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 病理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Renal dysfunction)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征是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导致肾小球滤液的排泄功能减弱。
肾功能不全通常被分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两种类型。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两种情况下的病理生理学表现。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恶化,通常由肾缺血、肾毒性和泌尿系统梗阻等因素引起。
在发病机制上,可以分为前肾性、肾性和后肾性三种类型。
前肾性肾损伤是由于全身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减少有效血容量进而引起肾灌注不足。
肾性AKI是由于肾小管内型肾缺血、直接肾毒性或免疫反应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后肾性AKI是由于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内压力升高并对肾组织造成机械损伤。
这三种类型的AKI病理生理表现不同,但最终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肾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肾小管功能改变。
在肾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方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最直接的特征,其原因可以是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增加,导致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或者是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导致肾小球血流量减少。
此外,肾小管血流减少也使得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导致尿液容积减少。
在肾小管功能改变方面,钠重吸收能力下降使得尿液中的钠排出增加,导致体液容量减少。
同时,肾小管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能力也下降,尿液比重变低。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功能持续恶化的过程,通常是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慢性损害所致。
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和肾小球的结构改变。
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导致其对溶质的选择和通过的能力下降。
这种损伤通常是由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纤维化反应等因素引起的。
《病理生理学》课件12 肾功能不全
引起高血钾原因: ① 尿量减少和肾小管损害使钾排出减少 ② 组织分解代谢增强,钾从细胞内大量释出 ③ 酸中毒使细胞内的钾向外转移增加 ④ 低钠血症使肾小球滤出钠减少,使远端肾单位 钠、钾交换减弱,加重高血钾
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十二章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肾衰竭 尿毒症 少尿 多尿 氮质血症 概念;急性肾衰竭发病机制 少尿期机体主要变 化 ;慢性肾衰竭机体主要变化和发病机制 及多 尿发生的机制
2 熟悉急性肾衰竭病因、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机制、 发展阶段;尿毒症机体主要变化及发生机制
肾小管坏死
持续肾灌流量不足引起肾缺血、缺氧可发 展为急性肾小管变性和坏死
某些化学物质、药物、重金属类对肾有毒 性作用,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发生肾小管坏死
急、慢性尿路梗阻
泌尿道结石、前列腺肥大、肾及泌尿道周 围肿物压迫
挤压综合征释放大量肌红蛋白、急性溶血 反应释放血红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形成 大量管型
无尿(尿量< 100ml/d)
2氮质血症(azotemia) 3电解质代谢紊乱
1)高钾血症 原因 2)低钠血症
4代谢性酸中毒
氮质血症
泌尿功能↓使体内蛋白质代谢终产物尿中排出↓,血中 NPN↑,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嘌呤/核苷酸/氨基酸等含量增 高 称为氮质血症。
正常吃100克蛋白质排16克氮,相当30克尿素,不进食 仍消耗20-30克蛋白质,排3-5克氮。
3 了解肾功能不全病因学、基本发病环节、尿毒症 发病机制
第一节 概 述
肾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是主要排泌器官 具有排泄体 内代谢产物 毒物 及调节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功能 在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病理生理学16肾功能不全PPT课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氮质血症
由于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导致尿量减少。
由于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 排出体外,导致氮质血症。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由于肾功能受损,水、电解质平衡失 调,可能出现水肿、高钾血症、酸中 毒等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水肿
由于水、钠潴留,出现全身性 水肿。
电解质平衡失调
可能出现高钾血症、酸中毒等 症状。
03
慢性肾功能不全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损害等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 病因。
发病机制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复杂,涉 及多种因素,包括免疫炎症反应、氧 化应激、细胞凋亡等。
病理生理变化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随着肾功能的损害,肾小球滤 过率逐渐降低,导致体内代谢
废物和毒素的排泄障碍。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肾 功能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等。
02
急性肾功能不全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严重烧伤、严重感染、严重挤压 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肾小管坏 死和肾功能损害。
病理生理变化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容易出现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如低钠 血症、高钾血症等。
酸碱平衡失调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酸 碱平衡失调,表现为代谢性酸 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
贫血
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
贫血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高血压等。
肾功能不全(zzg)
18 in
二、肾小管损伤
入球 小动脉 出球 小动脉
肾小管阻塞 肾小管原尿反流
囊内压 间质 增加 水肿
急性ARI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是 急性ARI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是 GFR的降低 GFR的降低
Mechanism of Tubular Damage
Hypoperfusion Anaerobic metabolism Renal ischemia
代偿期 >50 肾功能 25~ 不全期 50 肾功能 <25 衰竭期 尿毒症 <10 期
<9 9~20
<178
178~ 445 20~28 451~ 707 >28.6 >707
发病机制
一、健存肾单位学说
肾脏损伤 肾小球数量和 功能↓ 功能↓ GFR进行性降低 GFR进行性降低 残存肾单位数 量和功能超过 代偿能力 残存肾单位功 能和结构代偿
发病经过
尿毒症
临 床 表 现
无症状期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不全
25
50
75
100
内生肌酐清除率占正常值的% 内生肌酐清除率占正常值的
分期
GFR BUN Cre (ml/ (mmol/L) (umol/L) min)
临床症状
原发病外,无特殊症 状 乏力,轻度贫血,消 化道不适 贫血,代谢性酸中毒, 低钙、高磷、高氯和 低钠血症 尿毒症各种中毒症状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防止加重肾负荷的因素 3.对症治疗 4.透析疗法 5.肾移植
出现排尿反应 补液量
机体代谢变化
一、尿液:量、质 尿液: 二、内环境紊乱 1.水中毒 水中毒 2.氮质血症 氮质血症 3.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4.电解质代谢紊乱 电解质代谢紊乱 低钠血症 高钾血症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ppt课件
肝
皮肤合成
VD
25-羟化酶
无活性
25 -(OH)D3 肾 1α-羟化酶 1,25-(OH)2D3
高活性
[作用]
① ②
促近肠道吸收钙磷 促进骨骼钙化
肾性佝偻病 肾性骨营养不良
肾功能↓→ 低血钙→
4、前列腺素
[来源]
肾髓质乳头间质细胞分泌
① 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 ② 降低集合管对ADH的反应
ACE
AngⅡ AngⅢ
Ang1-7
血管紧张素酶A
2、促红细胞生成素
[来源] [作用]
近球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丛、 肾皮质和肾髓质
① ② ③ ④ 促使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原红细胞 促血红蛋白合成 促网织红细胞入血 促使红细胞成熟
缺氧→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EPO 肾功能↓→肾性贫血
3、 1,25-(OH)2D3
肾实质器质性损害
双侧肾动脉栓塞
肾前性肾衰发展而来 重金属类——汞、砷、铅 有机化合物——四氯化碳、氯仿 生物毒素——蛇毒、蕈毒、肌红蛋白 Hb 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③ 体液因素异常 严重低钾、高钙、高胆红素
⑵ 急性肾实质性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
结节性动脉炎
特点:有肾实质损害—— 器质性肾衰 治疗时严格限制液体入量
病理生理学— —肾功能不全
第一节、概
述
排泄代谢产物、毒物 泌 尿 肾 (主要) 调节水、电、酸碱平衡 功 能 分泌:肾素 PG 促红细胞生成素 内分泌 1,25(OH)2 D3 内环境稳定
血压 造血 钙磷
灭活:胃泌素、甲状旁腺素
一 、概念
当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障碍时,体内代 谢产物堆积,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 调,并伴有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称 为肾功能不全。其晚期为肾功能衰竭 表现 尿质、尿量的改变,内环境紊乱,高血压、 水肿、贫血、骨营养不良等
18.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
(1) 氮质血症(azotemia)
指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质含氮物 质的含量增加。以尿素( urea )为主, BUN 增 加提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
(2)代谢性酸中毒(olic acidosis)
(3)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原因: 肾排水↓; ADH分泌↑;分
促胃液素 甲状旁腺素 胰岛素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泌尿功能障碍, 使代谢终产物和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 以致产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并伴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肾功能衰竭 (renal failure)
分类
急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王慷慨
概述
(introduction)
泌
肾 脏 生 理 功 能 尿 排泄代谢产物 保持内环境恒定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二羟D3 前列腺素 肾素
排酸保碱
内 分 泌 功 能
分泌内分泌激素 灭活内分泌激素
调节正常功能代谢
解代谢↑ 内生水↑。
影响: 细胞水肿、稀释性低钠血症。
(4)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原因: 排钾↓
组织分解→引起钾释放↑
酸中毒→ H+-K+交换↑
低血钠→原尿中钠↓→远曲小管K+-Na+ 交换↓ “死亡三角”:酸中毒、低血钠、高血钾,互 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2. 多尿期 (diuretic phase)
(二)肾后性ARI (尿路阻塞)
指从肾盂到尿道外口任何部位的尿路急性梗 阻所引起的ARI。 病因:泌尿道周围肿物压迫,结石 ;前列 腺病变。 特点:膀胱以上梗阻:双侧
第十章 肾功能不全
⒉多尿期 :
当尿量>400ml/24h时,即进入多尿期,预示病情好 转。随后尿量成倍增长,尿量可达3000-4000ml/d甚 至更多(此期持续1~2周)。 多尿的机制: 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逐渐恢复; ②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解除; ③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再生、修复,但其重 吸收功能低下; ④少尿期潴留在体内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经肾小球大 量滤出,增加了肾小管中原尿的渗透压,产生渗透 性利尿作用。
功能性ARF 器质性ARF
1.少尿期:
尿比重
尿钠 尿蛋白 尿渗透压
>1.020
<20mmol/L 阴性或轻微 >700mmol/L
<1.015 (常固定在1.010-1.012 )
>40mmol/L +~++++ <250mmol/L
尿沉渣镜检
尿/血肌酐比值 甘露醇利尿效应
轻微
>40:1 佳
显著(颗粒管型、红白细胞、 变性上皮细胞)
பைடு நூலகம்第十章 肾功能不全
病理教研室 高洁
肾功能不全
概述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
学习要点:
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的概 念。 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生机 制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熟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和机体功 能代谢变化。 了解尿毒症。
概述
肾是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具有多种功能: ①排泄 ②调节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③内分泌功能 肾功能衰竭的概念: 任何原因引起的肾泌尿功能障碍,使代谢废物及毒 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紊乱,并伴有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肾衰据病程长短和发病急缓可分为: 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和尿毒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管上皮细胞产NH3减少
(四)肾性高血压
肾脏疾病 GFR↓ 肾血流量↓ 肾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 PGA2、PGE2↓ 肾实质破坏
钠水排出↓
血容量↑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高血压
(五)肾性骨营养不良
CRF
1,25-(OH)2D3↓ GFR↓ 排磷↓ 血磷↑ 溶骨↑ 骨质脱钙 代谢性 酸中毒
骨 质 钙 化 障 碍
自身免疫疾病和结缔组织病:SLE、RA等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
多种疾病发展的后期
二、肾功能不全分类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尿毒症 Uremia
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三、主要临床表现
水肿
高血压
少尿、多尿
尿路刺激症状
肾区痛
血尿、蛋白尿
代谢性酸中毒
内分泌异常 多尿期
恢复期
少尿期-高血钾症
尿的改变 氮质血症 少尿期 水钠潴留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尿钾排出减少
细胞内钾外释 摄入钾过多
内分泌异常 多尿期
恢复期
少尿期-代谢性酸中毒
尿的改变
氮质血症
少尿期 水钠潴留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内分泌异常 多尿期 恢复期
肾排酸功能降低 体内固定酸生成增多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目
录
1
2 3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4
尿毒症
概
肾的生理功能
述
排泄功能 代谢产物、药物、毒物; 调节功能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 肾素、EPO;
近曲小管重吸收模式
髓袢重吸收功能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常重吸收
肾功能不全的概念
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造成:
肠道吸收钙↓ 低钙血症 PTH分泌↑
肾性骨营养不良
(六)出血倾向
毒性物质抑制血小板第3因子释放
(七)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血中毒性物质蓄积
红细胞破坏增多
出血
第三节 尿毒症
尿毒症的概念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
内源性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引起一系列自体中
毒症状。
发病机制--尿毒症毒素的作用
一、病因和分类
◆肾前性 病因:肾血流量下降 特点:肾前性氮质血症 尿/血肌酐 > 40 尿量减少;肾小管无损伤 ◆肾性 病因:肾实质性疾病 特点:等渗尿,比重1.010,尿钠高 尿检出现细胞和管型 尿/血肌酐 < 20 ◆肾后性 病因:肾以下尿路梗阻 特点:突然出现无尿 肾后性氮质血症
(一)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Pre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流灌注急剧↓ 肾小球滤过率↓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功能性肾衰) 肾血管收缩
(二)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Intra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肾小管坏死 肾小球损伤 肾实质损害 GFR↓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器质性肾衰) 肾间质疾患
(三)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Post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肾小管功能障碍 重吸收障碍
尿液浓缩和稀释障碍
酸碱平衡紊乱 ◆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肾素、内皮素生成增多
KKS系统障碍、AA代谢失衡 EPO、1-α羟化酶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阻塞学说 坏死的肾小管上皮脱落阻塞管腔
三、临床经过和表现
尿的改变 少尿或无尿 低比重尿
氮质血症
少尿期 水钠潴留 电解质紊乱
尿钠高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代谢性酸中毒
内分泌异常 多尿期 恢复期
两种急性肾衰少尿期尿液变化比较
功能性急性肾衰 尿比重 尿渗透压mOsm/L 尿钠mmol/L 尿/血肌酐比 尿蛋白 尿常规 >1.020 >500 <20 >40:1 阴性或微量 正常
1. 水代谢障碍 水潴留(水摄入增加) 脱水(限制水的摄入)
2. 钠代谢障碍
“失盐性肾”,尿钠含量高。机制: 健存肾单位原尿流速加快,重吸收↓ 尿中溶质↑,渗透性利尿 甲基胍蓄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3. 钾代谢障碍
低钾血症 ①摄食不足
高钾血症 ①尿量减少 ②酸中毒 ③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②呕吐、腹泻
健存肾单位长期 代偿性肥大和功能增强 肾小球纤维化和硬化
(三)矫枉失衡学说 (Trade-off hypothesis)
(矫枉) 浓度正常 (促进排泄)
GFR↓
血中某物质(P)↑
某因子(PTH)↑
机体损害 (失衡)
四、功能代谢变化
(一) 泌尿功能障碍 尿量
尿比重和渗透压
尿液成分
1. 尿量
尿毒症毒素的种类和作用
• • • • • • PTH 胍类化合物 尿素 多胺 中分子物质 其他物质
机能代谢变化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尿毒症性脑病 周围神经病变 机制:毒物引起神经细胞变性;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肾性高血压 消化系统:食欲不正,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 机制:产NH3增多; 胃肠道溃疡
◆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超滤 液的量。(125ml/min,180L/day)
◆ GFR=超滤系数KF ×有效滤过压
◆ KF=对水的通透性×滤膜面积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囊内压+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
尿路梗阻、肾小管 阻塞、肾间质水肿
2、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肾球囊腔
基底膜
毛细血管腔
BP<80 mmHg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失去自身调节
GFR降低
肾血管收缩
儿茶酚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前列腺素↓ ET ↑ 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肾脏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正常
内皮细胞
血流
急性肾衰时
内皮细胞肿胀
血流减少 内皮细胞损伤 血小板聚集
肾小管损伤
◆原尿返漏学说
◆阻塞学说
◆原尿返漏学说 原尿由损伤的肾小管上皮间隙渗入细胞间质
少尿期-内分泌异常
尿的改变
氮质血症
少尿期 水钠潴留 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内分泌异常 多尿期 恢复期
多尿期
少尿期
尿量400~6000ml/d 多尿期 恢复期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肾小管的浓缩功能仍低下 可出现脱水、低钠
恢复期
少尿期
多尿期 肾小管上皮修复,肾功恢复 恢复期 机体内环境基本恢复稳定 肾功能恢复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见于从肾盂到尿道的尿路急性梗阻
二、发病机制
肾缺血或肾毒物 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系膜细胞收缩 肾小球超滤系数↓ 肾血流↓ 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阻塞
肾小管液 返漏入间质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 少尿
(一)肾小球因素
1、肾血流减少(肾缺血)
肾灌注压降低
BP 80~160 mmHg
肾血管舒张或收缩 肾血流自身调节 GFR不变
③长期应用利尿剂
4. 钙磷代谢障碍
GFR↓
血磷↑
血钙↓
血磷正常 排磷↓
尿磷↑
低钙血症
血磷↑
重吸收磷↓
PTH分泌↑
矫 枉
慢性肾衰晚期
健存肾单位
PTH分泌
溶骨
血钙降低
①血磷升高 ②1,25-(OH)2-D3生成减少 ③毒性物质的滞留
5.代谢性酸中毒
GFR降低,固定酸排泄障碍 继发性PTH ↑→近曲小管泌H+ ↓
(二)肾小管的功能障碍 重吸收
Na+的重吸收
葡萄糖
氨基酸 HCO3- 分泌K+、H+、有机酸
尿液浓缩稀释
1、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钠、钾、 碳酸氢盐、磷酸盐
排泄:对氨马尿酸、酚红、青霉素、泌尿系造影碘剂
2、髓袢功能障碍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功能障碍
醛固酮:调节钠-钾、钠-氢等交换。 抗利尿激素: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目前治疗尿毒症最有 效的方法是什么?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性高血压;钠水潴留。
2、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3、1,25-(OH)2VitD3
肾性骨营养不良。
4、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
肾性高血压。
5、甲状旁腺激素和胃泌素
肾性骨营养不良;消化性溃疡。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 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 剧降低,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征。
慢性肾衰 髓袢功能受损 多数肾单位被破坏
尿液浓缩障碍
健存肾单位血流↑ 原尿溶质↑ 原尿流速↑ 重吸收↓
渗透性利尿 多尿
2. 尿比重和渗透压
尿浓缩功能障碍 稀释功能正常 尿浓缩、稀释功能 均丧失 低渗尿 低比重尿
早期
晚期
等渗尿
3. 尿液成分
蛋白尿 血尿 脓尿
(二) 氮质血症
(三)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蓄积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一、肾功能障碍的原因
◆原发性肾脏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滤过受损-高血压、水肿
肾小管疾病:重吸收、浓缩受损-糖尿、尿崩等
间质性肾炎:以肾间质炎症和肾小管损害为主 肾血管病、理化因素损害、肾肿瘤、肾结石等 ◆继发于系统性疾病的肾损害 循环系统疾病:休克、肾动脉硬化、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