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读后感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心得体会感悟8篇
作为家长,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明白惩戒的背后应该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诚的关爱,这样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只要抓住实 施惩罚的时机。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 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希望老师只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要根据学生的 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易采用温和式的方法;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应 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易采用谈心式的惩罚方法。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 先肯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心得体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规。长期以来,教师们 最头疼的就是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一旦和孩子的家长产生理解上的矛盾,那么就很可能让 教师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部《规则》详细的规定了能够实施惩戒的具体情况,同时又对教师严厉禁止的行为,做出了非常细化的规定 。《规则》既充分保证了教师的权利,也充分保证了学生不受到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 当的惩罚是可行的。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 的一种教育方式。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 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但是,是只要惩罚就能教好吗?惩罚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很明显都不是。惩罚是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用惩罚来 激发学习者的潜力,改正其不良行为。但并非越重的惩罚就越好。惩罚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因此,惩罚应是适当 的。适当的惩罚能帮助教育,可是过重的惩罚会害了别人。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3篇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3篇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3篇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感悟和思考8篇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感悟和思考8篇给大家整理了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感悟和思考相关内容。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感悟和思考【篇1】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精选12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1多少年来,教师惩罚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我们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哪一个不是从小在父母和教师的“棍棒”之下成长起来的?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家长会以诚心诚意的口吻请求我的老师:“李老师啊,孩子不听话就辛苦您使劲打,要一直打到听话为止”老师是真的听取了家长的意见。
但是我很感激我的家长和我的老师,是他们精心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健康完整的我。
后来,不知是谁提出所谓的“赏识教育”,说什么“好好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在家要父母夸、爷爷奶奶夸、姥姥姥爷夸、七大姑八大姨夸,在学校要老师夸、同学夸。
我认为这些言论都是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但是很多家长都信以为真了。
您试想,一个孩子整天被夸赞声音包围着,他的心智能健康地发展吗?他们得到真正的快乐吗?他们能独自承担现实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吗?他们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祖国栋梁之材吗?他们一旦在校遇到挫折或者被老师批评就会抑郁,就会寻死觅活,更有甚者,家长会追到学校问责教师,甚至殴打老师。
这样荒唐至极的事情屡见不鲜。
导致广大教师们整日“提心吊胆”,不敢充分自主管理学生,生怕给自己招来“祸患”。
这一切都是不良教育风气造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良的教育风气呢,因为教师的手中没有了“戒尺”,教师说话变得不“硬气”了,教师俨然成了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了。
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对于广大教师朋友来说,真是“教师拥有惩戒权,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针对规则的颁布,我表示赞成。
这条规则让广大教师朋友在行使惩戒权时有据可依,有法可依。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5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5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20__年3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试行稿,3月23日,卫辉市教体局在进修校举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专题培训,由内黄县教师进修校王国芳校长授课。
王校长带领全体参训教师逐字逐句逐条地阅读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对教育惩戒进行了全面解读,让全体参训教师很快掌握了教育惩戒制定的意义、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实施流程、具体措施、救济途径等等。
并当堂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效果。
这次《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培训如同及时雨,让我也对教育惩戒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在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台的规定,使教育惩戒有法可依,破解了教育惩戒无度的难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育人过程中“不敢管”的焦虑,维护了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为教师依法育人提供了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深入学习、吃透此次规则的精髓要义,在日后教学工作中遇到必须惩戒的教育情境时,一定要有尺度、有温度地开展教育惩戒。
二、教育惩戒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目的仍是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他为我们今后行使教育权,管理权指明了方向,更加符合教育的规律,注重我们育人的效果。
三、教育惩戒要把握惩戒的度。
惩戒权不等于上方宝剑,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教育惩戒权的使用范围、使用程度,将教育惩戒权与未成年人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触碰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
《规则》中“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决不为。
千万莫让重回手中的教鞭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9篇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9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1王玲华老师认为,对于教育,我们不能一味的依靠教育惩戒,还是应该以爱还有足够的耐心去感化孩子,耐心的辅导教育孩子。
郑刘娟老师认为惩戒作为教育学生方法之一还是有必要的,当然体罚式惩戒是要禁止的,任何体罚都是简单粗暴的做法,都是以伤害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不可取。
惩戒权行使的范围、方法、程序等等都要有章可循,一切以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宗旨和限度,不可由着教师的主观随意去发挥,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罗嗣鑫: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与说服教育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作用于受教育对象。
爱和惩罚,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
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罚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李卫霞:适当的惩戒,则是学生在犯错后应当负起的责任。
适当的惩戒,能够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并让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惩戒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他们对他人造成了影响甚至是伤害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李琼老师认为,跪着教书的老师,教不出来站着的学生。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
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
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金晓芳老师这样说道: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
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有“惩戒教育”。
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15篇)
202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15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1近年来,教师惩罚学生的类似事件被频繁爆出,无论是最近武汉市汉江区的那位以用尺子打手心的方式惩罚哪些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从老师管理的学生们,最后遭到停课反省处理,并向所涉及到的学生和家长们道歉的那位小学班主任老师。
还是此前用书本敲打了几下逃课学生就遭到当地教育局和学校严重处理,更是一度被加入到“黑名单”中,最后终是获得公道处理的五莲二中的杨守梅老师。
此类新闻一经报道便会引发网友的广泛热议,更是将教育惩戒权带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针对此类事件,一部分网友认为教师行为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应得到处罚。
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适当惩罚可以接受,只要不是脚踹针扎那种泄愤行为”,“现在的孩子也太娇贵了,家长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心疼老师,老师也太难了”,更是有人表示疑惑“老师这个曾经最光辉的职业怎么现在就变得如此如履薄冰?”新年伊始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是教育部在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后制定并颁布的,预计今年三月起试行。
该文件规定了学校及教师可以在学生不听从管理,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教育惩戒,但应当育人为本、合法合规、措施适当。
教育惩戒可按其程度分为一般、较重、严重三种,其中,一般教育惩戒针对的是违纪违规行为较轻的学生,学校及教师可以批评教育学生,使其做书面检讨。
较重教育惩戒针对的是违纪违规行为较重的学生,学校及教师可对此部分学生进行学校规章制度的教育。
严重教育惩戒针对的则是违纪违规行为严重且影响恶劣的学生,可对其进行停课停学等处罚。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保证学校及教师实施正当的教育惩戒呢?这个“正当”应该如何把控?该文件也对此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校及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要会用善用。
学校应多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惩戒要与激励式教育教学法等正向方法结合使用。
第二,加强保障,保证学校及教师能用敢用。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共三篇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共三篇心得体会中小学教育规则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共三篇[一]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教育惩戒新规已于3月1日起施行。
教师如何在被赋予教育惩戒权的情况下,做到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分寸,是关注的热点。
惩戒教育早在春秋时期,XXX就已经将其应用于弟子们的教育。
两千年后,西方教育家XXX也指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必要的惩戒对于学校教育起到的正向作用值得探讨。
教育除了爱,更不可缺少的是管教,或者说是惩戒。
严管就是厚爱,惩戒也是呵护。
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无法无天,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XXX宠溺孩子的家长。
教师应学会使用“绿色惩戒”,使学生,特别是还处于强可塑期的孩子,认识并改正成长道路上的不当行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不断地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本学期首月的某天早上,我在批改作业时,接连发现二三十个学生都写错了作业。
了解情况后,发现是一向喜欢恶作剧的XXX在前一天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在黑板上改掉了作业的页码。
我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随后我口气缓和地摸着他的头,循循善诱的让他明白要为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
第二天,他首先向同学们真诚道歉,并主动要求自己抄写第一单元的公式三遍以示惩戒。
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一对一为他进行心理疏导,并说明只需抄一遍即可,一方面可以加深他对公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他承认错误,积极改正的认可。
自此以后,XXX的表现都很积极,研究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我更加尊重。
最近,他的妈妈也惊讶于孩子的转变,实现了从逃避数学作业到可以自觉主动完成的蜕变,家长满意度提升,孩子健康成长,教师成就感拉满,家校共育的关系进一步和谐。
XXX:惩戒教育不是“打”出来的学校惩戒教育的正确方式惩戒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惩戒不是“打”出来的。
正确的惩戒教育方式应该是以爱为基础,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激发其改正错误的内在动力。
在惩戒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惩戒。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0篇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0篇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1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
《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规则》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通用19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通用19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篇1《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主要是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学生和老师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也能进一步地保障和规范学校制度,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法治社会建设一部分。
并且教育惩戒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今后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经验,以立德树人为本,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2在教育学生时,作为教师应该本着育人的原则进行合理教育惩戒,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中小学生的身心尚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教师不得采用非合理方式对待学生,而是要在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促进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提高自己正确履行职责的意识与能力。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3适当惩罚正学风班级迟到现象总是屡禁不止,老师不得已采取“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在教室内罚站十分钟”的措施。
我认为,这种适当的惩罚是正确且应当的。
教育惩戒指教师依据一定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老师将迟到的学生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形式惩罚学生,这并没有违反教育惩戒的标准:其一,罚站不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旨在制止学生的迟到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其二,在教室中罚站是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之下,使学生的羞耻心受到一定冲击,会使学生迫于羞耻而改正自己错误。
正所谓“不知耻,无以正”,就是如此。
适当的惩罚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的惩罚都是正确的。
当今,有的老师体罚学生,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也许是因为他们曲解了“严师出高徒”这种理念,让学生在超出其体能范围内跑步,在走廊等学生众多的地方让违规学生提着水桶扎马步。
这种教罚已经违背了教育惩戒的理念,甚至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虽然达到了维护纪律的目的,但这只是用体罚来使学生畏惧,更准确地说是驯化学生,而不是教化学生,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精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闹是一种病态,家长要理解并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孩子。
下面我为您整理的精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精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规范教育惩戒,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近年来,教师因惩戒过度甚至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更因为媒体舆论的发酵备受社会关注,引起群众广泛热议,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惩戒的不规范,部分教师在面对扰乱课堂纪律、校园霸凌等情况时,有的老师袖手旁观、放任不管,助长不正之风;有的老师简单粗暴、过度惩戒,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环境,更是违背了教育工作本身的初衷。
因此,规范教育惩戒,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任重而道远。
规范教育惩戒,正面引导是基础。
由于部分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部分家长对学校惩戒教育非常排斥,造成教师因担心受到师德规范处罚,而面对违规学生时不敢管、不能管的窘境。
因此,应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让社会、家庭、学校多方达成共识,正确认识到规范教育惩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的功能是全方位的,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富有成效的。
惩戒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一个教师,如果看到学生有问题不去教正,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
不履行职责做一个佛系教师,并不是教师的初衷,之所以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正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深刻反思的。
如果任由教师的教鞭被束之高阁,惩戒教育被当作师德问题对待,贻害的是教育,耽误的下一代,毁坏的是民族的未来。
惩戒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惩戒教育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不相悖,奖惩分明才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惩戒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与体罚有着本质不同。
惩戒是以教育学生向善为目的,体罚是以伤害学生身心为目的。
规范教育惩戒,完善细则是保障。
以往由于一些程序性的规定不够严密和规范,甚至有所缺失,影响了教师正确地行使教育惩戒权。
中小学教育惩戒心得体会6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小学教育惩戒心得体会6篇常写心得体会是会让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就是帮助我们思考的过程,可以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小学教育惩戒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实施指南》读后感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实施指南》读后感《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实施指南》读后感篇一作为家长,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明白惩戒的背后应该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诚的关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只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希望老师只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
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易采用温和式的方法;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应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易采用谈心式的惩罚方法。
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惩罚。
每一位家长都会信任老师,也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
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实施指南》读后感篇二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可以说是教师们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规。
长期以来,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一旦和孩子的家长产生理解上的矛盾,那么就很可能让教师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部《规则》详细的规定了能够实施惩戒的具体情况,同时又对教师严厉禁止的行为,做出了非常细化的规定。
《规则》既充分保证了教师的权利,也充分保证了学生不受到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个人觉得在这里面对于罚站的时间的规定,体现了一种人性化和严谨性。
既可以对孩子起到惩罚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为过度罚站,引发孩子健康上面的风险。
有了具体的时间规定以后,如果教师按照时间规定对孩子进行惩罚,孩子出现了晕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状况。
在责任划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闹。
可以让教师,真正做到,慎用惩戒,敢用惩戒,擅用惩戒。
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在世界的映射,是对生活琐碎与大义的思考,心得体会是大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领悟,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1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精选5篇)
2021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精选5篇)教育惩戒是指以某些准则为基础,以惩罚为特征的教育方法,前提是教师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2021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教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一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精选16篇)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篇1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让学校、老师有了惩戒权,但是提倡的是有温度的惩戒,要关注学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惩,要尊重学生,不能侮辱到学生的人格。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欢迎。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篇一近期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以及国家对教育惩戒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精心呵护,也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通过认真学习《规则》相关条款内容,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的一种具体方式,也是其履行义务的充分体现。
惩戒不是目的,本着教书育人的大原则,要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规范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
在《规则》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开展相关工作,为更好的实施相关规则做好心理准备,共同努力创造和谐、人**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
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师心得体会篇一谢军《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正式实施,给了教师一剂强心剂。
从“不敢管懒得管”到“应当管适度管”,这是好的现象,是教育改革浪潮中师生关系发生改变的必然。
《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并且对每一类惩戒的具体操作行为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必然的,必须的。
应当知道的是,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规则》划定了教师行为红线。
教师要根据《规则》要求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做出甄别,可以看出,这是教师的“如意棒”,也是教师的“紧箍咒”,教师还是要一如既往的精心、静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保持自己的教育战略定力和教学张力。
黄玲玲惩戒教育有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应该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及时与家长沟通,在理解中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同时惩戒教育要因材施教,做到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可将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同步进行。
让学生在赏识的阳光下,自信而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惩戒的风雨中承受挫折,学会坚强,走向成熟,从而使学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
立国之本乃教育,希望学生和家长体谅教师工作的不易,支持教师的工作,我相信,随着大众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用赤诚之心点亮学生的感恩之心,也盼教师们能够运用好手中的戒尺,让惩戒有尺度、有温度!项万娟基于儿童立场,学生有犯错或违反课堂教学的不当行为,教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但是惩戒需有度——适度和温度。
根据具体学情和事情对待,教师应恰当的引导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同时,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不能借此大肆贬低学生,伤害学生自尊。
对于行为严重恶劣的学生,希望家校育人合力、合作管理,家长的支持,能让孩子改正的决心和态度更高效。
让我们的孩子向善、向上、向好、向阳成长!鞠里教育惩戒的实施最根本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一些不合规范的行为予以矫治,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教育惩戒非常具体的指出哪些行为是应该进行惩戒的,需要老师规范的,并且详细指导了教师应该怎么做,对于日常处理学生问题很有指导帮助,并且有法可依。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3篇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3篇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的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
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
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
可见,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读后感
——请善待每位严厉的老师这份由教育部保驾护航的征求意见稿,终于落实了广大教师与家长期盼已久的心愿——为教育拨乱反正。
再一次证明了——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
01今天老师退一小步,明天孩子掉一大步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个妈妈发帖求助,说老师不管她孩子了,该怎么办?原来,她孩子学习一向不自觉,成绩不好,老师为了帮孩子提高成绩花了很多心思。
上周,老师因为孩子没做作业,让他留下来补做。
家里的老人知道了,直接跑去学校闹了一场,骂得老师都哭了。
这下好了,老师也不管孩子了,急坏了他妈妈。
帖子下有网友评论:
“老师心里都有阴影了,真是逼着老师不管。
”;“这得多伤心啊!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敢管了。
”确实,家长的无理取闹,有可能逼得老师不管孩子。
每个老师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给他们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等,都尽可能发现孩子没学好的地方,帮他们巩固。
老师不仅是孩子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孩子生活中的守护者,嘘寒问暖,规范行
为,德育教导,样样到位。
然而,现在的老师却被逼得一再对孩子让步。
打比方说,有学生推倒了另一个学生,老师该怎么做?从前的老师想都不用想,直接批评,让孩子知道推人是不对的。
现在的老师,却是三思而不能行。
管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回去找家长告状。
不管吧,万一孩子下次在马路横冲直撞,危及生命怎么办?对孩子的不断让步,正在逼得老师节节败退。
如果教育只是为孩子开脱,那最终受害的只会是孩子。
如果家长舍不得管孩子,学校不敢管孩子,最终能管的就只有监狱了。
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教育,千万不要轻易向孩子让步。
02
老师再不管,熊孩子就没救了
前段时间,一条“小孩故意把孕妇推倒”的新闻刷屏。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小孩竟然回答:“我看电视上孕妇摔倒会流产,所以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
”多么可怕!
正因为没人管好孩子,孩子越来越任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们尚且没有正确的规则、道德、法律意识,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实是不清楚的。
凭着“好玩”二字,差点害死了两条生命,这就是纵容孩子的代价。
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教育都不应纵容,不能自由散漫。
在大部分孩子眼里,好老师的标准是这样的:要求尽量宽松,不会板着脸批评自己;作业布置得少,就算不做也没关系;什么事情都
向着自己,绝对不会跟家长告状……事实上,如果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那才是教育的悲剧。
隔壁班班主任是个相当绵软的老师,她对学生很好,经常买礼物送给学生。
有时候学生没做作业,或者违反纪律,她本想好好批评,结果学生一撒娇她就训不下去了。
年底的时候,学校对这个老师做了停职处理,让她回家反思。
原因是她班里的学生闯祸太多,已经有5名学生被记过,甚至有学生在校外打架斗殴。
难怪有人说,老师手中有戒尺,讲台上有教鞭,才能教好孩子。
教育应该是严肃的,甚至,应该是严格的。
不对孩子的学习落后宽容,他们才会认真学习,一点点把成绩提上来。
不对孩子的违纪犯规宽容,只有从小规范了孩子的行为,他们以后才不会犯更大的错,闯更大的祸。
教育最可悲的现象:孩子无法无天,老师不敢管,家长舍不得管,将来社会管!
03
老师不放弃孩子,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舍不得打,舍不得骂。
从小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只会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缺乏对世界的认知,缺乏对他人的理解,缺乏到达目标的坚持,缺乏对抗挫折的能力。
我们没有控制、抑制和约束好孩子,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有前途的。
从教多年,我至今记得一位家长是如何配合老师的。
她最初很不满我的严格,因为她女儿每次回家后都抱怨,说老师今天又罚她了。
于是,她直接找到了我。
我向她解释,她的女儿丢三落四,有时忘了带作业,有时忘了带课本。
我说:要是现在惯着孩子,她将来工作了,丢了公司的机密文件,谁来负责呢?家长沉默了很久,终于答应配合我一起纠正孩子。
在学校,若她女儿再次忘带作业课本,那我就罚她坐一天“飞机位”。
在家里,她每天都提醒女儿清点作业课本,第二天出门前也要重新检查一遍。
慢慢的,她女儿再也不会忘带东西,在学习上也变得更加细心。
好的教育一定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把孩子引向更好的路。
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但家长也要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孩子不爱学习,我们不能惯着他,一定要弄清楚原因,然后引导他们重新爱上学习。
现在还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来不及了。
孩子经常闯祸,我们不能不当一回事,该批评就批评,该惩罚就惩罚,一定要让孩子知错就改。
孩子在12岁之前的成长十分关键,不要等到孩子变“坏”才补救,那只会让你后悔莫及。
正如刘涛所言:对孩子不能一味迁就,必须要有一个管得住他的人。
老师不怕狠心,老师也希望成为那个管得住孩子的人,但千万别让老师寒心。
04
教育少不了爱,更少不得惩罚
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无法无天,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溺爱的家长。
教育除了爱,更不可缺少的是管教,或者说是惩罚。
电影《老师·好》中的苗老师,正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
他看到有女学生抹口红,当即拿着纸巾给她擦掉;他发现有男学生抽烟,就罚他们站一整天;他看到有学生别着斧头当“混混”,立刻将他赶出了教室……正是这么一个大胆管学生的老师,让“混混”变成了有志青年,让抽烟喝酒打架的学生变成了善良勇敢的好学生,让上课爱偷看小说的学生变成了讲台上的教师……那时候大家才明白,原来管你最严的老师,爱你最深。
爱的教育,不是万能的。
对于一个纪律散漫、不思进取、无心向学的学生,单纯用爱去感化,只会显得教育苍白无力。
唯有动用上管教与惩罚的力量,孩子才能明辨是非对错,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只有惩罚,才能让孩子学习进步;只有惩罚,才能让孩子敬畏规则;只有惩罚,才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爱和惩罚,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两条腿。
戒尺教育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惩罚就已经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若把纵容孩子视作爱,那么,老师其实不爱孩子。
老师的爱,必然是宽严并济、奖惩分明的;老师对于教育
的信念,从来不曾改变。
老师的良苦用心,全都融合在对孩子的“教”与“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