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赎的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救赎的微光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黑泽明导演的电影《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而《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另一部小说的名称。
电影《罗生门》融合了小说《竹林中》的故事情节与小说《罗生门》的场景描写,整部电影以黑白的朴素画面、连环包孕式的叙事结构、倒叙的方式展现了一件凶杀案真相探究的过程。
电影以一场急雨开头,樵夫和游僧情绪低落地坐在破败的罗生门门楼下,自言自语地感叹着。
这时一个穿着破烂的路人到来。
开场即以阴晦的天气、破败的门楼、破烂的衣衫等一系列情景制造了一种弥漫着腐朽和令人压抑的气息。
樵夫和游僧向路人讲起他们刚刚听到的一场凶杀案的审判经过以及凶杀案有关的故事。
这种倒序的方式将我们引入凶杀案的事情原委的探索中。
从他们对自己所见以及听到的证词的回忆中,我们知道了事情的大概始末。
武士金泽武弘和妻子真砂经过竹林,偶遇正在林中小睡的强盗多襄丸。
一阵风吹起,真砂的真容被多襄丸看见,他随即起了要将真砂抢过来的邪念。
这是事情的开始,结局就是金泽武弘被杀死在竹林中。
但是到底是谁杀死了武士,经过如何,我们似乎只能从两位当事人的口中得知。
可是多襄丸和真砂的说法并不相同。
多襄丸承认是自己凌辱了真砂并杀死了金泽武弘,而真砂虽承认自己受到欺辱,但却说自己是在丈夫冷漠嫌恶的眼神逼视下深感伤心绝望,昏倒过程中不小心将丈夫刺死。
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同为当事人的多襄丸和真砂会有不同的说法,且都说是自己杀死了金泽武弘。
到底他们两人谁说了谎,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这里,我们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
电影在这个时候加入了不现实的故事情节,武士的灵魂被招到巫婆的身上,借巫婆之口,他讲述了自己眼中的事实,竟然跟前两人也不一样。
武士说是在看到妻子在自己面前受辱后居然还要求强盗杀死自己,心里怀着对妻子的愤恨和失望挥刀自尽了。
故事到了这里,我们更茫然了,到底事情真相如何,谁又能给我们一个真相。
我们更多的还有对于当事人的不信任,真相只有一个,不管是哪种,必然有人说了谎。
要么一人说的是事实,那么就会有两个人编造了谎言;要么所有人都说了谎,如果真是这样,那究竟是谁能还观者一个真相呢?
幸而我们还是有机会知道事情的真相的。
原来樵夫并不像他在公堂上所说的只看到了血已流干的武士的尸体,而是亲眼看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包括真砂受辱后的反应以及金泽武弘和多襄丸决斗的经过。
到此时事实逐渐清晰。
多襄丸在凌辱真砂后苦苦哀求她跟自己走,
不愿背上失节背叛之名的真砂要多襄丸同丈夫决斗,谁胜出便跟谁走。
没想到丈夫却因为嫌弃被人侮辱过的真砂不愿跟多襄丸较量,同样外强而内弱的多襄丸也不敢和武士拼命,在真砂的挑唆下两人终于大战一场,但是场面却是一场滑稽可笑,最终误打误撞的多襄丸占了上风杀死了武士。
这样一个事实,让我们深感失望,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虚伪。
三个人都说了谎。
多襄丸故意歪曲事实说是真砂主动提出要跟自己,而自己英勇拼斗取得了胜利,他为自己臆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故而他在公堂上时时发出怪笑声,那笑声是一个自诩为英雄而却自欺着的灵魂尴尬的嚎叫。
真砂说了谎,她隐瞒了自己曾要求两人决斗的意图,并说自己是在受到丈夫冷漠嫌恶的情况下背上绝望昏倒时刺死了丈夫,她说谎的目的在于维护自己贞洁的形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
武士的灵魂同样说了谎,他将自己的软弱与冷漠用一个更加悲壮的故事掩盖了起来,而关于他挥刀自尽的结局的虚构更是为了维护自己武士的形象。
影片到了这里却并没有结束,樵夫讲出的事实,让我们了解了三人的虚伪人性,也为路人揭露他拿走短刀的事实提供了推理依据。
樵夫之所以在公堂上没有说出事实,并不单单是因为不想惹事上身,更是为了掩盖自己贪财的事实。
到这里,我们的失望情绪更加彻底,是不是多数人也似我一样开始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怀疑和否定呢?路人的无赖行径以及毫不遮掩的话语让真个画面陷入了沉默,观者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是不是没有一点值得信任的事物了呢?同时我们自己大概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了。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在欺骗,为了获得一些利益,或者为了维护自我形象,我们不断地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和自己的良心。
而看透了这一切的人,要么更加堕落,要么自我救赎。
影片中的路人属于前者。
我感谢黑泽明,这位导演在影片末尾的处理中,显示了他的仁慈。
电影《罗生门》还是留下了一丝希望。
在我还在怀疑樵夫提出收养那个可怜的孩子是不是别有用心的时候,影片走向了结尾,雨过天晴的门楼下,樵夫从游僧手中接过弃婴,走向了一抹夕阳。
而站在门楼下,看着樵夫渐行渐远的背影的游僧,他用远望的姿势和心中的语言表达了对光明和美好尚存的信心和期望。
尽管整个电影的场景,不管是罗生门门楼下,还是公堂上,环境都充斥着晦暗色彩,但最后深深留在我脑海中的却是片尾那一抹夕阳的光亮。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在欺骗,为了获得一些利益,或者为了维护自我形象,我们不断地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和自己的良心。
而看透了这一切的人,要么更加堕落,要么自我救赎。
影片中的路人属于前者,而樵夫将是后者,自我救赎。
那一抹夕阳的光亮,是人类自我救赎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