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高一第一学期生命科学知识整理

糖类——单糖
6.单糖是指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 (核糖果糖葡萄糖)
7.葡萄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细胞中,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8.核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成分
双糖
9.双糖是指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蔗糖乳糖麦芽糖)
10.蔗糖——甘蔗、甜菜
16.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一章第二节
1.提出疑问 → 提出假设 → 设计实验 → 实施实验 → 分析数据 → 结论 → 新的疑问
第二章第一节
1.在生物体内的元素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9.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0.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11.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整个区域的一切结构和物质都属于细胞质
第三章第二节
1.细胞是生
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细胞核是它们的调控中心
3.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组成
4.显微结构——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21.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合称为原生质层,可看做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这层膜的性质类同于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溶质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一种薄膜)
22.细胞液内含有很多溶解于水的物质,具有一定浓度
23.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时,水分就由细胞渗出,细胞内的原生质层因液泡失水而不断地随之收缩
过多 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
16.Hale Waihona Puke 过量 儿童中毒;缺乏 甲状腺囊肿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知识点:1、介绍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16世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盖伦。
18世纪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订了生物命名方法,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奥地利孟德尔为近代遗传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摩尔根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遗传机制。
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晓得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研究后基因学,转基因学,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3、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明确提出疑点,明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分析数据,结论,代莱疑点4、初步学会显微镜和测量微尺的采用方法(实验1.1)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水的含量、形态和生理作用生物体由化学元素共同组成,通常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有,无机化合物包含水和无机盐。
人和动物体内水约占体重的70%,生物体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人体非政府器官的含水量(%),牙本质10,骨骼22,骨骼肌76,心脏79,血液83,脑84,胎儿脑91。
功能: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介质帮助运输物质参与体内各种生理活动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晓得无机盐的含量、形态、生理促进作用和缺乏症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含量少,约占生物体的1%,有些无机盐是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有些无机离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
生理促进作用:1参予体内许多关键化合物构成2维持细胞功能3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缺乏症:fe贫血ca小儿呕吐zn发育不良i甲状腺肿小第二节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通式、分类和某些糖的生理作用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功能: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生物体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分类:单糖无法水解的最简单的糖。
【精品】高中生命科学(生物)考点全解 复习资料整理全套(59页)(历年整理,word可编辑可打印)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考点全解复习资料整理全套(59页)目录第一部分知识点汇总解析第一部分分章节解析(含有答案)第一部分知识点汇总解析1、解题过程和一般思路:首先是审题,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考查目的(切忌答非所问),注意分清三种信息:抓住有效信息,放弃无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其次是回忆并组织相关知识点;第三是解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注意用全用准有效信息。
看清楚关键字:都、全、一定、必须、根本、只、肯定、完全、直接、主要、正确、不正确、错误……2、区分应激性、反射、适应性、遗传性应激性:植物向性运动、感性运动,动物趋性、反射(一…就…最普遍)反射:神经系统(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适应性: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遗传性:决定..、控制..时选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结构基础:细胞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的基础:细胞分裂3、总结10个基础转基因成功的物质基础: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转基因成功的结构基础:DNA及螺旋结构有性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基因重组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到个体)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细胞增殖(未得到个体)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动物细胞融合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900年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1953,标志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提出,借助实验手段,理化技术4、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以后,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0世纪最伟大发现之一发展方向:宏观:生态学微观:分子水平5、必需元素、植物矿质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矿质6种)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不是Al)、Ni(8种)C最基本 C H O N基本 C H O N P S主要 O湿重最多不同生物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重点总结:N P K Ca Mg Fe B 的重要作用自由水:良好溶剂,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进行6 结合水:细胞结构组成部分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强;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组成成分: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 P、Ca、I等7、无机盐功能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生理盐水生命活动:Ca→抽搐(哺乳动物)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单糖动植物都有)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8、糖的分类动物二糖:乳糖植物多糖:纤维素、淀粉动物多糖:糖元(肝糖元、肌糖元)可溶性还原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脂肪:储能9、脂质分类类脂:磷脂(膜结构基本骨架,脑、卵、大豆中磷脂较多)固醇类:胆固醇、性激素、V D、醛固酮、维持代谢和生殖过程10、写出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连接方式(会画简图)五碳糖 A、T、G、C脱氧核苷酸→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磷酸核苷酸含N碱基 A、U、G、C核糖核苷酸→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写出通式)氨基酸结合方式:脱水缩合肽键:─CO─NH─多肽的命名: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空间结构组成成分:肌肉催化作用:酶11、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功能 运输作用:载体、血红蛋白调节作用: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促激素)免疫作用:抗体 (谐音记忆:狗催运面条) 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 )─肽链条数(M ) 相关计算 蛋白质分子量=N ×a-18×(N ─M )基因(DNA )中碱基:mRNA 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1213、 原生质: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不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胶状物质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剩下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质基质 组成成分不同基质 叶绿体基质 三者之间 所含的酶不同线粒体基质 功能不同组成成分:蛋白质、磷脂、糖蛋白(识别、信息传递等)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区别DNA 的基本骨架)结构特点:流动性...体现:动物细胞膜内陷,变形虫,受精作用 14、细胞膜 荧光材料移动 白(吞噬)细胞 细胞工程 内吞外排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蛋白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 主动运输:矿质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生长素出入膜 自由扩散:水、..O 2、CO 2、酒精、甘油、胆固醇、脂肪酸 脂溶性V 、苯等15能产生水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体内寄生动物无线粒体核膜双层膜结构 mRNA→外结构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核的通道蛋白质→内16、细胞核染色质/体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间期指物质时可以叫染色体)功能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各种细胞器,不合成蛋白质..的哺乳动物17、红细胞鸡血细胞提取DNA蛙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纺锤体、染色体,有DNA复制)无细胞结构(分类地位)细菌病毒(噬菌体)18、病毒寄生在活体..(寄主不同,分为三类)植物病毒只有DNA或.RNA 动物病毒只提供模板(原料、能量、酶、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提供)核酸流感病毒衣壳核衣壳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只有核衣壳囊膜刺突(衣壳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HIV、SARS、烟草花叶病毒都是RNA病毒(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有无细胞核(真核/原核)19、能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生物进行分类新陈代谢类型(同化/异化)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生、消、分)非细胞生物:病毒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原核生物细胞壁:肽聚糖(1)生物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复杂细胞器细胞生物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一个DNA)代表:植物、动物(含原生动物)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原核生物的拟核(无膜仁)→有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不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遵循孟德尔定律→只有基因突变无其他变异自养需氧型:绿色植物、硝化细菌、蓝藻(2)异养需氧型:除体内寄生虫外的动物、真菌、好氧细菌、菟丝子异养厌氧型:寄生虫、厌氧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产甲烷杆菌等)兼性厌氧型:酵母菌、大肠杆菌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分、无机盐)和能量(阳光、热能)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指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蓝藻(3)生态系统消费者(异养型):除蚯蚓、蜣螂的动物、寄生和共生生物的成分分类:初级、次级、三级、四级(如根瘤菌)分解者:蚯蚓、蜣螂、异养腐生微生物(蘑菇、腐生细菌)做题时注意“养”和“氧”的区别注意问的角度是从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还是从代谢类型角度考虑20、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部分干细胞、生发层DNA:复制就加倍,分到两个子细胞就减半染色体:复制不加倍,着丝点分裂才加倍,分到两个子细胞减半染色单体:复制就有染色体的2倍,分开就为0,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分到两个子细胞后减半染色体∶DNA 有单体=1∶2 无单体=1∶1①代表DNA的变化曲线②代表染色体的变化曲线③请自己画出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分裂间期:时间长、起点、染色体复制前期:两现,两失,最明显的变化:出现染色体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的最佳时期21、有丝分裂分裂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与前期相反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中心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分开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高尔基体)22、判断动物细胞分裂方式、时期(1)染色体散乱分布→前期:是否联会形成四分体(是为减I)否→有同为有丝无同为减II(2)染色体排在中央→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两侧→为减I;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有同为有丝无同为减II(3)染色体移向两极→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带单体)移向两极→减I 子染色体(无单体)移向两极→有同为有丝无同为减II(看一极)(4)注意同源染色体的判断:先看奇偶数,奇数→无同;偶数→再看形状大小→两两相同则有同,不同则无同。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
一.什么是生物学?1. 定义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行为、机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正在日渐加深和扩大,不仅要研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要研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人类自己,因为人类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小至生物大分子的基团行为,广至地球表面的生物圈(bio-sphere)的将来动态,延伸至玄古生命的发生和宇宙中生命存在的问题。
3. 生物学的分科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
根据研究角度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根据研究范围分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等。
二.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4)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从微观到宏观分子→细胞→整体水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辨证统一现代生物学的高度分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新学科或边缘学科的产生。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奈的双名法等。
2. 比较方法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各类群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加以比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
(完整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生物)总复习讲义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一、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5、人类基因组计划一一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实施实验一一分析数据一一得出结论一一新的疑问一一进一步探究实验1.1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2、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3、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4、目镜测微尺的使用:(格数X每格长度)5、左眼观察,睁开右眼认识显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像,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x目镜放大倍率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长度(焦距)成反比,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成正立放大虚像,即从物镜进入镜筒内的光线所成的像(假设能成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长度(焦距)成正比,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倒立放大实像,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但一定不能大于物距,否则成虚像。
例题:1. 当在视野中看到"p"时,实物是怎样的?2. 当一个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把它移动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3•当在视野中观测到一个物体在视野中顺时针运动,其实它是在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答:1)实物是“d;'即旋转180°2)向左上方3)顺时针4 .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D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和宽度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1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 自由水/结合水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3、人体缺乏表现:缺水 10%,生理紊乱;缺水 20% ,生命停止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 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 2+ 骨骼:Ca 2+【缺钙,肌肉抽搐】 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 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 甲状腺素的原料)b 、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 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一一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一一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 蛋白质一一双缩脲试剂(紫色)3、 脂肪一一苏丹III (橘红色)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是主要的生命物质) —、糖类化学通式:(C H 2O ) 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 C 6 H 12O 6)注:组成元素 C 、H 、O1、 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 分类 A 、单糖:葡萄糖(糖中的 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五碳糖)B 、 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一一植物;乳糖一一动物C 、 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j I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 i 肌糖原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 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j 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注:组成元素 C 、H 、O2、 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3、 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Y 合成某些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I 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牛素 D、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干重占50%)注:组成元素 C 、H 、O 、N 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2、 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我国约在公元前5000年种植水稻,猪的饲养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李时珍《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药学著作,也是一本生物学著作。
4、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观察。
5、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用牛、羊、狗和猴等动物为材料,进行了内部器官的解剖,并得出人体内部结构与这些动物相类似的推论。
6、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7、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8、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9、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20世纪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一、水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水约占体重的70%,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作用:①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②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水能帮助运送物质。
高中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第一节来到生命科学的世纪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挑选、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2、李时珍《本草纲目》3、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解剖学4、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5、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明确提出了“细胞学说”。
6、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7、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明确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科学家顺利地制备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迁移核糖核酸。
8、1997年英国科学家顺利培育克隆羊“多利”。
9、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将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10、1990-2021年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
目标就是测量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
参予国有英国、日本、德国、法国、中国。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20世纪关键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维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来到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明确提出疑点明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分析数据结论代莱疑点二、显微镜的使用【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就是由化学元素共同组成的。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就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有。
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水约占体重的70%,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促进作用:a.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完整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生物)总复习讲义

(完整版)上海⾼中⽣命科学(⽣物)总复习讲义⽣命科学复习提纲第⼀章⾛近⽣命科学第⼀节:⼀、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李时珍《本草纲⽬》药书、达尔⽂《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物研究进⼊细胞⽔平1953年沃森和克⾥克DNA双螺旋结构分⼦模型建⽴:研究进⼊分⼦⽔平我国成就:合成结晶⽜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林耐——⽣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摩尔根进⼀步揭⽰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命科学研究⼿段:描述法、⽐较法实验法5、⼈类基因组计划——⽣命科学的“阿波罗登⽉计划”(⽤于⼈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第⼆节:1、⽣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步探究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观察:先低倍后⾼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倍镜,再调细调节器2、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反向移3、放⼤倍数:⽬镜X 物镜4、⽬镜测微尺的使⽤:(格数X每格长度)5、左眼观察,睁开右眼认识显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被物镜作第⼀级放⼤后成⼀倒⽴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镜作第⼆级放⼤,成⼀虚像,⼈眼看到的就是虚像。
显微镜的总放⼤倍率=物镜放⼤倍率×⽬镜放⼤倍率⽬镜的放⼤倍数与⽬镜的长度(焦距)成反⽐,长度越短,放⼤倍数越⼤,成正⽴放⼤虚像,即从物镜进⼊镜筒内的光线所成的像(假设能成像)在⽬镜的⼀倍焦距以内。
物镜的放⼤倍数与物镜的长度(焦距)成正⽐,长度越长,放⼤倍数越⼤,成倒⽴放⼤实像,即物距在⼀倍焦距、⼆倍焦距之间;像距⼤于⼆倍焦距但⼀定不能⼤于物距,否则成虚像。
例题:1.当在视野中看到"p"时,实物是怎样的?2.当⼀个物体在视野左上⽅,想把它移动中央,应向什么⽅向移动?3.当在视野中观测到⼀个物体在视野中顺时针运动,其实它是在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答:1)实物是“d”,即旋转180°2)向左上⽅3)顺时针4.⼀个细⼩物体若被显微镜放⼤50倍,这⾥“被放⼤50倍”是指放⼤该标本的 DA、体积B、表⾯积C、像的⾯积D、长度和宽度第⼆章⽣命的物质基础第⼀节:⽆机物⼀、⽔: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作⽤: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热⼤,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存在形式:⾃由⽔(⼤部分,参与上述1作⽤)结合⽔(少量,⽣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由⽔/结合⽔⽐值越⾼,新陈代谢越旺盛3、⼈体缺乏表现:缺⽔10%,⽣理紊乱;缺⽔20%,⽣命停⽌⼆、⽆机盐:离⼦状态存在1、作⽤:a、⽣物体组成成分(例⼦:⾎红蛋⽩:Fe2+⾻骼:Ca2+【缺钙,肌⾁抽搐】Mg 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 ⾷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糖类:淀粉(⾮还原性糖)——碘液(蓝⾊)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班⽒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2、蛋⽩质——双缩脲试剂(紫⾊)3、脂肪——苏丹III(橘红⾊)第⼆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物必含的物质是蛋⽩质与核酸,是主要的⽣命物质)⼀、糖类化学通式:(CH2O)n (⽔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注:组成元素C、H、O1、作⽤:⽣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五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缩合⽽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糖保持动态平衡)肌糖原⼆、脂质:(不溶于⽔⽽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注:组成元素C、H、O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3、胆固醇:调解⽣长、发育及代谢(⾎液中长期偏⾼引起⼼⾎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合成某些激素(性激素、肾上腺⽪质激素)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素D三、蛋⽩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重占50%) 注:组成元素C、H、O、N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物中获得)通式:——NH2 (氨基)——COOH(羧基)氨基酸种类由R基决定O H2、脱⽔缩合形成肽链。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无机化合物】1.水:维持生命活动重要物质,生物化学反应介质,2.无机盐: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有机化合物】3.糖类(碳水化合物):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4.脂质:脂肪,磷脂,胆固醇脂质由C、H、O构成,(部分含有N、P)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储能、维持体温类脂(磷脂,胆固醇):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5.蛋白质:氨基酸为单体的大分子化合物。
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以肽键连接形成肽链。
蛋白质是酶,抗体,激素,血红蛋白,及细胞膜,细胞质,肌肉,皮肤等机体主要成分。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6.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内RNA: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质中7.维生素: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四大能源:①主要储能物质:脂肪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第三章生命物质的基础细胞: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膜:细胞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完成细胞与外环境的物质与信息交换。
由脂质,蛋白质,多糖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为其基本支架。
运输: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被动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顺浓度梯度运输,无需消耗细胞能量,包括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扩散:自由扩散:脂溶性物质及小分子物质自由穿过细胞膜。
协助扩散:溶于水的无极离子和有机小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穿过细胞膜。
胞吞胞吐:胞吞:细胞摄取颗粒性物质(细菌,蛋白质等)胞吐:细胞释放颗粒性物质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生命科学是关于生命的各个方面及其相关知识的学科。
以下是关于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的全部知识点的归纳:1.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组成:细胞膜、质膜、细胞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等。
-细胞器官的功能:质膜的物质运输、细胞质的合成代谢、高尔基体的分泌等。
-素质的活动:细胞的代谢、分裂等。
-细胞的特性:细胞间的协同作用、细胞专门化等。
2.细胞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氨基酸、肽键、三级结构、功能和分类等。
-糖类:单糖、多糖、糖脂等。
-脂类:脂肪、磷脂、固醇等。
-核酸:核苷酸、DNA、RNA等。
3.遗传学-基因的结构:DNA分子、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等。
-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等。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交联和连锁遗传等。
-DNA的复制:DNA复制的分子机制、半保留复制等。
-基因突变:点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
-基因工程:基因克隆、基因组测序等。
4.生物进化与生物分类-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生物化石、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层序等。
-进化的机制:基因突变、基因流、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等。
-生物的分类:物种、属、目、纲、门、界等,按照发育演化和亲缘关系的分类原则等。
5.生殖和发育生物学-生殖细胞的形成:精子和卵子的形成、减数分裂等。
-受精和胚胎发育:受精、原胚层的分化和器官形态的发育等。
-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月经周期、受精卵的形成、胎儿的发育等。
-性别和遗传:性别决定、性别相对于其他遗传特征的表达等。
6.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
-动物的器官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
-生理机能:呼吸、消化、排泄、运动、感知等。
7.生态学-生态基本概念:种群、群落、生态位、生态系统等。
-生态相互作用:捕食、竞争、共生等。
-生态组成和结构:生态因子、物种多样性、营养网等。
-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干扰:生物的灭绝、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保护等。
(完整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生物)总复习讲义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一、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5、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2、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3、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4、目镜测微尺的使用:(格数X每格长度)5、左眼观察,睁开右眼认识显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像,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目镜放大倍率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长度(焦距)成反比,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成正立放大虚像,即从物镜进入镜筒内的光线所成的像(假设能成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长度(焦距)成正比,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倒立放大实像,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但一定不能大于物距,否则成虚像。
例题:1.当在视野中看到"p"时,实物是怎样的?2.当一个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把它移动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3.当在视野中观测到一个物体在视野中顺时针运动,其实它是在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答:1)实物是“d”,即旋转180°2)向左上方3)顺时针4.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D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和宽度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1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自由水/结合水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3、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是主要的生命物质)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注:组成元素C、H、O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五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肌糖原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注:组成元素C、H、O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合成某些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生素D三、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占50%) 注:组成元素C、H、O、N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通式:——NH2 (氨基)——COOH(羧基)氨基酸种类由R基决定O H2、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1953 年
旋__________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 察 、 调查 和 实验 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微观 分子 和 宏观 两个方面发展:在 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 假设 ,用 观
和 细胞器
。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
。细胞质中分布着___内质网_____、___高尔基体_________、____溶酶体___________、
___线粒体__核糖体_______等各种细胞器,它们执行着各自功能,又相互协同,使细胞中的各种生 命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植物细胞还具有___叶绿体____________、 ___细胞壁____________及_____ 液泡__________等结构。 7. 名称 功能 存在细胞(动、植 物)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核糖体 中心体 液泡 溶酶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 储存、加工、转运细胞分泌物,(植)形成细胞壁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有丝分裂 维持细胞形态、渗透压 消化异物 动、植 植 动、植 动、植 动、植 动、低等植物 植 动、植
2.无机盐大多数以
要作用 :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 Mg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 ; 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
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液中 Ca
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
内环境的稳定
3.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质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 水 。
水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水
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第一章 走进生命科学 1. 生命科学是研究 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描述法 实验法 的科学, 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和 比较法 进行研究,随 2.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 着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3. 17 世纪 显微镜 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__DNA 双螺
高考生命科学的知识点

高考生命科学的知识点导语:高中生命科学是高考科目之一,它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人类生命和生物多样性的各个方面。
在高考中,考察生命科学的题目往往涉及到基础的生物知识和科学的应用。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论述,以帮助高考生更好地掌握生命科学的知识。
1. 细胞和细胞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内各种功能的基础。
高考常考的有关细胞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和细胞器。
细胞结构主要指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高考可能考察到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例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在细胞分裂方面,高考经常会涉及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 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通过研究个体间的基因传递和遗传变异,探索生物各种性状的遗传规律。
在高考中,可能会考察到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如等位基因、性状、自交、杂交等。
此外,高考还可能考察到遗传模式和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比如渐渐变性等常见遗传病。
3.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分子层面的结构和功能。
在高考中,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DNA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等。
例如,高考可能会考察到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RNA的功能和种类,以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等。
4.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研究物种演化和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
在高考中,生物进化的知识点通常涉及到自然选择、突变、隔离和适应等。
高考可能考察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以及进化过程中物种的适应能力和多样性的形成。
5.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高考中的生态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种的种群动态和生态平衡等。
高考可能会考察到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生物适应和比较生态学的应用等内容。
结语: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生命科学占据着高中生物学的重要位置。
通过对细胞和细胞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高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一、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素》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观领域)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酸领域)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5、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二、展望:1、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2、生命科学定义: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2、实验要求:重视观察和实验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左眼观察、睁开右眼2、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3、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4、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5、目镜测微尺的使用:(理解练习册习题即可P2)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PO43- 磷脂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注:组成元素C、H、O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肌糖原3、多糖+脂质=糖脂多糖+蛋白质=糖蛋白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注:组成元素C、H、O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注:组成元素C、H、O、N、P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合成某些激素(雌、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生素D三、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占50%) 注:组成元素C、H、O、N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通式:——NH2 (氨基)——COOH(羧基)氨基酸的不同在R基2、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高考生命科学复习资料-NEW生命科学部分..

第一册中学生命科学第一册学问点1、17世纪显微镜的独创,标记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提出,标记生命科学进入分子水平。
2、生命科学早期,主要的视察手段是描述法和比较法,现代生命科学的探讨手段是试验法。
3、我国当代生命科学的两大成就是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4、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国孟德尔;伴性遗传的发觉者是美国摩尔根;达尔文的宏大著作是《物种起源》,他阐述观点的核心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瑞典的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微生物学的的奠基人是法国巴斯德,他先后独创的炭疽病和狂犬病疫苗。
5、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其中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它的存在有两种形式分别是自由水和结合水。
6、无机盐含量很少,约占生物体的1 %左右,其中Fe 的缺少可能导致贫血;Mg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血液中钙离子的降低会导致肌肉抽搐;补锌超标会导致贫血和免疫功能低下。
7、鉴定还原性糖的试剂是浅蓝色班氏试剂;鉴定脂肪的是红褐色苏丹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是双缩脲试剂,出现特定的紫色。
8、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干脆能源物质ATP ;最好的贮能物质脂肪;植物体内的结构多糖是纤维素和贮能多糖是淀粉;动物体内的贮能多糖是糖原。
9、糖类的俗称是碳水化合物,化学通式是(CH2O)n ;细胞中主要的戊糖有核糖和脱氧核糖。
两个单糖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双糖,植物体内常见的双糖有蔗糖和麦芽糖;动物体内常见的双糖有乳糖。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半流淌性,磷酸和含氮碱基一端为亲水性头部,脂肪酸一端为疏水性尾部。
当膜结构被水包围时便会成为双层的膜或微团状。
11、胆固醇主要分布在脑和神经组织,此外肝,肾,肠等内脏及皮肤脂肪中也有。
同时它也是某些雄,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维生素D 等物质合成必不行少的原料。
血液中它过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肌梗死或中风。
2017高三复习资中之生命科学资料

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1.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随着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实验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1953年 __DNA双螺旋__________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假设,用观察、调查和实验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5.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 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并有运送物质、参与代谢、调节保持体温的作用。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
2.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 Fe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 Ca 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内环境的稳定也很重要。
3.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4.糖类的通式是(CH2O)n 。
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几类。
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__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___纤维素是植物糖,淀粉和糖原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5. 脂类主要是由 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整理稿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1.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随着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实验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
3.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1953年 __DNA双螺旋__________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4.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假设,用观察、调查和实验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
5.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 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并有运送物质、参与代谢、调节保持体温的作用。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
2.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 Fe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 Ca 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内环境的稳定也很重要。
3.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4.糖类的通式是(CH2O)n 。
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几类。
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__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___纤维素是植物糖,淀粉和糖原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5. 脂类主要是由 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
___脂肪___、___磷脂___和__胆固醇___是最常见的脂质。
脂肪由___甘油_____和____脂肪酸___组成,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磷脂分子结构中有____亲水性头部____和_疏水性尾部_____,是构成_____膜结构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____细胞膜____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___激素__________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
6.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以___肽键_______连接形成____肽链___,氨基酸的___种类______、______数目____、____排列顺序_____决定了肽链多样性。
蛋白质的____空间结构___是其能多样性的基础。
蛋白质不但是生物体的_____结构物质___________,而且在生理活动中起____调节______作用。
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含量只比水少,占细胞干重的 50% 以上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大约有20 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
氨基酸分子间以脱水缩合的方式互相结合。
10个氨基酸构成1条多肽链,脱 9 份水,形成 9 个肽键,其结构式为。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
7.核酸有两种:___DNA_____________和_______RNA_________。
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五碳糖组成。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简称 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8.____维生素_______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按其溶解特性可分为___脂溶性维生素_____和__水溶性维生素______两大类。
9.例: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的不是。
哪些是氨基酸(①③⑤)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③NH2—CH—CH2—COOH ④NH2—CH—CH2—COOHC00H NH2⑤NH2—CH—(CH2)4—NH2COOH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1.___细胞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在生物界存在着____原核_____细胞和_____真核__________细胞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_细胞核________。
原核生物常见的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
2._____细胞膜__________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_____控制物质进出__________、___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______等功能。
细胞膜主要有___磷脂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__________和____多糖___________组成。
____磷脂______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___蛋白质____________分子有的附着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两侧,有的以不同深度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细胞膜的___流动性______性对于细胞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出方式,有___胞吞胞吐_______、____被动运输______和_____主动运输__________。
___被动运输____________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包括____自由扩散_______和____协助扩散___________。
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通过__胞吞胞吐________的方式运输。
水通过___渗透作用____________进出细胞。
4.实验表明,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__半透膜_______;二是____具有浓度差______ 。
水和溶质都可以____自由通过 _细胞壁。
从整个植物细胞来看,把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__ )看做是一层选择性透过膜,将液泡里面的__细胞液_______与___外界溶液_______隔离开来。
实验表明: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_大于____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__失__水,逐渐表现出__质壁分离______的现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_小于___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__吸__水,逐渐表现出___质壁分离复原_____________的现象。
6. 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各种原料和反应场所。
细胞质中分布着___内质网_____、___高尔基体_________、____溶酶体___________、___线粒体__核糖体_______等各种细胞器,它们执行着各自功能,又相互协同,使细胞中的各种生命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
植物细胞还具有___叶绿体____________、___细胞壁____________及_____液泡__________等结构。
7.中心体有丝分裂动、低等植物液泡维持细胞形态、渗透压植溶酶体消化异物动、植______核膜______核仁__________核基质___________染色质_____遗传物质____的场所,是调控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
具有细胞核的细胞为____真核细胞______。
原核细胞仅具___拟核____,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9.病毒非常小,不具有____细胞__结构,其主要成分是____DNA___和______蛋白质___。
病毒只有寄生在特定的___活细胞____________中才能增殖。
10.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同一种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例:1.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毒,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C )A.选择透过性B.主动运输 C.一定的流动性 D.保护作用2.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3.右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1)图中[2]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5 ]高尔基体。
(2)图中[1]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3)非生物界的能量通过图中结构[4 ]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其色素位于类囊体膜上,这些色素的作用是吸收、转化和传递能量。
(4)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它是细胞生长发育和细胞分裂增殖的控制中心。
(5)若该细胞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14]液泡。
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4 ]。
(6)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11]线粒体供给,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
完成上述生理过程所需的酶是由[13 ]核糖体合成的。
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将扩散到[4 ]处被利用。
(7)如果该细胞是低等藻类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中心体。
(8)染色体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9)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除有[4]、[11]外,还有[8 ]核膜也是双层膜结构。
(10)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重建和消失的是[8、6 ]核膜、核仁。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一、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的___自我更新______的过程,既有__物质代谢___,又有____能量代谢_________。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二、酶酶是__活细胞_____产生的一类__具有催化作用_ __的__生物大分子_______,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__蛋白质____,少数的酶是 RNA 。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酶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酶本身___反应前后性质不变___ 。
实验说明,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不同,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__淀粉______,对蔗糖则不起作用,确切地说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专一性_______的特点。
实验说明,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主要有温度、__ pH值 __等。
三. ATP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__能量_。
_葡萄糖__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_脂肪_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但是,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都不能直接被生物体利用,只有在细胞中随着这些有机物逐步氧化分解而释放出来,并且储存在_ATP_中才能被生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