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第1节_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八年级《9.1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并能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控制变量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有关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压强概念及公式。
【教学过程】
【教学反馈】
压强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设计,突出压强概念的建立,坚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己实验,总结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压强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意识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激发这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3
1.出示青藏高原范围和位置图
提出问题:观察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描述其范围。
2.出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
区地形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补充:穿过青藏高原的主要纬线:30°N,40°N 3.引导学生观看雪山连绵的景观
这样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活动4
1、出示地形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归纳本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
2.出示我国地势剖面图: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
3.出示青藏高原的景观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湖泊星罗,沼泽连片
4.认识青藏高原的河湖:引导学生找一找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湖泊?
追问:为什么青藏高原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出示澜沧江源头、长江源头等
总结:青藏高原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5.探究青藏高原的气候
提出问题:(1)两地(同纬度附近)气温有何差别?什么原因造成的?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
(3)请归纳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归纳总结:拉萨常年温度较低,降水少,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成都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6.深入探究:青藏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什么?哪种资源比较丰富?
教师活动5
模拟旅行
补充介绍: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如茵,毡房点点,牛羊成群,构成了一副动人的雪域牧场风光花卷。
错那湖是高原淡水湖,汇聚了唐古拉山脉南部的许多山溪,生态环境良好,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美丽。
初中物理_第一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的概念,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归纳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与知识并重。
【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小桌、砝码、海绵等。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气球、短铅笔、海绵、细沙、小桌、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躺在钉床上的人为什么不受伤?通过“钉床气功表演”这一神奇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压强》)
板书:压强
学生观看图片并引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使用在学生意识中“不太可能”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并愿意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
1.什么是压力
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多媒体课件:播放不同情况下的压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出示问题:图中的压力的方向有什么相同点?什么是压力?压力的作用点在哪个物体上?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如何体现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压强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材料力学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压强是在学习了力、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基础上,对压力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是前面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对整个章节起到引领和铺垫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由“压强”和“怎样减小和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地解决减小和增大压强的问题,压强概念的形成是本节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比值的定义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情分析】
一、对学生已具备的实验技能的分析
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了解高寒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为背景音乐,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
二、讲授新课:
你争我抢:展示成都到拉萨火车票,奖励给优胜者。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通过课上解答问题来获取积分,积分最高者得到车票。
活动一:
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图和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课本85页内容,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各小组抢答,正确加一分)
提问:通过自组学习,你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吗?
学生:高
合作探究:
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两地1月和7月气温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为什么?
学生:拉萨海拔高,气温低。
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高寒的气候对青藏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初中物理_第1节 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第1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第1节压强
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实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体验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3.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公式和单位,会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说出增大压强及减小压强的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气球、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砝码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
入
课
题
我们来看两幅图片。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躺在钉子上还能安然无
恙?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
——压强。观看图片,感受神奇的科
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
板书
§ 9.1 压强
通过ppt介绍什么是压力。
板书
一、压力(F)
垂直表面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带领学生分析
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认真思考,归纳总结
动手实验
思考回答
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
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
多。
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
知道什么是压力,学会
画压力的示意图。
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请同学们带着这四个问题自主学习课本30页实验。
1.探究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方法?
2.怎样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3.怎样改变压力大小?
4.怎样改变受力面积?
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学生思考,并回答: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压强.docx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单位:秫归县茅坪镇中学作者:刘晓东
教学课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材分析:
《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概念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利用教材图片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在这里渗透了探究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从而建立高效课堂。本节课要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利用掌握的控制变量法对实验采取观察记录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了改变压强的主要方法,突显物理教学过程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这节课要突显的两点,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章1数与代数(2课时)教师备课指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章1 数与代数(2课时)教师备课指南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数学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了解数与代数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掌握数字的四则运算和带括号表达式的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如何写出字母代数式,并能够用代数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数与代数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掌握数字的四则运算和带括号表达式的计算方法;
3.学会如何写出字母代数式,并能够用代数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成代数式,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1.板书法:教师将内容重要的概念、公式、事例等进行条理化、归纳总结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举例法: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新内容;
3.启发式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唱歌活动《植树歌》。
2.愉快的数字游戏,让学生感受数的奇妙。
3.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中需要使用数字和代数的例子,提示数与代数的概念。
二、讲解
1.讲解数与代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讲解数字的四则运算及带括号表达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三、练习
1.数字计算的练习题。
2.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检测
1.小组合作,交换作业进行批改。
2.选择题测试技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进行数字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
2.口算时将数字转换成字母和符号表示,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与代数的关系。
二、讲解
1.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成代数式,并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教学
重点
美国自然环境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性
教学
难点
美国自然环境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性
教学
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
准备
资料图片,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最近在新闻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
中美贸易战,又称中美贸易摩擦。同学
们,你们了解吗?俗话说知己知彼,百
战不殆,要想了解并打赢这场贸易战,我们首先要认识美国的概况和美国的经济。认真听老师读资料通过讲故事的形
式,引起学生的好
奇心。
活动一:人种构成和位置承转:美国在哪?基本情况如何?
1.阅读课本页,了解美国领土组成和
人口构成的基本概况。
(1)美国的领土是由________和
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本土和两个
海外洲)
(2)2010年,美国的总人口_______,
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______是美国
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3)原来
居住在美国的是印第安人等原住居民,
今天居住在美国的___、_____和_____
都是在最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
的。
学生自己阅读课
本内容,独立完成
第1题。
让学生阅读文
本,找出关键词,
这也是学生需要
提升的能力,所以
在课堂中适当的
(4)美国的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
、等城市。
教师小结: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
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
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
民族,因此,人们称美国是“民族大熔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第九章第1节《压强》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1节《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定义,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压强的概念 ;
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通过对比,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通过对压力及影响压力作用因素的学习,进而对压强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压力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到压强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2、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需经验支持,因此本节课要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3、八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本节课在压强概念教学
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视频赏析来强化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 重点:压力与重力的联系和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
2 难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3解决措施:教学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只要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弄清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及压强,那么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等就迎刃而解了。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起
美国的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教学中紧紧围绕美国的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展开,力争采取多种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师生双边活动积极展开。
二、教材分析: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这节课主要通过讲述当今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分内容――移民国家、农业地区专业化、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来说明美国的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过国家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区域与国家地理的学习能力,但对如何判断、筛选、分析、归纳信息仍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等协作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判别和选择,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习惯读图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五、教学重、难点
压强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
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的理解1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课件1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引入课题:出示课件2思考:图中的茶杯对桌面,图钉对墙面,木块对斜面是否有作用力?方向如何?认识压力。出示课件3-4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一)压力:
杯子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初中物理_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九章压强第⼀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章第⼀节《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为了便于学⽣理解,在教学中⼒求贴近学⽣⽣活,激发学⽣学习兴趣。让“研究性学习”⾛进课堂,学⽣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在教学设计中,⼒求贴近学⽣⽣活,激发学⽣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引⼊物理概念。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的概念和⽅向,理解压强的概念、
公式、单位,并能应⽤压强知识进⾏有关计算,知道增⼤或减⼩压强的⽅法。
2、过程与⽅法:培养学⽣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观察实验的能⼒,培养学⽣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规律,培养学⽣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
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海绵、砝码盒、压⼒⼩桌等。
五、教学程序
(⼀)导⼊新课
⽤教材中蛟龙号潜⽔艇的画⾯引出压⼒的概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先给学⽣出⽰⼀张两个⼈在雪地中⾛的图⽚,提⾼学⽣的学习兴趣,让学⽣观察图⽚,发现受⼒⾯积不同,压⼒的作⽤效果不同,进⼀步引导学⽣提出问题“压⼒的作⽤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达到激发学⽣⽬的探究热情。
(三)、⾃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设计实验:
引导学⽣回顾前⾯所学“探究滑动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明确探究⽅法——控制变量法。
第九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一节磁现象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张新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磁化。
二、过程与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磁化。
难点: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导入:
公元843年,在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上,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地航行,没有航标,没有明确的航道。船上一些聪明的中国人利用手中仪器指示的方向,开辟了从浙江温州到达日本嘉值岛的航线。这个神奇的仪器就是罗盘。(媒体展示)
课前预习
1、吸铁石能吸引的物质是()
A铁 B 铜 C塑料 D铝
2、我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
3、指南针静止时,指示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
4、在“年年有鱼”的小品中,鱼儿能排列整齐的向观众打招呼可能原因是()
A魔术师的特异功能 B 是鱼儿的训练有素 C可能鱼体植入磁性物质
课内探究:
探究一:磁性
(观看视频结合课本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磁体能吸引一类物质。
2、磁体(中间或两端)吸引钢铁的能力最强,
这两个部位叫。
3、磁体有个磁极,分别叫北极(north pole)和南极(south pole)。
4、规定:静止时,小磁针指南的那个极叫极。
小磁针指北的那个极叫极。
5、南极又叫极,北极又叫极。
思考:
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
是否存在单磁体(只有北极或只有南极)的磁极:
初中物理_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F F 教学
过程
设计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复习引入(联系实际,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激趣导入:通过对铁轨枕木的讨论。引出课题——“压强” 二、新课讲授 (分一)压力 1、压力的定义: 问题:静止站立在地面上的人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他们的关系怎样?人给地面施加了什么力? 总结:我们把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方向: 问题:分析下面几种情况手指给墙施加的压力方向。 总结:压力方向与支持面垂直指向被压物体。 3、与重力的联系和区别: 问题:如图,一个木块分 别压在梯形物体的四个表 面上,请分析四种情况下 (1)木块所受重力的方向; 联系生活现象提出问题 演示 引导 讲授 指导学生巩固记忆
联系实际 思考回答 观察实验 回答 理解记忆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学生在学习“压强”之前已经掌握了密度、质量、重力、弹力、压力等物理量,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对“压强”的学习已经储备了基本的概念知识。
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几个常见环节。对常用科学研究方法也已经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类比、模型法中的建模等应用和理解还不够熟练。简单计算能力也已经具备,对本节课的简单计算应该没有问题,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单位换算错误。设计实验验证和综合问答题型的答题要求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但由于表达能力欠佳和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够,可能会在表达过程中出现疏漏。学生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遗漏的因素,做不到完美精确和独立完成实验。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相互督促提醒。
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和反思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四部分内容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人种构成以及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2.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高新技术在美国工业及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资源消耗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
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4.查找地图,确定美国的地理位置,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的地位
和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5.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6.活动建议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7.用实例说明美国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学习是根据前两章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内容的基础上,已经有了掌握区域地理
的简单方法,并且具有对区域地图、统计地图及世界地图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尤为重要。
2.了解到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还是没有很全面,要多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让
学生有教深刻的认识。
3.本章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来中考、会考的重点,同时要注意综合识图能力
和分析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如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1节教学设计
板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 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引导: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 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 影响呢?
控制变量法。
具体说:在压力相同时, 改变压力作用面积,看物 体形变多少。
在压力作用面积相同时, 改变压力大小,看物体形 变多少。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 究问题的方法。
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 面积。
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 码。
PPT 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得 到实验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有关。受力面积 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 积大小有关。 压力一定 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 作用效果越明显。
锻炼观察能力和总 结能力。
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思考回答:
相同受力面积比较压力大小。
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大小。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可以求比值。
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类似于速度的定义。
没有能借鉴的方法。
新
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
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
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
课
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
物理量。
讲
板书
二、压强聆听
1疋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
授
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p - 。
S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
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
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
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对知识的应用
培养知识点迁移能力
掌握科学的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完整学习有关压强的知识。
该是什么?
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特别是压强知识上的贡献,我们把N/m2用一个专用名称代替:帕斯卡。
板书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PPt展示例题
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5X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引导学生完成计算,纠正计算过程中错误(过程略)
提出问题压力的单位是N。
面积的单位是m2。
所以压强的单位应该是
N/m2。
聆听
感受1 Pa的大小
思考计算,完成练习
使学生对物理单位
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知识的应用
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里工作,为了
不陷进土里,我们用了什么办法
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的?
类似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
展示各种减小压强的事例,带领
学生分析
(具体内容略)
板书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
大受力面积;
提出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坐软沙发比
坐硬板凳要舒服呢?
展示各种增大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思考回答
拖拉机的履带很宽,受力
面积大,压强小,所以不
陷进土里。
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
那是因为沙发受力形变后,
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大;板凳
不怎么形变,与人体的接触
面积小。根据压强的知识可
知,沙发对人体的压强小,
所以人感觉舒服。
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
析能力,拉近知识与
生活的关系。
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
析能力,拉近知识与
生活的关系。