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可兴奋组织:在刺激作用下具有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以及引起不可兴奋组织产生应激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称为兴奋。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通过改变自身机能来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运输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而引起机体某些特殊生理反应的调节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靶细胞和靶组织:人体在体液调节过程中,被调节的细胞称为靶细胞,被调节的组织称为靶组织。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生物节律: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非自动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能通过反馈活动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非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机能:是指人体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6、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7、适应性:机体长期处在某种环境变化时,会发生不断调整自身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机能变化,使自身和环境间经常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9.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10.主动转运: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某些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11.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12.时值: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刚刚能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13.静息电位:在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变化。

15. “全或无”现象:“全或无”现象:无论使用任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它们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何变化过程是一样的,并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即使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科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2)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3)静息电位:指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

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5)等长收缩:指肌肉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

6)等张收缩:肌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

7)内环境: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8)自稳态:由于人体内的多种调节机理,使内环境中的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称为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或自稳态。

9)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碳酸氢钠),常以每100ml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表示碱贮备量。

10)体液:即人体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

11)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12)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13)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

14)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动脉血压)。

15)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16)氧容量:每100ml 血液中Hb(血红蛋白)与O2结合的最大量(约19-20m1) 称为Hb的氧容量。

17)基础代谢:在清晨、清醒、静卧、空腹、20-25℃在这种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18)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气的容积比。

19)排泄:物质经过血液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20)激素:指由机体某些腺体或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21)前庭机能稳定性: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22)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23)姿势反射: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中枢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已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

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7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9、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0、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所以他一般向内扩散,但他由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控制,安静时关闭,受刺激时,通道激活钠离子内流,造成内正外负,出现电位变化,形成峰电位上升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时,钠离子平衡电位。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2.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4.适应性:生物体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5.肌小节: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6.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7.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8.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9.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的收缩。

10.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1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健康成年人红细胞比容12.血液粘滞性:决定血流阻力的因素之一。

全血的粘滞度为水的粘滞度的4-5倍.13.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14.等渗溶液:正常人在体温37ºC时,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5800mmHg)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15.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16.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常以左心室的每搏量为标准。

17.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18.窦性心动徐缓: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达到40-60次每分钟19.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20.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21.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2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2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钟通气量24.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PO2)值为横坐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25.肺通气: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26.每分通气量:呼吸深度(潮气量)x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27.每分肺泡通气量:(呼吸深度-生理无效腔)X呼吸频率28.有氧氧化:糖原或葡萄糖在耗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一切生物体存在德最基本特征是在不断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新的结构,这是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2.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3.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4.内环境: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5.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并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6.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7.体液调节: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进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8.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可以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某些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9.反馈: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变又可通过回路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的方式称为反馈10.前馈:在调节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第一章肌肉活动1.兴奋是生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足够强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2.横桥:在组装粗肌丝的肌球蛋白分子球状头部,有规则地突出在M线两侧的粗肌丝主干表面的突起部分,称为横桥3.可兴奋细胞:在机体内神经、肌肉和内分泌腺细胞在刺激作用下能够产生可传播的动作电位,因此,这些细胞被称为可兴奋细胞4.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收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的细胞膜的两侧,故又称为跨膜静息电位或膜电位5.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6.阈强度:固定刺激作用时间和时间-强度变化率,可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7.阈电位:能够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8.极化状态:细胞在安静状态时,膜电位处于正常数值的外正内负状态,称为极化状态9.去极化:去极化时指膜内电位负值较静息电位时减少的过程,即极化状态减弱10.复极化:细胞去极化后又向原来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11.超极化:膜内电位复值较静息电位时加大的过程称为超极化,即极化状态加强12.局部反应: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在细胞膜上产生的局部去极化,其电位变化不能向远处扩布,因此称为局部反应13.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过程是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是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时必定存在某种中介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14.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与肌丝滑行有关的蛋白质,称为肌肉收缩蛋白,包括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15.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当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16.前负荷: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17.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称为后负荷18.缩短收缩: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映的过程,以及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

阈值:在固定剌激作用时和刺激强度一时间变化率条件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必须的最小刺激强度。

肌小节: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统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缩短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缩,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缩短收缩。

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

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总称为姿势反射。

前庭反应: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主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应。

前庭功能稳定性: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血红蛋白氧容量:指血液中Hb的氧饱和度为100%时,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氧气量。

血红蛋白氧含量:把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程度,即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

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由于人体内有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生理现象就称为内环境稳态。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机能:是指人体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6、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7、适应性:机体长期处‎在某种环境‎变化时,会发生不断‎调整自身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机‎能变化,使自身和环‎境间经常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9.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10.主动转运: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某些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11.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12.时值: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刚刚能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13.静息电位:在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变化。

运动生理 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2.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兴奋性:································特性3.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的长度缩短拉长收缩:························小于··········,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等长收缩:························等于·······················但长度不变4.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5.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6.姿势反射:在躯体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7.内分泌: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8.应急反应:通常将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过程称为应急反应9.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0.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11.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1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13.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贮备14.最佳心率范围:当心率在(110,120)~(170,180)次·min时,心排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这一心率范围15.动脉血压:是指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16.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17.碱储: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NaHco3看成血浆的碱贮备18.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19.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之于,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20.肌肉力量:是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说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21.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22.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对照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对照

名词解释:1、运动性疲劳: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是最大输出功率暂时下降的表现。

2、氧容量:使血液人为地达到最大限度的氧化时所显示的值。

3、心力储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

4、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技能恢复得超过原有水平。

5、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称为身体素质。

6、内环境稳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7、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映的能力或特性。

8、状态反射:当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张力重新调整,这种状态叫状态反射。

9、最大通气量:在单位时间内所呼吸的最大气量。

10、基础代谢:指人在清醒、安静、空腹及室温在20-25度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11、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2、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13.无氧阈:无氧阈就是无氧界限,是指一定跑速时血乳酸浓度突然增加15.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16.极点: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生一种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的状态。

17.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18.运动性贫血:剧烈运动之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即运动性贫血。

19、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20、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21、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与引起肌丝滑行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22、自动节律性: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23、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

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17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18心输出量:左心室在每分钟内射入主动脉的血量.19运动性心脏肥大:指由于运动而引起的心脏适应性增大,形态上多以左心室增大,室壁增厚为特征,机能上表现为运动时能持续较厂时间高效率的工作.安静时出现节省化,心力储备增强.第2 / 6页20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21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收缩,启闭的机械震动22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23身体素质:是人体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备的身体能力要素.24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发育后,心脏发育速度增长快,心血管系统发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即青春期高血压.25运动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运动电位.26运动动力定性: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有顺序地\有规律地和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大脑皮层机能的这种系统性27柔韧素质: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28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29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饿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30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这个就叫运动员贫血.第3 / 6页31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32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正常机体动脉中经常保持一定的血压,因此颈动脉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不断传递神经冲动进入脑干心血管中枢,提高迷走紧张性并抑制心交感细胞血管紧张性,结果使心脏活动不致过高,外周阻力不会太高,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安静水平.33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牵张反射.3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35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称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36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37超等长练习:肌肉的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于外力时,肌肉收缩使肌肉缩短)如果仅按在同一肌肉的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小于外力,肌肉收缩时肌肉拉长)之后,会更有力.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就称为超等长练习.38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39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这种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40积极性休息: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以及调整运动强度的方法或来消除疲劳的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第4 / 6页41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42高原环境习服: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称为高原习服.43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的均匀自如这中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44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4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46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47心电图: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1. 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第一信使生物体内结合并激活受体的细胞外配体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生长因子和化学诱导剂等物质,通常统称为第一信使。

3. 第二信使指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刺激脑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放大后传递给效应器产生效应,是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4.应激反应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将这种非特异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5. 体液免疫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包括感应、增殖和分化、效应三个阶段。

6.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称为血细胞比容。

7. 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8.碱储备由于血浆中的NaHCO3 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储备,通常以每100ml 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所有运动鞋服,年底特价下单请加V:tiyu0069.肺容积肺内气体的容积总量称为肺容积,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

10.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等于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11.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12. 解剖无效腔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前呼吸道内的气体是不能进行交换的,这一部分空腔称为解剖无效腔。

13.氧储备在正常情况下,02 除了维持机体代谢消耗外,还有一小部分储存在体内待用。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机能:是指人体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6、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7、适应性:机体长期处在某种环境变化时,会发生不断调整自身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机能变化,使自身和环境间经常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9.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10.主动转运: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某些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11.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12.时值: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刚刚能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13.静息电位:在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变化。

15. “全或无”现象:“全或无”现象:无论使用任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它们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何变化过程是一样的,并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即使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与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与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与速度的能力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与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与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就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就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与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与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17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18心输出量:左心室在每分钟内射入主动脉的血量、19运动性心脏肥大:指由于运动而引起的心脏适应性增大,形态上多以左心室增大,室壁增厚为特征,机能上表现为运动时能持续较厂时间高效率的工作、安静时出现节省化,心力储备增强、第2 / 6页20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21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收缩,启闭的机械震动22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23身体素质:就是人体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备的身体能力要素、24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发育后,心脏发育速度增长快,心血管系统发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即青春期高血压、25运动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运动电位、26运动动力定性: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与抑制在运动中枢有顺序地\有规律地与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定的形式与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大脑皮层机能的这种系统性27柔韧素质: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28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与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与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29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与系统会产生的饿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与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30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就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这个就叫运动员贫血、第3 / 6页31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32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正常机体动脉中经常保持一定的血压,因此颈动脉窦神经与主动脉弓神经不断传递神经冲动进入脑干心血管中枢,提高迷走紧张性并抑制心交感细胞血管紧张性,结果使心脏活动不致过高,外周阻力不会太高,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安静水平、33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牵张反射、3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35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称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36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37超等长练习:肌肉的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于外力时,肌肉收缩使肌肉缩短)如果仅按在同一肌肉的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小于外力,肌肉收缩时肌肉拉长)之后,会更有力、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就称为超等长练习、38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与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39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这种能量代谢就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40积极性休息: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与运动类型,以及调整运动强度的方法或来消除疲劳的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第4 / 6页41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42高原环境习服: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称为高原习服、43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的均匀自如这中机能变化过程与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44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4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46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47心电图: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运动项目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的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2、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3、阈强度:是指在一定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4、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5、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的波动,这种可逆性迅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之动作电位6、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7、强制收缩:若增加刺激频率,是每次刺激的间隔短于单收缩所持续的时间,肌肉收缩出现融个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成为强直收缩8、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长度缩短9、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10、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不变11、肌电图:是指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图形12、静息电位: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13、不完全强直:增加刺激频率时,肌肉未完全舒张就产生第二次收缩,肌肉收缩出现部分融合,称为不完全强直14、完全强直:如果继续增加频率,使肌肉在前一次收缩期末之前就开始第二次收缩,肌肉收缩反应出现完全的融合,称为完全强直15、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16、运动单位:一个运动单位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17、脊髓反射:人们把那些潜伏期短、活动形式固定、只需外周传入和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成为脊髓反射18、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的骨骼肌的张力,已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个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19、前庭反应: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住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07年1.强度—时间曲线2.肌电图3.血氧饱和度4.有氧氧化系统5.反应速度08年1.离心收缩2.运动单位募集3.最大通气量4.血液氧容量5.第一心音6.外周阻力09年1.等长收缩2.肌纤维选择性肥大3.肺泡通气量4.血氧饱和度5.运动性疲劳6.每分心输出量7.氧亏8.基础代谢率9.前庭反射10.稳定状态10年1.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性2.保护性抑制学说3.离心练习4.水下称重法5.减压反射6.“静脉泵”或“肌肉泵”7.第二心音8.心肌“全或无”9.血红蛋白氧容量10.应急反应11年1、热服习2、运动性疲劳3、最大氧亏积累4、假稳定状态5、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6、超等长练习7、最大心率贮备百分比8、心跳徐缓9、脉压10、氧通气当量12年1.位觉2.应激3.射血分数4.静脉泵5.心脏离心性肥大6.心搏徐缓7.力量耐力8.最大摄氧量间接测定法9.最大氧亏积累10.中枢疲劳13年1.氧通气当量2.心肌细胞的自律性3.心率阶梯现像4.力量训练的交叉转移现象5.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6.肌肉生理横断面7.假稳定状态8.闪光融合频率9.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10.骨龄14年1.外周化学感受器2.窦性心律3.每博输出量4.心脏离心性肥大5.力量的“交叉转移现象”6.最大摄氧量利用率7.低氧训练8.向心性肥胖9.最大摄氧量间接测定法10.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节省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力量: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的能力
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气量
摄氧量: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最大摄氧量:人体进行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表示方法:绝对值L/min、相对值ml*kg*min
氧亏:人在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出现的原因:其一、由于运动初期ATP/CP消耗以及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生理惰性大,不能马上适应较高水平的运动。

其二、运动的强度过大,每分摄氧量不能满足每分需氧量又形成一部分氧亏
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气量,其中包括ATP/CP供能所欠下的氧亏,而且包括乳酸供能所欠下的氧亏
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时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范围在1.4~7.5mmol/L之间
最大摄氧量反映人体在运动时所摄取的最大氧量,而乳酸阈则反映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没有急剧堆积时的最大摄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
低氧训练:利用自然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训练以提供运动员体能的方法均可称为低氧训练速度: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照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其主要是取决于反应时的长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反应时: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的时间(中枢延迟的时间最长)
动作速度: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其主要取决于肌纤维类型百分比组成及其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巩固程度
无氧耐力: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平衡: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灵敏:运动员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柔韧: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的能力
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者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准备活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
体练习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初级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
最高水平,而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提高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订的运动强度
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健康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各项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过程。

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

但是不能超过生理范围
肌糖原储备的恢复:一是运动强度、二是膳食
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作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轻松的身体练习。

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痛,有助于消除疲劳。

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的利用,预防激烈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

肥胖的定义: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
体适能:人体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有氧适能: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
肌适能: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运动处方:根据参加活动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态和体适能水平以处方的形式确定其运动目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平率和注意事项的系统化、个性化运动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