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
![斑岩型铜矿主要地质特征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000cab01c281e53a5802ff7f.png)
斑岩型铜矿床多分布于2组构造交汇处、背斜 倾伏端、构造破碎带、穹形构造、角砾状地质体(角
1n1
现代矿业 —————————————————————————————————————————————————~
总第572期
一
2016年12月第12期
砾岩筒)以及构造裂隙(含微裂隙)中。如江西德兴 铜矿位于西园岭背斜倾伏端(沿轴向),西藏江达玉 龙铜矿位于背斜倾伏端(轴部),黑龙江多宝山铜矿 位于千糜岩带构造破碎带中。构造裂隙(含微裂 隙)对成矿发挥了重要作用,矿(化)体的形态、大 小、范围明显受接触带、断裂带裂隙控制,在工作中 除对接触带进行研究外,还应对围岩及侵入岩的裂 隙构造进行分析。
1.4.3表生作用及次生富集
尽管围岩性质对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不具有决 定作用,但对蚀变及其成矿特点有明显影响,即对斑 岩铜矿的物质类型和矿物组合影响较大。据统计, 有30%的矿化发生于围岩内(江西德兴铜矿的70% 产于板溪群千枚板岩中)∞j。对于与斑岩铜矿有关 的围岩,在工作中的注意点有:①若围岩为碳酸盐 岩,应特别注意矽卡岩型和斑岩型2种矿床类型组 合,以免漏矿;②若围岩为海相或陆相火山岩、火山 碎屑岩和砂岩、页岩、泥岩及变质岩系,由于岩石致 密,常为岩体顶盖“隔挡层”,常在岩体内,特别是在 岩体顶部富集成矿;③若围岩为各种角砾状地质体, 特别是矿化角砾岩筒为矿液活动和运移的有利场 所,在一定条件下,可使原生矿化富集以及作为寻找 与斑岩铜矿有直接关系的火山颈和火山通道的重要 标志。
1.3围岩
黝铜矿、斑铜矿等,伴生矿物为黄铁矿、辉钼矿、自然 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绢云母、石英、钾长石等。矿 石构造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状、脉状及块状、角
砾状。斑岩铜矿矿化具有由内I形't-水平(侧向)分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a5e2593c1ec5da50e270ba.png)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近年来对斑岩型铜矿研究的一些进展。
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以及过渡岩浆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般成矿模式。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模式岩浆演化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
这类矿床存在4个特点:一大二贫三易选四露天。
尽管其品味低,但其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并且常伴有Mo、Au、Ag等有益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一、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1.基本地质特征斑岩型铜矿是与陆相次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斑岩型铜矿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
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
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2.围岩蚀变特征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
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俗称“大白菜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 石英内核→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石带) →似千枚岩化带( 绢云母—石英带) →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石英内核是早期岩浆结晶的产物;黑云母—钾长石的交代现象是一种阳离子交换反应;石英—绢云母带围绕和部分叠加在钾化带上,由于它与泥化带往往赋存在内部钾化带和外部青磐岩带之间,故也称之为中间带,其特点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均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部分黑云母也变成了绢云母、黄铁矿、金红石等;泥化带(高岭石—蒙脱石化)的斜长石变化最为明显,靠近矿体的斜长石多蚀变成为高岭石。
二、全球分布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
智利MARCIA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
![智利MARCIA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32867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6.png)
智利MARCIA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智利MARCIA铜矿是世界上著名的铜矿之一,位于智利北部Tarapaca地区,地处海拔4500米以上的Andes山脉,矿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
该矿床是一种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其地质特征如下:一、岩石特征MARCIA铜矿位于Andes山脉的晚白垩世火山岩系中,主要由长英质斑岩、英安质斑岩、粗面斑岩等组成,其中以英安质斑岩最为常见。
这些岩石具有粒度均匀、结晶程度高的特点,矿物组成以斜长石、钠长石、石英和黑云母为主,其中斜长石为矿物化作用的主要载体。
二、矿床特征1. 矿体分布广泛MARCIA铜矿矿体布局分布较广泛,多以不定形或带状分布,形态多样,呈现出狭长脉状、孔隙型、碎屑型等不同形态,矿体相互贯通,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2. 矿物成分丰富MARCIA铜矿是一种典型的含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物有黄铜矿、赤铁矿、方铅矿、菱锌矿等。
其中黄铜矿是矿床中铜的主要矿物。
3. 矿石品位高MARCIA铜矿矿石品位较高,铜品位平均在2%以上。
其中部分区域的矿石矿床品位可高达8%以上,品位较高的矿体在矿区内分布比较集中。
三、成矿机理1. 斑岩岩浆作用Andes山脉是一条构造复杂的地区,斑岩岩浆受到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的影响,流体作用活跃,富含金属物质的流体在岩浆上升过程中被激活,同时不同的矿物在不同的酸度环境下形成矿化作用,使得铜等金属物质含量得到了丰富。
2. 热液流体作用MARCIA铜矿周边存在着明显的断裂或节理带,这些断裂或节理带成为了热液流体的通道,洋流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热量和金属物质,这些物质与矿化流体作用,进一步丰富了矿床中的金属元素,形成了丰富的铜矿化。
三、总结MARCIA铜矿是一种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其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矿床矿物成分丰富,品位高,是智利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
未来的勘探和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对MARCIA铜矿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为智利MARCIA铜矿的相关数据:1. 矿床储量据智利国家矿业局的数据,MARCIA铜矿的矿床储量约为31亿吨,平均含铜量为2.44%,其中可采储量达到12.5亿吨。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0e3daf76294dd88d0d26b49.png)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作者:孙渺汪鹭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3期摘要:斑岩型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因此该类矿床一直是矿床学家研究的热点和矿业公司的首要勘查目标。
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关于斑岩型铜矿床的资料,总结了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特征,斑岩型铜矿与钙碱性系列的侵入体的关系,矿体的赋存位置、围岩的岩性,斑岩型铜矿的蚀变组合和分带等,并对板块俯冲和大陆环境的斑岩型铜矿成因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成因模式1. 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1.1 与岩浆侵入体的紧密联系。
斑岩型铜矿在空间、时间以及成因上都与钙碱性系列的斑岩岩浆侵入体有关,斑状侵入体常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其中以花岗岩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要含矿岩侵入岩。
侵入体的侵位年代主要为中新生代,岩相上主要为浅成、超浅成相,极少数为中深成相,其中浅成、超浅成相与斑岩型铜矿关系尤为密切,它们常为多期多阶段复合杂岩体的晚期产物。
超浅成相主要由潜火山岩组成,它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
潜火山岩的产状总体来说是侵入状的,而非层状,岩相上与火山岩类似,比如其基质结构与火山岩相似。
因此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尤其是对岩体产状的调查,是区分火山岩和潜火山岩的重要途径。
含铜矿的斑岩岩体,一般受构造控制,因此形态上常为蘑菇状、筒状、喇叭状、蝌蚪状以及不规则脉状。
也常见上部为脉群,下部为不规则的岩株体,通常形态特点比较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侵入体是否含矿只靠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和化学分析方面来判断显然是不够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多借助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造岩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辅助判别。
斑岩型铜矿虽然赋存于斑岩体内,但矿化并不局限于岩体内,有些矿化体还可以产于硅铝质的变质岩或者沉积岩的围岩里。
从找矿的角度来说,不能受困于火山岩的限制,要注意到与火山岩无关的浅成岩地区,特别是那些与构造岩浆带有关的浅成岩。
斑岩铜矿介绍
![斑岩铜矿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7a2b2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e.png)
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主要以铜、钼为主,也有斑岩钨矿(含钼)、斑岩锡矿。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地质环境: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成矿时代: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共同特征: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
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
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
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
埋藏浅,易开采,矿石成分简单,易选,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
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
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规模大、选矿回收率高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
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一、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
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因地质特征分析与找矿远景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因地质特征分析与找矿远景](https://img.taocdn.com/s3/m/32292043cf84b9d528ea7a3f.png)
代 , 约 占 3 ; 岩铜矿 在空 间 上主 要分 布 在环 太 平 大 5 斑 洋斑 岩铜 矿 带 、 特提 斯 斑 岩 铜 矿 带 、 中亚 一蒙 古 ( 亚 古 洲 ) 岩成矿 带 和印度 成矿带 。其形 成构 造背 景主要是 斑
中图分 类号 : 6 8 4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4 5 l ( 0 1 0 一 O 3 一 O P 1. 1 B l0— 76 21 )9 l2 3 1 斑 岩型 铜矿 的基本 特征
与直 接控 制斑岩 铜矿 形成 的全球 性 、 区域性 和局部 的板
斑岩型铜矿是指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 , 并具有钾 、 氢 蚀变 矿物晕 和铜 、 、 、 、 、 地球化 学晕 岩浆期 钼 银 铅 锌 硫 后 中 一高温 热 液 形 成 的细 脉 浸 染 硫 化 物 铜 ( ) 床 。 钼 矿 该矿 床 以其 规 模 巨大 , 岩 均 匀 矿 化 , 藏 浅 , 于 露 全 埋 适 采, 选矿 回收 率高 , 常伴 有 Mo AuAg等 有益元 素可 并 、 、 综合 利用 等特 点 , 为 世界 上 最 重要 的铜 矿类 型 , 成 因此 直 是矿业 界感 兴趣 的找矿 目标 。 斑岩 铜矿 成矿 的岩 体 主要 是 富 含挥 发 分 的 花 岗质 岩浆 侵 位 至 浅 成 一 超 浅 成 环 境 形 成 小 型 的斑 岩 体 。 Slte17) ii (9 2首先 提 出斑岩铜 矿 的板块构 造成 矿模式 , lo 即斑 岩铜矿 是地 幔与地 壳物质 交换 作用 的产物 , 成矿母 岩主要 为洋 壳在俯 冲作 用过程 中部 分熔 融形 成 的 。ri r—
金 、 和黄铁矿化或铅 、 银 锌硫化物矿化 。斑岩铜矿床的 成 因模式 主要 是指 斑岩 岩 浆侵 位 后 所 发生 的岩 浆结 晶 演化 与蚀 变矿 化作用 。近 几十年 来 , 国地 质学家 主要 各 根据 成矿 物质来 源 的不 同认识提 出了多种成 因模 式 , 其 中具 有代表 性 的有 以下 四种 : 岩浆 成 因模式 、 流成 正 对 因模 式 、 混合 成 因模式 和脉 动喷 发成 因模 式 。
多宝山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多宝山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245ea80276c66137ee0619bf.png)
1矿区地国 特征 大、 品住 獭高 , 向两侧和向下大都 尊= 制支 尖灭。 1 . 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中有中奥陶统铜山组和多宝山组 , 上奥陶 2 2矿石的矿物组成。金属矿物种类虽多, 但主要工业矿物只有黄铜 统裸河组和爱辉组, 中、 下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和黄花沟组 , 第四系沉积 矿 、 斑铜矿和辉钼矿。 能够被综合利 用的矿物有 自 然金、 银金矿、 自 然银、 辉 层。 其中多宝山组地层与成旷关系密切, 主要为 套 滨海 一浅海相的火山 银矿、 碲镪矿等。脉石 句 约含 9 5 % 左右, 以石英 、 绢西 - r r l 、 绿泥石、 碳 熔岩、 火山碎屑岩、 火山沉积碎屑岩组合。 并以岩性复杂, 纵横向变化大, 且 酸盐为主, 其次为绿帘石、 黑云母、 钾长石、 钠长石等。 遭受不同程度的片理化和热液蚀变作用为其特点。 其岩陛 主要为深绿色 2 3矿石结构、 构造。 矿石结构种类繁多, 就矿物结晶程度而言, 大多呈 安山岩吸喜嗡邑 乡 岩、 中间夹凝I 办澎诵 体。多宝 山矿区—些主要: 矿 他形粒状结构、 半自形晶粒状结构 , 而自 形晶粒状缚 趺少。从晶粒大小 体的顶部多赋存于多宝山组的下部,铜矿化往往赋存于安山岩与凝灰沉 看 , 以细粒结构为主, 中、 粗粒结 句 次之。 从矿物嵌布关系看 , 以交代结构最 移 技垃 带偏安山岩—1 奂 0 。 为发育。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 细脉浸染状构造、 其次为块状构造 1 2侵 入 岩。多宝山矿 区侵 人岩有华力西中期先后形成的辉长岩、 花 及角栎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少见。 2 4矿石类型。2 . 4 . 1 g- i 5 的自然类型。按矿石构造 , 可分为浸染型矿 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 后二者为多宝山成矿岩体) 和华力西晚期先后 细脉浸染型矿石和细脉型矿石三种类型。 按矿石的氧化程度可分为氧 形成的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 更长花岗岩 , 此外 , 矿 区内还有角闪石 石、 闪长玢岩、 细晶石英闪长岩、 闪长玢岩、 闪长岩、 细晶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 化矿石、 混合矿石和原生( 硫化) 矿石三种。 2 . 4 . 2矿石工业类型。本矿床为 等脉岩。与斑岩型铜矿关系 密切的的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的 复合 铜钼矿床, 以铜伴生钼为主要矿石类型, 钼矿石甚 。选矿试验表明, 这些 体, 沿北西向延伸 , 出露面积约 8 k m 2 o 花岗闪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碎裂、 片 类型矿石均可在同 旷 力法 和流程条件下得以选别 ,因此均可划分为 钼 卜种 工业矿石类型。 理化及蚀变。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之间,接触界面犬牙交 铜( 错, 并 多 岩枝穿 人 围岩内, 岩体内也有后者白 勺 = 彭橱 口 { f 氧 虏体。 3找矿标 志 1 3构造。矿区位于北西向多宝山弧形构造带的转折处 、 多宝山倒转 根据多宝山斑岩型铜矿的特征 ,可将本区该类型铜矿找矿标志归纳 l 方面: 倾伏背斜的轴部。 矿区构造十分复杂 , 从空间分布看 , 有N W 向、 N WW 向、 为以下 兀 N E向及 E —w 向四组压疆 和s —N向张『 蚋 造。其中鞍卑 的 N W 3 . 1地层标志。根据统计资料表明, 大矿体的顶部均赋存于多宝山组 向构造和 N W 向弧形构造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N W 向与 N E或 段安山岩地层中, 加之矿与地层在空间分布上 , 有明显的—致 陛, 所以 N N E向构造的复合部位、 N WW与 N N E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是主要的控 中奥陶统多宝山组( —段 ) 安山岩雄『 层 可作为找矿枋 。 3 2侵 入岩标志。 华力西中期被动侵位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 矿构造 , 矿区 处在多种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尤其是 N W 向构造 、 N W向 弧形构造与 N E向构造交汇处, 为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被动 据统计 E 述两岩体的含铜量均高于其它岩 侵位提供了 空间。 构造的复活和多次的交替活动, 为热液提供了 通道和沉 体, 再者 9 0 % 以 上的矿 量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之中, 女 岗闪长 岩内 有 淀场所 。多宝山矿区花岗闪长岩及花 岗闪长斑岩 的侵位和几期的主要蚀 后 3 3构造标志。矿床受悔遣 封 空 制明显 , 其 变和矿化均发生在 N E的构造活动导致 N W、 N WW 向构造张开的时间 内。 处和几 组构造交汇或两组构造交叉部位。 ̄f l - 理化带 、压碎构造带的存 l 4围岩蚀变。 根据区内主要构造岩浆活动, 将蚀变作用划分为四期。 在, 尤其是先压后张的片 理化带。 ③侵 人 岩的 顶部接触带。 ③各 类角砾岩 . 将其中最早的—期作为背景蚀变期以零期表示。零期可能是在奥陶纪火 带 。 特别是 山岩形成之后 , 花岗闪长岩岩浆凝固之前的— 期蚀变。 主要表现在多宝山 组地层大面积的青盘岩化。第—期是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伴生的蚀变作 蚀变规漠大、 强度大、 分带明显 , 是更好的找矽 。 用。计有黑云母化、 青盘岩化、 钾长石化、 钠长石化、 绢云母化和矽卡岩化。 3 5矿化标志。与铜矿相伴生的矿化主要是黄铁矿化和铅锌矿化。由 其中以青盘岩化分布较普遍。第二期是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活动伴生的 于 ] 多分布在 带 、 矿体的外糯 顶部、 尾部, 所以可作为找 标 志。另 蚀变。 计有黑云母化、 绿帘石化、 绿泥石化、 钾长石化、 硅化、 绢云母化、 碳酸 外, 在矿本边部或顶部往往有较多的密集绿泥石碳酸盐脉, 绿泥石碳酸盐 盐化、 硫酸盐化及高岭土化。该期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第三期是与更长 石英脉的穿插, 标志着下 嗣 能有 勺 存在, 是找盲矿体的际 志之一。 花岗岩、 石英 闪长岩伴生的蚀变作用。 计有角岩化、 绢云母化 、 硅化, 局部同 3 . 6次生氧化带标志。含矿岩石经风化后多呈负地形。有用矿物多被 化混染并伴生刚玉、 红柱石及矽线石等接触变质矿物。以上四期蚀变相互 淋滤、 流失而形成‘ 滦 ’ , 肉眼见不到铜矿物 , 但往往在其下部有 呈叠加关系 ,即后期蚀变矿物穿插交代前期蚀变矿物构成了蚀变矿物新 铜体的存在; 另外, 有些铜矿石经氧化后保留部分氧化物, 如兰铜矿、 黑铜 组合, 形成蚀变岩。与区内斑岩铜矿有密切关系的是第二期蚀变。零期和 矿、 孔雀石、 沥青铜矿等, 这些亦是直接找矽 寺 。 3 2地球化学标志。多宝山斑岩铜( 钼) 床的主成矿元素铜、 钼, 重要的 期蚀变是成矿作用的背景蚀变 , 三期是成矿后的蚀变 , 围绕更长花岗岩 伴生元素是银、 金、 铼, 微量元素是铅、 锌、 砷、 钻等。 这些元素对找矿有直接 体形成狭窄蚀变圈, 对矿起破坏作用。 2矿床地 质特征 或间接的指示作用。 3 . 7 . 1赋矿地段( 矿化带) 的地球化学标志。 ①铜、 钼、 银 并伴有铅、 锌、 锰异常, 这是寻找矿带的标志。②在出现 2 . 1 矿体特征。多宝山斑岩铜( 钼) 矿床位于多宝山倒转背斜的倾没 组合异常的外带,
德兴斑岩型铜矿
![德兴斑岩型铜矿](https://img.taocdn.com/s3/m/a8f71bd8b14e852458fb5734.png)
TC209—2 细脉浸染状矿化板岩 黄铁矿以细脉状分布,无穿插现 象,宽度在一个毫米左右,脉体比 较平直,含量在 5%左右。
二、围岩蚀变
对找矿有重要指示意义的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等,弱蚀变 岩带的退色和黄铁矿、镜铁矿化与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往往呈细脉产出均为重要线索。 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找矿的有效标志。
TC202 钾长花岗闪长斑岩 钾长石化明显,呈肉红色,含量在 20% 左右。另可见明显的绿帘石化和绿泥 石化,颜色由青绿色到墨绿色,部分 蚀变呈斑状分布,大小在 5—10mm 之间,约占 20%。暗色矿物风化明显, 成分不明,含量在 60%左右。
TC206—2 钼矿石 整个标本硅化明显,呈条带状分布,约 占 70%,部分明显的绿泥石化,绿泥石 之间可见黑色辉钼矿,细粒结构,金属 光泽明显,含量在 10%左右。
TC207 青磐岩化花岗闪长斑岩 石英,不规则粒状结构,粒度在 2— 3mm,主要矿物为绿帘石和绿泥石, 含量可达 80%以上,可见少量黄铜 矿。
TC201 花岗闪长斑岩,青灰色,块状 构造。表面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还可见铁白云石化。暗色矿物可见长 柱状的角闪石,其表面风化明显,也 可能还有部分辉石,含量约占 10%。
TC211 绢英岩化花岗闪长斑岩 整个标本都存在硅化现象,烟灰色, 含量在 70%左右。黄铁矿细粒结构, 部分呈浸染状分布,表面有氧化色, 含量在 5%左右。可见绢云母化,白色, 沿裂隙发育,约占 20%。表面另有些 矿物被氧化为褐红色,成分不明。
TC210 浸染状矿化花岗闪长斑岩 黄铁矿一浸染状分布在整个手标本 上,金属光泽明显,大小在 1—5mm 之间,暗色矿物主要为辉石和角闪 石,大小在 1—3mm 之间。石英呈烟 灰色,不规则粒状分布,含量在 20%。
德兴斑岩型铜矿
![德兴斑岩型铜矿](https://img.taocdn.com/s3/m/a8f71bd8b14e852458fb5734.png)
TC206—2 钼矿石 整个标本硅化明显,呈条带状分布,约 占 70%,部分明显的绿泥石化,绿泥石 之间可见黑色辉钼矿,细粒结构,金属 光泽明显,含量在 10%左右。
表 6-1 德兴矿田花岗闪长斑岩和浅变质岩接触带附近的蚀变强度分带
蚀变带 特点 发育在 花岗闪 长斑岩 中的内 蚀变带
发育在 浅变质 岩中的 外蚀变 带
蚀变强 度
弱
强 弱
强
岩性变化
花岗闪长斑岩 [钾长石化]-绿泥石化-伊利石-绢云母 绿泥石化-伊利石-绢云母化-水云母-绢云母化 硅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
TC207 青磐岩化花岗闪长斑岩 石英,不规则粒状结构,粒度在 2— 3mm,主要矿物为绿帘石和绿泥石, 含量可达 80%以上,可见少量黄铜 矿。
TC201 花岗闪长斑岩,青灰色,块状 构造。表面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 还可见铁白云石化。暗色矿物可见长 柱状的角闪石,其表面风化明显,也 可能还有部分辉石,含量约占 10%。
接触带 硅化-(绢云母)-白云母化带
(硅化)-(水云母-绢云母-绢云母化)
(绢云母化)-伊利石-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三、矿化阶段
矿床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两期、五个阶段。 一、岩浆气液成矿期:出现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伴有不均匀的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 形 成温度:600-530℃,硫化物的δ34S 1.34‰左右。 二、 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 1) 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阶段: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绢云母-硬石膏等形成。 2) 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此阶段有大量硫化物形成,常见生成顺序为:黄铁
斑岩型铜矿
![斑岩型铜矿](https://img.taocdn.com/s3/m/32687474aa00b52acec7ca5e.png)
SiO2 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 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
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系列
地热系统
100℃ CO2,H2S
火山热液系统
500-900℃
SO2,HCl,CO2
火口湖
200-300℃
CO2,HCl,S
沸 300℃
低硫化作用
Au,Ag
腾
200℃ 300℃
高硫化作用 Au,Cu
初始中和作用 天水
岩浆和潜火山侵入体
斑岩Cu(Mo,Au)
岩浆盐水 流体流动 气体上升
地质测量
1/20万基础上,1/5万和1/2.5万地质测量,圈定远景区域,进行更大比例尺填图
地质类比法 剥蚀深度的判别 2.综合方法
细脉状
青盘岩化带
绿泥石、绿帘 石、石英、
方解石
外部蚀变带
边缘带 铅、锌、金、银
黄铁矿
方铅矿、闪锌 矿、自然金、 自然银、黄铁矿
细脉状、脉状
脉状
矿化特点
❖ 矿化类型及矿体特征
斑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型矿化 柱状矿体 筒状矿体
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矿化 透镜状矿体 似层状矿体 不规则状矿体
蚀变矿物 空间位置 矿化类型
矿物组合
矿石构造
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 石,石英、
绢云母
中心蚀变带
铜、钼
似千枚岩化带
石英、绢云母、 黄铁矿
内部蚀变带 铜
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e26cf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5.png)
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位于中国新疆南部准噶尔盆地的东部,是新疆最大的铜矿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该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晚期,主要形成于富含流纹岩的斑岩体上,是典型的斑岩铜矿。
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是较典型的斑岩型铜矿,主要含矿岩性为斑岩和花岗岩,其中斑岩体积较大,主要是经过了热液充填和变质作用的基性侵入体。
花岗岩主要是脉状分布在斑岩中、辐射分布在峡谷断裂带中,以及散布在盆地中。
矿石主要是黄铜矿和黄铜矿,少量赤铜矿和黑钨矿。
该矿床的形成与区域致密构造控制,热液乃至岩浆的充注,岩体中次生的结构变形与脉状构造发育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准噶尔斑岩铜矿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阶段为岩浆期、热液阶段和后期脉状矿化阶段。
在岩浆期,地下岩浆活动逐渐加剧,产生了大量热液,导致基性岩石的蚀变和水化。
在热液阶段,热液开始充注到岩石中,使其发生了挤压和变形。
此阶段的热液对基性侵入物质的溶解和改造作用使得其成为了富铜的斑岩。
在后期脉状矿化阶段,热液主要通过脉状断层侵入到岩石中,后期脉状矿化使得原生矿物得到了重复的赋存。
综上所述,准噶尔斑岩铜矿地质特征明显,其成因与斑岩、热液作用等紧密相关。
这一矿床的发现对于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经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后续矿床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根据研究表明,准噶尔斑岩铜矿资源总储量达到2.9亿吨,铜金属含量为0.62%,元素富集系数高。
其中超大型和大型矿床占总储量的75%以上,矿石品位较高,含铜量平均在0.4%以上。
此外,在该矿床中还发现了大量黄铜矿、黄铜矿、赤铜矿、黑钨矿等多种有价金属,矿石综合含金属量较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准噶尔斑岩铜矿的资源量相当可观,矿石的品位和综合含金属量都较高。
在当今世界,需求量大量增长的铜矿资源是重要的有价矿产资源之一,在诸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含铜量和品质越高,货值也就越高。
因此,准噶尔斑岩铜矿的发现对于中国和全球的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aac5c1ce2f0066f53322c4.png)
《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读书报告姓名:马卓妮学号:20141003347 班级:015141 指导老师:杨振一.基本内容介绍1.基本概念斑岩型矿床(porphyry deposits)指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成因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一定内在联系,具有一定蚀变和矿化分带性,矿石呈细脉浸染状的热液矿床。
其中以斑岩型铜矿最有意义,研究程度最高。
斑岩型铜矿,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铜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矿化均匀,易采易选的特点,也因此成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最早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开采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巨大铜矿时,矿山工人叫出来的。
我国王之田将斑岩铜矿定义为:与钙碱性,碱性,中-酸性火成岩的浅成-超浅成侵位斑岩有关,斑岩和围岩破裂裂隙强烈,并具 K+、Si+、OH-蚀变矿物晕和 Cu、Au、Ag、Pb、zn、S等地球化学晕、岩浆晚期中温热液阶段、细脉浸染状硫化物铜矿。
铜平均品位一般0.4%,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几百万吨,以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Pt,Pd等等。
斑岩型铜矿床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2.产出环境2.1 时间分布斑岩型铜矿形成时代集中于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型铜矿床目前发现很少。
据芮宗瑶(2004)统计,世界上超过 500万吨的斑岩铜矿集中分布于新生代,大约占59.9%,中生代约占35%。
斑岩铜矿形成时代不均一,但随时代变新,矿床数目增多矿化强度加大。
形成原因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斑岩铜矿主要行成在板块汇聚区,而在前寒武纪全球板块活动机制尚未完善。
中新生代是板块活动最强烈的时期,也是斑岩型铜矿形成的高峰期;二是,由于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带,这些带的后期发育往往形成造山带,成为主要剥蚀区,加上其多形成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中,岩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剥蚀作用形成,随着时间推移古老的斑岩铜矿很难保存。
新疆斑岩型铜矿
![新疆斑岩型铜矿](https://img.taocdn.com/s3/m/cd575bec856a561252d36f73.png)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因地质特征分析摘要:斑岩铜矿是世界上重要铜矿工业类型之一.斑岩铜矿主要形成于聚合板块的活动大陆一侧,一般为典型的边缘构造岩浆活动带的陆缘弧和岛弧环境,裂谷环境也有斑岩铜矿产出.在对斑岩铜矿一般特征介绍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斑岩铜矿产出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初步总结了斑岩铜矿床(点)的时空分布规律.认为新疆目前发现的斑岩型铜矿床(点),大多属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晚泥盆世—石炭纪卡拉先格尔-琼河坝岛弧带和达拉布特、博罗霍洛、伊什基里克-阿吾拉勒铜矿带,是寻找海西期斑岩铜矿的首选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的那拉提和大同铜矿带,是寻找加里东期大型斑岩铜矿的有利地区.位于华南板块北部边缘岩浆弧带上的双羊达坂南和云雾岭铜矿带,是寻找燕山期大型斑岩铜矿值得重视的地区.关键词:新疆;斑岩铜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斑岩铜矿是世界上重要铜矿工业类型之一,常以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品位较低、矿石成分简单、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伴有Mo,Au,Ag 等可供综合利用有益元素为特点。
斑岩铜矿历来为众多学者和矿业界关注、研究的一个重要矿床类型.世界已知铜矿储量超过200×108 t 的99 个超大型以上规模铜矿中,有63 个为斑岩型铜矿,储量占总储量的63.1%。
目前,我国已发现4 个超大型铜矿床,均为斑岩型铜矿床(德兴、玉龙、驱龙、土屋-延东),占全国铜矿总储量的53.6%。
新疆地处中亚-蒙古斑岩铜矿成矿域腹地,西段有发育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科翁腊德(铜储量790×108 t)、阿克斗卡(铜储量588×108 t)等超大型斑岩铜矿,东段有蒙古国近年发现的奥尤陶勒盖(铜资源量3 428×108 t,金1 092 t)巨型斑岩铜矿,新疆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与之类似,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的有利条件。
近年,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增加,新疆斑岩铜矿找矿取得了重要进展。
铜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铜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bb779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1.png)
火山岩型铜矿床
总结词
火山岩型铜矿床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铜矿床类型,主要形成于火山岩地区,具有品 位较高、规模较小、埋藏较深的特点。
详细描述
火山岩型铜矿床通常形成于中新生代的火山岩地区,由火山岩浆活动和后期的热 液作用所形成。该类型铜矿床的品位较高,但规模较小,埋藏较深,开采难度较 大。在全球范围内,火山岩型铜矿床的资源量相对较少。
矿床类型之一。
砂页岩型铜矿床
总结词
砂页岩型铜矿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铜矿床类型,主要形成于 沉积岩环境中,具有分布广泛、品位中等、规模较大的特点 。
详细描述
砂页岩型铜矿床通常形成于古生代的沉积岩环境中,由含铜 砂页岩和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成。该类型铜矿床 的品位通常在1%左右,分布广泛,规模较大,是全球重要的 铜矿床类型之一。
评价原则
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综合性。
评价内容与指标
评价内容
铜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条 件、经济意义等。
评价指标
资源量、品位、储量、采选能力、预 期效益等。
资源潜力评价
资源潜力分类
大型、中型、小型铜矿床。
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地质类比法、统计分析法、成矿规律研究等。
资源潜力评价结果
为铜矿资源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不同类型铜矿床的成矿时 代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主 要集中在中新生代。
成矿环境
铜矿床的形成与特定的地 质环境密切相关,如板块 俯冲带、陆内造山带和陆 表海沉积盆地等。
成矿物质来源
铜的成矿物质来源多样, 既可以是岩浆岩,也可以 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03
铜矿资源评价
评价方法与原则
评价方法
地质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统计预测法等。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_李文昌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_李文昌](https://img.taocdn.com/s3/m/3dd524d928ea81c758f5785b.png)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8卷第2期2011年4月Vol.38,No.2Apr.,2011普朗斑岩型铜矿床位于中国西南“三江”构造岩浆成矿带,产于义敦岛弧带南端的格咱岛弧,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印支期重要斑岩型铜矿床,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义敦岛弧形成于印支期[1-2],在晚三叠世发育了完整的沟-弧-盆构造体系。
产出普朗铜矿的复式岩体位于义敦岛弧的外弧带,靠近俯冲带一侧。
晚三叠世中晚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238~206Ma),在格咱地区由于俯冲角度变缓而形成挤压性岛弧,并产出与压性构造环境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3-5],其成岩成矿时代等前人作了较多研究[6-10],成矿规律和矿床地质特征也有较多的讨论与报道[11-18]。
然而,普朗斑岩铜矿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成矿作用深入研究,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资料分析和补充,探讨斑(玢)岩体的成因、成矿背景及成矿系统,为该地区构造-岩浆带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矿床地质概况从岛弧造山带发展阶段和侵入岩分布、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将格咱岛弧花岗岩带大致从西到东分为:Ⅰ翁上—雪鸡坪岛弧岩亚带(西)、Ⅱ红山—属都蛇绿混杂岩带、Ⅲ亚杂—普朗岛弧斑岩亚带(东)[5]。
普朗铜矿位于亚杂—普朗岛弧斑岩亚带,受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控制。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自上而下为:曲嘎寺组(T 3q )、图姆沟组(T 3t )和喇嘛垭组(T 3lm )。
火山岩主要是晚三叠世卡尼期至诺利期以安山岩为主的钙碱性系列玄武岩-安山岩组合。
普朗复式岩体侵入于图姆沟组的砂板岩和安山岩中,岩体呈不规则产出,NW 向展布,地表出露面积约为12km 2(图1),侵入岩为与安山岩同源的印支期中酸性浅成斑岩[19],而印支期中酸性浅成斑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
矿体空间上呈NW 向展布,平面上为一不规则的卵形,剖面上呈一向上凸起的穹隆,中间铜品位高,向四周铜品位逐渐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李文昌1,2刘学龙1,2曾普胜3尹光侯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昆明650051;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北京100025)提要:普朗斑岩型铜矿是格咱地区印支期斑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义敦构造-岩浆带南端的复式岩体。
德兴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
![德兴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f815df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c.png)
德兴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孟晓雷【摘要】斑岩型铜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金、钼等金属矿资源来源之一,备受地质学者们的青睐.长期以来对斑岩型铜矿的研究取得了重多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其主要分布在大洋俯冲带的上部.绝大多数的斑岩型铜矿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特提斯带和古亚洲造山带附近.其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时期.德兴斑岩型铜矿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并且由于德兴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其构造演化一直是地质学者们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前人的研究,探讨德兴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155-156)【关键词】斑岩型铜矿;德兴;江南造山带;成矿物质来源【作者】孟晓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4.41 矿区地质背景在我国东部地区,中生带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事件,被认为是成矿大爆发的时期。
德兴斑岩型铜矿床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德兴市,杨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拼合形成的构造带上,该带是新元古代九岭地块与怀玉地块碰撞拼合形成的,该地区的特殊构造演化控制了德兴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分布[1]。
在德兴矿区,众多学者经过50多年来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斑岩型铜矿为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目前,德兴斑岩型铜矿作为我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产出地,其目前查明储量中矿石含量约1500Mt,其中含铜量约6.45Mt,含量约24t,银含量约285t,钼含量约0.25Mt。
包括铜厂、朱砂红和富家坞三个斑岩体,整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呈岩株状产出。
现已开采的斑岩体中,铜厂主要为铜矿,富家坞则为铜和钼矿[2]。
在对铜厂矿区的研究中,李晓峰等把与成矿相关的蚀变脉体归为四类来代表成矿作用的不同演化阶段:a:与钾长石蚀变相关的脉体;b:与绿泥石、伊利石蚀变相关的脉体;c:与石英白云母化蚀变相关的脉体;d:与碳酸盐、硫酸盐蚀变相关的脉体。
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
![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0212cf7cb7360b4c2f3f644f.png)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 8月下12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体成因贺耀文(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金昌 737100)摘 要:世界主要铜矿床类型有斑岩铜矿、沉积型铜矿、火山岩型铜矿以及矽卡岩型铜矿床,其中斑岩型铜矿因其分布广、产量高(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成为矿床学家研究的首要目标,全球大多数矿业巨头也都致力于斑岩铜矿床的开发。
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斑岩铜矿的成因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斑岩铜矿;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6-0124-2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ebody formation of the porphyry copper mineHE Yao-wen(Jinchuan Group Co., Ltd., Jinchang 737100, China)Abstract: The main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in the world ar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 sedimentary copper , volcanic type copper deposit and skarn type deposit,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 and the highyield(it accounts for over 50% of the world’s total copper reserves) becomes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study of the deposit scientists . Most of the world’s mining giants are also working on porphyry copp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cientific community more agree with explained several kind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causes. Keywords :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geologic feature; factor 收稿时间:2018-07作者简介:贺耀文,男,出生于1986年,甘肃武威人,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
纳米比亚西南部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
![纳米比亚西南部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c0db37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3.png)
纳米比亚西南部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刘晓阳;龚鹏辉;刘宇;吴兴源;王杰;任军平;贺福清;何胜飞【摘要】纳米比亚西南部奥兰治河海伯地区是纳米比亚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的海伯铜矿和罗雷铜矿具有明显的斑岩型成矿特征.控制铜矿的斑岩体为古元古代威尔斯锥夫岩基的岩枝、岩株状分支,矿体的围岩为古元古界奥兰治河群海伯亚群.威尔斯锥夫岩基与奥兰治河群均为钙碱性火成岩和火山-沉积岩组合,形成于大陆边缘俯冲带的构造背景环境,结合海伯铜矿和罗雷铜矿地质及同位素特征,文章认为该区斑岩型铜矿可能为板块构造成矿.【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5(030)0z1【总页数】8页(P104-111)【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海伯铜矿;罗雷铜矿;地质特征;纳米比亚【作者】刘晓阳;龚鹏辉;刘宇;吴兴源;王杰;任军平;贺福清;何胜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P618.41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东、南紧邻博茨瓦纳与南非、北与安哥拉、赞比亚接壤。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
其优势矿种主要有金刚石、铀、铜、金、银、铅、锌、铁等。
其中,铜储量约120×104 t[1],是纳米比亚仅位于金刚石和铀之后的重要矿产资源。
纳米比亚的铜矿资源主要分布于2个区域:一是与新元古代达马拉(Damara)活动带相关的奥塔维山(Otavi)碳酸盐岩台地区,这是类似于中非铜钴成矿带成矿类型的铜矿矿集区,代表性矿床有楚梅布(Tsumeb)铜铅锌矿和近几年发现的新楚梅布矿、Asis. Far. West矿、Khusib. Springs矿以及Tschudi矿床;另一产地是在古-中元古代的那马奎活动带内,那马奎活动带中有古元古代变质双峰式火山岩,钙碱性侵入岩,其地质背景相当于古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1)与岩体的关系: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0.02 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项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较有利,岩石常具有斑状结构,岩体内外伴有角砾岩带,有的矿化角砾岩筒是主要的开采对象。
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尤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
(2)围岩蚀变特征:
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有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
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2)石英绢云母化带;(3)泥化带(粘土化带);(4)青盘岩化带;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可以是其中某一两个带特别发育,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
金属矿化分布在岩体内或部分在岩体内,部分在岩体外,石英绢云母带常为主要的矿化带。
(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也有呈致密块状、角砾状的等等。
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
矿化明显分带,片矿化向外为:Mo—Cu、Cu—Mo、Pb-Zn、Au。
(4)地质构造环境:岛弧,特别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浆弧环境钙碱系列的安山岩带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
矿床多分布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带相对隆起的一侧,一般为深-大断裂带及其上盘。
(5)成矿作用:
当岩浆侵位于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
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
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
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及硫活化并参与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