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学案

合集下载

中考科学(化学)探究题 学案

中考科学(化学)探究题 学案

科学探究——(明确目的原理)解“难”题(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化学探究题的重要考点

2、学会根据探究目的明确探究原理,提升解题析题能力; 【复习重难点】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原理

【试题引入】

试题再现

小乐对溶液的导电性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1)检测哪些溶液能导电

小乐设计了相关的实验电路图,并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检测:

①在虚线框中将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

②通过检测结果初步推断: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 。 (2)溶液导电性强弱是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查阅资料: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可用电导率仪(如图所示)测定出的电导率(单位:S/m )大小进行衡量;电导率数值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实验设计:配制20℃时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依次测定它们的电导率,并将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 ①将表格栏目补充完整。 ▲ 。

②写出实验设计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原因。 ▲ 。

组别 溶液 现象 检测结果

1 100mL 10%的硝酸钾溶

灯泡亮 能导电

2 100mL 10%的硫酸溶液 灯泡亮 能导电

3 100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灯泡亮 能导电

4 100mL 10%的蔗糖溶液 灯泡不亮 不能导电 组别 1 2 3 4

5 硝酸钾溶液浓度

(%) 5

10 15 20 25 ▲

目的: 原理:

电极

待测溶液

【例题分析】

【试题再现】

1、小乐为了测定某生锈的生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1)装置甲存在缺陷,其改进方法是 ▲ 。

(2)装置乙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科学探究的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科学探究的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找到解决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能根据题背景材料提出的问题,应用相关基础知识和资料给出的信息,解决问题。【回顾旧知】

1. 观看视频,回顾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归纳总结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抓主线→划重点→找关联→解决问题

【常见题型一】:关于反应因素的探究

例题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

(2)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型气体发生装置.

(3)若进入装置D中的氯气是纯净干燥的,则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中盛有的溶液是.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装置D中“石蕊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下同)无明显变化,E中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对此,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Ⅰ.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溶解性不大),并能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

Ⅱ.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成为氯水,氯水除了具有消毒作用,还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物质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H2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2:氯水中的HCl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3: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4:氯水中的Cl2具有漂白作用.

【实验探究】

质的实验探究时,装置(填装置序号)的现象已证明了Cl2不具有漂白作用.②钱程同学认为,由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用实验装置F中的蒸馏水吸收氯气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装置F中的蒸馏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5探究性实验学案苏教版

中考化学系列复习 课题5探究性实验学案苏教版

课题5 探究性实验

【学习目标】: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3.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能根据实验的条件和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与改进。

课前延伸

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

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

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

图1

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原

因。

课内探究:

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探究性实验考题是相对验证性实验的一种新的方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解决这一类题型。

一、课堂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1.解题思路

⑴.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⑵.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⑶.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2.解题时注意的问题

⑴.提出的猜想要准确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存在漏洞,不能信口开河。

⑵.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假设,选用的实验用品要恰当;实验方案理论上合理,实际

上可行,操作上简便易行、安全,还要经济环保。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2019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一)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2019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一)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教学内容实验探究题(一)

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炼铁的的原理、学会用差量法计算混合物中物质的质量

2.掌握催化剂的特点、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催化剂的催化特性

3.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原理、学会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知识详解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1)集气瓶内有大量白烟产生

(2)打开止水夹后,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且占据集气瓶体积的1/5

实验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注意事项: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打开止水夹

②液面上升大于1/5原因:红磷放入过程很慢,止水夹未关

③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二、铁的冶炼

(一)实验室

1.实验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并固定;③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④给氧化铁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停止通一氧化碳。⑦将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看其能否被磁铁吸起。

2.实验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并产生蓝色火焰。黑色粉末可以被磁

高温 高温 铁吸引。

3CO + Fe 2O 3======2Fe + 3CO 2

3.注意事项:

1).反应前,先通入CO ,再加热。目的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加热时CO 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2).反应后,先撤走酒精灯,等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为了使固体产物冷却,防止铁在较高

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同时还可以防止石灰水倒吸。

2019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专题复习学案设计(含答案)

2019年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专题复习学案设计(含答案)

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精典例析

1:王老师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工业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你和你的化学小组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

【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明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乙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能得出实验1的结论。

解析:【做出猜想】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比银和铜活泼,锌没有铝活泼,所以滤渣乙还可能是银、铜、锌;【交流讨论】锌的活动性比铝弱,锌不会与硝酸铝发生反应,所以小华的猜想错误;

【实验探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碱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答案如下。

【反思交流】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认为在滤液甲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无明显现象,也能得出实验1的结论.

答案:[作出猜想]银、铜和锌[交流讨论]锌不和硝酸铝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溶液性碱即可)结论:滤渣乙可能是:银或银和铜;滤渣乙一定是:银和铜[反思交流] 无变化、无明显现象或无白色沉淀2: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它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该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2019-2020学年上海各区初三化学二模专题汇编(探究实验)学案

2019-2020学年上海各区初三化学二模专题汇编(探究实验)学案

2019-2020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题汇编(探究实验)教案【2020宝山二模】

51.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直接手段,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两组化学实验。

(1)探究中和反应热实验

I.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II.有同学认为甲不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I.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探究碳的氧化物性质实验

I.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IV.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崇明二模】

52.某白色固体由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请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A于试管

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固体有剩余

原白色固体中含有(13)

(用化学式表示)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B于试管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

复习目标:

1.能根据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或者假设,完成对实验异常的探究;

2.能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复习过程:

例1、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 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 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

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2)假如用100 g 14.6% 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

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选填“>”、“<”、“=”)8.8 g。

例2、为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学案2实验探究(一).doc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学案2实验探究(一).doc

实验探究(一)北京四中•黄令

用“探究”的方式做一件关于“实验”的事情

确定对象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做出

猜想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反思评价

探究过程

考查内容:基本实验操作

化学性质化学用语

实验设计

考查能力:分类、对比、联想、控制变量、

综合分析能力

1.二氧化碳与烧碱反应时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老师为了让学生确信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烧瓶中充满干燥的C02气体,将注射器屮的NaOH溶液加入到烧瓶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的现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是否发生了上述反应,小明提出的实验方案为:向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瞅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发生了上述反应。你是否同意小明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科学试题探究性探讨

化学鲁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学案——科学试题探究性探讨

中考复习专题学案——科学探究

【目标】

1、 通过探究性试题的分类练习,掌握解决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 通过对试题剖析,会在审题过程中去挖掘试题的“题眼”,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一、物质成分的探究

1: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 2CO 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 :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 、KOH 、Ca CO 3、灰粉;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 、KOH 、Na 2CO 3、CaCO 3、灰粉。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种作用 。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 是正确的,其理由是 【练习】:将过量的Na 2CO 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 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 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 2CO 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 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 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 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2020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实验室制取CO2的废液成分的探究----酸、碱、盐的复习教案

2020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实验室制取CO2的废液成分的探究----酸、碱、盐的复习教案

实验室制取co2的废液成分的探究

一•忍咸、挂的,习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酸、緘的何关性质.能应用酸緘的性质对物质进行检验和除杂。

2.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后的废液成分分析,建立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猜想的一般方法:通过对溶液中盐酸的检验建立方案设计及评价,物质检验和除杂的一般思想.

3.学习废液回收处理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溶液成分的分析

2、酸、减、盐之何的联系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法

课型*主題探究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展示作品,学生简述玻计童图

活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稜并检脸(学生分組实验用自制装置进行实脸)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二废液成分的探究

同学们先猜想制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可能含哪些溶质,记录在学案上

你的猜想*

提出假设:反应后溶液的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分组实验】实验要求,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的试剂及用品:

废液、礦酸钠溶液、确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故试液、pH试纸、生锈的铁丝网、锌粒(1粒)、铜丝、氢氧化钙溶液、试管、烧杯。

2、每组至少提出四种方案(不同方案尽虽使用不同物质类别)

你的方案及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你的结论*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一・交流讨论1,总结嚴的性质交流讨论” It和盐的化学性质

中考实验探究试题学案.docx

中考实验探究试题学案.docx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牛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川”。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來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屮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_ 、_______ o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

(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止确方案奖励1 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学案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学案

实验探究学案

一、猜想验证类

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同学们把一定量的CaH2固体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绿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Ca(OH)2,Na2CO3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实验验证】

【反思与拓展】

①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H2相比,其优点是。

2

、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

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见表【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和

_________,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实验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2和CaCO3

实验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发下:

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2.50g水

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1.25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不考虑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学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学案

实验探究-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测定学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2、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典型例题:

例题1.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量NaCl,其它杂质不计)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粗产品成分分析】

(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配得溶液,滴加Ca(OH)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理由是。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粗产品含量测定】

Na2CO3含量的测定: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E装置中的AgN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AgNO3十HC1 = AgCl↓十HNO3, AgNO3不与CO2反应。

(2)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G

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0. 44g。

(3)问题探究

F中的试剂应为,B装置的作用是,H装置的作用是。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不变”)。(4)数据计算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复习专题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复习专题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复习专题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一)、教学对象分析:

科学探究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试题有适当的开放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结合与物理学相关的自然、社会、生活总的事实现象等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科学探究是通过“做”来学习,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这与传统的“读化学”“听化学”截然不同。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科学探究是中考中必考的题型,这类题型往往题干较长,要求学生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实验探究题考察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因此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了解科学探究的题型,科学探究中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培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三)、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本案例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和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2015年陕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 科学探究题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 科学探究题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微专题复习学案:科学探究题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8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每个环节的目的和意义如下:【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猜想与假设】能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和假设进行初步论证。【制订计划】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制订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进行实验】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能在实验中做到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搜集证据】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能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学会多种搜集证据的方法。【解释与结论】能对事实和证据进行简单加工与整理,判断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反思与评价】有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表达与交流】能用书面方式明确表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类型1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探究物质成分的实质就是物质的鉴别,可以根据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进行区分。若不能通过物理性质区分,则从物质的反应现象进行判断,用化学方法判断物质的成分时要先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

典例某“自加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钙,其使用说明如图1:

初中化学探究性试题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试题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试题教案

主题: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物质的性质是什么?物质的性质是如何变化的?”

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利用实验仪器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氯气的气味、氢气的燃烧等,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探究实验(40分钟)

1. 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选择一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该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2.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使用放大镜、试管、试剂等实验仪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3.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第三步:讨论总结(15分钟)

1. 整合各组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一般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如何影响着物质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变化现象等

问题。

第四步: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出不同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要求

学生写出至少5个例子。

2. 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该教案以探究性为主线,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性质及

变化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同时,通过讨论总结和作业布置,巩固了

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变化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学案) 复习目标

1、巩固基础知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利用“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3、初步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处理数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要观察和实验,又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活动1---我会对比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化学探究性实验试题对比

活动2---中考直通车

2018年成都市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删减))

某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离子浓度越大。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鸡蛋沉浮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1)冒气泡的原因(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鸡蛋壳溶解

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人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一。

(2) 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_ ,

b-c段电导率基本不变的原因_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3)查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面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 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填“能”或“不能”)预防龋齿,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活动3---大显身手

2017年成都市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删减)

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1)先检查装置的,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裝入VmL 气体,连接装罝.

(2)打开弹簧夹,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

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k1、k2,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_____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椐,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3,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填“X”、“Y”、“Z”).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活动4---我会探究

拓展延伸-----氢氧化钠变质探究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 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

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滴加,

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

(4)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5---我会总结

这节课我的收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挑战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

角可以证明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视角;猜想三:从能量变化的视角……

【实验探究1】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

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

B.滴加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方案C正确,请写出此方案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第二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得到了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

①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