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深法认识实验

合集下载

5电测深法

5电测深法

(2)K型 (或Q型)断面的T2等价现象
当h1、1、3 一定,2较小的情况下,s曲线 的极大值不明显,只要保持中间层横向电阻T2不变, 则s曲线的形状也不变。对于Q型三层断面,第 二层中的电流 也近似于垂直 层面流动,同 样遵循T2等价 原则。
三层断面T2等价示意图
4、四层及多层电测深曲线类型:
ρs ρ2 ρ1
1 2
ρ2 ρ1
ρs
1 2
G型
AB/2
D型
AB/2
③当AB/2﹥﹥h1时,电流大部分分布在ρ2层中,ρ1层 中仅有少量平行层面的电流线,此时,相当于电流充满 半空间ρ2介质情况,ρs右支具有出现ρs→ρ2的渐近 线。 2 20 倍)时,ρs右支出现与横轴 当ρ2→∞时( 1
5.电测深的工作方法
说明:测网的选择取决于测区勘探要求的详细程度及测区的的 地质条件;测线方向应与地质构造方向垂直,测线长度应大于 寻找的地质构造宽度; 详查时,3~5条测线通过有意义构造带,每线3~5点位于构造带 上; 普查时,至少1条测线通过有意义构造带,每线2~3点位于构造 带上; (1)供电极距AB的选择: 标准:使电测深曲线首尾两端出现渐近线为原则,大致如下
(4)漏电问题 电法勘探仪器、供电测量使用的导线,在长期的野外施工作 业中,由于绝缘皮的老化、磨损和意外的机械损伤以及天气阴雨、 潮湿等原因,都可能破坏导线或仪器的绝缘皮,造成观测装置局 部漏电,导致观测数据出现错误。 供电导线的漏电相当于地面除A、B两个场源之外又多了一个 附加电源,从而破坏了A、B电场的正常分布。这个漏电电源离MN 电极越近,对观测结果造成的危害和干扰就越严重。 漏电造成的干扰大小不一,且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一些微小的漏 电干扰有时 因没有被人们及时发现,而将观测数据弄假成真,给野外施工造 成损失。所以,电法仪器装备的漏电问题不可忽视,除按规程进 行例行的绝缘检查和漏电操作检查之外,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 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以及时发现漏电干扰, 排除漏电故障。

电测深法

电测深法
·在测区内,依据目标 体埋深确定一个AB/2值, 将这一极距获得的ρS值 全部标在平面图上并将 等值点圆滑连接即可得 该图。
·实例显示地表岩溶塌陷区正好位于低阻等值线闭合圈范围 内,由此推测深部岩溶的发育延展较地表塌陷范围大。
3、曲线类型剖面图 用于电性分层、勾画地质剖面 沉降→河卵石堆积
电测深曲线类型剖面图
4、等值现象的影响 造成解释误差
∴要减小等值现象造成的解释误差,就必须将h2、ρ₂先固 定一个;一般先确定 ρ₂。
ρ₂ 通常可采用电测井、标本测定、 露头测定等方法获得
§2 电测深的资料解释
一、概述
1、解释 定性 方法 定量
确定电性层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是定量解释的前提和基础。
确定电性层的埋深、厚度和电阻率值。
2、适用条件
具有一定厚度、产状接近水平、电性差异明显的 层状介质。实践经验证明:对于非层状的局部不 均匀体的探测也具有一定效果。
3、主要能够解决的问题
①查明基岩起伏;确定盖层厚度;为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②寻找稳定含水层,圈定咸、淡水界线及分布。 ③定性确定具有明显差异的断层破碎带、陡立岩层接触带。 ④查明埋深不大、差异明显、有一定规模的局部不均匀体。 ⑤在水文地质调查中探查凹陷、隆起、褶皱等区域构造。 ⑥探查矿产的分布,估算储量。 ⑦其他工程应用;探测古墓、防空洞、溶洞等。
低阻覆盖层 中阻砂卵石层
低阻夹层
高阻灰岩
单对数坐标系下的地电断面
•单对数坐标和算术坐标的区别
高阻闭合圈都反映出沉 积岩中的砂砾盆地形态
对数坐标比算术坐标更 能反映出浅部地层细节
算术坐标
对数坐标
由松散层形成的高阻盆地的地电断面图
2、 ρS平面等值线图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
23
11.9
15
1.5
2Hale Waihona Puke .721.427.6
27.9
13.3
20
2
28.6
24.8
32.3
29.9
14.8
30
3
39.1
35.8
44.3
43.6
20.3
40
4
46.1
41.9
51.1
53.1
24.7
60
6
52.2
48.2
58.5
59.1
27.3
80
8
55.5
52.7
65.3
66.5
34
100
10
61
57.5
71.8
73.7
37
五、数据采集与整理
分析:两点的电测深曲线,首支叫平缓,随着深度增加,电阻率增大,所测曲线为止呈40°左右上升,与无穷远处45°上升不矛盾 此曲线为G型曲线,推测浅部为低阻的第四系土层,深部为高阻灰岩,则此两层地电断面与地下地质断面一致 分析:在1,2测点之间,供电极15-60m范围内,等值线近似平行并以小倾角下降,则说明此区域内电性横向变化较稳定 在2,3测点之间,地下19-60m围内,等值线上翘 在3,4测点之间,地下19-48m范围内,ρs等值线近水平分布,则说明电性横向变化稳定 在4,5测点之间,地下19-100m范围内,ρs等值线大幅度下降,说明此区域横向电性分布很不均匀
将数据整理附到实验报告上
用双对数坐标纸绘制电测深曲线并分析(用胶水粘到实验报告本上)
用单对数坐标纸绘制电剖面曲线并分析
用单对数坐标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并 分析(物探专业做)
小结体会 注:成果分析和实验小结部分不能相互抄袭。

物探-电测深法

物探-电测深法

以二层曲线ρ2→∞时为例,从物理意义上 进行分析,由于ρ2→∞ ,第二层中的电流 可以忽略,当AO>>h1时,电流均在第一 层中沿水平方向流动(见上图),并在以
r=AB/2为半径、高为h1的圆柱面上电流密
度几乎到处相等,jMN≈I/(rh1),而在均匀 半无限介质中j0=I/(r2)。故有:
s
之比μ2=ρ2 /ρ1 ,当 μ2大于1时,下层电阻 率高,如图所示,称为
G型曲线,而当μ2小于 1时,下层电阻率低,
称为D型曲线。
曲线分析:[用ρs=(jMN/j0)ρMN]
曲线首支--由于AB很小,下层对上层的电 流分布影响甚微,此时ρs≈ρ1 曲线中间—随着AB的增大,下层的影响增 大,G型曲线上升、D型曲线下降。
(一) AB的选择 供电极距的选择有三个标准
1. 供电极距AB应按等比数列安排,相邻两极距的 比值ABi+1/ABi接近一个常数(1.2~1.5)。 等比布置极距,测深曲线绘制则应选择双对数 坐标,这样可保证在坐标系中相邻两极距的间 隔基本为均匀。
为何以等比安排AB?
等比安排AB是由电场的特点决定的。
AB为供电偶极、MN为测量偶极,且AB=MN< <OO’
常见排列:轴式偶极、赤道偶极
轴式偶极
k OO '3 MN 2
AM 3 MN 2
赤道偶极
A O’ B
MON
A
k
AMAN ANAM
M
O’
O
B
N
4. 环形测深是在地表某点 利用对称四极装置所进 行的多方位测量,相邻 方位之间的夹角一般为 45°。在地下岩层具各 向异性的情况下,根据 不同方位的测量结果, 再综合利用地质及其它 物探资料便可确定覆盖 层下地层的层理、裂隙 及破碎带的走向。

物探--4电测深法

物探--4电测深法
• 3、经过定性解释,分清了曲线类型,对符合电测深定量解释条 件的,用量板法或解释程序进行定量解释。
4、参数图类及推断成果图类 (1)剖面图
剖面图的作法是:以测点距为横坐标,以电参数( s或s )为纵坐标,将各测点的
s (或s ) 值之间用直线连接,两头适当留空。
剖面图反映的是沿测线方向,同一探测深度 s (或s ) 变化的情况。
• 以上为一般常用图件,然而在工作中也常因具体情况绘制其 他形式的图件。如地电断面图,推断成果图等
复习: 1.电阻率测深法的装置 2.不同层数电阻率测深曲线的类型 3.测深法的地质解释?
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应用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为一体采用 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的一种电阻率法 勘查技术。由于它提供的数据量大,信息多,并有观 测精度高,速度快和探测深度较大等特点,因此在工 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测深资料的解释
电阻率测深法
电测深资料的解释
• 1、在工区内或周围凡有钻孔的地方,都应布置井旁测深或十字 测深,并对比测深曲线与钻孔剖面(柱状)及测井曲线的对应关 系,充分采集、测定、利用区内外岩矿层的电阻率资料,初步推 断垂向电性层的结构特征。
• 2、编制电测深测量成果图,包括电测深曲线类型图、等视电阻 率断面图、多AB/2 a 平面及剖面图,并与相应的地形地质图、 地质剖面图等资料进行对比及定性解释。
测量电极距MN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AB极距的不断 加大,MN距离如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当AB极距很大时,MN 电位差将会太小,以至于无法观测。因此,随着AB极距的 加大,往往也需要适当加大MN距离,通常要求MN满足条件
AB/3>=MN>1/30AB

电测深课程设计

电测深课程设计

电测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测深的原理,掌握基本的电测深方法及其应用。

2. 学生能掌握电测深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3. 学生能掌握电测深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电测深仪器,进行实际的测量任务,并正确处理数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测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测深实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测深产生兴趣,培养对物理学科的热情和求知欲。

2. 学生通过电测深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实践意识。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遵循科学态度,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践课程,以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电测深知识的同时,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测深原理:介绍电测深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导电性物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磁波与通信”第1节“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2. 电测深仪器及其使用:学习电测深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磁波与通信”第2节“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应用”。

3. 电测深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电测深数据采集、处理方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 教材章节:第六章“物理实验”第1节“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测深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物理实验”第2节“电测深实验”。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测深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测深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磁波与通信”第3节“无线电波在实际中的应用”。

7.电测深法

7.电测深法
三层
多层 三层
三、定量解释
前提 目标 适用 在定性解释后,初步确定了地层结构。 确定各电性层的埋深、厚度、电阻率。 水平层状且层数较少的地层结构, 曲线无明显歧变。 量板法、数值法、各种经验法。
方法
1、量板法 优点
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量板) 对比求解的方法。
ρS/ρ1 =ρ2/ρ1
双 解释精度较低、只适合少 对 缺点 于三、四层的地层结构。 数 坐 标 原理 理论曲
•读取量板的坐标原点在实测曲线坐标系的值 ρ₁、h₁;
•读取量板 μ₂,计算 ρ₂=μ₂∙ρ₁ 。
②三层量板
?-μ2-μ3
μ2=ρ2/ρ1
μ3=ρ3/ρ2
27号量板:H-1/10-15 μ2=1/10;μ3=15;ν2=0 ~ ∞
ν2 =h2/h1
例:已知ρ2=18.5Ωm、ρ3=750Ωm;求ρ1、h1、h2。
2cm
300
3cm
250
2.5cm
200
2cm
3、极形图的作法
例:2个极距、 四方位极形图
4、图形解释
•理由说明
AB/2较小时~浅层反映; AB/2适中时~短轴指示低阻带走向; AB/2远大于覆盖层时~长轴指示低阻带走向。
①供电点全在低阻区时→等轴图形;
②供电点在低阻区内外都有时,区内供 电显然比区外供电得到的ρS值要小→短 轴指示了低阻带的走向。 ③供电点全在低阻区外时~相当于浅层 非等轴异常体对观测的影响,长轴方向 地表电流的聚集比短轴方向要大,因此 低阻带的走向为1350 ρs也大→长轴指示了低阻带的走向。
电测深法探测水下岩层分布情况的实例:
工程在水面上进行,最大极距450m;低阻封闭推断为泥 质类岩,不适合作为工程基底。为了解其走向,以7号 测点为中心作了环形电测深。

物探--4电测深法

物探--4电测深法
测量电极距MN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AB极距的不断 加大,MN距离如始终保持不变,那么当AB极距很大时,MN 电位差将会太小,以至于无法观测。因此,随着AB极距的 加大,往往也需要适当加大MN距离,通常要求MN满足条件
AB/3>=MN>1/30AB
• 对称四极测深法,随着AB逐渐增 大,会使MN之间所测电位差逐渐 减小,为了获得可靠的电位差数 据,MN在也要按一定关系增大,一 般AB/3≥MN≥AB/30。
并能反映出异常与地质构造的相互关系。
• 其构制方法:①在按工作比例尺所绘制的测网(测线、测点)布 置图上,在每个测点位置标明该点所观测的参数值,然后按规则 勾绘等值线。②等值线取等差或等比间距,间距视观测精度及异 常大小而定。③等值线可在精度范围内适当偏移,使之更圆滑、 合理。
• (4)电测深曲线图 • 在电测深曲线上方应标明测深点的点线号、高程、电极排列方向,
层为ρ2,厚度很大(无穷大)有两种情况,
ρ1>ρ2时为D型,ρ1<ρ2时为G型(如后图)。 ①当AB/2<h1时,测得值相当于介质为半空间的结果, 这时无论如何变化也不影响地下电流场的分布,故在 二层左支出现ρs=ρ1的水平渐近线 ②当AB/2逐渐增大,电流的分布深度也增大,这时开 始影响地电流的分布,这时,若ρ2<ρ1时,由于良导 体对电流的吸引作用,使jMN≠j0,可知ρs<ρ1,出现曲 线下降数(D型)。
电阻率测深法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
• 当AB/3=MN时,称为温纳装置, 此时ABMN是同时移动。
• 每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在模数为
ABMN极标纸上,绘制
电测深曲线图,横坐标表示视电 A
MON
B
阻率 a ,纵坐标表示AB/2(m)。
装置符号: AMNB

物探 电测深法

物探 电测深法
(一) AB的选择 供电极距的选择有三个标准
1. 供电极距AB应按等比数列安排,相邻两极距的 比值ABi+1/ABi接近一个常数(1.2~1.5)。 等比布置极距,测深曲线绘制则应选择双对数 坐标,这样可保证在坐标系中相邻两极距的间 隔基本为均匀。
为何以等比安排AB?
等比安排AB是由电场的特点决定的。
jMN j0
1
I rh1
I r 2
1
r h1
1
r h1
1
r
S1
s
AB 1
2 h1
当s
1时 h1
AB 2
二层地电断面曲线特点
① 两种曲线类型[G 型(μ2>1)、D(μ2< 1)]
② 曲线首支ρs=ρ1 ③ 曲线尾支ρs=ρ2 ④ G型曲线中ρ2→∞时,尾支45°上升 ⑤ D型曲线中ρ2→0时,尾支63°下降。
§7-2电测深曲线类型及特征
曲线类型:
1.均匀介质的测深曲线 2.二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 3.三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 4.多层地电断面测深曲线
一、均匀介质的测深曲线
lgρs
lgAB/2
二、二层介质的测深曲线
两层水平地层的上层电
阻率为ρ1,厚度为h1, 下层电阻率为ρ2,厚度 为无限大。两层电阻率
三、三层介质的测深曲线
三层介质的地电参数:
ρ1、h1、ρ2、h2、ρ3、h3 且h3﹥﹥ABmax/2
曲线依各层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共分4种 类型
H型: 1 2 3
Q型: 1 2 3
A型
1 2 3
K型: 1 2 3
三层曲线特征
1. 测深曲线的首支特征
以最上层电阻率为渐近线, 如三层断面k型曲线。

5电测深法

5电测深法

D型
AB/2
分析: ①当AB/2<h1时,测得值相当于介质为半空间的结果,这时
无论如何变化也不影响地下电流场的分布,故在二层左支出 现ρs=ρ1的水平渐近线。 ②当AB/2逐渐增大,电流的分布深度也增大,这时开始影响 地电流的分布,这时,若ρ2<ρ1时,由于良导体对电流的 吸引作用,使jMN≠j0,可知ρs<ρ1,出现曲线下降数(D 型),若ρ2>ρ1,则对电流排斥,使地表电流加密,则曲 线出现上升数(G型)
5.电测深的工作方法
说明:测网的选择取决于测区勘探要求的详细程度及测区的的 地质条件;测线方向应与地质构造方向垂直,测线长度应大于 寻找的地质构造宽度;
详查时,3~5条测线通过有意义构造带,每线3~5点位于构造带 上;
普查时,至少1条测线通过有意义构造带,每线2~3点位于构造 带上;
(1)供电极距AB的选择:
ρs
AB/2
2、二层情况:
设第一层厚h1,
电阻率为ρ1,第二 层为ρ2,厚度很大 (无穷大)有两种
情况, ρ1>ρ2时 为D型,ρ1<ρ2时 为G型
ρs ρ2
1 2
ρs ρ2
ρ1 ρ1
AB/2
G型
1 2
D型
AB/2
ρs ρ2
ρ1
1 2
ρs ρ2
ρ1
G型
AB/2
1 2
电剖面法模拟
电测深法模拟
一.基本原理 (一)实质及应用条件
电测深度的全称为“视电阻率垂向测深法”是研 究向地质构造的重要地采物理方法。在勘探区内布置 一定测网,测网由若干测线组成,测线上有若干测点, 在地面上测量的实质是用改变供电极距的办法来控制 深度,由浅入深了解剖面上的地质体电性情况,从而 获得地下中半空间电性结构的二维模型,因此,电测 深比剖面法信息更丰富,一条剖面可以包含多个极距 的信息。

物探课件直流电测深法

物探课件直流电测深法
方法特点: 采用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供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 渐加大,从而得到观测点出视电阻率沿垂直方向上的变 化情况。 目的:单个测点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电测深法主要用于探测水平(或倾角不超过20º )产状的不同电性 层的分布(如断裂带,含水破碎带等)
2.装置形式及视电阻率公式
通常采用对称四级装置 AO=BO;MO=NO
更多的层则以此类推。当n层时,则
电测深曲线类型数为:
N 2n1 (如n 4, N 8, n 5, N 16)
注意:只要地电断层中底层的电阻率相当大(即
ρ底→∞),则电测深曲线尾部的渐近线总是与横
轴相交成45。
3、电测深的工作方法及资料整理
1. 在实际工作中,AB逐渐增大,会使M、N间的电位差 逐渐减小,为了取得可靠地电位差,MN也应按一定 的比例关系增大。 2. 电测深ρs曲线绘制在模数为的双对数坐标纸。横坐标 为AB/2,纵坐标为ρs 3. 井旁电测深曲线:从已知区推广到未知区 4. 十字测深:了解地层横向上的变化情况
U MN s k I
AM AN k MN
k-随电极距地逐次扩大而改变。
3.电测深曲线
视电阻率ρs随着供电极距(AB/2)变化的曲线,称之 为电测深曲线。 电测深曲线的特点: (1)每个电测深点均可以得到一条电测深曲线 (2)该曲线通常以AB/2为横坐标,以ρs为纵坐标,绘 制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坐标纸上。
3. 等AB/2视电阻率剖面图
4. 等AB/2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 5. 纵向电导剖面图 6. 纵向电导平面等值线图 7. 不同极距ρ 剖面图(相当于复合对称四级电阻率法)
s
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
电测深曲线类型图
纵向电导平面等值线图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知识讲解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知识讲解
2.对称四极装置
A MO N
B
如图所示,AM=NB,O点位观测点,整个装置关 于O点对称为对称四极装置,实验过程中,AB不断加 大,则勘探深度不断加大,勘探深度h=AB/2,勘探 体积V= AB/2 *AB/2 * AB
3.本次实验采用对称四极装置中的等比测深装置,即 MN与AB的比值不变,本次实验取MN/AB=1/10.
65.3
66.5
34
57.5
71.8
73.7
37
分析:两点的电测深曲线,首支叫平缓,随着深度增加,电 阻率增大,所测曲线为止呈40°左右上升,与无穷远处45°上 升不矛盾 此曲线为G型曲线,推测浅部为低阻的第四系土层,深部为 高阻灰岩,则此两层地电断面与地下地质断面一致
分析:在1,2测点之间,供电极15-60m范围内,等值线近似 平行并以小倾角下降,则说明此区域内电性横向变化较稳定 在2,3测点之间,地下19-60m围内,等值线上翘 在3,4测点之间,地下19-48m范围内,ρs等值线近水平分布, 则说明电性横向变化稳定 在4,5测点之间,地下19-100m范围内,ρs等值线大幅度下降, 说明此区域横向电性分布很不均匀
1、将数据整理附到实验报告上 2、用双对数坐标纸绘制电测深曲线并分析(用 胶水粘到实验报告本上) 3、用单对数坐标纸绘制电剖面曲线并分析 4、用单对数坐标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并 分析(物探专业做) 5、小结体会
注:成果分析和实验小结部分不能相互抄袭。
实验纪律
1、在野外施工过程中不要追逐打闹,不攀折 树枝花草,不要乱扔垃圾(草稿纸等),保持 实验场地草坪或马路路面整洁,环卫工人也很 辛苦,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
16.4
16.65
7.7
12.2

电测深解释

电测深解释

电法勘探实验——电阻率测深资料处理与解释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会用电法软件系统解释电测深曲线。

2.学会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的做法及解释法。

3.初步掌握如何利用电测深资料进行地质解释。

实验内容:对××区实测电测深剖面数据,利用电法专用解释软件进行一维、二维反演解释。

由一维和二维反演结果做出地质解释。

实验步骤:1.输入数据首先进入电法专用软件系统,出现主界面后,在左边若干项目中选手工输入项→进入数据输入界面,可按软件具体要求进行实测数据的输入。

2.保存数据当所有数据(一条剖面或多条剖面)全部输入完后,可点击保存数据。

按软件要求给出文件名保存数据。

3.一维反演在界面中,选一维电阻率反演项→一维反演界面,点击文件→选自己刚存好的文件→界面左边出现刚输入的各点的数据。

然后便可按软件要求,拟合实测曲线,进行一维反演。

当曲线拟合好了以后,便可把结果记录下来。

4.二维反演在界面中选电阻率二维反演→进入二维反演界面→点击二维反演软件开始进行自动反演。

5.绘制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在主界面中,选绘制视电阻率断面图项→进入绘制断面图界面→将文件调出(xyz格式)进行网格化→绘制断面图。

6.地质解释根据一维反演结果和二维反演结果,参照钻孔柱状图给出最终的地质解释剖面。

应交成果:1视电阻率拟断面图;2一维反演结果(分层定量解释);3二维反演视电阻率断面图;4地质解释。

电测深资料处理与解释实验报告年月日班级姓名评分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步骤三、资料整理及数据处理四、绘制成果图(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一维反演定量解释图和二维反演视电阻率断面图)五、资料的地质解释六、教师评语教师签字附录:吉林省双辽梅河杉松岗电测深资料1.吉林省双辽县电测深工作资料:区内地质简况:该区属于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过渡地带,第四纪为粘土、亚粘土,其底部为河湖相砂砾石层,分布很不稳定,多呈透镜体状分布,第四纪厚度为40~60米。

下部为第三纪泥岩,厚度达几十米到上百米。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
2 、实验结束后最后一组同学负责把仪器送回 实验室C105,打扫实验室卫生等工作。
谢谢大家!
65.3
66.5
34
57.5
71.8
73.7
37
分析:两点的电测深曲线,首支叫平缓,随着深度增加,电 阻率增大,所测曲线为止呈40°左右上升,与无穷远处 45°上升不矛盾 此曲线为G型曲线,推测浅部为低阻的第四系土层,深部为 高阻灰岩,则此两层地电断面与地下地质断面一致
分析:在1,2测点之间,供电极15-60m范围内,等值线近 似平行并以小倾角下降,则说明此区域内电性横向变化较稳 定 在2,3测点之间,地下19-60m围内,等值线上翘 在3,4测点之间,地下19-48m范围内,ρs等值线近水平分 布,则说明电性横向变化稳定 在4,5测点之间,地下19-100m范围内,ρs等值线大幅度 下降,说明此区域横向电性分布很不均匀
电测深法认识实验
AM
O
NB
AM
O
NB
ρ 2
ρ 1
(a)
ρ 2
ρ 1
实际电流线
(b) 均匀介质时电流线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对称四极电测深法的工作原理,野外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习数字直流电法仪的操作方法,理解电 法仪各个参数的意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 掌握电法仪的使用方法。 3.记录数据,绘制电测深和点剖面曲线及视 电阻率等值线图,并结合地质资料对图件做 简单分析。
二、实验仪器
1.数字直流电法仪 1台 2.电源 1箱(90V) 3.电极 5个 4.电线 4条 5.皮尺 1个 6.锤子 4把 7.对讲机 3个
三、实验原理
1.电测深法原理 根据岩矿石导电性差异,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电极距,观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M,N电极打入地下,喊话人员确定电极已在正确位置打好, 操作员操作仪器,输入AB/2及MN/2数值,测量此时的视电阻率 并记录,绘图员根据数据绘制相应点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 绘制完毕后。喊话人员告知A,B,M,N极同学相应移动距离,测 下一个AB/2及MN/2对应的视电阻率。如此重复,直至测完最后 一组数据为止。
五、数据采集与整理
电极距
AB/2
MN/2
O1
1
0.1
24.9
2
0.2
19

0.3
18.5
5
0.5
20.3
7
0.7
20.7
10
1
22.3
15
1.5
24.7
20
2
28.6
30
3
39.1
40
4
46.1
60
6
52.2
80
8
55.5
100
10
61
测点号
O2
O3
O4
O5
17.4
17.6
14.4
7.6
13.7
2 、实验结束后最后一组同学负责把仪器送回 实验室C105,打扫实验室卫生等工作。
谢谢大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对称四极电测深法的工作原理,野外施 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习数字直流电法仪的操作方法,理解电法 仪各个参数的意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掌 握电法仪的使用方法。 3.记录数据,绘制电测深和点剖面曲线及视电 阻率等值线图,并结合地质资料对图件做简 单分析。
二、实验仪器
1.数字直流电法仪 1台 2.电源 1箱(90V) 3.电极 5个 4.电线 4条 5.皮尺 1个 6.锤子 4把 7.对讲机 3个
65.3
66.5
34
57.5
71.8
73.7
37
分析:两点的电测深曲线,首支叫平缓,随着深度增加,电 阻率增大,所测曲线为止呈40°左右上升,与无穷远处45°上 升不矛盾 此曲线为G型曲线,推测浅部为低阻的第四系土层,深部为 高阻灰岩,则此两层地电断面与地下地质断面一致
分析:在1,2测点之间,供电极15-60m范围内,等值线近似 平行并以小倾角下降,则说明此区域内电性横向变化较稳定 在2,3测点之间,地下19-60m围内,等值线上翘 在3,4测点之间,地下19-48m范围内,ρs等值线近水平分布, 则说明电性横向变化稳定 在4,5测点之间,地下19-100m范围内,ρs等值线大幅度下降, 说明此区域横向电性分布很不均匀
1、将数据整理附到实验报告上 2、用双对数坐标纸绘制电测深曲线并分析(用 胶水粘到实验报告本上) 3、用单对数坐标纸绘制电剖面曲线并分析 4、用单对数坐标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并 分析(物探专业做) 5、小结体会
注:成果分析和实验小结部分不能相互抄袭。
实验纪律
1、在野外施工过程中不要追逐打闹,不攀折 树枝花草,不要乱扔垃圾(草稿纸等),保持 实验场地草坪或马路路面整洁,环卫工人也很 辛苦,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
实验场地位置
实验分组及任务
共分3组,每组10人,测3个测深点,其中A、 B供电电极4人负责,MN测量电极2人负责, 仪器操作1人,数据记录1人,绘图1人,1人负 责协调。
注:加入应用地球物理实验群:180857793, 下载实验报告相关材料。
实验报告要求
注:用资源学院统一的实验报告本,资源学院C302实验 中办公室杨秀明老师处有坐标纸和报告本
3.本次实验采用对称四极装置中的等比测深装置,即 MN与AB的比值不变,本次实验取MN/AB=1/10.
四、实验步骤
1.工作分配:1.工作分配,如仪器操作,记录数据,两侧跑极等 有专人负责 2.布极,跑极并记录相应视电阻率 分别取:AB/2=1,2,3,5,7,10,15,20,30,40,60,80,100m 对应: MN/2=0.1,0.2,0.3,0.5,0.7,1.0,1.5,2,3,4,6,8,10m
三、实验原理
1.电测深法原理 根据岩矿石导电性差异,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
测量电极的电极距,观测和研究所建立的直流电 场在地下的分布规律,了解测点垂向电阻率随深 度的变化,以达到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2.对称四极装置
A MO N
B
如图所示,AM=NB,O点位观测点,整个装置关 于O点对称为对称四极装置,实验过程中,AB不断加 大,则勘探深度不断加大,勘探深度h=AB/2,勘探 体积V= AB/2 *AB/2 * AB
16.4
16.65
7.7
12.2
16.9
16.2
7.5
16.3
17.6
19.4
8.2
16.5
20.5
19.8
10
18
24.5
23
11.9
21.4
27.6
27.9
13.3
24.8
32.3
29.9
14.8
35.8
44.3
43.6
20.3
41.9
51.1
53.1
24.7
48.2
58.5
59.1
27.3
5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