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学概论知识点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
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二、简答
1、情况科学的主要义务:①探究全球规模内情况演化的规律,相识人类情况变化的过程、情况的基本特性、情况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情况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举动同自然情况之间的干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情况保护的干系,令人类社会和情况协调发展;③探究情况变化对人类保存的影响,发挥情况科学的社会功用,探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情况毒理学研究,为人类一般、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情况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环境科学的知识点
环境科学的知识点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
知识。本文将介绍环境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物质或能量的释放,对环境造成破坏或危害的过程。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主要由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等因素引起,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水体污染主要由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城市污水等引起,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土壤污染主要由化学品、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引起,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的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
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紊乱所致。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它们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一部分热量,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广泛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三、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
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其他生态服务。
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可持
环境学概论知识点
1、环境学形成和开展过程与传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环境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出现了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直接运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说明环境污染的程度、危害和机理,探索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方法;第二阶段将社会科学运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3、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4、环境破坏包括生物环境破坏(如地下水超采、土地沙化等)和非生物环境破坏(如物种减少,草原退化等)
5、环境问题的实质:由于盲目开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
6、生态系统结构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时空分布和物质、能量循环转移的路径,主要包括形态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
7、主要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水、光和辐射、土壤及空气等。
8、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
9、生态系统能流源于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呼吸及分解作用的散热过程。
10、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生态结构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
11、根据来源废水可以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三大类
12、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类型有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及富营养化等。
13、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物理自净、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过程。
14、工业节能减排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
15、主要的气态大气污染物有SOX、NOX、COX、VOC等
16、VOC的全称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SP的全称是总悬浮颗粒物。
17、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CO2浓度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1.环境的概念和范围:环境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并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依赖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全过程。
2.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条件、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评价与监测
1.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评价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内容。
2.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监测是通过收集有关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数据,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规划是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管理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和管理人材、设备、财务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环境保护实现最佳效益。
四、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治理的思想和方法:环境治理是针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环境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环境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1. 环境学的定义
- 环境学是研究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
互作用的学科。
2. 环境学的基本原理
-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是环境学研究的基础,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也是环
境学的重要内容。
- 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缓慢性,需要进行
长期观测和研究。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环境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生态破坏等。
3. 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 环境学采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样品分析、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
- 环境学研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实验和观测。
- 环境学还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将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实践相结合。
4. 环境学的应用领域
- 环境学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 环境学为制定环保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 环境学在城市规划、农业发展、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5. 环境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环境学将继续发展壮大。
- 环境学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研究对象,提出更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 环境学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形成更完整的研究体系,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
- 环境学的发展将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以上是对环境学原理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学概论重点整理
环境学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方面和自然方面的因素。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主要内容有:
①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②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③保
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简答题
1、何谓地方性疾病?它有哪些判断标志?我国常见的地方病有哪些?
发生在特定地区、与一定环境因素有关的疾病。其判断标志:在特定地区流行年代较久;患者具有共同症状。
常见: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
2、人类环境问题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新石器时代,此阶段从人类出现开始直到产业革命,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该阶段,人类经历了从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虽然也出现了森林骤减,水源得不到涵养,造成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土地日益贫瘠,给后代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等问题。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
环境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
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二、环境的分类:
按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总体。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按其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改造自然物质总体,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文化与地方因素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⒈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即环境污染。
⒉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①森林植被破坏;②沙漠化;③土壤侵蚀;④环境地质问题(人工爆破、地下核试验、采空区塌陷等);⑤生物物种的消灭。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发展初期的环境问题
人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主要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去改造环境,当时人还是自然界的奴隶,对自然界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环境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它研究的对象是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本文将从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环境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环境学的基本概念
环境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它包括自然环境学和人类环境学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学研究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人类环境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 环境学的发展历程
环境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但是环境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还是比较晚的,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逐渐形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境学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和工程学的转变,发展出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3. 环境学的核心理论
环境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环境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环境系统理论将环境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生态学理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多个层次。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概论1.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不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每年5-11月
水俣事件 1953年开始发现富山事件骨痛病 1931年发现直至1972年3月
四月事件 1970年米糠油事件 1968年
3.大气结构
①对流层特点:一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方向上有强烈的对流,二是密度
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
②平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小,气温趋于稳定;在平流层中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
③中间层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④热成层由于太阳和宇宙射线的作用,该层大气部分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其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粒子,故称电离层
⑤散逸层空气受地心引力小
环境学概论复习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简述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分类
1按性质分类: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
2按空间范围划分: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空间环境
2、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问题:广义:,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狭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1原生环境问题
由环境自身变化引起,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损害的环境问题;
特点:自然力是主要控制力,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孕育过程;
2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
②环境污染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③环境干扰
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特点:局部性、区域性、在环境中没有残余物质;
3、简述环境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调演化,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3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环境学概论读书笔记
环境学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环境学概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 1.环境:
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以人类为主题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环境问题:
把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称为环境问题,主要是
指人类环境的恶化、劣化或潜在的危机
4.环境问题按成因不同,分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火山、地震等)
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化等)、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环境干扰:热污染、
噪声污染) 5.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so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洛杉矶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水
俣事件(甲基汞),富山事件(镉),四日事件(烟尘、so2、金属
粉尘),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环境科学研究内容:
(1)探索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的相互协调关系。(2)揭示全球范
围的环境演化规律。(3)研究污染物对环境变化及生物生存的影响。(4)寻找区域性环境污染的综合性防治途径。 7.化学污染疾病:
痛痛病—富山事件—镉;水俣病—水俣事件—甲基汞
8.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地方性氟骨病—“氟”过剩;克山病—
低“硒”;大骨节病—低“硒” 第二章 1.生态学:
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主要分
支之一。 2,生态系统:
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3.生态系统:(1)生物群落(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无生命物质与能量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与影响
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饮水和农业用水。
4. 土地退化: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三、环境保护的原则与策略
1. 预防为主: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2. 全面合作: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
保护意识。
4.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治理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四、环境保护的行动与措施
1.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
4. 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
5. 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环境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概论是指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环境概论包括了环境的概念、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环境的组成要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法规等内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环境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境的概念
1.1 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气候、土壤、水系、动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人工环境指的是城市、农田、工业区、建筑物等人类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环境。
1.2 环境的分类
环境可以按其性质和范围进行分类,例如空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也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分类,如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森林环境等。
1.3 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空气、水、食物等生命所需的要素,并且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4 环境的破坏
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生物灭绝等。这些破坏行为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速环境问题的恶化。
二、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
2.1 环境科学的起源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关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2.2 环境科学的发展阶段
环境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生态学和环境化学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环境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最新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第一章环境、环境科学与环境学
1、如何理解环境的含义?
从哲学上讲: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因中心事物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与人类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环境要素的含义及其特点?
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中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即环境组成的最小单位
特点
①最差(小)限制律
②等值性
③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
④环境诸要素出现有先后,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3、环境的功能特性有哪些?
一、整体性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四、隐显性
五、持续反应性六、灾害放大性七、可塑性
4、何谓环境本底值、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
(1)、环境的本底值
环境在未受污染影响时,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的本底值。
(2)、环境容量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
(3)、环境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由于环境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而逐步被转化为无害物质,此种作用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5、举例说明环境的隐显性、持续反应性和灾害放大性。
❖隐显性
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其危害的后果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这便是环境的隐显性。除了某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事件(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其它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例如,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需要经过20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来;又如DDT农药,目前各国均已停止使用,但已进入生物圈和人体中的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从生物中彻底排除。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汇总-复习重点笔记(考前狂背版)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二页
封
面
第1页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版)
考试复习重点
01章《环境与环境科学》
01节环境及环境特征
一、环境概念
1.环境(概念'
与一主体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是一相对概念,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境存在着对立统一。
人类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生存空间,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
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
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类型
按环境主体分:人类环境自然人工
生物环境
按空间分:星际环境全球环境区域环境聚落环境{城市乡村院落等}
二、环境要素及其特点
1.环境要素:
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
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一般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电磁辐射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称环境系统。地球
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即地球环境系统。
2.特点
(1)最小限制律:环境质量受诸要素中处于最劣状态的那个环境要素的控制。
(2)等值性:无论任何一个要素,只要它处于最劣状态,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三、环境效应及其特点
1.环境效应:指环境受到污染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传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环境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出现了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直接运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环境污染的程度、危害和机理,探索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方法;第二阶段将社会科学运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3、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4、环境破坏包括生物环境破坏(如地下水超采、土地沙化等)和非生物环境破坏(如物种减少,草原退化等)
5、环境问题的实质: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
6、生态系统结构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时空分布和物质、能量循环转移的路径,主要包括形态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
7、主要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水、光和辐射、土壤及空气等。
8、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
9、生态系统能流源于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呼吸及分解作用的散热过程。
10、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生态结构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
11、根据来源废水可以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三大类
12、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类型有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及富营养化等。
13、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物理自净、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过程。
14、工业节能减排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
15、主要的气态大气污染物有SOX、NOX、COX、VOC等
16、VOC的全称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SP的全称是总悬浮颗粒物。
17、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CO2浓度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18、主要至酸前提物质有SOX、NOX等。
19、噪声的四大发生源有交通噪声源、工业企业噪声源、建筑施工噪声源、社会生活噪声源。
20、噪声的控制途径主要有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及接受者防护。
21、危险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22、生产废物主要发生源是采掘、冶金、煤炭、火力发电四大部门。
23、我国固废污染控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期,由于技术力量和经济能力有限,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废污染的技术政策。
24、根据自然资源的渊源和可利用性资源可以分为耗竭性和非耗竭性资源两大类。
25、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结构中以一次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中国能源消耗结构中以煤为主。
26、“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27、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
28、根据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我国环境法体系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资源单行法、其他部门法中关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等六个层次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3、环境质量: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
4、环境本底值:在自然状况下,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值。
5、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不致受害、自然环境结构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自净能力: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环境对进入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同化、异化能力。
7、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8、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因素,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9、环境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一级结构缺损二级结构变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功能受阻),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0、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1、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远大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现象。
12、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生物的现象。
13、拮抗作用:指各因子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影响另一种因子的作用。
14、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总毒性等于或超过化合物单独作用时的毒性总和叫协同作用
1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的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16、水质型缺水:当地虽有水源但由于天然(如高含盐、氟、硫)或人为污染导致无法满足生活或生产的需求。
17、工程性缺水(西南):是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设施留不住水。
18、资源型缺水(北方):水资源缺乏,缺少河流,降水、地下水资源等。
19、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的量,O2mg/L。
20、COD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结果折合成氧的量,O2mg/L。目前常用的氧化剂有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
21、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SO2、NOx、COx及有机化合物。
22、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和几种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类化学和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23、硫酸烟雾: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NOx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23、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NOx、HC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有时带紫色或黄褐色)。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脂PAN、酮和醛等。
24、声强 I在单位时间内(每秒),通过垂直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声能,W/m2。
25、噪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叫声功率,W,1W=1N?m/s。
22、噪声在夜间对人影响更为严重,将夜间噪声另增加10dB(A)加权处理后,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得出24h声级的平均值
23、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由从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24、环境学:研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人类社会与环境之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的科学。
25、固废(Solid Wastes):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SW管理的物品、物质。
26、固废处理(treatment):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废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形态的一种过程。
27、固废处置(disposal):对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继续利用的固体污染物终态,由于其自行降解能力很微弱,可能长期停留在环境之中,为了防止这些固体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必须把它们放置在某些安全可靠的场所。
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废的结构,使之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如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吸附等。
28、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废中的有害成分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同时回收有用组分。如煅烧、焙烧、热解、焚烧、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