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急症
中医急诊学紧急病况的处理和应对
中医急诊学紧急病况的处理和应对中医急诊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对紧急病况的处理和应对。
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和准确的治疗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急诊学的一些重要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急诊病患。
一、紧急病况的分类中医急诊学将紧急病况分为内科急症和外科急症两大类。
内科急症包括心绞痛、呼吸急促、中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外科急症包括创伤、骨折、出血、烧伤等。
在处理急症之前,医务人员首先需要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病情所属类别,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内科急症处理1.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由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常常伴随呼吸急促、胸闷和出汗等症状。
处理心绞痛的关键是迅速缓解疼痛并改善心肌供血。
中医常用的方法包括服用速效救心丸、以及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法来缓解疼痛。
2.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哮喘、肺栓塞、心力衰竭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原因,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哮喘患者,可以使用含有麻杏石甘汤的中药来缓解症状。
3. 中风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中医常常采用针灸和中药等综合疗法来缓解症状,并保护患者的脑功能。
在处理中风时,及早抢救和保护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需要紧急处理。
中医在处理此类病况时,会注重平衡患者的酸碱平衡,并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外科急症处理1. 创伤在处理创伤时,中医常采用刮痧、拔罐、贴敷中药等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肿胀。
中医也重视创伤后的康复治疗,以恢复伤者的身体功能。
2. 骨折对于骨折患者,中医会采用骨复合技术来保护骨折部位,同时辅以中药进行促进骨折愈合和消肿止痛的治疗。
3. 出血中医在处理出血时,会使用一些中药来促进止血和减少出血。
同时,中医也会通过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血液凝结能力。
4. 烧伤中医处理烧伤时,注重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炎症。
中医急症的辨证论治与综合施治方法是什么
中医急症的辨证论治与综合施治方法是什么中医在应对急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急症的治疗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中医急症的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急症的核心方法。
辨证论治强调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外感急症,如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等,中医会通过观察患者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流涕、咳嗽等症状,结合舌苔脉象来判断。
如果患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多为外感风寒,治疗常以辛温解表为主,如麻黄汤。
若患者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则多为外感风热,治疗宜用辛凉解表之法,如银翘散。
其次,在内伤急症方面,以中风为例。
中风患者突然出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症状。
中医通过辨证,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经络者病情较轻,常表现为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多由风痰阻络、肝阳上亢等所致。
风痰阻络者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肝阳上亢者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脏腑者病情较重,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等,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闭证多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属实,治疗以开窍醒神为主,如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脱证多因正气虚脱所致,属虚,治疗当以回阳固脱为法,如参附汤。
再者,对于急性中毒,中医会根据毒物的性质、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
如食物中毒导致的呕吐、腹泻、腹痛等,若为寒湿内阻,可用藿香正气散;若为湿热蕴结,可用葛根芩连汤。
除了辨证论治,中医急症的综合施治方法也至关重要。
中药治疗是中医急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急症发生时,中药的剂型选择和用药方法也有讲究。
例如,对于高热昏迷的患者,可以采用中药灌肠、鼻饲等方法给药,使药物迅速吸收发挥作用。
同时,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也为中医急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如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在抢救昏迷、休克等急症患者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急症的中医治疗方式有哪些
中医急症的中医治疗方式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急症的发生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当面临这些紧急情况时,中医也有着独特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急症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医就积累了丰富的应对急症的经验。
比如,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针灸是中医治疗急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有人突然昏厥时,通过针刺人中穴,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人迅速苏醒。
对于急性心绞痛的患者,针刺内关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还有像急性肠胃炎导致的剧烈腹痛,针刺足三里穴能够调节胃肠功能,减轻疼痛。
推拿按摩在中医急症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小儿高热时,通过推拿清天河水、退六腑等穴位,可以帮助散热降温。
对于落枕的患者,推拿颈部的相关穴位和肌肉,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颈部的活动功能。
中药方剂在急症治疗中更是不可或缺。
安宫牛黄丸就是中医治疗高热神昏、惊厥等急症的名方。
它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功效,在应对脑炎、脑膜炎等引起的高热昏迷时有着显著的疗效。
还有紫雪丹,对于高热烦躁、抽搐惊厥等急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此外,中药注射剂在现代中医急症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清开灵注射液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引起的高热;参麦注射液则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急症,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的作用。
拔罐疗法对于一些急症也有帮助。
比如,急性腰扭伤时,在腰部进行拔罐,可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某些急症的处理上也独具特色。
像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通过在少商穴等穴位放血,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中医治疗急症还强调综合调理。
除了上述的具体治疗方法外,还会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情志、饮食等方面。
比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会嘱咐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在于其个性化和整体性。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不同,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急危重症中医治则
急危重症中医治则
急危重症中医治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干预。
这是中医强调的“早”原则,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非常关键。
2.采取辨证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中医根据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每名病人当下最危险的因素,采取辨证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3.采取针对性精准治疗。
“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一天一方”的方法施治。
具体治疗上要“快”,有时还要“稳”,耐心观察症状变化,稳定不加重就是好。
有时还要“托”,阳气虚脱要采用大剂参附回阳救逆,力挽狂澜。
4.在治疗药物上采用中药注射剂、中药保留灌肠、人参粉、大黄粉冲服、针灸疗法等。
在急症用药上,通过给予血必净、痰热清泵推,安宫牛黄丸等内服,用药味要少,用量要大,疴症用重剂。
对于稳定病情、阻断进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建立诸如胸痛绿色通道、急性脑病绿色通道。
6.救命留人的“生命观”。
急危重症有发病急、变化迅速、病情重、危及生命的特点,同时急危重症又存在多因素致病、症状复杂、各种平衡紊乱、各种矛盾纷杂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诊断上要有一个降阶梯诊断的观念,即首先把危及生命的病证诊断出来,治疗上首先是抢救生命,如急性中风神昏并发呼吸衰竭,首先救治呼吸衰竭。
中医治急症的案例
案例背景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注重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要素来治疗疾病。
在急症处理方面,中医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本案例将介绍一个中医治疗急性腹痛的案例,展示中医在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案例过程背景信息患者是一位42岁女性,平时身体健康。
突然出现了剧烈的腹痛,并伴随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患者描述腹部剧痛发生在肚脐周围,并向右下腹部扩散。
诊断与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初步怀疑为阑尾炎引起的急性腹痛。
但是为了确诊和确定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中医理论,急性腹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寒湿、气滞、瘀血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辨证为寒湿阻滞。
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首先需要缓解疼痛和消除湿邪。
中医师给予患者以下治疗方案:1.针灸:选用一些具有温通作用的经络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进行针灸。
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腹部疼痛。
2.草药汤剂:配制一副逐湿散寒的草药汤剂,包括附子、干姜、白芍等中药材。
该草药组合有温通经络、祛寒散湿的作用。
治疗效果与结果经过针灸和服用草药汤剂的治疗,患者的腹部剧痛逐渐缓解,并恢复了正常的排便功能。
经过三天的治疗后,患者完全康复并出院。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展示了中医在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和针灸、草药的综合治疗,成功缓解了患者的急性腹痛。
这表明中医在急症处理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可以为传统西医治疗提供补充和辅助。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急症时,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的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注重平衡和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要素。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中医可能会提供更适合患者需求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在急症处理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作用,并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中医急症的中医诊治特点和优势在哪里
中医急症的中医诊治特点和优势在哪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在急症诊治方面依然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医急症是指突然发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的一类疾病,如高热惊厥、中风昏迷、急性心肌梗死等。
中医诊治急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特点和优势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中医诊治急症的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诊治急症时,中医不是仅仅针对局部的症状进行治疗,而是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环境等因素。
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不仅会关注心脏的病变,还会考虑患者的脾胃功能、气血运行情况等。
通过调理整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急症的目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急症的核心特点。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与西医的对症治疗不同,中医的辨证论治更注重对疾病本质的把握。
以高热为例,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判断是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是实热还是虚热,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和方剂。
这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急症的复杂多变性。
中医诊治急症还善于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除了中药内服外,还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外治法。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见效迅速,在急症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对于急性疼痛、昏迷等急症有很好的疗效。
推拿则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急性扭伤、落枕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药在中医急症诊治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方剂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筛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许多经典方剂在急症治疗中屡建奇功。
比如,安宫牛黄丸对于高热神昏、中风昏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紫雪丹对于高热抽搐有清热解痉的功效。
而且,现代中药制剂的发展也为中医急症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清开灵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对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的总结:
1.经验:
(1)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症施治,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2)多靶点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靶点作用的特点,能够针对急危重症的多个病理环节进行干预。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代谢水平等,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3)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注重综合治疗,将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2. 思考:
(1)加强临床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效果,需要加强临床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要注重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急危重症治疗体系。
(2)提高中医人才素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需要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因此,需要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中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3)推广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急危重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提高中医药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通过加强临床研究、提高中医人才素质和推广中医药文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效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药治急症验案3则
关键词
急 症/ 灸 疗 法 针
天 , 者一 阵尿痛 后 , 便 中排 出绿 豆大 小 圆形结 石 患 从小
1颗 , 肾绞痛再 未复 发 。 左
按: 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主治腰腿痛、 腓肠 患者 因输 液 时 突 然 全 身 发 颤 , 眼上 翻 , 落 地 肌痉 挛及 坐骨 神 经 痛 等 。肾 绞 痛发 作 时 , 刺 承 山穴 两 仆 针 下, 是青霉 素过 敏引起 的输 液反 应 , 由于 乡村 医 生无 备 旨在 通经 止痛 , 血活血 。 由于 肾绞痛 往 往剧 烈难 忍 , 行
9 , 日3次 。适 用于 肾阳虚衰 证 。 g每
[] 3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国家标准. 医临床诊疗 术语. 中 证候部分 [ ] 北 s.
京 : 国 标 准 出版 社 ,9 7 中 19 .
[] 4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国家标准. 医临床诊疗 术语. 中 治法部分 [ ] 北 s.
京 : 国 标 准 出版 社 ,9 7 中 19 .
界 处 , 艾柱 或艾条 点火燃着 后温 和灸 , 将 左右两 穴每次
各 灸 1mn 每 日灸 2次 。 5 i,
4 疗效标 准
代表方剂 : 四神丸( 证治准绳》 。补骨脂 9 , 《 ) g肉 豆蔻 9 , 茱 萸 5 , 味 子 9 , 姜 9 , 枣 1 。 g吴 g五 g生 g大 2枚
而治, 即用 银针 直刺 患者足 三里穴 ( ) 用 强刺 激提 插 因此 , 双 , 治疗此症必须快捷镇痛 , 以免并发休克。 捻转, 运针 约 1 m n后患 者神 志逐 渐 苏醒 , 述症 状 消 0i 上 例 3 亡 阳 : 失 , 口纳 水 。 张
例 1过敏性休克 :
患者在家里玩牌时出现突然晕倒 、 神志不清、 呼之 按 : 三里穴 系 胃经 合 穴 , 常 用 四总 要 穴 之 一 , 不 醒。随后 虚 汗不 止 , 足 是 四肢 厥 冷 , 面色苍 白。血 压 8 / 0 也是 强壮 要 穴之 一 。 主治 消 化 系疾 病 、 泌尿 生 殖 系 统 5 m g体温低 于 3  ̄ 手撒身软、 0 mH , 6C, 二便失禁。呼吸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急危重症是指疾病发生急剧,病情危重,危及生命的一类病症。
传统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少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以下是我对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和思考。
首先,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个体化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治疗方法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例如,在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药师会根据患者的气虚、阴虚等不同的体质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方剂和疗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由脏腑、经络、气血等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
因此,在治疗急危重症时,除了通过对症治疗外,中医药还注重通过调整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等方式来促进康复。
这种整体观念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治疗的效果。
第三,中医药对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还注重与西医药的结合。
现代医学的发展给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的手段,例如放射学、超声医学等,这些手段可以帮助中医药师更准确地辨证施治。
而西医药的药物治疗也可以与中医药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最后,对于急危重症的治疗,中医药注重预防保健。
中医药认为,保持人体的健康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营养,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都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体质、增强抵抗力等方式来预防急危重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是个体化治疗、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与西医药的结合以及预防保健。
这些经验都是数千年来中医药在实践中总结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风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然,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但是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应用。
中医科急症处理流程
中医科急症处理流程
一、急症患者的接诊与初步评估
1. 急诊接诊员应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询问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并记录在病历中。
2. 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症状,重点询问疼痛部位、病程、
诱因等相关信息。
3. 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包括查看舌苔、脉象、测量体温、血压
等基本指标。
4. 根据初步评估,判断是否为急性病情,若是则尽快进行治疗。
二、中医急症处理流程
1.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结合舌苔、脉象等信息,初步判断
病情所属中医病名范畴。
2. 根据病名范畴,选择相应的中医急症处理方案。
3. 进行中医四诊观察,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以进一
步明确病情。
4. 根据中医诊断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处方、
针灸疗法等。
5. 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并时刻观察病情的变化。
6. 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三、急症处理后的注意事项
1. 治疗结束后,及时记录患者的病历,包括病情描述、治疗方
案和治疗效果等信息。
2. 对于需要转诊或留院观察的患者,应及时与相关科室或医院
联系,并做好交接工作。
3. 患者治疗结束后,应进行随访,了解其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复诊。
以上为中医科急症处理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急诊接诊员
和中医科医生在处理急症患者时有所帮助。
几种常见急症的中医疗法
几种常见急症的中医疗法有些人说,西医能很好地抢救急重危症,中医只能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这个说法其实没有依据的,事实上,中医也能够对急症进行治疗,本质上,中医就是为了治疗急症而发展出来的,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中医急症的发展史,历史上每一次中医学的突破,都是从中医治疗急症开始的。
可以肯定的说,中医本来就能够治疗急症,并且善于治疗急症,每位中医人都有着治疗急症的能力,中医治疗急症大有可为。
今天我将对几种常见急症的中医疗法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中医治疗的认知。
中医治疗急症的思路急症由于病症较重起病急,因此用药治疗讲究因势利导,以逐邪为主,治标固本,需要灵活变通。
要重视切趺阳脉,善于应用重剂。
急症的起病卒暴,正邪交争明显,一定要用重剂进行治疗。
中医在治疗急症的时候,要心中淡定,病情越急越要淡定,这能更好地思考如何辩证的选择治疗方式,也能让病人更平静。
急症先治标,不必顾本,越是急症,越要先把标症进行解除,在标症解除之后,再考虑如何治本。
治疗以效率为先,要善用多法进行结合,无论是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汤药还是外敷,只要能够对症状进行缓解,都应该结合使用。
中医对中风的治疗中风适宜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症。
中风的发作和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思虑过度、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脑,但和心、肾、肝、脾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但是总结来说,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气虚、阴虚证候逐渐明显。
针灸对中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来说有着促进作用,能够让患者的肢体运动、语言以及吞咽功能得到良好的促进,越早治疗越好。
在急性期,如果患者出现了高热、神昏、心衰、颅压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措施。
中经络证的治疗方法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取督脉、手阙阴、少阴经穴为主,主穴为水沟、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
中医急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中医急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有哪些中医急症,是指突然发病、病情危急的一类病症。
在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急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中医急症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急则治标”。
当急症出现,危及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根本治疗时,应先解决紧急的症状。
比如,大量出血时,首要任务是止血,以防止因失血过多导致生命危险。
再如,高热惊厥时,首先要降温止痉,缓解惊厥症状。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在处理急症时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辨证论治”也是中医急症治疗的重要原则。
中医认为,同一种急症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
因此,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准确判断其证型,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同样是中风急症,有的患者是由于肝阳上亢导致,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而有的患者是由于气虚血瘀引起,治疗则应以益气活血为主。
“扶正祛邪”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原则。
在急症治疗中,既要祛除病邪,又要扶助正气。
例如,在治疗外感热病时,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祛除病邪的同时,也要注意顾护人体的正气,避免过度使用寒凉药物损伤阳气。
中医急症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
中药治疗是中医急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高热,可以使用白虎汤清热泻火;对于中风昏迷,可以使用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对于急性腹泻,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散祛湿止泻。
在使用中药治疗急症时,常常会采用汤剂,因为汤剂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针灸疗法在中医急症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以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以开窍醒脑;对于急性疼痛,如急性腰扭伤,可以针刺腰痛点、委中等穴位以疏通经络、止痛。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急症的目的。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急症治疗的方法之一。
对于中暑晕厥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缓解症状;对于急性落枕,可以通过推拿手法放松颈部肌肉,纠正小关节紊乱。
拔罐疗法对于一些急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危急重症中医治则
危急重症中医治则
危急重症是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情复杂多变、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
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治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救:中医急救的原则是“急则治标”,即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首先要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例如,对于出血、休克等危急情况,应立即止血、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等。
2.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危急重症注重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程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热、神昏等危急情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等方法进行治疗。
3. 中西医结合:中医治疗危急重症通常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急情况,中医通常结合西医的溶栓、介入等治疗方法,以尽快控制病情。
4. 调护:中医治疗危急重症注重调护,即在治疗的同时,注重患者的生活调养和心理护理。
例如,对于卧床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应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总之,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治则是以急救为先,注重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调护并重。
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医急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中医急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何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急症情况,如高热、昏厥、急性疼痛等。
中医在应对急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然而,面对众多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何做出恰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医急症治疗的常见方法。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一些外感急症,如感冒发热,常用的有银翘散、麻黄汤等方剂。
这些方剂中的药物组合能够解表散寒、清热解毒,从而缓解症状。
而对于急性肠胃炎导致的腹泻呕吐,藿香正气散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能够化湿和中、理气止泻。
针灸疗法在中医急症治疗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例如,对于急性扭伤,通过针刺阿是穴(疼痛部位)以及相关经络的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迅速减轻疼痛和肿胀。
昏迷不醒的患者,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可以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急症治疗的一种方法。
比如,小儿惊厥时,通过适当的推拿手法,可以起到镇惊安神的效果。
了解了这些方法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呢?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患者的具体症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以高热为例,如果患者伴有恶寒、无汗、头痛等表证,可能适合使用麻黄汤等发汗解表的方剂;若高热但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则可能需要使用白虎汤等清热泻火的方剂。
患者的体质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关键。
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使用峻猛的攻邪药物时需要格外谨慎,可能更倾向于采用温和的调理方法,如艾灸、推拿等。
而体质壮实的患者,对于一些较强的祛邪疗法可能更能耐受。
急症的病因同样重要。
是外感邪气所致,还是内伤气血、脏腑失调引起?不同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
比如,食物中毒导致的急性呕吐腹泻,需要解毒和调理胃肠;而情绪过激引发的昏厥,则需要疏肝理气、开窍醒神。
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也是必须考虑的。
比如,针灸虽然疗效显著,但需要注意穴位的选择和针刺的深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某些中药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
此外,医疗条件和医生的经验也会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
中医急症的治疗效果如何持续提升
中医急症的治疗效果如何持续提升中医急症,自古以来就是中医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突发、危急的病症时,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持续提升中医急症的治疗效果,成为了摆在中医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提升中医急症的治疗效果,首先得深入理解中医急症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急症治疗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与现代医学注重局部病变的治疗思路不同,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急症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急症治疗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中医在急症治疗中,有着丰富的治疗手段。
中药方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安宫牛黄丸在高热昏迷等急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独参汤在大失血等危急情况下能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
此外,针灸、推拿、拔罐等外治疗法,在缓解疼痛、调整气血运行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疗效。
这些治疗手段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急症。
但要持续提升中医急症的治疗效果,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中医急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利用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提取,为研发更加高效、精准的中药制剂提供了可能。
同时,借助现代检测技术,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等,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人才培养是提升中医急症治疗效果的关键。
中医急症的治疗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因此,在中医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急症处理能力的培养,增加相关课程和实践机会。
同时,医院也应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急症治疗水平。
加强中医急症的临床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观察和总结,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急症如何辨证施治
中医急症如何辨证施治中医急症那可是个相当重要又紧急的事儿!咱们今儿就来好好唠唠中医急症到底该咋辨证施治。
话说我之前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儿,有个朋友突然在大热天里中暑了,整个人头晕眼花、恶心想吐,还浑身没劲儿。
这可把周围的人给急坏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
中医急症的辨证施治,首先得搞清楚病因。
就像这中暑,那是因为暑热邪气侵袭人体,导致体内的气血阴阳失调。
这时候就得赶紧判断是轻症还是重症。
轻症的话,可能就是有点儿头晕、口渴、多汗。
这时候可以给他找个阴凉通风的地方,喝点儿绿豆汤、西瓜汁啥的,清热解暑。
要是重症,像昏迷不醒、高热不退,那可就得赶紧用中医的办法来治疗啦。
再比如说高热惊厥,小孩子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时候得看孩子的面色、脉象。
要是面色发红、脉象洪数,那多半是热盛惊厥。
这时候可以用一些清热泻火、熄风止痉的中药。
还有急性腹痛,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可能是吃坏了肚子,也可能是气滞血瘀。
要是吃坏肚子引起的,肚子会一阵一阵地疼,还可能伴有腹泻。
这时候就得调理肠胃,把那些不好的东西给排出去。
中医急症辨证施治讲究一个“快”和“准”。
比如说中风,一旦发作,那可是分秒必争。
得赶紧判断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
中经络的症状相对轻一些,可能只是手脚麻木、口眼歪斜。
中脏腑就严重了,可能会昏迷不醒。
在治疗上,中药、针灸都能派上大用场。
就像针灸,找准穴位,那效果可是立竿见影。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中医大夫给一个急性扭伤的病人针灸,没一会儿,病人就说疼痛减轻了不少。
还有急性出血,像吐血、便血。
这得判断是因为血热妄行,还是因为气虚不能摄血。
不同的原因,治疗方法可大不一样。
总之啊,中医急症的辨证施治是一门大学问。
得靠咱们中医人的经验和智慧,仔细观察、认真判断,才能在紧急关头救人性命。
就像我那位中暑的朋友,幸亏当时处理得当,才没啥大碍。
希望咱们都能多了解一些中医急症的知识,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派上用场呢!。
中医急症的辨证施治要点是什么
中医急症的辨证施治要点是什么中医急症辨证施治要点协议一、中医急症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急症的辨证施治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而不仅仅局限于局部症状。
注重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如季节、气候、地域等因素对急症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2、动态观察急症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正邪盛衰情况可能发生改变,因此辨证也应随之变化。
3、明辨标本分清急症的标本缓急,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
标病急于本病时,先治标;本病重于标病时,先治本;标本并重时,则标本同治。
例如,出血性急症,出血为标,导致出血的病因为本,在止血的同时,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中医急症常见的辨证方法1、八纲辨证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急症进行辨证。
判断急症的病性属阴属阳,病位在表在里,病势属寒属热,邪正盛衰的虚实情况。
例如,外感急症多属表证,而内伤急症多属里证;高热、烦躁多属热证,畏寒、肢冷多属寒证等。
2、脏腑辨证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判断急症所属的脏腑病变。
如心系急症常见心悸、胸痛;肺系急症常见咳嗽、气喘;肝系急症常见眩晕、抽搐等。
通过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病变的传变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据。
3、六经辨证适用于外感热病的急症辨证,将外感病的发展过程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
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症状和脉象表现,据此确定治疗方法。
4、卫气营血辨证主要用于温热病急症的辨证,将温热病的发展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原则也各异。
三、中医急症的施治要点1、急救治标对于危急重症,如高热惊厥、大出血、急性中毒等,首先采取紧急措施缓解症状,挽救生命。
常用的急救方法包括针灸、放血、催吐、通便等。
2、扶正祛邪根据急症患者的正邪盛衰情况,合理运用扶正和祛邪的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处理急性病症或突发状况。
它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1.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急救的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症状,中医师会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例如,在处理急性感冒时,可以使用银翘散、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来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中药疗法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康复。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刺激和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例如,在处理急性腰扭伤时,可以通过针灸疗法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理人体的疗法。
在中医急救中,推拿按摩可以用于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等症状。
例如,在处理急性扭伤时,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4. 中医草药熏蒸:中医草药熏蒸是一种通过蒸煮中草药,使其挥发出药性,通过吸入草药的蒸汽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中医急救中,中医草药熏蒸可以用于缓解呼吸道感染、咳嗽等症状。
例如,在处理急性支气管炎时,可以通过中医草药熏蒸来缓解咳嗽和促进康复。
5.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急救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医师会根据病情和症状,推荐合适的饮食方案。
例如,在处理急性胃炎时,可以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减轻胃部不适和促进康复。
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疗法,它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中医诊断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虽然中医急救方法在一些急性病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
在应用中医急救方法时,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中医急症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中医急症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的急症情况。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着丰富的急救经验和独特的急救方法。
这些方法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和传承,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急症的急救措施。
首先要提到的是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急救中常用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比如,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以针刺人中穴。
人中穴位于鼻唇沟的上 1/3 与下 2/3 交界处,用适当的手法刺激该穴位,能够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促使患者苏醒。
再比如,内关穴对于缓解心绞痛有着显著效果。
当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时,迅速针刺内关穴,可以宽胸理气、活血通络,从而减轻疼痛。
推拿按摩在中医急症急救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对于急性腰扭伤的患者,通过按摩腰部的特定穴位和肌肉,能够舒筋活络、缓解疼痛。
还有,当有人因吃东西噎住导致呼吸困难时,可以采用推压腹部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这虽然不是传统中医推拿手法,但原理与中医的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有相通之处。
中药急救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安宫牛黄丸就是一种著名的急救中药。
在中风昏迷、高热惊厥等急症情况下,及时服用安宫牛黄丸,能够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还有紫雪丹,对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云南白药在创伤出血的急救中表现出色,能够止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某些急症处理中也能派上用场。
比如,对于高热不退的患者,可以在耳尖、十宣等穴位进行放血,以达到泻热降温的目的。
对于急性咽喉肿痛的患者,在少商穴放血,能够缓解肿痛症状。
拔罐疗法对于一些急症也有帮助。
比如,急性扭伤后,在受伤部位进行拔罐,可以吸出局部的淤血和湿气,减轻肿胀和疼痛。
中医还强调通过调理气息来应对急症。
比如,当有人情绪激动导致昏厥时,可以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通畅,同时引导患者深呼吸,平稳情绪,有助于恢复意识。
在遇到中暑的情况时,中医的急救方法包括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给予适量的淡盐水饮用,同时可以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以缓解症状。
中医急症的推拿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急症的推拿治疗方法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中医急症的定义及范围2、常见的中医急症类型3、适用的推拿治疗手法4、推拿治疗的操作要点5、治疗的注意事项6、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1、中医急症的定义及范围11 中医急症是指突然发病、病情危急的一类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高热惊厥、昏厥、急性疼痛等。
12 这些急症往往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挽救生命或减轻患者的痛苦。
2、常见的中医急症类型21 高热惊厥211 多由外感热病引起,表现为小儿突然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神志不清。
212 常伴有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22 昏厥221 包括气厥、血厥、痰厥等类型,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222 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表现。
23 急性疼痛231 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胃脘痛等,疼痛剧烈,影响患者正常活动。
3、适用的推拿治疗手法31 拿法311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肉或穴位。
312 适用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32 按法321 用手指或手掌按压体表穴位或部位。
322 具有镇静止痛、疏通经络的作用。
33 揉法331 用手指、手掌或前臂在体表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
332 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4 推法341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体表,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342 可调整经络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4、推拿治疗的操作要点41 手法力度411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年龄等因素,合理控制手法的力度。
412 一般来说,急症患者手法力度宜稍重,但也要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42 操作频率421 推拿的频率应适中,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422 通常每分钟 100 200 次为宜。
43 治疗时间431 每次推拿治疗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15 30 分钟。
432 具体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
5、治疗的注意事项51 明确诊断511 在进行推拿治疗前,必须明确急症的诊断,排除禁忌证。
512 对于病因不明或病情复杂的急症,应及时转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急症
摘要中医治疗急性病
由于急性病对群众健康关系重大,所以能否有效地治疗急性病,是中医事业能否立足与发展之本。
下面就几种临床常见的急性病阐述一下中医的特色疗法。
输尿管结石
患者,女,2010年7月20日以“左侧腰腹阵发性剧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妊娠26w”入院,器械检查提示“左输尿管上段9mm ×7mm大小结石”,经抗炎、解痉治疗,依然剧痛阵发,遂邀中医会诊。
予针灸治疗,取穴:肾俞、带脉、水道、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得气后接g6805-2型针灸仪,连续波,大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2分钟后患者疼痛开始缓解,15分钟后疼痛消失,继续留针30分钟。
停用一切药物,1次/日针灸治疗,患者疼痛未再发,1周后尿道排出1枚绿豆大小异物,当天b超复查输尿管未见结石。
《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输尿管结石的产生,多由湿热蕴结,酿而成石,堵塞尿路,气机不利,不通则痛。
针刺肾俞、带脉可益肾驱邪,水道、足三里可清利湿热,三阴交、太冲可通络止痛。
研究表明,泌尿系结石剧痛发作时针刺不仅可以镇痛,还可催结石下移。
输尿管结石的西医治疗多以体外碎石、尿道取石、手术治疗为主,然而有些患者如孕妇、血小板减少症、高龄老人等,并不适用,有些农村、偏远地区也不一定有设备和条件,再者有些患者碎石后疼痛不一定能马上缓解,针灸有解痉、止痛、
排石的作用,几乎无创伤,又无需大型设备,随时可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不完全性肠梗阻
患者,男,45岁,急性阑尾炎术后10小时,腹胀痛剧烈,恶心干呕,无排气排便,肠鸣音消失,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2009年8月21日晚8:00邀余会诊。
视患者面赤,肤温灼热,腹胀满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乃阳明腑实证,予《伤寒论》大承气汤加味:芒硝30g(冲服),大黄30g(后下),厚朴15g,枳实15g,银花30g,黄芩30g,丹皮12g,皂角刺15g,2剂,1剂水煎服,1剂水煎冷却后灌肠。
第2天上午患者家属告知:今凌晨1:00许排气后腹胀痛开始减轻。
原方再进5剂后患者症状消失出院。
吴瑭:“承气者,胃气也。
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
若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
胆总管蛔虫
患者,女,65岁,2005年9月4日就诊。
述上腹阵发性剧痛1周。
之前一直在当地乡卫生院住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
现患者上腹疼痛甚剧,畏寒发热,体温38.2℃,舌红苔薄白,脉弦数,b超提示胆总管蛔虫,予《伤寒论》乌梅丸:乌梅15g,细辛6g,干姜6g,黄连12g,当归6g,制附片6g,川椒8g,桂枝6g,党参10g,黄柏10g,3剂,日1剂水煎服。
1剂后患者痛止,3剂后排出一次
《伤寒论·厥性筷子大小蛔虫1条。
胆总管蛔虫可参照中医蛔厥论治,
阴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今病者静,而复时烦。
此为藏寒。
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
蚘闻食臭出。
其人常自吐蚘。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方中重用乌梅,是用其味酸能制蛔,川椒、细辛味辛能驱蛔,黄柏、黄连味苦能下蛔,柯琴曾对该方的治蛔作用概括为:“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能下”。
急性扁桃体炎
患者,女,8岁,1995年4月12日就诊,述反复高热1周,曾用青霉素类、先锋类药物静滴,高热反复发作,刻诊视患者面红目赤,体温39.5℃,双扁桃体ⅲ°肿大,追问病史,该患者扁桃体炎频繁发作,稍感风寒或稍食辛辣之物则发病,几乎每月1次,家长不胜其烦,此次发作持续时间最长,观患儿面红目赤,舌尖红起刺,苔薄白,脉数。
风温之邪自口鼻而入,内通于肺,肺受温热之邪,上熏口咽,故咽痛。
吴鞫通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训,创银翘散方。
予《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银花10g,连翘10g,桔梗6g,薄荷4g(后下),竹叶4g,生甘草3g,荆芥4g,牛蒡子10g,苏叶4g,马勃8g(包煎),蝉衣4g。
患儿服药1剂后半夜子时许热退,3剂后双扁桃体恢复正常大小。
随访半年患儿扁桃体炎未再发。
正如吴瑭所云:“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凑效。
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病,治疗多以抗生素为主,由于现在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导致耐药菌增加,
抵抗力下降,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治疗不仅疗效明显,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抵抗力,很多患儿经过中医治疗后,发病次数大大减少,结束了“愈发愈治,愈治愈发”的恶性循环。
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医就是治疗慢性病,调理的,殊不知,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疗效确切。
2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就有治疗厥逆、诸心痛、癫狂、惊痫、疟疾、黄疸、疮疡、肠痈等记载。
《伤寒论》则较系统地阐述了外感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理法方药。
《金匮要略》对痉病、中风、胸痹、惊悸、心痛、黄疸、肠痈、下痢、吐纽下血等急证的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皆有详细的论述。
及晋《肘后救急方》、唐《千金要方》皆有关于急证的详细记载,《千金翼方》犹有备急专篇。
《外台秘要》特别重视急性传染病的诊治。
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完善和发展使中医治疗急证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峰,这个时期,我们的先辈发明了种痘技术,接种人痘的方法,1695年的《张氏医通》及1742年的《医宗金鉴》都做了较详细的记述。
2003年抗击“非典”时,中医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总之,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中西医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能把中西医对立看待,而是各取其长处,把中西医适当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医学得到健康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