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一二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2008—2010年)

一、人才需求调查

1.全省煤炭行业职工队伍状况

(1)整体情况

到2007年底,黑龙江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04.2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51.1万人,地方煤矿18.8万人,个体煤矿27.7万人,各级煤炭企事业单位6.6万人。

全省煤炭行业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5万人,其中采矿、安全、机电、地质、测量等煤矿主体专业的仅为28943人。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情况: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13568人,占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10%,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4%;专科学历(含后续学历)的31870人,占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15%,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6%;中专学历的24170人,占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0.47%,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39%。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6234人,占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7.85%,占从业人员总数的0.6%;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6396人,占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32.27%,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61%;初级专业职务占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59.88%,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84%。

(2)国有煤矿企事业单位职工队伍现状

近5到10年期间,随着各类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改革,许多高等院校都将针对煤炭的专业砍掉,或减少招生后,使得煤炭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科研型人才逐年下降。国有煤炭企业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绝对数量及所占比例普遍较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每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仅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1737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仅为711人,中级技术职务的3102人。在专业技术人才中,从事卫生、教育和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比重偏大,直接从事煤炭一线技术、生产、管理的人员所占比例很低。

煤矿井下生产一线和地面辅助生产区队技术人员中,接受过大专、中专等正规职业教育的比例较低,专业人才普遍缺乏。

全省煤炭产业工人60万人,其中井下工人32万人。产业工人中的高级技师63名,技师1908名,高级技术工人15963人。高级以上的技术工人占产业工人总数的比例不足3%,地方煤矿产业工人中高级工的比例则更低。

(3)地方煤矿企业技术人员状况

与国有煤矿相比,地方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程度更为突出。目前,全省地方煤矿有2179个,其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只有极少数是正规院校毕业生,相当多的技术人员是“半路出家”的“土”工程师。为数不多的几家规模相对较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煤矿,靠前几年“订单培养”了少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技术人员队伍整体数量和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采煤方法改革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4)双鸭山市煤炭专业技术人才现状

双鸭山2007年底有国有煤矿9个,有从业人员21.33万人,技术人员仅有5546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6%,其中大专学历仅有1868人,占技术人员的34%,中专学历占56%,随着煤炭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煤炭人才急需升级,大专学历要求已经成为各煤矿企业技术准入的最低门槛。

2.我省煤炭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省煤炭行业专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学历、职称和年龄梯队结构失衡,没有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梯队结构,煤炭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不足。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普遍较低,劳动技能不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偏低。全行业(包括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在内)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短缺、断档,后继乏人的问题。这一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持续性的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当前煤炭产业发展的进程,对今后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会形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2)煤炭专业人才资源在使用和管理上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灵活,人才浪费、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一方面人才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处于闲置状态。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因缺少进修提高机会,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强,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人才的合理流动受到限制,制约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造成了有限的人才资源外流。

(3)国家对煤炭类院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与煤炭紧缺人才需求矛盾突出。煤炭特种行业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实践教学比重大、实验实训设备昂贵、人才培养成本高等特点,我省煤炭院校投入严重不足,普遍面临建设和运行费用不足的困难,在占地面积、校舍、教学仪器和设备资源、教育规模等方面都与煤炭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4)煤炭工程类专业“招生难”,生源不足,招生数量和生源质量下降。煤炭行业存在工作艰苦、生活条件差、职工待遇低、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使社会普遍对煤炭行业和从事煤炭职业产生偏见,而且适龄青年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受社会发展、行业环境和家庭观念影响,报考煤炭类院校的比例很小,带来了煤炭院校生源少、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

(5)煤炭类院校教育改革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

我省煤炭职业院校近几年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有了较大改进,但教学内容仍相对滞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难以适应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煤炭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够,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合作力度小,造成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脱节。特别是在学生专业实习等方面,由于绝大多数企业怕影响生产,担心学生实习安全等,不愿意接受学生到矿上进行专业实习,造成学生对煤矿安全生产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不够。

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煤矿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也造成煤炭类专业师资严重缺乏,特别是缺乏既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又能够承担专业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师资短缺问题制约了煤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3.黑龙江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预测

(1)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黑龙江煤炭企业生产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各类矿井人才配备的基本要求:

按照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全省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的要求,我省大量需要煤矿开采技术、煤炭产品深加工利用、通风与安全、矿山地质与测量、矿山机电等专业领域煤炭科技创新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全省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科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和技师、高级技师,以适应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实际需要和科技创新的要求配备相关专业的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四大煤业集团的发展和建设迫切需要大批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煤炭产品深加工转化技术、矿山机电等专业煤炭科技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加强企业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生产一线队组,按安全技术的要求配置中职、高职院校毕业的高、中级技术工人。

地方煤矿(含个体煤矿)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一批专科技术应用型人才补充到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大批的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区队技术管理岗位和技术工人岗位。

地方煤矿年产120万吨以上的矿井,应至少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员6名以上,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员6名以上,矿山机电专业人员6名以上,矿山地质、矿山测量、计算机专业人员分别配置3名以上。

年产60-120万吨的矿井,应至少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员5名以上,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员5名以上,矿山机电专业人员5名以上,矿山地质、矿山测量、计算机专业人员分别配置2名以上。

年产30-60万吨的矿井,应至少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员3名以上,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员3名以上,矿山机电专业人员3名以上,矿山地质、矿山测量、计算机专业人员各配置2名以上。

年产9-30万吨的矿井,应至少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员2名以上,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员2名以上,矿山机电专业人员2名以上,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