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第四、六章课件PPT课件
2024版移动通信技术基础教程ppt课件
![2024版移动通信技术基础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1d87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0.png)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与系统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发展
移动通信定义
利用无线电波在移动体之间或移动 体与固定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通信方 式。
移动增值业务及应用
手机支付
通过手机完成支付操作,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 式。
位置服务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GPS等技术,提供位置定位、导航和 位置相关信息服务。
移动社交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社交应用,如微信、微博、QQ等。
行业应用案例
智慧城市
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城市信息化,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 能安防等应用。
卫星传输
网络接口设备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数据传输,适用于 跨地区、跨国界的通信需求。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负责将传输系统与 其他网络进行连接和互通。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
动力监控
对基站内的电源设备、空调设备等动力设施进行 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
通过摄像头对基站内外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确 保基站安全。
工业物联网
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数据采 集和分析等应用。
医疗健康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应用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和多媒体业务支持。
4G/5G网络架构与协议
4G/5G网络架构
包括用户设备(UE)、演进型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EPC/5GC)等部分。
移动通信原理 PPT课件
![移动通信原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47301b192e45361066f59f.png)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MSC支持的呼叫业务是: (1) 本地呼叫、 长途呼叫和国际呼叫。 (2) 通过MSC进行移动用户与市话、 长话之间的 联系, 控制不同蜂窝小区的运营。 (3) 支持移动电话机的越区切换、 漫游、 入网登 录和计费。
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 而是用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者说, 靠信号的 不同波形来区分。 如果从频率域或时间域来观察, 多 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在FDMA和TDMA系统中, 为了扩大通信用户容 量, 都尽力压缩信道带宽, 但这种压缩是有限度的, 因为信道带宽的变窄将导致通话质量的下降。 而 CDMA却相反, 可大幅度地增加信道宽度, 这是因为 它采用了扩频通信技术。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2.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各种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 具体构成不完全相
同, 我国主要是联通的800 MHz CDMA数字系统。 一 种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2所示。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图1-2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CDMA的基本组成与GSM的大同小异, 交换网络 子系统NSS、 基站子系统B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和手机MS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图1-2中, PCF部分主要实现对分组数据业务的处 理功能。 它能够提供强大的分组数据处理能力, 满足 用户对高速分组数据的传输要求, 能适应目前和将来 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
第1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通信原理第5节-第4章通信原理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5节-第4章通信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7e4c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f.png)
信噪比的概念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简称SNR)是指信号功率与 噪声功率的比值,用于衡量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重要参数。
信噪比的计算
信噪比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SNR(dB) = 10 * log10(Psignal/Pnoise),其中 Psignal为信号 功率,Pnoise为噪声功率。
而实现信号传输。
调频与调相
调频特点
调频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常用于长距离、高速数据传输和无线广播等领域 。
调相特点
调相具有解调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但抗干扰能力较弱,常用于短距离、低速数据传输等领域。
04 数字调制技术
二进制调制原理
1 2
2FSK(二进制频移键控) 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表示二进制信息。
通信原理第5节-第4章通信原理 ppt课件
目录
• 通信系统概述 • 信号与信道 • 模拟调制技术 • 数字调制技术 • 信噪比与误码率
01 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发送设备
将信源产生的信息转换为适合 传输的信号,如调制器、编码 器等。
接收设备
将传输中的信号转换为原始信 息,如解调器、解码器等。
衰减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幅度 减小。
干扰
信道中存在的噪声和其他 干扰信号,影响信号传输 质量。
03 模拟调制技术
调制的概念与分类
调制概念
调制是将低频信号(基带信号) 附加到高频载波上,以便传输的
过程。
调制分类
调制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两大类,模拟调制是指将连续变化 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载波信号的过程。
误码率的影响
误码率过高会导致数据传输质量下降,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系
2024版《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2024版《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ce12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a.png)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
根据覆盖和容量需求,确定基站 位置、配置参数、频率规划等,
以保证网络质量和覆盖效果。
网络优化
针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参数调整、干扰排查、覆盖优 化等,以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满
意度。
规划与优化方法
包括传播模型校正、仿真模拟、 路测数据分析、参数调整等手段。
04
访问控制策略
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控制其对系统资源的访 问
审计与监控
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 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08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 挑战
5G/6G愿景与关键技术挑战
5G/6G愿景
实现全球覆盖、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关键技术挑战
高频谱利用、大规模天线技术、超密集组网、全 频谱接入等。
无线城域网可应用于城市范围内 的多种场景,如智能交通、智能 电网、安防监控、应急通信等。
通过无线城域网,可以实现城市 范围内的快速、便捷、高效的无 线通信服务,推动城市的信息化 和智能化发展。
0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概述及特点
卫星移动通信是利用地球静止轨 道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作为中 继站,实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02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场景
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物流等。
03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云计算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
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
03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第四、六章-(1)课件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第四、六章-(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486a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2.png)
信源编码的关联
第4本章仅讨论在物理层决定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信源编码 和数据压缩技术。 信源编码
I1(上限) log 2 N log 2 (256 )10 80bps
(4.1.2)
I2 (下限) log 2 N log 2 (128 )10 70bps
最后可计算出压缩比K为
K 64 Kbps 914 800倍 70 80bps
(4.1.3)
(4.1.4)
3.混合编码的性能估计
第4章第4章信源编码与数据压缩
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指标=?] ➢有效性 ➢可靠性 ➢安全性
具体到移动通信: ➢有效性、可靠性与安全性是全系统概念,是很复杂的问题; ➢实现这3类指标的环境与条件更加恶劣,因而达到目标也就 更加困难; ➢提高效率的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由于移动通信的频率资 源是有限的]
图像的信息量远大于语音、文字、传真和一般数据,它所占用频 带比其他类型的业务宽。传输、处理、存储图像信息要比语音、文 字、传真及一般数据技术更复杂、实现更困难。图像是比较复杂的 信息类型,它一般可划分为3大类型。
(1)静止图片:如照片、医用图片、遥感图片等,这类图像是完 全静止的。
(2)准活动图像:可视电话、话剧、各类型会议电视,这类图像 是准活动或准静止的,其特点一般是背景基本上是静止的,活动人 物是有限度的。
移动通信中静止图片、数字照相与 打印、电子商务
ISDN视频会议
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8c96e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6.png)
移动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是指在无线通信领域中,传输数据和信息的原理和技术。
移动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之一,它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线连接。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1.1 什么是移动通信1.2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1.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4 移动通信的基本要素第二章无线信号传播2.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2.2 无线信号传播路径损耗2.3 多径效应与多普勒效应2.4 反射、折射和散射信号的影响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结构3.1 移动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3.2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各个组成部分3.3 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和无线电接入技术第四章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4.1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类和作用4.2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历程4.3 GSM、CDMA、LTE等移动通信标准的比较4.4 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第五章移动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5.1 数字调制技术5.2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5.3 AM、FM、PM调制方式的比较5.4 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第六章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6.1 信道编码与纠错码6.2 信道编码的原理和分类6.3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第七章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7.1 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7.2 分时复用技术7.3 频分复用技术7.4 码分复用技术7.5 OFDMA技术第八章无线接入技术8.1 蜂窝网络的组网方式8.2 频率复用与功率控制8.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技术8.4 TDMA、CDMA、OFDMA等接入技术的比较第九章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9.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9.2 信号处理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9.3 信号处理算法与技术的发展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案例分析、数据图表、实验结果等内容,请参阅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频率复用:________一种将频谱资源划分为多个频段,使不同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而不互相干扰的技术。
移动通信PPT课件
![移动通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e0898558fafab068dc02ec.png)
移动台所受到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城市噪声、各 种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
(1) 互调干扰 (2) 邻道干扰 (3) 同频干扰
3. 通信系统复杂
移动台的移动需要频率、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漫游跟 踪等技术,入网、计费管理
4. 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通信中建立一个呼叫是由BSS和SS共同完成的; BSS提供并管理MS和S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SS负责呼 叫控制功能,所有的呼叫都是经由SS建立连接的;OMS 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移动网。
MS也是一个子系统。它实际上是由移动终端设备和用户 数据两部分组成的,移动终端设备称为移动设备;用户数 据存放在一个与移动设备可分离的数据模块中,此数据模 块称为用户识别卡(SIM)。
多普勒频移产生调制噪声
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当达到一 定速度时,如超音速飞机,固定点 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v 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即产生 多普勒效应,使接收点的信号场强 振幅、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地 变化
fd
v
cos
2021/7/1
图1.3 多普勒效应
10
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③ 微小区:小区半径r=0.1~1km ④ 微微小区:小区半径r<0.1km,适于办公室、家庭等移动应用
环境。
2021/7/1
12
1.1.2 移动通信的组网理论
2. 频率覆盖
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由于传播损耗提供足够的隔离度, 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称 为频率复用。.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传播环境复杂:直射波与随时间变化的绕 射波、反射波、散射波的叠加 多普勒效应:移动台的高速运动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223c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2.png)
WCDMA/HSPA/HSPA+
总结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基于CDMA技术。HSPA(高速分组接入)和 HSPA+(高速分组接入演进)是WCDMA的升级,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效的分组交换。
CDMA20
总结词
另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CDMA2000是另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基于CDMA技术 。与WCDMA相比,CDMA2000在北美地区更为流行。
TD-SCDMA
总结词
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采用了时分同步技术。
LTE/SAE
总结词
调相 (PM)
载波的相位随信号变化。
调相调频 (PM/FM)
同时使用相位和频率表示信息。
数字调制
使用数字信号来调制载波。
信道编码与分集技术
信道编码
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分集技术
通过合并多个信号来提高信号质量。
无线资源管理
功率控制
控制每个用户的发射功率以防止干扰。
频率分配
为用户分配最佳的通信频率。
5G技术发展
5G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突破 ,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优 势,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好的支 持。
5G应用场景
5G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智 慧城市、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远 程医疗等,将深刻影响社会和经济的 发展。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移 动通信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推动各行业的 数字化转型。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
![《移动通信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67a8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e.png)
WCDMA/HSPA/HSPA+
总结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融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网络环 境,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安全与隐私挑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也日益突出,需要采取 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
解决方案
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数据匿名化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网络行为,保障用户权益。
无线资源管理
01
无线资源管理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负责对无线 资源进行分配和调度,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频率管理、功率管理、信道分配、拥塞
控制等功能。
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无线资源管
03
理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0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多媒体业务
如音乐、视频、游戏等,提供 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物联网应用
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 农业等,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
现万物互联。
02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通信原理第四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aa632c2b647d27284b7351ee.png)
个连“0”码的第一个“0”码位置上加一个与V码同极性的补
信码,用符号B′表示。此时B码和B′码合起来保持条件(1)中 信码极性交替变换的规律。
第 4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根据以上两个条件,在上面举的例子中假设第一个信码B为 正脉冲,用B+表示,它前面一个破坏脉冲V为负脉冲,用V-表示。
这样根据上面两个条件可以得出B码,B′码和V码的位置以及它
则就可根据这一规律性来检测传输质量,以便做到自动监测。
第 4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 编码方案对发送消息类型不应有任何限制, 适合于
所有的二进制信号。这种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的特性称为
对信源具有透明性; (6) 低误码增殖; (7) 高的编码效率。
第 4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g) (d) (j)
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第 4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差分码 差分码是利用前后码元电平的相对极性来传送信息的, 是一种相对码。 对于“0”差分码,它是利用相邻前后码元电 平极性改变表示“0”,不变表示“1”。而“1”差分码则是利 用相邻前后码元极性改变表示“1”,不变表示“0”,如图6 1(e)所示。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即使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 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地进行判决。 上面所述的NRZ码、 RZ码及差分码都是最基本的二元码。
第 4 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a) 代码: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0
(b) AMI码: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0 (c) B和V:0 B 0 0 0 V B B 0 0 0 V 0 B 0 B 0 (d) B′: 0 B+ 0 0 0 V+ B- B+ 0 0 V- 0 B+ 0 B- 0 (e)HDB3: 0 +1 0 0 0 +1 –1 +1 -1 0 0 -1 0 +1 0 -1 0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课件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39a5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c.png)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隐私保 护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 理措施来保护用户隐私,避免用户数 据被滥用和泄露。
06
实践环节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信号传输实验 验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观察不同调制方式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实验内容与要求
01
掌握信号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ppt课件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践环节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定义
移动通信
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特点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无线通信灵活性。
应用
详细描述
多媒体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新兴的业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 输和展示。随着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业务逐渐成为移 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总结词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是移动通信中具有广阔前景的业务领域。
无线资源管理
01
02
03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介绍无线资源管理的概念 、目的和功能。
信道分配
描述信道分配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频分多址、时分 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功率控制
介绍功率控制的原理和技 术,包括开环和闭环功率 控制等。
网络优化与规划
网络优化与规划概述
介绍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念、目的和功能。
网络覆盖优化
数据业务
总结词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为用户提供各种数据传输服务。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21a1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9.png)
移动网络的安全配置
了解如何配置移动网络以保护 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
移动网络的加密算法
介绍移动网络中常用的加密算 法,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第五章:移动通信标准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 展历程
追溯移动通信标准的历史, 了解其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 类
介绍移动通信标准按照不同 标准制定机构的分类方式。
手机信号发送原理
解析手机是如何发送信号 和数据以与其他设备进行 通信的。
第二章:移动通信网络
1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和结构
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2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技术
探索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接入的各种技术和协议。
3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布式拓扑结构
介绍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的分布式拓扑结构,以确保可靠和高效的通信。
第三章:无线传输技术
1 无线传输原理和分
类
深入了解无线传输的基 本原理和不同的分类方 式。
2 无线传输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
探索无线信号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以确保数据 的可靠传输。
3 无线信号的调制方
式
介绍不同的无线信号调 制方式,并讨论其特点 和应用。
第四章:移动网络安全性
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
探讨移动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 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标准的国 际组织
介绍负责制定和推动移动通 信标准的国际组织。
第六章: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
探索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3
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示例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ppt课件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0ec9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c.png)
包括操作维护中心(OMC) 。
2024/1/26
13
CDMA网络架构
移动台(MS)
基站收发信系统(BTS)
基站控制器(BSC)
2024/1/26
14
CDMA网络架构
移动交换中心(MSC)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2024/1/26
15
CDMA网络架构
鉴权中心(AUC)
分组控制功能(PCF)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ppt课件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 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 • 移动通信中的传输技术 • 移动通信中的无线资源管理
2
01
移动通信概述
2024/1/26
3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发展
2024/1/26
定义
GSM网络架构
移动台(MS)
基站子系统(BSS)
网络子系统(N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包括移动终端(ME)和客户 识别模块(SIM)。
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 站收发信台(BTS)。
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 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 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 器(EIR)。
2024/1/26
7
多址技术
01
频分多址(FDMA)
将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等间隔的频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
02 03
时分多址(TDMA)
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然后根据一定 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 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应用MOS ▪进入公共骨干网:达到4级以上,即Good高质量; ▪基本进入移动通信网:达到3.5级以上,即Fair质量尚可(及格) 以上。
各系统实际应用情况
GSM:基本原理基于线性预测编码。为满足GSM系统的窄带通信 模式。有
▪ 速率为13k的全速率(FR)编码技术[常用]:规则脉冲激励线 性预测编码技术(RPE-L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速率为12.2k的增强型全速率(EFR)编码技术:代数码激励线 性预测编码技术(ACELPT)。
▪ 速率为6.5k的半速率(HR):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技术编 码方式(VSELP)。
3.复杂度与处理时延[简说] 语音编码的实现方式:通常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 复杂度有两方面, a) 硬件复杂度:取决于DSP的处理能力; b) 软件复杂度:主要体现在算法复杂度上,是指完成语音编、译
码所需要的加法、乘法的运算次数,一般采用MIPS即每秒完成 的百万条指令数来表示。 典型值:通常,在取得近似相同语音质量的前提下,语音码率每下 降一半,MIPS大约需增大一个数量级。 复杂度与处理时延的关系:算法复杂度增大,会带来更长的运算时 间和更大的处理时延。 与语音质量的关系:在双向语音通信中,处理时延、传输时延再加 上未消除的回声是影响语音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第四、 六章课件
信源编码的关联
第4本章仅讨论在物理层决定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信源编码 和数据压缩技术。 信源编码
▪作用:压缩信源输出的信息率,提高系统有效性 ▪实现原理:主要是利用信源的统计特性,解除信源相关性, 去掉信源冗余信息。 ▪发展过程:
•第二代(2G)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语音压缩编码:[语音 业务]。 •第三代(3G)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语音压缩编码 + 各类 图像压缩编码和多媒体数据压缩等方面[包含语音、数据和 图像在内的多媒体业务]
GSM系统的RPE-LTP声码器原理
RPE-LTP声码器采用等间隔,相位与幅度优化的规则脉冲作为激励 源,以便使合成后的波形更接近原始信号。该方案结合长期预测以 消除信号的冗余度,降低编码速率,同时其算法较简单,计算量适 中且易于硬件实现。
GSM系统的RPE-LTP声码器原理选做:按以下五个给出算法的 公式和实现框图,给出程序) REP-LTP编码器包括五个部分:预处理,线性预测分析(LPC),短 时分析滤波,长时预测以及规则脉冲激励编码(RPE)。
移动通信的技术要求
低数据比特率、高压缩比的混合编码中技术指标:有4个主要参量 ▪数据比特率; ▪语音质量; ▪算法复杂度; ▪处理时延。
混合编码的任务或研究内容:力图使上述参量及其关系达到综合最 优化。
1.数据比特率(bps)[简tell] 数据比特率:度量语音信源压缩率和通信系统有效性的主要指标。 相互关系或关联性问题:
预 处 理
LPC 分析
短时分析 滤波器
长时 分析 预测
加权 滤波
规则激
M
励码编
码器
LAR 编码器
长时 参数 编码器
APCM 量化器
X m (i)
X max Nj bj
LAR(i)
预处理: ✓ 用8 kHz采样频率对输入的模拟语音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离散语音
信号S0(n); ✓ 滤除S0 (n)中的直流分量,得到S0f(n); ✓ 采用一阶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进行高频预加重,得到信
➢数据比特率越低,压缩倍数就越大,可通信的话路数也就越多, 移动通信系统也就越有效。 ➢数据比特率低,语音质量也随之相应降低。为了补偿质量的下 降,往往可以采用提高设备硬件复杂度和算法软件复杂度的办 法,但这又带来了成本与处理时延的增大。
移动通信的技术要求-2
降低比特速率的其它有效方法: ▪采用可变速率的自适应传输,它可以大大降低语音的平均传送 率。[思路=?] ▪进一步采用语音激活技术,充分利用至少3/8的有效空隙,可 获得大致约2.67dB的有效增益。[与上4个指标的关系,见查 ATM研课件技术评估] 注: 语音激活技术:语音激活技术是建立在通话双方句子间、单词 间存在可利用空闲的原理上, ✓对于TDMA系统,首先要检测可利用的空隙,然后再采用插 空技术加以利用。 ✓对于CDMA系统,由于各路语音同频、同时隙,则可以很方 便地利用所有空隙间隔,即各路语音的空隙是随机产生的,从 而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
4.1语音压缩编码
技术要点:压缩语音编码的码率,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原理:解除语音信源的统计关联。 语音压缩编码分为以下3类
▪波形编码:波形编码是以精确再现语音波形为目的,并以保真 度即自然度为度量标准的编码方法。这类编码是保留语音个性 特征为主要目标的方法,其码率较高。 ▪参量编码:又称为声码器。参量编码是利用人类发声机制,仅 传送反映语音波形变化主要参量的编码方法。在接收端,可根 据发声模型,由传送过来的变化参量激励产生人工合成的语音。 参量编码的主要度量标准是可懂度。[评看:以提取并传送语音 的共性特征参量为主要目标的编码方法,其码率较低。] ▪混合编码:又称为软声码器。混合编码是吸取上述两类编码的 优点,以参量编码为基础并附加一定的波形编码特征,以实现 在可懂度基础上适当改善自然度目的的编码方法。其码率介于 上述两类编码之间。
2.语音质量
度量语音质量: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度量有客观与主观两个角度。 ▪客观度量可以采用信噪比、误码率、误帧率,相对来说比较简 单、可行。 ▪主观度量较难,因为接受语音的是人耳,所以语音质量主要是 由人耳主观特性来判断。
以主观度量为主,度量语音质量。 主观评判方法:目前国际上常采用的主观评判方法称为MOS方法, 它是原CCITT(ITU-T前身)建议采用的平均评估得分法(M0S)。 平均评估得分法(M0S):一般主观质量评分分为5级,[5分考试类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