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 案例
卫生法律医疗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居民李某,因持续性腹痛,于2021年5月1日到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医院经过初步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安排李某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顺利,但术后李某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肠梗阻。
经过多次治疗,病情仍未见好转,李某遂于2021年6月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分析1. 误诊事实根据李某提供的病历资料和相关证据,法院认定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存在误诊。
医院在手术前未能准确判断李某的病情,导致手术方案不恰当,进而引发了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2. 医院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诊断,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李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因此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因医疗过错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诊给患者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
本案中,李某因误诊导致的肠梗阻,需承担的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等合理费用,以及因误诊给其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均应由医院承担。
三、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判决某市第一人民医院赔偿李某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万元,并赔偿李某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2万元。
四、案例分析1. 误诊的原因本案中,医院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生经验不足:医院在诊断过程中,主治医生可能因经验不足,未能准确判断李某的病情。
(2)检查手段有限: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因检查手段有限,未能全面了解李某的病情。
(3)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在病历管理、医生培训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误诊事件的发生。
2. 预防误诊的措施为预防误诊事件的发生,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
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废物问题日益突出。
医疗废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传播疾病,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我国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案例将介绍一起某市医疗机构违规处置医疗废物事件,以此为例,探讨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二、事件经过2019年5月,某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市某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
经调查,该医院确实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未按规定设置医疗废物储存设施。
该医院在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过程中,未按照《条例》要求设置专用储存设施,导致医疗废物随意堆放,严重污染环境。
2. 未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该医院在收集医疗废物过程中,未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等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导致医疗废物混放。
3. 未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运输。
该医院在运输医疗废物过程中,未使用专用车辆,且未按照规定路线进行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4. 未按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登记。
该医院未按照《条例》要求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无法追溯医疗废物的去向。
三、处理结果针对该医院违规处置医疗废物事件,某市卫生监督所依法进行了以下处理:1. 对该医院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改正违规行为,并处以罚款。
2. 对该医院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给予行政处分。
3. 要求该医院对医疗废物储存设施进行整改,确保符合《条例》要求。
4. 对该医院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四、案例分析本案例反映了我国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以下是本案例的几点分析:1. 法律法规的缺失。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 监督力度不足。
卫生法学案例
卫生法学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与卫生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涉及到法律的规范和裁决。
卫生法学案例作为卫生法领域的典型案例,对于我们了解卫生法律的适用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具体的卫生法学案例,从中学习和思考卫生法律的运用。
案例一,餐饮店卫生问题。
某市一家知名餐饮店因卫生问题被消费者举报,卫生监督部门对其进行了检查,并发现了一些违规行为,比如食材保存不当、厨房卫生不达标等。
根据卫生法相关规定,该餐饮店被责令整改,并处以一定的罚款。
同时,消费者还可以要求获得一定的赔偿。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卫生法的实施不仅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也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案例二,医疗机构责任问题。
一位患者在某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后,出现了感染等并发症。
经过调查发现,该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医疗事故责任。
根据卫生法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事故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为患者提供赔偿。
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卫生法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责任规定非常严格,旨在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案例三,环境卫生问题。
某工业园区附近的居民因环境卫生问题向相关部门投诉,称园区内的废气和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卫生监督部门对园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检查,并要求园区进行整改,同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这个案例表明,卫生法不仅关注个体的卫生问题,也包括了环境卫生的保护,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以上几个卫生法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卫生法在保障公众健康、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医疗机构行为、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增强卫生法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各个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卫生法的宣传和执行,以确保卫生法的有效实施,为社会的健康和安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总之,卫生法学案例不仅是一种案例分析,更是对卫生法律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卫生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2018年,该市发生一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数百人感染疾病,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在事件发生后,市政府高度重视,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本文将以该案例为例,探讨卫生法律法规在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的应用。
二、事件经过2018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不明原因的群体性发热事件。
据初步统计,共有500余人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
事件发生后,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防控和救治工作。
1. 初步调查专项工作组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相关信息。
经调查,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市区某居民小区,疑似因同一水源污染导致。
2. 采样检测针对水源污染,工作组对涉事小区的饮用水源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显示水源中含有致病菌。
同时,对病例样本进行检测,证实病例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3. 依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检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市政府依法对涉事小区进行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同时,对涉事水源进行彻底消毒,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
4. 医疗救治针对病例救治,市政府积极协调医疗资源,对病例进行集中救治。
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防疫知识培训,提高防疫意识。
5. 信息发布市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事件进展和防控措施,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恐慌。
三、案例分析1. 卫生法律法规在事件处理中的应用(1)传染病防治法:市政府依法对涉事小区进行隔离,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扩散。
同时,对病例进行集中救治,保障患者权益。
(2)卫生检疫法:市政府对涉事水源进行采样检测,依法开展检疫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专项工作组,依法开展调查、防控和救治工作。
2. 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1)信息发布不及时:事件初期,市政府对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导致公众恐慌。
卫生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该医院在医疗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卫生法律问题。
本案例将以该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为例,分析卫生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2019年1月,某市发生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
某市A医院作为该市唯一一家设有传染病隔离病区的医院,承担了大量的疫情防治工作。
然而,在疫情防治过程中,该医院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隔离病区设置不符合规定。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设置隔离病区,对疑似传染病病人、确诊传染病病人进行治疗。
然而,某市A 医院在疫情爆发初期,隔离病区设置不符合规定,导致部分疑似病例无法得到及时隔离治疗。
2. 传染病防治措施不到位。
某市A医院在疫情防治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消毒等工作不到位,导致疫情扩散。
3. 信息报告不及时。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
然而,某市A医院在疫情爆发初期,未能及时报告疫情,延误了疫情防治的最佳时机。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某市A医院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首先,隔离病区设置不符合规定,导致疑似病例无法得到及时隔离治疗,增加了疫情扩散的风险。
其次,传染病防治措施不到位,未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最后,信息报告不及时,延误了疫情防治的最佳时机。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未按照规定设置隔离病区的;(2)未按照规定对疑似传染病病人、确诊传染病病人进行治疗、隔离的;(3)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
因此,某市A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卫生法律责任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医院是一家综合医院,拥有床位200张,医护人员300余人。
2019年5月,该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导致医疗废物泄漏,污染了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二、案件经过1. 事件发生:2019年5月15日,某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时,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一桶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破裂,医疗废物泄漏至医院周边的绿化带和下水道。
2. 居民举报:泄漏事件发生后,附近居民发现绿化带和下水道中存在大量医疗废物,随即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
3. 环保部门调查:接到举报后,当地环保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对某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发现该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运输;- 未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导致医疗废物露天堆放;- 运输医疗废物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医疗废物泄漏。
4. 行政处罚: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当地环保部门对某医院作出了以下处罚:- 罚款人民币5万元;- 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按照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三、卫生法律责任分析1. 违反的法律规定:-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运输。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泄漏、渗漏和扩散。
2. 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某医院未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当地环保部门对某医院作出的罚款和责令改正的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 刑事责任:虽然本案中某医院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若医疗废物泄漏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甚至危害公共安全,则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3. 责任追究:- 某医院作为违法行为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卫生法律课堂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本案例以某市某区卫生行政部门对一家非法行医诊所的查处过程为背景,旨在通过分析案例,探讨卫生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区居民王某,因身体不适,在某小区附近的一家无证行医诊所接受治疗。
治疗过程中,王某病情加重,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该诊所无证行医,导致其亲人死亡,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介入调查。
三、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诊所无证行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可开展诊疗活动。
该诊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属于非法行医。
2. 诊所存在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组织机构;(2)有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用房、设施、设备;(3)有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负责人、执业医师、护士;(4)有符合规定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
该诊所不符合上述条件,存在安全隐患。
(二)法律责任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分析1. 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介入:在本案中,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患者家属举报后,迅速展开调查,体现了卫生行政部门对非法行医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2. 法律法规的适用:卫生行政部门在查处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定性,为后续行政处罚提供了法律依据。
卫生法律法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3月,某市市民张先生因腹痛难忍,前往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经诊断,张先生患有急性阑尾炎,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医院安排主治医师李医生为张先生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李医生因操作失误,导致张先生左肾挫裂伤,造成张先生终身残疾。
张先生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治疗结果表示不满,认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经过多次协商未果,张先生及其家属将医院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2. 医院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3. 张先生的损失应如何赔偿?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四、案例分析1. 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本案中,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张先生左肾挫裂伤,造成张先生终身残疾。
根据相关规定,李医生的行为已构成医疗过错。
2. 医院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对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医疗过错负有监管责任。
因此,医院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张先生的损失应如何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因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本案中,张先生的损失包括:(1)医疗费:张先生因治疗、康复产生的医疗费用;(2)误工费:张先生因治疗、康复期间无法正常工作所产生的经济损失;(3)护理费:张先生因治疗、康复期间需要护理所产生的费用;(4)交通费:张先生因治疗、康复期间产生的交通费用;(5)住宿费:张先生因治疗、康复期间产生的住宿费用;(6)住院伙食补助费:张先生因治疗、康复期间产生的住院伙食补助费用;(7)必要的营养费:张先生因治疗、康复期间产生的营养费用;(8)残疾赔偿金:张先生因残疾产生的经济损失;(9)精神损害抚慰金:张先生因医疗事故造成的精神损害。
卫生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大,员工众多,每日接待大量顾客。
然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该企业卫生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餐具清洗消毒不规范、食品储存条件不达标、员工个人卫生意识淡薄等。
这些问题导致顾客投诉不断,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利益。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二、案例事实1. 餐具清洗消毒不规范:经调查,该企业餐具清洗消毒设施不完善,员工操作不规范,部分餐具未达到消毒标准,存在卫生隐患。
2. 食品储存条件不达标:调查发现,该企业食品储存间温度、湿度不符合规定,部分食品已过期,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3. 员工个人卫生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佩戴帽子和口罩,手部卫生状况不佳,对顾客就餐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卫生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证公共场所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四、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二条,该企业餐具清洗消毒不规范、食品储存条件不达标、员工个人卫生意识淡薄等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2. 处罚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该企业作出如下处罚:(1)责令立即改正餐具清洗消毒、食品储存等方面的违法行为;(2)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3)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3. 教育意义:此案例警示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五、启示与建议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卫生法学案例分析
13临本急诊第3小组
案例内容
❖ 2013年的一天,王先生母亲林女士出现反复腰 痛,伴双下肢麻疼,经多家医院和海口市某医院 检查,经证实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 窄症、腰椎失稳”。林女士之后多年采取保守疗 法治疗,直到2014年2月病情加重导致行动不便, 遂来到海口市某医院就诊。2014年3月15日,海 口市某医院门诊医生张某诊断认为,只有手术才 能根治此症。经检查后,林女士定于3月22日上 午施行“全椎板椎管探查加减压加髓核摘除USS 内固定加植异体骨融合术”。但在手术后三个多 小时,林女士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 护理期限确定。
❖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 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 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 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 数。
❖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 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 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 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 2014年4月,王先生与父亲共同将海口市某医院 诉至某区法院。患者家属随后提出医疗损害赔偿 鉴定申请。2015年2月鉴定委员会出具鉴定书, 结论认为,此病例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死
❖ 法院该如何判决医方赔偿患者 的各项损失?
❖ 判决标准是什么?
过错在哪儿?
❖ 疾病的诊断并无过错
❖ 对患者的死亡具有过错,过错参与度为主要 责任。过错参与度为80%
界清原发病和因侵权导致的损害
手术之前的均为正常医疗过程, 未出现侵权行为,所以不赔偿
医疗费赔偿 内容
患者从手术开始到死亡的所有医疗 费用
卫生法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废物问题日益突出。
医疗废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某医院违规处置医疗废物案为例,分析卫生法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介绍某医院是一家综合医院,拥有床位300张,医护人员200余人。
2018年,该医院在处置医疗废物过程中,因违规操作被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查处。
经调查,该医院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未按规定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导致医疗废物直接堆放在病房走廊和公共场所;2.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将感染性废物与一般废物混放;3. 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未使用专用包装物,且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4.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未取得相应资质,擅自将医疗废物运送至无资质的处置场所。
三、法律法规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理。
”本案例中,某医院未按规定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且分类收集不规范,违反了该法规定。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包装、标识,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方式运输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
”本案例中,某医院未使用专用包装物,且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违反了该条例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收集、运输、处置。
”本案例中,某医院将感染性废物与一般废物混放,违反了该法规定。
四、案例分析1. 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在本案例中,卫生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查处违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过分析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某医院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存在多处违规行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卫生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3月,患者李某因急性阑尾炎入住某市人民医院。
入院后,医院对李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经医院外科医生会诊,决定为李某进行阑尾切除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但在术后第3天,李某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
经医院检查,发现李某术后感染,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然而,由于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李某病情加重,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二、案件分析1. 医疗事故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在本案中,某市人民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导致患者李某病情加重,最终死亡。
因此,本案构成医疗事故。
2. 违规操作分析(1)术后观察不到位。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住院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病情变化。
在本案中,医院在李某术后第3天才发现其病情加重,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病情恶化。
(2)抗生素使用不规范。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在本案中,医院未对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增加。
(3)医护人员培训不足。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在本案中,医院未对医护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导致医护人员对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掌握不足。
3.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某市人民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因违规操作导致患者李某死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医疗事故赔偿。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卫生法律制度宣传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违规操作、虚假宣传、欺诈骗保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为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卫生法律制度的宣传力度。
本文将以某市卫生监督执法行动为例,探讨卫生法律制度的宣传案例。
二、案例经过1. 事件起因某市一家知名医院被患者举报,涉嫌违规收费、虚假宣传、违规使用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
接到举报后,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立即展开调查。
2. 调查过程卫生监督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医院存在以下问题:(1)违规收费:该院部分科室存在违规收取患者费用的情况,如未经患者同意,擅自增加检查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等。
(2)虚假宣传:该院在宣传资料中夸大治疗效果,误导患者,如宣称某种疾病可以一次性治愈等。
(3)违规使用医疗器械:该院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未经批准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
3. 处理结果针对上述问题,卫生监督部门依法对医院进行了处罚,包括:(1)对违规收费的项目进行退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2)撤销该院虚假宣传的内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3)对违规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查封,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4. 宣传成果在此次卫生监督执法行动中,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积极开展卫生法律制度宣传,取得了以下成果:(1)提高了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遵守卫生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2)增强了患者的维权意识,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规范了医疗行为,维护了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案例启示1. 加强卫生法律制度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卫生法律制度宣传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卫生法律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为。
卫生法学的案例分析(42页)
«人身损妻赔馇解幹》第二十三备:
住晚伙会朴助者可以参照当地闺■象机关一般工 作人员的出差仗食朴助标准予以确定。受妻人确有必要列外地治疗,因客观房因不能 住晚,旻凄人本人及其珞栌人员实际发生的住 肴赛和伙会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後。
营养费A
►普养费是指灸妻人在連受侵妻后,为補助治疗 成者從it身体尽快康复而会用必要的營秦品所 支出的费用
《最嵩人民法晚关于砷定氏事侵权精神损窖赔楱 责任若千问题的解斧》第十条:
侵权人的it错程度,法律另有現定的涂外; 侵毒的手厌、场合.行豸方式等具体情?;侵权行於所羡成的治杲i侵权人的获利惰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涔能;^灸诉法陡所在地早均生法水早。
►精神拐睿的赙碴數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J⑴(切)⑴(六J
►法律、行故法规对戌矣賂楱全.死亡賠碴全等有羽确蚬定的, 龙用决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最嵩人氏法晚关子确定氏事侵权精神损窖赔後責任若干问题的解幹》第九备:►精神损者扰慰会包括以下方式J:(一J致人或疾的》豸或疾賂凌全;(^*)故人死士的,为死士賠凌金(三J其他相凄蜻形的精神抚慰金。
案例内容
► 2013年的一天,王先生母本林女士出观反是胺痛,伴汉下政森未, 较多农虽陡和海O市某医陡怜去,经A矣其患有"雎推M盘吏出. 胺推管狭窄產,胺推失铯"、林女士之后多年采取保夺疔法沄疔,
生活中的卫生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小区自2000年建成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然而,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分类问题逐渐凸显。
某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由物业公司负责,但由于物业公司管理不善,导致垃圾分类不当,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
某日,因垃圾分类不当引发的纠纷将物业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二、案例经过1. 垃圾分类不当某小区居民王先生发现,小区内垃圾分类投放点周围堆满了各种垃圾,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
其中,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卫生。
王先生曾多次向物业公司反映这一问题,但物业公司并未采取有效措施。
2. 环保部门介入王先生无奈之下,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
环保部门经调查核实,确认物业公司存在垃圾分类不当的行为,要求物业公司立即整改。
3. 物业公司整改不力物业公司接到环保部门的通知后,虽表示会立即整改,但整改效果并不明显。
垃圾分类投放点周围的环境依旧脏乱不堪,居民对此怨声载道。
4. 纠纷升级在多次投诉无果的情况下,王先生联合其他居民,向物业公司提出了集体诉讼。
要求物业公司承担垃圾分类不当的责任,并赔偿居民因此遭受的损失。
三、法律分析1. 垃圾分类的法律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定。
此外,《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也对垃圾分类作出了明确规定。
2. 物业公司的法律责任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者,有责任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不当,物业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居民的权利居民有权依法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权对物业公司的不当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在本案中,王先生等居民依法行使了自己的权利。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物业公司应加强对居民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自觉的行为。
关于卫生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以某食品公司违法生产为例,分析其违法行为、法律后果以及相关启示。
二、案例介绍某食品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糕点、糖果等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在2016年6月被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获,涉嫌生产不合格食品。
经调查,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使用过期原料:该公司在生产糕点、糖果等食品时,使用了过期面粉、奶油等原料,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2. 生产环境恶劣:该公司生产车间卫生条件极差,存在大量老鼠、蟑螂等害虫,食品生产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食品质量。
3. 伪造生产日期:该公司为了逃避监管,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并在包装上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4. 拒不配合执法: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进行检查时,该公司负责人拒不配合,试图干扰执法。
三、法律后果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某食品公司作出以下处罚:1. 罚款:对某食品公司违法生产的不合格食品进行没收,并处以罚款100万元。
2. 吊销许可证:吊销某食品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禁止其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3. 刑事责任:该公司负责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相关启示1. 企业应加强法治意识:企业要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 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提高警惕,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避免购买不合格食品。
4. 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媒体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曝光违法行为,引导公众关注食品安全。
五、总结某食品公司违法生产案例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
涉及卫生法律关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某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于2010年开业。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
然而,该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2015年3月,该院附近居民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称该院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
经调查,该院确实存在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行为。
二、违法事实1. 医院未按照规定设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容器,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合收集。
2. 医院未按照规定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台账,无法准确记录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情况。
3. 医院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置,而是将部分医疗废物露天堆放,导致环境污染。
4. 医院未按照规定将医疗废物交由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而是自行处理。
三、法律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合法、合规处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别收集,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情况。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四、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某医院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构成了环境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法院判决某医院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人民币十万元。
同时,法院责令某医院在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置,并恢复原状。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医院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行为,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侵害了周边居民的合法权益。
法院对此作出严厉判决,体现了国家对环境污染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1. 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颈椎病卫生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男,35岁,某公司职员。
因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张某患上了颈椎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张某在了解到某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一款颈椎按摩器具有显著疗效后,便购买了该产品进行使用。
然而,使用该按摩器一段时间后,张某的颈椎病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加剧的趋势。
于是,张某向某医疗器械公司提出了退货要求,但遭到拒绝。
张某遂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投诉,要求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检测。
二、案件经过1. 投诉与调查张某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投诉,要求对某医疗器械公司的颈椎按摩器进行检测。
卫生监督部门接到投诉后,立即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该按摩器的振动频率、功率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未发现明显质量问题。
2. 专家鉴定卫生监督部门认为,单凭检测报告无法明确判定该按摩器与张某的颈椎病症状加剧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于是,委托相关医疗专家对张某的病情进行鉴定。
专家鉴定认为,张某的颈椎病症状加剧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个人体质等,但不能排除该按摩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协商与调解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卫生监督部门组织张某与某医疗器械公司进行协商。
双方就产品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随后,卫生监督部门介入调解,要求双方在规定时间内达成和解。
在调解过程中,某医疗器械公司承认该按摩器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意对张某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
三、案件处理结果1. 某医疗器械公司赔偿张某经济损失根据协商结果,某医疗器械公司同意赔偿张某经济损失,包括购买按摩器的费用、治疗费用、误工费等共计人民币5000元。
2. 某医疗器械公司对产品进行改进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某医疗器械公司承诺对产品进行改进,包括优化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等。
3. 卫生监督部门对某医疗器械公司进行行政处罚鉴于某医疗器械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卫生监督部门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人民币10000元、责令整改等。
卫生技术人员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市某医院(以下简称“医院”)为一家综合医院,拥有一定规模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
2019年,患者李某因感冒到该医院就诊,经诊断后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李某因医院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李某感染严重,病情恶化。
李某家属认为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遂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
经调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医院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构成医疗事故。
李某家属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承担赔偿责任。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医院是否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2. 医院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案例分析1. 医院是否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对医疗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
”在本案中,医院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李某感染严重,显然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2. 医院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医院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李某感染严重,属于医疗事故。
因此,医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医院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李某感染严重,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构成医疗事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医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李某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五、案例启示1.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
2.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有苍蝇的炸糕?2000年10月24日下午5时左右.有人到天津市红桥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投诉,称昨日在某炸糕分店购买了6个炸糕.在食用时发现其中1个炸糕馅中有1只死“苍蝇”,要求调查处理(在随投诉带来的样品中肉眼可见死苍蝇1只,其肢体完整并清晰可辨)。
投诉人以怕“证据丢失为由,把有苍蝇的炸糕带走。
卫生监督员在受理举报后的第2天前往经营单位调查核实。
在当事人操作间内发现视野内可见l~2只苍蝇,并且2扇打开的窗户无防蝇设施。
经过立案、调查取证并经过议决定如下:根据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操作问窗户无防蝇设施,视野可见1~2只苍蝇,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责令改正,拟处500元罚款;并就炸糕馅中“苍蝇”一事,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拟处1000元罚款的决定。
11月7日对当事人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当事人针对“馅中有苍蝇”的真伪向区卫生局提出陈述和申辩,并愿提供现场开展摸拟实验以证其所辩。
卫生监督机关本着尊重事实、执法公正的原则采纳当事人的陈述,并派卫生监督员在该单位进行了现场实验。
在炸糕馅中各加入死和活苍蝇,按照其制做过程(180℃~200℃,15min油炸)加工后,掰开寻找苍蝇几乎难以辨认,模糊不清,只见到既无翅膀也无腿、爪的类似豆皮的异物。
表明炸糕经加工制作后不可能存在完整苍蝇的事实。
为此当地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再举行合议并决定:维持责令改正,罚款人民币500元的行政处罚,撤消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处以1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经营单位诚恳接受处罚并依法履行了处罚决定,至此本案告终结。
案例二不幸的果子狸2003年12月9日,刘某经批准取得了某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颁发的“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许可证载明养殖种类为果子狸。
12月14日,刘某从外县购进果子狸种苗31只,共花费50900元。
2004年1月8日,由于当地省疾控中心对市场上采集的果子狸进行检测,发现果子狸粪便中有大量的冠状病毒,与人类身上相关的病毒有高度的同源性,存在着野生动物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可能性。
于是,省卫生厅、林业厅等部门联合下法律一份内部文件,要求对果子狸饲养场所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2004年1月19日,县林业局、卫生局、卫生防疫站及当地乡政府在没有出具任何法律文书的情况下,对刘某驯养的31只果子狸进行了宰杀和销毁处理。
为此,刘某将联合执法的县卫生局、林业局等四个单位告上法庭,要求判令四被告赔偿经济损失5万余元。
该执法活动有哪些违法事实?1.没有出具任何法律文书2.没有检测果子狸的带菌情况3.无视“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二条行政机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
检查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验。
对检验合格的,行政机关应当发给相应的证明文件。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四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法院审理后,对这起涉“非典”行政案作出了一审判决,确认被告宰杀果子狸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判决赔偿原告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
任何行政行为的实施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本案例中,四被告实施宰杀果子狸的具体行政行为既无法律依据又不符合法定程序,给原告刘某造成了经济损失,理应依法予以赔偿。
故法院的判决合情合理合法案例三张某经营一家熟食店,为谋取暴利,经常向无证商贩购买低价猪肉,加工成熟食后进行销售。
2002年7月经群众举报,市卫生局对该熟食店进行检疫调查。
结果发现张某经营的熟食制品中有三个品种、七批次细菌严重超标,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较大危害。
市卫生局根据《食品卫生法》对张某处以5000元罚款,销毁所有不合格熟食制品,没收违法所得2000元,并吊销张某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张某对此处罚决定表示服从,没有提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002年8月,张某所在区的工商管理局以熟食店违法经营为由,又对张某进行了查处。
决定罚款6000元并吊销熟食店的营业执照。
张某认为自己因为出售不合格食品一事已被卫生局罚了款,工商局不应该再进行处罚。
而区工商局认为卫生局是依据其对食品卫生监督的职权对张进行查处,而工商局是根据其对市场管理的职权依法行政,且程序合法,两者并不矛盾。
2002年10月,张某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区工商局的处罚决定。
2002年12月,法院经审理,判决撤销了区工商局所作的罚款6000元的处罚决定,但维持了吊销熟食店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
张某不服又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维持一审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由于国家行政权力的分工,不同的行政部门有不同的行政职能和职权。
当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不同的行政法规,相关的行政部门都有权并且有责任进行处罚和纠正,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
案例四根据群众举报,2008年4月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B诊所进行执法检查,在该诊所发现假药"咳嗽痰喘胶囊"40瓶,经调查证实,该诊所分别于2006年2月、2006年11月、2007年8月、2008年4月从某处购进"咳嗽痰喘胶囊",购进数量每次均为50瓶。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案例五2000年5月,某市某区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的食品零售行业进行专项整顿。
5月9日,监督员王某、李某在张某开设的个体食品店内发现:1、货架上正用于销售的饮料38瓶已超过保质期限;2、货架上正用于销售的12盒绿豆糕已发霉。
检查后,两人做了检查笔录,交张某签字确认。
张某开设的食品店全称为千山食品店,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虽然规模较小,但因其24小时营业,所以请了两名帮工。
根据检查发现的违法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并销毁该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由于该案没有证据证明销售非法食品的数量、销售收入等证据。
检查人员考虑到该店的经营规模、承受能力,以及本案的实际,决定处以法定的最低罚款额即1000元的罚款。
同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国卫生部《卫生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简易程序,当场作出了行政处罚,直接交张某签收。
案例六2005年4月,某市卫生监督机构在对市区餐饮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在某酒店抽查拾叁名食品从业人员,其中拾贰名无健康证明。
该酒店规模较大,共有约叁拾张餐台,雇用员工约肆拾余名。
检查后,做了现场检查笔录,交负责人签字确认。
《现场检查笔录》中“被检查人”项填有法人代表等内容根据检查发现的违法事实,该单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工作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或者对患有疾病不得接触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不按规定调离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决定给予立案处罚。
合议人员考虑到该店的经营规模及员工无健康证明比例较大、以及本案的实际,决定处以4000元的罚款。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下达后,该单位于规定时间内进行了陈述申辩,陈述申辩材料中有一份该单位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你认为本案处理的合法吗?你认为该卫生行政机关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案例七1996年1月10日上午,成都市锦江区卫生局执法队食品卫生监督员一行6人到成都市食品厂进行检查,发现该厂使用的辅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罂粟壳,遂决定查封原料库房和成品包装车间并暂扣卫生许可证。
采取以上措施后未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也未告知诉权。
1996年1月24日,食品厂向市卫生局申请复议,至月底,原告又撤回复议申请。
1996年3月8日,锦江区卫生局执法队解除了对原告原料库房和包装车间的查封,并于3月13日发还卫生许可证。
1996年6月5日,食品厂向锦江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锦江区卫生局纠正1996年1月10日所作的违法行政行为,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1996年12月12日,锦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原告诉称:1.被告所属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时,着装不整,未出示执法证件;2.被告认定原告在使用中的香料辅料中含有罂粟壳,但又不依法对该辅料予以采样、存封,而是挑选出罂粟壳单独送样检查;3.被告认定原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扣押原告卫生许可证,责令停业整顿,显属适用法律错误;4.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未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未告知诉权和起诉期限,违反法定程序。
1997年2月12日,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作出(1996)锦行初字第11号行政判决书。
法院认为,被告对食品厂采取查封包装车间和原料库房的强制措施没有法律依据,采取查封强制措施后未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未告知诉权,违反法定程序,因此判决锦江区卫生局执法队1996年1月10日对食品厂所采取的查封强制措施违反法律规定,诉讼费由被告负担。
1996年3月17日,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双方均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至此,这起行政诉讼案以被告锦江区卫生局败诉而告终。
1、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要求和《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第二十条规定,食品卫生监督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必须表明身份,出示监督证件,而该案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在检查时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