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各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高一至高三)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高一至高三)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第一部分必备知识点第二部分学习难点必修1知识点重难点高考考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1.1、集合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2.1、函数的概念1.2.2、函数的表示法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3.2、奇偶性重点:1、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3、函数性质难点:函数的性质1、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函数的概念、三要素及表示方法4、分段函数5、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3、幂函数重点:1、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特殊的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指数、对数的运算难点: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相结合2、指数对数与不等式、导数、三角函数等结合1、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特殊的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指数、对数的运算5、数值大小的比较6、习惯与不等式、导数、三角函数等结合,难度较大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重点:1、零点的概念2、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难点:1、函数模型2、函数零点与导数,含有字母的参数相结合1、零点的概念2、二分法必修2知识点重难点高考考点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重点: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2、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3、会利用公式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难点:空间想象能力1、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重点:1、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2、证明线面垂直3、点到平面的距离难点:1、线面垂直2、点到平面的距离1、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线与面、面与面的平行关系,考查线面位置的关系2、以解答的形式考查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3、证明线面垂直4、点到平面的距离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直线方程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重点:1、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2、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示进行转化3、掌握直线方程并会用于定理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一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各章知识点总结高一是学生们升入高中的第一年,这一年我们学习了许多科目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各章知识点进行总结。

语文:1. 古文修辞格的应用:高一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文修辞格的应用。

例如,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格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诗歌鉴赏:高一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少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通过研究古代诗人的用词、意象、韵律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赏析古代诗歌,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数学:1. 函数与方程:高一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我们学习了如何表示函数,如何求解方程,以及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的性质和图像。

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在高一数学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通过研究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英语:1. 语法知识:高一英语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语法知识点,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

掌握这些语法知识是理解和运用英语的重要基础。

2. 阅读技巧:高一英语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许多阅读技巧。

例如,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如何捕捉文章的主旨等。

这些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物理:1. 运动与力学:高一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运动与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们学习了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内容,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电磁学:在高一物理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电磁学的基本知识。

例如,电流、电阻、电压等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电路连接方式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学现象和电路原理。

化学:1. 元素周期表:高一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相关性质。

通过研究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我们能够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并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2.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在高一化学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

高一上学期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全部知识点总结一、物理1. 运动-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各种力的计算方法- 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圆周运动2. 力和压强- 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弹簧的力学性质-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浮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3. 动力学- 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 能量守恒定律- 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转化4. 波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概念- 波的类型和传播规律-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计算方法-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5.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成像- 透镜的成像原理- 光的波动理论和量子理论6. 电学- 静电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容器的基本原理- 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二、化学1. 分子构造- 微观世界的粒子结构- 分子的化学式和结构式-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化合价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3.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 溶液的制备、稀释和浓度的计算方法 - 酸、碱、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4. 化学键和分子- 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分子的性质和结构-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5.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 特殊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化合物的命名和简化式6.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的移动趋势和影响三、生物1. 细胞- 细胞的发现和基本结构- 细胞的生物膜和细胞器的功能- 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的生物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2. 组织器官- 组织的种类和功能- 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人体的重要系统和器官- 组织和器官的生理、病理和治疗3. 生物遗传- 生物的遗传基因和基因型- 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 遗传性状的表现和传递- 遗传性状的遗传率和遗传力量4. 生物进化- 进化论的基本思想和证据- 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 进化和生物适应的规律- 生物进化和人类的共同发展5. 生物生态-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要素- 生物种群和生态圈的基本特征- 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生物资源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6. 分子生物学- 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调控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四、数学1. 函数-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 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计算方法-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不等式方程和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3. 导数- 函数的导数和微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函数的变化率和变化规律- 导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和对应规律- 函数极值和最值的判定方法4. 积分-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函数的积分和微分的关系和性质- 积分的应用和计算- 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综合运用5. 统计-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统计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性- 统计数据的比较和推论- 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的综合运用六、英语1. 语法- 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冠词、介词、连词、副词的用法和区别- 动词时态、语态、语气、句型的构成和应用 - 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的判定方法2. 阅读- 阅读方法和技巧- 阅读题的理解和分析方法- 阅读文章的整体和细节把握- 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综合分析3. 写作- 写作技巧和方法- 作文结构和要点的构成- 作文范文和写作模板的分析- 作文内容和语言的审美和表现4. 口语- 口语表达和说话技巧- 口语听力和口语交际的技巧- 口语表达和口语表情的运用- 口语材料和口语主题的选择七、语文1. 修辞- 修辞方法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分析- 修辞作品和文学语言的审美- 修辞效果和修辞魅力的表现2. 古诗词- 古诗和古词的体裁和特点- 古诗和古词的韵律和韵脚- 古诗和古词的作者和作品- 古诗和古词的意境和意义的体会3. 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现代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现代文学作品和文学价值- 现代文学作品和文学意义的体验4. 作品鉴赏- 文学作品和文学主题- 文学作品和文学情感- 文学作品和文学形式- 文学作品和文学意义的体认以上是高一上学期的全部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英语和语文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高一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第一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第一册知识点1. 数学- 点、线、面的定义和性质- 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角的定义和性质- 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圆的定义和性质2. 物理-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力、质量和重力的关系-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的简谐振动- 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化学-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式的表示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原子、离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键-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酸碱中的电离和中和反应-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常见实验装置4. 英语- 词汇量的扩充和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 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的提升- 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训练- 功能句型的运用和语境的理解- 文化背景和习惯用语的学习- 英语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5. 历史- 近代史的时代背景和重大历史事件- 社会变革和政治制度的演变- 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角色和地位- 文化交流和冲突的影响- 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的研究- 历史文献和史料的分析和运用6. 地理- 大地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形成- 自然地理系统和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 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区域划分-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和产业发展-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 地图的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7. 政治- 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和国家制度的建立- 认识政治权力和政治参与- 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分析- 快速变化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的变迁- 法治社会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政治制度和政府效能的评估- 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以上就是高一必修第一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所有科目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所有科目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所有科目知识点数学:1. 实数与数轴: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

2. 多项式与因式分解:多项式、常数项、次数、单项式、多项式的加减乘除、因式分解。

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一次方程的解法。

4. 二次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二次方程的解法。

5. 平面向量: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向量的投影、向量垂直、共线。

6.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解三角方程。

7. 平面几何:平行、垂直、相交、相似、全等,根据条件解几何问题。

物理:1.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匀速运动、变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与计算。

2. 力学: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牛顿定律。

3. 动能与功: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功的概念、功率的计算。

4. 波动与光学:波的特性、波的传播、波的干涉、光的反射、折射、光的成像、光的色散。

5. 电学:电荷与电流的概念,电阻、电压、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计算。

6. 磁学:磁场的概念、磁力的作用效果,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7. 声学: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噪声与减噪。

化学:1. 物质的分类: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与区别。

2. 原子结构: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与区别,原子结构模型。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概念与特点。

4.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平衡、化学计量的概念与计算。

5. 溶液与溶解度:溶液的制备、溶解度的计算、饱和溶液的特点。

6. 酸碱与盐:酸的定义、碱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盐的性质与应用。

7.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生物:1. 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生命的起源、进化理论的发展。

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官的功能。

3. 遗传与变异:基因的概念、遗传规律、基因突变与变异。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有位移、位移矢量、路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表示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 位移矢量:位移与方向共同构成的量被称为位移矢量。

(3)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被称为路径。

(4) 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是标量。

(5)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6) 瞬时速度:物体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每秒变化的量。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的变化量成反比。

4. 运动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和场力。

接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场力则是物体之间通过场作用产生的。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之间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

3. 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高一所有重点知识点

高一所有重点知识点

高一所有重点知识点高一是学生开始步入高中学习阶段的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内容非常重要且广泛。

本文将会回顾和总结高一所有重点知识点,以供学生复习和回顾使用。

第一章:数学1.1 基础代数- 数与运算:整数、有理数、实数,四则运算等。

- 代数表达式:常数项、一次项、多项式等基本概念和运算。

1.2 几何基础-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 直线与圆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1.3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变换- 三角形:角的分类、边的分类、面积等。

-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的性质与定理。

- 变换: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变换及其特点。

1.4 数据统计-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表格、图表等。

-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与计算方法。

第二章:物理2.1 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运动的图像与图表表示。

2.2 力和运动-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 力的合成与分解。

2.3 力与压力-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浮力和浮力原理。

2.4 能量与功- 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功与机械能的转化。

第三章:化学3.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 物质的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2 原子与分子- 元素的基本构成: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 化合物的组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3.3 反应与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原理与描述。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3.4 酸碱与盐- 酸、碱和盐的定义与特性。

- 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生物4.1 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DNA、基因和染色体。

-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4.3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

-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系统。

4.4 植物生长和繁殖- 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生长调节。

- 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数学高一全知识点

数学高一全知识点

数学高一全知识点第一章代数与函数1.1 实数集与数轴实数的定义与性质数轴及其运用1.2 代数式与代数方程代数式的定义与性质代数方程的解与解的检验1.3 多项式与因式分解一元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多项式的加减乘除因式分解的方法及其应用1.4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集1.5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1.6 幂指对数函数与方程幂函数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二章几何与三角函数2.1 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几何图形的分类与性质2.2 直线与圆直线的性质、方程与应用圆的性质、方程与应用2.3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定义与性质向量的加减与数量积2.4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角度与弧度的转换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5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2.6 三角函数的运算与方程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三角方程的解与应用第三章解析几何与数列3.1 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坐标系与坐标的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3.2 直线与平面的方程直线的点斜式与截距式平面的点法式与一般式3.3 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3.4 数列与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的通项与部分和3.5 递推数列与数列求和递推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求和的方法与应用第四章概率与统计4.1 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概率的定义与性质4.2 几何概型与概率计算基本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概率计算的四则运算4.3 统计与统计量样本与总体的统计量频率分布及其统计图表4.4 常用分布与抽样调查正态分布的性质与应用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与误差分析以上是高一数学的全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进一步展开论述,并且适当增加案例分析,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的知识点:
1. 集合与函数:
-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和集合的运算
-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函数的性质
- 区间的表示和区间的性质
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数列的概念和数列的通项公式
- 数列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不等式与简单的函数:
- 一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图像
-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
4. 几何与向量:
- 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点、直线、平面和角-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运算和向量的性质
5.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性质
-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周期性
- 三角函数的加法定理、差化积公式等基本公式
6. 概率与统计:
-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概率的计算和概率的性质
-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高一上册数学知识点

高一上册数学知识点

高一上册数学知识点高一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导数与函数1. 初步认识函数2. 数列与函数3. 函数的概念4. 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 导数的概念6. 导数的简单应用7. 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8. 综合应用:函数的综合运用第二章三角函数1. 弧度制与角度制2. 正弦函数3. 余弦函数4. 正切函数5. 函数的性质与图象6. 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7.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三章概率初步1. 事件与概率2. 概率的基本规则3. 互斥事件与全概率公式4. 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5. 贝叶斯公式6. 离散型随机变量7. 二项分布8. 正态分布第四章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2. 向量的基本运算3. 向量的数量积4. 向量的向量积5. 平面向量的应用第五章常微分方程初步1. 常微分方程基本概念2. 初值问题与解的存在唯一性3. 一阶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4.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5. 微分方程的应用第六章空间几何初步1. 空间点、直线和面2. 点、直线和面的位置关系3. 球与球面4. 空间中的方向角与方位角5.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6. 平面与直线的交点问题7. 空间几何的应用第七章解析几何初步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3.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4. 圆的一般式方程与标准式方程5. 解析几何的应用以上是高一上册数学知识点的简单介绍,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同时,也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力求掌握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一物理各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各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概念及运动的要素-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运动的图像描述和图象的分析第二章: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和性质- 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失衡、合力、分力)-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描述和应用- 重力和弹力的计算方法第三章:力的作用和质点的直线运动- 引力和弹力的作用和影响-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位置和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第四章:物体的压力-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压力与力的关系、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压力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压力的应用(浮力、水压机械原理)第五章:能量与动能- 功和能量的概念-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能量定理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描述和应用第六章:能量与功率-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率与物体的能量转化的关系-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坡度对物体下滑过程的影响第七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的应用- 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斜面上物体滑动和倾覆的条件和计算方法第八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 振动的概念和特点- 机械波的概念和特点- 简谐振动的描述和计算- 机械波的传播和性质第九章:热学与能量转化- 热学的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平衡等)- 热能转化的方式和特点- 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第十章:光学与光的特性-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描述-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衍射、干涉、偏振等)- 光的成像规律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以上是高一物理各章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上学期物理章节及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物理章节及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物理章节及知识点第一章: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2.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4.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和计算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第二章:牛顿力学1. 物体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2. 平衡力和非平衡力3. 摩擦力和弹力4. 垂直上抛运动和万有引力5. 弹性力和胡克定律第三章:动能与功率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2. 动能定理和力学能守恒定律3. 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4.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2. 角度与弧长的关系3.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 向心力和离心力5. 牛顿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第五章:物体的平衡1. 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力的分析2. 杠杆原理和浮力3. 浮力和物体浮沉平衡4. 牛顿力学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机械波的传播1. 机械波的类型和传播特征2. 波的干涉和叠加原理3. 驻波和共振现象4. 声波的传播和声强的计算第七章: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2.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3. 光的透射和色散现象4.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干涉现象第八章:光的电磁波特性1. 光的电磁波特性和光的偏振2. 光的光程差和相干条件3. 光的光谱和光的衍射现象4. 光的多普勒效应和光的吸收第九章:电场与电势1. 电荷与电场的关系和库仑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3.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4. 电位和电势差的计算5. 电场的叠加原理和静电屏蔽第十章: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2. 电路中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3.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计算4. 电阻器的特性和理想电源以上是高一上学期物理的章节和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你将建立起对物理学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学期的物理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为将来深入学习和应用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数学全章知识点一、集合与函数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基本运算3. 集合的关系和判定方法4.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5. 函数的性质和基本类型二、数与式1. 实数的概念和性质2. 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和性质3. 代数式的运算规则和性质4.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5. 因式分解的方法和应用6. 分式的运算和应用三、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的概念和解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5.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6. 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四、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 直线与线段的性质3. 角的概念与性质4.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5.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6. 圆的性质与定理7. 三维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五、函数与图像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六、实数与三角函数1. 整式的值域与最值问题2.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化规律4. 三角函数的同角关系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与应用七、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2.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3.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4. 递推数列与递推数列的性质5.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八、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2. 概率的运算与应用3. 组合与排列的概念与性质4.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5. 平均数与波动范围的计算以上是高一必修一数学全章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1知识点大全

高一必修1知识点大全

高一必修1知识点大全高一必修1是指高中一年级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1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数学1.1 代数1.1.1 因式分解1.1.2 整式的加减乘除1.1.3 分式与分式方程1.1.4 二次根式1.1.5 平方根与立方根1.1.6 一元二次方程1.2 几何1.2.1 直线与角1.2.2 三角形与四边形1.2.3 平行线与比例1.2.4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1.2.5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1.2.6 圆及其应用1.3 概率与统计1.3.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3.2 平均数与中位数1.3.3 概率的计算及应用1.3.4 抽样与误差分析2. 物理2.1 运动与力学2.1.1 运动的描述与运动图象2.1.2 一维运动与二维运动2.1.3 牛顿运动定律2.1.4 动量定理与冲量定理2.1.5 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2.2 力与压力2.2.1 力的合成与分解2.2.2 压强与压力2.2.3 浮力与密度2.3 能量与功2.3.1 功与功率2.3.2 动能与势能2.3.3 机械能守恒定律2.3.4 动能定理与势能转换3. 化学3.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1.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3.1.2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3.1.3 元素与化合物3.2 化学反应3.2.1 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3.2.2 氧化还原反应3.2.3 酸碱中和反应3.3 化学物质的转化3.3.1 高一常用化学实验3.3.2 气体的性质与特点3.3.3 溶液的浓度计算3.3.4 电化学与电解质4. 英语4.1 语法与词汇4.1.1 时态与语态4.1.2 从句与短语4.1.3 名词性从句与定语从句4.1.4 词义辨析与词汇积累4.2 阅读与写作4.2.1 阅读技巧与理解题型4.2.2 写作表达与文章结构4.2.3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4.3 听力与口语4.3.1 听力技巧及常见题型4.3.2 口语表达与交际用语4.3.3 日常对话与实用句型5. 生物5.1 细胞与遗传5.1.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5.1.2 遗传物质与遗传信息5.1.3 基因与DNA复制5.2 生物多样性与进化5.2.1 生物分类与进化5.2.2 动植物的结构特征5.2.3 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5.3 生命活动与调节5.3.1 呼吸与循环系统5.3.2 消化与排泄系统5.3.3 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以上是高一必修1的全部知识点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等。

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环境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行星地球1. 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3.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基本要素、类型和使用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热量平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风、气压带和风带等)、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受力分析等。

4.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特点,以及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和影响,以及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以上仅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高一物理每一章节知识点

高一物理每一章节知识点

高一物理每一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与静止的区别2. 位置、位移、路径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5. 动力学基本公式及其应用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分析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3. 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和位移的关系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章:一维运动的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分析2.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关系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第四章:力与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4.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相互作用5. 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其运用第五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性质1. 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2. 重力及其计算方法3. 摩擦力及其特点4.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5.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六章:单位和物理量及其换算1. 常用物理量及其国际单位2. 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3. 非国际单位的使用及注意事项4. 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单位换算第七章:机械能与能量的转化1. 功和功的计算方法2. 势能、动能和机械能的概念3.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4. 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八章:机械功和机械效率1. 机械功的计算方法及其单位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摩擦功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4. 动力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第九章:简谐振动与波动1. 简谐振动的特点及描述方法2. 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的计算方法3. 振幅和位移的关系4. 波动的基本特性及波动方程的描述5. 声波的特点和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十章:光的全反射和折射现象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本领2. 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3. 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第十一章: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1. 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2. 色散率的计算方法和色散光的合成3. 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原理4. 干涉条纹的产生条件和干涉定律第十二章:电、电路和电流1. 电荷、电流和电路的概念2. 电流的计算方法及单位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4. 电阻和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十三章:欧姆定律和电阻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2. 电阻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3. 电阻与导线材料的关系4. 电流和电阻的实验测量方法第十四章:电阻的联结和电功1.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2.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电功曲线和电能的定义4. 电热效应和焦耳定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十五章:电池、电源和电路连接1. 电动势和电源的概念2.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3. 电池的连接方式及特点4. 电流计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第十六章:电流的大小和方向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检测方法2. 电子流和电荷流的概念及区别3. 电流的分布和流速的计算方法4. 斯特托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第十七章:电路中的电阻与电流1. 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流的关系2. 并联电路中电阻和电流的关系3. 串并联混合电路的计算方法4. 电流分配定律和电阻比例定律第十八章:电阻与电压的关系1. 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正负极性和电势差的意义3. 电动势和电源电压的关系4. 电阻与电压的实验测量方法第十九章:半导体和电子技术1. 半导体和导体的区别及半导体的本质2. 半导体的N型和P型材料及其特点3. P-N结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4. 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以上是高一物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地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一数学1至6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1至6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1至6章知识点一、整式与分式整式:只包含有限个项的代数式。

包括多项式和单项式。

分式:形如$\frac{a}{b}$的式子,其中a和b都是整式,而b 不为零。

1.1 多项式多项式是整式的一种,是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减)而得到的式子。

每一项之间通过+和-链接。

1.2 单项式单项式是多项式的一种,在单项式中,将不重复的字母的指数相加即可合并同类项。

1.3 分式的概念分式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式可以化简为最简形式,即分子与分母没有公约数。

二、函数与方程函数:对应关系的一种特殊关系。

通常用x来表示自变量,y 来表示因变量。

方程: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其中包含未知数。

2.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一个自变量的一次多项式,通常表示为y=ax+b,其中a和b都是常数。

2.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个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通常表示为y=ax^2+bx+c,其中a、b和c都是常数,且a不为零。

2.3 解方程解方程就是确定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使得方程两边相等。

三、集合与不等式集合:由若干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不等式: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表示式。

3.1 集合的概念集合可以通过列举法、描述法和图形法来表示,常用符号有"∈"表示属于,"∉"表示不属于。

3.2 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式子,常用的符号有"<"表示小于,">"表示大于,"≤"表示小于等于,"≥"表示大于等于。

四、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4.1 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大小和方向,可以平移和运算。

4.2 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平面向量的模、方向角、坐标等是其基本性质,向量的坐标是指定向量所在的点的坐标。

五、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一类以角度或弧度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5.1 弧度制与角度制角度制是用度来表示角度大小,弧度制是用弧长比半径来表示角度大小。

高一数学每章节知识点

高一数学每章节知识点

高一数学每章节知识点一、集合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定义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若集合 A 中的任意元素都属于集合 B,则 A 是 B 的子集,记作 A⊆B真子集:若 A⊆B 且A≠B,则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B集合相等:若 A⊆B 且 B⊆A,则 A=B3、集合的运算交集: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并集:由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补集:设 U 为全集,A⊆U,由 U 中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A 在 U 中的补集,记作∁UA二、函数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2、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函数的单调性增函数: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当 x1<x2 时,都有 f(x1)<f(x2),那么就说函数 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减函数: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当 x1<x2 时,都有 f(x1)>f(x2),那么就说函数 f(x)在区间 D 上是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4、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D,如果对于定义域 D 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 f(x)就叫做偶函数奇函数: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D,如果对于定义域 D 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 f(x)就叫做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判断f(x)与 f(x)的关系三、指数函数1、指数正整数指数幂:an =a×a×…×a(n 个 a 相乘)零指数幂:a0 = 1(a≠0)负整数指数幂:ap = 1/ap (a≠0,p 为正整数)分数指数幂:am/n =n√am (a>0,m、n∈N,且 n>1)2、指数函数的概念定义:函数 y = ax(a>0 且a≠1)叫做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图象特征:过定点(0,1),当 a>1 时,函数单调递增;当 0<a<1 时,函数单调递减值域:(0,+∞)四、对数函数1、对数对数的定义:如果 ax = N(a>0 且a≠1),那么数 x 叫做以 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x = logaN对数的性质:logaa = 1,loga1 = 0对数的运算法则:loga(MN) = logaM + logaN,loga(M/N) =logaM logaN,logaMn = nlogaM(n∈R)2、对数函数的概念定义:函数 y = logax(a>0 且a≠1)叫做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图象特征:过定点(1,0),当 a>1 时,函数单调递增;当 0<a<1 时,函数单调递减定义域:(0,+∞)五、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y = xa(a 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幂函数2、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y = x,y = x2,y = x3,y = x1/2,y = x-1 等图象特征和单调性根据幂指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六、函数的应用1、函数与方程零点的定义:函数 y = f(x)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叫做函数的零点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 y = 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f(a)·f(b)<0,那么函数 y = f(x)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常见的函数模型:一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等函数模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优化、预测等问题以上是高一数学中涉及的主要章节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1到8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1到8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1到8章知识点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数学中常用的符号表示集合,例如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而小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的基本操作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并集是指将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差集是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所得到的集合,补集是指在某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的集合。

第二章:整式与分式的基本概念整式是指只包含代数变量和常数的运算式,其中包括常数项、一次项、二次项等。

分式是指两个整式之间的比值,其中包括真分式和假分式。

在整式的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在分式的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分式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等式两边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法则。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有图解法和代入法。

第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二次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用于表示点的位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坐标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二次函数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为a*x^2+b*x+c的函数,其中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0。

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翻折和缩放的方式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五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指以角为自变量的函数,其中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三角函数的运算中,我们需要掌握角度与弧度的互相转换,以及基本角的各种性质和计算方法。

第六章: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是指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常用箭头表示。

在平面上,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运算,例如加法、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等,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解析几何是指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上期知识点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时刻与时间、位移与路程,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1at t v x +=,ax v v t 2202=- t v v x t 20+=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x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

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

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x 、v 0、v t 、a 均为矢量。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x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①Δx=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n)aT 2 ②202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2202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 t v v <。

第二章 1.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gt v = , 221at x = , ax v 22= , t v x 2=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2.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s 、前2s 、前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②第1s 、第2s 、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③前1m 、前2m 、前3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④第1m 、第2m 、第3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g 为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6.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上升阶段为匀减速运动,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它有如下特点:1.上升和下降(至落回原处)的两个过程互为逆运动,具有对称性。

有下列结论:(1)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质点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经历的时间相等。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量:(1)上升最大高度:H m =v 02/2g.(2)上升最大高度和从最大高度点下落到抛出点两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上t t v 0/g ,总时间t=2v 0/g第三章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基本特征(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的独立性:力具有独立作用性,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2.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2)按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等.(二)、常见的三类力。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通常等于9.8N/k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求出重心位置.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1)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直接相互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相同.○1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2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线(或绳)的方向.○3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支持力、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触、点面结触时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3)弹力的大小:①与形变大小有关,弹簧的弹力F=kx②可由力的平衡条件求得.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μ=μF N4.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大小:由受力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和力的合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出来。

3.分力与力的分解: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叫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4.分解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四)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0。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F合4.力的平衡:作用在物体上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形叫做力的平衡.(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00yx F F 第四章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1、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2、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

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

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N=mg-ma,当a=g时,F N=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