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王 凤 琴
中国 医科 大 学第八 临床 学院鞍 钢 总 医院骨科 ,辽 宁 鞍 山 1 1 4 0 0 2
下肢深静脉血栓( D VT) 是 骨科 卧 床 患 者 最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一 , 静脉血栓脱落容易造成肺栓 塞 , 是 导致 骨 科 患 者 猝 死 的
常 见 原 因 。2 0 1 1年 3月 至 2 0 1 3年 3月 我 科 共 收 治 此 类 病 人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2 . 4 积 极 治 疗 基 础 疾 病 如 老 年 患 者 有 高 血 压 、 冠心 病 、 糖
尿病等合并症 , 应予相应治疗 。
2 . 5 间歇充气压力泵 ( I P C ) 的应 用 对 多 发 骨 折 患 者 应 用 间 歇充气压力泵 , 该 气泵 能够 间断充 气 , 分 别对 踝部 、 小 腿 和 大
高 危患者( 如既往 有下 肢深静 脉血 栓病史 、 高龄、 双 下 肢 多 发 骨折等) 应 于 入 院 开 始 给 予 常 规 剂 量 的 低 分 子 肝 素 钙 每 晚 皮
下 注射 , 用药时间一般不少于 7 ~1 0 d 。
4 2 8 例, 经过系统化的预防及护理 ,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现 报 告
3 护理
骨 骨折 9 1例 , 踝关节骨折 7 8例 , 骨盆 骨折 7例 。男 2 7 9例 , 女
1 4 9例 。年 龄 1 6  ̄9 5岁 , 平均 5 3岁 。其 中 3例 出现 D VT 症 状 , 经 过 积 极 治 疗 与 护理 , 8 -1 2天 患 肢肿 胀 明 显 消 退 , 未 出 现
2 . 1 功 能 锻 炼 ( 1 ) 股 四 头 肌 练 习 。 术 后 第 2天 , 开 始 进 行 股 四 头 肌 练 习 以 保 持 肌 肉 的 张 力 。尽 力 背 伸 踝 关 节 , 伸 直 膝 关 节 做 抬 腿 动作 , 持续 5 秒, 放 松 5秒 后 再 重 复 , 直 至 大 腿 肌 肉感到疲劳为止。每天 2 ~ 3次 。 ( 2 ) 踝 泵 练 习 。入 院 开 始 督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分析论文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分析论文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分析【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之后下肢出现静脉血栓进行防治方法的分析和探究。

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对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溶栓、抗栓等一些比较积极的防治措施之后,患者临床的各项检查指标均已经正常,全部患者均已经健康出院,没有脑栓塞和下肢坏死的状况发生。

结论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比较常见。

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加紧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能够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医院的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宣讲,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手术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4-02下肢的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存在不正常的凝结现象,阻塞了静脉腔而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一般比较常见于下肢,一旦发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组织器官发生各种功能的障碍,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引发脑栓塞、肺血栓等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近年来,伴随着交通事故所引发的骨科手术的不断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所以开展早期的预防对于下肢神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

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8岁。

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28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

开展手术分别包含了股骨干骨折手术15例,股骨胫骨骨折手术21例,膝关节置换术4例,髋关节置换术1例,胫腓骨骨折手术9例。

静脉血栓护理论文骨伤科论文骨科论文: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

静脉血栓护理论文骨伤科论文骨科论文: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

静脉血栓护理论文骨伤科论文骨科论文: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方法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临床医护人员可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对预防DVT的发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患者的常见问题,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现将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骨科手术后DVT 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骨科术后并发DVT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4~78岁;其中左下肢21例,右下肢9例;其中股骨干骨折术12例,股骨颈骨折术10例,胫腓骨骨折术6例,膝关节置换术1例,关节置换术后1例;合并糖尿病5例,心脑血管疾病8例,脑血栓病史5年以上2例;术后出现DVT时间为1~12 d。

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亮,患肢持续肿胀并逐渐加重,伴行走困难。

2治疗及转归本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病程不超过72 h者给予溶栓治疗,尿激酶8万U溶于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10 d;抗凝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4000 IU),脐周皮下注射,2次/d,持续5~10 d。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入复方丹参20 ml静脉滴注,1次/d。

本组30例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骨科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施有 效的护理 干预措施 , 未发 生 1例深静脉血栓。结论
的预防和护理对避免围术期发 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疗效
深静脉血栓 ( V 形成是骨科 十分 常见 的并发症 。近年 , D T)
231 术后一般护理 ..
了解患者手术方式 、 手术时间的长
21 心理 护理 .1 .
耐心疏导和解释 , 给予安慰和鼓励 。介
显 , 体的肿胀程度 、 肢 肤色 、 感觉 、 浅静 脉充盈情况可 反映下肢
绍 主管 医师 的技术 和手术 优点及科室发展的情况 , 介绍与术 并 后 恢复 良 患者见面 , 好 消除其思想顾虑 ,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
21 饮食 护理 .. 2 做 好饮 食指导 , 指导 患者围术期进易消
31 指导 患者尽早开始足 、 . 趾主动运动及腓 长肌、 四头 股 肌训练 , 多做深 呼吸及 咳嗽动作 , 以加快静脉血流速度 , 轻水 减
肿 , 善血 流动力 学 , 红细胞 聚集结 构破坏 , 改 使 防止血 栓 的形 成 。此外 , 下肢肌 肉有节律性 收缩 和静脉瓣 的协 同作用 可促进 肌 肉内或肌肉间的静脉 内血液 向向心方 向流动 。对年老 、 体弱 等患者可行下肢肌 肉被动按摩。 3 早期离床 活动 ,根据病情尽可 能指 导患 者早期 离床 - 2
一 汐留目嘧露
骨科 围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 防及护理
何 慧琳 汪利辉 尚建英 刘 莉
( 阳市 中心医院 , 绵 四川 绵 阳 6 1 0 ) 2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围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
科 学
22 术 中护理 .

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环境安静 , 避免不 良刺激 。急性期后鼓励
患肢 , 鼓励 病人尽早开始足趾 的主动及被 动活动和股 四头肌的舒缩运动 ; 多做深 呼
吸及有 效 咳嗽 动作 ; 可 能早 期 离床 活 尽
病人逐渐下床活动 , 但避免剧烈运 动。② 警惕发生肺栓塞 :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 血
栓最严重 的并发症 , 临床 护理 时若发现患
关键 词
预防
2 2 4 O. 2
骨 科 卧 床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护 理
量必须准 确 , 使用 过程 中现配 现用 , 以免 效价 降低 ; 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 地进 人 体 内, 利 于 保 持 有 效 血 药 浓 有 度 ;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 变化 , 局部 并 及 有无 出血 、 渗血 和全身 出血倾 向。④ 饮食
无 出现 倾 向 。
位, 肿胀程度 , 有无 色泽 改变及 浅静脉 怒
张; 足背及胫后 动脉搏 动情况 , 肌肉有 无
压痛等。必要 时测量 双下 肢相对 应不 同 平面的周径 , 相差 0 5 m以上时 , 时通 .c 及
摘 要 目的 : 讨 骨 科 卧 床 病 人 下肢 深 探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 ①
例 出现 下 肢 深静 脉 血 栓 的 临床 症 状 , 过 经
常见 护理 : ①基 本预 防 : 骨科 卧床病 人 自卧床 之 日起 即开始有 计划进 行下肢
按摩 , 由远端向近端 , 促进静脉 回流 ; 高 抬
微屈 1 , 5 严禁 按摩 患侧 肢体 , 避免 血 栓脱落 , 休克者应 取休克 卧位 , 对 并保 持
积 极 治 疗 与护 理 , 7~1 0天 后 患肢 肿 胀 明
显 消退 , 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 。结 未 论: 下肢深静 脉血栓 形成是 骨科 卧床病人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SRathbun等统计[2],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由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在我国DVT的患病率及确诊率近年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3],可见DVT引起的危害范围广而严重,因此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是防止术后发生DVT的关键。

现将有关下肢DVT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DVT的发病机制DVT的机制, 理论主体仍然是1856年Virchow提出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4]。

1.1静脉壁损伤髋部周围膝关节处血管丰富且手术复杂,术中极易损伤血管内膜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此外,还存在血管间接损伤的可能,如骨水泥的热损伤,感染性损伤,静脉输液造成的化学性损伤及静脉穿刺造成的机械性损伤[5]。

1.2静脉血流滞缓血流滞缓是导致DVT的主要原因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即因病明显减少下肢活动甚至卧床,加之此类患者多属高龄,心肺及静脉瓣功能减退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患者在术中还会因制动麻醉止血带的使用进一步加重血流淤滞[6]。

再加上术后长时间的卧床,从而导致DVT。

1.3血液的高凝状态创伤或手术后激活病人自身凝血机制,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手术后患者由于禁食、禁水,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

好发的因素有年龄>60岁, 有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肥胖、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慢性静脉炎、心血管疾病及血粘稠度的改变[7]。

2 DVT的预防2.1基础预防2.1.1加强评估,做好个体化健康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常识的宣传,讲解病情、本病特点、手术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后,详细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尤其对易发生DVT的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病人,要更为详细讲解,以引起重视。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探讨与其相关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2007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7例骨科患者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肢体制动、卧床时间过长有关,采取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预防或减少DVT的发生。

结论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健康宣教、加强心理干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

它是骨科手术后患者及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1]。

据统计,骨科术后约有10%~63%的DVT发生率[2]。

因此,重视DVT的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院骨科于2007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37例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34~76岁,平均56.5岁;其中髋关节置换术3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18 例,股骨干骨折6例,胫腓骨折10例;合并冠心病患者4例,合并高血压、肥胖5例,合并糖尿病6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长在1.5~3 h,平均2.3 h;大多在术后2~7 d内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2例在第10 d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均经彩色B 超检查确诊为DVT;左下肢24例,右下肢13例。

1.2结果37例骨科术后DVT患者,经过术前、术后的早期、有效预防、规范护理、及时抗凝、溶栓治疗1~2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肺栓塞及患肢严重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2预防及护理措施2.1加强术前相关知识宣教DVT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而导致,因此术前、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的相关知识宣教尤为重要。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论文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论文

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体会【摘要】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早期加强护理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22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了深静脉血栓形的防范护理,认为通过肢体护理、血管内皮保护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下肢;创伤;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卧床及肢体制动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

主要是由于手术后长期卧床,肢体不能自主活动或肢体活动减少,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而形成。

骨科手术的患者发生dvt率达4o%以上[2]。

下肢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且常伴发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使得伤员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这些均是dvt发生的高危因素。

当血栓形成后,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致使小腿肿胀、肌肉疼痛或压痛、下肢浅表静脉曲张,影响生活及工作,甚至导致下肢静脉型坏疽;栓子脱落可导致心、肺等重要脏器栓塞危及生命,后果严重。

因此,早期预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而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可以通过护理工作进行干预的。

我科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对22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了dvt防范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26例,男171例,女45例,年龄23-79岁,平均45岁。

其中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折37例,股骨干及股骨下端骨折51例,膝关节损伤9例,胫腓骨骨折55例,下肢软组织损伤74例。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37例,糖尿病2例。

卧床时间3-28天,平均19.2天。

2方法针对于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1肢体护理下肢损伤患者卧床,肢体制动,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易使得血液淤积,局部的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降低而导致局部血栓形成。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1
CONTENTS
•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概述 •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康复与预后
01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骨科深静脉血栓是指在骨科疾病或手 术后,由于长期卧床、肢体固定等原 因,导致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凝块, 阻碍血液流通的现象。
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肺栓塞
脱落的血栓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
,可能引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导
03
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长期并发症
0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能留下
后遗症,如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溃疡等。
02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预防的重要性
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 降低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风险,减少并发症
运动预防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 活动和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肌肉 收缩,加速血液循环。
预防策略二:药物预防
抗凝药物
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抑制血栓形成的过程,降低深静脉血 栓的发生率。
溶栓药物
在特定情况下,如已形成深静脉血栓,可考虑使用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 进行治疗。
预防策略三:生活习惯的改变
护理方法三: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调整
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 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 起的腹压增高。
下肢抬高
戒烟限酒
劝导患者戒烟限酒,避免尼古丁和酒 精对血管的刺激。
在休息或卧床时,适当抬高下肢,以 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4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论文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论文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溶栓过程中的应用。

方法:对我科47例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溶栓的护理效果及总结护理体会。

结论:我科47例患者1-3周康复或好转出院。

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优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16-0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下肢深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多见于手术后、外伤、长期卧床者,主要表现为下肢突发肿胀、疼痛、肤色改变、活动困难。

1 临床资料本科自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47例。

其中女29例,男18例。

年龄26-92岁,平均56.3岁。

其中术后16例、长期卧床8例、外伤3例、负重3例、其它17例,住院10-23天。

2 护理2.1心理护理:实行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认真做好入院宣教,解除其焦虑情绪,讲解成功恢复的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病人说明卧床的重要性,打消无所谓心理,以免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造成危险,从而使患者配合治疗。

2.2 卧床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抬高患肢高于肺平面20-30cm利于静脉回流,(1)减轻患肢肿胀。

踝关节可做屈伸或轻微旋转活动。

症状缓解后,可轻微活动,起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2)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3 患肢局部的护理: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协助病人足部清洁,洗脚水温度在25-35摄氏度之间。

室温在25摄氏度左右。

协助病人洗脚时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的博动情况。

定时、定人、定部位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小腿位置为髌骨下缘10cm处,大腿髌骨上缘20cm处(3)首次测量时做好标记并与每次测量后做好登记,以观察患肢肿胀消除情况。

溶栓治疗期间,严禁按摩、热敷、按压患肢,避免在患肢穿刺,多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针方式。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目的:研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预防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2.9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42%,护理满意度为95.5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大手术后,采用综合预防性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骨科大手术是骨科疾病治疗中一种常见的手术类型,在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有一定几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康复及预后情况。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骨科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类型,患者由于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因而如果护理不当,会有较大几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此种并发症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患者残疾,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肺部或脑部,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当采取综合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以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134例,其中男79例,女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67例,年龄34~79岁,平均(56.7±2.6)岁;对照组患者67例,年龄36~83岁,平均(58.1±2.9)岁。

两组患者手术类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体会论文

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体会论文

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17-0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骨折术后患者长时间被动体位、疼痛、创伤等使静脉回流缓慢,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我科2007年2-3月共发现3例髌骨骨折、2例转子间骨折、1例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相继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科室立即组织成立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小组,分析形成原因,查阅资料,制定预防方案,采取健康教育、早期锻炼及药物预防等综合预防措施,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2007年5月至2011年月收治的156例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56例,男116例,女40例。

年龄26-92岁,平均年龄59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髌骨骨折56例、腰椎骨折19例。

2 结果本组156例患者中有一例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上段骨折病人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3 护理3.1 全面评估患者有文献报道;dvt发生与年龄、吸烟、体重、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

病人入院后通过收集资料,结合血常规、凝血四项、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评估病人危险度,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3.2 健康教育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讲解dvt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性,介绍戒烟及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早期活动方法,瞩病人多饮水,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

3.3 病情观察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腓肠肌部位持续胀痛,压迫小腿腓肠肌的两侧或将足向背侧屈曲时,疼痛更明显,足背及踝部常有水肿。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整个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浅静脉扩张。

所以,对骨折术后高危患者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肢体肿胀、皮肤颜色改变、浅静脉充盈和肌肉压痛,重视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见于创伤或骨折手术后,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集而导致血管阻塞,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轻者可导致伤残,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本文对159例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9例,其中男113例,女46例,年龄43~91岁,平均65岁。

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股骨头置换术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41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32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20例。

分别伴有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11例。

1.2方法加强预防,综合评估骨科术后患者,确定高危人群,从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

1.3结果本组159例患者,术后有6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4~6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

取得满意效果。

2预防及护理2.1术前准备除骨科手术常规检查外,应着重检查血凝全套,辅助检查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术前心脏、腹部、盆腔及其他部位静脉血栓。

2.2心理护理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了解患者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式及本院开展的情况,麻醉注意事项,用同种实例说明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

消除思想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术前宣教高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DVT,针对上述情况采取预防措施(1)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使病人及家属对其有充分的认识,主动配合治疗。

(2)劝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如四头肌锻炼及背伸、跖曲、被动按摩等。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04-08T14:32:01.2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作者:方明洪[导读] 在骨科大手术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能够降低并发症比率,有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手术室 6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情况。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科大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积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预防和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情况。

结果: 6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以及护理和其患肢的肿胀消失,没有出现严重的肺栓塞病症。

结论: 在骨科大手术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能够降低并发症比率,有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并发症,多发于患者的下肢,同时在骨科大手术后较为容易多发,其发生比率超过60%,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威胁[1]。

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内容的探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科大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26~82岁,平均年龄为58.2岁,其中23例患者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14例患者为动力髋内固定股骨粗隆骨折,13例患者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10例患者为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1.2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预防和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方法:7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38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

术前、术后实施心理护理、预防措施、饮食护理、机械护理和药物护理。

结果:通过对7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预防及护理措施,发生DVT 3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有效地减少了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采用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结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字:骨科;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19 世纪中期,Virchow 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至今受到人们的普遍公认。

骨科手术涉及创伤、应激、制动、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与Virchow 学说的三大因素密切相关。

国外调查表明,未采取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

我国虽然未见有关下肢DVT 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但近年来,随着下肢创伤、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骨科病人并发下肢DVT 的病例逐渐增多。

其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并有引起致死性肺栓塞(pul monaryembolus,PE)的可能,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如何预防、减少DVT 的发生和危害是骨科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作者在护理实践中,针对性地把DVT 形成机制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的目的:预防,减少DVT 发生的概率,降低危害。

二、研究的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68 例患者,男28 例,女40 例,平均年龄50.6 岁,平均体重65.8kg;其中髋关节置换术41 例,膝关节置换术10 例,股骨干骨折切复内固定术17例。

2 预防性护理2.1 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传。

高龄、吸烟、肥胖、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既往有DVT 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者术后易发生DVT,要详细询问病史并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等,需经相关检查确诊是否已发生DVT,无DVT 者,采取预防措施,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这,执行DVT 护理措施。

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进展论文

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进展论文

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22-01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静脉。

当血栓形成后,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使小静脉毛细静脉淤血缺氧、渗透性增加,压力增高。

表现为低热、小腿肿胀、肌肉疼痛或压痛,下肢水肿和浅静脉曲张,甚至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的严重后果。

1 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1.1 静脉血流滞缓1.2 血管内膜损伤1.3 血液高凝状态。

1.4手术造成机体的应激状态 [1]2 预防和护理2.1 心理指导护士深入病房,多安慰患者,鼓励其说出对疾病的感受,解除患者疑虑,介绍科室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和既往成功病例以便取得病人的信任。

患者缺乏正确及积极的功能锻炼,都会加重静脉血栓形成。

[2]2.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多维生素、粗纤维低脂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加蜂蜜、麻油等,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告知患者戒烟,减少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壁的损伤。

2.3 定时观察患肢每天定时查房,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对比健侧肢体,看有无明显差异。

[3]2.4 功能锻炼2.4.1术前锻炼:患者骨折后,住院期间多行下肢牵引或外支具固定,由于患肢固定并且患者因疼痛担心加重骨折,多不配合床上预防性肌肉收缩锻炼和远端关节锻炼,应向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使其配合锻炼。

2.4.2不手术治疗病人的锻炼:保守治疗过程中,在保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患者每天坚持锻炼3-4次,每次坚持15-30分钟,并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及强度。

2.5 术后预防和护理2.5.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术区渗血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情况以及患肢肿胀及疼痛情况。

[4]2.5.2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返回病房6小时后护士可2-4小时改变一次病人的体位,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体血液循环,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

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干预

【摘要】有目的地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骨科术后预防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由于骨折术后需长时间卧床而较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老年病人、血脂异常的人群在不断增多,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为7%~45%。

血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预防[1],为此我们通过对骨科术后病人正确的评估,预见性地从病人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骨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体发病率,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8月的骨折病例117例,其中男78例,女39例,年龄31岁~89岁。

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21例,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1例,踝部骨折术后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8例。

胫腓粉碎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重度挫伤1例,脊柱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

1.2方法重点强调预防,通过综合评估骨科术后病人,确定高危人群,预见性地从饮食、体位、功能锻炼等多方面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3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术后仅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3.4%,低于国内外报道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2护理干预 2.1相关知识宣教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为何骨科术后病人易并发dvt,让病人及家属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灌输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后续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础。

2.2确定高危人群对骨科术后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高龄、肥胖、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吸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手术为骨科大手术、创伤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极高危的重点预防对象。

对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以预防血栓。

科研课题论文: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科研课题论文: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153125 临床医学论文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究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自20xx 年7月~20xx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40例骨盆及下肢各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将以上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调查研究可能诱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DVT形成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xx年7月~20xx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4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的围术期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预防了DVT的形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自20xx年7月~20xx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骨盆及下肢各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将以上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M各120例。

其中,观察组男62例,女58例;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28.5±2.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胫腓骨骨折19例,骨盆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38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

对照者,男59例,女61例;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29.2±2.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胫腓骨骨折20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39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3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手术类型及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预防护理论文下肢骨折论文: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预防护理论文下肢骨折论文: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预防护理论文下肢骨折论文: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我科于2003年以来,对长期卧床的下肢骨折及骨科大手术病人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5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股骨干、粗隆骨折、骨盆骨折、胫腓骨骨折并行相应骨科手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最大85岁,最小18岁,49例患者中仅2例既往史有静脉血栓病史者发生dvt,且经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痊愈出院,其余47例均未发生dvt。

2 病因分析2.1 与骨折部位有关:患肢骨折后制动,活动量减少,血流速度缓慢,是发生dvt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与功能锻炼不到位有关: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骨折后惧怕疼痛,依赖心理强;医护人员解释工作不详,病人没有意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3 预防3.1 全面综合评估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

对下肢骨折病人,根据病情需要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

调动病人积极性,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以尽可能运动全身各肌肉、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3.2 早期积极主动功能锻炼,以促进动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关键。

对于骨折或骨折术后病人,主张尽早功能锻炼。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流几乎只有依靠肌肉的作用才能向心里流动,仰卧时这种情况更突出,因此已发生dvt[1]。

功能锻炼时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患肢制动期间进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收缩运动,病人取仰卧位,主动下压膝关节,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秒后放松,重复20次,每日2-4次,每次10分钟,向心性肌肉按摩,以护理人员手掌紧贴患肢皮肤,从踝关节开始逐渐按摩至腹股沟区,每日2-4次,每次每侧肢体10-15分钟,并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发表时间:2012-02-01T13:15:21.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陈海娟[导读]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陈海娟(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1)【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237-01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例骨科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适应症,采用钢板、克氏针等进行了切复内固定。

一旦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给予生理盐水+低右+复方丹参进行滴液治疗。

结果 16例患者经有效的综合治疗后,临床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虽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 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下肢静脉血栓是可以预防及治愈的。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骨科手术预防护理下肢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防治,容易造成栓子与原发部位间的脱离,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急性肺栓塞,继而危及患者生命。

可见,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例骨科手术患者,对其在预防及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医患们对于本病的关注,强调其预防及护理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均为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35岁至76岁之间。

其中,股骨颈骨折术患者有4例、股骨干骨折术患者有3例;胫腓骨骨折术患者有5例;髌骨骨折术患者有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有2例。

1.2治疗方法本组16例患者都根据手术适应症,采用钢板、克氏针等进行了切复内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在骨科行髋、膝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高危人群。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可引起灾难性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本病的预防、治疗及早期诊断已引起临床上的足够的重视。

本文在诸多方面详细阐述了髋、膝关节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及早期诊断的当前研究进展,临床上在手术前、中、后,应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制定详细的计划,从多个角度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治疗及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65-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

国外调查表明,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我国上海为30%。

临床上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其临床表现有4大主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

如何预防、减少dvt的发生和危害是骨科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6岁,平均体
质量65.8kg;其中髋关节置换术8例,膝关节置换术7例,股骨干骨折切复内固定术11例。

2例患者出现明显dvt症状,占7.7%,其他患者均无症状。

2 预防性护理
2.1 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传:高龄、吸烟、肥胖、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既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者术后易发生dvt[1],要详细询问病史并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等。

2.2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术后用软枕垫高或抬高床尾的方法抬高患肢[2],应尽量避免仅在膝下垫枕,导致屈膝、胭窝血管受压。

为了增加膝盖的灵活性,术后第3天开始,可在足踝处垫一块卷起的毛巾或平枕,使下肢抬高而膝盏伸直舒展。

2.3 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患肢受压,以每1~2h翻身1次为宜,卧床期间多做深呼吸、咳嗽动作
2.4 注意膳食均衡搭配嘱患者注意选择清淡低脂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葱、芹菜、海带、黑木耳、草莓、葡萄等,这些食品富含吡嗪,可使血小板下降,利于血液稀释,改变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

另嘱患者多饮水,补充大量的液体,可防止血液浓缩,既可防止丢失大量的细胞和血红蛋白,又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2.5 术前准备新鲜血液:由于骨科大手术失血较多,加之补充大量的液体使血液稀释,因此术后rbc、hb、hct、bv、pv可一度下
降。

术后输新鲜血液是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红细胞聚集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6 指导患者做好功能锻炼术后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膝、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下肢骨折内固定等骨科大手术患者,因此术后,尤其是术后24h内应严密观察肢体感觉、运动、温度、颜色、肿胀程度、静脉充盈情况等。

如肢体远端有凹陷性水肿,皮肤发紧伴浅静脉充盈及活动受限,常提示深静脉血栓,应及时处理。

术后6h后,做足趾伸屈以及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活动,一般3~5次/d,5~10 rain/次;术后第1天,做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3~5次/d,10~20rain/次。

术后第4天起用cpm机锻炼,5 d为1个疗程,视患者情况使用3~5个疗程。

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耐受力及反应性降低,在指导时要多关心,使患者能主动有效地配合锻炼。

护士每天记录时间、效果,防止超负荷锻炼,不主动者加强督促[3-4]。

2.7 预防性抗凝药物的应用:我们采用术后低分子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7~15d,2次/d。

3 体会
dvt容易发生于刨伤较大、年龄较大的患者,引起dvt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5]。

骨科大手术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这些患者术前多因膝关节病变,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又因疼痛、麻醉反应等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使血流处于滞缓
状态。

此外,围手术期长时间的被动体位,手术所致创伤以及骨水泥产热的损伤都使邻近血管受到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依据dvt的成因以及易患因素,术前要认真观察和评估,加强教育,术后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淤滞引起dvt 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定麟.现代骨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 667.
[2] 刘刚,韩一生,赵建宁.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4):237-239.
[3] 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1.
[4] 郑光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7):558—559.
[5]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