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丁观鹏绘画作品欣赏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太簇始和轴》研究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太簇始和轴》研究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画家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画家在宫廷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丁观鹏是清代宫廷画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作品《太簇始和轴》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这幅作品进行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太簇始和轴》是丁观鹏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清代宫廷画家作品中的珍品。
这幅作品共有三联,分别描绘了太簇事始、轴之和、多嬷与藏国人等三个场景。
整幅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绢本彩绘的技法,采用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行勾线,再运用湿粉渲染色彩,表现出浓郁的宫廷气息。
在《太簇始和轴》中,丁观鹏着重描绘了场景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服饰细节。
他以传统的写实手法塑造了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同时注重服饰的细节描绘。
通过表现人物面部的神态和着装风格,他成功地展示了清代宫廷生活的奢靡与丰盛。
丁观鹏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精细入微的细节描绘,体现了他对人物姿态和服饰品味的精准把握。
他善于利用线条和色彩的对比来表现丰富的层次感,使整幅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对细节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注重通过明暗对比来突出人物形态和神态的变化。
除了在艺术手法上的精湛运用外,《太簇始和轴》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不仅是对清代宫廷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对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
其中一幅描绘的太簇事始,是指清代的太簇之变,这是一次重大政变,对清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绘画来记录和再现这一历史事件,丁观鹏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此外,《太簇始和轴》还展现了丁观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
他在作品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西方绘画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古代宫廷生活的再现,更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和表达。
总之,丁观鹏的《太簇始和轴》是一幅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通过对这幅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宫廷画家的艺术成就和时代背景。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重视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尊重并传承优秀的艺术传统综上所述,丁观鹏的《太簇始和轴》是一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丁观鹏与郎世宁
丁观鹏与郎世宁丁观鹏与郎世宁对丁观鹏的介绍丁观鹏(?—1771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
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
”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
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
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
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
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作《乞巧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二十六年(1761)作《无量寿佛图》轴、《宝相观音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十五年(1770)八月作《说法图》轴藏西柏林民俗博物馆。
弟丁观鹤,亦供奉内廷,工人物。
丁观鹏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山水。
曾与弟弟观鹤同供奉于南熏殿。
他的画作清宫收藏很多。
与陈枚等六家合作《庆丰图》卷,《太平春市图》卷,与陈枚、孙硝合作《丹台春晓图》卷等,均辑入《石渠宝笈》。
传世作品有:《摹宋人雪渔图》和《仿韩七子过关图》,均辑入《中国历代名画集》。
丁观鹏的作品赏析《宮妃話寵圖》丁觀鵬《宮妃話寵圖》畫面:表現的是宮中女子閑適生活的情景;圖中的仕女,古盆與盆景繪畫得十分精簡。
宮廷畫家丁觀鵬擅長運用西畫的明暗設色與焦點透視法,在畫面制造立體感。
人物造型生動自然,通過對人物眼神、姿態、衣著等的具體描繪體現出宮妃們相互閑話時的神態與心境。
不僅描述了6位宮中人物,且精心刻畫了3件古盆與盆景,欄杆等,均暈染明暗,有凹凸感。
體現了時代風格。
《弘曆洗象圖》此圖乃清代畫家丁觀鵬所繪的乾隆皇帝行樂生活的一個場面:乾隆扮作普賢菩薩,高坐蓮座。
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兩旁。
幾位僧侶仆人正在洗刷一頭白象,准備搭上毛氈錦墊,以供“菩薩”騎用。
丁观鹏与郎世宁
丁观鹏与郎世宁丁观鹏与郎世宁对丁观鹏的介绍丁观鹏〔?—1771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
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
〞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
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
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
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
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作《乞巧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二十六年(1761)作《无量寿佛图》轴、《宝相观音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十五年(1770)八月作《说法图》轴藏西柏林民俗博物馆。
弟丁观鹤,亦供奉内廷,工人物。
丁观鹏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山水。
曾与弟弟观鹤同供奉于南熏殿。
他的画作清宫收藏很多。
与陈枚等六家合作《庆丰图》卷,《太平春市图》卷,与陈枚、孙硝合作《丹台春晓图》卷等,均辑入《石渠宝笈》。
传世作品有:《摹宋人雪渔图》和《仿韩七子过关图》,均辑入《中国历代名画集》。
丁观鹏的作品赏析《宮妃話寵圖》丁觀鵬《宮妃話寵圖》畫面:表現的是宮中女子閑適生活的情景;圖中的仕女,古盆與盆景繪畫得十分精簡。
宮廷畫家丁觀鵬擅長運用西畫的明暗設色與焦點透視法,在畫面制造立體感。
人物造型生動自然,通過對人物眼神、姿態、衣著等的具體描繪體現出宮妃們相互閑話時的神態與心境。
不僅描述了6位宮中人物,且精心刻畫了3件古盆與盆景,欄杆等,均暈染明暗,有凹凸感。
體現了時代風格。
《弘曆洗象圖》此圖乃清代畫家丁觀鵬所繪的乾隆皇帝行樂生活的一個場面:乾隆扮作普賢菩薩,高坐蓮座。
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兩旁。
幾位僧侶仆人正在洗刷一頭白象,准備搭上毛氈錦墊,以供“菩薩〞騎用。
清朝绘画艺术
清朝初期的绘画
正统派
相对于遗民画派,清初的正统派画家们受董其昌的影响 很大,他们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点,特别注重笔墨和 纯形象的表现。他们所作并非用来描绘真实的山水风景,而 是用笔墨和线条表现半抽象的意念。
清朝初期的绘画
清初绘画艺术简述 清代绘画,擅山水人物者亦多能兼画花卉,石涛、朱耷 承明代林良、徐渭写意之长,独开蹊径。石涛的花鸟画,孤 高奇逸,其奇肆处,有静默之气在;朱耷的花鸟画笔简而动, 无犷悍之气。二家卓然而立,为清代大写意派之泰斗。康熙 年间,恽寿平以写生著称,其法斟酌古今,却以北宋徐崇嗣 为归,为纯没骨派。其画全以颜色绘之,如现代的水彩画。
赏
郎世宁《百骏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部
分 作 品 欣
赏
丁观鹏 《摹宋人渔乐图》,清
罗聘《山水花卉册》,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部
分 作 品 欣
赏
金农《花果册》,清
黄慎《渔翁渔妇图》,清
清朝中期的绘画
部
分 作 品 欣
郑燮,善画兰、竹、石,尤 精墨竹,学徐渭、石涛和八 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 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 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 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 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 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 倔强不驯之气。在艺朮手法 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 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 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 多,具有清澈雅脱的意趣。 郑燮《墨竹横幅》,清
赏
清朝初期的绘画
部
分 作 品 欣
朱耷,号雪个、八大山人等,为明朝皇族 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十九 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 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二十三岁 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积忧,遂患 颠狂之疾。 朱耷画山水原学董其昌,明亡后变调,以 山水寄情,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沈郁含蓄, 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作品有 《秋林亭子图》、《松谷山村图》等。他 的拟人化的鱼鸟,空灵流动的构图、简约 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感情的笔墨,在艺术 史上评价极高,例如《安晚帖》、《河上 花图》、《写生册》等。 朱耷《荷花小鸟》,清
丁观鹏《无量寿佛图》佛像考
丁观鹏《无量寿佛图》佛像考作者:李治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9期摘 ; 要:佛像绘画中主尊佛像的确定,不仅要对佛像本身特点的考察,还要对绘画中所反映出的故事场景和内容进行考察论证,在佛教艺术中出现了诸如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萨的宗教艺术模式,是辨识佛像身份的关键,清代画家丁观鹏的《无量寿佛图》中的主佛形象据此考证应为释迦牟尼佛。
关键词:佛教艺术;佛像形象中图分类号:J209.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023-01《无量寿佛图》,立轴,画纵99.3厘米,横61.9厘米,瓷青纸,泥金勾描,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绘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画的题签虽然是《无量寿佛图》,但从图像所反应出的内容来看,画中所表现场景看应该是释迦牟尼佛接受膜拜的情景。
针对这种图不对题的情况,兹通过对释迦牟尼佛和无量寿佛的形象进行比较,以证明故宫藏《无量寿佛图》中主佛形象应为释迦牟尼佛。
无量寿佛图丁观鹏(清)一、无量寿佛形象无量寿佛为Amitayus的译名,在中国是作为西方世界之主阿弥陀佛的译名,已经被三国时代的支谦、竺法护等大翻译家所用。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尊佛,阿弥陀佛的信仰在我国有极为广泛的传播,汉传佛教中阿弥陀佛有无量寿、无量光等译名。
无量寿佛具有“救人不死、去病长生”的法力,皈依无量寿佛能往生他的佛国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是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的存在。
《无量寿经》中说:“于诸佛中光明最尊第一,遇此光者免除一切苦。
”阿弥陀佛实为梵文“Amitayus”的音译,无量寿为其意译。
关于阿弥陀佛(无量寿佛)的形象,在不同资料上说法有出入。
有的资料上说,阿弥陀佛,右手持莲花,左手持铃,或有双手持宝瓶。
在显宗或汉传佛教中,阿弥陀佛的造像为右手下垂,掌心向前作与愿印,左手持莲华,手作与愿印,表示众生的往生之愿和阿弥陀佛的接引之愿相互摄引。
赏画明丁云鹏绘白描《罗汉图》卷
赏画明丁云鹏绘白描《罗汉图》卷明丁云鹏绘白描罗汉图26×341.5cm 手卷水墨纸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作品鉴赏此画卷为明代大画家丁云鹏于1580年所绘。
现珍藏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国内尚未见有对此画的发布及评论。
因机缘成熟,隆日在此供养各位大德,与一切有情恭敬分享。
本卷画面清淡简约,无山石树木自然景观及云雾变幻等衬托意境。
画面卷首有二位护法神,其中一位可以确定为韦陀菩萨。
此白描图描绘的是十八罗汉听经、参禅修道等场景,最后一幅图中的学者被认为是丁云鹏的自画像,因为在其傍题有“庚辰夏法王子丁云鹏敬写”字样。
关于图中所画的一个个场景片段,各位可参照十八罗汉的故事及特征一一辨认,对号入座。
(隆日编译)画家简介丁云鹏(1547-1628年),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属安徽省)人。
出生于医学世家,后为佛教徒。
主要活动于明代隆庆、天启年间,诗、书、画兼备。
其父丁瓒(号点白),是嘉靖年间进士,以医术而闻名,兼工书画。
据记载,其父为人看病不取分文,只收古董字画,并且丁云鹏所生活的时代是书画收藏渐趋极盛的历史时期,这与丁氏的艺术创作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从丁云鹏的交游来看,其中年便与佛教结缘,曾与明代高僧紫柏、憨山等人交往密切。
明代大册藏经《嘉兴藏》中的许多佛画原稿便出于丁氏之手。
据画史记载,丁云鹏与董其昌也有着深厚的情感,董氏36岁(丁云鹏42岁)时在他的老师许国的家中见到过丁云鹏的《上林图》,许曾在画上题跋,并挂于厅堂。
其后,董其昌屡次在丁云鹏的字画上题跋,并赞赏其“三百年间无此作手”,并赠丁氏以“毫生馆”印章。
丁云鹏的人物画,早年、中年的白描画风酷似宋代的李公麟,设色作品多呈现工丽典雅的画风,以圆润劲挺的用笔为特质,后期曾为名墨工程君房、方于鲁画墨模,由于受到刻板刀法的启发,其用笔趋于硬挺,运笔过程多方折,画风偏于版画风格的强硬深沉,趋于古拙。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仿古绘画及其原因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仿古绘画及其原因通过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图》与原件的图像对比可以发现,丁观鹏在仿古过程中并没有如实针对古画进行还原。
相反地,他采用当下适用的对于人物肖像、山石器物、空间比例等表现技法,针对画面中多处因原件作者技术局限而导致的不妥之处进行了改动和修正,最终导致画面产生不同于原件的全新面貌。
进一步统计丁观鹏全部绘画作品及同期其他宫廷画家的创作特点,发现出现在《摹顾恺之洛神图》中的仿古特点并非出现在丁观鹏创作中的特例现象;仿古创作也不仅局限于丁观鹏一人的创作当中。
那么丁观鹏为什么要仿古?丁观鹏又是怎样去仿古?这成为本文需要集中解决的两个问题。
文章将由丁观鹏身份、背景、职业生涯发展等基本资料入手进行调查,结合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内容记载,将丁观鹏仿古创作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楚。
同时从“被动”进行仿古创作的画画人丁观鹏,及“主动”要求开展仿古创作的乾隆皇帝两个角度就仿古原因、仿古方式、仿古蕴含的潜在意义陆续作以说明。
清·丁观鹏《乞巧图》赏析
清·丁观鹏《乞巧图》赏析
清·丁观鹏《乞巧图》赏析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清丁观鹏《乞巧图》
清丁观鹏《乞巧图》(局部)《乞巧图》:清丁观鹏纸本墨笔纵27.8厘米横384.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这幅《乞巧图》是清朝丁观鹏创作的一幅墨笔画。
该卷用白描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
全图色彩丰富,人物颇具动感,是清代宫廷绘画中合笔画的代表作之一。
画卷结尾到向天斋供为止,类似连续画,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
庭院内以翠竹、假山、松、梧等为布景。
七夕聚会,沉浸在秋凉夜静的气氛中。
妇女发丝,著墨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画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
在此选其中两个场景。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妇女发丝,著墨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画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解析与图文互证中国古代画派大图范本湖州竹派赵孟頫历代名画欣赏中国历代绘画电子图库。
【古画欣赏】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欣赏(超精美)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天蓝月明,气温初凉。《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画中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景,人们特立离台,张设盛宴,观赏着月色。闺中女乐,吹奏着琴笙,一派融融景象。
农历七月,秋季的头一个月,故谓之新秋。秋季乃收获之季,民谚有云:“米谷豆子,秋收冬藏”之说。所以又有瓜月,兰秋,秋月之称。七月初七,俗称七巧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期,所以古时闺中妇女会焚香设案,对月乞巧,祈求幸福的降临。而男人们或悠闲散步,或吹弹作乐。画家用画笔把这美妙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农历三月,也称阳春三月,天气渐暖,百木转荣。画家以“上已(即农历三月初三)踏青”的民俗为主题,描绘了在阳光下,文人墨客在小河边“流觞”饮酒,豪放不羁的场面。
“曲水流觞”又名“九曲流觞”,是古时上已节(魏晋时期以三月三代替)所玩的一种游戏。觞,是古代一种盛酒器,通常为木制或陶制,木制的可浮于水。而陶制的杯,两侧有耳,也称“羽觞”,但由于其重于木杯,玩时须放在荷叶上,才能浮水而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刻旁,利用水流上下游间的落差,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即取来饮之,彼此相与为乐,举觞相庆。
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画中人们有的闲立,有的取暖,儿童们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狮,有的放炮竹,玩得兴高采烈,一年的结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所绘《西方极乐世界图》稿本考
AppreciatION 鉴赏图1:敦煌石窟《盛唐 ·药师经变》佛教中的“净土”是幸福的象征,反则为人世间的“秽土”象征苦难。
大乘佛教认为佛如恒河沙子一样多,不可胜数,净土也无数。
著名的净土有“弥勒净土”“灵山净土”“莲花藏净土世界”等等。
在众多的净土中,以“西方极乐世界”影响最大。
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所绘《西方极乐世界图》稿本考杜恒伟一、“西方极乐世界图”佛教中的寓意“极乐”一词,在《阿弥陀经》有这样的描绘:“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中国近代佛学家蒋维乔先生在《中国佛教史》中引用了《观无量寿经》9《中国佛教史》第110页,蒋维乔著,团结出版AppreciatION 鉴赏编辑|屈梦夏AppreciatION 鉴赏社 2009年6月第2次印刷),此经以说往生极乐方法为主,积德行善,“观念之行”即禅是也。
具体而言形象的阐述以:“依报”“正报”“假观”“真观”之不同分为十六观,用以说明修行者达到的修为境界,具体如下:第一,日观(向西方观日,此先使心定于西方之法)。
第二,水观(观水,由水观冰,由冰观琉璃,此为地观之前方便)。
(注:第一、第二为“假观”,其观法,以观极乐之依报为手段。
)第三,地观(由琉璃一转而观极乐之土地)。
第四,树观。
第五,池观。
第六,总想观(一名宝楼观)。
第七,华座观(此观阿弥陀佛所座之华,虽为依报,但属佛之特别依报,故与前六观稍异)。
(注:第三至第七为“真观”,正观极乐依报。
)第八,像观(欲观阿弥陀身,为方便计,先观佛像;但于佛之外,亦于其左右观观音势至二菩萨;或谓之佛菩萨像观)。
……假观(观极乐正报之前方便)。
第九,真身观(观阿弥陀佛)。
(注:此观为“真观”,正现正报。
)第十,观世音观(既观弥陀真身,更观其左右二菩萨)。
第十一,大势至观(同上)。
图2:西安碑林《西方极乐世界图》第十二,普观(或谓之自往生AppreciatION 鉴赏观,自积往生极乐之想,而善观极等之相)。
丁观鹏与郎世宁
丁观鹏与郎世宁对丁观鹏的介绍丁观鹏(?—1771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
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
”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
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
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
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
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作《乞巧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二十六年(1761)作《无量寿佛图》轴、《宝相观音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十五年(1770)八月作《说法图》轴藏西柏林民俗博物馆。
弟丁观鹤,亦供奉内廷,工人物。
丁观鹏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山水。
曾与弟弟观鹤同供奉于南熏殿。
他的画作清宫收藏很多。
与陈枚等六家合作《庆丰图》卷,《太平春市图》卷,与陈枚、孙硝合作《丹台春晓图》卷等,均辑入《石渠宝笈》。
传世作品有:《摹宋人雪渔图》和《仿韩七子过关图》,均辑入《中国历代名画集》。
丁观鹏的作品赏析《宮妃話寵圖》丁觀鵬《宮妃話寵圖》畫面:表現的是宮中女子閑適生活的情景;圖中的仕女,古盆與盆景繪畫得十分精簡。
宮廷畫家丁觀鵬擅長運用西畫的明暗設色與焦點透視法,在畫面制造立體感。
人物造型生動自然,通過對人物眼神、姿態、衣著等的具體描繪體現出宮妃們相互閑話時的神態與心境。
不僅描述了6位宮中人物,且精心刻畫了3件古盆與盆景,欄杆等,均暈染明暗,有凹凸感。
體現了時代風格。
《弘曆洗象圖》此圖乃清代畫家丁觀鵬所繪的乾隆皇帝行樂生活的一個場面:乾隆扮作普賢菩薩,高坐蓮座。
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兩旁。
幾位僧侶仆人正在洗刷一頭白象,准備搭上毛氈錦墊,以供“菩薩”騎用。
明清画人录|丁云鹏:笔凝禅意,胸藏丘壑,于拙朴归真中自证妙境
明清画人录|丁云鹏:笔凝禅意,胸藏丘壑,于拙朴归真中自证妙境【之三十三】万法归宗,大拙归真。
丁云鹏在晚明画坛上以擅写佛道人物而著称,他的作品在标新立异中抱朴守拙,变形夸张中自有一股遗世独立的禅味萦绕其间,精妙毫生的笔触与高古雅致的构图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从而融法相庄严与意境玄妙于一体,奇崛中见平正,拙朴中蕴冲和,近乎于佛教文化而言的大乘法门,勘破虚相,自证妙境。
丁云鹏(1547—1628尚在),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
卒年不详。
工书法,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无不精妙。
其画以人物、佛道最负盛名,在明末人物画家中,与陈洪绶、崔忠成鼎足之势。
《释迦牟尼图》师承交游:出道徽州,游学松江晚明时代的徽州地区经济文化鼎盛一时,而丁云鹏就出生于徽州休宁的一个医学世家。
父亲丁瓒为嘉靖进士,医术高明,好书画收藏。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丁云鹏从小在艺术上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为他今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休宁齐云山作为当时名闻遐迩的道教圣地,距皖南佛教圣地九华山并不远,佛道文化的双重熏陶对他的艺术创作自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少年时期丁云鹏随父亲行医而踏遍徽州山山水水,在这样的游历生涯中,应该接触了不少徽州地区善贾巨富的书画藏品,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而由此激发了他在绘画上的兴趣,从而凭借着一股自发的爱好而走向绘画之途,久而久之,在当地便以描绘人物惟妙惟肖而享誉乡里。
但很显然,早期的杂糅而凌乱的野路子风格尚未真正入门,但在追求形似上应颇有水准。
据说一次一位徽商请他为之画像,丁云鹏却似乎并未对此放在心上而仔细观察其面目神态,而是酒足饭饱之后,大喇喇地说十日后交画后便扬长而去,待交画之日,这位徽商大为惊叹,简直是活脱脱地栩栩如生。
从此之后丁云鹏更是名声大噪。
但若仅此而已,大略结局不过尔尔了之。
《少陵秋兴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尤为难能可贵。
中岁之后,丁云鹏拜师于同乡詹金凤门下,从此得以正式在绘画上登堂入室。
汉宫春晓图(高清版)
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
谢谢观看 再见
更有奇花异草修竹丛篁苍松翠柏瑞鹤祥云点缀其间营构了一派皇家宫廷生活的气象其中宫室及家具的形制皆具有明代的特征而人物的衣饰和发型又有鲜明的汉代风格
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
清汉宫春晓图,此图卷本重彩,长2038.5厘米,宽37.2 厘米,是装饰性绘画中的巨制。此画作于乾隆六年即公元 1714年,由当时画院的画家孙祜、周鲲、丁观鹏三人合作 完成。此卷主要描绘的是宫廷中嫔妃的生活。宫院里水阁 殿宇,重重叠叠。雕梁画栋,朱阁玉栏。嫔妃及宫女们三 五成群,或漫步庭中,或对座闲谈,或扑蝶,或折花,或 刺绣,或对弈,情态万方。更有奇花异草、修竹丛篁、苍 松翠柏、瑞鹤祥云点缀其间,营构了一派皇家宫廷生活的 气象,其中宫室及家具的形制皆具有明代的特征,而人物 的衣饰和发型又有鲜明的汉代风格。在我国美术史上传世的 制作:ShuNan
乾隆的逍遥生活:清丁观鹏《弘历鉴古图》欣赏
乾隆的逍遥生活:清丁观鹏《弘历鉴古图》欣赏清丁观鹏弘历鉴古图绢本设色 76.5x14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宫廷画师丁观鹏绘《弘历鉴古图》,绢本设色,横147.2、纵76.5厘米,乾隆御书“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钤“垂露”、“乾隆宸翰”,画面左上角钤“乾隆御览之宝”,右下角钤“内府啚书”、“义皇上人我不为”,共计五方印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中“义皇上人我不为”印文耐人寻味,结合画面及乾隆御书诗句,从另一个角度品读,或许更是乾隆的内心独白: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我,鉴古者是乾隆的影子,画轴只是一代有为君主影子的影子。
从形式看《弘历鉴古图》借鉴了《宋人人物图》构图风格,基本坐姿和手部姿态与《宋人人物图》雷同,书房中家具摆放格局也没有过多变化,只是书房家具整体呈现出皇家繁复华贵的风格。
诚然,画作更深层次地在刻画乾隆的思想和内心活动,以及展示乾隆精于鉴藏,并且在诗律、书法等方面同样有着骄人的一面。
此幅画作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基础上,借鉴西洋透视和设色技法。
画面以线描淡彩渲染为主,用色淡然、素雅,低调而不张扬,更显中国文人雅士含蓄内敛、脱俗的风范和所追求的意境。
纵观图中器物类别、档次、数量等,足以反映乾隆精于鉴藏和鉴赏品位。
画面中这些藏品绝不是杜撰出来的,更不是随意选出来装饰画面的,今天在两岸故宫旧藏中依然能寻觅到器物原型。
显而易见,器物内涵反映着中国传统佛、道、儒、墨的传统思想理念,以及共存、和谐、不可分离的理念。
这与乾隆自题诗句“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不无关联,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乾隆丰富的内心世界。
丁观鹏(1736—1795)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
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
”工道释、人物、山水,亦能作肖像,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
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
十大传世吉庆名画
十大传世吉庆名画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祥平安,是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
吉庆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
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庆者,美好之征”。
《说文》中说:“吉,善也”;“庆,贺也”。
吉庆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中国十大传世吉庆名画》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吉庆祝福名画中,精挑细选了十幅最具代表性的吉庆祥瑞传世名画,第一次将这么多的吉庆祥瑞名画完美再现,预示着好运连连、幸福安康、长寿百岁、财源滚滚、加官晋爵、事业有成、子孙满堂等等。
清郎世宁《乾隆大阅图》纵180厘米横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龙年大悦《乾隆大阅图》【美好寓意】英姿勃发的乾隆皇帝,威武的骑在华丽雄壮的宝马之上,傲视群雄,充满磅礴之气。
隆与“龙”谐音,寓意龙年富贵吉祥,财源广进,事业有成,前途无量。
【作品赏析】《乾隆大阅图》为清代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所绘。
此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宏伟场景。
乾隆皇帝戎装骏马,威武雄壮,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
全图人物相貌凹凸分明,富有立体感,盔甲亦描绘细腻,金属质感逼真,画法细腻,色泽华丽,场面宏大威严,具有强大的震撼效果。
【作者简介】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清郎世宁《平安富贵图》纵180厘米横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平安富贵《平安富贵图》【美好寓意】兰花有“花中君子”之美称,寓意高洁,儒雅。
整幅画面色彩艳丽,雍容华贵,充满欣欣向荣的富贵之气。
【作品赏析】《平安富贵图》是清代著名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所绘,郎世宁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历任康、雍、乾三朝,是清廷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
已,高谈转清” ——交流之乐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景美之乐、酣饮之乐
5、“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
谷酒数”
——酣饮赋诗之乐
名句欣赏三
•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请简要谈谈句中“花”“月”和“飞”的 表达作用。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夜宴桃李园图卷》(清·丁观鹏)
宴集序
❖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 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时间 事件 人物 地点 体裁
从(cóng,旧读zòng)弟:堂弟。 从:堂房亲属。
• 问题一:
• 作者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确 是有原因的)”那么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 是什么?作者春夜宴从弟的原因又是什么?
古人为什么秉烛夜游? 人生短暂、欢乐太少 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珍惜光阴、及时行乐
•
• 逆旅: 客舍,旅舍。逆:迎接;旅:旅客 • 浮生: 漂浮不定的人生 • 几何: 多少
• 良:
的确,确实
• 有以: 有原因
• 以: 因由,道理。
作者“春夜宴从弟”的原因
• 写“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 宴的原因,已和盘托出。
• 而作者“春夜”宴从弟的原因还有什么?
名句欣赏二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
大自然把锦绣风光提供给我们。
大块:大地,大自然 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 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
这一句哪些词语写出了春天的美?为什么?
阳春 烟景 文章 召 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丁观鹏绘画作品欣赏
丁观鹏(?-1771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北京人。
胡敬《国朝院画录》谓:“观鹏克传家学。
”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学明代的丁云鹏笔法,有出蓝之誉。
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
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之多幅画卷题诗。
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
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乾隆十三年(1748)作《乞巧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二十六年(1761)作《无量寿佛图》轴、《宝相观音图》轴藏故宫博物院;三十五年(1770)八月作《说法图》轴藏西柏林民俗博物馆。
弟丁观鹤,亦供奉内廷,工人物。
清丁观鹏乾隆帝是一是二图
【名称】清丁观鹏乾隆帝是一是二图轴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76.5厘米,横147.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笔题清人画《是一是二图》横幅。
清丁观鹏太族始和图
【名称】清丁观鹏太族始和图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设色,90×54.5厘米。
故宫藏品。
此乃画家新春试笔之作,画中因而洋溢着喜悦欢快之情。
祥云低垂,青山点翠。
远山之崇俊,更显市镇之繁华。
戏台商铺,骡马车旅,喧嚣吆喝之声似在耳畔;屋宇鳞次栉比,人物衣着鲜亮,一派富庶景象。
近景的描绘,尽展画家的高深造诣。
其飞檐画栋、横廊阶梯,以及一切陈设,无不逼真肖似。
一静一动,趣味横生。
清丁观鹏宫妃话宠图
【名称】清丁观鹏宫妃话宠图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07.5cm,横58.4cm。
北京故宫
博物院。
清丁观鹏弘历洗象图
局部(李梨剪裁)
【名称】清丁观鹏弘历洗象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没色,纵132.3厘米,横6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乾隆皇帝行乐生活的一个场面。
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高坐莲座。
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两旁。
几位僧侣仆人正在洗刷一头白象,准备搭上毛毡锦垫,以供“菩萨”骑用。
画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扫,另二位正在传接经书,欲呈献皇帝。
画面取云雾缥缈、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之处为背景,突出仙界气氛。
人物衣褶皆用战笔流水描,宛转卷曲,古拙奇趣。
人物面部用淡色晕染,富有体积感,尤其乾隆的面部,更具有写实的意味。
此画将乾隆喻作法力无边、救苦渡难的菩萨,其主旨不言而喻。
清丁观鹏无量寿佛图
【名称】清丁观鹏无量寿佛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瓷青纸金画,纵99.3厘米,横61.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虽题为无量寿佛图,其实应为如来佛图。
用金粉画佛像,面容慈祥,头现佛光,以示功德无量。
祥云朵朵,周围站立四大金刚及佛祖两大弟子伽叶、阿难,前有女信徒合掌跪拜,旁立哼、哈二将。
线条工细,佛像脸部、手部及莲座,均用晕染法,显出明暗凹凸之感。
衣纹流畅,形象各异。
丁观鹏品茶图扇面
款识:品茶图,摹写钱舜举本为松龄先生,丁观鹏。
钤印:[观鹏]
丁观鹏1876年作洛神赋图立轴
乞巧图
乞巧图长卷纸本墨笔纵27.8厘米横384.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用白描法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子庭中以乞巧。
有喜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图中贵夕3成群,或立或坐,或相互交谈,或成群结队,或轻盈漫步,或仰穿针线,动态多姿。
众侍女忙于上灯、烧水、。
执壶、捧盘、抬桌。
画卷结尾到向天斋供为止,类似连续画,反映了七夕乞巧的风俗情景及过程。
庭院内以翠竹、假山、松、梧等为布景。
七夕聚会,沉浸在秋凉夜静的气氛中。
妇女发丝,著墨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画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
在此选其中两个场景。
丁观鹏烂柯仙迹手卷
“柯”字在古代汉语里是“斧柄”的意思。
“烂柯”的故事,原出于南朝任棠《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
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
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
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
既归,无复时人。
”斧柯通常用优质木料制造,要它烂尽,至少百八十年。
而这在神仙的时空里只是“俄顷”之间事!难怪王质回家后与他同时的人都死光了。
这段神话,情节生动有趣,而且富于哲理。
故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是诗文常用的典故,也是绘画习见的题材。
不过画师往往将神话中下棋的“童子数人”改易为老翁两位,使之更具典型的神仙风采。
丁观鹏的这卷《烂柯仙迹图》便是如此。
这幅《烂柯仙迹图》纵24.5厘米,横54.5厘米,裱为小巧玲珑的手卷,十分可人。
乾隆帝当时曾制作了许多便携“百宝箱”,内盛小型书画文玩,专为外出巡游时旅途遣闷。
此卷应为箱中珍品之一。
乾隆的心爱玩物,后来都被他的儿子嘉庆帝封存于紫禁城西北建福宫中的静怡轩,延春阁、敬胜斋、妙莲华室等舍中,百余年无人过问。
1923年,废帝溥仪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偶然发现了这些宝藏,命人清点。
不久建福宫就突发大火,片瓦无存。
事后人们估计,当是那些监守自盗的太监为防止罪行败露而故意纵火。
查《石渠宝笈三编》的著录,丁观鹏《烂柯仙迹图》卷正是贮存于火焚
毁的静怡轩内,它如何逃过此劫,走出宫门?恐怕是早就被太监们盗出了——这么一个小卷,藏在身上是很方便的。
2004年,这张画现身欧洲拍场,为有识之士重金购回祖国,现由中贸圣佳公司徵集上拍,使我们有幸一饱眼福——丁氏虽非超级名头,但其作品皆为大内珍玩,民间哪得一见!
从艺术角度说,这是一件至精之品,让人“看在眼里拔不出来”。
其布局设色,极为考究。
画中三个人物,神态生动,呼之欲出;衣纹简澹,清雅脱俗。
背景虽为山野,却饶富贵祥和气象,正是宫廷绘画的本色。
丁观鹏的全副本领,几乎尽在于斯。
乾隆御题,雅有拙趣,亦是亲笔无疑。
抚卷遐思:二百多年来,人海沧桑,而此画纸墨如新,似有神物护持。
是卷中的仙人有灵,还是画师的精气不泯?具眼藏家,勿以其尺幅不大而轻之忽之,交臂失之!
丁观鹏(款)麻姑献寿立轴
题识:臣丁观鹏恭画。
钤印:臣丁观鹏、恭画
藏印:书画舫、王丕烈印、颛夫、乾隆御览之宝
说明:王丕烈题诗堂。
清.丁观鹏货郎图
丁观鹏人物团扇
丁观鹏《人物画》清轴绢本设色63.7x32.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丁观鹏《饮中八仙图》(部分)
丁观鹏《饮中八仙图》(部分)
丁观鹏《饮中八仙图》
款识:乾隆二十六年长至月。
臣丁观鹏恭绘
钤印:臣丁观鹏(白)
鉴藏印:秘殿新编(朱)、珠林复位(白)、御书房鉴藏宝(朱)、乾隆御览之宝(朱)、嘉庆御览之宝(朱)、乾隆鉴赏(白)、
三希堂精鉴玺(朱)
引首: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题丁观朋观音大士圣像图卷,臣金廷标沐手熏香敬书。
拖尾:1.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装,……臣励宗万敬书2.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静壮严累劫修。
……臣张若恭题3.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四首自杭领……。
引首钤印:臣金廷标(朱)、励宗万(白)、景采(朱)、敬事(朱)
备注:玉别子铭文:乾隆御赏,观音圣相图。
清丁观鹏《宝相观音图》
材质:绢本设色画芯尺寸:纵122.7cm 横55.6cm
观音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佛经上说此菩萨能“救苦难众生”,示现种种形象,名为“普门示众”,一般形态多作女相。
此图绘千手宝相观音一尊,各手分别持小斧、莲花、宝剑、弓箭等各种法宝;头上祥云朵朵飘荡,云中托出小佛十尊,花朵飞扬。
观音面容和手臂作多层烘托,有较强的立体质感。
说明作者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洋画的明暗、透视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丁观鹏无量寿佛通景四条屏
丁观鹏人物
丁观鹏罗汉
丁观鹏(传)白描罗汉图镜心丁观鹏婴戏图立轴
清·丁观鹏《群英会》
丁观鹏擅长画道释人物,也善画山水。
曾与弟弟观鹤同供奉于南熏殿。
他的画作清宫收藏很多。
与陈枚等六家合作《庆丰图》卷,《太平春市图》卷,与陈枚、孙硝合作《丹台春晓图》卷等,均辑入《石渠宝笈》。
传世作品有:《摹宋人雪渔图》和《仿韩七子过关图》,均辑入《中国历代名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