中的保护措施包括()。

A. 立法保护B. 建立保护区C. 生态补偿D. 物种灭绝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物种灭绝()。

A. 栖息地丧失B. 过度捕捞C. 环境污染D. 物种入侵答案:A, B, C, D13. 保护生物学中,物种保护的策略包括()。

保护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保护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论述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又着眼于生物进化潜能的保持。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2.简述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和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指生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无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生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4、简要说明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况。

目前人类活动实际上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大约1/4的地球陆地表层已经转变为垦殖系统,而且在1950年之后的30年中,转变为农田的土地面积比1700—1850年这150年间转变的总和还要多;②全球大多数的重要流域,由于水资源利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以及由于养分、沉积物、盐分及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已经显著地破坏了河流、湖泊和盐水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物多样性;③旱区系统存在着水资源匮乏、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树木等问题,生态状况尤其令人担忧;④栖息地的丧失与破碎化、过度开发、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已经对海滨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威胁;⑤不可持续的农业开发模式,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综合了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物种和生境的基础科学研究,了解物种所面临的威胁,分析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必须与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公众一起采取保护行动,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的灭绝,遗传变异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并力图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

生物多样性:地球生命的宝库——无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2、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即物种—面积关系,岛屿的面积与物种的分布呈比例关系。

3、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的人工沙漠。

4、最小生存种群(MVP);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数量。

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年。

5、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的地区。

增强项目: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现生种群,扩大现生种群大小和基因库。

引种计划:由于物种原先生存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再引种已不可能,将物种引入到它们历史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建立新种群。

当然,对新的引入地必须更认真进行考察,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6、50/500理论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有50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7、就地保护: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对物种的保护的最佳策略。

迁地保护:在人类管理下的人工环境中维持个体的生存,另一种保护策略8、生境走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护区之间的带状保护区,也称之为保护通道或运动通道。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链中弱肉强食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D.物种退化【答案】C【解析】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不是食物链中弱肉强食,故A错;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故B错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是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不是物种退化,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唤起人们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石。

为了遏制生物多样性衰减的趋势,人类采取的措施是A.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B.建设自然保护区C.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也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最有效的措施。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B.将动物领养回家C.建立自然保护区D.建立种质库【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点】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保护,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4.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野生生物物种灭绝的数量反而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A.对野生动物捕杀过度B.人口的增加使人类的活动空间增大,消耗资源增加,生物栖息地减小C.人们保护野生生物的意识不强D.地球变暖造成了大量物种灭绝【答案】B【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发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故选B。

初一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溱湖风景区建有保护养殖基地,俗称“四不像”的珍稀动物是A.麋鹿哺乳动物B.中华鳖爬行动物C.蟒蛇爬行动物D.扬子鳄爬行动物【答案】A【解析】麋鹿为中国一级保护哺乳动物,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可见A正确.故选:A【考点】此题考察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2.如图,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引入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没想到泛滥成灾,主要的原因是…………………………………()A.没有天敌B.气候适宜C.繁殖力强D.以上原因都存在【答案】A【解析】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3.下列哪一项不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加强人工驯化D.加强法制与管理【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异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故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即可做出正确的解答。

4.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率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____。

【答案】黄河三角洲【解析】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后,滚滚东流,像一条巨龙,携沙走浪,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其势不可挡的无穷创造力,填海造陆,在渤海之滨的山东省东营市用甘甜的乳汁,孕育出共和国最年轻的工地──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这里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水资源、植物资源、水生资源及皂类资源,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特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保护湿地环境和资源,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总面积为15.3万公顷,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以年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年制造陆3至4万亩,从而使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逐年增大,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暖温带地区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保护区。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们必须保护青蛙,其意义在于青蛙()A.体表有颜色,适于观赏B.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C.能预测天气变化D.能捕食大量害虫【答案】D【解析】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只害虫,一年便能吃一万多只害虫,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可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青蛙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对人类益处多多.如果没有青蛙,农作物受害,减少产量,人类生存也会受到影响.故选:D.【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2..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

为保护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

【答案】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解析】就地保护是划定一定的区域,对这所有生物和环境同时进行保护,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主要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国建立了许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金丝猴;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是斑头雁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就地保护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3.3.45亿年至2.25亿年前,两栖动物种类繁多,是繁盛时期,在此之后,两栖动物逐渐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逐渐减少,主要原因()A.环境污染B.人类大量捕杀两栖动物C.气候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D.大量的两栖动物发生了变异【答案】C【解析】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应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这也就是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而两栖动物没有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是主要原因.故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即气候变干燥,地球上逐渐出现干旱和沙漠是导致两栖类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故选C【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4.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中不科学的是A.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解析】A.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保护生物学(黑龙江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东北林业大学

保护生物学(黑龙江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东北林业大学

保护生物学(黑龙江联盟)东北林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目前全球严重退化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A:13B:23C:33D:43答案:B2.目前全球水量明显减少或被严重污染的河流约占河流总数的 %A:30 B:20C:40 D:50答案:D3.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两栖类约占两栖类种数的 %A:20 B:30 C:40 D:10答案:B4.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哺乳动物约占哺乳动物种数的 %A:23 B:43 C:33 D:13答案:A5.全球正在受到威胁的鸟类约占鸟类种数的 %A:32 B:42 C:22 D:12答案:D第二章测试1.昆虫雌雄二型是遗传多样性引起的。

A:对 B:错答案:B2.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A:对 B:错答案:A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或进化潜能。

A:对 B:错答案:A4.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A:对 B:错答案:A5.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该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则愈小,其进化的潜力也就愈小。

A:错 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A:直接价值 B:潜在价值 C:观赏价值 D:间接价值答案:A2.下列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⑥⑤④ D:②①⑤③④⑥答案:D3.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数量多样性答案:A4.水葫芦从国外引进,在滇池里疯狂生长,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灭绝。

导致滇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 B:外来物种入侵 C:乱砍乱伐 D:乱捕滥杀答案:B5.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A:蜥蜴 B:扬子鳄 C:马门溪龙 D:蛇答案:B第四章测试1.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磷大部分的单向流动的,不能构成磷循环,因此磷酸盐资源也因而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联合多家机构曾共同举办了“青年与生物多样性——关爱生命·守护地球”的主题活动。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不应该()A.多植树造林B.少用含磷洗衣粉C.向河流排放污水D.制止捕杀珍稀动物【答案】C【解析】A.多植树造林,树木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B.少用含磷洗衣粉,能减少含氮、磷等物质的水流入河流,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赤潮现象的发生.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向河流排放污水,会污染水域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D.制止捕杀珍稀动物,有利于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2.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护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经济利益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发生冲突时,我们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主,如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时采取绕避、设置安全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意义是有利于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选D。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们必须保护青蛙,其意义在于青蛙()A.体表有颜色,适于观赏B.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C.能预测天气变化D.能捕食大量害虫【答案】D【解析】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只害虫,一年便能吃一万多只害虫,在稻田中放养适量的青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可以避免因喷洒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青蛙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对人类益处多多.如果没有青蛙,农作物受害,减少产量,人类生存也会受到影响.故选:D.【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2.据报道,进入20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这种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C.动物患病D.天敌过多【答案】B【解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不是自然灾害,故A错误;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B符合题意;不是因为动物患病,故C错误;也不是因为天敌过多,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3.下列哪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将濒危动物移入动物园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D.颁布法律保护濒危物种【答案】B【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广东沿海每年都实行休鱼期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这是因为A海洋渔业资源不可再生 B 渔业资源枯竭是自然规律C海洋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 D海洋渔业不适宜进行开发【答案】C【解析】广东沿海每年都实行休鱼期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不是是因为海洋渔业资源不可再生,故A错;不是因为渔业资源枯竭是自然规律,故B错;而是因为海洋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故C正确;不是因为海洋渔业不适宜进行开发,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

2.据报道,进入20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这种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C.动物患病D.天敌过多【答案】B【解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不是自然灾害,故A错误;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B符合题意;不是因为动物患病,故C错误;也不是因为天敌过多,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3.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食物链中弱肉强食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D.物种退化【答案】C【解析】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不是食物链中弱肉强食,故A错;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故B错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是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不是物种退化,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唤起人们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4.3.45亿年至2.25亿年前,两栖动物种类繁多,是繁盛时期,在此之后,两栖动物逐渐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逐渐减少,主要原因()A.环境污染B.人类大量捕杀两栖动物C.气候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D.大量的两栖动物发生了变异【答案】C【解析】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类繁盛;后来气候干燥,水域减少,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环境中两栖类动物才能适应生存.在没有水比较干燥的陆生环境中,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很大.这也就是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而两栖动物没有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是主要原因.故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即气候变干燥,地球上逐渐出现干旱和沙漠是导致两栖类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故选C【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中不科学的是A.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答案】D【解析】A.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麻雀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在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的运动,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原因是:A.通过“剿灭麻雀”的运动,麻雀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B.因为麻雀数量减少,其它鸟也减少了C.麻雀是很多害虫的天敌D.农作物产量增加,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

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建设自然保护区③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④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远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还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的要进行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3.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的发生。

()【答案】错【解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滥砍滥伐和滥捕乱杀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又一个原因;外来生物入侵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因此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4.下列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是:( )A.森林大面积减少B.生活污水排入水体C.乱砍滥伐,乱捕滥杀D.以上三项都是【答案】D【解析】森林大面积减少,会使得生物的栖息地减少,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乱砍滥伐,乱捕滥杀,会使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故选D。

初三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又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是()A.樟树B.珙桐C.马尾松D.侧柏【答案】B【解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落叶乔木.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考点】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引进更多外来物种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3.下列被誉为“活化石”之称的动物是A.大熊猫B.金丝猴C.扬子鳄D.丹顶鹤【答案】C【解析】A.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试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试题及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试题及答案想要学好生物,一定要多做练习题,以下所介绍的初二生物同步练习:保护生物多样性试题主要是针对相关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选择题1.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是()A.海带B.肾蕨C.松树D.榕树2.三峡大坝修建后,人们将坝区的很多物种迁出了原地,这是为了保护()A.生态系统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环境多样性D.生物数量多样性3.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A.基因多样性B.生物种类多样性C.生物栖息地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4.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瑞士D.澳大利亚5.以下那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A.森林面积减少B.环境污染C.生物进化D.生物入侵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下列哪项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A.基因的多样性B.染色体的多样性C.DNA的多样性D.细胞的多样性7.下列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中,属于水生哺乳动物而且正处在灭绝边缘的是()A.大熊猫B.扬子鳄C.大蟒D.白鳍豚8.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灭绝主要原因是()A.同种生物的斗争B.天敌过多C.外来物种入侵D.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9.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A.迁出原地保护B.建立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C.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禁止一切形式的采猎和买卖珍稀动、植物答案: 1.C2.B3.A4.A5.C6.A7.D8.D9.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圈生境和生物群落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

(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

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12)野外灭绝:经过科学调查在某个种原分布区和一切可能的分布区,已经没有存活的个体,但有栽培(或饲养)的种群的物种,认为该物种已经野外灭绝。

(13)功能群::是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相似的作用,集合中的成员之间互相替代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生态过程的执行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14)有效种群数量:是可生育成体的有效数量。

二、填空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潜在利用价值、伦理价值。

2.按不同的分类依据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若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划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卢公约,是 1992 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 1992 年加入该公约。

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是指不久的将来具有高度的灭绝可能性的物种。

4、动态种群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种群和若干个附属的种群。

5、恢复生态学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不行动;恢复;重建;替换等4项。

6、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为 140-170万种?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在 1000-3000万种之间。

7、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组成。

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 1980 年加入该公约。

三、简答题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答:(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2.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及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哪些意义?答:(1)广义的遗传多样性可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包括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库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1分)(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物种的遗传变异。

种的遗传变异既包括群体的个体间变异,也包括群体间或群体系统、地理宗、生态型、变种、亚种间以及农作物品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1分)(3)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3分)①有助于追溯生物进化的历史;②探究现存生物进化的潜能;③可以评估现存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④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⑤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⑥指导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什么?答:(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1分)(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1分)(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1分)(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

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

(2分)4.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及任务?答:(1)展示生态系统的本底(2)保存生物多样性(3)提供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4)开展宣传教育的课堂(5)人类游憩的场所(6)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7)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示(8)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5.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假说?每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冗余种假说:该假说认为保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需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阈值,当生物多样性水平低于阈值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稳定性降低。

当生物多样性的水平高于阈值时部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即出现冗余物种。

(2)铆钉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一艘船上的铆钉。

所有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都发挥积极贡献,而且不能互相替代,并且生物多样性越复杂,就好像船上的铆钉越多,船越坚固,生态系统越稳定、系统的功能越完善。

(3)特异反应假说: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预测,因为物种的作用太复杂。

(4)零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无关。

6.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

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行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

消耗行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

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

产品的价值=第一次销售价—能买到此价的成本,而不是最后的零售价。

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产品有薪炭材、木材、药用动植物、野生食物……Ⅱ.潜在应用价值(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

Ⅲ.生态价值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

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流、能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Ⅳ.论理学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体现在(1)所有的物种都分别代表着面对生存难题,解决生存难题的独特的生物学答案。

因此,每一种都是世界上真实存在的,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享有同人一样的生存权利。

每一个物种都具有与人类需要无关的在价值,高智慧的人类不仅没有损害任何物种的权利,而且具有采取行动来保护物种,使其免受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义务。

(2)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物种是自然群落的一部分,各种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

一个物种的灭绝或损失可能对这个群落中的其他个体成员具有深远的影响。

可能会导致连锁灭绝。

(3)人类必须向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畴。

世界上的所有物种的繁荣、发展都受到环境的负载能力所约束。

物种要利用环境中的资源而生存。

当资源受到损害时,物种的数量将受到影响。

Ⅴ.科学研究价值许多生物已经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并曾给予人类很大的启迪。

而且将继续为科技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7.举出IUCN保护区分类体系中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的5种保护区。

(1)严格自然保护区与科研保护区特点:1)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特征(组成);2)具有国家性或国际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学意义;3)一般不向公众开放,不允许休养旅游;4)可进行有组织的科学考察;5)该保护区自然流程(火烧、演替、自然灾害)任其自然地进行;6)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由国家中央机关直接管理。

(2)自然保护区或受控自然保护区特点:1)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具有国家或世界意义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物钟;保护这些物种继续生存所需的特定的栖息地。

2)同样要求具有较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3)保护区要有被保护对象生存需要的重部条件,以满足其生存和繁殖的需要。

4)不提供休闲和游憩功能;5)可提供科学考察,允许有向导的徒步野行;6)由国家机关或非盈利性组织来管理。

(3)生物圈保护区1)是联合国教科文“人与生物圈”规划建立的保护区;2)功能偏重教育、监测、研究和生态系统保护;3)具有典型的自然生物群落,有特殊意义地区,如自然景观十分协调,具有传统民族生产方式,改造或衰退后得以恢复的典型地区。

(4)国家公园与省立公园特点:1)包括当地一种或几种生态系统;2)植被及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有一定的科学意义;3)基本未开发利用,如有部分开发利用应由国家采取禁止措施,使之恢复;4)经允许可以参观游憩和休闲;5)面积21000hm2(受严格保护面积)。

(5)自然纪念物保护区①目的是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体,如地质断层,地貌结构,②可参观游憩。

8.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1)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在科学的管理下保持自然的本来面目,一方面维持有益于人类的良性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创造最佳人工群落模式和进行区域开发的自然参照系统。

2)保存物种的多样性,即保存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种群的天然基因库。

3)维持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物种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和持续利用,使其不但成为物质资源的基地,也成为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4)保护特殊的有价值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考证,历史、评估现状,预测未来,提供研究基地。

9.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2)各国共同且又分别负责有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的原则;(3)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4)不损害其他国家和各国管辖围以外环境的原则;(5)为保护人类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原则;(6)兼顾各国利益和优先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7)共享共管全球共有资源的原则;(8)禁止转移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原则;(9)重视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则;(10)各国对其所造成的国际环境损害承担责任的原则;(11)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的原则。

10.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1)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2)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3)种群规模小的物种;(4)种群密度低的物种—即单位面积个体数目少的物种;(5)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需要的生境、取食围和分布区都较大的物种;(6)个体较大的物种—需要多食物、大空间又容易被猎取;(7)种群个体增长速率低的物种K型战略物种,需要稳定生境、繁殖晚、个体小、体积大;(8)不能有效扩散的物种;(9)迁移性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依赖于两个或更多生境;(10)遗传变异性很小的种类;(11)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如需要湿地、土壤动物等;(12)以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栖息地的物种;(13)长期或暂时群集的物种;(14)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