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doc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
2020-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张海东(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第一部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是一个时代所能产出的最佳作品。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上体现了音乐主题鲜明的特征,舞蹈编创上则体现出动静对比鲜明的特征。
其音乐与舞蹈在剧中的交织展衍,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戏剧性,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音乐;舞蹈中图分类号:J723;J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9-0097-01一、引言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它多元而复杂的艺术内质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解读它、研究它,可以成为一项耐人寻思的工作。
本文以1970年版的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舞蹈进行综合研究,探寻其音乐特点和舞蹈特色。
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特征(一)音乐主题鲜明1.娘子军主题。
作曲家选用了同名影片中的《娘子军连歌》,作为这部舞剧音乐的贯穿主题之一。
“主题动机”(la-la-re)是一个纯四度的音程结构,成为贯穿全剧的音乐素材,根据剧情发展给予不同形式的变化处理。
娘子军主题动机出现在多个舞蹈场景的音乐中,成为全剧音乐最坚实的“底色”。
娘子军主题不同的地方所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在第二场,以女声合唱形式展现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过场中的音乐是由“娘子军主题”发展而来,这段音乐气势磅礴,塑造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伟大形象;最后部分以极快的速度,混声合唱的形式完整再现,以极强的号召性将舞剧推向高潮。
2.吴清华主题。
吴清华主题音调素材和调式与《娘子军连歌》有着紧密联系,其内涵和意韵更为丰富。
如:序幕中,被铁链吊在木柱上的吴清华双目圆睁,一个昂首摆头,乐队激昂、铿锵有力地奏出音乐主题,主题具有小调风格,开始的“主题动机”给人一种不屈、愤怒、反抗的音乐形象,其中三短一长的节奏组合和四五度的音程跳进,使这个音乐主题获得一种戏剧性张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
技巧动作,通过这些强有力的动作来切实传达出吴琼花逃脱 恶霸追捕的决心。此外,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语 汇还对民族民间舞进行了大量借鉴。例如,舞剧中的斗笠舞、 黎族舞、钱铃双刀舞等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充分展现了中国 人民勤劳朴实、积极乐观的民族性格。
图1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 被捆绑在牢笼柱上的吴琼花剧照
图2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吴琼 花与老四搏斗的剧照
贝斯”的动作幅度明显加大,在外形方面还加上了高抬手臂 与握拳,将原本轻柔曼妙的舞姿转变为坚毅灵动的姿态,塑 造出了鲜明的娘子军的人物形象。并且,舞剧中的“女战士 瞄枪”“九人刀舞”等动作均是在“阿拉贝斯”基础上转化而 来的。
巧妙地应用足尖技巧可展现出芭蕾舞别样的轻盈感、线 条美,所以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创作人员没有将 这一技巧舍弃,而是把它与舞剧表现内容进行巧妙融合,让 足尖技巧在整部舞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创作 人员结合吴琼花的反抗个性,在一些展现反抗精神的场景中 巧妙利用足尖强劲力度、向上的动势,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 人物与敌人誓死斗争的狠劲,颇具个性。如图 强 烈的反抗意味。
四、结语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革命精神, 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不仅推进了西方芭蕾与中国故事的有 机融合,以戏剧化的手法展现了真实的中国历史,与人民群 众生活相贴切,与国人的审美趣味相契合,还让外国观众眼 前一亮,向世界讲述了专属于中国的芭蕾故事。
53 2024 DANCE FASHION
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色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伴奏源自于同名电影中 的插曲《娘子军连歌》,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艺术处理。 这一主题曲与芭蕾舞剧的剧情发展紧密相连,实现了对全剧 音乐的全面引领。相较于同名电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中的音乐数量更多,这也是创作人员前往海南采风后潜心创 作的成果。因为创作人员是以海南传统民歌为参考进行创作 的,所以这部芭蕾舞剧的音乐有着鲜明的海南特色,观众可 从中获得别样的审美体验。例如,吴琼花这一角色的主题音 乐是由海南传统音乐《江河水》改编而成的,该角色在舞剧 中是旧社会时期劳动妇女的象征,展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 所以她的音乐主题为小调风格。基于《江河水》改编的音乐 主题节奏富有弹性,音调具有跳跃性,与洪常青这一人物的 音乐主题、《娘子军连歌》一同构成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 军》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音乐主题是一个大小调混合的音 乐主题,颇具男性化特色,并展现出了坚定沉着、刚强豪迈 的情感基调,与其他两个音乐主题相契合,共同塑造了洪常 青理想远大、胸襟广阔的人物形象。《娘子军连歌》鉴于电影 的上映得到了广泛传播,音乐形式简洁、朗朗上口,极易引 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且这首歌也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歌风格 的进行曲,展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在塑造娘子军群体形 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作人员将三个音乐主题贯穿于《红 色娘子军》始终,塑造出了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助推舞剧整 体形象的塑造。另外,舞剧音乐还汲取了大量民间音乐素材。 在实际演奏中,除去西洋管弦乐,还引入了各种民族乐器, 包括柳琴、琵琶、大三弦等,赋予了舞剧音乐鲜明的民族特色。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电影原作,梁信的剧本、谢晋的导演艺术、黄准的娘子军连歌以及祝希娟、王心刚、陈强等表演艺术家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为芭蕾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创作依据。
从银幕形象转换到芭蕾形象能否获得成功,主要从两方面加以审视:第一要体现原作的精髓,第二要充分发挥芭蕾舞艺术的表现特征,使观众在形象转换的观赏中,获得有别于银幕的美感享受。
根据舞剧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特点以及肢体语言的局限性,改编中首先着眼于两方面,一是精简人物,二是浓缩情节。
在电影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十三位,对舞剧无疑是太多了,经反复斟酌,只保留六个人,正面人物琼花、洪常青、连长、小庞,去掉了符红莲、阿贵等人,反面人物南霸天、老四,去掉了大管家、黄振山、陈旅长等人。
在交代情节上尽可能压缩篇幅,采取简练手法,而在抒发人物情感的地方,则尽最大可能给以渲染和深化,发挥音乐、舞蹈的优势。
《红色娘子军》剧音乐的总体构思可概括为“三个主题一个歌”,一个歌就是指电影中的《娘子军连歌》,它流传很广,是娘子军战士群体形象的生动写照,因而要在舞剧中贯穿运用。
而更重要的是要写好琼花、洪常青、南霸天三个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这决定着舞剧的成败。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作者:侯蕾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教学内容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
2.、简要了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和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特色。
教学目标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熟记上述曲目的主题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音乐主题主奏乐器、感受情绪情感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进一步体会音乐在塑造舞剧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结合作品的旋律、题材、舞台布景等艺术元素感受本剧鲜明的民族特色。
2.、能够用自然明亮、亲切热情的声音表现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中根据地群众对党和红军的信任、感激与爱戴。
核心知识结构图《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带再现的三段体)引子 A B A'欢快活泼优美抒情欢快活泼节奏自由舒缓节奏紧凑跳跃节奏略舒展、旋律同A富于舞蹈性起伏大富于歌唱性《军民团结一家亲》引子A A’ B亲切热情亲切热情热烈激动旋律优美抒情,具有鲜明的黎族旋律由F调转至降B调,音乐特色音区上移、力度加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经典片段,并熟记音乐主题,能有感情的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初步了解中国舞剧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在感知音乐要素变化的基础上,探究舞剧音乐在塑造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推动剧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具准备:钢琴、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1.、欣赏《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播放视频)思考:(1)这段舞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回答:(1)这段舞蹈表现了红军女战士和老班长在河边嬉戏的情景。
(2)音乐轻快活泼、明快流畅,富有趣味。
舞蹈《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选自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舞剧是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现代芭蕾舞剧,讲述了海南岛椰林寨的贫苦姑娘吴清华投奔红军参加革命的故事。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参与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的中芭老团长李承祥回忆:《娘子军》的创意源自周恩来总理一次谈话的启迪。
1963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前身)演出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周总理在观看演出中说:“你们可以一边学习排演外国的古典芭蕾舞剧,一边创作一些革命题材的芭蕾剧目。
”“为了适应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可以先编一个外国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
”这是周总理对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即由学习借鉴转入自己独立创作。
1963年底,在舞剧选题的讨论会上,由于故事感人,人物鲜明,《娘子军连歌》家喻户晓,适合发挥芭蕾舞以女性舞蹈为主的艺术特点等原因,与会者一致决定将《红色娘子军》改编为芭蕾舞剧。
事后组成了创作班子,由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担任作曲,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担任编导,马运洪担任舞台美术设计。
大家满怀激情地投身到第一部中国题材的大型芭蕾舞剧的创作中。
对于创作人员来说,首要的是生活。
李承祥回忆,1964年2月,创作班子赴海南岛深入生活,由李承祥任组长,吴祖强、刘庆棠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王希贤、蒋祖慧、马运洪、白淑湘、钟润良、王国华、李新盈。
“我们访问了当年的老革命根据地,当时的老赤卫队长给我们讲述了海南人民的英勇斗争事迹,他亲自带我们去看当年开万人大会的红场,访问经常掩护红军的革命老妈妈。
在琼海县,我们见到当年的娘子军战士,听她们讲述当年海南妇女过的悲惨生活。
受压迫最重,反抗性就特别强,当时好多妇女逃出牢笼,找红军要求当女兵。
一篇篇劳动人民的血泪史、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实物,使我们对海南人民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们将要表现的英雄人物有了更加浓厚的感情。
”李承祥回忆。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电影原作,梁信的剧本、谢晋的导演艺术、黄准的娘子军连歌以及祝希娟、王心刚、陈强等表演艺术家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为芭蕾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创作依据。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艺术风格赏析——以《红色娘子军》和《自毛女》为例
第 四场 : 荒 山野林。喜儿在风刀霜剑 中 拼搏 了多少个寒暑 , 满头秀发由黑转灰 ,由 灰变 白。她登 山攀岭 。仰对长空 ,发誓要活 下去报仇 ! 第 得 知喜儿 的遭遇 , 更是怒火中烧 。黄世仁 、 穆 仁智 闻风丧胆 ,匆匆逃跑 。 第六场 : 奶 奶庙 。白毛女 ( 喜儿 ) 在奶 奶庙与黄世仁 、 穆仁智相遇 , 恨不得把他们 撕成千万条 。大春等追捕黄世仁而至 ,惊疑 白毛女 ,尾追而下……. 第七场 :山洞。白毛女与亲人相见泪涟 涟, 受尽苦难终于重 见天 日。 第八场 : 广场 。喜儿和劳苦大众喜获新
文史艺术 2 0 1 3年 7期 ( 中)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艺术风格赏析
— —
以《 红色娘子军 》和 《 自毛女 》为例
闰 歌 ( 中州大学音 乐舞蹈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中国芭蕾舞剧 《 红色娘子 军>和 ‘ 白毛女》在 中西方舞蹈艺术科 学整合之 中,又突出了芭蕾 中国化 的艺术风格。几十年来,影响 了一代叉一代的观众
、
舞团于 l 9 6 4 年首演 。 序 :十年 内战时期 , 海南岛 。被恶 霸地
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原作体现出的 大无 畏的革命 主题 与时代精神更 是激励 了 无数的观众。 芭蕾 舞剧 主要 是在原 作 的基 础上充 分 发挥舞蹈艺术 的表现特点 , 一方 面更加强调 浪漫主义的激情 , 另一方面注重刻 画舞蹈的 人物形象。于是世 界芭蕾舞台上出现 了英姿
奔红 区。
第二场 : 红色根据地广场。军 民正在共 同迎庆 “ 红 色娘子军连”的成立 。琼花赶 到 会场受到热烈欢迎 和亲切关怀。她愤怒地 控 诉 了南霸天 的滔天罪 行 ,激 起军 民怒火万 丈 。琼花人伍 , 连长授枪 。 第三场 : 南霸天的庭院。洪常青化装深 入虎穴 ,约定午夜与娘子军里应外合 , 歼灭 南匪 。 琼花悄悄进入匪巢同小庞联络 , 见 到
选修作业《红色娘子军》赏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实验1101班邢悦学号:2011111708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自1964年问世,一直到现在演了40多年了。
它以中国革命历史作为创作的历史依托,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
《红色娘子军》的剧情取材于梁信的同名电影剧本。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琼花,由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琼花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
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
她冒着风雨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红色娘子军。
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琼花见到南霸天,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
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
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
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
战斗中,琼花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1964年9月26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
周恩来观看演出后走上台,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天桥剧场演了天,紧接着就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装台。
10月8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都观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演出后,毛泽东主席上台与演职员合影,并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方向上是正确的,艺术上是成功的。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十分成功,主旋律不仅动听,而且音乐形象和人物形象性格相吻合,音乐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展开结合密切,很有戏剧效果,引人入胜。
该舞剧音乐的序曲直接从原电影插曲《娘子军连歌》中取材。
此后,该歌曲又作为“舞剧主题歌”不止一次地运用在娘子军连队集体形象出现的场面中,有时是乐队演奏,也有许多时候是通过齐唱、合唱直接表现出来。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
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
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
1964年在北京首演。
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
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
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
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
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
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
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
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
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
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
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作曲。
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
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
1964年在北京首演。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
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
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
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
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
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
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
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
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
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3篇第1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立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开展的时期。
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开展以绝好的时机。
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行一时。
《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
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参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冲动了起来。
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
之后是娘子军连队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之后一众男演员的五寸舞刀表演那么表现出了男演员独有的阳刚之气。
最后男演员和娘子军连队共同起舞,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娘子军连队建立的无比欢快的情绪。
常青怒视群匪和英勇就义的场景也十分深刻。
常青刚刚被敌人抓住时,只见电闪雷鸣,整个场景磅礴有力,演员的表情十分投入,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本场景充分表达了舞台布景、灯光、演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常青就义的场景把全剧推向了最后的高潮,只见常青一脸大义凛然的表情,与敌匪进行了最后的斗争,这里的舞蹈也十分有力度,最终常青被敌匪们团团围住,音乐也直转急下,《国际歌》的旋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里的引用,从听觉上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
如: 在第 二场 , 以女声合唱形式展现 红色 娘子 军的飒爽 英姿 ; 过场中的音乐是 由 “ 娘子 军主题 ”发展而来 ,这段音乐气势 磅 礴 ,塑造 出红 军 战 士英 勇无 畏 、所 向披 靡 的伟 大 形 象 ;最 后部分 以极快的速度 ,混声合唱的形式完整再现 ,以极强的 号召性将舞剧推 向高潮。 () 2 吴清华 主题 。吴清华主题音调素材和调式与 《 娘子 军连歌》有着紧密联系,其内涵和 意韵更为丰富。如 : 序幕 中 ,被 铁 链 吊在 木 柱 上 的 吴清 华双 目圆 睁 , 一个 昂首 摆 头 , 乐队激 昂、铿锵 有力地奏 出音 乐主题,主题 具有小调风格, 开始的 “ 主题动机 ” 人一种不 屈、 给 愤怒 、反抗 的音乐形象 , 其 中三短一长的节奏组合和四五度 的音 程跳 进, 使这个音乐 主题获得一种戏剧性张力。富有弹性的节奏 , 具有跳跃性 的 音调,反映 出吴清华的抗 争精 神,发出了女性愤 怒的呐喊 , 给人一种男性化 了的烈女形象。 随后主题音乐情绪不断变化 和发展 :表现了作为女奴时的愤怒与反抗,逃脱后的机警 , 与 追 捕 者 的 搏 斗 与 挣 扎 , 毒 打 后 的饥 寒 , 解 救 后 的 感激 , 遭 被 仇 人 再 见 时 的 仇 恨 ,冒失 暴 露 后 的 懊 悔 , 变 了 的勇 敢 与 豪 蜕 迈等等 。 () 3 洪常青主题 。 洪常青这个音乐主题英雄性和战斗性 兼具 ,旋律错落有致 ,节奏松紧适宜,呈现高度的器乐化 。 在风格上是一个十分男性化大小调混合风格的音乐主题, 充 分表现 了洪常青作为革命者的奔放的气质、乐观 的情绪、豁 达 的胸怀、远大 的理想 。值得提 出的是 “ 常青指路 ”这段舞 蹈 的音乐是全剧 中色调明亮,最打动人 的一段 。 曲家 为了 作 突出“ 常青指路 ”的重 要性 ,显现共产党在革命斗争 的领导 作用 ,这段音乐突 出了 “ 洪常青主题 ”。伴 随着洪常青 的出 场 “ 亮相 ”,乐 队以 “ 全奏”方式奏 出英 明、神武、精干 的 “ 洪常青主题 ”。这一段 的高潮持续在G 大调属和 弦上 ,引 出的 “ 娘子军主题 ”动机 中的纯 四度音程 ( a l- e 1 -  ̄ r ),正 好是前面G 调的 “ 一主 ”,构成 一个 完全 终止 。 这种 大 属 转换在完成 了两个音乐主题的顺利交接基础上 , “ 将 常青指 路 ”这一艺术表现进行 了升华 。 2 、民族 风格 突显 作 曲家吴祖强 、杜鸣心 曾留学前苏联 ,深谙浪漫乐派 、 俄 罗斯 民族乐派 的作 曲技法 , 他们 以广 阔的视野 ,植根中华 民族音乐文化 的土壤 中汲取营养 , 舞剧音 乐创 作中体现 了丰 富而鲜 明的民族风格 。舞剧 《 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旋律 体现 出五声性旋法 , 局部还运用 了具体 的民间音 调;配器上加上
红色革命的经典——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两首合唱曲为例
与舞 蹈 的 配合 将 “ 军爱民 , 民 拥 军 军
现在 娘 子军 操 练 的故 事 情 节 中 ,将 娘 子军 英 勇慷 慨 的 精神 面 貌 形 象地 突 显
出 来 。 第 三 次 则 是 以 娘 子 军 齐 唱 的 形
式 出现 , 在 电影剧 情 中 , 表 现 的 是 娘 子
与 拓 宽 , 不 仅 延 续 电 影 音 乐 时 代 的 创
《 红 色 娘 子军 》 是 在 我 国 第 一 次 舞 剧 的 发 展 高 潮 背 景 下 产 生 的 ,也 是 继 《 鱼美人》 之后一大舞剧探 索, 在 新 中 国 的 艺 术 史 上 有 很 高 的 借 鉴 与 研 究 价
多次随导演摄制组到海南 深入生活 ,
收 集 当 地 的 民 歌 素 材 ,并 从 这 些 素 材
中 找 到 了 创 作 的 灵 感 。 在 经 过 不 断 的
、
舞 剧《 红 色娘 子 军》
歌》 中, 可 以透 视 出娘 子军 英 姿飒 爽 的
革 命 精 神 面 貌 , 这 种 情 节 深 度 的 加 厚
曲 出 现在 《 红色娘子军》 中第 二场 “ 清
华控 诉 , 参加 红 军 ” 的幕 间 , 是“ 娘 子 军
对 舞 剧音 乐 的 艺术 陶 冶 与情 操 。 本 文
从 舞 剧《 红 色 娘子 军 》 《 娘 子军 连 连歌 》
与《 万 泉河 水 清又 清 》 的音乐分析 、 合 唱 曲艺 术特 征进 行 剖 析 ,将 其 中的音
乐 魅 力 以 不 同 的 诠 释 角 度 进 行 论 述
一
的主题 ” 音 乐。这部 分 音 乐的 出现 与舞 剧 中娘 子军 操 练 整理 军 队 的 内容 相 结 合 ,突 显 了舞 剧 的舞 台戏 剧 性 以及 内
音乐欣赏教案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
音乐欣赏教案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本篇文档将介绍如何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的音乐。
该曲目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开展土地革命》中的《娘子军出征曲》。
以下将从曲目的背景、乐曲的结构与特点、以及表演者所要注意的细节等方面进行介绍。
背景《红色娘子军》是由中国舞蹈家李少春编导的舞剧。
该舞剧以中国革命时期的娘子军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妇女为了民族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的历程。
该舞剧至今仍然是一部受到国内外观众喜爱的经典作品。
而《娘子军出征曲》则是该舞剧中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曲调华丽壮观、曲式优美明快,很好地展现了剧中主人公们“团结起来,英勇前进”的精神风貌。
乐曲结构与特点曲式《娘子军出征曲》采用了AABBCC形式的曲式,即分为A、B、C三个部分,其中A、B两部分各由两段组成,C部分则由三段组成,总时长约7分钟。
这种结构的曲调设计较为流畅,听起来十分感人激昂。
节奏与旋律整首曲子的节奏感明显,使用了许多强调重拍的方式,使旋律格外凸显。
作曲家利用华彩的旋律和古典乐中独奏乐器的资源,使整首曲子的音韵更加丰满,人声、弹拨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乐器也被合理地加以运用。
音乐表现力该曲目的音乐表现力强,遵从剧情的发展,以勇敢、奋斗、互相鼓励和助力为核心,使人感受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首曲子气魄宏大,音色较为明亮清晰,音乐充满了巨大的激情和战斗精神。
表演细节音准对于乐曲的表演,音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对于这首曲子来说,旋律快速变换,乐器搭配繁多,因此表演时要注意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音高,保持各个乐器之间的协调性。
戏剧性在表演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演奏得好就行了,更需要考虑到剧情和戏剧性的表现。
因此,在演奏时需要注意把握乐曲的情感,将音乐与情感融为一体,突出乐曲的戏剧性。
情感表达在表演音乐时,不应只考虑到音乐本身,还要考虑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对于《娘子军出征曲》来说,音乐展现了妇女们英勇前进的决心,并且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作者:张雨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摘 ;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管弦类乐器的演奏、民族元素的加入、器乐合奏、革命歌曲的演绎五个方面。
可以说,其极具张力的舞台音乐对后世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舞台音乐;乐器伴奏;歌曲作者简介:张雨嫣(1991-),女,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J6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2六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1964年在北京首演。
当时正值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红色娘子军》即是按照周恩来指示将芭蕾舞进行“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改革的首次尝试。
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并在后来的文革中与《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同时被作为“八个样板戏”中的代表作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讲述了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一支被称为红色娘子军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她们在党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发动群众等各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故事。
作为舞台表演艺术之一,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任务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艺术形式。
本文拟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方面进行论述。
意大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至于就作曲家创作的特殊性说,‘它是一种不停的造型过程,一种用音乐关系来塑造感情形象的过程’”。
[1]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在塑造形象中的重要性。
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表达选定的富于特性的感情形象是作曲家通常采用的手法。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运用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合了其他民族音调,创新性地将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进一步发展,对塑造舞剧中人物形象具有补充和衬托作用,成功将吴清华、洪常青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
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
舞剧《红色娘子军》鉴赏作者:羊羊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
芭蕾这门艺术本来是舶来品,其中充斥着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影像。
很难想象,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所刻画的革命形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但恰恰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
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
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此舞剧场次介绍:序幕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
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倒老四,在难友的掩护下,夺门而逃。
第一场黑夜,暴雨倾盆。
琼花逃出南府,但又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
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
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
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率领通讯员小庞化妆去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遂指引琼花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
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
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
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南霸天寿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
洪常青化妆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前来祝寿,而真意是约定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
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
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
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逃遁。
琼花因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
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
第四场在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正给娘子军上政治课。
琼花学习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第一局部《序曲》[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理解舞剧这种艺术形式。
2、通过学习,理解舞蹈这种艺术用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3、对学生今后在舞蹈创作上给予一定协助。
[教学难点] 舞剧中某些动作的含意,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寓意,理解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感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时分配] 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介绍舞剧舞剧通称“芭蕾”,即跳舞的意思。
它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戏剧、音乐、美术等要素来揭示主题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种类。
二、作品简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作曲,中央芭蕾舞剧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
全剧分六场。
三、剧情简介全剧讲了贫农女儿吴清华成长的故事。
清华是恶霸地主南霸天家的一个女佣,因为不堪忍受欺凌、压迫,逃出南府未遂,惨遭毒打。
洪常青与通讯员小庞化装侦察巧遇吴清华,将其救起,并指引其投奔红军当上了一名红军战士,吴清华与战士们一起在党的教育下消灭了南霸天。
四、作品分析1、清华的苦难遭遇观看一段影片,思考片中情节。
明确:贫农女儿吴清华被绑吊在柱子上,狗腿子老四奉命将她卖掉。
乐曲开头是个气势磅礴的引子,清华仇恨满腔,打倒老四,夺命而逃。
不久,即被追来的恶奴捉住,打得遍体鳞伤昏死过去,刹时暴雨倾盆,南霸天料定吴清华已死,遂与奴仆仓皇而去。
2、清华被救简要表达故事情节,观看影片,请三位同学演示吴清华、洪常青、小庞三人一起的动作。
教师表达:红军干部洪常青与通讯员小庞化装侦察,途经椰林,救起清华,问明身世后,指引清华投奔红区。
紧接着,以实行曲速度奏出坚定有力的《红色娘子军连歌》主题。
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力,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勇敢坚强、不怕困难、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
在娘子军的营地,女战士们引吭高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打碎铁锁链,翻身闹革命!”她们英姿勃勃,精神奋发地实行操练,为战斗作好准备。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精品文档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精品文档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管弦类乐器的演奏、民族元素的加入、器乐合奏、革命歌曲的演绎五个方面。
可以说,其极具张力的舞台音乐对后世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六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1964年在北京首演。
当时正值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红色娘子军》即是按照周恩来指示将芭蕾舞进行“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改革的首次尝试。
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并在后来的文革中与《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同时被作为“八个样板戏”中的代表作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讲述了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一支被称为红色娘子军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她们在党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发动群众等各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故事。
作为舞台表演艺术之一,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任务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艺术形式。
本文拟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方面进行论述。
意大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至于就作曲家创作的特殊性说,‘它是一种不停的造型过程,一种用音乐关系来塑造感情形象的过程’”。
[1]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在塑造形象中的重要性。
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表达选定的富于特性的感情形象是作曲家通常采用的手法。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运用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合了其他民族音调,创新性地将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进一步发展,对塑造舞剧中人物形象具有补充和衬托作用,成功将吴清华、洪常青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
舞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
其中,吴清华的音乐主题性格鲜明,强烈的反抗精神充斥其间;洪常青的音乐主题简朴奔放、豪迈坚定。
《红色娘子军》,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研究对象
《红色娘子军》,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研究对象舞剧《红色娘子军》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部舞剧作品,中国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迄今中国所创作生产的一部在世界范围内声誉最高的舞剧作品。
在今天的世界上,无论在欧洲还是美洲,对于中国大陆舞蹈艺术的认知,可以说基本上都肇始于这部作品。
这种情况当然与这部作品在国内外舞台上的频繁亮相、广为演出而直接相关。
的确,一部作品演得多了、接受的面广了,自然就会被更多的人认知到、欣赏到,这是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得以传播并产生影响的外部原因。
从其自身来看,这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别样风貌,也的的确确会让那些看过它的人过目难忘。
因此,由于这部舞剧在演和观之间持续不断的良性互动,才会让这部中国舞剧作品自问世始,便一直动力不断地延续至今。
这里面,既有创作者们的呕心沥血,更有一代代“中芭”舞人的奋力支撑,而每一代舞者都花费了毕生的艺术生命来呵护它、维护它,才使得这部作品走向了更多的观众和更广的空间。
伴随着这部作品不断地走向更多人的进程,它同时也塑就了中国舞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和神话。
毋庸讳言,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舞坛上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和神话。
它自五十年前滥觞于中国舞坛之后,虽历经周折,却始终绽放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风采,为新中国的芭蕾舞事业、乃至舞蹈事业被世人所广为认知,提供了一个说不尽道不完、完美而理想的言说对象。
一、国际芭蕾视野中的根性追索舞剧《红色娘子军》(下简称《红》剧)的确是一部怎生了得的中国舞剧宏篇巨制。
它无论在中国舞蹈史还是世界舞蹈史中,都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放眼国际,今天已经在全球遍地开花的世界芭蕾舞艺术迄今已走过四百余年的辉煌发展史。
虽然我们不能对这条历史线索中的所有芭蕾作品都能进行逐一地分析评说,但从那些有幸传衍至我们视野中的优秀舞作中,却可以分明看到一条清晰的历史轨迹。
在这条轨迹上,芭蕾艺术的每一步进展,可以说都与其自身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分不开,法王路易十四、诺维尔、彼季帕、福金、巴兰钦、纽里耶夫、格里戈洛维奇......这一串闪光的名字所书写出的不仅仅是芭蕾的不断进步,更是一个在创新和超越上有所追求的具体写照。
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教材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为芭蕾舞剧,1964年在北京首演。
舞剧叙述了十年内战期间,发生在海南岛琼海市椰林寨的一个革命斗争故事。
贫农的女儿吴清华,被恶霸地主南霸天摧残、迫害。
后来,从牢狱中逃了出来,在红军代表洪常青的指引下,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了红色娘子军连。
在红军的战斗生活中,她经受了考验,成才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消灭了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乐素材,并融合了黎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创作出符合人物性格的鲜明的音乐形象。
教学目标: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初步掌握舞剧和舞剧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基本知识。
2、学会演唱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体会歌曲坚定、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和红军的革命热情。
重点难点:1、了解舞剧和舞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舞剧和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舞剧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
2、用正确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欣赏影片《出水芙蓉》中的形体课片段。
师: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走入今天的音乐课堂,希望我们能够快乐地度过今天的音乐时光。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2、设置疑问:a:视频中的表演形式是哪种艺术形式?(芭蕾舞)b:说说芭蕾舞给你们的感觉、印象是怎样的?(“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鞋立起脚尖起舞,上身特别挺拔,动作优美。
)3、欣赏2个芭蕾舞剧片段,并试着说出他们是选自哪部芭蕾舞剧?3、揭示课题——红色娘子军师:对,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三、新课教学1、舞剧简介师:你们对这部芭蕾舞剧有哪些了解?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为芭蕾舞剧,1964年在北京首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
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
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
1964年在北京首演。
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
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
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
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
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
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
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
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
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
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
全剧的音乐,
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
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
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娘子军连连歌》
这是舞剧的主题音乐,节奏明快、坚定有力、扣人心弦,配合主题歌是老乡们手舞彩旗先十字步接后踢小跳步的欢迎场面,娘子军连战士大踏步行进及指导员与连长检阅式的行进,没有过多舞姿造型。
在阵阵军号声中,战士们立起足尖整队的动作,这一动作有其创作根源。
当年为使芭蕾演员表演上有部队的生活气息,就有演员包括演奏员百余人全部下连当兵,当演员们听到“向右看齐”
的口令时,都下意识地立起足尖,解放军战士都惊讶地叫起来“立起来真好看”、“比我们做得好看”,就这样,小插曲被吸收编排到舞蹈中来,接后面的射击、投弹、刺杀等舞蹈完全来自部队
生活,是军事训练动作与芭蕾足尖技巧的结合,生动地塑造了女战士的飒爽英姿,配以合体的军衣短军裤、大刀、枪械道具,伴随那“向前进、向前进……”乐曲声,昂扬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这是舞剧中一段情节性的小群舞。
万泉河边,几位女战士欢快地追逐嬉闹着,她们发现老炊事班长挑着水桶走来,几个人活泼地涌上前去拦他,一位女战士调皮地举起老班长的旱烟袋,四位女战士搭臂吸跳步、碎移步,设法抢了老班长的水桶欢快地帮他挑水去了。
随着这段轻快的节奏乐曲加之富有情趣的滑音,配以女战士以小腿动作跳跃和足尖快速移动的轻盈舞姿,使舞蹈表演情绪既热情明朗又轻松幽默。
《军民鱼水情》
这是舞剧中一段风格性舞蹈,“斗笠”荔枝体现海南的民间特色,使芭蕾舞剧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
远处传来乡亲们欢快歌声,洪常青和战士们立队欢迎,乡亲们手捧新编的斗笠,鲜红的荔枝来慰问工农红军。
在悠扬的笛声中,红裤白衫的渔家女手捧斗笠翩翩起舞。
姑娘们身着绿衫,手捧荔枝,缓缓移动。
渔家女盘坐成排,几个方向的举落斗笠,映衬着姑娘们热情优美的身影,继而调度成渔家女以前、后Adagio的舞姿造型,三人一组的斜排推进“红区风光好,军民一家亲……”两层圆圈的里外穿插调度,变成两人一组平排交错吸跳,乐曲转调后又调度成大圆圈的里外跑动吸跳穿
插,舞蹈也展现出大场面的互动,在“军民团结向前进”的歌声中进入高潮,大画面造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